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自主创业先进事迹
残疾人创业事迹材料农村致富能手先进事迹

残疾人创业事迹材料农村致富能手先进事迹残疾人创业事迹材料【农村致富能手先进事迹】残疾人创业事迹材料一纪台镇尧河店子村的苏金明今年45岁,自幼患小儿瘫。
20xx 年,他靠着邻居家的一头病猪崽“创业”,而今,他有了自己的生猪养殖场,还经营着一家熟食店,事业小有成就。
苏金明初中毕业后想在家务农,但是一条腿不方便,几乎做不了田里的活儿,那时候他就萌生了做点小买卖的想法。
1991年,苏金明靠哥哥给的150元钱起家,开了一家熟食店,勉强度日。
“我那时候什么手艺都没有,熟食店也仅能勉强糊口,后来又借钱经营饭店,结果又赔了,从那以后我很长一段时间意志都很消沉。
”20xx年,邻居家一头小猪崽生病了想丢弃,苏金明就把病猪崽抱回了家。
“我以前开店的时候跟兽医站的医生关系很好,他教过我很多病理知识。
我就自己琢磨着给猪崽治病,谁知真的治好了。
后来猪崽喂大了卖了,用这些钱又买了头将要下崽的母猪,慢慢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
因为我行动不便,就琢磨着用新设备实现自动化喂养。
虽然成本高些,但是对我来说很方便。
”苏金明说,10年过去了,养猪场现在扩大到5亩,年售出商品猪100多头。
有了一定的资金后,苏金明的熟食店又重整旗鼓,在吸取了历次失败的教训后,现在也经营得有声有色。
交谈过程中,苏金明始终面带笑容。
他说:“心态很关键,身体的残疾不能成为消沉的借口。
经过了那么多的失败,我很庆幸自己创业的激情还在,失败的时候又坚持了一次,总有一次会成功。
”残疾人创业典型先进事迹二我来自丰顺县八乡山镇戏潭村,名叫许发念,现年46岁,是一名下肢残疾的残疾人。
从走过的46个春秋中,可以说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
下面就听听我与命运抗争的经历吧!我的童年和其他小朋友没有异样,身体健康,虽然那个年代,家里很穷,缺衣少吃,但我还是和村里的小朋友天天开开心心去上学,假期里积极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极的家务、无忧无虑、健康活泼。
然而在我15岁那年,突然感到身体不适,右腿特别疼、不能到校上课,在家养病、我也不知患的是什么病,连站都站不稳,只能躺在床上,吃、喝、拉全靠妈妈照顾,当时家里很穷,只能东借西凑些钱,四处求医。
残疾人创业成功事迹材料

残疾人创业成功事迹材料创业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在世界各国,创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在这个创业时代里,有很多残疾人创业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残疾人创业成功事迹材料,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残疾人创业成功事迹材料一陈世华:残疾人创业办养殖场年赚60万他的右手在一次创业中致残,只剩下一半手掌、一个指头,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停止追逐致富梦;在两次创业血本无归后,他挺起脊梁继续创业,利用村组闲置的山地水库开办养殖场,混养鸭、羊、猪和鱼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创办的这个养殖场年可获利60万元,他就是阳新世华养殖场董事长陈世华。
学徒三年练就优秀品质1980年,刚满16岁的陈世华初中毕业,在父亲的要求下,他跟着远房一个表叔,当起了为期三年的木工学徒。
学木工最难的除掌握技术外就是读懂图纸。
勤奋又聪明的陈世华很快掌握了木工技术,但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就是不能独立对照图纸做好木工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读不懂英文符号,看不懂图样结构,需要别人解释才能做。
如何才能使自己尽快读懂图纸?陈世华就此多次问师父,得到的总是一个回答:熟能生巧。
于是,白天,陈世华就拿着图纸慢慢做,虚心向师兄弟们请教;晚上,他就拿不同图纸进行对比,找出其中异同点。
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不管什么字母,不管什么图纸,陈世华都能读出来,读得懂。
在师父眼中,陈世华在学徒期间已有很多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他所有徒弟中的“唯一”。
两次创业伤身又蚀财1999年,细心的陈世华发现,农村很多山场被人承包,木材加工将是不错的行业。
于是,2000年,他说服家人,毅然放弃用了20年的斧头,拿出全部积蓄购置了电锯等设备,专门为加工户提供裁锯服务。
随后十年的忙碌生意和丰厚收入,证明了陈世华当初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他计划扩大规模准备大展宏图时,2010年6月的一次工作中,他右手四指被电锯无情夺去,手掌也被削去一半。
残疾人创业致富经案例

残疾人创业致富经案例创业是一本书,每个人的创业故事都是书中的精彩篇章,今天我们一起看看残疾人创业致富经相关故事。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残疾人创业致富经案例相关文章。
案例1:残疾人创业,一双大脚赢得财富迎来她吴晓凡:这是那边那个新鸡舍,我给它做一道门。
记者:你做这些事没有困难。
吴晓凡:没困难,这都挺正常的,习惯了。
记者:捶到脚怎么办?吴晓凡:捶到脚它就疼了,现在还是不容易捶到脚了,以前捶得到。
砸两三次有可能就把脚指甲给捶掉了。
眼前这个用脚钉钉子的人叫做吴晓凡,他三岁时候失去双臂,此后就用脚代替手生活。
一年四季无论多冷,他都只穿一双拖鞋,记者发现,他的脚跟别人的很不一样。
记者:这个刀痕,这个还记得什么时候割的呢?吴晓凡:这个好像是去年给鸡加料的时候,被铁网给刮伤了。
记者:我看你脚上伤还不少呢。
吴晓凡:都没事。
记者:这边皮好硬。
吴晓凡:是挺硬的。
记者:比这边(左边)要硬多了,右边要硬。
吴晓凡:对,这边经常拿东西,拿那些东西去割草,还有去做事,都是用这只脚。
记者:我看你翻过来后面有茧吗?吴晓凡:还没什么茧子。
记者:你的脚比正常人宽好多。
吴晓凡:是。
记者:比正常人宽好多。
吴晓凡:自从用脚,用脚做事的时候,它就慢慢地就比那些皮肤要粗糙多了。
吴晓凡平时用右脚干活,用左脚撑着地,在记者好奇这样能站得住么,他非要和记者比试金鸡独立的功夫。
摄像:晓凡能把脚伸出来。
记者:我也可以。
吴晓凡:我也可以。
记者:那我不可以了,我伸不到。
现在,吴晓凡的这双脚不仅能钉钉子,还能钓鱼,就算穿蚯蚓都很轻松。
甚至,他还可以用脚抓鸡。
这个习惯用脚做事的男孩现在拥有三个养鸡场,成为了涪陵区知名创业人物,同时他还和一位女大学生拥有一段远近闻名的爱情,至今都让周围人惊叹不已。
吴晓凡的表哥罗春龙:反正有点不可思议的感觉吧,真的。
他比我早成家,他成家孩子都一岁多了,我才成家的。
四川省重庆市涪陵区增福乡延寿村村民李克全:你说平常想起来的话手都没有了,这样两只手一点都没有,哪里能讨老婆,你看人家还讨了大学生,是不是。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精选6篇)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精选6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吧,事迹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
拟事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1张书平,男,汉族。
1972年6月21日出生,初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涛城镇黄墅村涂湾组,现任黄墅村残疾人协理员。
1990年,初中毕业的张书平为改变家庭生活窘境当上了木工学徒。
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虚心向师父求教,终于换来了一手好木工手艺,从此,开始从事木工行业,起早贪黑,吃苦耐劳,一干就是十几年。
凭着精湛的手艺,他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正当张书平意气风发地梦想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命运跟他开了一次不小的玩笑。
2007年的一天,在电刨床上制作木地板时,电刨无情地将他的左手五指全部切断,致使左手残疾。
从此,张书平与木工手艺活断了缘。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迷茫过,消极过,可是最终他选择了勇敢面对这一切,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在参加了县残联举办的特种水产养殖培训班后,他瞄准了甲鱼养殖产业,2009年元月,张书平与邻村(凤河村大义组)村民赖正兵取得联系,盖起了甲鱼棚,当年建棚投入资金33万元,从事甲鱼养殖。
当时,环境很艰苦,一是缺资金,这笔不小的资金全是从亲朋好友处借来的;二是缺技术,当时张书平在甲鱼养殖领域还是一个“门外汉”,他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凭着虚心求学、大胆创新的精神,在翌年元月初见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还略有利润,得到了回报。
尝到甜头的张书平干劲更足了,随着不停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他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显著,仅2011年一年就获取纯利20万元。
张书平靠着自己自强自立和努力拼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开拓了一番新的事业。
残疾人创业励志事迹

残疾人创业励志事迹敢于与命运拼搏的人生才是勇者表现。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但是他们的创业事迹告诉我们他们残疾人也能行。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残疾人创业励志事迹相关文章。
案例1:被逼创业残疾“爬爬女”终成百万富翁10个月时,她患上了小儿麻痹症。
从小,别人是站着走,她是爬着走。
一个小板凳,一扇窗户,就是她的全部世界。
20岁时,她学会了裁缝,学会了修表,收获了对于残疾人来说难得的爱情。
45岁的她,经过不懈创业,拥有了数家门面,经营着两大文印店,开了一家电脑培训学校,身家百万。
上高中的儿子对她说:“妈妈,同学们都说,很羡慕我有您这样的母亲。
”霎时,她泪如雨下。
51岁的她,成为临猗县残联阳光电脑培训基地负责人。
今年“三八”,她还当选运城市残疾巾帼创业明星。
日前,她筹备的彩印企业即将投产。
她,就是姚艳贤。
渴盼上学功课优秀躲在窗户后面的姚艳贤,那年6岁。
从她记事起,双腿就不能动,只能爬来爬去。
父母工作很忙,她常常一个人待在家里,趴在窗台上,张望着窗户以外的世界。
父母给她买了一个小板凳,7岁的她通过锻炼,借助小板凳挪动身体。
她终于可以单独来到大门口了,看着过往的小伙伴们欢呼雀跃地背着书包向巷子外走去。
她幼小的心里,隐隐作痛。
“我知道,自己和别的孩子不一样,我非常难过……我多想,也像他们一样快乐,我的病一定能治好。
再痛的手术,我也不哭。
”对同龄人的羡慕,让幼小的姚艳贤格外坚强。
为了给她治病,父母求遍了大江南北的名医。
手术,是她的家常便饭。
“9岁以前做过不下8次手术,几乎每年一到两次,就是那种埋线刺激神经复苏的手术。
因为要测试神经灵敏度,手术是局部麻醉。
有一次,身边做手术的一个18岁男孩痛得大呼小叫,6岁的我咬着牙没哭。
我只想站起来……”无数次手术,无数次针灸,那些钻心刻骨的疼痛,在姚艳贤的童年记忆中挥之不去。
一个信念支撑着她:上学!和胡同里那些同龄伙伴一样,背着书包去上学。
11岁那年,姚艳贤对上学近乎痴狂的渴求触动了父母。
残疾人创业事迹范文

尊敬的读者:对于残疾人创业的事迹,我们需要向他们致敬和膜拜。
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们不畏困难,勇往直前,为社会和自己谋取利益,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这个地步。
接下来,请允许我分享几个残疾人创业的实例,希望能够给那些想要创业的残疾人士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第一位创业者是智障男孩朱如萍,他是河南平顶山的一名残疾人,患有智力障碍。
在母亲的鼓励和帮助下,他创办了一间小面包店。
虽然面包店只有不到30平方米,但它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小而美”的道路。
朱如萍总是在第一时间提供当地市民最美味的面包,因此赢得了良好口碑。
他的生意越来越好,甚至吸引了省内外的游客和媒体的关注。
如今,他已经拥有了多间面包店,并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扩张业务。
朱如萍的创业历程鼓舞了无数残疾人的心灵,他成为残疾人创业的榜样和典范。
第二位创业者是盲人创业家程宜元,他是江苏人,患有视力障碍。
他利用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录音技术,开办了一间录音工作室,专门为企业、学校、政府、组织等单位提供语音教育、语音记录、语音广告等服务。
他的工作室逐渐成长为一家拥有50多名员工的大公司。
程宜元的创意和努力,获得了诸多荣誉和殊荣,如江苏省劳动模范、南京市“优秀残疾人创业家”等。
他说:“人的力量是无限的,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程宜元的成功,证明了残疾人并不阻挡自己成为优秀创业家的道路上。
第三位创业者是体育健儿马朝恩,他是湖南人,患有截肢残疾。
作为一名著名的冬季残奥会滑雪选手,马朝恩不仅是中国人的光荣,也是残疾人的典范。
他利用自己在体育方面的优势,创办了一家健身中心,为广大人群提供了健康锻炼和娱乐场所。
他坚信:“健康是财富,坚持运动,保持健康。
”他的理念和信念深受企业、社区、大众的喜爱和支持。
他的事迹,在全国掀起一股残疾人创业的潮流,鼓舞了无数残疾人追求自己的梦想。
以上几位残疾人创业的事迹,充分展示了残疾人所拥有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他们在逆境中不屈不挠,越挫越勇,成为了自己人生中的英雄。
残疾人自己创业事迹

残疾人自己创业事迹残疾人自己创业事迹范文(通用27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事迹的经历,对事迹很是熟悉吧,事迹是指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
事迹到底怎么拟定才正确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残疾人自己创业事迹范文(通用2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残疾人自己创业事迹范文(通用27篇)1“人的一生可能会遭遇很多不幸,面对挫折和困难,依然要选择坚强”,这是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三岔口乡上黑沟村肢体残疾人乔xx 的人生信念。
乔xx是一名80后的小伙子,性格热情、开朗。
五岁时,一场无情的车祸夺走了他的右腿,导致他不能像健全人那样正常行走。
面对残酷的现实,乔xx从没有放弃。
他坚信,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改变命运,像健全人一样过上幸福的生活。
创业是艰难的,对残疾人而言更是如此。
历经四年风雨,凭借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现在的乔xx已经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户。
自己富裕了,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带领周围的残疾人一同走上脱贫致富的幸福路。
靠着坚强的意志完成学业乔xx出生的小山村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交通条件差,信息闭塞,是出了名的贫困村,乔xx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20xx年他们家由于贫困还被纳入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实施精准扶贫。
生活的贫困,再加上自身的残疾,从小乔xx就感受到生活带来的深深的痛苦和无奈。
然而父母和全家人没有放弃他,从小就给予了他更多的关爱。
村里及周边的人们也都非常同情、关心这个残疾孩子,总是拿他们自家的好吃的给乔xx吃,对他关爱有加。
也许就是有那么多热心人对他的帮助,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使乔xx内心深处产生了报答他们的愿望,造就了他现在有恩必报的性格。
有了家人的关心爱护,乔xx有幸读完小学和中学,尽管求学的道路充满艰辛,但一年年长大的乔xx逐渐成熟起来,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在20xx年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大学,并选择了他一直喜欢的计算机专业。
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成功的故事3篇

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成功的故事3篇残疾人的成功通常不易招致嫉妒。
因为他们有缺陷,使人乐于宽忍他们的成功。
也常使潜在的对手忽视了他们的竞争和挑战。
关于残疾人创业成功的故事你了解多少?以下是店铺分享的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成功的故事,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成功的故事(一)谢火胜:深山“种果人”创业感言:我们和正常人的身体条件不同,因此,我们注定要付出更多努力。
梨园果满枝,山上鸡相逐。
一位单腿老汉正在果园里忙碌着。
这是笔者在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见到的一幕。
果园主人叫谢火胜,今年62岁,家住客坊乡里元村。
二十多年前的一场大病,导致谢火胜左腿严重坏死,造成终生残疾,田里的农活基本没法干。
之后,他只好在村里开个小店,生活过得相当艰苦。
2003年,老谢带着妻子和孩子,来到溪口镇枧头村帮别人管理果园。
“虽然当时全家人一年的工资只有几千元,但收获不小。
”回忆起这段日子,老谢满脸笑容。
2005年,老谢决心承包果园。
在县残联的扶持下,一份为期10年的果园承包合同签订了。
“管理果园虽然是件辛苦活,但有妻儿的关心和支持,我信心十足。
”说到这,老谢又笑了。
可这条路不好走。
承包第一年,老谢的果园,不仅没有挣钱,还亏了6000多元。
想起当时的情况,老谢直摇头,“这片果园之前没管理好,现在可是‘亏一年,补三年’啊。
”他说。
经营果园第二年,没有亏钱,老谢又白干了一年。
但他没有放弃,吸取经验,带着妻子和儿子继续管理果园。
第三年,果园有了收获,挣了2000多元。
“去年,一家人最高兴了,挣了4万多元。
”老谢说。
今年,果园收入有望超过6万元,老谢相信依靠自己的双手,生活会越来越美好。
残疾人自强不息创业成功的故事(二)徐斌:家电“维修师”创业感言:依赖对于残疾人创业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必须依靠自己。
“别人能做到的,我同样能做到……”在位于建宁县河东路口的“斌斌家电维修店”,面对笔者惊讶的眼神,一脸黝黑、身材瘦小的徐斌笑了。
今年27岁的徐斌,是濉溪镇河东村人,小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疾人就业、创业典型事迹材料
——记张书平同志先进事迹
张书平,男,汉族。
1972年6月21日出生,初中文化,家住安徽
省宣城市郎溪县涛城镇黄墅村涂湾组,现任黄墅村残疾人协理员。
1990 年,初中毕业的张书平为改变家庭生活窘境当上了木工学徒。
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虚心向师父求教,终于换来了一手好木工手艺,从此,开始从事木工行业,起早贪黑,吃苦耐劳,一干就是十几年。
凭着精湛的手艺,他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正当张书平意气风发地梦想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命运跟他开了一次不小的玩笑。
2007年的一天,在电刨床上制作木地板时,电刨无情地将他的左手五指全部切断,致使左手残疾。
从此,张书平与木工手艺活断了缘。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迷茫过,消极过,可是最终他选择了勇敢面对这一切,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在参加了县残联举办的特种水产养殖培训班后,他瞄准了甲鱼养殖产业,2009 年元月,张书平与邻村(凤河村大义组)村民赖正兵取得联系,盖起了甲鱼棚,当年建棚投入资金33 万元,从事甲鱼养殖。
当时,环境很艰苦,一是缺资金,这笔不小的资金全是从亲朋好友处借来的;二是缺技术,当时张书平在甲鱼养殖领域还是一个“门外汉” ,他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凭着虚心求学、大胆创新的精神,在翌年元月初见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还略有利润,得到了回报。
尝到甜头的张书平干劲更足了,随着不停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他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显著,仅2011 年一年就获取纯利20 万元。
张书平靠着自己自强自立和努力拼搏改变了自
己的命运,开拓了一番新的事业。
可是看着周围的村民特别是残疾人生活依然十分贫困,张书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忠厚实在的他有一股闯劲和干劲,更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他脑海中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要用自己的能力和技术带动周围村民,扶持当地贫困残疾人发展甲鱼养殖共同致富。
他的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县残联的支持,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当地已经有了12 家甲鱼养殖户,其他养殖户有情况、有问题找他时,他毫无保留地给予免费技术指导,帮助他人。
他还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到12 家甲鱼养殖户家里义务巡回指导,在他的影响下,12 家甲鱼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得到提高,并成立了甲鱼养殖协会,走上勤劳致富之路。
残疾人本身就特别需要他人和社会的关爱,而张书平却做到了去关爱别人。
从2010 年任黄墅村残疾人协理员以来,在发展甲鱼养殖的同时更是扑下身子一心一意为残疾人服务,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他工作求真务实、勤奋努力、刻苦钻研,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于2012 年荣获郎溪县优秀残疾人协助理员称号,并在2012 年涛城镇残代会上被推选为肢体残疾人协会主席。
有理想、有目标,才能有未来。
张书平计划于2013 年再造一个甲鱼棚,总投资40 万元左右,在扩大甲鱼养殖生产规模的同时,打造一个残疾人就业实训基地,更好地为当地残疾人服务。
郎溪县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