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浒〉的人物与结构》

合集下载

《谈〈水浒〉的人物与结构》-word文档

《谈〈水浒〉的人物与结构》-word文档

《谈〈水浒〉的人物与结构》1、训练语进行现代文整体阅读和指令性阅读的能力;2、熟悉文学评论语言的特点;3、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尝试着写一些短小简洁的文学鉴赏性文章。

1、现代文阅读训练;2、文学鉴赏性文章写作。

讲读课两课时提问、讨论、总结一、导入:《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

它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同为中国明清小说的“四大奇书”。

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的文章。

评论性文章的增多,评论题考查的增多,使语文改革的一个大方向,评论题的考查也正成为高考的热点,熟悉这类文章的结构、语言等,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二、整体性阅读(初步认知本文,速读8分钟):1、这篇文章谈几个问题?明确:谈一个问题,因为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

作者只谈一个问题,即作者对《水浒》的写作新认识,只是本文把一个问题分为两个方面来谈,所以我们写文章时要注意文章只能围绕一个中心来谈。

2、划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4自然段,谈《水浒》的人物。

第二部分:5--7自然段,谈《水浒》的结构特点。

第三部分:8自然段,着重谈论了《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什么“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

小结:怎样做到有快又准地划分段落①依据题目;②依据过渡句;③依据每一部分首括句揭示的写作对象。

三、指令性阅读:(解决文章中重点、疑难问题)文章第一部分:1、作者对《水浒》人物描写特点的独到认识是什么?①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②关于人物的一切都有任务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

2、作者从几方面论证了人物描写的最大特点?三者之间的关系?①从不同的遭遇中刻画了三个人的性格。

②从不同的思想意识上表现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

③从不同的阶级成份描写这三个人的性格。

三者之间的关系:递进关系。

3、作者选材,为什么选这三个人物?明确:典型:动机思想意识阶级出身林冲被逼安分守己小资产阶级杨志无意一心想做官侯门鲁达主动一无顾虑,敢做敢为无产阶级4、为什么文章的第一段从各个方面的不同说起?明确:先求同,再辨其异,同中辨异,重在说异。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课件PPT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课件PPT

整体感知
(三)《水浒》的结构有什么特色?
第一,故事的发展, 前后勾联,一步紧一 步,但又疏密相间, 摇曳多姿。
第二,善于运用变化 错综的手法,避免平 铺直叙。

内容探究
N E I R O N G TA N J I U
内容探究
(一)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放在开头有什么作用?
首先,总说《水浒》人物描写的艺术成就:“向来就受到最高 评价”,“个个面目不同”。那么施耐庵如何写出如此多个性鲜明 的角色呢?一定得益于其创作方法,于是作者借一本笔记的记载进 行推究,然后得出结论,《水浒》是施耐庵揣摩民间流传已久的口 头文学加以改编润色而成的。放在开头的作用:开门见山引出论题, 引起读者重视。
整体感知
(三)《水浒》的结构有什么特色?
整体感知
分析:从全书看来,《水浒》的结构不是有机 的结构。我们可以把若干主要人物的故事分别编为 各自独立的短篇或中篇而无割裂之感。但是,从一 个人物的故事看来,《水浒》的结构是严密的,甚 至也是有机的。这些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 在结构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整体感知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第1~4段 谈《水浒》在人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
第5~7段 谈《水浒》的结构特点。
第三部分 第8段
着重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什么“应 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
整体感知
(二)关于《水浒》的人物描写, 作者指出了哪几个特点?
整体感知
(1)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 (2)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 明,作者绝不下一按语。
课堂讨论
例如,与杨志、林冲在遭遇、思想、出身上构成比较关系的鲁达,与 武松比较,一个因拳打镇关西出逃,一个因杀嫂刺配;一个是大闹野猪林 而再次出逃,一个是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而不得不夜奔。若论始终只 是为了“仗义救人”这一点,鲁达自然比武松显得更完全、更彻底,当然 更能与杨志、林冲形成更鲜明的对照。再从阶级出身来说,从“横海郡柴 进留宾”一回里武松对宋江的自叙来看,武松原来的社会地位、出身阶层 也要比鲁达高。从选例的精当来说,以鲁达与林冲、杨志构成比较关系当 然更为恰当。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3、作者在例举林冲、杨志、鲁达三人事 例时,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为什么 要用这种表达方式?

林 冲 、 杨 志 、 鲁 达 都 是 军 官 , 都 有 一 身 好 武 艺

性 格 不 同
《 水 浒 》 人 物 “ 个 个 面 目 不 同 ”
鲁达 林冲
“向上爬而未能爬上去”
(一心想做官)
杨志
“求苟安而不得安” (逆来顺受)
谈《 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茅 盾
节选自《茅盾评论文集》 原载1950年4月10日《文艺报》
茅 盾
茅盾先生是我们很熟悉的大作家, 不仅写了《子夜》《林家铺子》等大量 文学作品,还在文艺理论的建立与文艺 活动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本课选自《茅盾评论文集》,是他 对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的评论 与分析。
林冲,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 马军五虎将第二。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 军枪棒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 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 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 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 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 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 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 劫了生辰纲上梁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 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 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武艺高强, 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 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 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 半年后病故。

第四段作者评论《水浒》人物 描写的第二个观点,边叙边析,运 用喻证法,仅用300多字,便使观 点得到充分论证。
1、《水浒》人物众多,作者在评论《水 浒》的人物描写特点时,为什么就选取 了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
讨 论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1、见解精辟独到,两个观点是表现与被表现的关 系,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2、采用“叙——析——评”的方法; 3、论据精心挑选,材料典型、生动,语言精炼。

巩固扩展
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看看作者如何评论 《水浒》的结构。
谈《 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 第 二 课 时 )
茅 盾
节选自《茅盾评论文集》 原载1950年4月10日《文艺报》
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 位,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 排行第三。林冲来到梁山,王伦不容, 要他先下山取“投名状”杀一人上山。 不想正巧碰见青面兽杨志,两人拔刀大 战三十余回,不分胜负。原来杨志是杨 老令公杨家将的后代,本来是殿帅府制 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畏罪 逃避。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 邀上梁山。但杨志一心想到东京找个官 做,不肯入伙。杨志在东京花光了身上 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与泼皮牛二 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 大名府充军。为梁中书护送生辰纲去东 京,又被晁盖等所劫。杨志无奈和鲁智 深打上二龙山,杀了邓龙,做了山寨之 主。后归了梁山泊。征讨方腊时在途 中病故。
林冲,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 五虎将第二。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 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 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 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 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 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 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 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梁山后, 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 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 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 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 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 顾,半年后病故。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1)先叙三人“落草”不同。叙中有析,之后得出结论。
(2)先作结论,“《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不同思想意识上表示出三个人之不同 遭遇的必然性”,之后进行叙述和分析。
(3)也是先作出结论,“《水浒》又从这三个人的思想意识上说明了这三个人出 身于不同的阶层”,之后叙述、评价。
第2段是怎样以比较的方法分析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并以此作为例证 来说明观点的?
202X
谈《 人物和结构
》的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姓名 汇报日期
第 一 课 时
本课选自《茅盾评论文集》,是他对古典四 大名著之一的《水浒》的评论与分析。
茅盾先生是我们很熟悉的大作家,不仅写了《子夜》《林家铺子》等大量文学作 品,还在文艺理论的建立与文艺活动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一.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二.关于这种体裁你有什么了解? 三.你所了解的有关《水浒》的知识有哪些?
文中的这两大特点在写法上的异同。 相同点:举例论证。 不同点:前者是逐层论述,最后归纳;后者是先提出观点,而后论证; 前者详细,后者概括、简略。
从总体看,“不是有机的结构”;从每一个人 物(局部)看,“是严密的,甚至也是有机的”, 即“同一母题而各自独立的许多故事”。 那么,“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又有哪 些特点呢?教师可指导学生在书中将第7自然 段开头两句勾画出来。特别是着重强调:“第 一”中的“前后勾联”、“疏密相间”;“第 二”中的:“变化错综”。
作者对《水浒》的人物描写和结构上所论述的 观点,都是作者独特的见解,在文学评论论坛 上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比如,关于《水浒》 的结构特点,自作者的观点提出之后,在论坛 上就出现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特别是作者运用 马列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用阶级观点分析人 物,不仅对《水浒》的研究有指导意义,而且 对一切文学作品的评价都有指导意义。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原文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原文

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水浒》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梁山泊起义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江湖世界。

这部作品在人物塑造和结构安排上都独具匠心,以下是我对其中几个人物和整体结构的分析。

一、梁山泊篇《水浒》中的梁山泊是整个故事的核心,这里聚集了一百零八位好汉。

他们有的是被官府迫害,有的是因为罪行被通缉,也有的是因为保护亲人而杀人。

这些好汉从各地的江湖、山林逃亡至梁山泊,并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在梁山泊,这些好汉们经历了许多战斗,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这些胜利不仅展示了他们的英勇善战,也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团结。

通过这些战斗,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每个好汉的性格和特点,以及他们在江湖中的地位。

二、晁盖篇晁盖是梁山泊的领袖,他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

晁盖为人仗义疏财,喜欢结交江湖朋友。

他为了保护亲人和朋友,不惜与人决斗,展现出了自己的勇气和正义感。

在梁山泊中,晁盖一直扮演着核心角色。

他领导着其他好汉们进行战斗,并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质。

晁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站在正义的一方,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支持。

三、林冲、杨志、鲁达篇林冲、杨志、鲁达是《水浒》中的三位重要人物。

他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类型的英雄形象。

林冲是一位武功高强、冷静沉着的英雄。

他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为遭受冤屈而被迫走上梁山。

林冲在梁山泊中扮演着重要的军事角色,他的智勇双全为梁山泊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杨志则是一位出身名门的英雄,他曾是朝廷的殿帅府制使官。

杨志性格刚烈,正直善良。

他在梁山泊中虽然不如林冲那么出彩,但他的武功同样高强,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英雄。

鲁达则是一位性格豁达、胸怀大志的英雄。

他为了救金氏父女而拳打镇关西,展现了自己的勇气和正义感。

鲁达在梁山泊中以他的豁达性格和聪明才智赢得了众人的喜爱和尊重。

这三位英雄的故事和性格特点,让读者对他们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和同情。

他们的经历和故事也展示了《水浒》中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总的来说,《水浒》是一部以人物塑造和结构安排为特色的伟大作品。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课件《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高中语文粤教版精品课件《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水浒》的人物。 • 第二部分:5-7段,谈《水浒》的结构。 • 第三部分:8段,总结全文。
二、研读课文
• 1作者对《水浒》的人物描写方面提出什么观点? • 2作者是怎样论证这些观点的?
作者观点:
人物“各有各的面目 ”(第一层次)
(总起)
“善于从阶级意识去 描写人物的立身 行事”
作者用粗线条的概述方式,概述林冲和杨 志故事的整个过程。
二、写作手法错综而富于变化(写作手法)
作者概述得详细些,从林冲故事中选取“与 洪教头比武”一节、杨志故事中选取“失陷生 辰纲”一节作为例子。
思考
• 作者为什么从上百万字的小说中只抽出了人物和 结构两个问题进行评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从大处看,应当作为 学习的主要对象的,还 是它的人物描写和结构 。”
遭遇 行动
思想意识
阶级出身
人物的一切
表说 现明 与与 被被 表说 现明
三、 讨 论
1《水浒》人物众多,作者在评论《水 浒》的人物描写特点时,为什么就选取 了林冲、杨志、鲁达这三个人物?
2作者对林冲、杨志、鲁达三个人“落草” 原因作了很详细的分析,这是为什么?
3作者在例举林冲、杨志、鲁达三人事例 时,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为什么要 用这种表达方式?
(第二层次)
“人物的一切都由 人物本身的行动 去说明”
(第三层次)
(分述)
人物比较
(举例论证) (比较论证)
人物 相同点
遭遇
不同点 思想意识
出身
林冲
落草前都
高衙内夺妻, 被逼杀人落草
安分守己 逆来顺受
枪棒教 师家庭
是军官, 失陷生辰纲, 一心想做官, 三代将 杨志 都有一身 亡命江湖落草 博个封妻荫子 门之后

《谈〈水浒〉的人物与结构》

《谈〈水浒〉的人物与结构》

《谈〈水浒〉的人物与结构》《谈〈水浒〉的人物与结构》1、训练语进行现代文整体阅读和指令性阅读的能力;2、熟悉文学评论语言的特点;3、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尝试着写一些短小简洁的文学鉴赏性文章。

1、现代文阅读训练;2、文学鉴赏性文章写作。

讲读课两课时提问、讨论、总结一、导入:《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

它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同为中国明清小说的“四大奇书”。

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的文章。

评论性文章的增多,评论题考查的增多,使语文改革的一个大方向,评论题的考查也正成为高考的热点,熟悉这类文章的结构、语言等,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二、整体性阅读(初步认知本文,速读8分钟):1、这篇文章谈几个问题?明确:谈一个问题,因为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

作者只谈一个问题,即作者对《水浒》的写作新③从不同的阶级成份描写这三个人的性格。

三者之间的关系:递进关系。

3、作者选材,为什么选这三个人物?明确:典型:动机思想意识阶级出身林冲被逼安分守己小资产阶级杨志无意一心想做官侯门鲁达主动一无顾虑,敢做敢为无产阶级4、为什么文章的第一段从各个方面的不同说起?明确:先求同,再辨其异,同中辨异,重在说异。

既有一般,又有特点。

小结:“叙--析--评”既是文学评论的基本结构框架,也是文学评论的基本写作方法。

要求学生明确“叙(皮肤)”、“析(肌理)”、“评(骨头)”各自的表达功能和三者之间的紧密、有机的联系。

文章第二部分:1、作者对《水浒》结构认识的独到之处是什么?明确:各自独立,自成整体。

2、请用几个词概括这个故事结构共同的特点。

明确:勾联、疏密相间、摇曳多姿、变化错综。

四、深入阅读:(深入认知,有目标地选几个主要段落进行词句训练。

)1、第一段:①“向来”一词起什么作用?明确:对过去的一般评论。

②“面目”指什么?明确:指长相和特点。

③“固然”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引起下文,转折,说出自己的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
1、训练关键词语进行现代文整体阅读和指令性阅读的能力;
2、熟悉文学评论语言的特点;
3、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尝试着写一些短小简洁的文学鉴赏性文章。

【教学重点】
1、现代文阅读训练;
2、文学鉴赏性文章写作。

【课堂类型】讲读课【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提问、讨论、总结【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水浒》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

它跟《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同为中国明清小说的“四大奇书”。

本文是一篇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对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进行评论的文章。

评论性文章的增多,评论题考查的增多,使语文改革的一个大方向,评论题的考查也正成为高考的热点,熟悉这类文章的结构、语言等,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二、整体性阅读(初步认知本文,速读8分钟):
1、这篇文章谈几个问题?
认识,只是本文把一个问题分为两个方面来谈,所以我们写文章时要注意文章只能围绕一个
中心来谈。

2、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谈《水浒》的人物。

第二部分:5--7自然段,谈《水浒》的结构特点。

第三部分:8自然段,着重谈论了《水浒》的人物和结构为什么“应当作为学习的主要对象”。

小结:怎样做到有快又准地划分段落
①依据题目;
②依据过渡句;
③依据每一部分首括句揭示的写作对象。

三、指令性阅读:(解决文章中重点、疑难问题)
文章第一部分:
①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
①从不同的遭遇中刻画了三个人的性格。

②从不同的思想意识上表现出三个人之不同遭遇的必然性。

③从不同的阶级成份描写这三个人的性格。

三者之间的关系:递进关系。

明确:典型:
动机思想意识阶级出身
林冲被逼安分守己小资产阶级
杨志无意一心想做官侯门
鲁达主动一无顾虑,敢做敢为无产阶级
4、为什么文章的第一段从各个方面的不同说起?
明确:先求同,再辨其异,同中辨异,重在说异。

既有一般,又有特点。

小结:“叙--析--评”既是文学评论的基本结构框架,也是文学评论的基本写作方法。

要求学
生明确“叙(皮肤)”、“析(肌理)”、“评(骨头)”各自的表达功能和三者之间的紧密、有机的联系。

文章第二部分:
明确:各自独立,自成整体。

2、请用几个词概括这个故事结构共同的特点。

明确:勾联、疏密相间、摇曳多姿、变化错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