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础知识归纳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知识点《诗歌鉴赏20个常考意象详解》

高中语文知识点《诗歌鉴赏20个常考意象详解》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又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思乡之情。

因“丝”谐“思”,柳丝连用,还有思念的意思。

如:“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西厢记》)4.蝉。

以蝉表现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景色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李白《苏台览古》)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功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汇总鉴赏一首诗歌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高中语文考试中是必考的内容。

在本文中,将对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必考知识点进行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诗歌的基本元素1. 诗歌的韵律:诗歌是一种有规律的表达方式,韵律是其中重要的元素。

诗歌中常出现的韵律有押韵、格律、节奏等。

2. 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诗歌中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形象化手法,通过描绘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和情感。

3. 诗歌的修辞:修辞是诗歌中常用的修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仗等。

修辞手法能够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二、诗歌的体裁1. 温婉娴静的田园诗:田园诗是描绘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的诗歌,常用来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2. 雄浑激烈的史诗:史诗是描写英雄事迹和历史事件的长篇诗歌,具有叙事性和史诗性的特点。

3. 悲壮浪漫的抒情诗:抒情诗是表达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的诗歌,情感真挚、内容丰富。

三、诗歌的流派1. 唐诗: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以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最为常见。

其中,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都是唐诗的经典之作。

2. 宋词: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以抒发爱情和婉约之美著称。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都是宋词的代表作。

3. 现代诗:现代诗是指近现代以来的诗歌形式,具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特点。

胡适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余光中的《乡愁》等都是现代诗的代表作。

四、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1. 对景写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感和观点。

2. 抒发感情:通过表达内心的情感,使读者共鸣。

3. 借物抒怀:通过描写特定事物,抒发情感或阐述思想。

4. 比喻和拟人:通过借用其他事物的形象,形容诗中的对象或情感。

五、名家名篇1. 《静夜思》-李白:这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表达了诗人在宁静夜晚中思乡的情感。

2. 《登鹳雀楼》-王之涣:这首诗通过描绘鹳雀楼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壮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梳理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梳理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文学常识梳理1.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战国时期的屈原,他不但是出色的政家家、外交家,而且还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的新诗体——楚辞,后世也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其代表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不朽诗篇。

他的作品大多编在西汉刘向编辑的《楚辞》里。

2.阮籍,字嗣宗,“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竹林七贤”之一。

他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全力创作五言抒情诗。

他的诗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神话传说、以景寓情、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曲折隐讳地抒写愤世嫉俗、感慨郁闷的内心世界,形成了言近旨远的艺术风格。

其代表作《咏怀》诗现存八十二首。

3.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作《五柳先生传》,又称“五柳先生”。

他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我们学过他的田园诗《归园田居》。

他41岁时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而折腰,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欧阳修曾给予高度评价:“魏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其散文《桃花源记》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一朵奇葩。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系组诗,大都慨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情怀。

4. 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唐代有韩愈、柳宗元。

二人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世人并称为“韩柳”。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潮州韩文公庙碑评价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著有《昌黎先生集》。

高中我们学过《师说》《祭十二郎文》。

5.唐诗的成就把古代诗歌的发展推向了高峰。

李白字太白,号“清莲居士”。

是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的美称;他的一首游仙诗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其诗眼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古体诗《蜀道难》《将进酒》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诗风豪放飘逸,著有《李太白全集》。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础知识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础知识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相思无极、爱恨缠绵的情人
柳永的《雨霖铃》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四步走” 找→析→联→明
第一步:找。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第二步:析。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
第三步:联。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
第四步:明。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也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也可以放到步骤里合答。
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书愤》)
青海长云暗雪ft,孤城遥望玉门关。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平的向往。
(王昌龄《从军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闲适类
寒ft转苍翠,秋水日潺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
咬定青ft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竹石》)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白居易《长恨歌》)
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战争类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形象、语言、技巧、情感)
古诗词中常见的十种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形象
举例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侠士
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圣贤
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寄情ft水、归隐田园的隐士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ft”

高中语文知识考点整理: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知识考点整理: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知识考点整理:诗歌鉴赏基础知识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

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形式一般有“歌、行、吟三种”。

如曹操《观沧海》、《诗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歌行》、《孔雀东南飞》等。

诗五言绝句:如《静夜思》、《鸟鸣涧》、《登鹳雀楼》绝句(四句)七言绝句:如《回乡偶书》、《秋词》近体诗五言律诗:如《过故人庄》、《春夜喜雨》律诗(一般八句)七言律诗:如《过零丁洋》、《黄鹤楼》、《登高》绝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首句渲染气氛上片主句写景(写景)尾句过渡词下片:抒情1. 咏物言志诗。

诗人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而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标题:以物象为题。

咏、题、吟表达不愿媚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节操。

2.送别抒怀诗。

“送”、“别”、“柳”、“长亭”表达惜别之情;表达对朋友的祝福、担忧、羡慕;对自己生活状态的不满和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3.怀古咏史诗。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故抒怀、或感慨今夕。

诗中常描写古人、古迹、记叙古事。

怀古伤今之情,感慨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繁花已逝。

感慨个人遭遇。

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

4. 思乡怀人诗(羁旅思乡诗)诗中常出现思乡类意象如“月”、“杜鹃”、“雁”、“捣衣”等,常出现“思”、“忆”、“归”等关键词。

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抒发独居他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5. 山水田园诗。

表达自己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表达自己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表达对官场的厌恶、黑暗现实的不满;淡泊宁静,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寄情山水,抒发壮志难酬之情;抒发一种宁静闲适、悠然自得的心境。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篇一: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技巧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古代诗歌的形象主要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带有强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结合而产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l、古诗中的“形象”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豪放洒脱型:如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多表现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羁、豁达大度的风格。

(2)忧国忧民型:如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诗大多表现其对人民苦难生活深深的忧虑和同情。

(3)归隐田园型:如东晋诗人陶渊明诗中描写的多是悠闲自在、安贫乐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描写的山村风光和朋友聚会的场面,俨然是一幅山水画。

(5)儿女情长型:如李商隐的诗表现的离别忧思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6)保家卫国型:如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塑造了一个精益报国的英雄形象.(7)边塞风光和戍边生活型:如岑参、高适的诗大多表现边塞的风光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苦。

2、古诗塑造形象的方法:(1)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刻画人物形象。

(2)烘托:通过感觉、视觉、听觉以及其他事物对诗歌中所描绘的人物进行烘托。

(3)对比衬托:运用对比、类比来刻人物形象。

(4)比兴手法:如自居易的<长相思)运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妇怀远之情,下片直述念远恨别的情怀。

(5)抒情方式:运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3、鉴赏形象的技巧。

对诗歌形象的鉴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借助诗歌的形象,深入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意境。

(3)借助诗歌的形象,分析诗歌中的哲理。

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在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方面的艺术效果以及语言风格。

高中语文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情感语言+表现手法+修辞+表达方式+篇章结构)(表格版)

高中语文高考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情感语言+表现手法+修辞+表达方式+篇章结构)(表格版)
人物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友人送别、羁旅思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爱恨情长,物是人非;热爱自然,悠然闲适;
景物
意象
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志向品质
托物言志
品格气节的自白 于谦《石灰吟》
生活杂感
题画诗
青春易逝的伤感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告慰平生的喜悦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品格气节的自白 于谦《石灰吟》
谈禅说理的感慨 苏轼《题西林壁》
借古讽今的情怀 李商隐《贾生》
生活的情趣
拜谒诗
哲理诗
讽喻诗
悼亡诗
应酬诗
情感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知识点
一、古代诗歌知识点
语言
炼字
炼(名词、动词、形容词、叠音词、数量词、虚词、色彩词、拟声词)
炼句
标题、开头、结局、关键句、抒情句、主旨句、过渡句、工巧句、意境句
特点
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
简洁、精练、精当、生动、凝练、洗练、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
思亲念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边关思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贬谪失意
闺怨宫怨
遭贬后郁闷、惆怅、失意 白居易《琵琶行》
遭贬后仍不忘为国效力、关注黎民,但又无用武之地的矛盾心理 屈原《离骚》
寄情山水、以求解脱的心态 苏轼《定风波》
闲适隐逸
山水田园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总结(共九种题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总结(共九种题材)
常见标题
标题中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常见意象
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花开等。
常见情感
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表现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④表达对现实的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
八、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我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常见技巧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③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六、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常见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常见技巧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方式
特征及分类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与记叙有关的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常见的描写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态”是视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声”是听觉角度;“味”是触觉角度。立足点的变化,有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的变化,有俯视、仰视,远景、近景等。
2.炼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能绘景摹形,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以上各句中的“绿”“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贺铸《青玉案》:“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苏轼《定风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使用反问句式,表达了词人豁达的胸怀、抱负。
动静结合。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动态的描写,也有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以丹青妙笔给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苍青的松树上,落下斑驳的月影,清澈的泉水在青白的石头上潺潺流过,发出悦耳的响声。这两句诗写景状物由高到低,动静结合,诗句所描写的景致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山中景物流连忘返的心情。
思乡类
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晏几道《蝶恋花》)
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愁苦类
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斜阳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杜甫诗《咏怀古迹(其三)》中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死后身葬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一生的不幸遭遇。
对比
对比就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使形象更鲜明,特点更显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锐。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将此日发生兵变的危险境况同昔日在长生殿共诉恩爱进行了对比。
薄宦无奈、思乡心切的游子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行役天涯、怀亲念友的旅人
李白的《赠汪伦》
矢志报国、慷慨用世的英雄
辛弃疾的《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献身边塞、征战沙场的战士
王翰的《凉州词》
悲苦孤寂、美人迟暮的思妇
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洲”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词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以夸张手法,表现了作者的愁思。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苍凉悲壮
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闲适恬淡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清幽明净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丽清新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萧疏凄寂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安谧美好
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基础知识
(形象、语言、技巧、情感)
古诗词中常见的十种人物形象
主要人物形象
举例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侠士
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圣贤
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士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书生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闲适类
五柳、东篱、三径、菊花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意境特点举例 Nhomakorabea雄浑壮丽
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壮阔苍茫
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或托物抒发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
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战争类
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正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杨柳的娇美形态。又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出来。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两句点出了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相思无极、爱恨缠绵的情人
柳永的《雨霖铃》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四步走”
找→析→联→明
第一步:找。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第二步:析。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组织语言的格式一般为“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
第三步:联。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一形象。
第四步:明。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也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也可以放到步骤里合答。
3.炼叠音词
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作用。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诗中用了“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六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细,“札札”写机杼之声,“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感情的巧妙抒发。
高远深邃
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淡雅幽远
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清冷幽静
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1.炼动词
动词往往能使画面生动,画龙点睛,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例如“云破月来花弄影”,这句诗词少意多,一语三折。“云、月、花、影”四字写了三物四景,中间又用“破、来、弄”三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仅仅七个字,从天上写到地下,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把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赋予了它们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宁静的画面有了飞动之势。
【答题模板】
分析形象=总括+具体分析+情感
或:分析形象=具体分析+情感+总括
类别
常见意象
举例
表达情感
送别类
杨柳、长亭、南浦、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爱情类
红豆、莲、连理枝、比翼鸟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列锦
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九组名词组合,只见一片萧疏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