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英也会“PS” 变出慈禧和自己的合照
慈禧怀了谁的孩子?如何处理腹中胎儿?太医想出了办法

咸丰去世的时候,慈禧才28岁,正值青春年少,这么年轻就守寡,也注定了她备受争议的一生。
慈禧的第一个男宠是安德海,安德海获得慈禧的宠爱后就变得目中无人,经常连皇帝也不放在眼里,于是在同治皇帝和慈安太后的授权下,安德海被山东巡抚丁宝桢给处决了。
由于那个时候慈禧的权利还没有慈安太后的权利大,所以她也不敢说什么,后来就有了李莲英的上位。
李莲英不仅能为慈禧梳得一头好发型,更明白慈禧这个寡妇的心思。
没过多久,一个姓白的商人来到了皇宫,并深受慈禧的宠爱,这个白姓商人在皇宫里一住就是一个月,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这个商人就离开了皇宫。
不过,慈禧却在这个时候发现自己怀孕了。
第一个太医为慈禧诊脉的时候,居然口无遮拦的说:“太后这是喜脉呀!”还边说边恭喜慈禧
太后。
结果当场听到这句话的所有人都被拉出去砍了头。
第二个来的太医叫薛福辰,显然,
他比第一个太医聪明多了,很是明白其中道理,于是他巧妙地编了一个谎言:“太后日夜为国操劳,心力交瘁,气血阻滞,积于腹中,气血一旦通顺,太后的凤体自然就会康健无恙了。
”
慈禧听了薛福辰这么一说,多日来的满脸愁云终于是散去了,于是慈禧催促薛福辰赶快开药,但是薛福辰却说这种药只有自己老家才有,慈禧也是聪明之人,要解决自己肚子里的孩子,
肯定不能用宫里的药物,要不很快就会被大家发现,薛福辰之所以这样说,也是为慈禧解除
了后患之忧。
薛福辰知道自己如果还要在皇宫里待下去,恐怕连自己的性命都要保不住了,于是他借故告
老还乡回了自己的老家。
回到家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假装死去,然后让家里人给自己
置办丧事。
慈禧后来听说薛福辰已经暴病而亡,也就不再追究了,薛福辰这才算逃过了一劫。
清朝闭关锁国的笑话

清朝闭关锁国的笑话
李莲英是慈禧太后身边受宠的大太监,为了讨得太后的欢心,他经常派些人出宫搜罗各类珍宝,其中也会有一些西洋的小物件带进宫来。
那年,慈禧太后60大寿,李莲英找来发电机,欲给太后一个惊喜。
其他人都在忙着准备寿礼,李莲英却不紧不慢,等到天黑之时,他才向慈禧太后禀报说他准备了一份特别的大礼。
说完,李莲英一按开关,整个院子立刻灯火通明,宛如白昼。
慈禧太后见状大吃一惊,充满了好奇。
她看着吊在院子里耀眼的电灯泡,说了一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话:“你们在我寝宫挂上五颜六色的茄子,这是为何啊?”
“哎哟喂,这些茄子居然会发光?”惹得在场的人哭笑不得。
李莲英忍着笑意回禀慈禧:“老祖宗,这个东西叫做电灯泡。
”而后他又给老佛爷详细介绍了灯泡的用途。
电灯泡当时在西方国家早已进入千家万户,只是因为中国实行封锁的政策,才导致觉得十分新奇。
慈禧太后经李莲英这么一说,便对这一新奇事物产生了兴趣,吩咐要把整个皇宫全都挂满。
其他的王公大臣也跟风模仿,一时耗费了不少的银两。
慈禧太后从电灯泡见到了先进文明的一丝光亮,此后对于西方的先进事物渐渐地从不排斥到慢慢开始接受。
事实说明,开放无疑是明智的。
慈禧为何喜欢长舌头的?李莲英一句话道破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慈禧为何喜欢长舌头的?李莲英一句话道破原因
导语:慈禧晚年时十分的重口味,包养无数男宠,还独喜欢长舌头的人,这让李莲英嫉妒的要死,也因此李莲英在去世之前道出了慈禧喜欢长舌头的原因,
慈禧晚年时十分的重口味,包养无数男宠,还独喜欢长舌头的人,这让李莲英嫉妒的要死,也因此李莲英在去世之前道出了慈禧喜欢长舌头的原因,没想到竟然是因为这个,太不可思议了,下面小编带你看。
慈禧晚年口味太重,特别喜欢舌头长的,李莲英虽嫉妒却还是亲自把舌头长的送去!慈禧“垂帘听政”拥有了权力,无所顾忌地将先前那种被压制的个人欲望如滔滔江水般释放出来,于是,一个又一个男人被她所宠幸,演绎了继武则天之后又一幕女人宠幸男人的活剧。
1888年初春,53岁的慈禧相中了一个神采飞扬容貌清秀的卫士,这个人就是纳尔苏,他是赫赫有名的忠亲王僧格林沁的孙子。
为了更多见到纳尔苏,慈禧太后先是将他晋升为内阁大臣,然后找了各种理由让他更容易出入宫禁。
李莲英十分嫉妒,可是身为奴才,他又不得不为慈禧分忧。
于是李莲英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对外宣称,太后为了滋养身子,必须喝北京玉泉水的水。
每天晚上李莲英都会亲自带着几个太监将两个大水箱送入慈禧寝宫,一个水箱里是水,另一个水箱里藏着纳尔苏。
于是,慈禧和她年轻的情人就可以夜夜相逢。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成为了坊间奇谈。
纳尔苏的父亲也听到了风声,让他感觉到十分恐惧。
为了保全全家人,纳尔苏的父亲不得不采取措施。
1900年初,临近新年时,纳尔苏的父亲以整个家族的安危逼迫纳尔苏自杀。
生活常识分享。
传奇逸事 姜是老的辣

传奇逸事姜是老的辣众所周知,李莲英得宠于慈禧几十年,一向呼风唤雨,得意至极。
但岁月不饶人,李莲英日渐年老,腿脚迟缓。
喜新厌旧的慈禧渐生“换马”之心,先是提了个刘荣禄,被李莲英使了个暗绊子除掉了;接着慈禧又重用了个崔玉贵,又被李莲英找了个错茬赶出了皇宫;没想到按下葫芦浮起瓢,宫中最后又冒出了个小德张!这小德张不仅年轻,而且聪明伶俐,在慈禧面前极会来事儿。
小德张会做几道别有民间风味的小菜,如烩鸡条、炒干豆腐、爆炒羊肉等,大合慈禧胃口。
渐渐地,他成了慈禧形影不离的重要人物、仅次于李莲英的二总管,专门服侍慈禧“用膳”。
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如今的李莲英除了每天早上还能给老佛爷梳梳头之外,其余的时间只能独坐宫中,好不寂寞。
跟随李莲英的贴身小太监名叫小九子,以前李莲英得势时,他狐假虎威,既得财又风光,现在李莲英背了时,他也成了无人搭理的小瘪三。
因此,小九子颇为李莲英抱不平,常常在李莲英面前撺掇:“没想到去了两只狗,反招来了一只狼。
这小德张是什么东西,竟敢目无李爷!李爷何不显个手段,叫他知道姜是老的辣?”李莲英眯着眼,好半天才拉长腔道:“小九子,眼睛给我盯紧点,耳朵给我支棱点!”小九子连连点头。
小德张越来越得宠,也越来越张狂,渐渐地把慈禧这个老太婆也有点不放在眼里了—为贪财,他竟把主意打到了慈禧的饭桌上。
慈禧每天早晚两膳,全是满汉全席一百零八个菜。
当然这些菜慈禧怎么也吃不完,每回只不过挑拣她爱吃的十来样品尝,如小德张做的烩鸡条等。
这十几样菜每次都摆在慈禧的面前,若再想吃别的菜,自有小德张看她的眼色给她夹。
一来二去,小德张发现有不少菜慈禧根本看都不看一眼,更别说吃了,如那油汪汪的扣肉、肥嘟嘟的火腿、腻歪歪的烧鹅等,只是在桌上摆个样子而已,可按宫中御膳之规,却每膳必须有,膳后则全倒掉了。
小德张动了心,便暗中串通御厨,将那些火腿、扣肉、烧鹅、丸子等油腻的御菜全用油纸、黄蜡糊制成“样品菜”,每膳依样儿端上去,离慈禧远远的,最后又依样儿撤下来。
李莲英等人为什么叫慈禧太后老佛爷,这是她的专称吗?

李莲英等人为什么叫慈禧太后老佛爷,这是她的专称吗?慈禧太后在晚清末年曾长期主宰中国政坛,被称为“老佛爷”,据说这个称呼最早是李莲英开始叫的。
但是“老佛爷”真是慈禧太后的专称吗?传说“老佛爷”这个词最初是由李莲英拍马屁产生的。
据说光绪初年,慈禧太后刚满40岁。
由于朝中老臣反对她垂帘听政的企图,所以心中闷闷不乐。
李莲英看出了慈禧的心思,于是命人在万寿寺建了一座佛,对太后说:“听说万寿寺大雄宝殿常常有双佛显光,这是大吉大利之兆,奴才想请太后驾临前往观看。
”当时清政府腐朽无能,处处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压。
慈禧听说有大佛显圣,心中愉快,便起驾出宫,和李莲英一起直奔大雄宝殿。
到了殿上,一看还是原来的三世佛,便骂李莲英:“明明是原来的三世佛嘛,哪来的双佛显光?”李莲英不紧不慢,将慈禧请到三世佛后,果见一慈眉善目的观世音坐在殿中央。
此寺方丈住持还有文武大臣都随侍慈禧身后。
这时,李莲英喊道:“老佛爷到。
”其他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爷!”于是,慈禧太后就这样成了“老佛爷”。
也有人说这一称呼始于慈禧五十大寿以后,由当时为她庆祝寿诞的一位礼部侍郎率先提出。
理由是她为“大清中兴”作出了巨大贡献,有“皇朝巨擘之力”,又“威声远播泰西”,因此“堪为当世人主之效”。
后来,这位四品侍郎升任官阶二品的山东学政。
但是“老佛爷”并非慈禧专有,清朝历代皇帝都可以叫做“老佛爷”,但皇后、太后或太皇太后中称“老佛爷”者仅慈禧一人。
清朝帝王“老佛爷”的称呼,是从满族的祖先——女真族那里沿袭而来。
女真首领最早称为“满柱”,“满柱”是佛号“曼殊”的转音,意为“佛爷”、“吉祥”。
清军入关后,将“满柱”汉译为“佛爷”,并把它作为皇帝的特称。
历史趣谈:清朝最忠诚的太监 慈禧的晚年由他陪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清朝最忠诚的太监慈禧的晚年由他陪伴
导语:谈起清朝的太监,很多人会想到李德全,因为《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步步惊心》暑假放完寒假放!但其实,李德全这个人只是虚构出来的
谈起清朝的太监,很多人会想到李德全,因为《雍正王朝》、《康熙王朝》、《步步惊心》暑假放完寒假放!但其实,李德全这个人只是虚构出来的。
清朝最受慈禧宠爱的其实是李莲英,当然了,他跟李德全是一点血缘关系也没有。
在李莲英之前其实还有一位风头正盛的太监安德海,但骄纵过度被砍头了。
在宫中颜值即正义。
李莲英也很会做人,可以说得上对上尊敬,对下友好,而且特别善于在中间周旋。
李莲英在宫内其实是多次被破格提录。
面对这样的一个大红人,自然不缺乏想巴结他的人!
恰巧,李莲英也是个爱财的人。
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他是照单全收,至于能不能办成事或者办不办事就另话了。
李莲英因为机灵,所以深得慈禧喜欢。
甚至“老佛爷”一词也是出于他口,可见此人口才之了得。
慈禧虽大权在握,但作为一个女人,总是爱唠叨,特别是晚年的时候更希望能拉个人谈谈话。
李莲英也尽职尽责地进行陪伴,但是虽为下人也不越礼,更得慈禧喜爱。
可以说,李莲英是慈禧晚年离不开的几个人物之一,甚至慈禧死时丧事他也有份操作。
但说来奇怪,后来李莲英的墓穴被挖开时,只有一颗头颅和一条长辫子,尸体身躯无缘却无故消失了。
生活常识分享。
电视剧大宅门讲述什么(你不一定知道的电视剧大宅门幕后故事)

电视剧大宅门讲述什么(你不一定知道的电视剧大宅门幕后故事)2001年4月,一部由郭宝昌执导,斯琴高娃、陈宝国、刘佩琦、雷恪生等人主演的电视剧《大宅门》登陆央视,该剧讲述了百年老字号“百草厅”药铺兴衰史以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坎坷命运、恩恩怨怨。
由于其制作精良,剧情跌宕起伏,成为当年的收视冠军,直到今天都还为观众们津津乐道。
《大宅门》的故事原型脱胎于同仁堂,而白家老号的原型则是医药乐家。
白景琦的原型是原同仁堂的掌门人乐镜宇,而郭宝昌则是乐镜宇和郭榕(剧中李香秀原型)的儿子李天意的原型。
郭宝昌原名李保常,后改名郭宝昌。
在大家族中的耳濡目染,使得小时候的郭宝昌就对自己家中的事情十分感兴趣。
高中时期,他就写成了一本《大浪淘沙》的小说(后改名《大宅门》)。
但是由于时代以及家庭的原因,原稿三次被毁,但是郭宝昌一直没有放弃,前后历经40年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史诗级的作品。
郭宝昌后来郭宝昌将它改成了52集的电视剧本,开始拍摄。
那么,在拍摄过程中,又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呢?两大导演的对手戏郭宝昌当年在广西电影厂做艺术总监时,对后来的许多大导演和演员都极力提携,在圈中积攒了很高的人气。
《大宅门》拍摄时,许多导演和演员都主动请缨参与拍摄,而且不论角色大小。
如张艺谋客串大太监李莲英,姜文客串府台大人,陈凯歌客串衙门官,田壮壮客串一个日本军人,李雪健客串于八爷等等。
虽然角色小,但是他们都表演得非常认真。
导演张艺谋在为了能让自己演得更像,从换上服装开始,就一直沉浸在角色当中,哪怕是跟导演交流戏份,也会像是跟慈禧太后请示一样。
等张艺谋的戏份拍完后,他自己却不太满意。
张艺谋找到郭宝昌跟他说:如果是跟你演多棒啊?你要演我就再拍一遍。
郭宝昌知道张艺谋的脾气,便答应下来。
剃了头,穿上戏服,与张艺谋两人又演了一遍,效果极佳。
后来郭宝昌说:“一是因为我有戏瘾,再一个我知道张艺谋希望我们能有个演对手戏的机会,他来《大宅门》是捧我的戏,我就再捧他一下。
历史趣谈揭秘:大太监李莲英与慈禧不为人知的私密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大太监李莲英与慈禧不为人知的私密事
导语:清末大太监李莲英是清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被人们称呼为“九千岁”,在当时是最有权势的宦官。
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称呼慈禧太后为“老佛爷
清末大太监李莲英是清朝慈禧时期的总管太监,被人们称呼为“九千岁”,在当时是最有权势的宦官。
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称呼慈禧太后为“老佛爷”的人。
历史记载,李莲英出生于顺天府大城县,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人。
由于家境贫寒,李莲英9岁入宫,13岁时通过同乡、大太监沈兰玉的介绍,由郑亲王端华送而当上了一名太监。
在刚入宫时,李莲英的原名是李进喜,先后在奏事处和东路景仁宫当差,16岁时,被调到长春宫慈禧跟前侍候。
14年后,慈禧太后给他起名叫李莲英。
据说,李莲英是个十分聪明乖巧的人,他在宫中经历过多事情之后,了解了应该如何摆正主子和奴才之间的关系。
李莲英不仅学会了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这也许正是李莲英“成功”的秘诀吧。
但是,李莲英之所以可以获得慈禧的”芳心“,还因为他掌握的一门”好手艺“,且听小编细细道来!
原来,李莲英出身贫寒,幼年即父母双亡,后来进宫做了太监。
进宫后,李莲英在其同乡、大太监沈兰玉的帮助下,做了“梳头房”的小太监,其职责仅仅是帮助梳头太监准备工具,还轮不到他直接为妃嫔们梳头。
当时慈禧乃是咸丰皇帝的贵妃,既是渴望权力的强人,也是爱美好新的女人,很喜欢在服饰打扮和发型变化上做文章,常常弄得梳头太监非常紧张。
由于经常挨骂,梳头太监们成天唉声叹气。
李莲英得知
生活常识分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李莲英也会“PS”变出慈禧和自己的合照
导语:清代大太监李莲英,虽是身份卑微的太监,但因权势过人,却能呼风唤雨,为所欲为。
他圆滑世故,腐朽贪婪,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
然而,李
清代大太监李莲英,虽是身份卑微的太监,但因权势过人,却能呼风唤雨,为所欲为。
他圆滑世故,腐朽贪婪,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
然而,李莲英也曾经做过一件令人不解的事情。
清末的官场上有个人叫岑春煊,这个人疾恶如仇,眼睛里揉不得半点沙子,对那些贪官污吏恨之入骨,敢于直面弹劾。
他在任四川总督时,一下子弹劾300多名地方官员。
后来他到广东任总督,又使1400多名官员革掉顶戴花翎,回家种田了。
可想而知,当时的官员对他的憎恨程度。
1907年,有人在香港悬赏一百万元买岑春煊下台。
一个叫陈少白的人决定拿下悬赏金,他知道慈禧太后最恨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党,于是,陈少白费尽心思,终于想到了一招:他把岑春煊的照片和梁启超、麦孟华的照片经过处理,合成了一张三人的亲密合影照。
当时,照相技术中国大多数人不熟悉,再加上“PS”技术,当然更多人都信以为真了。
陈少白把照片先出售给上海的媒体,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各大报馆纷纷转载,这件事情沸沸扬扬地从上海闹到了天津,最后一直到北京,轰动一时。
在国内已经轰动了,但陈少白没有罢休,他发现有国外的媒体也进行了转载,就又将国外的报道全文转载到国内媒体。
这下,几乎没人不信岑春煊是保皇党的人了。
接着,陈少白又贿赂了宫里的太监,把有关报道和照片摆到了慈禧的眼前。
慈禧果然勃然大怒。
慈禧大怒,岑春煊也急了。
怎么办?岑春煊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李莲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