最美残疾人创业事迹材料-优秀残疾人工作者事迹材料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精选6篇)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精选6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吧,事迹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
拟事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1张书平,男,汉族。
1972年6月21日出生,初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涛城镇黄墅村涂湾组,现任黄墅村残疾人协理员。
1990年,初中毕业的张书平为改变家庭生活窘境当上了木工学徒。
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虚心向师父求教,终于换来了一手好木工手艺,从此,开始从事木工行业,起早贪黑,吃苦耐劳,一干就是十几年。
凭着精湛的手艺,他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正当张书平意气风发地梦想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命运跟他开了一次不小的玩笑。
2007年的一天,在电刨床上制作木地板时,电刨无情地将他的左手五指全部切断,致使左手残疾。
从此,张书平与木工手艺活断了缘。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迷茫过,消极过,可是最终他选择了勇敢面对这一切,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在参加了县残联举办的特种水产养殖培训班后,他瞄准了甲鱼养殖产业,2009年元月,张书平与邻村(凤河村大义组)村民赖正兵取得联系,盖起了甲鱼棚,当年建棚投入资金33万元,从事甲鱼养殖。
当时,环境很艰苦,一是缺资金,这笔不小的资金全是从亲朋好友处借来的;二是缺技术,当时张书平在甲鱼养殖领域还是一个“门外汉”,他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凭着虚心求学、大胆创新的精神,在翌年元月初见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还略有利润,得到了回报。
尝到甜头的张书平干劲更足了,随着不停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他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显著,仅2011年一年就获取纯利20万元。
张书平靠着自己自强自立和努力拼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开拓了一番新的事业。
残疾人创业励志事迹

残疾人创业励志事迹敢于与命运拼搏的人生才是勇者表现。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但是他们的创业事迹告诉我们他们残疾人也能行。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残疾人创业励志事迹相关文章。
案例1:被逼创业残疾“爬爬女”终成百万富翁10个月时,她患上了小儿麻痹症。
从小,别人是站着走,她是爬着走。
一个小板凳,一扇窗户,就是她的全部世界。
20岁时,她学会了裁缝,学会了修表,收获了对于残疾人来说难得的爱情。
45岁的她,经过不懈创业,拥有了数家门面,经营着两大文印店,开了一家电脑培训学校,身家百万。
上高中的儿子对她说:“妈妈,同学们都说,很羡慕我有您这样的母亲。
”霎时,她泪如雨下。
51岁的她,成为临猗县残联阳光电脑培训基地负责人。
今年“三八”,她还当选运城市残疾巾帼创业明星。
日前,她筹备的彩印企业即将投产。
她,就是姚艳贤。
渴盼上学功课优秀躲在窗户后面的姚艳贤,那年6岁。
从她记事起,双腿就不能动,只能爬来爬去。
父母工作很忙,她常常一个人待在家里,趴在窗台上,张望着窗户以外的世界。
父母给她买了一个小板凳,7岁的她通过锻炼,借助小板凳挪动身体。
她终于可以单独来到大门口了,看着过往的小伙伴们欢呼雀跃地背着书包向巷子外走去。
她幼小的心里,隐隐作痛。
“我知道,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我非常难过……我多想,也像他们一样快乐,我的病一定能治好。
再痛的手术,我也不哭。
”对同龄人的羡慕,让幼小的姚艳贤格外坚强。
为了给她治病,父母求遍了大江南北的名医。
手术,是她的家常便饭。
“9岁以前做过不下8次手术,几乎每年一到两次,就是那种埋线刺激神经复苏的手术。
因为要测试神经灵敏度,手术是局部麻醉。
有一次,身边做手术的一个18岁男孩痛得大呼小叫,6岁的我咬着牙没哭。
我只想站起来……”无数次手术,无数次针灸,那些钻心刻骨的疼痛,在姚艳贤的童年记忆中挥之不去。
一个信念支撑着她:上学!和胡同里那些同龄伙伴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
11岁那年,姚艳贤对上学近乎痴狂的渴求触动了父母。
残疾人创业事迹范文

尊敬的读者:对于残疾人创业的事迹,我们需要向他们致敬和膜拜。
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不畏困难,勇往直前,为社会和自己谋取利益,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这个地步。
接下来,请允许我分享几个残疾人创业的实例,希望能够给那些想要创业的残疾人士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第一位创业者是智障男孩朱如萍,他是河南平顶山的一名残疾人,患有智力障碍。
在母亲的鼓励和帮助下,他创办了一间小面包店。
虽然面包店只有不到30平方米,但它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小而美”的道路。
朱如萍总是在第一时间提供当地市民最美味的面包,因此赢得了良好口碑。
他的生意越来越好,甚至吸引了省内外的游客和媒体的关注。
如今,他已经拥有了多间面包店,并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扩张业务。
朱如萍的创业历程鼓舞了无数残疾人的心灵,他成为残疾人创业的榜样和典范。
第二位创业者是盲人创业家程宜元,他是江苏人,患有视力障碍。
他利用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录音技术,开办了一间录音工作室,专门为企业、学校、政府、组织等单位提供语音教育、语音记录、语音广告等服务。
他的工作室逐渐成长为一家拥有50多名员工的大公司。
程宜元的创意和努力,获得了诸多荣誉和殊荣,如江苏省劳动模范、南京市“优秀残疾人创业家”等。
他说:“人的力量是无限的,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程宜元的成功,证明了残疾人并不阻挡自己成为优秀创业家的道路上。
第三位创业者是体育健儿马朝恩,他是湖南人,患有截肢残疾。
作为一名著名的冬季残奥会滑雪选手,马朝恩不仅是中国人的光荣,也是残疾人的典范。
他利用自己在体育方面的优势,创办了一家健身中心,为广大人群提供了健康锻炼和娱乐场所。
他坚信:“健康是财富,坚持运动,保持健康。
”他的理念和信念深受企业、社区、大众的喜爱和支持。
他的事迹,在全国掀起一股残疾人创业的潮流,鼓舞了无数残疾人追求自己的梦想。
以上几位残疾人创业的事迹,充分展示了残疾人所拥有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他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越挫越勇,成为了自己人生中的英雄。
关于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材料_事迹材料_

关于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材料残疾人自己本身就应该坚强,不放弃也一样能做得很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残疾人创业典型,欢迎大家阅读。
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材料范文(一)张,男,1963年出生,1987年参加工作,失业前在牟平轻工机械有限公司工作。
1996年,张因患病导致双目失明,无法继续从事原工作。
双目失明对张打击很大,丢了工作,生活失去了来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一度想离开这个世界。
后来在家人和朋友的劝说和开导下,在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的感召下,他坚定了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他深刻地认识到:要想生存下去,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
在朋友和家人的帮助下,1996年,他踏上了去西安求技学习的征程,到西安盲人按摩医院学习按摩推拿技术。
1998年,学习了2年按摩推拿技术的张,按摩推拿技术有了很大长进,并取得了按摩推拿技师证书。
因为工作和技术出众,他被西安盲人按摩医院留用。
中国推拿是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民间这种疗法已经流传很久。
它简单有效,而且极少创伤,目前不少人被颈肩腰腿疼痛、内妇疾病或儿科疾病所折磨,因惧怕药物的毒副作用或手术的疼痛而不愿采用药物或手术,或手术药物也不能解除病痛。
看到被颈肩腰腿疼病折磨得患者,更增强了他掌握一流推拿技术的决心。
平时,他虚心向老中医学习,与老中医切磋技术,掌握了不少推拿技法。
2年后,他的按摩推拿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找他按摩推拿的人络绎不绝,声誉很高。
1999年年底,学有所成的他,谢绝了西安盲人按摩医院的挽留,毅然踏上了回家的旅途,开始了他人生的创业奋斗历程。
202019年初,他租用亲戚的草铺,在牟平区牟山路开了一家按摩推拿店。
刚开始,店里冷冷清清,无人问津,残酷的现实,让他有了关门的念头。
但他又不甘心。
心想:这推拿按摩技术就这样白学了?是不是自己的技法不好?还是收费过高?他开始反思,不能让学到手的技术,就这样没有用武之地。
他试着免费为有颈肩腰腿疼的熟人和朋友推拿,经过他的推拿按摩,都说效果不错,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他的推拿按摩店一下火了。
身残志坚创业不止-残疾人事迹材料

身残志坚创业不止-残疾人事迹材料身残志坚创业不止-残疾人事迹材料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要用到事迹材料的情况还是蛮多的,事迹材料是对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进行综合整理所形成的总结性书面材料。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事迹材料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身残志坚创业不止-残疾人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分享。
吃水不忘挖井人,望着眼前丰收的庄稼,建平乡村民宫振平说:“我们能有今年的大丰收,要感谢宋加文,他虽然是个残疾人,可他打井非常讲信誉,讲质量,为我们打出了一口口好井,让我们的庄稼旱涝保收。
”这是镇赉县农民对宋加文创业成果的赞予和肯定。
没错,宋加文是镇赉县镇赉镇一名残疾人,但是他身残志不残,10几年来,他靠着坚强的毅力,不等不靠的精神,敢于开拓的勇气,走出了一条坎坷的创业之路。
宋加文出生在山东省博兴县曹王镇一个偏远的农村,小时候,家里很穷,全家只靠父亲做一些手工编织品卖些钱维生。
但他从小聪明玲利,也格外懂事,父亲干活时,他总是帮这帮那,不知不觉,也学会了手工编织这门手艺。
18岁那年,为了改变家里贫困的状况,给父母减轻一些负担,他只身一人闯关东来到了镇赉。
当时,正赶上镇赉县柳编厂招收技术工人,他自然被聘用了,从此,他成了柳编厂的一名正式工人。
有了工作,他格外珍惜。
在厂里他加倍工作,肯吃苦爱专研,很快成了厂里的技术能手,很得领导的赏识。
在厂里的几年,他干过销售,跑过采买,又当过技术员,然而,正当他要大显身手的时候,命运让他面临了一场严峻的考验。
1990年企业改制,他和妻子双双下岗。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他不但没有向困难屈服,而是用玩强的毅力面对不幸,迎接新生活的挑战。
下岗后,他自谋出路,凭着自已在厂多年的工作经验,1991年,他干起了建材销售,而且一干就是8年,虽然没有太多的收入,但也能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然而,生命的历程中,有阳光相伴,也有阴云密布,有一帆风顺,也有步履坎坷,有欢声笑语,也有以泪洗面。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1999年,也许是多年的劳累奔波,他患上了双侧无菌性骨股头坏死,瘫在了床上,病痛时,他这个七尺男儿竞被折磨得号淘大哭。
优秀残疾人工作者事迹材料(通用6篇)

优秀残疾人工作者事迹材料(通用6篇)优秀残疾人工作者事迹材料篇一她是芸芸众生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位80后年轻的残联专干,自2023年阿克塞县撤乡并镇后,她就一直在阿克旗乡政府从事残联专干工作,把自己青春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乡残联这份工作。
她虽然没有高学历文凭,但她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却远远超出了大学生的水平。
正是她勤奋踏实、敬业奉献的精神使她有了今天的成绩,她就是阿克旗乡政府残联专干__。
一、誓言在心,孝亲在行2023年,她和丈夫步入婚姻的殿堂,并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然而,不幸的是,2023年7月份她的丈夫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这对于她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但是,克服内心的悲痛后,她想起了婚前夫妻双方都要孝顺对方父母的誓言。
坚强的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掩藏着内心的沉痛,带着丈夫未尽的义务,照顾孩子、孝顺公婆。
尽管她平时工作很忙,一个人带孩子很不方便,但她却能够克服困难,将工作和家庭兼顾起来,从来没有耽误过任何事情。
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
虽然她婆婆经常会家里唠叨,但她从不会和婆婆计较小节。
她很诚实地是说:“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
”所以结婚至今,婆媳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
好心就有好报,__对公婆的精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公婆对她和孩子的疼爱,每当工作很忙的时候,公婆总是能帮她照顾好孩子,使她能够安心工作。
各自有各自的家庭,但__从来都抱着分家不分心的态度,每当谁家庭有事或困难的时候,她总是召集兄长姐妹,共同商量解决困难的办法。
特别是对待老人的问题上,她总是能够花点时间去照看残疾弟弟。
尽管她的收入很微薄,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但她却很节俭,省下来的钱,给弟弟买药或者生活用品。
在她的影响下,家里的兄弟姐妹之间互相谦让、互相体谅,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斤斤计较,都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对待对方,无论是对待自己的公婆还是对待侄子、侄女,都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和亲生子女一样,一心一意。
残疾人创业事迹材料

残疾人创业事迹材料残疾人创业事迹材料范文(通用10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
拟起事迹材料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残疾人创业事迹材料范文(通用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残疾人创业事迹材料范文(通用10篇)1我叫xx,与共和国同龄,是一名共产党员。
我出生在斋坛乡小石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我3岁那年,不幸被牛角撞瞎了右眼,从那时起,我就只能用左眼模糊地看世界了。
从懂事时年起的漫长的日日夜夜里,我靠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同厄运抗争,走出了一条特殊的人生轨迹。
我是农民的儿子,种过田。
从19岁开始做木工,走村串户,不仅练就了一身好手艺,而且开阔了眼界。
1987年,在乡政府的鼓励和父老乡亲的帮助下,经历了多年见识的我开始了创业之路。
经过多年艰苦地耕耘,我办起了一个木制品加工厂——宏兴工艺品厂,终于有了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
1997年,又逢村两委换届选举。
我们小石村地处肥沃的松古平原,村民世世代代以种粮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其他村的人都逐步走上小康之路。
而我们的小石村,由于交通不便,村两委班子思想不统一,集体经济为负数,光欠供电局电费就达3万多元,全村已被停电了。
村里的工作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村民们都急切盼望有一个人能挑起这副重担。
乡党委政府深入我村调查、座谈、了解情况,最后找到了我。
乡领导对我说:“小石村至今还未脱贫,村里的工作很困难,你办过厂,见过世面,已率先走上了致富路,乡党委和小石的村民都希望你能回村担任书记,领着大伙儿走致富路。
”乡领导的这番话,让我彻夜难眠,我深知创业的艰难,如果回村当书记的话,自己的厂肯定会受影响。
同时,我的妻子、儿女也极力劝阻我,亲朋好友也规劝我,他们都认为回去当书记,影响家庭经济不说,弄不好还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优秀残疾人工作者事迹材料

优秀残疾人工作者事迹材料
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残疾人工作者的事迹材料:
1. 陈海波
陈海波是中国残联副主席,患有视力障碍。
他在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致力于推动残疾人权益保障和脱贫攻坚工作。
他带领团队开展了多项扶贫工作,如开展“双百万”行动,帮助两百万贫困残疾人实现脱贫。
他还在国际上积极参与残疾人事务,为中国残疾人争取国际支持和合作。
2. 杨争光
杨争光是一名聋哑人,他在中国互联网行业中崭露头角。
他是中国电子商务残疾人企业家联合会的创始人兼会长。
他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残疾人创业者和商品进行对接,促进了残疾人创业就业。
他还积极倡导互联网无障碍,希望通过技术手段让人们更加便利地获取信息和交流。
3. 艾晓明
艾晓明是中国第一位视力障碍的高级律师。
尽管他在视力上受到了限制,但他顶着困难成功地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并在法律界崭露头角。
他致力于为残疾人争取合法权益,提出和参与了多起影响深远的案件。
他还通过发表专栏文章和参与公益活动,宣传残疾人权益保障的重要性。
这些优秀的残疾人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为残疾人群体争取了更多的权益和机会,同时也为社会树立了积极的榜样。
他们的事迹激励了更多的残疾人以及其他人士,为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美残疾人创业事迹材料|优秀残疾人工作者事迹材料
最美残疾人创业事迹材料|优秀残疾人工作者事迹材料
初见康建忠,感觉他是一个非常干练踏实的汉子,但是,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个在石家庄将化工生意做得十分红火的老板竟然是个残疾人。
而的的确确,就是这个康建忠,用他残缺的身躯为八旬老母和妻儿撑起了一个家,用坚忍不拔的毅力打拼下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用自己博爱之心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身残志坚再苦也要干事业
康建忠1968年出生,一岁时因患上了小儿麻痹症,最终落下了右下肢的终身残疾。
而从康建忠懂事起,他就从别人异样的目光里,过早地体会到了命运的不公,但同时也磨练了他不服输的个性。
18岁中学毕业前夕,看着年事已高的父母依旧每日早晚操劳,康建忠决定放弃学业挑起家里的重担。
他显示在一个村里当起了装卸工,装卸沙土、砖块,这种工作连正常人都会觉得又苦又累的,刚刚走出校门的他,双手很快就磨出了许多血泡,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一回到家就只想躺在床上,什么也不想干。
可第二天,他看到父母疲惫的身影时,咬咬牙又走出家门。
就这样他坚持了一年多。
1993年又在一个村办搪瓷厂当起了工人,后来调到了业务科跑业务。
在这段时间里,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他去了很多地方,也饱尝了许多的酸甜苦辣。
同时,他也看到了改革开放后,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受触动,于是,决定尝试自己创业,创办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
一再创业十几万元打了水漂
1994年,康建忠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去了令许多人羡慕的业务工作,在所有人诧异的眼神和冷嘲热讽中开始了第一次艰难的创业。
在广安街市场,他租下摊位搞海鲜批发,因为没有经验赔光了近万元的本钱。
那段时间,家人的责怪和不理解,使他很痛苦。
第一次创业失败的他去了印刷厂跑业务,每天骑着破自行车起早贪黑地往返于正定和石家庄的路上。
随着阅历的增加,康建忠心中的创业热情又高涨了起来,又开始筹备创业的事情。
没有资金,他就从亲朋好友手里借来了十几万,于1997年筹建了物资供应站。
然而命运又一次捉弄了他,毫无经验的他被人骗了,十几万元转眼间打了水漂。
外面还欠下了很多外债,要账的人整天赖在家里不走,弄得家无宁日。
为了还上康建忠创业所欠的外债,贤惠的妻子罗菊英就用自己当村医院护士的每月几百元工资,除了用于老母亲每月必须服用的药和家庭开
支外全部还了债。
那段时间,简直是我人生的最低谷,自信心严重受挫!康建忠自己总结道。
自强不息创业终成功
两次创业的伤痛时刻刺痛着康建忠的心,然而埋藏在他心底的梦并没有破灭。
2003年,当他把重新创业的想法跟家人一说,自然立刻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妻子甚至以离婚相威胁。
然而,他不相信命运,只相信自己。
康建忠说: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行,我不比别人差!就这样,倔强的他擦干眼泪,拖着残缺疲惫的身躯又一次奔波在创业的征程上。
2004年,康建忠决定成立一个工贸公司主要经营化工生意。
项目考察、公司占地、人员手续都有了头绪,可是资金又遇到了困难,他找到了多年来一直支持他的表哥,谈了自己的想法后,通情达理的表哥很快帮他从朋友那里筹措到了20万元,他自己又从朋友那里筹集了一些,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工贸公司开业了。
从此以后,康建忠日夜吃住在公司里,凭借着诚信经营的理念,他很快打开了自己的产品销路。
他总结之前的失败教训,精打细算,诚信经营,理性管理,和许多客户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并取得了国内多家优质化工产品的代理权,公司当年就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两个事业一起抓
规矩做人,踏实做事,良好的信誉必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慢慢地,康建忠还清了所有债务,然而,下一步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呢?在常人看来,扩大企业经营是第一位的,而康建忠却决定用自己的一颗感恩之心来回报亲人,回报社会。
2004年由于康建忠热心帮助残疾人朋友,被石家庄南高营镇残联指派为南高营村残疾人联络员,负责村内100余名残疾人的各项工作。
这个工作其实没有任何报酬,完全是义务的。
由于之前没有任何资料和信息可用,工作量非常大。
和各种各样的残疾人打交道,是个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可是他却看得比公司业务还重要。
由于村子比较大,住得比较散,康建忠自己行动也不方便,工作非常困难。
为了方便联系,他做了联系卡发放到每个残疾人手里,并给每个人做了档案出色的工作年年受到残联表彰。
一方面是康建忠的事业顺风顺水,一方面康建忠的爱心事业也是处处开花,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康建忠捐款2000多元;2009年全国助残日前,康建中慷慨解囊自费组织了由南高营村残疾人和河北东化化工公司共100多名残疾人参加的游园活动;为沧州重病村妇倪玉艳捐款1000元
几年来,康建忠的无私大爱和许多助人为乐的行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康建忠表示,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他会办一个福利企业,把更多的残疾人组织在一起,让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自身价值,自强不息、奉献社会!
创业指点
河北省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创业指导师田芸认为,如果想要创业,态度非常关键,不少创业者希望一次创业成功,一旦不成功就会气馁,实际上,不少创业者都是经过不断的失败和挫折,经过总结经验和教训最终获得创业成功的。
如果创业者想从事化工方面的经营,创业
资金起步比较高,切忌盲目起步,最好先了解一些行情,最好的办法是寻找新的化工产品,引进技术,把自己的项目放在大企业中孵化,利用大企业资源迅速发展自己,此外,也可以做一些化工产品的代理,相对来说也是比较稳妥的经营办法。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