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子宫内膜异位症78例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78例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78例临床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0年5月~2005年7月我院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8例,其中子宫腺肌症32例,卵巢巧克力囊肿46例。

年龄24~57岁,平均40.5岁,31~50岁61例,占80.5%,绝大多数病例在生育年龄。

未婚6例,占7.6%,已婚未育31例,占39.7%,已育22例,占28.2%。

不孕56例,其中原发不孕21例,占26.9%,继发不孕35例,占44.9%。

本文78例患者中有各类妇产科手术史41例,占52.6%,其中,人流史、诊刮史16例,宫内节育器9例,剖宫产史8例,卵巢手术史5例,宫腔镜史3例。

1.2临床特征:主要症状为痛经、月经过多及经期不适。

痛经55例,其中原发痛经12例占21.8%,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剧36例占46.1%。

月经过多29例,占37.2%,经期不适16例,占20.5%。

1.3体征:子宫增大32例,其中相当于孕2个月大小24例,均为子宫腺肌病,占子宫增大的75%;附件包块46例,多为鹅蛋大至拳头大囊性包块,活动性差;子宫骶骨韧带及子宫直肠窝可触及结节6例。

1.4诊断方法:78例患者中,有27例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B超显像确诊,其余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诊断确诊。

1.5治疗: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均采用手术治疗。

根治性手术(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28例,半根治性手术(保留正常的卵巢组织)32例,保守性手术(切除病灶,保留子宫及附件)18例。

手术方式根据开腹后异位病灶所见决定(见表1)。

2结果2.1临床分期:根据1985年美国生育协会拟订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分期,本院78例患者,Ⅰ期4例,占5.1%,Ⅱ期21例,占26.9%,Ⅲ期43例,占55.3%,Ⅳ期4例,占5.1%。

临床上以Ⅱ、Ⅲ期患者多见,占82.1%。

2.2病理类型:78例患者手术后病理诊断为:内在型19例,占24.3%,外在型47例,占60.2%,混合型12例,占15.3%。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作者:高艳薇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16期摘要: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门诊2008年1月~2012年4月就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实验组39例和米非司酮对照组39例,回顾相关资料。

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5%,实验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西医结合;米非司酮;疗效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1]。

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体以外部位而引起疾病,从而引起以痛经、月经不调及不孕不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系列病症[2]。

近年来,乐亭县医院妇产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9例,并设置39例病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经妇科常规检查、B超、肛诊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确诊,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第3届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并排除子宫及卵巢恶性器质性病变。

随机将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实验组)和丹那唑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年龄为24~45岁,平均(31±5.45)岁;病程1~13年,平均(4.35±3.72)年。

对照组患者年龄为20~47岁,平均(30±4.62)岁;病程1~14年,平均(4.75±4.62)年。

在此次治疗前,两组患者均未经过其他任何治疗;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均衡可比(P>0.05)。

1.2方法1.2.1中西医结合实验组于月经干净后第3 d开始,进行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具体方法:仪器为中频治疗仪(北京博医康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中药离子导入的处方:三棱、莪术各10 g、丹参15 g、红花5 g、菟丝子15 g、赤芍12 g、桃仁5 g、淫羊藿12 g。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79例论文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79例论文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79例疗效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异位在子宫体肌层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而形成的一种妇科疾病,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大多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继发性痛经,伴下腹部和背部进行性疼痛,常可放射至腿部,症状严重者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许多患者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严重的盆腔粘连,最终导致不孕。

治疗时应根据患者年龄、对生育的要求、症状的轻重、病变的部位及范围、以及有无合并症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治疗目的是为了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痛经症状或恢复生育功能,可选择手术治疗或药物保守治疗,目前临床选择保守治疗的药物有多种,2005年11月~2008年12月对7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79例,诊断依据:①病史:79例患者均具有典型的继发性进行性痛经病史;部分患者合并腰骶坠痛、性交痛及月经不规则改变;②妇科三合诊:79例患者中有73例在盆腔内骶韧带及后穹隆处扪及大小不等的结节,触痛明显;③彩超:本组中有2例患者通过超声检查发现附件区包块,符合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影像学特点。

调查方法:⑴痛经程度的分类:根据患者的主诉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①轻度:疼痛尚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②中度:因疼痛而需要休息,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③重度:除需要休息外,疼痛多不能耐受,还需要应用止疼药物[1]。

本组79例患者中表现为中度疼痛79例(886%),重度疼痛9例(114%)。

⑵通过观察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的缓解程度,以及盆腔内触痛性结节的消退情况,作为评价药物疗效的指标,主要通过患者的主诉、妇科三合诊以及彩超检查来完成上述工作。

⑶定期随访。

使用情况:①79例患者中,30~40岁40例(506%),40~45岁35例(443%),>45岁4例(5%),发病时间4~11年。

患者均无生育要求。

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摘要】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提高诊断率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

结果采取不同治疗方式①孕三烯酮;②保留生育功能手术;③保留卵巢功能手术;④根治性手术。

其中根治性手术治疗后无复发病例。

结论根据病变的轻重、年龄、对生育有无要求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痛经发病率占10%,明显痛经患者有80%。

严重影响了育龄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寻找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对育龄妇女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现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这6年来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分析与探讨。

1 资料和方法1.1 发病情况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妇科腹部手术832例,占同期开腹手术患者的9.4%。

1.2 年龄及孕育情况本组78例,年龄18~57岁,未婚未育2例,已婚未育7例,孕1次15例,孕2次34例,孕3次15例,孕4次以上5例。

有人工流产史者43例(55.1%),剖宫产史者17例(21.8%),引产史者9例(11.5%)。

结扎者8例(10.3),置宫内节育器者46例(59%)。

初潮年龄≤13岁者38例(48.7%)。

1.3 临床症状、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方案很多,我们采用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AFS)提出的“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共分为四期。

即Ⅰ~Ⅳ期。

本组病例Ⅰ期17例,Ⅱ期40例,Ⅲ期18例,Ⅳ期3例。

见表1。

表1主要症状与临床分期ⅠⅡⅢⅣ例数%月经不调10281235368.0不孕原发37411519.2继发519823443.6痛经原发25311114.1继发820823848.7性交痛8421417.9急腹症122167.7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月经不调占68.0%;原发不孕占19.2%,继发不孕占43.6%,分期越高不孕发病率也越高;原发痛经占14.1%,继发痛经48.7%;性交痛占17.9%,分期越高发病率也越高;急腹症发作者7.7%,分期越高发病率也越高,急腹症均为内膜异位囊肿破裂。

腹腔镜术后促排卵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78例

腹腔镜术后促排卵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78例

t t n g n : s a c ei l btt y e 1 n a maae metas t t v w J .O se G nc y e ir e m J o
[ ] Jme D SerP , ie P,e a 3 a s K, te J We r n A t 1 g s rg a .Hi r kpen n hi —c ngmet pi sl . n d ymaae n t n M] 2 de.Ne ok W. o o w Y r : B.
s r,0 3 5 ( ) 10 3 . uv2 0 ,8 2 :3 —16 收稿 日期:0 7 6 7 20 —0 —1
腹 腔 镜 术后 促 排 卵治疗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合并 不 孕症 7 例 8
刘 红丹 , 李燕 英 ( 东省 湛 江市 赤坎 区人 民医院 妇产科 , 东 湛江 54 0 ) 广 广 20 0
2 1 手术情 况 18例 E . 3 MT患者均 在腹 腔镜 下成 功完成 手 术, 盆腔异位病灶清除术 14例 , 2 输卵管伞端造 口术 l 0例 , 卵巢 子宫 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 14例 , 2 卵巢 打孔术 1 4 。所有患 0例 者 的手术标本经病理检查均确诊为 E MT。 2 2 两组患者术后 1年妊娠 率 比较 A组术 后 1 的妊娠率 . 年 比 B组明显提高 ( P<0 0 ) .5 。其中 A组 中 I~ Ⅱ期患者术 后 1 年的妊娠率也 比 B组 增多 ( <0 0 ) P .5 。但两 组 Ⅲ ~Ⅳ期 术 后1 年的妊娠率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0 0 ) 见表 l P .5 , 。 表 l 两组患者术后 1 年的妊娠率比较
摘 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后促排卵治疗子 宫内膜异位症( MT) E 合并不孕症患者对其术后妊娠 率的影响。方法 用 腹 腔镜治疗 1 8例 E 3 MT合并不孕症 患者 ,3 18例均在 腹腔镜下完成 , 中7 其 8例术 后予氯米芬促排卵治疗 3个 月( A组) ; 6 0例单纯行腹腔镜手术治疗( B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 1 妊娠 率。结果 A组患者术后 1 妊娠 率( 8 7 %) ; 年 年 4 .2 显著 高于 B组( 16 %)X =4 0 , 3 .7 ,2 .7 P<0 0 。结论 腹腔镜 术后促排 卵治疗 有助 于提 高 E .5 MT合并不孕症 的术后 1年 内的

子宫内膜异位症8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8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8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

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增高,由于病变所在部位不同和病情轻重程度不同,临床表现的症状差异很大,常被误诊。

本院术前诊断的准确率仅37.5%,与其他医院报道的34.7%相似[1]。

为提高诊断率,增强疗效,现将我院5年来收治且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8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1.1 年龄平均发病年龄39.8岁,以28~45岁发病为多,占57.5%;其中年龄最小20岁,最大63岁;绝经后发病5例;未婚者3例,均为26岁以下。

1.2 既往妇科手术史82例患者中有妇科手术史者计60例,约占73.2%,其中实施过人流者35例(最多者达4次);宫腔操作包括诊刮、通气、通液、造影、放环、取环等17例;剖宫产、宫外孕手术等5例。

1.3 临床症状与分期分期按Ingersoll[2,3]2007年在Acosta分类法的基础上修改的五期分法,即0~Ⅳ期。

本组资料Ⅰ期22例,Ⅱ期33例,Ⅲ期24例,Ⅳ期3例。

1.3.1 月经不调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者共39例,占47.6%,其中16例合并子宫肌瘤或腺肌症;余23例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主要症状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无明显关系。

1.3.2 痛经82例患者中有痛经者53例,占64.6%,其中继发性痛经或在原发痛经基础上继以加重的占54%。

痛经并不随分期而相应加重。

1.3.3 不孕情况原发性不孕者11例,继发性不孕者25例。

Ⅲ、Ⅳ期患者不孕症的发生率偏高,占77.8%。

不孕占已婚育龄妇女的44.3%。

1.3.4 性交痛11例,占13.4%,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此症发生率随临床分期而相应增加。

1.3.5 急性腹痛发作史7例患者中2例术前未能做出正确诊断而腹腔穿刺有血,急诊手术时诊断为内膜异位囊肿破裂。

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78例

米非司酮片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78例

Wang Qiuhong
( Department of Gynecology and Obsterics, Xinchang County People' s Hospital, Shaoxing, Zhejiang, China 315200 )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fepristone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Methods
月经第 5 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片 (深圳市资福药业有限公 司 ) 25 mg,每天服用 1 / 2 片,连续服用 10 d 后改为服用 1 / 4 片, 连续服用 3 个月后改为服用 1 / 6 片,长期服用不间断。治疗 6 个 月后观察临床疗效、激素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采用荧光 免疫法测定用药 3 个月和 6 个月激素水平变化。以显效 + 有效合 计为总有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5 ]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近年来 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1],在育龄期妇女中占 10% ~ 15% [2]。子宫内膜 异位症是指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出现具有生长 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主要症状为月经周期出现腹痛、痛经,并可 导致不孕症的发生 [3 ],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子 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 疗主要为激素治疗,笔者应用抗孕激素类药物米非司酮片治疗子 宫内膜异位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0 年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78 例,年龄 26 ~ 49 岁,平均( 39. 48 ± 6. 72) 岁; 病程 1 ~ 6 年,平均 3. 4 年。患 者均有性生活史,且伴有不同程度痛经、腹痛、月经不调、性交痛 和不孕症等症状; 均经彩超和手术证实且符合子宫内膜异位症诊 断标准 ; [4 ] 均排除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史、肿瘤病史; 术前 6 个 月内均未服用任何激素类药物,无人工流产及药物流产史,血尿 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 1.2 治疗与观察方法

子宫内膜异位症都有哪些表现

子宫内膜异位症都有哪些表现

子宫内膜异位症都有哪些表现一、定义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是指由于子宫内膜异位滋生和生长在子宫外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即子宫内膜细胞生长异位在子宫外的异位灶中,表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可涉及盆腔内的卵巢、输卵管、子宫韧带、直肠降结肠、膀胱、直肠阴道壁、阴道后壁等处。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发生率高,对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临床表现1、经期疼痛:为本病最常见的症状。

多表现为强烈的下腹持续性、周期性疼痛,可放射至骨盆两侧或下肢。

姿势变化、行走、劳动、情绪波动等均可诱发疼痛;2、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主要因输卵管、卵巢、子宫等生殖器官的病理改变而导致不孕;3、痛经:大多数患者的症状在月经前后加剧;4、性交疼痛:部分患者性交时也会伴随着下腹及会阴区疼痛;5、排便与排尿症状:部分患者排便、排尿时也会出现疼痛和不适感,如排尿急、尿频、尿痛、便秘等。

三、治疗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应选择手术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等。

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行手术将异位灶切除或烧灼,如果病变过于广泛,或对生育有较重的影响,可以行子宫、双侧输卵管和卵巢切除,宫颈切除、卵巢囊壁切开等手术。

2、药物治疗(1)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可以抑制卵巢的排卵功能,从而使子宫内膜异位灶的增生和流血减轻甚至消失;(2)黄体酮:促进胚胎的着床,不孕不育的患者可口服黄体酮;(3)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而达到治疗目的,但该类药物的使用时间不宜太长,一般应在6个月之内,并应定期检查骨密度变化。

四、注意事项1、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可减轻病情及避免对生育的影响;2、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少吃辛辣食物和刺激性食物;3、保持心情稳定,避免过度劳累,适当参加运动有益于康复;4、手术后注意休息,避免饮酒、吃生冷油腻食物,防止感冒等;5、有计划生育,对于已婚的患者,如果病情较轻,可以争取更早生育,如病情较重,则需要及时治疗,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影响生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提高诊断率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

结果采取不同治疗方式①孕三烯酮;②保留生育功能手术;③保留卵巢功能手术;④根治性手术。

其中根治性手术治疗后无复发病例。

结论根据病变的轻重、年龄、对生育有无要求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痛经发病率占10%,明显痛经患者有80%。

严重影响了育龄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寻找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对育龄妇女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现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这6年来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分析与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1 发病情况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妇科腹部手术832例,占同期开腹手术患者的9.4%。

1.2 年龄及孕育情况本组78例,年龄18~57岁,未婚未育2例,已婚未育7例,孕1次15例,孕2次34例,孕3次15例,孕4次以上5例。

有人工流产史者43例(55.1%),剖宫产史者17例(21.8%),引产史者9例(11.5%)。

结扎者8例(10.3),置宫内节育器者46例(59%)。

初潮年龄≤13岁者38例(48.7%)。

1.3 临床症状、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方案很多,我们采用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AFS)提出的“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共分为四期。

即Ⅰ~Ⅳ期。

本组病例Ⅰ期17例,Ⅱ期40例,Ⅲ期18例,Ⅳ期3例。

见表1。

表1
主要症状与临床分期
ⅠⅡⅢⅣ例数%
月经不调10281235368.0
不孕原发37411519.2
继发519823443.6
痛经原发25311114.1
继发820823848.7
性交痛8421417.9
急腹症122167.7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月经不调占68.0%;原发不孕占19.2%,继发不孕占43.6%,分期越高不孕发病率也越高;原发痛经占14.1%,继发痛经48.7%;性交痛占17.9%,分期越高发病率也越高;急腹症发作者7.7%,分期越高发病率也越高,急腹症均为内膜异位囊肿破裂。

1.4 体征78例患者,有3例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切口周围有包块,26例子宫直肠陷凹有大小不等的触痛结节。

1.5 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病变程度、有无生育要求,我们采用4种不同治疗方式:①药物治疗:孕三烯酮
2.5 mg/次,2次/周,服6个月;②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切除异位病灶,保留子宫、卵巢或一侧卵巢;③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切除异位病灶及子宫,至少保留一侧卵巢或部分卵巢;④根治性手术:切除盆腔所有异位病灶、子宫、双附件。

第②③术后加用孕三烯酮。

见表2。

表2
治疗方式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治疗方式ⅠⅡⅢⅣ合计
药物21003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3137124
保留卵巢功能手术11249246
根治性手术12205
5例根治性手术均为45岁以上,46例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均在45岁以下,24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均在35岁以下大部分为未生育,药物治疗均为未生育。

1.6 治疗后月经变化24例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痛经消失者4例,好转者5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1.7 复发随访2年,根治性手术无一例复发;保留卵巢功能手术的复发8例(术后服药的复发3例,术后未服药的复发5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复发10例(术后服药的复发3例,术后未服药的复发7例)。

可以看出术后坚持服药的效果优于
术后不服药的。

1.8 术后妊娠经治疗后,有12例怀孕生子。

2 讨论
2.1 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有所增加,本组病例有68%的患者有不同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宫内置节育环、输卵管通液术等),说明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在行人工流产术、刮宫术时负压要适中,避免对子宫内膜搔刮过度,孕中期尽量不采取剖宫取胎术,可能会减少本病的发生。

2.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年龄的关系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发生在月经初潮至绝经期的任何年龄。

文献报道[1]经组织学确认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最小1岁,最大71岁,而且均经历过月经来潮或接受外源性雌激素治疗,但多数好发于25~45岁的生育期妇女。

本组病例中最小18岁,最大57岁,主要发生于25~45岁。

2.3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腹痛目前诊断仍应对病史、症状、体征及B超进行综合性分析。

痛经是典型症状之一,需行三合诊以了解子宫后壁峡部有无多变的触痛结节,包块月经前后的变化,都有利于诊断。

另外活组织检查及腹腔镜检查能作最后确诊和确定分期。

2.4 治疗根据年龄、病情轻重及对生育的要求,采取不同治疗方式。

根治性手术治疗效果最好,无复发的。

保留卵巢功能和生育功能的,术后给药的疗效较好,复发率相对较低一些,术后不用药的疗效差,复发率相对高。

故术后应用药物治疗6个月是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Houaton DE.Evidence for the risk of pelvic endometriosis by age,race and sonioeconomic status.Epidemiol Rev,1984,4:1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