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础知识归纳
高中语文知识点《诗歌鉴赏20个常考意象详解》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又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思乡之情。
因“丝”谐“思”,柳丝连用,还有思念的意思。
如:“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西厢记》)4.蝉。
以蝉表现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景色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李白《苏台览古》)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功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

⾼中语⽂诗歌鉴赏表现⼿法归纳 ⾼中语⽂诗歌鉴赏多要求考⽣分析其中的表现⼿法、修辞⼿法以及作者情感等,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中语⽂诗歌鉴赏表现⼿法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语⽂诗歌鉴赏描写⾓度 ⾓度可以分为感官⾓度和⽅位⾓度两种。
感官⾓度主要指触觉(吹⾯不寒杨柳风),视觉、听觉(千⾥莺啼绿映红),嗅觉(遥知不是雪,为有暗⾹来。
) 味觉(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苦为谁甜?) ⽅位⾓度只要是指远(远看⼭有⾊),近(潮平路带沙),⾼(⾼处不胜寒)低(低绮户,照⽆眠) ⾼中语⽂诗歌鉴赏修辞⼿法 1.⽐喻(明喻、暗喻、借喻。
) 例1:“遥望洞庭⼭⽔翠,⽩银盘⾥⼀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本诗巧妙地以“螺”作⽐,将皓⽉银辉下的⼭⽐做银盘⾥的青螺,⾊调淡雅,⼭⽔浑然⼀体。
例2:“凉⽉如眉挂柳湾,越中⼭⾊镜中看。
”“如眉”,以眉喻⽉,绘出了三⽉时⽉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写出了兰溪⽔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光的明洁。
2.⽐拟 把物当作⼈来描写叫拟⼈,或把⼈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作⽤:⽐拟有促使读者产⽣联想,使描写的⼈、物、事表现的更形象、⽣动的作⽤。
古诗诗赏,主要是拟⼈。
例1:“碧⽟妆成⼀树⾼,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春风似剪⼑。
” 这⾸诗⽤拟⼈的⼿法,让杨柳化⾝为美⼈出现,栩栩如⽣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例2:“好⾬知时节,当春乃发⽣。
随风潜⼊夜,润物细⽆声。
野径云俱⿊,江船⽕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诗歌以拟⼈化的⼿法,写出了夜⾬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例3:物拟物“⼀滴太⽩酒,⼗⾥草⽊⾹。
”把酒⾹拟成花⾹。
⼈拟物“⽂坛花争艳,桃李果竟先。
”把⼈拟成花。
3.对偶 ⽤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对句⼦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例1:“⽆边落⽊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 例2:“宜阳城下草萋萋,涧⽔东流复向西。
芳树⽆⼈花⾃落,春⼭⼀路鸟空啼。
高中语文知识考点整理: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知识考点整理:诗歌鉴赏基础知识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
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形式一般有“歌、行、吟三种”。
如曹操《观沧海》、《诗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歌行》、《孔雀东南飞》等。
诗五言绝句:如《静夜思》、《鸟鸣涧》、《登鹳雀楼》绝句(四句)七言绝句:如《回乡偶书》、《秋词》近体诗五言律诗:如《过故人庄》、《春夜喜雨》律诗(一般八句)七言律诗:如《过零丁洋》、《黄鹤楼》、《登高》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首句渲染气氛上片主句写景(写景)尾句过渡词下片:抒情1. 咏物言志诗。
诗人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而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标题:以物象为题。
咏、题、吟表达不愿媚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节操。
2.送别抒怀诗。
“送”、“别”、“柳”、“长亭”表达惜别之情;表达对朋友的祝福、担忧、羡慕;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不满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3.怀古咏史诗。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故抒怀、或感慨今夕。
诗中常描写古人、古迹、记叙古事。
怀古伤今之情,感慨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繁花已逝。
感慨个人遭遇。
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
4. 思乡怀人诗(羁旅思乡诗)诗中常出现思乡类意象如“月”、“杜鹃”、“雁”、“捣衣”等,常出现“思”、“忆”、“归”等关键词。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5. 山水田园诗。
表达自己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表达自己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表达对官场的厌恶、黑暗现实的不满;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寄情山水,抒发壮志难酬之情;抒发一种宁静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
(归纳)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及其含义

(归纳)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及其含义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篇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本知识(整理版)

诗歌鉴赏基本知识一、基本概念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常见的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包括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等。
4、写作技巧:(艺术技巧、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衬托、用典、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等。
16、语言特色:包括清新、平淡(质朴)、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7、描写:包括动、静,点、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远、近、高、低等。
二、解答技巧(一)、解题入格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2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二)、答题程式“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完整word版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总结

诗歌鉴赏知识总结重基础专题一明考点一诗歌体裁分类诗词曲二古典诗歌分类古体诗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诗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近体诗绝句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鹤雀楼》)(形成于唐代)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古律诗五言律诗(杜甫《春望》)典七言律诗(杜甫《登高》)诗排律歌词(又称“诗余”“长短句”):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曲(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散曲小令(短小的曲子)套数(散套)(睢景臣《高祖还乡》)剧曲杂剧(已是供演出的剧本)传奇补律首联(1,2句)诗颔联(3,4句)对偶颈联(5,6句)尾联(7,8句)补乐府诗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乐府双璧——《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乐府三绝——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三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脉络奠基时期:先秦《诗经》现实主义(赋比兴)《离骚》浪漫主义发展时期:两汉,魏晋,南北朝文人诗建安风骨(曹氏父子曹操曹植)慷慨悲凉雄浑古朴陶渊明“猛志逸四海”“性本爱丘山”乐府诗汉乐府南北朝民歌鼎盛时期:隋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盛唐两大诗派山水田园(王维孟浩然)边塞诗(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浪漫李白两大诗人杜甫现实中唐两大诗派元白(元稹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韩孟(韩愈孟郊)李贺诗鬼刘禹锡诗豪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衰落时期:宋四词的发展,流派及各自的代表词人豪放婉约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秦观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姜夔南宋白石道人李煜《虞美人》《相见欢》专题二析形象味情感一意象1 定义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2 诗歌中的常见意象送别类意象杨柳: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长亭: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酒:除排解愁绪之外,还包含着深深的祝福思乡类意象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双鲤: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捣衣:不仅令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愁苦类意象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流水: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猿猴: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抒怀类意象菊花: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松柏:歌颂坚贞不屈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冰雪,草木: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爱情类意象红豆: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连理枝,比翼鸟:对恩爱夫妻的比喻战争类意象投笔:后指弃文从武长城:指守边的将领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柳营:指军营,后代多以“柳营”称纪律严明的军营请缨:后以其喻杀敌报国之决心羌笛:发出的期间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二意境的定义意境=物象+情感意境是指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有机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象是一个一个的物象,而意境是这些意象综合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三意境题的提问方式及答题步骤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诗中某两联写了哪些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题步骤用流畅优美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能够准确地体现景物特点或情调的词语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如:恬静优美,闲适恬淡,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高远辽阔等用能够准确地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忧愁伤感,坚守节操,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等四景与情的关系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以乐景写乐情正以哀景写哀情衬以乐景写哀情反以哀景写乐情衬作用表达效果: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境含蓄深远专题三品语言鉴风格一炼字题1 定义炼字,就是使“意”——作者主观的情思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纵深化与美学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2 炼字的规律(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色彩词,叠词,词类活用)五言炼第二字五言炼第三字五言炼第五字五言炼第二字,第五字七言炼第二字七言炼第五字七言炼第七字七言炼第二字,第五字3 常见提问方式及答题技巧这首诗某一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找出来,提问方式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简析某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此诗某句中的某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题技巧明确指出炼字,或肯定哪个字更好从本义出发作解说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二语言风格题1 定义风格是指由于艺术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的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2 常见的语言风格平实质朴,朴素自然:不加修饰,不追求词藻的华丽,质朴无华,平淡中蕴涵着深意含蓄隽永,含蓄委婉:字短情长,启人联想,含有深意清新明丽,清新雅致:清丽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怡然喜悦的感情形象生动:修辞(比喻,拟人,通感),动词的使用,色彩的运用绚丽飘逸:色彩嫔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婉约细腻:曲,细,柔幽默讽刺:诙谐风趣,辛辣的笔调和趣味雄浑: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表现豪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情感豪放:就主体而言,其表现为:情感激荡,格调昂扬,想象奇特,夸张出格,志向高远,襟怀旷达,气吞宇宙,力拔山河,傲骨嶙峋,狂放不羁。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一、诗歌的手法诗歌手法一共分为三类:修辞手法、抒情手法和描写角度。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用典、通感、双关、借代、叠词、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
描写角度:白描、渲染、衬托、动静、感官、方位、对比、虚实、细节。
(一)修辞手法1、比喻: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事物的特点或者化抽象为具体。
作用: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例句1: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例句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拟人:赋予客观事物以人的特点,如神态动作和心理。
作用:富有人情味。
例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夸张:夸张除了可以夸大还可以缩小。
作用:突出特征,营造气势。
例句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例句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4、用典:包括化用古人、事件、诗句。
作用:内容丰富,语言简练,情感含蓄。
常见典故:桃源闻鸡5、通感:五感相互转换,多为化视觉为嗅觉、化听觉为视觉。
作用:形象生动。
例句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例句2: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6、双关:一个词语有两个含义,多出现在炼字题里面,一般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自然事物。
作用:深化内涵。
例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7、借代:借代包括以特征、部分、具体、专名、官职来代指事物,常见不常考,是理解诗句的关键。
例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叠词:两个一样的字连用。
作用:形象生动、拟声准确或突出情感。
例句1: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例句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例句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阶段练习: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3、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二)抒情手法1、直抒胸臆:诗句直接抒情。
例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闲适类
五柳、东篱、三径、菊花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2.炼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能绘景摹形,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以上各句中的“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形象、语言、技巧、情感)
古诗词中常见的十种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形象
举例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侠士
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圣贤
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士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书生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薄宦无奈、思乡心切的游子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行役天涯、怀亲念友的旅人
李白的《赠汪伦》
矢志报国、慷慨用世的英雄
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献身边塞、征战沙场的战士
王翰的《凉州词》
悲苦孤寂、美人迟暮的思妇
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
思乡类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晏几道《蝶恋花》)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或托物抒发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战争类
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意境特点
举例
雄浑壮丽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壮阔苍茫
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战争类
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闲适类
五柳、东篱、三径、菊花
高远深邃
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淡雅幽远
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清冷幽静
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1.炼动词
动词往往能使画面生动,画龙点睛,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例如“云破月来花弄影”,这句诗词少意多,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相思无极、爱恨缠绵的情人
柳永的《雨霖铃》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四步走”
找→析→联→明
第一步:找。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第二步:析。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
第三步:联。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
第四步:明。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也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也可以放到步骤里合答。
3.炼叠音词
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作用。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诗中用了“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六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细,“札札”写机杼之声,“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
【答题模板】
分析形象=总括+具体分析+情感
或:分析形象=具体分析+情感+总括
类别
常见意象
举例
表达情感
送别类
杨柳、长亭、南浦、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
劝君更尽一杯酒Leabharlann 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苍凉悲壮
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闲适恬淡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清幽明净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丽清新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萧疏凄寂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安谧美好
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
或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的气氛。
抒怀类
菊花、梅花、松柏、竹、冰雪、草木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杜甫《云安九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