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上册【精品教案】道德与法治-我爱家乡山河水

合集下载

13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3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13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家乡山水,热爱自己所在的家乡山水;2.能够描述自己的家乡山水,表达自己对家乡山水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家乡山水的概念;2.激发学生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内容1.概念解释家乡是指一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是一个人最亲近的地方。

而我们所说的家乡山水就是指家乡中的山和水。

山和水是自然的礼物,既可以滋润万物,又可以让人们得到快乐。

对于人们来说,家乡的山和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是人们生活的环境,也是文化的载体。

家乡山水的美景既可以让人们欣赏,也可以让人们体验,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2.学生自我介绍首先,老师可以让每个学生向全班介绍自己的家乡山水,告诉大家自己家乡山水的特点,如有哪些山、有哪些河流等,以及自己的感受。

3.家乡山水的特点接下来,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了解一下家乡山水的特点,例如不同地方的山水会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老师可以展示一些图片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4.情感教育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在班级中分享自己对家乡山水的感情。

让家乡山水的美景深深地印在学生们的记忆中,并让他们了解到珍视家乡山水的重要性。

老师可以提醒孩子们,我们要爱护家乡山水,共同打造美丽的家园。

四、教学方法1.情感教育法通过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家乡山水的感情,了解自己与家乡山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同家乡山水的重要性;2.展示法通过图片和多媒体展示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山水的特点和美景,增加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知识的方式。

五、教学评价老师应该全心全意的关注和倾听学生的情感表达,在学生对家乡山水的描述、分享及展示表现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

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六、教学后记家乡山水寄托着我们对家乡的感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希望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家乡山水的美妙,爱护家乡山水,共建美丽家园。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家乡山和水,懂得家乡山和水对人们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3.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家乡山和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从小做起。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山和水的概念以及对人们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明确家乡山和水的价值?如何引导学生认真保护家乡山和水?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

2.教学课件。

3.课堂活动所需物品清单(后面课堂设计中再详细说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上课第一步是导入环节,引出主题。

这节课主题为“我爱家乡山和水”,首先可以通过展示画面让学生感受山和水的美。

2. 课堂讲解环节(25分钟)这一节的重点是讲解家乡山和水的概念以及对人们的重要性。

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入手:1.家乡山和水的定义。

2.家乡山和水的重要性。

3.家乡山和水对人们的好处。

这节课的难点在于使学生明确家乡山和水的价值,因此教师应该采用直观生动的展示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山和水的重要性。

3. 课堂互动环节(15分钟)学生自己探究家乡山和水的价值,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家乡山和水的价值,并在黑板上进行记录。

最后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2. 情景模拟请几位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农民、环保工作人员等),让他们模拟保护家乡山和水的情景,在模拟活动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引导他们理解家乡山和水的价值和保护意义。

4. 课堂练习环节(25分钟)本部分将以班级小组赛的形式进行,在活动的最后,将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小组。

1. 唱歌比赛每个小组唱一首“我爱家乡山和水”的歌曲,选出最优秀的小组。

2. 绕口令比赛每个小组编写两句相对应的绕口令,让其队员轮流朗读,选出成功度最高的小组。

3. 皮影戏比赛每组选出一位同学在班内表演皮影戏(有要求程序),最后从中选出最佳班级。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我爱家乡山和水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我爱家乡山和水部编版

教学设计13 我爱家乡山和水学情分析:霍山地处大别山区,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还有众多的名胜古迹。

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特设计以下方案,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课前指导:为了让学生理性地、全方位地了解家乡,我让学生自己选择调查对象然后收集资料、图片,这样就使学生学习的空间得到拓展。

他们通过自己收集资料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那么,爱家乡的感情也就油然而生,达到了本课所要达到的目的。

另外,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学目标1.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2.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和创造力,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图画、相片等进行展示。

3.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勤学向上,为家乡争光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难点: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谁不说俺家乡好》歌曲、《我的家乡》片段录像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图片、手抄报。

教学方法:引导、补学、激学、评学学习方法:交流讨论、教师引导教学流程:一、课前欣赏祖国风光,这里的风景你熟悉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说一说,导入新课。

祖国这么美,我们的家乡也很美,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指导看文中插图说一说,议一议。

1.指导学生看课文50面的插图。

2.让学生说说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3.想一想: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4.同位交流:出示电子地图,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家乡和熟悉的地方。

说一说霍山周边是哪些地方。

从地图中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家?板书:位置5.你见过家乡的哪些美景?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指名说一说,评一评。

三、发现家乡的美。

1.启发谈话:出示51面插图,图中的小朋友都喜欢自己的家乡,并且能说出家乡的景观和特色,指名说一说。

2、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教师指名说。

3、小组讨论互相说一说家乡的美景,各组选出代表当小导游,介绍家乡最美的地方。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优质教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我爱家乡山和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13.我爱家乡山和水单元四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二年级学习目标1.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里,奠定热爱家乡的感情基础。

2.学会留心生活,欣赏家乡的美。

3.在寻找家乡的美的过程中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 1.知道自己得家乡在哪里,奠定热爱家乡的感情基础。

2.学会留心生活,欣赏家乡的美。

难点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寻找家乡的美。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直入新课1.聆听歌曲,认识家乡师播放风光片,说:孩子们,还有一个月就要放寒假过春节了,美丽中国等待着你们去游览、去欣赏(1)师:看,小那日松在他的家乡欢迎你呢?【PPT“呼伦贝尔大草原”MV和草原放牧的图片】师: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小那日松的家乡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呢。

(2)师【播放“黄土高坡”MV和书上图片】:这里是小秦江的家乡陕西马家河村。

黄土高坡不仅是陕西,它还包括山西、甘肃、青海、宁夏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3)师PPT播放课本上另两幅图片,看看小红和小丁的家乡在哪里?如果你是小红(小丁),请你看图说说他们各自的家乡有什么他们特别喜欢的景色?师:孩子们,课本中的小朋友都喜欢自己的家乡,并且能说出家乡的景观和特色。

2.小小导游,介绍家乡(1)师:孩子们,那你的家乡在哪里?它的山山水水美吗?你愿意将你的家乡介绍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吗?学生回答生:一个在空气清新、风光秀丽的农村;一个在到处是高楼的城市。

用学生喜欢视听方式开启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美丽中国的概念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直入新课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当个小导游,开启探寻我们的家乡之旅,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更多的小朋友好吗?(3)老师示范介绍(PPT)师:老师先来简单介绍。

师:请每个小朋友像老师这样,同桌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乡。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们了解自己的家乡,知道家乡的风景和特色。

2. 培养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对家乡山水的自豪感。

3. 让学生们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会保护家乡的山水。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家乡的山水。

2. 认识家乡的特色。

3. 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1. 激发学生们对家乡山水的自豪感。

2. 引导学生们主动参与到保护家乡环境的行动中。

四、教学准备:1. 收集家乡的山水照片、视频等资料。

2. 准备一些环保工具或种子,用于课堂上的环保活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山水照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们回忆自己家乡的美景,激发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 讲授新课:(1)介绍家乡的山水:引导学生们描述自己家乡的山水,讲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老师可以补充一些相关知识,让学生们更全面地了解家乡。

(2)认识家乡的特色:让学生们列举自己家乡的特色,如特产、文化等,老师可以介绍这些特色的历史和由来,增强学生们的自豪感。

(3)了解环保知识:通过展示一些环境问题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们了解环保的基本知识,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4)开展环保活动: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环保活动,如植树、捡垃圾等,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环保行动的意义和方法。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话描述家乡的山水,可以是写一段话,也可以是画一幅画。

(2)让学生们列举一些自己能做到的环保行为,如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等。

4. 归纳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家乡的山水,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也学会了如何去保护家乡的环境。

希望学生们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学生能够感受美丽的家乡山水,了解保护家乡环境的重要性,了解爱护家乡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图片,听教师的讲解,阅读课文,朗读、理解课文,组织小组活动、讨论等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自觉地热爱家乡,珍爱家乡美景。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珍爱环境的良好品德,懂得爱护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树立爱家乡、保护家乡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

二、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诗歌、故事以及图片等,培养学生身心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骄傲感和责任感。

2.发展学生对家乡山水的感知、理解及对相应地保护措施的理解和思考,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骄傲感和责任感。

2.同时让学生充满对家乡山水的感知、理解及保护的理念。

四、教学方法1.自由思考法2.讨论型教学法3.故事法4.情景再现法五、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大声朗读诗歌《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天空碧蓝,空气清新,大地开花。

2.学习动作(15分钟)(1)导入:教师出示一张美丽的家乡山水图片,让学生自由识别,通过自由思考的方式表现自己对家乡山水的看法,从而进一步体现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我爱家乡山和水》。

(3)讨论与反思:老师根据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3课《我爱家乡山和水》,简要讲述家乡山水的美丽与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应该如何保护好家乡的山和水,并展开相应的讨论和反思。

3.巩固练习(20分钟)(1)评价句子:让学生评价阅读文中的句子,让学生理解每个句子的具体含义。

(2)课堂小练:老师会在黑板上出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做出回答,并在全班课堂上共享答案。

(3)根据题目选择适当的词汇填空,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运用拓展(15分钟)(1)整合小组:老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心情和家乡山水的美好感受,引导学生思考并记录在日记中。

关于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精选范文4篇)

关于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精选范文4篇)

关于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精选范文4篇)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4篇【篇1】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我爱家乡山和水》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313《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爱家乡山和水》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第一课。

本单元在学生了解了经常出入场所的基础上,带领他们进一步扩大生活空间,进入“我们生活的地方”,即家乡这一社会空间,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特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与责任。

本课内容旨在引导学生知道自己的家乡在哪里,通过观察、寻访、调查、探究等多种实践活动发现家乡自然、人文的美,了解家乡的故事,通过这些生活化的设计,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于“家乡”概念比较混乱,会与“老家”混淆。

同时由于年龄小,对家乡熟悉的一草一木缺少主动发现美的能力,更缺乏情感体验,需要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通过不同途径,从不同角度发现家乡的秀美景色,通过家乡的故事主动感受家乡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目标:1.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发现家乡的美。

2. 能用相机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 通过对家乡的了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 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发现家乡的美。

2. 通过对家乡的了解,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流程:一、视频导入,整体感受家乡风光美。

1. 观看南平风光视频,明确“家乡”概念。

2.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

3. 简单了解其它小朋友的家乡,能用一两句话介绍自己的家乡。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观看、位置介绍、简单语言表达,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起清晰的“家乡”概念。

)二、发现家乡的风光美。

1.我是小导游。

五一小长假,老师有几个外地的朋友要来延平玩,我想带他们看看家乡最美的地方。

请同学们推荐。

(课前已布置同学们找一找、拍一拍、画一画咱们家乡最美的地方,做成课件放入小组长ipad。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3《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3《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3《我爱家乡山和水》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我爱家乡山和水》是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绘了家乡美丽的山和水,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山和水,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插图,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使他们更加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培养他们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自己家乡的山和水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山水环境存在忽视的现象,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山水之美,唤起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教育他们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山和水,认识家乡的地理特点,培养他们观察和描述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描述、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使他们认识到保护家乡山水环境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山和水,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山水之美,并教育他们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山和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山和水,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4.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家乡的山和水的美景。

2.图片:准备一些家乡山和水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3.讨论话题:提前准备一些关于家乡山水环境的问题,用于课堂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设计
(二)学习新知1、我的家乡在哪里
大屏幕展示课件图片
师:同学们请看这副图片,谁来说一说蒙古小女孩的家乡?(图1)
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中三位小朋友的家乡?(图2)
师:那谁来介绍一下这幅图中小朋友的家乡呢?(图3)
师:请看这幅图,谁愿意说说图中小朋友的家乡?(图4)
师:刚才我们看图一起说了家在草原、高原、山区、城市的几位小朋友的家乡,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自己的家乡吧!生:小女孩的家在一望
无际的大草原上,这里
蓝天、绿草真漂亮啊!
生:他们的家在青山脚
下,村前有一条弯弯的
小河流过,小朋友们常
常在这里玩耍。

生:这位小朋友家住黄
土高坡,他们住的是窑
洞,冬暖夏凉,很舒适。

生:这位小朋友家住城
市里,那里高楼林立,
街道上车水马龙,路两
旁绿树成荫。

周末的时
候,和爸爸一起去锻
炼,生活很愉快。

生:独立思考
小组讨论
集体汇报
(学生活动)
图1
图2
图3
图4
2、发现家乡的美
师:在我们的心中,自己的家乡才是最美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寻找家乡的美?师:请看这幅图,她是怎样来表现自己家乡的美的呢?(图5)
师:那这幅图呢?他们发现了家乡的美在什么地方呢?(图6)
师:同学们请看,在海边的沙滩上,孩子们在嬉戏,你是否想起了《赶海的小姑娘》这首歌?(图7)生:这位小女孩用照相
机拍摄了家乡的标志
性建筑,一座气势宏伟
的大桥,很壮观。

她用
这张照片来展现家乡
的美。

生:听男孩的爸爸说,
他们村后的山上的阁
楼已经有500岁了!这
是他们家乡的自豪,也
是家乡美。

播放音乐,学生跟着
唱:“松软软的海滩哟,
金黄黄的沙……”
图5
图6
师:同学们的歌声真不错,
接下来的这幅图(图8),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大声地朗读一下这首诗:我家门前的小池塘,白天抱着金太阳,小鸟和彩云,都爱来照相;晚上摇着银月亮,小鱼和星星,悄悄捉迷藏。

……
师:同学们,上面我们用照片、、歌曲、读诗的方法来表现了自己的家乡美,接下来我们就用手中的画笔来描绘家乡的美景吧。

3、家乡的故事
师:刚才大家用图画描绘了自己美丽的家乡,家乡是生养我们的地方,家乡的田野里有着很多开心的故事,同学们请看这幅图:(图9)
(同时播放配乐录音)师:我爱家乡的山,我爱家乡的水,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很美。

葱绿的田野里有妈妈的身影,田间的小路印下我的脚印,我画下她可爱的样子,讲一讲她动人的故事。

欣赏好这首描写家乡的诗,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讲一讲这幅图中的故事吗?
师:这位同学的故事讲得真好,那你们家乡这么美丽,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生:我家门前的小池
塘,白天抱着金太阳,
小鸟和彩云,都爱来照
相;晚上摇着银月亮,
小鱼和星星,悄悄捉迷
藏。

……(有感情而大
声地朗读)
学生在下面来画自己
美丽的家乡,教师巡视
指导。

(只要学生能画
出家乡的景物即可,随
意涂鸦也可,只要学生
在画家乡的过程中能
产生出快乐学习、快乐
生活的感觉即可。


图9
生:春天来了,万物复
苏,我跟着爸爸妈妈来
到水田里插秧。

爸爸妈
妈在田里干活,我便在
地头摘蒲公英的花,光
着脚丫坐在地头,我快
乐地吹着蒲公英的种
子,它们四散飞去。


有我家的两只大白鹅
像两位保镖一样在旁
边叫着,我心里很是高
兴。

生:爱!(齐)
图7
图8
设计意图:
1、通过师生互动的学习
方式来学习,在教学中
运用ppt课件,根据低
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生
活阅历特点,采用直观
图形展示的方法,让学
生进行观察,叙述。

在这
样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看图说
话的能力。

让学生说一
说家乡的位置和一些具
体特征,运用拍摄照片、
讲家乡的故事、唱家乡
的歌曲、朗读描绘家乡
的小诗、画家乡等活动,
让学生体会家乡之美,
从而生发一种热爱生
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
情。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都很认真,能够仔细观察,踊跃发言,下面请欣赏两个美丽而动人的传说:《傣家竹楼的传说》和》《马头琴的传说》播放微课视频
师:欣赏了这两个美丽动人的描写家乡的传说,你一定也想知道自己家乡的故事,比如:这条路为什么叫赵登禹路?她有什么故事呢?(出示图10)又比如:这棵古树有什么来历吗?(出示图11)同学们,你也想知道一些自己家乡的美丽的故事吧?老师交给大家一个任务好吗?回到家里让爷爷、奶奶给自己讲讲有关家乡的故事。

(三)作业布置
1、讲一个家乡的故事;
2、唱一首家乡的歌曲;
3、画一幅家乡的图画。

图11 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一
边观看,一边学讲故
事。

生:想知道。

(教师提出
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
欲望)
(附:《傣家竹楼的传
说》从前,有一位叫帕
雅的青年想为傣家人
建造一座房子。

他见雨
水顺着狗毛向下流淌,
受到启发,便建出了坡
形窝棚。

有一天,他看
见一只凤凰在他面前
单脚独立并扇动着翅
膀。

帕雅从凤凰单脚独
立的姿势得到启示,设
计建造了美丽的主楼。

《马头琴的传说》很久
以前,一位蒙古族青年
苏和救了一匹受伤的
小白马。

从此,他和小
白马相依为命。

一天,
小白马踢伤了王爷。


爷一怒之下射死了白
马。

苏和很伤心,便照
着白马的样子做了一
把琴。

马头琴的琴声让
苏和觉得小白马仍在
他身边。


2、在教学中运用ppt课
件,微课视频进行教学。

适时展示图片,并鼓励
学生仔细观察,并说出
图中表现的大概内容。

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
在看、听的过程中让学
生学习讲故事的方法。

为学生课下去收集家乡
的故事埋下伏笔。

图10
作业设计意图:
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课外
拓展,让学生通过课外
和家人交流获取家乡的
故事,同时也拉近了亲
人之间的感情。

学唱家
乡的歌曲,培养学生热
爱音乐的兴趣。

画家乡
培养学生的绘画的兴
趣。

让学生在这些活动
中慢慢体会家乡美,从
而自然生发出爱家乡、
爱生活、爱祖国的情感。

八、板书设计
13.我爱家乡的山和水
1、介绍自己的家乡位置以及简单情况
2、发现家乡的美
3、说说家乡的故事
设计理念:首先随着新课引入,教师板书课题13.我爱家乡山和水;在教学中以课题为中心,抓住三条线展开师生互动学习,主要板书三条主线: 1、介绍自己的家乡位置以及简单情况;2、发现家乡的美;3、说说家乡的故事。

···························································
名言警句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句话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

意思是: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

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

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