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物理性污染工厂课程设计

物理性污染工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理性污染的基本概念,掌握工厂排放物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危害。
2. 使学生了解物理性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并掌握相应的防治措施。
3. 帮助学生掌握物理性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我国相关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物理性污染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防治方案,解决实际物理性污染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物理性污染数据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拓展课程,结合学生所在年级的物理知识,以实际工厂为背景,探讨物理性污染问题。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希望通过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物理性污染概述:介绍物理性污染的定义、分类及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 教材章节:物理污染与环境保护- 内容:噪声、振动、电磁辐射等污染的特点及危害。
2. 工厂物理性污染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工厂物理性污染案例,探讨污染来源、传播途径及影响范围。
- 教材章节:环境污染案例分析- 内容:实际工厂物理性污染案例解析,如噪声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等。
3. 防治技术与方法:介绍物理性污染的防治技术和方法,包括源头控制、传输途径阻断和受体保护等。
- 教材章节:物理污染控制技术- 内容:噪声控制、振动控制、电磁辐射防护等。
4. 物理性污染监测与评价:讲解物理性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评价标准。
小弘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物理处理方法)

目录第一篇纺织印染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说明书 (4)1概述 (4)1.1设计题目 (4)1.2设计目的与任务 (4)1.2.1 目的 (4)1.2.2 任务 (4)1.3设计依据 (4)1.3.1 自然概况 (4)1.3.2 污水水质、水量情况 (5)1.3.3 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 (5)1.3.4 图纸 (6)1.3.5 编制原则 (6)1.4设计范围 (7)1.5纺织印染厂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7)1.5.1 印染工艺概述 (7)1.5.2 纺织印染厂污水情况概述 (8)1.5.3 纺织印染厂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8)1.6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10)1.7项目目标 (10)2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 (11)2.1设计依据 (11)2.1.1 设计原则 (11)2.1.2 污水厂设计规模 (12)2.1.3 进水水质及处理程度的确定 (13)2.2污水厂工艺流程方案的选择 (13)2.2.1 选择原则 (13)2.2.2 污水处理工艺概述 (14)2.3生产构筑物工艺设计 (14)2.3.1 格栅 (14)2.3.2 均化池 (15)2.3.3 配水井 (16)2.3.4 混合池 (16)2.3.5 反应池 (17)2.3.6 沉淀池 (18)2.3.7 流量计堰 (19)2.3.8 集泥井 (20)2.3.9 污泥浓缩池 (20)2.3.10 其他 (21)2.3.11 小结 (22)2.4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设计 (22)2.4.1 平面布置原则 (22)2.4.2 平面布置特点 (23)2.4.3 平面布置图 (24)2.5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设计 (24)2.5.1 高程布置特点 (24)2.5.2 高程布置方法 (25)2.5.3 高程布置图 (25)2.6节能设计与环境保护 (26)2.6.1 节能设计 (26)2.6.2 环境保护 (26)第二篇纺织印染厂污水处理工程计算说明书 (27)3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计算 (27)3.1进水水质及处理程度的确定 (27)3.1.1 污水处理流量计算 (27)3.1.2 污水处理程度计算 (28)3.2生产构筑物工艺设计计算 (31)3.2.1 格栅计算 (31)3.2.2 均化池计算 (35)3.2.3 配水井计算 (38)3.2.4 混合池计算 (39)3.2.5 反应池计算 (42)3.2.6 沉淀池计算 (46)3.2.7 流量计堰计算 (49)3.2.8 集泥井 (50)3.2.9 污泥浓缩池计算 (50)3.3污水处理厂的高程布置计算 (54)3.4其它相关说明 (56)总结 (57)第一篇纺织印染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说明书1 概述1.1设计题目某针织印染厂综合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设计1.2设计目的与任务1.2.1目的本课程设计紧密结合该课程理论教学的要求,以水污染物化控制工程基本设计原理、步骤为起点,训练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本门课程理论知识进行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完成水污染物化控制工程的规划与设计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设计思维和能力,为将来顺利完成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作准备。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1、人工物理环境的组成:人工声环境、人工振动环境、人工放射性环境、人工电磁环境、人工热环境、人工光环境2、物理性污染:指由物理因素引起的环境污染,如放射性辐射、电磁辐射、噪声、光污染等。
3、环境污染从污染源的属性分为三大类: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4、物理性污染与化学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的不同之处:(1)物理性污染是局部性的,不会迁移、扩散,(2)物理性污染是即时性的,在环境中不会有残余物质存在,污染源停止运转后,污染就立即消失。
5、噪声定义(1)物理学角度:噪声是一类难听的、容易引起人们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
(2)环保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和休息的或在某些场合不需要、不和谐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人耳能够感觉到的声音(可听声)频率范围是20〜20 000Hz。
7、噪声按人类活动方式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
8、声波在气体和液体中只有纵波;在固体中除了纵波外,还有横波,有时还有纵横波。
横波:质点振动的方向与声波传播的方向垂直的波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平行的波9、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为在真空中不存在能够产生振动的弹性介质。
10、根据声波传播时波阵面的形状不同,可以将声波分成平面声波、球面声波和柱面声波等。
11、波阵面:指空间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各点的轨迹曲线。
12、相干波:具有相同频率、相同振动方向和恒定相位差的声波。
13、声级:声级是与人们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相联系的物理量,单位为分贝(dB)。
声级是衡量声音强弱的一个标度指标。
14、声压级、声功率级公式(P31)(1)声压级L P = 20lg(p / p 0)(2)声功率级L = 10lg(W / W0)对于球面声波(自由空间),距离声源半径为r,则L W = L P + 20lg r +11对于半球面声波(半自由空间),距离声源半径为r,则L W = L P + 20 1g r + 815、响度级:以1000Hz的纯音作标准,使其和某个声音听起来一样响,那么,此1000Hz纯音的声压级就定义为该声音的响度级。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大纲

《污染物控制工程I---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13207课程名称:污染物控制工程I---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总学分:2 总学负荷:56自主学习:28课内总学时数:28课内实验/实践/上机学时:0先修课及后续课先修课:《大学英语I、II》、《大学物理》、《环境化学基础I、II、III、IV》、《工程基础I、II、III、IV、V、VI》、《环境生物基础I、II、III》、《环境分析与评价I》、后续课:《污染物控制工程II》、《环境分析与评价II》、《污染物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等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污染物控制工程I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而物理性污染与控制工程是污染物控制工程I中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该专业学生掌握物理性控制工程专业知识,具备环境工程中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工作能力。
2.教学目标及意义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物理性污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控制原理与技术,掌握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热、光等物理因素的基础知识、污染特性、评价方法及标准;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城市噪声与振动、城市噪声评价的方法及其他物理污染的问题能力。
以适应今后从事噪声、振动及其他物理性污染的控制工作,或为物理性污染控制的研究打下基础,并达到专业培养规定的业务要求。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1)了解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学,掌握物理性污染及其研究内容,并了解环境物理学的学科体系。
(2)噪声污染及其控制:掌握噪声污染的社会性、特殊性和危害性;掌握声波的产生,传播,声波的量度,噪声的评价基本知识;掌握吸声、隔声、消声、隔振等控制噪声的基本原理,典型设计计算方法,降噪、隔振方案的特点,适用范围和技术条件;通过现场实验使学生基本了解声学现象、噪声测量仪器、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
(3)振动污染及其控制:了解振动与振动污染概念,理解振动的基本物理量、振动的性质、简谐振动系统、波动的产生与传播,掌握环境振动标准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掌握振动控制技术、减振材料与装置及其应用。
《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性污染控制》教学大纲习题要点:声压级、声功率级的计算;声压级的叠加;声压级的衰减计算。
第三节噪声的评价与标准1. 噪声的评价量2. 环境噪声评价标准和法规习题要点:响度级、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暴露率和噪声评价数的计算第四节噪声控制技术概述1. 噪声控制基本原理和原则2. 噪声源分析3. 城市环境噪声控制第五节吸声与室内声场1. 材料的声学分类和吸收特性2. 多孔性吸声材料3. 共振吸声结构4. 室内声场和吸声降噪5. 吸声降噪设计实例习题要点:吸声系数、混响时间和吸声量计算;吸声降噪设计计算第六节隔声技术(4学时)1. 隔声的评价2. 单层均质密实墙的隔声3. 双层隔声结构4. 隔声间5. 隔声罩6. 隔声屏7. 隔声设计实例习题要点:平均隔声量、临界吻合频率和插入损失的计算;隔声间、隔声罩和隔声屏的设计计算。
第七节消声器1. 消声器的分类、评价和设计程序2. 阻性消声器4.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5. 微穿孔板消声器6. 扩散消声器7. 消声器设计实例习题要点:消声量的计算;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的设计计算。
本章重点、难点:噪声的评价量;噪声的衰减;吸声、隔声和消声器的降噪原理及降噪量的计算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噪声的来源与危害;理解噪声的传播规律;掌握声压级、A 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评价数等噪声评价量的含义;掌握噪声级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规律;理解噪声的控制方法和策略;掌握噪声在室内传播规律以及吸声降噪的降噪原理及其适用范围;掌握隔声间、隔声屏、隔声罩的隔声原理及隔声计算;掌握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阻抗复合型消声器的消声原理及消声计算;了解吸声材料的种类和特性。
第三章振动污染及其控制第一节振动及其危害1. 振动的基本概念2. 振动的危害第二节振动的评价与标准1. 振动的评价量2. 振动标准习题要点:加速度级和振动级的计算第三节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1. 振动的传播规律2. 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第四节隔振原理1. 振动的传递与隔离2. 隔振的力传递率第五节隔振元件1. 金属弹簧减振器3. 橡胶隔振垫4. 其他隔振元件5. 隔振设计实例习题要点:金属弹簧减振器和橡胶隔振垫的设计计算第六节阻尼减振1. 阻尼减振原理2. 阻尼材料3. 阻尼减振措施本章重点、难点:振动的评价;振动的传递;隔振原理及计算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振动的危害;熟悉振动的传播规律和控制方法;掌握隔振的基本原理,会进行常见金属弹簧减振器、橡胶隔振垫等隔振元件的设计;熟悉阻尼减振的措施。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声波的折射原理声功率级与声压级的计算式声压级随距离衰减的计算声级【分贝】的相加计算等效连续A 声级的计算昼夜等效声级计算声功率测量方法声级计的校准方法(1)将被校仪器接通电源,频率计权放在“线性”档或“C”档。
(2)将被校准仪器的传声器塞入耦合腔开口。
(3)按下声级校准器的按键开关,调节被测仪器的灵敏度,使指示值与声级校准器产生的声压级相同。
如不同,用小起子调声级计的标准电位器室内噪声的评价量有哪些?响度、响度级、等响曲线、等效连续A声级、斯蒂文斯响度、计权A声级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三方面】改善噪声源以减少噪声的输出;改变或控制传播路径和环境以减小到达听众的噪声级;给接受者个人提供防护用具。
噪声从发生机理分为哪几类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噪声和电磁噪声单层隔墙的隔声频率特性随着频率变大,经历劲度控制区(隔声量与劲度成反比,每频程下降6dB)、共振区(劲度与质量效应抵消产生共振)、质量控制区(遵循质量定律)、吻合控制区(形成吻合谷)双层隔墙的隔声量与单层侧墙的关系相当于两单独墙隔声量之和+6dB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原理材料内部:大量内外连通的微小空隙和气泡,空气压缩、材料热传导效应和空气振动引起的粘滞摩擦作用将声能转化为热能 共振吸收结构的吸收原理声波频率与结构固有频率相同,发生共振,结构剧烈振动,产生内摩擦和空气的摩擦,声能转化为内能二者的吸声频率特性多孔类吸收中高频,共振类以低频为主 影响多孔吸收材料吸声特性的因素有哪些空气流阻Rf 太大摩擦粘滞小 太小空气穿透小 孔隙率。
大吸高频 小吸低频 房间平均吸收系数的计算)1l n(161.022α--=S VT混响时间T60的计算房间常数R 的计算)1/(αα-=S R 混响室总面积 平均吸声系数室内混相声lp 的计算【包括混响声与直达声】吸收降噪量 LP 的计算组合隔墙平均隔声量的计算隔声间或隔声罩插入损失的计算A —隔声间内表面的总吸声量透射系数与隔声量的关系计算式消声器消声量的计算ad p L L L L -∆-=∆Lp —声源某一频带的声压级;ΔLd —无消声措施时,从声源至控制点经自然衰减所降低的声压级; La —控制点允许的声压级。
物理性污染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2018 -- 2019 年度第 1 学期)名称: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题目:风机降噪装置的设计院系: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班级:环工1601学号:201605010109学生姓名:胡言午指导教师:郝润龙设计周数:二周成绩:日期:2019 年 1 月12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3)1.目的 (3)2.要求 (3)3.任务 (3)二、设计正文 (4)1.设计题目分析 (4)2.消声器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隔声罩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隔振设计......................................................................... 1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设计总结或结论 (12)四、参考文献 (13)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1.1.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课程设计是它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完成一个简单的工程设计方案,使学生不但能够补充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够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2. 通过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门课程所学内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噪声控制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
1.3. 通过设计,了解噪声控制工程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确定噪声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计算、工程制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物理性污染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2011 -- 2012 年度第 1 学期)名称: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题目:风机降噪装置的设计院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周数:成绩: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课程设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它不仅可以补充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途径。
通过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进一步消化和巩固本门课程所学内容,并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的初步能力。
通过设计,了解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中噪声污染,振动污染、电磁辐射污染等的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确定物理性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计算、工程制图、使用技术资料、编写设计说明书的能力。
二、设计正文实验室通风系统配有风机一台(风机流量5712~10652m3/h,风机叶片数为10,风机进气口和排气口尺寸均为φ300mm,风机外形尺寸为880×380×730mm),转速800r/min,风机与其同轴的电机总重量为1500Kg,经实测,风机、电机近声场噪声频谱如下表所示,根据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的规定,工业企业的生产车间和实验室等作业场所的噪声标准为80dB(A),震动降低15dB,电磁辐射也超出了国家标准,为了改善实验室工作环境,本人将对该风机进行物理性控制工程设计。
设计依据:(1)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 87-85(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设计方案简述:根据噪声测试和声源分析,主要噪声为风机、电机运转的振动和进气口气流搅动引起,声源位置位于建筑物内实验室房间,主要影响范围为房间内以及相邻区域的工作、流动人员,设施在隔声、减振上并未采取有效措施,根据GBZ 1-2002标准允许限制为80dB(A),振动级也超出15dB,可采取建造隔声罩、加装减振设施、进风口消声改造、构建接地辐射的方法达到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2002学年 第二学期 单击此处键入考试课程名称 期末考试试题卷(A) 页脚内容 课程设计报告 (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
名 称: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题 目: 空压机房降噪设计 院 系: 动力工程系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01/2002学年 第二学期 单击此处键入考试课程名称 期末考试试题卷(A) 页脚内容 设计周数: 1周
成 绩:
日期:2017 年 12 月 30日2001/2002学年 第二学期 单击此处键入考试课程名称 期末考试试题卷(A)
页脚内容
目 录
1 绪论 1.1 噪声简介与来源 1.2 噪声的危害 2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3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3.1设计任务及内容 3.2设计依据 3.3 设计原则 3.4设计说明 4 课程设计正文 4.1 设计资料 4.2 房间面积计算 4.3 设计计算步骤 4.4 吸声材料的选择及计算 4.5 降噪量验算 2001/2002学年 第二学期 单击此处键入考试课程名称 期末考试试题卷(A) 页脚内容 4.6 降噪设备结构图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1 绪论 1.1 噪声简介及来源 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以波的形式在弹性介质中进行传播的一种物理现象。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各种声音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声音是帮助人们沟通信息的重要媒介。因为有了声音,人们才能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工作,展开一切社会活动。但是另一方面,有些声音却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休息,甚至危机人们的健康。比如震耳欲聋的大型鼓风机噪声,尖叫刺耳的电锯声,以及高压排气放空噪声等,则使人心烦意乱,损害听力,并能诱发出多种疾病。又比如,尽管是悦耳动听的乐声,但对于要入睡的人们来说,可能是一种干扰,是不需要的声音。判断一个声音是否属于噪声,主观上的因素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一个人对同一种声音,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往往会产生不同,比如,在心情舒畅或休息时,人们喜欢收听音乐;而当心绪烦躁或集中精力思考问题时,往往会主动去关闭各种音响设备。因此,从生理学家认为,凡是对人体有害的和人们不需要的声音统统成为噪声。物理学家认为,噪声是杂乱无章、难听而不协调、人们不需要、令人厌烦的声音的组合。
噪声按照来源可分为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交通运输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2001/2002学年 第二学期 单击此处键入考试课程名称 期末考试试题卷(A) 页脚内容 是工业噪声中的一种,当空压机排气放空时气体会受到扰动,气体与物体之间有相互作用就产生了噪声[1]。而这个课程设计就是在声的传播途径当中吸声降噪达到对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控制。
1.2 噪声的危害 (1)噪声干扰人们的生活 噪声对人们正常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们在工作和学习时,精力难以集中;使人的情绪难以不安,禅师问你个不愉快感;影响睡眠质量;妨碍正常语言交流。
研究表明,在A声级40~50dB的噪声刺激下,失眠人的脑电波会出现觉醒反应,即A声级40dB的噪声就可以对正常人的睡眠产生影响,而且强度相同的噪声,性质不同,噪声影响的程度也不同。
(2)噪声可诱发疾病 ①噪声可导致听力损失 噪声引起的听力损伤,主要是内耳的接收器官收到损伤而产生的。过量的噪声刺激可以造成感觉器官和接收器官整个破坏。噪声性耳聋与噪声的强度、噪声的频率和接触时间有关,噪声强度越大,接触时间越长,耳聋的发病率越高。在等效A声级为80dB以下是,一般不会引起噪声性耳聋;85dB时,对于具有10年工龄的工人,危险率为3%,听力损失者为6%;而具有15年工龄的人危险率为5%,听力损失者为10%。
②噪声引起人体生理变化 噪声长期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可以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失调,条件反射异常,出现各种症状,严重者可以产生血压升高或降低,改变心率,心脏病加剧。噪声会使人唾液、胃液分泌减少,2001/2002学年 第二学期 单击此处键入考试课程名称 期末考试试题卷(A) 页脚内容 胃酸降低,胃蠕动减弱,食欲不振,引起胃溃疡。噪声对人的内分泌机能产生影响,噪声对儿童发育力也有不利影响。
③噪声损害设备和建筑物 高强度和特高强度噪声能损害建筑物和发声体本身。在特高强度的噪声影响下,不仅建筑物受损,发声体本身也可能因声疲劳而损坏,并使一些自动控制和遥控仪表设备失效。此外,由于噪声的掩蔽效应,往往使人不易察觉一些危险信号,从而容易造成工伤事故。
2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物理性污染控制》是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课程设计是学生进行专业课学习、总结学生学习成果、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术训练的继续、深化和发展。为促进学生掌握噪声治理工程的理论和技术,具备噪声治理工程的设计能力和综合利用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本课程在完成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开设课程设计。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噪声治理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原则,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训练。 2001/2002学年 第二学期 单击此处键入考试课程名称 期末考试试题卷(A) 页脚内容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其独立分析和解决一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3 课程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3.1.1设计任务及内容 2001/2002学年 第二学期 单击此处键入考试课程名称 期末考试试题卷(A) 页脚内容 某工厂空压机房为钢筋混凝土砖混结构,刷漆混凝土墙,粗糙混凝土屋顶,水磨石地面,大块玻璃窗,空压机房尺寸为15m(长)×9m(宽)×5m(高),窗的总面积为80平方米,现有一台空压机安装在房间地面中心,距噪声源2m,测得空压机各噪声带声压级如表1所示。现欲采用吸声处理使房间内噪声符合NR75评价曲线,设计降噪方案(包括吸声材料的名称,规格,使用面积以及结构图)。
表1 各频带声压级 倍频带中心频率(Hz) 63 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声压级(dB) 100 94 87 85 82 80 76 68
3.1.2 空压机房噪声倍频程频谱图如下
由频谱图即可知该空压机房实测声压级均大于NR-75曲线声压级,且随着频率的增加空压机声压级逐渐降低,因为低中频声压级大于高频声压级,则对低中频声压级进行降噪处理。 2001/2002学年 第二学期 单击此处键入考试课程名称 期末考试试题卷(A) 页脚内容 3.2 设计依据 一般来讲,吸声只能降低室内反射声,而对于从声源出发的直达声则没有任何作用。所以,在降噪过程中应先考虑对声源进行隔离、对空气洞里性噪声进行消声处理,再辅助以吸声处理。只有当噪声源不宜采用隔声、消声措施,而房间内混响严重时,才能把吸声作为唯一的降噪手段,才能取得好的降噪效果。
一般情况下,在面积较小的风机房、泵房、控制室内,可以对天花板、墙面进行吸声处理;面积较大的车间,可以采用空间吸声体、平顶吸声等吸声处理方法;声源集中在局部区域时,可采用局部吸声处理,必要时还应设置隔声屏障。对于噪声源 多而分散的大房间,由于室内各处直达声的影响都很大,即使进行吸声处理,降噪效果也不会明显,这种情况下不宜单独进行吸声处理。吸声降噪的效果一般为3~6dB(A),较好的为7~10dB(A),一般不会超过15dB(A),而且也不随吸声处理的面积成正比增加。
吸声降噪只能对 混响声起到显著效果,室内的声源情况对吸声降噪效果影响较大,故应了解房间的几何特性及吸声处理前的声学特性。吸声技术包括:利用多孔吸声材料进行吸声和利用共振吸声结构两大类。由于吸声材料的孔隙尺寸与高频声波的波长相近,所以多孔吸声材料一般对高频声吸声效果好,对低频声吸声效果差。共振吸声结构是由多孔吸声材料与穿孔板组成的吸声结构,利用共振吸声原理研制的各种吸声结构可改善低频吸声性能,常用的有薄板共振吸声结构、薄膜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工振吸声结构等。通过空压机房内距离噪声源2m所测得的声压级可知中低频噪声所占比重较大。
3.3 设计原则 (1)先对声源进行隔声、消声等处理,如改进设备、加隔声罩、消声器或建隔声墙、隔声间等。 2001/2002学年 第二学期 单击此处键入考试课程名称 期末考试试题卷(A) 页脚内容 (2)当房间内平均吸声系数很小时,采取吸声处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单独的风机房、泵房、控制室等房间面积较小,所需降噪量较高,宜对天花板、墙面同时作吸声处理:车间面积较大,宜采用空间吸声体、平顶吸声处理:声源集中在局部区域时,宜采用局部吸声处理,同时设置隔声屏障;噪声源较多且较分散的生产车间宜做吸声处理。
(3)在靠近声源直达声占支配地位的产所,采取吸声处理,不能达到理想的降噪效果。 (4)通常吸声处理只能取得3~10dB的降噪效果。 (5)若噪声高频成分很强,可选用多孔吸声材料;若中、低频成分很强,可选用薄板共振吸声结构或穿孔板吸声结构:若噪声中各个频率成分都很强,可选用复合穿孔板或微孔板吸声结构。通常要把几种方法结合,才能达到最好的吸声效果。
(6)选择吸声材料或结构,必须考虑防火、防潮、防腐蚀、防尘等工艺要求。 (7)选择吸声处理方式,必须兼顾通风、采光、照明及装修、施工、安装的方便因素,还要考虑省工、省料等经济因素。
3.4 设计说明 当房间内平均吸声系数很小时,采取吸声处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单独的风机房、泵房、控制室等房间面积较小,所需降噪量较高,宜对天花板、墙面同时作吸声处理;车间面积较大,宜采用空间吸声体、平顶吸声处理;声源集中在局部区域时,宜采用局部吸声处理,同时设置隔声屏障;噪声源较多且较分散的生产车间宜作吸声处理[6]。 所以次任务我们选择吸声降噪的方法解决。通过空压机房内距离噪声源2m所测得的声压级可知中低频噪声所占比重较大,且空压机台数只有1台,不宜建立隔声间。因此,此次空压机房降噪设计选用共振吸声结构,依据NR75评价曲线进行吸声降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