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知识点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3课 五四运动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第13课 五四运动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3课五四运动学案新人教版【知识管理】知识点1五四运动的爆发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爆发: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

口号:学生们提出“,”“誓死力争,还我”“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陆宗舆、章宗祥。

知识点2五四运动的扩大扩大: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

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的一次重大胜利。

知识点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和的爱国运动。

意义:中国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一些初步接受了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的开端。

【基础过关】知识点1五四运动的爆发1.“为雪心头恨,而今作禁囚。

被拘三十二,无一怕杀头。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

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动C.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如图反映的内容是关于下列哪一事件的原始资料(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中共一大D.遵义会议知识点2五四运动的扩大3.“学生一日不放,本店一日不开”“国家将亡,无心营业”,这些标语反映出五四运动得到了哪个阶层人民的支持( )A.学生 B.商人C.工人 D.市民4.五四运动中,各个阶级和阶层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其中运动后期的主力军是(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 D.青年学生5.“国内专电:免曹(汝霖)令已下。

”据此电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知识点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6.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谱写了一曲激昂向上的青春乐章。

八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必背知识点人教版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 鸦片战争。

- 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 时间:1840 年 - 1842 年。

- 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第二次鸦片战争。

- 时间:1856 年 - 1860 年。

- 列强的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 太平天国运动。

- 爆发: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 失败:1864 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 洋务运动。

- 时间:19 世纪 60 年代 - 90 年代。

-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 代表人物: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 主要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创办近代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筹建新式海军(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等)。

- 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 甲午中日战争。

- 时间:1894 年 - 1895 年。

- 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

- 影响: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 戊戌变法。

- 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加深。

-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

- 序幕:“公车上书”。

- 时间:1898 年 6 月 - 9 月。

- 主要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等。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单元提升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单元提升新人教版

单元提升【知识网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重点知识突破一、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典例1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 ②变法维新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解析】“自强、求富”是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中提出的;“变法维新”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之后维新派的主张,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

据此可知A 项正确。

【答案】A二、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典例2 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的是 ()A.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B.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C.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D.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解析】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排除A 、C 、D 三项。

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针对强化训练1.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有识之士不断寻求强国御辱之路。

下列主张出自陈独秀的是 (D )A.“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D.“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2.下图是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幅漫画。

从漫画可见,这场运动是 (A )A.思想解放运动B.资产阶级革命C.农民革命运动D.无产阶级革命3.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主要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B.全方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C.推翻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4.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知识梳理

第12课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代表人物:胡适、李大钊、鲁迅。

3.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1.内容(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2.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3课五四运动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时间:1919年5月4日。

3.要求: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领导者:陈独秀。

2.扩大: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3.结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组织基础:1920年夏,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优选)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单元提升新人教版

(优选)2019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单元提升新人教版

单元提升【知识网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重点知识突破一、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典例1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变法维新 ③民主共和 ④民主、科学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解析】“自强、求富”是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中提出的;“变法维新”是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之后维新派的主张,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

据此可知A 项正确。

【答案】A二、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典例2 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内容的是 ()A.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B.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C.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D.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解析】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排除A 、C 、D 三项。

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B 项符合题意。

【答案】B针对强化训练1.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有识之士不断寻求强国御辱之路。

下列主张出自陈独秀的是 (D )A.“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B.“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C.“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D.“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两大主要动力”2.下图是反映新文化运动的一幅漫画。

从漫画可见,这场运动是 (A )A.思想解放运动B.资产阶级革命C.农民革命运动D.无产阶级革命3.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主要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A.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B.全方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C.推翻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D.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4.1919年5月5日,天津《大公报》刊登“北京特约通讯”,标题为《北京学界之大举动——昨日之游街大会/曹汝霖宅之焚烧/青岛问题之力争/章宗祥大受夷伤》。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课时全解全析 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时层级训练测控导航【基础巩固练】1.D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

2.B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它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1917年《新青年》杂志社迁往北京,《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3.D 从1915年起,陈独秀等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之一,倡导了新文化运动。

4.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

5.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有关知识的识记。

鲁迅的《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6.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故选D。

7.(1)错误:1916年,改正:1915年。

(2)错误:“自强”和“求富”,改正:“民主”和“科学”。

(3)错误:《民报》,改正《新青年》。

【能力提升练】8.B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

9.A 此题旨在考查中国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不同时期提出的不同口号。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经过了三个阶段四个事件,第一阶段学西方技术——洋务运动,第二阶段学西方制度——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阶段学西方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自强、求富分别是洋务运动前期和后期的口号,变法维新是戊戌变法中维新派的救国主张,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中革命派的主张,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旗帜(或口号)。

10.B 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胡适的诗《希望》是用白话文所写的一篇诗歌,这是新文化运动在文学领域掀起的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内容。

11.C 根据所学分析题干“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可知,李大钊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小结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4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小结课件 新人教版

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
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你认为该历史事件
是( D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h
7
2.1923 年,梁启超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 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段话提 示了( B )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戊戌变法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7.(内江中考)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论述,正确的是( A )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其导火线
B.6 月初后,运动中心在北京
C.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D.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8.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正义要求有( A )
①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②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③
h
10
考点 2:五四运动
6.《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还给中
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
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h
11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6.有关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1923 年 2 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
B.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
C.罢工遭到帝国主义和吴佩孚的镇压
D.此后,全国工人运动进入高潮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新时代的曙光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新时代的曙光新人教版

直击中考1.(潍坊中考)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

胡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叛逆”等来做攻击陈炯明的武器。

说明胡适(B)A.被陈炯明收买B.反对旧道德C.否定三民主义D.提倡白话文2.(营口中考改编)北京天安门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象征。

1919年在北京发生的历史事件是(D)A.火烧圆明园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3.(杭州中考)人们通常把标志性事件作为定位历史的坐标,下列事件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B)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安徽中考改编)下图是沈泊尘先生于20世纪前期创作的一幅名为《山东·青岛》的漫画。

与漫画主题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B)A.甲午战争B.五四运动C.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5.(郴州中考)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想,由空想而实际行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

”材料中所说的“世界的革命思想”指的是(C)A.维新思想B.三民主义C.马克思主义D.毛泽东思想6.(宜宾中考)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A)A.《庶民的胜利》B.《敬告青年》C.《狂人日记》D.《孔子与宪法》7.(南京中考)“我们党用28年时间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缔造新中国,彻底改变了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

”党建立这一功勋的起始时间是(C)A.1840年B.1919年C.1921年D.1949年8.(鄂尔多斯中考)20世纪初,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青年杂志》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领导人。

该历史人物(C)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代表B.发表过《庶民的胜利》C.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D.发表过《文学改良刍议》9.(安徽中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
1
第四单元知识点
1.背景:(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概况: (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重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3.内容:(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4.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五四运动的爆发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

由英、法、美等列强操纵,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爆发: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口号和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
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2.五四运动的扩大: (1)时间:6月3日。

(2)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3)主力: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4)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逮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

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条件:
①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②阶级条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组织条件: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④外部条件:国际共产主义的帮助 (2)传播:
①开始: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②五四运动的胜利开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中共一大的召开 ①时间:1921年7月。

② 地点:在上海秘密召开。

③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④主要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A.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B.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2)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中共二大的召开: 1922年7月 上海。

(1)内容: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级,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

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