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原则在话语中的应用
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思考

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思考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在语境中的使用和意义的学科,其中礼貌原则是其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礼貌原则是指人们在语用交际过程中为表达尊敬、关心、友好等情感而采用的语言策略和行为规范。
在日常交际中,礼貌原则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有助于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交流和谐。
本文旨在探讨礼貌原则的重要性以及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首先,礼貌原则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不仅需要传达正确的信息,还需要表达一种良好的人品和情感,从而建立朋友关系或商业合作关系等。
礼貌原则可以体现出说话者的关心和尊重,使交往双方的情感得到更好的满足。
比如,在问候别人时,常用的礼貌用语“您好”、“请多指教”等,能够使对方感到受到尊重和重视,从而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礼貌原则有助于提升个人形象。
在社交活动中,每个人都希望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
礼貌谈吐不仅可以彰显自己的素质和修养,还可以使人看起来更加亲切、友好。
相反,没有礼貌的言行往往会让人感到冷漠或者无礼,从而降低了个人的形象和声望。
因此,在正式场合,强调礼貌原则不仅是一种常识,更是能够展示个人修养和素质的表现。
再者,礼貌原则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应用。
在婉拒别人的请求时,一些表达方式是不可取的,比如“我不想给你”,“你别来找我了”等,这些说法容易让人感到冒犯或无礼。
相反,礼貌的表达方式可以采用“我真的很抱歉,我现在有点忙”、“我会尽量帮你,但不一定能完成”等,这些表述方式更加礼貌、委婉、温和,可以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最后,礼貌原则需要因时因地而异。
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礼貌原则常常是不同的。
在西方国家,对称原则、直接交际、个体主义等价值观较重要,因此在交际过程中展现自己的独立性和主观性是被欣赏的。
反之,在中国,不对称原则、间接交际、集体主义等价值观较重要,因此在交际过程中强调团体意识、尊重长辈等是非常重要的。
在不同的语境中,我们需要学会适应、取长补短,让交际过程更加顺畅和成功。
礼貌原则在汉语中的应用

礼貌原则在汉语中的应用摘要:礼貌原则是一套规约人们日常行为的准则.礼貌原则也是语用能力的一种。
加深对礼貌原则的理解可以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语用能力。
该文章就是从语用学的角度对礼貌原则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语用学礼貌原则礼貌原则在汉语里有什么体现呢,可以从积极礼貌语言、消极礼貌语言和隐性礼貌语言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积极礼貌语言积极礼貌就是讲话人在表达难以避免的有损面子的话语时,采取补偿行动,对受话人的积极面子(即希望受到恭维和赞扬)加以保护。
在语言交际活动中,批评、埋怨、取笑、反驳、挑战等都有可能损害受话人的积极面子,道歉、认错等则有可能损害说话人的积极面子。
这时候往往要采用积极礼貌语言手段对受话人的面子加以保护。
通常一下几种体现:1、赞扬:对受话人的某些方面例如服饰、物品、兴趣、爱好等表示特别赞赏,使之感到脸面光彩,从而乐于为你效劳。
例如向人借东西时这样说:“哟,你做的这个新发型真好看!……能把你的自行车借我一下吗?”这样就比较容易奏效。
2、体贴:对受话人的愿望、需要等表示特别的关心和体贴,使之感到十分亲切,从而愉快地接受邀请或建议。
例如邀请别人进餐时说:“哎,你不是挺喜欢吃酸菜鱼的吗?前面有一家川味馆,咱们去尝尝吧。
”3、暄叙:通过尽情叙谈的方法表示非常乐意与对方交谈,使之感到你将其视为亲密的朋友。
例如,对初次来访的客人说:“来来,你看我家,客厅乱成了什么样子!椅子没放好,沙发上全是书,小孩子的玩具到处乱丢,先到书房坐坐吧。
”这样很容易消除客人的拘束感。
4、昵称:用比较亲密的称呼来拉近距离,打动对方,使之满足自己的请求或按照自己的希望去做。
例如,向年长者问路,称对方为“同志”肯定不如称“老大爷”、“老大娘”的效果好。
不过要注意,对文化层次和地位较高的人这种方法不太适宜。
5、重复:对对方的话语或者话语中的核心词语进行重复,以表示赞成、同情、感慨等。
例如:甲:刚才进校门时摔了一跤,真倒霉!乙:刚才摔跤了?没伤着吧?这场雨真够呛!6、善意谎言:为使对方面子上过得去或不使对方为难撒一些善意的小谎,说一些言不由衷或违背事实的话。
礼貌原则在话语中的应用

礼貌原则在话语中的应用\\作者:(你的姓名)\\作为人际交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貌对于有效沟通非常重要。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日常生活中,礼貌原则都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
在话语中,礼貌原则的应用尤为关键,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解析礼貌原则在话语中的应用。
什么是礼貌原则在探讨礼貌原则的应用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它的概念。
礼貌原则即指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关爱的守则,是交往活动中的一个基本准则。
礼貌原则是广义上的道德准则在特定情境下的体现,能够促进交往双方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礼貌原则通常分为以下六个方面:•尊重别人的选择;•让当事人知道;•表达诚意;•避免给别人造成困扰;•保持适度距离;•承认对方在某些领域拥有专长。
礼貌原则在话语中的应用使用礼貌语言礼貌语言是指以尊重为出发点,使用符合常规及文化习惯、甜蜜、委婉、礼貌的语言和措辞,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职场或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使用礼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是不会引起他人的反感,而且能够使沟通更好地进行。
当面对挑战、争论及有争议的话题时,使用礼貌语言能够缓和话题的紧张气氛,从而避免冲突的产生。
因此,在沟通中,使用礼貌语言是很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礼貌语言:•“请”和“谢谢”;•“不好意思打扰一下”;•“恕我直言”;•“请允许我提出一个问题”。
给予对方尊重在交流过程中,尊重他人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即便我们不同意他们的观点。
这样做能使对方感到被认真对待,同时也能为沟通搭建一个良好的环境。
具体的做法可以是:•谨慎选择言辞,并且以尊重对方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听对方讲话时,要全神贯注关注,表明你认真对待他们所说的话;•听完对方讲述后,积极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避免评判在沟通时,避免评判对方或抨击他们的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当我们试图经常性地评论或抨击别人的行为、人品或看法时,我们就会被标记为挑剔和过于不友善。
浅谈礼貌原则在话语中的应用

浅谈礼貌原则在话语中的应用浅谈礼貌原则在话语中的应用一.引言礼貌原则是英国著名语用学家Leech提出的。
Leech 提出这一原则是为拯救语用学中经常提到的合作原则而提出来的。
合作原则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有的时候要违反会话准则,而以含蓄、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礼貌原则填补了这块空白,对其进行了解释。
Leech 借用了经济学里的成本—效益分析讨论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损益问题,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六条准则及它们的次准则。
二. 礼貌原则在话语中的准则及其应用(1)得体准则。
次准则是尽量少让他人受损,尽量多让他人受益。
设想以下情景,我们抱着一堆书去自习室,到了门口腾不出手来开门,这时走过来一位同学,以下两种说法:A. Open the door.B. C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door?我们当然会选第二种,因为第二句使得听话人有更多的行为选择自由,对他人的受损程度较小,所以更加得体,更加礼貌。
(2)宽宏准则。
次准则是尽量少让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受损。
比如在这样一种情景下:乙要去机场接人,想借甲的车,乙说You can lend me your car.,甲说I can lend you my car.这两句话,明显甲要比乙礼貌的多,甲遵循了宽宏准则,让自己受益少,吃亏多,但让人觉得舒服。
如果在场有第三者,那他一定乐于与甲交往,他会觉得乙有些自以为是的感觉而不愿和乙交往。
(3)赞誉准则。
次准则是尽量少贬低他人,多赞誉他人。
这条准则常常用在课堂教学之中,如在课堂中,老师经常会说You did a very good job.这种赞扬的话,而不用You are rong.这样的`话。
赞扬的话显得更加礼貌,遵守了赞誉准则,而最后那两句话显得就不太礼貌了。
(4)谦虚准则。
次准则是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
一个人适当地谦虚,我们反而会觉得他很有内涵。
谦虚是为了显得礼貌,如下面的两句话:A. Please accept this small gift for your birthday.Please accept this big gift for your birthday.A句遵循了谦虚原则,显得比较有礼貌,B句显得很不礼貌。
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思考

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思考在语用学中,礼貌原则是指在交际中如何用语和表达来维护人际关系,使交流更加和谐和友好。
礼貌原则可以通过语言的使用方式、表达的态度、用词的选择等多种方式体现出来。
本文将从使用适当的称呼、关注他人的感受、敬重他人的观点、提供帮助和控制情绪等方面来思考礼貌原则在语用学中的重要性。
适当的称呼是维护人际关系的基础之一。
在交际过程中,使用适当的称呼可以显示对对方的尊重和重视。
在与长辈、上级、教师等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流时,可以使用“先生”、“女士”、职位的名称等,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而与亲友、同龄人等地位相当的人交流时,可以使用更加亲密的称呼,如“朋友”、“同事”等。
适当的称呼可以使交流双方感到被重视和尊重,进而建立更加友好和融洽的关系。
关注他人的感受是表现礼貌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交际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并对其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帮助时,我们可以使用委婉的语气和措辞,以避免给对方造成压力。
在表达意见和批评时,我们也应该注意方式和语气,避免冒犯对方的感情。
关注他人的感受可以建立起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从而促进交流的顺利进行。
敬重他人的观点是体现礼貌的重要一环。
在交际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观点,从而建立起开放、包容的交流氛围。
即使我们不同意对方的观点,也应该使用合适的语气和方式予以反驳,而不是嘲笑、贬低或忽视对方的观点。
尊重他人的观点可以使对方感到被重视和肯定,促进交流的进一步深入和共识的形成。
提供帮助是在交际中表现礼貌的一种重要方式。
当我们看到他人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可以主动伸出援手,提供相应的帮助。
当一位老人需要过马路时,我们可以主动帮助他们搀扶过马路;当一位同学遇到学习困难时,我们可以主动提供帮助和指导。
提供帮助不仅能够使他人感到温暖和关心,还能够建立起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关系。
控制情绪在交际中也是体现礼貌的一种重要方式。
当我们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或负面情绪时,我们应该学会控制情绪,避免对他人发泄情绪或产生积极的影响。
浅谈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

浅谈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语言交流的方式、目的和影响。
在语用学中,礼貌原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交际双方在语言交流过程中的尊重和友好。
礼貌原则在日常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冲突和误解。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浅谈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探讨其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性和具体运用。
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是指在语言交际中,为了尊重对方或者表达友好,采用的一种语言准则。
这种准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使用上,包括对于客气用语的运用、避免直接表达负面情感、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感受等。
礼貌原则是建立在对他人尊重的基础上的,它要求我们在交际中尽量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同时注意平衡自己的表达和对方的感受。
在日常交际中,礼貌原则的运用非常重要。
一个人如果懂得在语言交际中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感受,那么他就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如果一个人缺乏礼貌,只顾自己的表达,而不考虑对方的感受,那么他很容易与他人产生矛盾和冲突。
礼貌原则在日常交际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语用学中,使用礼貌原则也需要有具体的技巧和策略。
我们需要尽量避免直接表达负面情感,而是采用更委婉的方式来表达。
当我们不同意对方的观点时,我们可以用“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是我认为……”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是直接说“你错了”。
这样的表达方式既能够尊重对方的意见,又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起到了礼貌的作用。
我们需要在交际中注意使用客气用语,比如“请”、“谢谢”、“对不起”等,这些客气用语能够表达我们的礼貌和尊重,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我们还需要注意避免在交际中使用粗鲁的语言或者伤人的话语,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感受,尽量避免造成伤害。
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礼貌准则和习惯,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礼貌原则的运用。
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思考

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思考随着现代社会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职场和公共场合中,礼貌的表现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语用学的研究对于理解和遵循社交礼仪规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礼貌原则,并分析礼貌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
礼貌原则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规范。
这些规范既包括言语方面的表现,也包括行为方面的表现。
在语用学中,礼貌原则是指在交流过程中遵循的一些基本规范,这些规范可以使交际双方的关系更加和谐,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
礼貌原则的核心是尊重他人,尽可能避免损害他人的利益和感情。
在口语交流时,人们常常会根据不同的场合和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比如,当我们向陌生人问路时,我们通常会使用礼貌语,如“请问,这里有没有…?”;而当我们和熟人交谈时,我们可能会采用更随便的方式,如“你知道…吗?”。
礼貌原则中的另外一个重要概念是“面子”。
在人际交往中,面子是指自己或他人在社交场合中的自尊心、尊严和荣誉感。
礼貌的表现可以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好感,有助于维护社交关系的稳定和友好。
比如,当有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不仅可以提供帮助,同时还要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尊重和重视,这样才能维护对方的面子。
礼貌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十分丰富。
比如,在日常交往中,语言表达中的礼貌表现可以包括称呼、语气和措辞等方面。
当我们与长辈、上司、客户等重要人物交流时,我们需要使用尊敬的称呼,并且在措辞和语气上表现得恭敬、严谨。
另外,礼貌还可以表现在我们的行为和举止中,如遵守交通规则、让座等行为,这些行为都可以赢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
总之,礼貌原则在人际交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遵循礼貌原则可以帮助我们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良好印象,维护良好的社交关系。
不仅如此,礼貌还可以促进团队协作,提升工作效率。
因此,在未来的人际交往和工作中,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对礼貌原则的研究和掌握,做一个有礼貌、有素养、有情商的人。
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思考

关于语用学中礼貌原则的思考我们来看一下礼貌原则的定义。
礼貌原则是指在语言交际中遵循一定的礼貌规范和准则,以便使交际双方能够愉快、和谐地进行交流,并尽可能避免冲突和误解。
礼貌原则是文化和社会习俗的体现,它可以体现在语言的选择、语气的把握、语言行为的方式等方面,是一种为了表达尊重和友善而存在的交际规范。
礼貌原则在语用学中具有不同的类型。
实际上,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中的礼貌原则也会有所不同。
但从普遍来看,礼貌原则可以分为正面礼貌和负面礼貌两种类型。
正面礼貌是指通过语言和行为来表示尊重和友好,如说话时用词婉转、言辞委婉,举止得体等;负面礼貌则是指通过避免直接表述负面信息,从而保持对方面子的一种方式,比如通过转移话题、使用委婉语气等来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
这两种类型的礼貌原则在语言交际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维护交际的和谐和友善。
在实际运用中,礼貌原则对于交际双方的语言行为和交际策略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社交场合中,当我们与他人交流时,遵循礼貌原则可以使双方交流更加愉快、顺利。
比如在提出请求时,可以使用委婉语气,表达出对对方的尊重和理解,这有利于对方更愿意接受并积极配合;在表达不同意见或批评时,也可以采取委婉而得体的方式,以减少对方的负面情绪。
礼貌原则也涉及到与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如在交往中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听取对方的意见和建议等。
这些都是遵循礼貌原则的表现,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交际的效果。
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礼貌原则在语用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遵循礼貌原则有助于提高语言交际的质量,减少语言交流中的冲突和误解,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认同。
我们在实际交往中应当重视礼貌原则的遵循和实践,通过恰当的语言和行为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好,建立和谐愉快的人际关系。
礼貌原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根据不同的社会文化和交际环境进行灵活的运用和调整。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对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习俗,以避免因为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和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貌原则在话语中的应用
作者:巨瑾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2期
摘要: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处在社会中,必然要和他人进行言语的沟通和交流,说话也是一门学问,话说的是否有礼貌,是否得体到位也是需要遵循一些准则的,这里主要讨论一下在话语中如何使用礼貌原则。
关键词:礼貌;准则;话语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2--01
一.引言
礼貌原则是英国著名语用学家Leech提出的。
Leech 提出这一原则是为拯救语用学中经常提到的“合作原则”而提出来的。
合作原则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有的时候要违反会话准则,而以含蓄、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礼貌原则填补了这块空白,对其进行了解释。
Leech 借用了经济学里的成本—效益分析讨论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损益问题,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六条准则及它们的次准则。
二. 礼貌原则在话语中的准则及其应用
(1)得体准则。
次准则是尽量少让他人受损,尽量多让他人受益。
设想以下情景,我们抱着一堆书去自习室,到了门口腾不出手来开门,这时走过来一位同学,以下两种说法:
A. Open the door.
B. Could you please open the door?
我们当然会选第二种,因为第二句使得听话人有更多的行为选择自由,对他人的受损程度较小,所以更加得体,更加礼貌。
(2)宽宏准则。
次准则是尽量少让自己得益,尽量多让自己受损。
比如在这样一种情景下:乙要去机场接人,想借甲的车,乙说“You can lend me your car.”,甲说“I can lend you my car.”这两句话,明显甲要比乙礼貌的多,甲遵循了宽宏准则,让自己受益少,吃亏多,但让人觉得舒服。
如果在场有第三者,那他一定乐于与甲交往,他会觉得乙有些自以为是的感觉而不愿和乙交往。
(3)赞誉准则。
次准则是尽量少贬低他人,多赞誉他人。
这条准则常常用在课堂教学之中,如在课堂中,老师经常会说“You did a very good job.”这种赞扬的话,而不用“You are wrong.”这样的话。
赞扬的话显得更加礼貌,遵守了赞誉准则,而最后那两句话显得就不太礼貌了。
(4)谦虚准则。
次准则是尽量少赞誉自己,尽量多贬低自己。
一个人适当地谦虚,我们反而会觉得他很有内涵。
谦虚是为了显得礼貌,如下面的两句话:
A. Please accept this small gift for your birthday.
Please accept this big gift for your birthday.
A句遵循了谦虚原则,显得比较有礼貌,B句显得很不礼貌。
(5)一致准则。
次准则是尽量减少自己与他人的不一致,尽量增加自己与他人的一致。
例如:
A: I think our English teacher is beautiful.
B: I think so,too.
C:I don’t think so, I think she is ugly.
B遵循了一致准则,比较礼貌,使得对话能融洽地进行,C显得很不礼貌。
(6)同情准则。
次准则是尽量减少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和,尽量增加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同情。
A的爷爷去世了,B说:“I’m sorry to hear that.”, C说:“It’s none of my business.”, D 说:“I’m happy to hear that.” 这三句话,只有B的话显得礼貌,C和D都很不礼貌,D比C显得更加冷酷无情,幸灾乐祸,听了D的话,说不好A就会和D起冲突,而罪魁祸首就是D说话没有考虑到A的感受,没有应用同情原则。
三.结论
在说话时我们要考虑到以上这些准则,这样我们说出来的话就会显得很有礼貌,而不会让他人觉得不舒服,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
参考文献:
[1]顾曰国. 礼貌,语用与文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2(4): 10- 17.
[2]卢敏. 汉语礼貌原则探析[J]. 学术界, 2007( 3).
[3]莫莉莉. 言语交际中违反合作原则现象刍议[J]. 外语教学, 1999(3).
[4]冉永平. 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2006.
[5]王建华. 礼貌的相对性[J]. 外国语, 1998(4): 24-31.
[6]徐盛恒. 礼貌原则新拟[J]. 外语学刊, 1992(3):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