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女教师观后感
精选《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汇编

精选《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汇编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有人说教师是春蚕,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还有人说教师的蜡烛。
然而,教师到底应该是什么?他们为什么如此让我们敬重?观看了《最美乡村教师》后,我知道了“美”,已不是单单形容他们的外表了,此刻,他们的坚持,他们的精神,是“美”的最好诠释。
没有优越的工作环境,甚至是不算工作环境的地方,没有正常的生活水平,当一切都是困难的,艰苦的,我看到的他们,却是不离不弃的守候,守候着他们的职位,守候着一个个孩子的梦想,更为孩子们撑起了另一片希望天地。
在中华大地上其实有千百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默默地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
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
从这些乡村教师的故事中,看到的是一名教师,放下了“自己”时的勇气与担当。
正是这种放下,使得教育的基础不在是名利,不在是个人追求,而是一步一步得,慢慢得走向人间的大爱与小爱,用心得感受着人与人之间得交流,当他们左手年华,右手倒影时,他们所给予的爱,已然得到了被孩子们爱的回报。
正是在这爱的给予与回报中,他们实现了一种自我价值,获得了爱的温暖,成就了他们的“最美”。
他们用自己的执着与生命诠释着美丽,诠释着大爱,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和他们相比,我们的教学条件太优越了,我们应秉承他们的精神,做真正的教育者,和他们一样,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一生。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他们是最美乡村教师,他们每个人的事迹都那样感人,他们的确因播种光明而美丽!他们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的真正含义,他们是我心中真正的无名英雄。
宋玉刚,一位西藏山区的汉族乡村小学教师,如同"班公柳"般朴实平凡,深深扎根雪域高原。
他把13年青春岁月献给了他所深爱着的藏族孩子。
说藏语、吃糌粑,融入藏民生活,他成为藏族学生爱戴的“汉族阿爸”。
乡村教师观后感

乡村老师观后感乡村老师观后感乡村老师观后感1 说到老师,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们身边教我们知识的老师。
一天我不小心把电视台调到了1台我一看,原来是感动中国我觉的很好看就看了下去,刚到了第二个人就看到一个人穿的和我们穿的一样,但我一看就知道他肯定是一个老师,我心里想:就一个老师怎么能上感动中国。
假如老师都能上节目那天底下那么多老师呢。
后来听主持人说他是山上的乡村老师,他是自想去山受骗老师的。
因为那山上很远,而且工资很少,山上还十不十发地震所以城市里的老师很少去,要去也是上大学的同学去,他放弃了城市去了山上,到了那,他认真的教同学们语文,数学,英语……他一去就是三年眼看学期到了,老师要回去了同学们很想老师留下来,同学们感动了老师,最后还是留了下来。
只有这样的老师才可以到节目上。
乡村老师观后感2 几天前,我被央视寻找最美乡村老师的活动感动了。
其中有几部让我在看了之后考虑了很长时间。
其中一位农村男老师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老师用左手写字也很漂亮&旁白:事实上,老师的右手因为生病而举不起来!其他几张照片也是如此。
另一位农村女老师已经在这个山村教书几十年了。
她每天都带着孩子过河。
长期浸泡在冰冷的河水中,老师的腿已经患上了风湿病。
老师不得不用棍子把孩子扛过河。
小孩说:“我不知道;老师,我要努力学习!等我长大了,我把车还给老师,飞机让老师坐,“孩子们天真单纯,让观众感动。
看完后,我感到感动和心痛。
我们都知道,根据过去的经历,社会各界和地方政府必须尽一切努力改变学校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的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你很幸运。
至少他们的努力会赢得社会的尊重和关注。
事实上,中国有数以百万计的农村老师,像他们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将来、孩子的将来献身,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
因为他们心中有信仰和梦想,他们愿意忍受贫穷、疾病和无怨无悔。
我想乡村老师观后感3 为了34个即将的孩子,到巫山县平河乡小学支教的乡村女老师曹瑾,拖着重病坚持工作,最终倒在了她热爱的老师岗位上。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15篇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15篇《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1最近央视推出系列报道“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通过记者长期蹲点,使我们更为深刻地了解到了身处基层的教师的美好风貌,同时也让我们了解到了这些教师的艰辛和困苦。
教育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培养关系到未来国人科学人文素养和国家的发展前途。
当前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是,许多贫困地区缺乏教师,而在有老师的学校,老师的生存状况却也不容乐观。
每年一批又一批的有志人才投身到西部的支援当中去,但学校缺乏老师的状况在这些贫困地区依旧很普遍。
志愿者来一批走一批,几乎没有人愿意终身投入到这样的事业中去,孩子们受到的教育很不稳定。
当然,这不能怪志愿者们。
在这些贫困地区的学校,一所学校一般只有一两个老师。
他们除了教所有的课程外,还要负责学生的吃饭、睡觉甚至是走路(一些地区的路况与地势还异常曲折和险峻,不得不由老师来亲自接送学生)。
在学校,老师和学生吃的喝的都相当简单,每顿饭都是土豆、玉米或者面。
这里的教师大多数都是在“代理”教学,由于不是正式人员,他们的工资与我们工资的平均水平比起来少得可怜,每月不超过四百元。
这里的老师承担着最光荣的使命,做着最辛苦的工作,始终不离不弃。
甘肃省会宁县一位名叫王建林的“代理老师”,在贫瘠山村任教25年,患有严重眼疾,几乎失明,却仍凭记忆讲课,而月薪却从未超过200元。
当年做代理老师的哥哥去世前让他继续这样的事业,他便放弃了兰州城里的工作,下乡执教,义无反顾。
中午下课后他要给孩子们做饭,吃的饭是土豆煮面条。
吃过午饭还要照顾孩子们睡觉。
他的的眼疾却因为没钱而不能去治疗,一边他还在担心他走了孩子们的课就被耽误了。
像会宁县这样的情况,根据这几年的不断报道,应该不少吧。
现在义务教育全部免费,有些原本上不起学的孩子重新回到了学校,再加上新入学的一部分孩子,一个学校只有一两个老师已经承担不了太多的教学任务,即使承担了下来,也是很不利于学生更全面地发展的。
孩子长大后长时间的教育都在学校进行,老师又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直接决定学生的质量。
2023年《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15篇)

2023年《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15篇)《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1观看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那些平凡却又伟大的教师们的感人事迹让我内心深受震撼,眼泪止不住流下了好多次,仿佛接受了一场心灵的洗礼。
朴实乡村教师的执着与博爱,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确确实实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
身兼多职、成年坚守在高原的宋玉刚、用温暖融化冷漠、用爱消除隔阂的邓丽、在孤独、等待、忍耐中坚守教育的徐德光、将一块块璞玉在风雨中打磨成型的肖山、在贫瘠的山村为孩子们耕耘出一片沃土的刘效忠等十位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展示了最美乡村教师平凡真实的生活和高尚的内心世界。
接受采访的最美乡村教师们说到他们为什么能够长期默默坚守时,给出的答案是如此的相似————因为爱和责任。
“老师您———好———”一排排整齐的敬礼一声声稚嫩的童音......这一幕幕场景将是我今后工作的动力,不再抱怨工作的琐碎和艰辛。
“累死了”————有时听到老师们的感叹声,特别是刚开学事务多,学校各项工作依次推开,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入学没走入正轨—————老师们累得够呛———但比起他们的困难我们所面对的又算什么呢?,我们的教学条件太优越了,我们应秉承他们的精神,做真正的教育者,和他们一样,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一生。
平时我也很关心我的学生,时常为他们送去关怀和温暖,真正做到了做学生课上的良师,课下的益友,我也觉得我所做的足够了,认为自己是个合格的老师了,但与他们相比我做的这些还远远不够。
今后我将以他们为榜样,懂得教师不是惊天动地,不是轰轰烈烈,是一支粉笔书写两袖清风,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是倾其所有去爱。
我要大声说,我愿意做最亮的蜡烛照亮孩子们的热生之路,因为选择了我的爱,我就会爱我的选择。
《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2昨天中午我们观看了这个节目,其中的情节和镜头令我深受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朴实乡村教师的执着与博爱,印证了平凡中的不平凡,普通中的崇高,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可敬的榜样。
2023年《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15篇)_1

2023年《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15篇)《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1今天观看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
难以忘记徐德光老师,难以忘记他五年劈山开路的无怨无悔,也难以忘记海拔3100米的马尔洋乡,看着《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
看着那一幕幕动人的画面,听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我哭了,为不曾想象的环境而哭,为不曾知晓的故事而哭。
这场颁奖典礼,动人心魄,净人心灵。
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我对这些乡村教师的敬意!从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中,我感受到一种浓冽的爱在荡漾。
他们名不虚传,正如乡村的风景一样,美得自然,美得纯朴,原汁原味,芳香醉人,他们燃烧自己的能量点亮了学生的梦想,陪着学生成长,他们的确是最美乡村教师。
“最美乡村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鼓舞了我。
正是这条路让无数孩子走进课堂,走出大山;难以忘记他和白龙夜以继日的默默付出和伤痕累累,也就是这一匹马,一个人,让无数孩子少了艰辛,多了敬仰。
的确,他的付出,他的坚守,他的大爱,孩子们不会忘记,大山不会忘记!!校长,也是老师、保安、保姆、厨师的阿力甫夏老师!很难忘他们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假期里老师们护送着孩子回家,要翻越陡峭的山壁,要趟过湍急的大河,甚至还要翻越雪山。
翻越雪山时,风雪太大了,为了安全,8位护送的男老师就用绳子在身上打好结,前后的人都要连在一起,再把学生揽在身旁,整整3个小时,才能走出这片风雪之地。
这是怎样的毅力和爱?难以忘记马复兴老师,一个没有双手的残疾人,却凭着一份执着,一份对教育的热恋,多少次的磨练,粉笔一次次滑落,你用仅存的残肢一次次夹起,我敢说,你画的圆是最远的,你为学生树立了坚强的榜样。
还有阿力甫夏、吴金成等老师,我记住了他们,记住了他们阳光般的笑脸、动人的事迹。
在中华大地上其实有千百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默默地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
因为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
电影《乡村女教师》中教师形象的文化解读

电影《乡村女教师》中教师形象的文化解读
摘要:
I.引言
- 介绍电影《乡村女教师》
- 阐述教师形象在电影中的重要性
II.电影中的教师形象
- 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志愿到乡村任教的女教师
- 村民对瓦尔瓦拉的看法:不信任、敌意、质疑
- 瓦尔瓦拉的教学理念:有教无类,普及教育
- 瓦尔瓦拉的教学实践:艰难、坚持、逐渐获得认可
III.教师形象的文化解读
- 瓦尔瓦拉形象的文化意义:挑战传统观念,争取教育公平
- 电影中的教育观念: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途径
- 瓦尔瓦拉形象的启示:教师应具有使命感和奉献精神
IV.结论
- 总结电影中的教师形象及其文化解读
- 强调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正文:
电影《乡村女教师》是一部以乡村教育为背景的作品,通过讲述女教师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的故事,展示了教师形象在电影中的重要性。
瓦尔瓦拉·瓦西里耶夫娜是电影中的主角,她是一个志愿到乡村任教的女教
师。
在电影中,村民对瓦尔瓦拉的看法并不友好,他们表现出不信任、敌意和质疑。
面对这些困难,瓦尔瓦拉没有退缩,她坚信自己的教学理念:有教无类,普及教育。
在艰难的教学实践中,她逐渐获得了村民的认可。
瓦尔瓦拉的形象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她挑战了传统观念,争取教育公平,为乡村孩子们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电影中的教育观念表现为教育是改变命运的途径,瓦尔瓦拉的形象启示我们,教师应具有使命感和奉献精神。
总之,电影《乡村女教师》中的教师形象具有重要的文化解读价值。
通过分析瓦尔瓦拉的形象,我们可以认识到教师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最美乡村教师的心得体会5篇

最美乡村教师的心得体会5篇小小渡船,小小渡船,渡船就像一个摇篮。
日出时摇来满河的童话,日落时摇走彩色的梦幻。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最美乡村教师的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
最美乡村教师的心得体会1前几天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颇为感动,其中几个镜头令我看了之后久久留下思索。
其中一个乡村男教师说:“教师用左手写字也十分漂亮!”画外旁白:其实教师右手因患病已抬不起来!还有几个镜头也是如此。
另一个乡村女教师山村支教几十年如一日,每一天背着孩子淌水过河,冰凉的河水长期浸泡早已使教师的双腿患上了风湿。
教师不得不住着木棒背孩子过河。
年幼的孩子说:“教师,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我给教师带回汽车,飞机让教师坐着!”孩子天真纯朴令观者动容。
看了之后感动加心痛。
我们都明白根据以往经验,凡是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社会各界和当地政府必须会千方百计的为该校的办学努力改变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
上节目的几位教师是幸运的,至少他们的付出会赢来社会的尊重和关注。
在中华大地上其实有千百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默默地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我奉献青春。
因为心中有信念,有梦想他们甘受清贫,病痛而无怨无悔。
我想起了那句话“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那句话,多么感人至深。
那教师的苦和穷谁来管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在他最终一届执政时还债,还教育上的债!中国经济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可谓是飞速发展,此刻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实体。
在军事上我们已经拥有了航空母舰,不久会有我们国产的航空母舰,我们已经研制出了第五代隐形战机;在航空上我们已经具备了制造大飞机的本事能够和欧美竞争;在太空技术上神舟九号的飞天使我们成为世界太空技术的第三大国;北京奥运会的举行确立了中国体育大国的地位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国家在这些领域的巨额经济科技的投入,可在教育上的投入呢在教育上国家投入还达不到国民经济的百分之二都不到,这也是温总理要还债的原因。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观后感篇1为弘扬“最美乡村教师”的高尚精神,倡导广大教师扎根石场,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日前,石场中心小学开展“学习最美乡村教师”师德教育活动。
开学初,学校政教处制定学习最美乡村教师,努力走进学生心灵师德活动方案,把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集中收集整理,制作成高标音像资料,利用每周一政治学习时间,集中组织学习观看“寻找最美乡村教师”视频。
视频中一个个名不见经传的清贫老师,普普通通的名字,平平淡淡的生活,却给我们带来不同寻常的感动,给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简陋的校舍,淳朴的语言,崇高的师德深深震撼了全体教师的心灵。
学校还通过校园网专题学习、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在全校上下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教师节,该校把学习最美乡村教师与学习本校教育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结合起来,用身边的先进事迹来感化每一位教师。
活动中,全校教师还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人人都写了一份反思总结,对照乡村最美教师,寻找差距,制定整改措施,形成学先进、比先进,争做人民满意教师的氛围和局面。
看《最美乡村教师》,终于明白了,他们的教育才是最原始的教育,因为原始,也更能反映出教育的本质,如果按目前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分数来衡量这最美的乡村教师,我看他们应该全部被列入下岗者之中,可以这样说,乡村教师的事业目标只有一个,让更多的学生能有书读。
我相信,如果他们个体的素质再强一点,他们一定会创造出最好的教育分数。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乡村教师最美的一面,在那些条件艰苦的乡村里,他们用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坚守阐释了什么是希望的守望者。
“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从一件件看似平凡的小事里,我们看到了“最美乡村教师”的坚持和责任,体会到了他们那份始终不变的执着情怀。
在中国大地上其实有千千万万个乡村教师像他们一样在为祖国的未来、孩子的明天,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奉献青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女教师》观后感
在本年度的师德建设月活动中,学校教务部组织我们观看了影片《乡村女教师》。
这是一部苏联影片,拍摄于1947年,虽然距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了,但它依然是有关教师影片中经典的经典。
影片讲述的是十月革命前夕,女中学生瓦尔瓦拉志愿离开大城市到农村任小学教师。
虽然在这过程中,她遇到过了很多困难,但通过她的努力,学校越办越好,部分学生也有所成就,经历了数次战争的考验,学校逐渐壮大,瓦尔瓦拉也沉浸于桃李满门的幸福之中。
这部影片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瓦尔瓦拉的爱心与她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她将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西伯利亚一个小山村的学校,奉献给了那里的孩子,她这一辈子只做了教育一件事。
她对学生所付出的爱心是令人敬佩的。
在瓦尔瓦拉刚到那的时候,碰到了一个男人在打女人,那个男人力气大,没有人上前劝阻,只有瓦尔瓦拉敢上前阻止。
这表现出在这样一个未经开化的地方,很多人的行为是野蛮的,他们的经济落后,生活方式落后,思想更是落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根本没有要让孩子上学学知识的想法,很多孩子要做工来支撑家里的生活。
开学的第一天,瓦尔瓦拉在教室里等待孩子们的到来,结果一个人都没有,但她仍然坚持对着空荡荡的屋子开始她的开场白。
这时她发现有几个孩子在门外听着她的讲话,这时她最开始的学生,后来学生就渐渐多了起来。
我记得每次她都会对新学生说:“从今天开始,你们不一样了,你们是学生了”,她还说她教授的不仅是知识,更要交给他们思想。
有学生家里房子倒了,她捐出了自己的工资,又帮着想办法筹钱。
有个孩子的功课很出色,她陪着他一起去考中学,尽管学校没有收她的学生,但她依然鼓励着这个学生,这个学生后来成了一名教授。
我感动和敬佩瓦尔瓦拉老师对学生所付出的爱心。
她心甘情愿从大城市到偏远的小山村教书,她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以及爱人的离去,但她始终不曾放弃对教育的忠诚和执着。
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上。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不是只有在影片里,像瓦尔瓦拉这样去山村支教的老师在生活中也有很多,有的甚至一生都留在了那里,他们的付出都是让人钦佩的。
其实每一个站在讲台上的老师都需要具有爱心,
教师是学生心灵家园的营造者,教育是一种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没有交流我们就很难把握那一颗颗璀璨而又与众不同的心灵,而爱是交流的基础。
在影片《心灵捕手》中,尚恩教授就是一位充满了爱心的老师,他宽容地对待威尔这个问题少年,用他独特的方式走进了威尔的内心,让这个异类天才重新找到了健康的自我和生活的目标。
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他的成绩不好而给他贴上差生的标签,忽略了他其它的闪光处。
也许只是一句鼓励的话却可以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对于想要成为未来教师的我们,要想瓦尔瓦拉老师学习,也许做不到她那样,但要努力朝着这个方向,爱每一个孩子,用爱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这才对得起“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个称号。
我是一名教学干事,虽然很少有接触学生的机会,但是我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为了给学生服务。
所以虽然不能面对面的给学生奉献出自己的爱心,但对于每一项工作,都应该要带着对学生的爱、对教育工作的热诚来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教育工作者的称号。
机电教学部王燕
2011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