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力学实验题(答案)
初二物理上册浮力测试题(带答案)

初二物理上册浮力测试题(带答案) 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初二物理试题:初二物理上册浮力测试题(带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上册浮力测试题(带答案)浮力一、知识概述(1)知道浸在液体里的物体要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2)会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有关的题目。
二、重难点知识精析(一)浮力的大小与阿基米德原理1、浮力大小的测量。
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再将物体浸入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则前后两次的读数之差就是物体在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即F浮=G-F.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3、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为:F浮=G排或F 浮=液V排g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F浮浮力液液体的密度kg/m3;V排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m3.在已知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时,可用这个公式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例1、一均匀实心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称得其重力为G=19.6N,当把物体没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减小到F=9.8N,求:(1)该物体没入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F浮=?(2)该物体的密度=?解析:由弹簧测力计先后两次读数G和F可求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F。
进而先根据G=mg求出物体的质量,再由阿基米德原理的物理表达式F浮=液gV排,求出,由于此物体是浸没于水中,所以,最后根据来求物体的密度。
(1)F浮=G-F=19.6N-9.8N=9.8N(2)由于物体浸没于水中,所以则说明:F浮=G-F是求物体所受浮力的一种方法,通常叫做测量法,F浮=液gV排是求物体所受浮力的另一种方法,通常叫做公式法,而且它们的两个变式:常用于计算液体的密度; 常用于在知道V排与V物的大小关系时,计算物体的体积V物,进而做物体密度物等的计算。
初二物理力学---浮力----密度计

浮力--------密度计密度计知识点:(1)密度计的构造:密度计的读数是下大上小,从上至下的刻度值是逐渐增大的,但刻度不均匀,上疏下密。
(2)密度计的原理:根据物体重力和漂浮时浮力大小相等的原理制成的具体分析过程: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都是漂浮状态,因为重力不变,所以同一密度计在不同液体中①浮力都相等、②排开液体重力大小相等、③排开液体质量相等;④利用密度计确定密度大小关系: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在F浮与g均相等可知,V排越大,液体密度越小,V排越小,液体密度越大。
一、选择专题1.有两根完全相同且粗细均匀的木棒,两名同学分别在木棒一端缠绕质量不同的细铜丝制成A、B两只简易密度计,把它们放入同一个盛有水的容器中,静止后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密度计A所受浮力比它的重力小B. 密度计A的重力比密度计B的重力大C. 两密度计所受的浮力相等D. 两密度计在水面处的刻度值不同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分别装有A、B两种不同液体。
将同2.(多选)一支密度计分别放在两种液体中,静止时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的情况如图所示,此时两容器中液面相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液体A的密度小于液体B的密度B. 密度计在液体A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液体B中受到的浮力C. 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小于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D. 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于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3.某同学在粗细均匀的木棒上缠绕一些细铜丝,制作简易密度计 A ,如图10甲所示。
将A 依次放入一系列密度已知的液体中,每次当 A 在液体中处于竖直漂浮状态时,在木棒上标出与液面位置相平的刻度线及相应密度值ρ,并测量木棒浸入液体的深度h ,再利用收集的 数据画出h ρ-图像,如图10乙中图线①所示。
该同学继续选用了与A 完全相同的木棒,并 缠绕了不同质量的铜丝制作简易密度计B 。
将B 同样依次放入一系列密度已知的液体中进行实验,得到图10乙中图线②。
初二物理力学部分测试题及答案之欧阳德创编

初二力学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答在其它位置无效,每小题2分,共40分)1.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
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有可能静止的车是:()(A)只有a车(B)只有b车(C)只有c 车(D)a车和c车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冰化成水后的体积和原来的冰的体积不相同;(B)水结成冰后的质量和原来的水的质量相同;(C)1米3的冰和1米3的水体积相同,但冰的质量比水小;(D)1千克的冰和1千克的水质量相同,但水的体积比冰大。
3.水中漂浮着一个木块,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为V,受到的浮力为F,现在将一部分盐水倒入水中,则:()(A)木块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大,浮力F不变。
(B)木块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小,浮力F不变(C)木块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小,浮力F变小(D)木块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小,浮力F变大5.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且和接触面是垂直的;(B)压力的数值总是等于物体重力的数值,但不是物体的重力。
(C)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说明支撑面受到的压强越大。
(D)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越大,压强也越大,因为压强是反映压力效果的。
8.一根绳子承受的最大拉力是130牛,每块砖的质量是2 .5千克,用这根绳子一次最多能够吊起多少块砖?()(A)4块(B) 5块(C) 6块(D)8块9.同一直线上有两个力F1和F2, 它们的合力为F,则:()(A)如果F1≠F2,那么合力F的方向不可能跟较大的那个力的方向相同,但可能跟较小的力的方向相同;(B)如果F1 = F2,那么合力F一定等于零;(C)如果F1 > F2, 那么合力F = F1— F2;(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螺丝钉受到地球吸引的作用而下落,那么螺丝钉也一定对地球施加了力的作用。
上海西南模范中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下第八章《压强与浮力》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竖直方向分别将两正方体截去质量相同的部分,并将所截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关于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 甲′、p 乙′和甲乙所截去的底面积ΔS 甲、ΔS 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 .p p ''>甲乙,ΔS 甲>ΔS 乙 B .p p ''<甲乙,ΔS 甲<ΔS 乙 C .p p ''<甲乙,ΔS 甲=ΔS 乙 D .p p ''<甲乙,ΔS 甲>ΔS 乙 2.如图所示为长江某水坝的示意图,水坝左侧水面高,B 和C 两点处于同一高度,A 和C 两点到各自液面的距离相等。
水在A 、B 和C 三点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 A 、p B 和p C ,则( )A .p A <pB =pC B .p A =p C >p B C .p A >p B =p CD .p A =p C <p B3.用托里拆利实验测定大气压的数值,下列情况会导致测量数值发生变化的是( )A .使玻璃管稍倾斜一点B .换用稍粗点的玻璃管C .将实验从山下移到山上D .使玻璃管稍下降一点 4.一本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科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对桌面的压强约为( ) A .3帕 B .30帕 C .300帕 D .3000帕 5.一个初中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 A .102PaB .103PaC .104PaD .105Pa6.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利用连通器原理工作的是(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全是7.小明用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同点时,将压强计的金属盒放入水中同一深度,并将金属盒朝向不同方向,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该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A.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大,压强越大B.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压强不相等C.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D.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压强的大小跟方向有关8.两艘船相距较近并排同向行驶,两船会靠的越来越近,甚至发生碰撞,这是因为两船间()A.水的流速大,压强大于两船外侧的压强B.水的流速大,压强小于两船外侧的压强C.水的流速小,压强大于两船外侧的压强D .水的流速小,压强小于两船外侧的压强9.在下面力学实验探究中没有用到等效转换法的是( ) A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B .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大气压 C .探究液体压强跟什么因素有关 D .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10.以下有关初二学生的数据比较合理的是( )A .体积约是500dm 3B .步行速度约为5m/sC .体重约是50ND .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是1.2×104Pa 11.如图所示,上端封闭且装满水的细塑料管插在槽中时,若在管子侧壁A 处开一小孔,则管内的水将会( )A .从孔内喷射而出B .维持原状C .管内水全部流入水槽D .管内水面下降至与水槽中水面同一高度处12.如图所示,材料相同的A 、B 两个实心正方体,质量之比m A ∶m B =1∶8,则它们的边长之比h A ∶h B =1∶2,若按甲、乙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将它们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强之比p 甲:p 乙是( )A .1∶4B .4∶1C .1∶8D .8∶1二、填空题13.一本重4N 的书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大约为500cm 2,则书对桌面的压强约为______Pa ,如果在书上放一只笔袋,则书对桌面的压强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与练习题附答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与练习题附答案同学们初二开始接触学习物理,物理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
因为在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和物理知识有关,所以学好物理知识是很重要的。
大家平时是不是最喜欢看老师上课时做实验呢?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实验考点汇总第二章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在固、液、气体中传播。
1.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将音叉紧贴用细绳悬挂的乒乓球,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起,同时听到音叉发出声音。
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答:取一根长铁管,同学A轻敲铁管一端,使在另一端的同学B 刚好听不到敲击声,同学B把耳朵贴在铁管的另一端,发现同学B能够听到敲击声。
证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3.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答:将正在发声的闹钟用塑料袋密封浸没在水槽中,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
证明:“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4.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答:让一同学在对面敲鼓,发现自己能够听到敲鼓省。
证明:“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
5. 设计实验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答: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真空罩中,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中的空气,发现铃声逐渐变小。
证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第三章熔化现象;凝固现象;汽化现象;蒸发吸热致冷;影响蒸发快慢因素;液化现象;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液化放热;升华现象;凝华现象。
6. 设计实验说明熔化现象的存在。
在试管中加入碎冰,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发现试管内固态的冰变成了液态的水。
说明固体可以熔化。
7. 设计实验证明: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答:用酒精灯给海波加热,用温度计测量海波的温度,发现海波逐渐变成液态,且从出现液态海波开始,到海波熔化结束的过程中温度计示数不变(熔化过程中撤掉酒精灯,发现熔化立刻停止)。
证明:“晶体熔化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初二物理力学综合专题试题

初二物理力学综合专题试题1.电动自行车以其轻便、经济、环保倍受消费者青睐.某型号电动自行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如右表所示.(1)小明质量为60kg,重力为多大?(g取10N/kg)(1分)(2)小明骑上电动自行车行驶时两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共为1.0×10-2m2,那么此时车对地面的压强多大?(g取10N/kg)(2分)(3)在某平直路段上,电动自行车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时,受到的平均阻力为40N.若行驶速度为7m/s,则5s内动力对自行车所做的功是多少?电动自行车的效率是多大? (2+2分)【答案】(1)600N(2)140000Pa(3)1400J;70%【解析】(1)G=mg=60kg×10N/kg=600N……1分(2)m总=60kg+80kg=140kgF=G总= m总g=140kg×10N/kg=1400NP=F/s=1400N/1.0×10-2m2=140000Pa……2分(3)电动车5s内行驶的距离;5s内动力对自行车所做的功是;电流做功;电动自行车的效率是【考点】重力的计算;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能量利用效率;功的计算.点评:本题考查电动车的有关问题,关键知道在水平地面上,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还要知道影响物体做功的条件;要学会从题目信息中找到有用的数据.2.木块A的体积为500cm3,质量为300g,用细线拉着浸没于盛水的圆柱形容器中,容器的底面=1.0×103kg/m3,g取10N/kg)积为100cm2,容器内水面高度为30cm,如图所示,求:(p水(1)物体受到的浮力;(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3)绳子的拉力T;(4)若剪断绳子后,木块静止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答案】①5N ②3000Pa ③2N ④2800Pa【解析】(1)物体受到的浮力(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3),所以:.(4)若剪断绳子后,木块漂浮,,∴;∴.木块静止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考点】液体的压强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点评:本题考查液体压强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应用,浮力的计算,知识点较多,要细心解题,注意公式的正确运用以及单位的统一。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试题答案及解析1.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C.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答案】C【解析】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不能证明了分子间存在引力,错;B.摩擦起电是通过摩擦的方法是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错;C.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正确;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恒星是绝对不动的,错,宇宙中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正确选C。
【考点】分子电荷宇宙2.科学家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其中提出了日心说,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答案】哥白尼;牛顿.【解析】解:①哥白尼的贡献是提出著名“日心说”;②伟大的英国科学家牛顿,曾在力学、光学、天文学、数学等方面作出卓越的贡献,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故答案为:哥白尼;牛顿.【点评】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所以考试中也时有涉及,在学习中应注意.3.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古希腊大文学家托勒玫提出了以地球为宇宙中心的说;1400多年后,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创立说;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选填“行星”、“恒星”或“卫星”),科学家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这说明.【答案】地心;日心;恒星;宇宙在膨胀 (合理即可)【解析】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模型,简称“地心说”.近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模型,简称“日心说;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科学家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宇宙中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这一现象对谱线红移理论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初二物理力学部分测试题及答案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初二力学测试题 说明: 1. 测试答卷要求 :(1)时间:90分钟。(2)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2. 卷面分数:满分100分。 3. g取10牛顿/千克 4. 下面表中所列的常数供答题时选用: 一些固体的密度 一些液体的密度 物质 密度(千克/米3) 物质 密度(千克/米3) 金 19.3×103 水银 13.6×103 银 10.5×103 硫酸 1.8×103 铜 8.9×103 海水 1.03×103 铁 7.9×103 煤油 0.8×103 某种工程塑料 1.8×103 酒精 0.8×103 冰 0.9×103 汽油 0.71×103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有且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答在其它位置无效,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有可能静止的车是: (A)只有a车 (B)只有b车 (C)只有c车 (D)a车和c车 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冰化成水后的体积和原来的冰的体积不相同; (B)水结成冰后的质量和原来的水的质量相同; (C)1米3的冰和1米3的水体积相同,但冰的质量比水小; (D)1千克的冰和1千克的水质量相同,但水的体积比冰大。 3.水中漂浮着一个木块,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为V,受到的浮力为F,现在将一部分 盐水倒入水中,则: (A)木块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大,浮力F不变。 (B)木块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小,浮力F不变 (C)木块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小,浮力F变小 (D)木块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小,浮力F变大 4.如图。在水平地面上放一块砖A,然后在它上面再放半块砖B, 整块砖的长宽高比例为4:2:1。则B对A的压强和A对地的压强之比为: (A)2 :3 (B)1 :2 (C)3 :2 (D)2 :1. 5.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且和接触面是垂直的; (B) 压力的数值总是等于物体重力的数值,但不是物体的重力。 (C)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说明支撑面受到的压强越大。 (D) 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越大,压强也越大,因为压强是反映压力效果的。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6. 一个物体以6米/秒的速度匀速滑上一个斜面,经10秒钟到达斜面顶;立即又以 10米/秒的速度从斜面顶沿原路返回,该物体在上下斜面的全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A)3.75米/秒 (B)6.25米/秒 (C)7.5米/秒 (D)8米/秒 7.一块金属的密度为ρ,质量为m。现在把它们平均分割为三等份,那么,每一块的 密度和质量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力学实验专题训练
1.天平: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
(1)他把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搬到另一实验桌上,则使用前应( )
A.只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B.只要调节横梁平衡
C.不需要再调节 D.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再调节横梁平衡
(2)当他把天平重新调好后,就把药品放在天平的右盘中,用手向左盘中加减砝码,并移
动游码,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央,记下盘中砝码的质量就等于物体的质量。他的操作中
的错误是 。
2.量筒: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时,筒中的液面是凹形的,测量者的视线应与凹面的____相
平(填“顶部”、“底部”)。如图4所示,其中 同学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的
体积为 cm3。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由图5可知,液体的体积为_____cm3,
固体的体积为____cm3。
3.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的是: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指针要
___________。使用过程中,指针、弹簧不得与外壳有摩擦.使用过程中,拉力不能超过弹
簧测力计的_________。如图6所示,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_______,指针所示被测物重是
______N。
4.压强计:研究液体压强所用的仪器是_______,它是根据U形管两边液面出现的_________
来测定液体内部压强的。
(1)在做“液体内部的压强”实验时,如图7所示,该实验的现象说
明 。
图7
(2)下表是某同学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实验数据:
序号 液体 深度(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
左液面(mm) 右液面(mm) 液面高度差
(mm)
1 水 3 朝上 186 214 28
2 3 朝下 186 214 28
3 3 朝侧面 186 214 28
4 6 朝侧面 171 229 58
5 9 朝侧面 158 242 84
6 盐水 9 朝侧面 154 246 92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结论:液体的压强随深
度增加而增大;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的三组数据可提出结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
向的压强相等;比较序号为______________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
度有关。
7.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一位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
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
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1)分析表中的实验次数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量
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结论
是: 。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与体积的比
值 g/cm3
甲
1 10 18 1.8
2 20 36 1.8
3 30 54 1.8
乙
4 10 8 0.80
5 20 16 0.80
6 30 24 0.80
9.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21所示。
图21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
上_______运动。据__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
________。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两图说明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为使摩擦
力的测量较为准确,你有更好的改进方法吗?(请你按图21那样,利用简图表示你的改进
方法)
(4)在此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有关?请利用
图21中已有器材验证小明的猜想,写出你的做法。
10.为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将若干个同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物体,
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了二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时,他仔细
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但第一组沙面的凹陷
程度比第二组的大。
表一 表二
实验序号 压力(N) 受力面积(cm2) 实验序号 压力(N) 受力面积(cm2)
1 3.0 10 4 3.0 20
2 4.5 15 5 4.5 30
3 6.0 20 6 6.0 40
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及现象,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12.小东同学想测出液体B的密度,他手边只有: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根细线、一个小石块、
两个烧杯和足量的水。小东同学根据这些器材设计出了下面的实验步骤,但不完整。请你将
小东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1)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将适量的水与液体B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拉力F;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小东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液体B的密度:ρB=___________。
13.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
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接触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大 较大 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S(单位:cm) 18.30 26.83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
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
(2)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____,小车前进的
距离就越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
小车将一直做___________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___________
的原因。
14、小华用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进行甲、乙两步实验,小华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进行乙、丙两步实验,小华想验证的猜想是___________;
(3)小华研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时,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F与物体下表面所处深度h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出,此实验过程
中浮力的变化情况是先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