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的动机分析及对策

合集下载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乎每一个大学生都离不开手机,手机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和娱乐方式。

手机依赖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现象,给大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对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对策是非常必要的。

1. 社交需求大学生身处一个充满社交需求的年龄阶段,手机成为了他们进行社交的重要工具。

他们通过手机与朋友建立联系、分享生活和情感交流。

这种社交需求使得大学生们会不由自主地频繁使用手机,甚至将手机作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 信息获取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手机成为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无论是学习资料、实时新闻还是娱乐信息,大学生们都可以通过手机轻松获取。

大学生们在上课、自习甚至社交活动中也会频繁使用手机以获取所需的信息。

3. 娱乐消遣手机上的游戏、短视频和社交软件等丰富多彩的娱乐内容成为了大学生们消遣时的重要选择。

当大学生感到无聊或者压力过大时,他们往往会通过手机找到一些娱乐活动进行放松和消遣。

4. 无意识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生们对手机的依赖已经形成了一种无意识的习惯。

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大学生们都会习惯性地拿出手机,查看消息、玩游戏或者浏览信息。

这种无意识习惯使得大学生们对手机形成了一种依赖。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对策1. 提高社交能力大学生在进行社交活动时,可以尝试多参加一些线下活动,减少对手机社交的依赖。

可以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社团活动和志愿活动,通过与不同的人交流、建立真实的社交关系,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2. 合理规划自习时间在学习或者自习时,大学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手机的干扰,例如设置专门的学习时间、选择安静的学习环境、关闭手机上的社交软件等。

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手机对学习的影响,提高学习效率。

3. 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大学生们可以尝试寻找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来放松自己,例如参加运动、音乐会、电影或者书籍交流会等。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手机几乎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过度依赖手机的同时,往往会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一、分析1.对手机的使用过度依赖的原因(1)手机可以带来安全感。

当大学生感到自己处于一种陌生的环境中,手机可以成为一种安全保障,让他们感到自己可以随时随地与外界联系,减少不必要的恐惧。

(2)手机可以带来社交效应。

在需要社交的场合,例如课堂上、宿舍内、公共交通工具上等,大学生通常会利用手机进行社交交流,这种行为不仅可以减少羞涩和紧张,还可以让他们感到开心和舒适。

(3)手机可以带来娱乐效果。

大学生通常使用手机来观看视频、听音乐、浏览网页等,这些行为可以带来一种放松和娱乐的感受。

(1)沉迷手机会减少实体社交的时间,导致孤独和社交障碍。

(2)手机使用过度会导致注意力分散和学业表现下降。

(3)手机使用过度会导致身体不适,例如颈部和眼部疲劳、失眠等。

(4)手机使用过度可能导致心理上的焦虑和抑郁。

二、对策1.制定明确的使用规则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化使用手机的规则。

例如,在独处的时候不使用手机、学习时间不使用社交应用等。

2.减少时间和频率大学生可以尝试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和频率。

例如,在读书和做作业时关闭手机,将手机静音或关闭来减少其他应用程序的通知。

3.寻求社交和社区效应大学生可以尝试参加更多的社交活动和社区活动,以增强实体社交的时间和机会,并缓解心理焦虑和孤独感。

4.大胆回归简单生活大学生可以尝试将手机置于远离自己的位置,回归简单的生活方式。

例如读书、散步、听音乐、不用手机的晚餐等。

5.寻求心理支持对于一些长期的心理障碍,大学生应该尝试去寻求心理支持和治疗,例如通过心理医生或者心理课程来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和抑郁感。

总之,对于大学生来说,手机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如果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手机使用,会对他们的心理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手机依赖指的是对手机的过度依赖,无法离开手机或无法控制使用手机的行为。

手机依赖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社交需求、娱乐需求和学习需求三个方面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社交需求是大学生手机依赖的主要原因之一。

手机为大学生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社交平台,使其可以与朋友保持联系,并且可以随时随地获得社交反馈。

大学生对于社交的渴望驱使他们无时无刻地浏览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软件,以获取他人的点赞和评论。

大学生可能担心错过有趣的社交活动或消息,因此对手机上的社交应用保持持续关注。

针对这一问题,大学生可以通过合理规划社交时间来减少手机依赖。

可以每天设定固定的社交时间段,专门用于浏览社交媒体和与朋友交流。

在社交应用中设置提醒功能,避免无谓的通知打扰,从而更好地控制社交时间。

娱乐需求也是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之一。

手机上的各种娱乐应用能够满足大学生对于休闲娱乐的需求,如游戏、影视、音乐等。

这些应用往往具有吸引人的内容和可玩性,使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之余能够找到放松和娱乐的方式。

过度沉迷于手机娱乐可能导致学习时间被削减,影响学术成绩。

为了减少娱乐需求对手机依赖带来的不良影响,大学生可以制定明确的娱乐时间表。

将特定时间段用于娱乐,例如晚上的休息时间或周末,而其他时间则用于学习和其他重要事务。

可以寻找其他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如户外运动、读书等,以多样化娱乐活动,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学习需求是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手机作为智能工具,在学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大学生可以使用手机进行学习,如查找资料、阅读电子书籍、记录笔记等。

过度依赖手机可能导致分散注意力和效率低下。

在学习过程中,手机通知的不断干扰会打断思维,影响学习的连贯性和深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学生可以制定专注学习的计划,并将手机设为静音或关闭通知功能。

还可以利用一些专注工具或应用,帮助控制手机使用时间和注意力,例如番茄钟工具或应用。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随着手机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日益严重。

许多大学生几乎无法离开手机,手机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现象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1. 社交需求在大学生活中,社交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手机能够帮助大学生与朋友们保持联系,随时随地和他们交流,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手机上的社交软件也提供了大量的社交平台,让大学生能够轻松地结识新朋友,并且拓展社交圈子。

为了满足社交需求,许多大学生会对手机上的社交软件产生依赖。

2. 娱乐消遣手机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的社交需求,还能提供各种各样的娱乐消遣方式。

无论是看视频、玩游戏、听音乐还是浏览网页,手机都能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娱乐体验。

许多大学生会因为手机上的娱乐功能而产生依赖,长时间使用手机成为了他们的一种消遣方式。

3. 学习工具手机在大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轻松地查阅资料、阅读电子书籍、翻阅课堂笔记等,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手机上也有许多学习软件和应用,可以帮助大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手机成为了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这也导致了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4. 自我表达在手机上,大学生可以通过发布朋友圈、写博文、拍照分享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想法。

手机提供了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让大学生能够尽情地展现自己的个性,获得他人的认可。

为了满足自我表达的需求,许多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了依赖。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对策建议1. 培养健康的使用习惯大学生应当培养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合理地安排手机使用时间和内容。

建议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尽量减少手机使用,将注意力集中在课程学习和作业上,提高学习效率。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尽量避免长时间玩手机、看视频等行为,保持适度的手机使用,避免对身体和眼睛造成不良影响。

2. 多参与实体社交活动为了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大学生应当多参与实体社交活动,多与同学朋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但是,在这个信息时代,大学生们普遍存在一种对手机过度依赖的现象。

大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不仅会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其学业和生活。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一、心理分析1. 疲劳和缺乏动力2. 社交焦虑许多大学生都存在社交焦虑和交际困难的情况。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他们倾向于躲在手机屏幕中,以逃避社交问题。

长时间地“沉溺”在手机里,让他们忘却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不断地寻找心灵上的安慰和支持。

3. 自我肯定感缺乏大学生的自尊心很强,但他们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的负面评价、同龄人的羡慕和嫉妒等各种心理压力的影响。

为了寻找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他们会不断地使用手机,通过各种社交软件展示自己的生活点滴,让别人对自己“点赞”、“关注”,从而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

二、对策1. 自我意识的塑造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认识到过度依赖手机的危害和弊端,从而超越自我,学会掌握自己的行为。

在使用手机时也要注意自身的情绪状态,尽量避免盲目沉迷。

2.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大学生应该积极融入集体生活,并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交活动,尝试结交更多的朋友。

增加社交活动的频率可以逐渐缓解自己的社交焦虑和孤独感。

3. 在适当的时候放下手机大学生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放下手机,进行一些有益的运动和娱乐活动,如读书、健身、听音乐等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和缓解疲劳,让他们重新获得动力和精神状态。

4. 引导自己的心理需求大学生应该从内心深处引导自己真正的需求,如寻找安全感、满足自我实现等。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不断明确自己心理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获得满足,不再过度依赖手机。

总之,大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自己的学业和生活。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对手机过度依赖的心理分析及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大学生,更是离不开手机。

然而,面对如今普遍存在的手机过度依赖问题,我们需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心理分析1. 沉迷游戏手机游戏无论是玩法、娱乐性都极强,很容易使人上瘾,大学生对此尤为容易。

游戏成瘾会打破人的日常生活规律,引起负面情绪,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社交活动。

2. 社交网络手机社交网络成为大学生社交交流的主要手段,但是,若无限制地使用社交网络,就会让大学生沉迷其中,影响到学习和工作。

3. 生活习惯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愈加依赖手机,大学生也不例外。

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从娱乐、学习到工作,都需要用到手机,但是过度依赖手机也可能引发很多问题。

二、对策建议1.注意时间分配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不要让手机掌握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尤其是大学生,需要时刻注意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性。

2.适当休闲为了缓解紧张的学习和工作压力,大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休闲娱乐。

但是,休闲娱乐不应该以游戏或社交网络为主,建议选择一些健康有趣的活动。

3.丰富自己的生活建议大学生不要对手机过度依赖,多关注周围的人和事物,尝试丰富自己的生活。

除了享受手机带来的便利,也要尝试使用其他方式来解决问题。

4.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学生需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议制定自己的生活计划,合理规划时间和用手机的地方和时间,不以手机绑架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总之,手机成瘾是一件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要时刻保持警惕,尝试多种方法来规避这个问题,更好地发挥手机的价值。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快节奏,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手机已经成为他们生活、学习和社交的重要工具。

大学生手机依赖也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就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1. 社交需求的增加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大学生们纷纷加入各种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QQ等,以便与同学和朋友保持联系。

手机成为了他们与社交网络保持联系和进行沟通的主要工具,大学生借助手机进行社交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2. 学习和工作需求在大学生活中,手机不仅是用来沟通交流的工具,还是学习和工作的必备设备。

许多学校已经开展了移动学习项目,教师们会通过手机发布作业、课程信息等,学生们也会利用手机查询资料、进行学习参考。

手机成为学习和工作的重要辅助工具。

3. 消费观念的改变随着电商的兴起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大学生们习惯于使用手机进行网购、支付账单等。

手机已经成为他们进行消费的重要途径,对手机的依赖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

手机上的各种APP和游戏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娱乐方式。

无论是看视频、听音乐还是玩游戏,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们休闲娱乐的主要工具之一。

第二部分: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对策及建议1. 培养理性使用手机的意识大学生们应该明确手机的作用,意识到手机是工具而非生活的主要依赖。

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校园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大学生对手机使用的理性认识,避免过度依赖手机。

2. 建立科学的手机管理制度学校和家庭可以建立一些科学的手机管理制度,如规定学生在特定时间禁止使用手机,或者对学生的手机使用时间进行限制等。

这样可以有效地遏制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3. 提倡多元化的社交方式学校可以鼓励学生以其他方式进行社交,如组织各种活动、运动会、读书会等,让学生们摆脱手机依赖,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来满足社交需求。

4. 提高学生的自控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或举办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学会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手机使用行为。

大学生手机依赖探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探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手机依赖探析及对策研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大学生群体。

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索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手机。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1.社交需求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群体,他们渴望和同龄人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

手机成为了他们最主要的社交工具,通过社交软件和聊天工具,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和朋友们保持联系。

2.娱乐消遣手机上拥有各种各样的娱乐应用和游戏,可以帮助大学生在课余时间放松心情,消磨时间。

由于大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他们需要一些放松的方式来减轻压力,手机应用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3.学习工具手机不仅仅是一部通讯工具,还是一部强大的学习工具。

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查找资料、阅读电子书、和老师同学们进行学习交流。

手机的多功能性使得它成为了大学生们学习的得力助手。

4.焦虑和孤独大学生群体在心理上还处于成长期,他们很容易感到焦虑和孤独。

手机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缓解这种情绪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忘记寂寞,找到一种安慰。

1.学习成绩下降大学生手机依赖严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率。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导致无法集中精力学习。

尤其是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会让他们错过老师的讲解,影响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交流沟通减少虽然手机能帮助大学生与他人保持联系,但是长时间使用手机会降低面对面的交流沟通。

长期缺少真实的社交,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得他们变得更为孤僻。

3.健康问题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过度使用手机会导致视力下降,颈椎和手指疲劳,甚至影响睡眠。

这些健康问题对大学生们的身体发育和学习都有不利影响。

三、对策研究1.建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大学生应该对待手机抱有正确的态度,把手机当做学习和生活的辅助工具,而不是主要的娱乐方式。

通过教育和引导,建立正确的手机使用观念,明确手机使用的时机和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的动机分析及对策
作者:刘子娴朱婧
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6年第10期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江苏大学3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访,探讨大学生对手机的普遍依赖程度。

结果表明:(1)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2)社交能力、心理因素和心境改变对手机成瘾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孤独感和在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手机成瘾;大学生;孤独;存在感
前言
近年来,手机成瘾(mobile phone addiction)作为继网络成瘾之后出现的社会新问题,逐渐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之一。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重点培养的人才,其手机成瘾的情况也非常严重,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心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

由于笔者也是一名大学生,接触过许多因为手机成瘾而荒废学业的同学,所以以江苏大学为例,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手机成瘾行为的调研。

一、手机成瘾的症状及其界定
传统意义上讲,成瘾的概念是一种基于物质而不是行为模式的心理依赖的医学模型,如物质滥用,毒品依赖。

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者发现一部分人并不依赖于酒精、烟草等物质的摄入而依旧沉迷于某种活动或事物。

这种以某些具有强烈心理和行为效应的现象为基础而不涉及任何直接生物效应的成瘾行为被称为行为成瘾。

手机成瘾作为一种刚刚引起人们注意的行为现象,被纳入与网络成瘾相似的技术成瘾范畴。

作为行为成瘾的一部分,Griffiths于1996年提出技术成瘾的概念,其操作性定义为人机交互的,并且非化学性的。

但是也有研究者认为手机过度使用人群心理变化很少,并不能将这种手机过度使用划入成瘾行为。

手机成瘾又被称作“手机依赖”、“问题性手机使用”,国内外研究者对手机成瘾的界定尚无统一的标准。

国外研究者主要关注手机过度使用后所导致的认知突显、戒断症状、行为的失控性等方面。

国内学者也在定义上对手机成瘾进行了定义。

师建国认为手机成瘾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

韩登亮认为,手机成瘾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得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不适应的一种病症。

手机作为日常生活工具,具有匿名性、开放性、便携性等特点,给个体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但是过度的依赖手机导致个体身心疲惫,手机成瘾的个体表现出性格孤僻、冲动暴躁等症
状。

尽管目前学术界对手机成瘾定性为社会现象,而且新型的成瘾行为仍存在争议,但是综合前任研究,笔者认为手机成瘾是个体对手机使用的失控性导致的痴迷状态。

二、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成因研究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分析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成因。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了随机抽样,抽取江苏大学的300名学生为本研究被试,问卷回收后,经过筛选剔除无效问卷后,保留有效问卷237份,问卷有效率为79%。

(三)研究工具
大学生手机成瘾调查问卷(自制)
(四)数据统计与整理
问卷被试基本情况如下:
31%的学生使用的手机都在5000元以上,96%的学生使用的手机都在1000元以上。

89%的学生长时间地使用手机,其中82%的学生把时间花在了社交媒体上和网络平台上,还有18%的学生痴迷于手机游戏。

61%的学生倾向于网络通讯,60%的学生离开了手机会觉得孤独,58%的学生用手机跟他人交流时会更自信,他们大多活跃于网络社交媒体上。

55%的学生表示离开了手机会没有“安全感”,手机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88%的学生听说过手机成瘾,并有64%的学生认为手机过度依赖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正常生活,但其中只有60%的学生愿意接受手机成瘾的干预措施。

20%的学生不愿意接受手机成瘾的干预是因为他们对手机成瘾的干预措施不了解;30%的学生不愿意接受手机成瘾的干预是因为他们认为没有合理的措施;21%的学生不愿意接受手机成瘾的干预是因为他们没有时间;还有29%的学生认为手机成瘾危害不大没有必要。

三、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成因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笔者抽取了部分成瘾情况较为严重的同学进行了个别访谈,访谈结果表明,大学生手机成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无所事事、打发时间
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他们觉得上课无聊,可是又害怕翘课会影响平时成绩,所以在课堂上玩手机成了常态。

其实他们利用手机做的事情根本没有目的性,就是刷微博、刷贴吧、刷社交网站,打发时间。

可是一旦形成习惯以后,他们就很难更改,导致平时有事没事就盯着手机。

(二)社交能力弱
进入大学以后,社交关系和高中有很大区别,学生离开了父母的羽翼,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变得疏远,和同学之间也不再是低头不见抬头见。

这就导致了部分社交能力弱的学生在大学中会无所适应。

而手机社交平台的诞生让这部分学生依赖手机网络,通过手机社交平台交友,获得心理寄托。

(三)为了满足心理需求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还正处于一个蜕变时期,年纪小,爱慕虚荣,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

他们会依赖手机,往往是因为想要寻求心理寄托。

他们从网络中实现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东西,沉迷在被人追捧的幻觉中。

过分执迷于微博粉丝的数量,成为别人口中的网红,借此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四)叛逆期
根据调查显示,有很多男生之所以会手机成瘾,很大原因是来自于心理叛逆,本着想和父母、老师作对的心理。

什么事情越是不被允许,他们就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他们本身对手机的兴趣可能并不大,只是觉得老师很烦,父母很烦,而手机却能给他们带来很多快乐,网上结交的朋友也不会整日对他们念经聒噪,所以他们借助手机来躲避老师和父母。

三、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治理对策
(一)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对于使用手机的引导
其实,在进入大学以前,刚从高中走出学校的学生大多没有使用手机的习惯,而手机成瘾的学生在这一时期,从不习惯使用手机到手机成瘾,也需要一段时间。

学校应该把握住这段时间,加强引导,使得学生明白其中利害,减少手机成瘾的发生率。

第一,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讲座,发布一些宣传海报,加强老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减少学业导师一年只和学生见一次面这样的情况;第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大学社团的优势定期组织活动,加强宣传手机成瘾的危害;
第三,学校应该顺应潮流的变化,可以利用学校的官方微博、微信、贴吧等新时代社交网络载体,积极和学生交流沟通,平时的一些学校活动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发布,加强学校和学生之间的联系。

(二)父母要加强对孩子的关心
很多大学生之所以会沉迷手机,和家庭关系的淡薄有着不可或缺的关系。

家长作为孩子的依靠,不仅要在物质方面满足孩子,还要在精神方面给予孩子良好地引导。

平时多和孩子交流沟通,增进感情,对于孩子对于前途的迷茫和对未来未知的恐惧加以安抚。

(三)大学生自己要加强对于手机的抵制
很多大学生之所以会沉迷手机,其实部分原因,有受到从前高中老师和家长的误导,说“上了大学你就轻松了”“大学的课你不上可以逃课”诸如此类,给新生带来一种错觉,以为大学可以在浑浑噩噩中度过。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学会为人处世。

提高心理自律能力,不轻易被诱惑。

(四)社会应该加强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现象的关注
社会舆论要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树立良好的社会典范,帮助大学生摆脱不健康的手机使用方式,健康成长。

有关部门可以建立健全大学生手机成瘾相关的政策法规,有效规避大学生在手机使用上走上误途。

参考文献:
[1]冉威,大学生无聊感、手机成瘾与人际关系的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生论文.
[2]黄时华、李冬玲、张卫等,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