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情境下的乙醇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乙醇的性质教学设计

乙醇的性质教学设计

乙醇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正确区分乙醇与其他类似物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1. 乙醇的物理性质: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2. 乙醇的化学性质:氧化性反应、酯化反应等。

3. 乙醇的应用:消毒剂、溶剂、饮用酒精等。

三、教学内容1. 乙醇的物理性质1.1 溶解性: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比较乙醇与水、氯仿等溶液。

强调乙醇与水的混合性质,以及乙醇与非极性溶质的相溶性差异。

1.2 熔点和沸点:向学生介绍乙醇的熔点和沸点,并解释其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2. 乙醇的化学性质2.1 氧化性反应:介绍乙醇的氧化反应,如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生成乙酸等。

提醒学生要注意乙醇的可燃性,以及在进行氧化反应时要注意安全。

2.2 酯化反应:讲解乙醇与有机酸反应生成酯的反应原理,如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了解乙醇与其他有机酸的酯化反应。

3. 乙醇的应用3.1 消毒剂:介绍乙醇作为一种常见的消毒剂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乙醇的杀菌原理,以及在哪些场景下可以使用乙醇进行消毒。

3.2 溶剂:解释乙醇作为一种良好的溶剂的原因,并通过实例讲解乙醇在日常生活中的溶剂应用,如咖啡因从咖啡豆中的提取等。

3.3 饮用酒精:提醒学生乙醇的酒精形式,以及在饮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适量饮用、不开车等。

四、教学方法1. 针对性引导: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逐步认识乙醇的性质。

2. 实验演示:设置简单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观察乙醇的性质变化,加深对乙醇性质的理解。

3. 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彼此交流对乙醇性质的认识、疑问和发现。

五、教学评价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乙醇性质认知和实验操作能力的掌握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和深度,考察学生对乙醇性质的理解程度。

“素养为本,情境先行”的《乙醇》教学设计

“素养为本,情境先行”的《乙醇》教学设计

“素养为本,情境先行”的《乙醇》教学设计“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是高中有机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联系了前面烃的知识,又为后边学习酯化反应、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作铺垫。

为了促进学生对乙醇结构和性质的理解,课堂设计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生根据常识归纳乙醇的物理性质;第二部分,学生搭建乙醇分子模型,并根据信息提示和实验探究分析真实结构;第三部分,创设真实情景,学生演示实验,归纳和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深化学生“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研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以官能团为核心分类思想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内隐认识方法。

标签:核心素养;乙醇;高中教学对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很好地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中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思想。

本文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教学设计为例,探讨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开展学习活动、优化学习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学生在初中已经简单学习过乙醇的用途,但没有从组成和结构的角度认识乙醇。

在必修2前面学习了烃(甲烷、乙烯、苯),以及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等概念,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核心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

乙醇既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

因此,本节课主要从乙醇的物理性质、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出发,旨在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基于以上分析,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①通过对乙醇物理性质的分析,发展学生证据推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②通过乙醇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初步发展证据推理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深化对“官能团决定一类有机化合物性质”的理论模型的认知;③通过对乙醇催化氧化反应的实验探究,初步发展实验探究能力,进一步发展从微观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分析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环节一:物理性质归纳[教师]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展示几种常见的酒的图片。

乙醇 教学设计

乙醇 教学设计

乙醇教学设计引言:乙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生活中的重要有机化合物。

作为一种酒精化合物,乙醇在酒类、化妆品、清洁剂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次教学设计以乙醇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乙醇的性质、用途及相关实验操作,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及相关用途。

2.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 乙醇的结构特点及它在化学反应中起到的作用。

- 乙醇的物理性质,如密度、沸点、燃烧性质等。

- 乙醇的化学性质,如氧化性、酸碱性等。

2. 乙醇的制备方法- 乙醇的工业制备方法,如乙烯水合、糖类发酵等。

- 乙醇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如酒精发酵、酸催化等。

- 乙醇的纯化和提纯方法,如蒸馏、干燥剂等。

3. 乙醇的应用领域- 乙醇在酒类酿造中的应用。

- 乙醇在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的应用。

- 乙醇作为溶剂和清洗剂的应用。

- 乙醇作为燃料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介绍乙醇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实验演示:进行乙醇的制备实验演示,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乙醇的应用领域和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4. 小组活动: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研究乙醇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形成小组报告。

四、教学过程:1. 乙醇的结构和性质通过PPT介绍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它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释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与其他相关酒精化合物进行对比。

2. 乙醇的制备实验演示进行乙醇的实验制备演示,可以选择酒精发酵或酸催化法等方法进行实验演示。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了解乙醇的制备过程。

3. 学生讨论活动分组讨论乙醇的应用领域和相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撰写小组报告,并进行汇报和分享。

4. 实验操作训练提供乙醇的制备实验操作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训练。

乙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乙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乙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乙醇教学设计是指在乙醇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则是对教学设计的评估和分析,以确定课程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如何。

在对乙醇教学设计进行评价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教学目标:乙醇教学设计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评价时可以看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

2. 教学内容:乙醇教学设计的内容应该有选材的合理性,包括乙醇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内容。

评价时可以看内容是否全面、科学,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3. 教学方法:乙醇教学设计中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和适应性。

评价时可以看教师是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述、演示、实验等,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4. 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中需要有相关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器材等。

评价时可以看教学资源是否充足,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 学生参与度:评价乙醇教学设计还需考虑学生的参与度。

评价时可以看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能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6. 教学评估:乙醇教学设计中应该有适当的评估方式,用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评价时可以看教学评估是否具有科学性、客观性,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综上所述,乙醇教学设计的评价应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学生参与度和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只有通过综合评价,才能确保乙醇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乙醇》 教学设计

《乙醇》 教学设计

《乙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

(2)理解乙醇的化学性质,包括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等。

(3)掌握乙醇的工业制法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官能团。

(2)乙醇的化学性质,特别是与钠的反应和氧化反应。

2、教学难点(1)乙醇的氧化反应原理。

(2)从结构角度理解乙醇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含有酒精的饮品,如啤酒、白酒等,提问学生这些饮品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从而引出乙醇这一主题。

2、讲授乙醇的物理性质展示一瓶无水乙醇,让学生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并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乙醇的溶解性和挥发性。

3、探究乙醇的分子结构(1)引导学生根据乙醇的化学式 C₂H₆O,推测可能的结构。

(2)通过实验:乙醇与钠的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检验,从而确定乙醇的分子结构。

介绍乙醇分子中的羟基(—OH),强调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决定作用。

5、学习乙醇的化学性质(1)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演示乙醇与钠的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的本质。

(2)乙醇的氧化反应①燃烧讲解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现象,强调其在能源方面的应用。

②催化氧化实验演示乙醇的催化氧化,让学生观察铜丝颜色的变化和产生的气味,写出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的条件和机理。

6、介绍乙醇的工业制法(1)发酵法讲解发酵法的原料、原理和工艺流程。

(2)乙烯水化法介绍乙烯水化法的原料、反应条件和化学方程式。

(1)作为燃料。

(2)在医疗、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实验情境下的乙醇教学设计

实验情境下的乙醇教学设计

1)常 识 性 了解 乙 醇 的生 理 作 用 和 它 的 制 来 了一 瓶 青梅 酒 ( 示 实 物 )。酒在 中 国有 着 展 法 ;2)掌握 乙 醇典 型 的物 理性 质 、主 要 化学 性 悠 久 的 历 史 ,不 少文 人 骚 客与 酒 结 下 了 不解 之 质和 重 要用 途 。
教 师 指 导 学 生进 行 归 纳 小 结 。学 生 归纳 小 出结 论 。 6 5 知 识 整理 ( ) . -
教 师 再 次 指导 学 生进 行 归 纳 小 结 ,学生 总 结 乙醇 的 分子 结 构 ,完 成 表 2 。
Hale Waihona Puke 2)乙烯 水 化 法 :c2 +H I I = 2 o
2 设计 思想
通 常是 以 2 0℃ 时 的 体积 比 表示 的 ;啤 酒 的度 数 糖 类 、油脂 、蛋 白质 、维生素等人体重要 则不表示乙醇 的含量 ,而是表示啤酒 生产原料 的 蓠养 成 分 与 人 体 的 健康 关 系 极 大 。乙 醇 、乙 也就 是 麦 芽汁 的浓度 。
酸 分别 是 酒 和 食 醋 的 成 分 ,又 是 重 要 的 有 机 化 5 2 酒 与健 康 . 工 原 料 。本 单 元 教 材 从 学 生 口常 生 活 经 验 出 酒 精 无 需 经 过 消 化 系 统 而 可被 肠 胃直 接 吸 发 ,以食 品 中的 有 机 化 合物 为线 索 ,帮 助 学 生 收 。 人 体本 身也 能合 成 少 量 的 酒精 ,正 常人 的
3 2 过 程和 方 法 . 断 的能 力 。 3 3 情 感态 度 与价 值观 .
缘 。 ”学 生听 歌 曲 ,感受 。 2) 师提 出问题 进行 过 渡 : “ 的主 要 成 教 酒 入 新 课 : “ 是 故 乡 的浓 ,酒 是 故 乡的 醇 。 今 茶

乙醇教案设计

乙醇教案设计

乙醇教案设计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乙醇的性质、制备、用途等方面的知识,设计了以下乙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乙醇的结构、性质及相关知识;2. 掌握乙醇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3. 了解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乙醇的结构与性质;2. 乙醇的制备方法;3. 乙醇的实验操作;4. 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乙醇的结构与性质首先介绍乙醇的化学式为C₂H₅OH,结构式为CH₃CH₂OH,属于烷基醇的范畴。

乙醇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在常温下具有刺鼻的特殊气味。

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能与多种物质相互溶解,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 乙醇的制备方法乙醇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天然法和合成法。

天然法是指通过发酵葡萄、大米、玉米等含糖物质得到乙醇的过程;合成法则是通过乙烯的水合反应或乙烷的氧化反应来制备乙醇。

3. 乙醇的实验操作在实验中,可以通过乙醇的密度、沸点、凝固点等物理性质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另外,还可以通过酒精灯的使用和乙醇与醋酸乙酯的分离提纯等实验来加深对乙醇的认识。

4. 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乙醇作为一种重要的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

在医药领域,乙醇常被用作制药原料、药剂溶剂等;在化工领域,乙醇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被广泛用于有机合成等领域;在食品领域,乙醇则常被用作蒸馏酒、食品添加剂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通过讲解乙醇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乙醇的整体认识;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乙醇的理解;3. 案例分析:结合乙醇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乙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总结通过以上设计的乙醇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乙醇的相关知识,增强他们对乙醇在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从而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乙醇的教案设计.doc

乙醇的教案设计.doc

乙醇的教案设计.doc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乙醇的化学式、性质和结构。

2.熟悉乙醇的制备方法。

3.了解乙醇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
1.讲解法。

2.实验法。

3.课堂互动法。

四、教学过程
1.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乙醇的基本化学式,分子式和分子量。

2.通过展示乙醇的外观、性质、结构和分子式等信息,帮助学生理解乙醇的特性。

3.引导学生理解乙醇的到燃烧产生的物质,以及乙醇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1.通过实验演示法,让学生了解乙醇的制备方式。

2.展示乙烷和水制备乙醇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乙醇的制备原理。

3.教师指导学生尝试制备乙醇,通过比较和分析制备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有更深入的理解。

1.通过阅读资料、课堂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乙醇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引导学生学习乙醇在医药、食品制造、化妆品、清洗剂等领域的应用。

3.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乙醇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互动方式,测试学生对乙醇化学知识的掌握。

2.采取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考查学生在实践中运用乙醇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个人报告等形式,考察学生对乙醇应用领域的了解程度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140
万方数据
●I一'●一
实验情境下的乙醇教学设计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刊名: 年,卷(期):
李华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 2010(2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jyjszb201026065.aspx
10.3969/j.issn.1671~489X.2010.26.138
实验情境下的乙醇教学设计
■李华
嘉兰警凳鬻;磊罂羞写躺彘匠强 1课本教材依据
5教学准备
苏教版《化学》 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E71臣尹1国r●盈—‘卜
化合物”。
2设计思想 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人体重要
重点: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粮食、水果或野生植物可以酿造出不同的洒。
难点: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的机理。
你对酒的酿造过程有哪些了解呢?2)乙醇在我
万方数据
广~丽磊丽——1 方

结论。

}分子式
i的确定

;结构式
2.3 g乙醇完全燃烧后,生成0.I molt02 和2.7 gH:0,测得乙醇的蒸汽--q空气的相对密 度是1.6,推算乙醇的分子式。
按照传统的观念,课程的实施是知识的传 递过程,从而形成以教师和教科书为中心的课 程实施模式,因此也决定了学生被动的学习地 位。再者,学生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不可能单 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 须通过改变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 习方式来实现。鉴于此,新课程改革正是打破 原有的课程体系框架,重新注入新的课程观 念,大力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变学生的被动听 讲为动手、动脑筋的主动参与活动,可以说是 一次全方位、全领域、前所未有的变革。
收集查 找资料
提出 假设
实施调查研究 取样实验分析
验证 假设
交流和 答辩
撰写 报告
得出结论或解决 问题的方法
图2
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妙,体验科学 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 谐”;“在化学学习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 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 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帮助学生认识这些 6.1课堂引入
物质的主要性质和转化关系。
1)教师播放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3教学目标
然后引入:“说起《三国演义》, ‘青梅煮酒
3.1知识与技能
论英雄’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今天,我也带
1)常识性了解乙醇的生理作用和它的制 来了一瓶青梅酒(展示实物)。酒在中围有着
6.7知识整理(三) 教师又一次指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
7教学反思 本次化学课程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
的重要突破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 验)》在课程目标部分指出,“经历对化学物 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 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 高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 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 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 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发展学习化学
图1
实验与探究二 1)向试管中注入2 mL无水乙醇;取一根 光洁的铜丝绕成螺旋状,放在涌精灯外焰E加 热,然后伸入无水乙醇中,反复多次。观察铜 丝的变化和液体的气味。 2)已知:乙醛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 体,密度小于水,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 乙醇互溶.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指导学生完成以上两个实验与探究,并完
发,以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为线索,帮助学生 收。人体本身也能合成少量的酒精,正常人的
学习乙醇、乙酸、油脂、糖类、氨基酸、蛋白 血液中含有0.003%的酒精。对于心脏病患者,
质的组成及性质,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以及 适当饮酒有助于血管扩张,使血液加速流入缺
它们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生产生活的 氧的心肌和身体其他各部,克服一时呼吸不足
议”。在8个课程模块的这些建议中,属于探 究学习活动或有明显探究性的活动与实验,就 有近4()项。其中必修课程中有1 1项, “化学反 应原理”模块中多达10N。所以,高中化学教 学中,如何结合各个模块各主题的学习,指导 学生发现与选择研究课题,帮助学生设计探究 方案进行探究活动。以保证探究活动的顺利进 行,通过活动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是 高中化学课程实旋的重要问题。
遴三=j 成表4。 ■良曼豳豳圈圜盈圜圜曩 屯绫迨一一一.。。一。。。“ 3)酒精的快速检测。让驾车人呼出的气体
万方数据 2010年9月中第26期总第212期
—■,”_ 中f司钟玎j:I‘3*9并。
接触载有经过硫酸酸化处理的氧化剂三氧化铬 (CrO,)的硅胶,可测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 有乙醇及乙醇含量的高低。让学生思考:其中 可能发生怎样的反应?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酒’的奥秘,走近
1)培养科学地探索未知世界的态度以及相 乙醇,认识乙醇。”
互交流、与人合作的科学品质;2)通过实验探 6.2合作学习
究,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师播放关于葡萄酒酿造的视频,提出问 题: “1)酒是含有乙醇的饮料。用不同品种的
实验与探究一乙醇的化学性质
观察钠的保存方法:向1~2 mL无水乙醇
中加入适最金属钠,观察反应的现象(钠的位 置、钠的形状、气体的产生)。请注意与钠和
水的反应现象对比。指导学生完成表3。
定?你是否可以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设计出 教师提供资料供学生阅读: “原子核磁共
方法之一。在所研究的化合物分子中,所处位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学生归纳小
出结论。 6.5知识整理(--)
教师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学生总
结乙醇的分子结构,完成表2。
2)乙烯水化法:Oh----Oh+l-1..O{黼Z.IB 分子』弋 绍构武 结构陶式 电r-式.
瞽拍j国量』园
6.6活动探究(二)

、、盯
|r }瞄·吲}

址通j重U毽里j
法;2)掌握乙醇典型的物理性质、主要化学性 悠久的历史,不少文人骚客与酒结下了不解之
质和重要用途。
缘。”学生听歌曲,感受。
3.2过程和方法
2)教师提出I’口J题进行过渡: “酒的主要成
培养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 分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乙醇。”教师引
断的能力。
入新课: “茶是故乡的浓,酒是故乡的醇。今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学习和社会 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 通过自主性探究收集和处理信息并研究和讨论 以求得问题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 程,养成自主探究、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 和提高创新能力,建构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 经验的活动过程。探究性学习流程如图2所示。
提出研 究课题
应用。 在学习上述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的同时,
还应注意帮助学生把握这些物质的转化、衍生 关系,为以后继续学习打下基础。对于有机物
的困难。 想了解更多酒的相关知识么,欢迎登录
http://www.wenyi.com/culture/jiuwenhua/ index.htmo
的结构、化学反应原理的探讨,可通过实验的 6教学过程的组织
酒的度数表示酒中含乙醇的体积百分比, 通常是以20℃时的体积比表示的;啤酒的度数 则小表示乙醇的含量,而是表示啤酒生产原料
的营养成分与人体的健康关系极大。乙醇、乙 也就是麦芽汁的浓度。
酸分别是洒和食醋的成分,又是重要的有机化 5.2酒与健康
工原料。本单元教材从学生日常生活经验出
酒精无需经过消化系统而可被肠胃直接吸
…。{
Ⅵno。{ {

k丝塑蕉…。。。。。止。。。。。一.。。。。~。.。。。。。。~。誓
们的牛活中还有哪些重要的用途?从中又可以 置完全相同的氢原子(等性H原子)在核磁共
得出乙醇的哪些物理性质?你是否能尝试进行 振谱中出现同一种信号峰,谱中峰的强度与等
性H原子的数目成正比。如丙烷中有两种信号
峰,其强度比为6:2。”据图1,学生思考、得
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首先在课程目 标中明确要求“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要求学生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科学 探究体验,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发展。同时在高中 化学各个课程模块的“内容标准”中,又列出 与各主题内容标准相对应的“活动与探究建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和可操作性的学 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在“做化学”(即探究)中 学习化学,与传统的“听化学”“读化学”的方 式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营造了研究的氛围,满足 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感知的需要、质疑的需 要、成功的需要、独立性和创造性的需要。正 如学生提到的,希耀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因此, 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科学素养的形成, 应该投身于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变接受性学 习为探究性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