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的工程地质研究03z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岩体的结构特征与主要力学特征-党

第四章 岩体的结构特征与主要力学特征-党

岩体结构特征的研究意义
岩体的结构特征是指岩体中结构面和结构体的形状、 规模、性质及其组合关系的特征。 岩体中的软弱结构面,常常成为决定岩体稳定 性的控制面。 靠近地表的岩体,其结构特征在很大程度上确 定了外营力对岩体的改造进程。这是由于结构面往 往是风化、地下水等各种外营力较活动的部位,也 常常是这些营力的改造作用能深入岩体内部的重要 通道,往往发展为重要的控制面。 研究结构面最关键的是研究各类结构面的分布规律、 发育密度、表面特征、连续特征以及它们的空间组 合形式等。
力学强度:较原岩大为降低,压缩性大
抗冲刷能力低,易于产生渗透变形
四、岩体的结构类型
表4-6 岩体结构分类表

《水利水电工程 地质勘察规范》, 将岩体结构划分 为:4个大类和 11个亚类,其基 本特征见表4-6。
类型 亚类 整体 整体状结构 块状 块状结构 结构 次块状结构 层状 整体层状结 结构 构 块层状结构 互层状结构 薄层状结构 碎裂 镶嵌碎裂结 结构 构 碎裂结构 散体 碎块状结构 结构 碎屑状结构
软弱夹层
特点
厚度薄
多呈相互平行,延伸长度和宽度不一的多层状
结构松散
岩性、厚度、性状和延伸范围,常有很大变化
力学强度低,与其结构、矿物成分和颗粒组成有关
泥化夹层 特点
成分:粘粒含量明显增多
结构:由固结或超固结变成了泥质散状结构
物理状态:干容重减小,天然含水量增高,接近塑限
具有一定的膨胀性
蠕变:在应力一定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的持续而逐 渐增长的现象。 松弛:在变形保持不变时,应力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 减小的现象。 试验和工程实践表明,岩石和岩体具有流变性。



2、典型的蠕变曲线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1.整体块状结构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2.层状结构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3.碎裂结构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4.散体结构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
岩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形成与演变过来 的地质体,它被许许多多不同方向、不同规模的 断层面、节理面、裂隙面、层面、不整合面、接 触面等各种地质界面切割为形状不一、大小不等 的各种各样的块体。所以,岩体是指一定工程范 围内,一种或多种岩石中的各种结构面、结构体 的总体。因此,岩体不能以单块岩石为代表,单 块岩石强度较高,但被结构面切割破碎时,其构 成的岩体的强度却较小。所以岩体中结构面的发 育程度,性质及连通程度等,对岩体的工程地质 性质都有很大的影响。
岩体内结构面连通性
结构面的张开度和填充情况
结构面的张开度是指结构面的两壁隔开的距离。 以张开度的大小区分,主要分为:闭合的,微张开 的,张开的,宽张的。 闭合的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取决于结构面两壁的 岩石性质和结构面粗糙程度。微张的结构面的剪切 强度比张开的结构面大。张开的和宽张的结构面, 其抗剪强度取决于填充物的成分和厚度。填充物为 黏土时比为砂质时强度低;为砂质时比砾质低。
块状结构岩体
层状结构岩体
碎裂结构岩体
散体结构岩体
谢~谢!
结构面的密度
它反映了节理的发育程度和岩体的完整性, 通常以线密度(条/m)或结构面的间距来表示. 节理发育程度分级
分级 节理间距(m) 节理发育程度 岩体完整性 Ⅰ >2 不发育 Ⅱ 0.5~2 较发育 Ⅲ 0.1~0.5 发育 Ⅳ <0.1 极发育
完整
块状
碎裂
破碎
结构面的连通性(贯通性、延展性) 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岩体中,结构面的走向、 倾向方向的连通程度。如图所示:
2.结构体类型 结构体是指岩体中被各类各级结构面切 割并包围的岩石块体及岩石集合体。根据其 外形特征结构体分为柱状、块状、板状、楔 形、菱形和锥形等六种基本形态。

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一、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的划分根据岩土体形成条件、结构、岩性、力学特性及工程地质特征的差别,可分为松散松软堆积层岩类、碳酸盐岩类及碎屑岩类3个岩体类型6个工程地质岩组。

(一)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物理力学特征此岩类的划分根据其结构特征、力学性质及工程特性分为中偏高压缩粘性土类岩组和低压缩碎石土类岩组2个工程地质岩组。

1、中偏高压缩粘性土类岩组(1)残坡积土(Q el+dl)残坡积层主要分布于沿线丘陵沟谷坡脚一带,多为紫红色、棕红色粉砂质粘土或浅黄色、灰黄色砂土、亚粘土、粉土夹(含)碎石,沿线厚度不一。

残坡积亚粘土天然含水量W18.8~24.00%,天然孔隙比e0.600~0.697,塑性指数Ip 8.4~12.6,液性指数I L 0.46~0.60为软塑状,凝聚力C26.6~45.1Kpa,内摩擦角φ10.1~18.7度,压缩系数a0.25~0.40为中~偏高压缩土类。

残坡积层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湿陷变形、压缩沉降变形、蠕滑变形。

(2)冲洪积土(Q4al+pl)冲洪积层主要分布于河床、河滩上,为灰色、浅灰色亚粘土、粘土及褐灰色细、粉砂土及砂砾卵石层,厚度不一。

亚粘土天然含水量W21.7~26.50%,天然孔隙比e0.619~0.838,塑性指数Ip 8.4~14.6,液性指数I L 0.46~0.87为可塑状,凝聚力C12.9~32.2Kpa,内摩擦角φ7.0~10.3度,压缩系数a0.31~0.47为中~偏高压缩土类。

粘土天然含水量W28.8~34.30%,天然孔隙比e0.838~0.978,塑性指数Ip 20.0~21.3,液性指数I L 0.54~0.77为软塑状,凝聚力C22.6~54.7Kpa,内摩擦角φ10.0~10.3度,压缩系数a0.24~0.605为中~高压缩土类。

冲洪积层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湿陷变形、压缩沉降变形、蠕滑变形。

2、低压缩碎石土类岩组崩坡积土(Q4col+dl)崩坡积层主要分布于斜坡边缘、高陡斜坡的坡脚处,碎块石成份与地层岩性有关,为黄灰、红褐色亚粘土夹块石、碎石。

2工程地质学+-+岩体工程地质

2工程地质学+-+岩体工程地质

12
火成岩结构面:岩浆侵入、喷溢、冷凝过程中所形成
的结构面,包括大型岩浆岩体边缘的流动构造面(流层、流 线),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软弱的蚀变带、挤压破 碎带;也包括岩浆岩体中冷凝的原生节理和岩浆间歇性喷溢 所形成的软弱结构面等结构面工程地质性质:流层、流线在 新鲜岩体中不易剥开,但一经风化便形成易于剥离或脱落的 弱面。冷凝原生节理常常是平行及垂直接触面的、平缓及高 倾角的张裂隙。在浅成侵入岩体、火山岩体中还发育有特殊 的节理,例如玄武质熔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中的柱状节理, 辉绿岩中的球状节理等等。往往形成裂隙水的通道或被次生 的泥质物所充填。
产 状 1层理层面 沉积 2软弱夹层 结构 3不整合面、 假整合面 面 4沉积间断面
分 布
海相岩层中 一般与 此类结构面 岩层产 分布稳定, 状一致, 陆相岩层中 为层间 呈交错状, 结构面 易尖灭
岩脉受 1侵入体与围 构造结 构面控 原生 岩浆 岩接触面 结构 岩结 2岩脉岩墙接 制,而 原生节 面 构面 触面 3原生冷凝节 理受岩 理 体接触 面控制 产状与 变质 1片理 岩层或 结构 2片岩软弱夹 构造方 24 层 面 向一致
岩体工程地质
Rockmass
第一章 岩土体结构工程地质研究
岩石与岩体、 岩石与岩体、土与土体 任何工程建设都是建筑在地表或地壳浅部, 任何工程建设都是建筑在地表或地壳浅部,以岩土体作为地基或作为 修建环境。因此,工程地质学在研究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 修建环境。因此,工程地质学在研究工程建筑物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而产生的一系列工程地质问题时, 互影响而产生的一系列工程地质问题时,首先涉及的是岩体和土体的工程 地质性质。 地质性质。
2
一、岩土体结构的基本概念 土(soil)是岩石经风化破碎、搬运和沉积等一系 列作用后形成的未固结硬化成岩的松散沉积物; 分布于地壳最上部。其物理力学性质主要取决于 土的物质组成和土的结构,其性质是均匀的。 土体(soil mass)是指由若干厚度不同、性质各异 的土,以特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的土层。土体的 工程地质性质不仅取决于土的物质成分、结构, 还与厚度、沉积次序、土层组合特征等有关。其 性质是非均匀的和各向异性的。

工程地质知识点

工程地质知识点

1、名词: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问题的一门学科。

地质环境:为人类生存与活动进程中地壳表层的地形、地貌、岩土、水、地层构造、矿产资源、地壳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称。

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条件的总称。

工程地质问题:是指工程地质条件不能满足工程建筑上稳定和安全的要求时,工程建筑物与工程地质条件之间所存在的矛盾。

2、工程地质条件的六大要素是:地层岩性、地质结构与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天然建筑材料。

3、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地基稳定性问题、斜坡稳定性问题、洞室稳定性问题和区域稳定性问题。

4、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是:(1)评价工程地质条件,阐明地上和地下建筑工程兴建和运行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选定建筑场地和适宜的建筑形式,保证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修顺利进行。

(2)从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相互作用的角度出发,论证和预测发生工程地质问题的可能性、发生的规模和发展趋势。

(3)提出及建议改善、防治或利用有关工程地质条件的措施,加固岩土体和防治地下水的方案。

(4)研究岩体、土体分类和分区及区域性特点。

(5)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一、地球概况1、概念:地壳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内力作用所引起的地壳的机械运动。

2、地壳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3、地壳运动的特征:方向性、普遍性和长期性、运动速度不均一性。

二、矿物与岩石1、概念:矿物:是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生成的天然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造岩矿物: 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

矿物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研磨的能力。

岩石:是天然生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的矿物集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所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和地表下不太深的地方,由松散堆积物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经过压固、脱水和重结晶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的关系是什么,有哪些区别?

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的关系是什么,有哪些区别?

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的关系是什么,有哪些区别?工程地质学(Engineering Geology)是研究与工程建设有关地质问题的科学(张咸恭等著《中国工程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的应用性很强,各种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都要做工程地质研究,才能使工程与地质相互协调,既保证工程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正常运行,又保证地质环境不因工程建设而恶化,造成对工程本身或地质环境的危害。

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内容有:土体工程地质研究、岩体工程地质研究、工程动力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的研究、工程地质勘察理论与技术方法的研究、区域工程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等。

岩土工程(Geotechnical Engineering)是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和土的利用、处理或改良的科学技术(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岩土工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工程地质学、岩石力学和土力学;研究内容涉及岩土体作为工程的承载体、作为工程荷载、作为工程材料、作为传导介质或环境介质等诸多方面;包括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和监测等等。

由此可见,工程地质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门应用科学;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个分支,其本质是一种工程技术。

从事工程地质工作的是地质专家(地质师),侧重于地质现象、地质成因和演化、地质规律、地质与工程相互作用的研究;从事岩土工程的是工程师,关心的是如何根据工程目标和地质条件,建造满足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技术问题。

因此,无论学科领域、工作内容、关心的问题,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区别都是明显的。

近年来,许多工程地质人员向岩土工程转移,结构出身的岩土工程师注意学习地质知识,这是很好的现象,但这种现象不能说明工程地质和岩土工程将“合二而一”。

2、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的关系虽然工程地质与岩土工程属地质学和土木工程,但关系非常密切,这是不言而喻的。

有人说: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是有一定道理的。

上海交大网络教育-工程地质作业二

上海交大网络教育-工程地质作业二

一、填空题1. 倾斜岩层产状三要素为(走向)、(倾向)和(倾角)2. 按两盘相对移动方式,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三种类型,其中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为(正断层)。

3. 粘性土依据(塑性指数)分类,据其将粘性土状态划分为粘土和粉质粘土,其中粘土是指(塑性指数大于17 )的粘性土,粉质粘土是指()的粘性土。

4. 岩石的抗剪强度、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5. 地层中的整合或不整合接触关系描述的是()地层的关系。

6. 地层中的沉积或侵入接触关系描述的是()地层的关系。

7. 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首先取决于(),其次才取决于()。

8.土中有机质含量≥5%而≤10%时称为()、有机质含量> 10%而≤60%时,称为( )。

9. 软土的蠕变指的是(),土的剪切变形随时间增长。

二、选择题1. 褶皱构造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①倾伏褶曲②背斜③向斜④平卧褶曲A① ② B ② ③ C ① ④ D ③ ④2. 节理按成因可分为()。

A 构造节理、风化节理、剪节理B 构造节理、原生节理、风化节理C 张节理、原生节理、风化节理D 构造节理、剪节理、张节理3. 某地出现的地层为奥陶纪、二叠纪和三叠纪地层,其中奥陶纪和二叠纪地层间有明显的沉积间断,且上下地层产状不同,其地层接触关系为()。

A整合接触B沉积接触C假整合接触D不整合4. 如图所示,某地出现的地层为O、P和T时代的地层,P和T地层相互平行,则P和T地层之间为()。

A整合接触B沉积接触C假整合接触D不整合接触5. 沉积岩与火成岩接触面之间有火成岩风化碎块,但岩石没有变质现象,如图所示,则火成岩与沉积岩之间为()。

A沉积接触B整合接触C侵入接触D不整合接触6. 国际上统一使用的地层单位是()。

A界、系、统B界、纪、统C代、系、世D代、纪、统7. 影响岩体质量的主要因素()。

A岩石类型、埋深B岩石类型、含水量、温度C岩体完整性和岩石强度D岩体完整性、岩石强度、裂隙密度、埋深8. 在工程实践中,洞室围岩稳定性主要取决于()A岩石强度B岩体强度C结构体强度D结构面强度9. 岩石的软化系数表示()A干燥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与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B干燥状态下的剪切强度与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之比C饱和状态下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抗压强度之比D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与干燥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之比10. 已知某岩石饱水状态与干燥状态的抗压强度之比为0.72,则该岩石()A软化性强,工程地质性质不良B软化性强,工程地质性质较好C软化性弱,工程地质性质较好D软化性弱,工程地质性质不良11. 结构面按成因可分为()三种类型。

1.5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1.5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
软化系数表示。 软化系数kd:等于岩石在饱和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与
在风干状态下极限抗压强度的比。用小数表示。其值越小, 表明岩石在水作用下的强度和稳定性越差。
岩石的软化性决定于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 岩浆岩和变质岩的软化系数大都接近于1.0;粘土矿物含量 高、孔隙度大、吸水率高的岩石,软化系数越小,如泥灰 岩和页岩。
降低岩石的强度。在工程中应当重视岩石中这些低强度 矿物含量的增长对岩石强度的降低作用。
但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含有高强度矿物的岩石,其强度一定就 高。因为岩石受力作用后,内部应力是通过矿物颗粒的直接接 触来传递的,如果强度较高的矿物在岩石中互不接触,则应力 的传递必然会受中间低强度矿物的影响,岩石不一定就能显示 出高的强度。
180~300
岩石名称 辉绿岩
抗压强度 (MPa)
200~350
岩石名称 页岩
抗压强度 (MPa)
10~100
100~250
玄武岩
150~300
砂岩
20~200
180~300
石英岩
150~350
砾岩
10~150
100~250 100~250 80~250
大理岩 片麻岩 灰岩
100~250 50~200 20~200
岩体 = 结构面 + 结构体
岩块的强度高,岩体的强度不一定高。
结构面的发育程度、性质、充填情况以 及连通程度等,对岩体的工程性质有很 大的影响。
29/35
1. 结构面
结构面:存在于岩体中的各种地质界面。
(1)结构面类型: 原生结构面:成岩时形成
沉积结构面:层面、层理、夹层等 火成结构面:原生节理、流纹面、接触面等等 变质结构面:片麻理、片理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此外,加荷速度和试验压力的
大小对变形模量也是有影响的,E
值随加荷速度的增加而增大;试验压力大时,
所得E值要小一些。
二、岩体的强度
岩体抵抗外荷作用的极限能力称为强度。
广义强度包括抗压强度、抗剪强度、抗拉强
度等。
36
岩体通常是一个不连续体,不
连续面由宏观的断层、节理、裂隙
和微观的晶面、微裂隙组成。小型试件测得
c.抗剪强度 抗剪强度是指岩石与岩石间沿某一面的 摩擦力。
47
测定方法是将试样块体放在另
一试样块体上,在法向荷载作用下
施加剪切力,以测定两块岩石接触面之间的
摩擦力。 由于两块岩石是分离的,所以粘聚力为 零,摩擦力即为抗剪强度,随着法向应力的 增加而增加。
48
tg
抗剪强度与垂直应力的关系
26
岩石在三向压力作用下的变形 性质,应用三轴压缩剪切仪可以得 到如下图的变形曲线。纵坐标表示大小主应 力之差, 1 3 称为应力差或偏应力,横坐 标表示轴应变 a 。从图中可见,在单向应力 条件下( 3 0),岩石在变形不大时即发生 脆性破坏;随着侧向压力的增加,岩石由脆 性转变为塑性的现象是明显的,岩石的峰值 强度及破坏前的塑性应变均随之增大。
坏前的应变由弹性应变和塑性应变两部分组
成。弹性应变是可逆的,外力卸除后弹性应
变就会恢复。而塑性应变是不可逆的,外力
卸除后,塑性应变不能恢复。弹性区和塑性
区的应力分界点是弹性极限。
24
应 力
应变
25
试验资料表明,单向加压情况
下的岩石应力~应变曲线主要有以
下四种型式:
①直线型 ②下凹曲线型 ③上凹曲线型 ④S型曲线
力,至岩体开始破坏为止。
按下式计算岩体的抗压强度R
38
P R F
测定岩体抗压强度的试样有圆柱体及立 方体两种形状。圆柱体即为钻孔岩芯,圆柱 体的高和直径应保持2:1的比例,标准试样的 直径为5cm,高度为10cm。立方体的尺寸一 般取5×5×5(cm3)、7×7×7(cm3)或
39
10×10×10(cm3)。岩体的非均
匀性愈大,试样也应愈大。
建筑物基础传递给地基的压力,一般都
小于2MPa。因此,岩体的抗压强度在绝大
多数情况下,是完全可以满足要求的。由于
抗压强度的测定较为方便,并由它引出了不
少求其他指标的经验近似公式,所以作为岩
体的力学特性指标,抗压强度被广泛采用。
40
※ 影响岩体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 : a.岩体的结构、构造 b.裂隙和风化作用 c.试验条件(含水情况、加荷速率、试 件尺寸、岩体所处的应力状态) 2.抗剪强度 岩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称为抗 剪强度。岩体的抗剪强度决定着建筑物的抗 滑稳定性。由于剪切情况不同,故有3种强 度,即抗剪断强度、抗剪强度和抗切强度。
44
对同一组岩体试样的试件,可
求得不同侧向压力条件下岩体的极
限强度。根据相应的 1 和 3 可绘制数个莫
尔破坏圆,然后作这些圆的包络线,以求得
c、 值。
45


常规三轴压缩试验的莫尔应力圆 及莫尔包络线
46
b.抗切强度 岩体的抗切强度是指在没有垂 直压应力作用下,岩体剪断时破坏面上的最 大剪应力。其表示式为 c ,即,岩体的抗 切强度为岩体的粘聚力。因此,抗切试验求 得的c值比抗剪断试验的c值准确。
5
4.强度、压缩性受结构面发育
程度、风化特性及岩溶作用控制
二、岩体工程地质研究的重点与目的
岩石与岩体的上述特性决定了: 1.岩体的工程地质研究应以较软弱的岩 体为主要对象,岩体的构造破坏、软弱夹层 及风化程度等应是研究的重点;
6
2.岩体工程地质研究的主要
目的是评价岩体的稳定性。岩体
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岩体强度,而不是岩石
19
当岩石的饱水系数大于0.91时,
就要考虑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对孔隙
壁产生的巨大压力,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水
结冰时,没有足够多的开口孔隙来容纳由于 冻结而膨胀的岩石和岩体的 力学性质
岩体在外界荷载作用下所表现出的性 状,称为岩体的力学性质。它包括变形和 强度两个方面。岩体的力学性质与建筑物 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东南大学远程教育
工程地质
第三章 主讲教师: 童小东
1
第3章 岩体的工程地质 研究
第1节 岩石和岩体的基本特性
第2节 岩石的物理性质指标
第3节 岩石和岩体的力学性质
第4节 岩体工程地质研究
2
第1节 岩石和岩体的 基本特性
※ 岩石:是指经过地质作用而天然形成的 矿物集合体。按其成因可分为三类:火成 岩(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由于岩石的孔隙主要包括粒间孔隙和微
裂隙,所以孔隙率也是判定岩石质量的重要
物理性质指标。
11
孔隙率越大,孔隙和微裂隙
就越多,岩石的力学性质就越差。
风化程度是影响岩石孔隙率的主要因素。
未风化岩的 n=0.13~1.0% ;风化严重岩石的 n=30~40%。
12
三种孔隙率概念:
①总孔隙率n:岩石中全部孔隙
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②开孔孔隙率 n1:与大气相通或能被水 充满的孔隙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③闭孔孔隙率 n2:不与大气相通的孔隙 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13
2.吸水率(Wa)和饱水率(Wsa)
岩石的吸水性是岩石的水理性质,
常用吸水率和饱水率两个指标来表示。
①吸水率Wa:指岩石在通常大气压力下 吸入水的重量gw1与岩石的干重gd之比
32
层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岩体变 形的各向异性。 裂隙对岩体变形也有很大影响,岩体的 变形主要是闭合、张开裂隙的变形,且与裂 隙的产状、性质及充填物质有关。 ②试验时岩体状态的因素 岩体状态对变形模量的影响也很大,例 如,风化岩石比新鲜岩石变形模量小得多; 岩石含水量的增加,会使变形模量减小。
33
某工程垂直于层理的高压饱水 试样与烘干样变形模量之比为0.55; 而平行于层理的变形模量,其相应的比值为 0.71。 ③试验条件的因素(如历时长短、应力 大小及加荷方式等) 试验方法对变形模量的影响,明显地表 现在静力法和动力法所得结果的差异上。如 前所述,一般动力法所得Ed值比静力法的Es 值要大1~2倍,风化岩体则相差更大。
的岩体强度,称为岩体的材料强度——岩石
强度;包括不连续面的试件测得的岩体强度,
则称之为岩体强度,可以通过大型的岩体试
验测得。显然,岩体的材料强度是岩体可能
的最大强度。
37
1.抗压强度
岩体的抗压强度或单轴抗压强
度就是在单向压力作用下使试样破坏的单位
面积的极限荷载。
岩体的抗压强度多在室内测定,将一定
尺寸的试样放在压力机上,逐渐增加垂直压
动力法利用震源产生弹性波,测定波在
岩体中的传播速度,然后按照弹性理论公式
算出变形模量和泊松比。 动力法与静力法相比较,前者简便、效 率高,可以在各种露头上进行试验,也可在 钻孔中进行。大量采用钻孔进行静力法试验 不太现实。
30
但动力法所利用的是弹性波, 不能完全反映出岩体的细裂隙情 况和岩体的非弹性变形情况。因此,动力法 和室内静力法一样,所测得的变形模量值比 现场静力法所测结果要大。
21
一、岩体的变形
1.岩体的变形特性
岩体在外力作用下,其内部应力状态发
生变化,使各质点改变位臵,结果引起岩体 形状和尽寸的改变,称为变形。岩体在外力 作用下首先发生变形,变形超过一定值后岩 体发生破坏。
22
应 力
应变
23
实际上,岩石并非理想的弹脆
性体,它在破坏前,不仅发生弹性
应变,还会发生一定的塑性应变。这时,破
34
两个方法的主要差别是:①静 力法反映的是小范围内的岩体性状, 而动力法反映的岩体范围较大,可以包括宽 度较大的裂隙;②静力法的载荷常达岩体极 限强度的25~100%,作用的时间长(数分钟 内测出),而动力法为冲击力,应力小,作 用的时间很短(约0.01秒)。 目前,生产中一般以静力法所得E值作 为主要设计选值依据,而以动力法结果作为 参考。
41
1-抗剪断试验;2-抗切试验;3-抗剪试验
42
a.抗剪断强度
岩体的抗剪断强度,是指在一
定压力下,岩体被剪断时剪破面上的最大剪
应力。它常用来确定混凝土与岩石胶结面或
岩石本身所能承受的最大剪应力。
压应力与抗剪断强度的关系式为
c tg
43
与土体一样,摩擦系数 tg 及粘 聚力c是决定岩体抗剪断强度的实质 性指标。在计算水工建筑物的抗滑稳定性时, 岩体的摩擦系数是一个决定性指标。 岩体的抗剪断试验,还可以在三轴压缩 状况下进行。岩体三轴试验的目的在于了解 岩体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常采用等围 压(即 1 2 3)的压缩方式,需要具备 专门的岩体三轴应力试验机。
法来测定岩石的饱水率。
岩石的吸水性主要与岩石本身的孔隙或 裂隙有关。吸水率可以反映出开口较宽孔隙 (或裂隙)的体积大小,而饱水率可以反映 出全部开口孔隙(或裂隙)的体积大小。
16
显然,吸水率值小于饱水率值。
二者之差可以反映在常压条件下水
并不能渗入的细小孔隙(或裂隙)的体积大
小。换句话说,在正常大气压力下,岩石浸 水后,水只能浸入到开口的宽孔隙(或裂隙) 中,只有在一定的高压条件下,水才能浸入 到全部开口的孔隙中。
27
1 3

28
2.岩石变形特性指标及其测定
方法
岩石的变形特性常用变形模量和泊松比
表示。变形模量和泊松比,除在室内测定外,
可在实地现场直接测定,现场测定一般能较
好地反映岩体的变形特性。 在室内,大多数是将试件放在压力机中 加压,并测量其垂直和横向变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