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646考试指南
初试科目考试大纲-643人文地理学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643人文地理学适用专业: 070500地理学(一级学科)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概念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简答题(简述题): 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分析论述题(综合题):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人文地理学科目考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一)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二)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三)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一)人文地理学的产生(二)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德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2、法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3、英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4、美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5、俄国的近代人文地理学(三)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四)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人文地理学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人文地理学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一、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1、功能文化区;2、形式文化区;3、乡土文化区二、文化的时间现象——文化的扩散1、扩展扩散:接触扩散,等级扩散,刺激扩散;2、迁移扩散三、文化生态学——文化与环境的关系(一)文化生态环境的类型1、直链型文化生态关系;2、网络型文化生态关系;3、社会体系中的文化生态关系;4、和谐文化生态关系(二)文化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四、文化整合——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五、文化现象综合体——文化景观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一、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二、人地关系理论1、环境决定论,2、可能论,3、适应论,4、生态论,5、文化决定论,6、和谐论三、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索1、汤恩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2、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3、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4、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一、研究研究课题二、制定研究计划三、收集、整理资料四、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五、分析研究六、研究总结、成果评审第二节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一、经验主义方法论二、实证主义方法论三、人本主义方法论四、结构主义方法论第三节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调查研究方法(一)地理社会调查(二)科技文献资料法(三)地理调查和信息获取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四)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地理方法:描述、比较与归纳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空间模型方法(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数学模型(二)数学方法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应用三、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学方法(一)人文地理学中的现象学方法(二)时间地理学方法(三)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生态方法四、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系统分析方法第四章人口、人种与民族第一节人口与发展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一)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二)农业革命与人口增长(三)工业革命与人口增长(四)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二、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一)人口转变理论1、兰迪的“三个序列”理论与诺特斯坦的“人口转变”理论;2、布莱克的“五阶段”模式;3、寇尔的人口转变模式(二)人口转变模式1、西北欧模式;2、日本模式;3、中国的人口转变模式;4、印度模式三、人口与发展(一)地理环境与人口增长(二)人口与经济发展(三)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第二节人口分布与迁移一、人口分布(一)人口分布的测度(二)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三)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二、人口迁移(一)概述(二)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三)人口迁移的机制第三节人种一、人种的划分(一)划分种族的标志(二)世界主要种族(三)地理人种1、亚洲地理人种;2、欧洲地理人种;3、非洲地理人种;4、印第安地理人种;5、印度地理人种;6、澳大利亚地理人种二、人种与地理环境(一)人种的起源与地理环境(二)人种演变与地理环境三、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第四节民族一、民族的形成与特征(一)民族的形成(二)民族的特征(二)世界民族的分布(三)民族的迁移和集聚(四)民族的变化与整合第五节民俗与流行文化一、民俗文化与流行文化二、民俗与环境(一)民居(二)饮食民俗三、流行文化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起源一、农业起源的理论和思想二、关于农业起源地的论证第二节农业的发展与类型一、农业发展阶段(一)原始迁移农业(二)传统农业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2、传统农业的类型;3、东、西方传统农业形成的比较(三)现代农业1、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2、现代农业的类型(三)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1、农业的形成过程;2、农业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3、人类文明的出现第三节世界农业生产布局一、世界粮食生产布局二、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布局三、畜牧业生产布局第四节农业景观农业区位论一、农田景观二、农业区位论第六章工业的出现和工业区位第一节工业的出现和发展一、工业的出现和初期发展(一)科学前提和基础(二)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初期发展二、工业生产的扩散和继续发展第二节产业类型和及其分布一、第一产业中的工业二、第二产业及其分布1、北美工业带;2、欧洲工业带;3、俄罗斯和乌克兰工业区;4、日本工业区;其他国家的工业区:拉美工业区;亚洲工业区;非洲工业区;澳大利亚工业区三、其他产业与工业的关系(一)第三产业;(二)第四产业;(三)第五产业第三节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新变化一、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1、自然条件;2、资源条件;3、能源条件;4、市场条件;5、劳动力条件;6、环境条件;7、区域协作和全球一体化二、工业分布的新变化1、纺织业与成衣业变化;2、汽车制造业变化;3、微电子工业变化;4、英、美产业转移三、工业区位论四、当前全球经济空间格局1、工业产品需求不旺;2、工业生产能力过剩;3、发达国家遇到的问题;4、发展中国家的问题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第一节聚落起源与发展一、城市与乡村(一)城市(二)集镇1、具有工业生产活动的乡村;2、集市;3乡村二、起源和发展(一)西方城市的发展(二)中国城市的发展(三)村落的发展三、城镇标准(一)世界各国关于城镇标准的规定(二)我国城镇建制的设置第二节城市化及其动力机制一、城市化的基本概念二、城市化的进程(一)内部市区的城市化(二)外围市区的城市化(三)郊区的城市化(四)逆城市化阶段三、城市化的机制四、当代城市化的特征(一)当代世界的城市化特征(二)当代中国的城市化第三节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一、城市区位选择与环境的关系(一)从防卫出发而选择的区位:河流、海洋、岛屿、山地等地形的利用(二)城市区位与交通的关系:城市与水运、陆运、海上交通的关系二、城市与自然环境1、地质环境与城市;2、地形与城市;3、气候与城市;4、水资源与城市;5、城市的生物环境三、城市地域结构的形成发展动力(一)形成城市地域结构的动力1、集聚力;2、离散力;3、摩擦力;4、三种力的相互作用(二)城市内部地域结构模型1、同心圆模型;2、扇形模型;3、多核模型第四节城市体系与城市景观一、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一)城市体系的概念(二)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三)农村聚落体系二、城市的景观与感知(一)城市景观(二)城市感知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一节语言的起源与发展一、语言的产生二、语言的本质属性及社会功能(一)语言的本质属性(二)语言的社会功能三、语言的发展(一)英语的形成与发展(二)汉语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世界语言分类与分布一、世界语言谱系1、语系;2、语族;3、语支;4、语种二、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1、印欧语系;2、汉-藏语系;3、闪含语系;4、乌拉尔——阿尔泰语系;5、非洲语言;6、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7、其他语言第三节语言的扩散与影响一、语言的传播特性二、语言的传播与环境(一)自然因素的影响(二)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1、行政区划的影响;2、经济条件的影响;3、人口迁移的影响三、语言扩散及其结果第四节语言景观一、世界文字及其特点二、地名景观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一节宗教的产生与世界主要宗教一、宗教的定义以及宗教在文化中的作用二、宗教的起源与原始宗教三、宗教分类与民族宗教四、世界三大宗教1、基督教;2、伊斯兰教;3、佛教第二节宗教的传播与分布一、导致宗教传播的主要因素与主要宗教的传播1、移民;2、传播;3、领土竞争;4、宗教在空间的相互影响二、宗教与国家政治、民族的关系三、宗教组织四、主要宗教分布区第三节宗教礼仪、习俗与地理环境一、宗教的风俗、禁忌与地理环境二、宗教与文化三、宗教仪式、节日与地理环境四、宗教圣地与地理景观第四节宗教景观一、宗教塑造的文化景观二、宗教对地理的间接影响三、宗教景观的地域差异第十章旅游地理第一节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第二节旅游者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一、旅游者二、客源地与目的地1、客源地;2、目的地;3、交通链接三、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第三节旅游地的文化特征一、文化的概念和旅游地文化二、旅游地文化的要素三、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1、地域性;2、大众性;3、综合性;4、直观性;5、季节性第四节旅游资源与旅游地一、旅游资源二、旅游地1、风景名胜区;2、自然保护区;3、历史文化名城与古迹;4、国家森林公园;5、国家旅游度假区;6、主题公园第五节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一、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1、旅游业的经济特性;2、旅游与经济发展;3、旅游与收支平衡;4、旅游与就业;5、旅游与税收;6、旅游与经济结构;7、旅游对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二、旅游对区域环境的影响1、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旅游对人文环境的影响三、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四、旅游对区域文化的影响1、旅游与文化的变更和交流;2、旅游对文化的影响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一节政治与政治地理一、政治地理现象二、政治地理单元三、政治地理结构1、政治空间结构;2、政治实力结构四、政治地理过程1、政治扩散;2、政治整合;3、政治分离;4、主权变化第二节国家政治地理特征一、国家的基本特征二、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1、领土规模;2、领土形状;3、领土位置三、国家的中心区域四、边界与边疆第三节国家权力一、国家权力要素1、领土空间;2、自然资源;3、人口规模;4、经济水平5、军事实力;6、科学技术;7、国民士气;8、政府的质量二、国家实力分析1、克莱因的综合国力方程;2、“综合三要素”国力学派第四节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一、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1、欧洲的殖民扩张;2、主权国家的产生和美洲殖民统治的崩溃3、帝国主义对世界的分割与控制;4、当代全球政治地理格局二、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征三、全球政治地理隔绝的主要学说1、马汉的“海权论”;2、麦金德的“心脏地带”学说;3、斯皮克曼的“陆缘”学说4、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5、布热津斯基的跨欧亚安全体系第十二章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一节人类行为与地理环境一、环境知觉与认知二、地理物象三、物象评价与行为第二节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一、行为空间二、人类日常活动的行为空间1、通勤活动的行为空间;2、购物活动的行为空间;3、交际与闲暇活动的行为空间三、人类迁移活动的行为空间1、迁移的距离偏移;2、迁移的方向偏移第三节人类行为与区位选择模型一、行为矩阵模型二、报偿矩阵模型第十三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一节人口的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一、人口的迅速增长及其引发的问题1、对资源的压力;2、引起的环境问题;3、引起的社会问题二、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1、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3、可持续发展与人文地理学的任务第二节世界政治多极化与经济一体化一、政治地理新现实1、一强多极的政治地理格局;2、苏联与东欧巨变中的冲击波二、世界政治地理格局中的合与分三、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的人地关系第三节全球化与本土化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一)经济全球化(二)文化全球化二、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本土化(一)文化本土化(二)文化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三、地理环境、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一)文化与地理环境(二)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参考资料【1】赵荣等:《人文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陈慧林等:《人文地理学(面向21世纪教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3】金其铭等:《人文地理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4】张文奎:《人文地理学概论》,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1989年版【5】约翰斯顿(R.J.):《哲学与人文地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6】约翰斯顿(R.J.):《人文地理学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7】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8】李润田:《现代人文地理学》,郑州:河南出版社1992版四、样卷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人文地理学2. 新经济地理学3. 文化景观4. 区域协调5. 文化区二、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主要有哪些?2. 人本主义方法论的研究内容及其评价。
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

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及指南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南一、考试概况1. 考试组织:全国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由国家教育考试中心组织开展;2. 考试目的:本次考试以推荐等级方式,考查硕士研究生应聘者的知识和能力,为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提供客观、准确可靠的招生依据,保证人才择优选拔工作的质量与效果;3. 参考范围:本次考试内容参考本专业二、三级学科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4. 参考书目:国家教育考试中心统一指定的参考书目。
二、考试形式1. 招考条件:参加本考试的学生必须满足下列条件:(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报考条件;(2)报名时填写对号入座表格,并交纳法定费用。
2. 题型(1)单项选择:包括数学、外语、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题都采用单项选择题形式;(2)简答题:笔试题中,部分外语和专业理论知识题为简答题;(3)实验报告:实际操作实验为实验报告,根据提供的实验环境,依据题目要求完成报告;(4)计算题:笔试中部分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数学题采用计算题形式;(5)作文:英语题中部分采用作文形式;3. 考试时间:笔试答题时间一般为三小时。
三、考试分数1. 各项分数:各项考试的总分数均为100分,其中数学题20分,文学题20分,实验报告20分,计算题10分,作文10分,实验报告10分,外语题20分;2. 总分:各项考试分数总和即为考生总分据此评定排位;3. 及格分数:考生总分需达到60分以上为及格;4. 单项及格分数:每一项考试门类均为及格分数30分以上;四、准备考试1. 准备材料:整理好报名时所提交的证件和资料复印件,准备准考证及其他相关准考证明。
2. 参考练习题:根据考试大纲及书目,结合考试的时间条件,考生可自行设计练习题,以增强自身的考试能力。
3. 正确复习:注意避免强化已掌握的知识,针对自身存在的知识漏洞,加强深度复习,特别是要强调考试中某些重要知识点的加强;4. 多练习:可以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增加考试的适应度,在正式的考试中豁然开朗;5. 注意事项:考试前可以多复习,但一定要注意休息,充分缓解紧张的情绪,保证考试当天精神状态良好。
长安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说明 617-《法学综合一》

法学
课程编号:617
课程名称:法学综合一
一、考试总体要求
主要考查考生对刑法学、宪法学、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首先,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刑法的基本概念,理解刑法学的基本理论,熟悉刑法主要条文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内容,形塑一定的认知方法,进而考查学生法理分析能力和法律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其次,要求考生了解宪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理解宪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制度与规则,以及运用法学知识、法条规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比重
刑法学50%、宪法学、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学50% 。
三、题型及分值
1.概念题 20分;
2.简答题 40分;
3.辨析题 30分;
4.论述题 30分;
5.案例分析题30分。
四、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笔试;考试时间:3小时。
五、主要参考教材
1.贾宇主编,《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许崇德、韩大元、李林编写组,《宪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1
3. 应松年、姜明安、马怀德编写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1。
首都经贸大学2024 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07 考试大纲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2024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907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目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考试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本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要求的理解和认识,注重考查考生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的能力和水平,达到选拔优秀考生以进一步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
二、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考试范围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考试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考试作为测试考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参照性水平考试,评价的基本要求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含同等学历)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
要求考生能做到:1、准确地理解、掌握和再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准确、恰当地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3、运用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评价有关经济社会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各部分内容考查比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占50%—6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40%—50%。
(四)题型及分值:试卷满分为150分,主要采用两个题型:(1)问答题,90分(6小题,每题15分);(2)分析论述题,60分(2小题,每题30分)。
五、参考书目本考试参考教材: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年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
青岛大学646医学综合(西医-外科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青岛大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646医学综合(西医)外科学部分
一、考试要求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是为医学高等院校招收临床医学类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
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临床医学学术
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评价的标准是高等
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
平,以利于各高校择优选拔,确保医学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外科学作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其范畴包括外科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各项基本技能操作,要求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病
因、发病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无菌术
及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奠定基础,并为学
习其它临床医学学科,特别是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的临床医学学科
的学习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其医学基础理论部分重点考查基本医学
理论知识,以及运用医学概念和原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
际的能力;临床综合能力部分重点考查临床思维、诊断与鉴别诊断、
制定和执行诊疗计划、临床操作、急诊处理等临床综合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外科总论
1、无菌术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及无菌操作的原则。
精都考研()——全国100000考研学子的选择。
7010汽车类专业技能操作考试大纲

(4)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设备与工量具的清洁,保证工作场地整洁有序。 (5)正确处置操作中出现的废弃物。 (6)规范且熟练使用拆装与检修常用工量具。 技能模块4汽车起动系统拆装与检修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起动机功用、结构、工作原理。 (2)能识读分析汽车起动系统电路图,实车查找相关元器件。 (3)能正确连接起动系统电路、检查起动机工作性能。 (4)能正确选择仪器设备并规范检查有关起动电路保险丝、继电器。 (5)能根据技术资料,规范拆装与检修汽车起动机。 (6)能根据考试要求,规范填写相关内容。 2.设备与材料 (1)普通汽车、蓄电池、起动机。 (2)汽车拆装与检修组合工具、蓄电池连接线、万用表、汽车导线、保险丝、起动继电器。
(6)能根据考试要求,规范填写相关内容。 设备与材料 (1)汽车发动机总成台架、发动机气缸盖、正时齿轮机构、正时皮带。 (2)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修组合工具、气门拆装工具、正时专用工具。 (3)吸油纸、洗油、棉纱、手套、记号笔等。 操作规范要求 (1)遵守汽车维修安全操作规范和文明生产要求,安全用电、注意防火、防止出现人身伤害及设备事故。 (2)正确穿着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工作鞋、各类手套等。 (3)设备、零件、工量具、物品等摆放整齐。 (4)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设备与工量具的清洁,保证工作场地整洁有序。 (5)正确处置操作中出现的废弃物。 (6)规范且熟练使用发动机拆装与检修常用工量具。 技能模块3汽车电源系统拆装与检修 1.知识与技能
2018考研数学一真题最强解析及点评(没有之一),给你2019考研数学最科学的指引

半送分题
可能是部分同学卷面遇上的第四道难题,考查具有对称 性的重积分的简化运算。积分对称性的应用一直是《金 讲》的反复重点强调的要点,同型题见《金讲》262页 例1.8.5.如若掌握,本题亦是送分题。但《金讲》以外 大部分参考书对重积分的本质定义的理解讲解甚少,只 是繁杂公式的罗列,会让大部分同学对重积分产生畏惧, 简单题亦变成难题,所以本题有可能成为《金讲》以外 学习者的第四道难题。
用在乎泄题带来的不公,本源内容的掌握才是胜券在握 的根本保障。
条件最值是最值求解中最简单的问题,没 有难题,直接用公式就好。《金讲》202 页给出了明确详细的方法,属于送分题。
送 分 题
送 分 题
高斯公式的简单应用。基础试题,见《金讲》291页高 斯公式应用详解,同型例题见296页例1.9.15,送分题。 但《金讲》以外大部分参考书对重积分的本质定义理 解讲解甚少,只是繁杂公式的罗列,让大部分同学对 重积分产生畏惧,简单题亦成难题,所以本题有可能 成为《金讲》以外学习者的第六道难题。
完全同型题
随机变量数字特征计算的关键掌握公式的使 用。《金讲》在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这一章 给出了每个公式的详细推导及通俗解释,足 以应对任何本章的考题。问题2中求复合随机 变量问题,《金讲》给出了同型例题的详细 过程,足以化解这方面的任何问题。
应用公式
同型 例题
同型 例题
《金讲》645-646页不仅超越教材的理解给出最大似然估计的白 话解释,更详细列出了似然估计的详细解题步骤,给出可以全 面覆盖所有可能的似然估计函数例题,足以应对任何本章的考 题。问题2是求随机变量特征值,《金讲》在610有完全同型例 题的详细过程,足以化解这方面的任何问题。
半 送 分 题
《金讲》403-405页不仅给出了通用性齐次 方程组的详细解题过程,还给予具体具体方 程解析示例,详细程度超越市面任何一本数 学参考书,足以解答任何复杂齐次方程组。
装备学院

装备学院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装备学院研究生院二○一三年七月目录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701)考试大纲 (1)军事学基础理论(702)考试大纲 (6)军队政治工作基础理论(703)考试大纲 (10)微观经济学(801)考试大纲 (14)运筹学基础(802)考试大纲 (22)党的创新理论与实践(803)考试大纲 (25)信号与线性系统(804)考试大纲 (30)自动控制原理(805)考试大纲 (34)物理光学(806)考试大纲 (40)操作系统原理(807)考试大纲 (44)军队政治工作史论(808)考试大纲 (48)军事训练学(809)考试大纲 (54)军事专业基础综合(810)考试大纲 (57)宏观经济学(901)考试大纲 (6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902)考试大纲 (66)系统科学概论(903)考试大纲 (70)数字电路(904)考试大纲 (73)光电子技术(905)考试大纲 (77)理论力学(906)考试大纲 (80)空气动力学(907)考试大纲 (83)计算机专业综合(908)考试大纲 (86)发射弹道与轨道基础(909)考试大纲 (91)联合作战基本理论(910)考试大纲 (93)军事装备基础(911)考试大纲 (96)试验训练基础理论与方法(912)考试大纲 (99)军队政治工作学(913)考试大纲 (102)管理学基础(914)考试大纲 (108)英语(1001)考试大纲 (112)矩阵分析(2001)考试大纲 (115)运筹学(2002)考试大纲 (119)数字信号处理(3001)考试大纲 (122)现代控制理论(3002)考试大纲 (126)军队指挥理论(3003)考试大纲 (132)军事装备学(3004)考试大纲 (136)装备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701)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是为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为招生考试初试的一门自命题科目,设置该科目的指导思想是既要有利于学院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又要有利于促进考生对本科目的学习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0-646 考试资料PRO: Windows Server 2008, Server Administrator科目编号:70-646科目名称:PRO: Windows Server 2008, Server Administrator语言(s):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巴西),中文(简体)考生:IT专业人士技术:Windows Server 2008中类型:监考考试相关认证:MCTS70-646 考试是Microsoft 公司的PRO: Windows Server 2008, Server Administrator 认证考试官方代号,PRO: Windows Server 2008, Server Administrator 认证作为全球IT领域专家Microsoft 热门认证之一,是许多大中IT企业选择人才标准的必备条件。
70-646 考试概述:Audience ProfileA server administrator is responsible for the operations and day-to-day management of an infrastructure of servers for an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Windows server administrators manage the infrastructure, Web, and IT application servers. The Windows server administrators use scripts and batch files written by others or those that they occasionally write themselves to accomplish tasks on a regular basis. They conduct most server management tasks remotely by using Terminal Server or administration tools installed on their local workstation. A server administrator’s primary tasks include:Managing the server operating system, file, and directory servicesSoftware distribution and updatesProfiling and monitoring assigned serversTroubleshootingServer administrators also support engineering projects. Server administrators are responsible for server builds and configuration. Their job role involves 60 percent operations, 20 percent engineering, and 20 percent support tasks.Credit Toward CertificationExam 70-646: Pro: Windows Server 2008, Server Administrator: counts as credit toward the following certification(s):Microsoft Certified IT Professional (MCITP): Server Administrator70-646 考试知识点:Skills Being MeasuredThis exam measures your ability to accomplish the technical tasks listed below.The percentages indicate the relative weight of each major topic area on the exam.Planning for Server Deployment (19 percent)Plan server installations and upgrades. May include but is not limited to: Windows Server 2008 edition selection, rollback planning, Bitlocker implementation requirementsPlan for automated server deployment. May include but is not limited to: standard server image, automation and scheduling of server deploymentsPlan infrastructure services server roles. May include but is not limited to: address assignment,name resolution, network access control, directory services, application services, certificate servicesPlan application servers and services. May include but is not limited to: virtualization server planning, availability, resilience, and accessibilityPlan file and print server roles. May include but is not limited to: access permissions, storage quotas, replication, indexing, file storage policy, availability, printer publishingPlanning for Server Management (23 percent)Plan server management strategies. May include but is not limited to: remote administration, remote desktop, server management technologies, Server Manager and ServerManagerCMD, delegation policies and proceduresPlan for delegated administration. May include but is not limited to: delegate authority, delegate Active Directory objects, application managementPlan and implement group policy strategy. May include but is not limited to: GPO management, GPO backup and recovery, group policy troubleshooting, group policy planningMonitoring and Maintaining Servers (20 percent)Implement patch management strategy. May include but is not limited to: operating system patch level maintenance, Windows Server Update Services (WSUS), application patch level maintenanceMonitor servers fo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May include but is not limited to: server and service monitoring, optimization, event management, trending and baseline analysis Monitor and maintain security and policies. May include but is not limited to: remote access, monitor and maintain NPAS, network access, server security, firewall rules and policies, 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data security, auditingPlanning Application and Data Provisioning (19 percent)Provision applications. May include but is not limited to: presentation virtualization, terminal server infrastructure, resource allocation, 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 alternatives, application deployment, System Center Configuration ManagerProvision data. May include but is not limited to: shared resources, offline data accessPlanning for Business Continuity and High Availability (19 percent)Plan storage. May include but is not limited to: storage solutions, storage managementPlan high availability. May include but is not limited to: service redundancy, service availability Plan for backup and recovery. May include but is not limited to: data recovery strategy, server recovery strategy, directory service recovery strategy, object level recovery最新活动:Testinside考题大师权威Microsoft、Cisco、SUN、CIW、IBM、Nortel、HP、Oracle等各大IT认证题库,最新考题售价仅180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