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2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2012年高等教育自考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2013-05-09 13:46:00 | 作者: studyems | 来源: 求学快递网| 查看:更多最新实用信息、海外考试精彩活动、模考自测,请关注自考本科学历,希望大家能够在这里了解到更详细的考试技巧。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A.感觉B.概念C.判断D.推理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理论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A.语言学B.逻辑学C.数学D.哲学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方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14.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A.折中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唯心主义观点15.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A.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B.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C.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D.决定历史时代的特点1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17.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A.不会有很大变化B.会不断扩大C.会不断缩小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18.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19.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A.议会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普选制20.超额利润是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21.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主要体现在无偿占有A.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B.店员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实现的全部价值C.店员必要劳动实现的价值D.店员剩余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22.利息的本质是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C.使用借贷资本支付的报酬D.使用产业资本支付的报酬23.土地价格是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B.级差地租的货币表现C.利息的资本化D.地租的资本化24.在资本主义社会,垄断组织销售产品时多采取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社会生产价格D.市场价格25.私人垄断资本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形成A.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资本主义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金融资本主义26.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新变化的是A.高科技产业的大发展B.产业工人的大幅增加C.第三产业的大发展D.信息产业的兴起27.马克思主义认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有制B.生产资料私有制代替生产资料公有制C.全世界实行垄断资本主义D.全世界实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28. 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首先要经过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2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C.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实现共产主义30.阶级消灭和国家消亡是在A.社会主义革命中实现的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觌的C.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后实现的D.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卷及解答参考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马克思和恩格斯首次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著作是:A. 《共产党宣言》B. 《德意志意识形态》C. 《资本论》D. 《神圣家族》2、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被视为“历史的火车头”的是:A. 科学技术B. 阶级斗争C. 生产力的发展D. 经济基础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 哲学的最高形态B. 现代哲学的主流C.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 哲学的最终归宿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批判性B. 历史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5、下列哪一项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观点?A、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B、剩余价值来源于土地C、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D、商品的价值由市场决定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以下哪个选项最能体现这一点?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科学理论可以推动社会进步7、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什么?A. 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 生产资料公有制C.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D. 消灭阶级差别8、以下哪项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D. 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经济因素9、下列哪一项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著作?A.《共产党宣言》B.《德意志意识形态》C.《资本论》D.《神圣家族》 10、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范畴是对客观存在的最高抽象,它是指:A. 一切自然现象的存在形式B. 人类社会生活活动的本质C. 客观实在性D. 物质运动的形式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一变革的标志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史观的创立C. 实践观点的提出D. 实证主义的兴起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识的本质是()A.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B.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改造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感觉D.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想象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历史唯物主义B. 辩证唯物主义C. 唯物史观D. 唯心史观1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C.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D.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矛盾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B. 历史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哲学形态的多样性1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属于:A. 唯心史观B. 形而上学历史观C. 历史唯物主义D. 辩证法1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A. 工人阶级的斗争B. 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C. 宗教改革的推动D. 哲学家的个人成就1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的核心含义是:A.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C. 真理的认识是发展的D. 真理的检验是实践的1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的根据是: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0、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全国2011年7月-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C )0-27A.与时俱进B.综合创新C.理论联系实际D.发展马克思主义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C )1-35A.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3.“存在就是被感知”这种观点属于( C )1-37A.朴素唯物主义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D.客观唯心主义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表明时间具有( C )1-42A.持续性B.绝对性C.一维性D.伸张性5.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 D )1-61A.坚持实践的观点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C.坚持辩证的否定D.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6.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 D )1-56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外部矛盾C.事物的主要矛盾D.矛盾的主要方面7.“揠苗助长”这个寓言说明( D )1-86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D.如果违背规律,越是发挥主观能动性,遭受的挫折和失败就越严重8.意识的起源和认识的起源是( A )2-90A.一致的B.不一致的C.同时的D.不同时的9.“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的提出者是( C )2-89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10.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说的是认识的( A )2-108A.辩证运动B.绝对运动C.相对运动D.辩证否定11.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谬误,这句话说的是( D )2-114A.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B.真理和谬误相互包含C.真理和谬误相互排斥D.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过程中结成的( B )3-139A.社会关系B.经济关系C.交往关系D.竞争关系1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提出者是( B )3-163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14.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是( B )3-160A.和平发展B.暴力革命C.渐进改革D.文化宣传15.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D )3-134A.具有自我意识B.具有宗教信仰C.具有语言文字D.制造使用工具16.在商品赊购赊销中,到期偿还货款时货币所执行的职能是( C )4-190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1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D )4-198A.商品按价值量的大小进行等价交换B.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C.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D.劳动力成为商品18.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C )4-203A.价值规律B.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19.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 )4-217A.议会制B.三权分立制C.普选制D.多党制20.合称为流通资本的两种资本是( C )5-229A.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B.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C.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D.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2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B )5-234A.Ⅰ(v+m )=ⅡcB.Ⅰ(v+△v+m/x )=Ⅱ(c+△c)C.Ⅰ(c+v+m)=Ⅰ(c+△c)+Ⅱ(c+△c)D.Ⅱ(c+v+m)=Ⅰ(v+△v+m/x)+Ⅱ(v+△v+m/x)22.平均利润形成之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表现为市场价格围绕( D )5-245A.生产成本上下波动B.平均利润上下波动C.价值上下波动D.生产价格上下波动23.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 A )5-257A.土地肥沃程度、地址位置等生产条件的差别B.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D.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24.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 B )6-270A.国家垄断资本B.金融资本C.私人垄断资本D.借贷资本25.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形式主要是( C )6-268A.卡特尔B.辛迪加C.混合联合企业D.康采恩26.经济全球化本质上( B )6-291A.生产要素市场化B.资源配置国际化C.国际分工普遍化D.市场经济一体化27.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领导核心是( B )7-318A.工人阶级及其群众组织B.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C.工农联盟D.无产阶级专政机关28.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 A )7-323A.公有制为主体、全民所有制为主导B.不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D.实行市场经济体制29.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 A )7-324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按资分配30.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是指( A )8-351A.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B.过渡阶段和社会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全国07月自学考试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卷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C )0-27A.精读马列原著 B.把握基本原理 C.理论联系实际 D.深入调查研究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形式的是( A )1-46A.物质生产活动B.处理社会关系活动C.科学实验活动D.艺术表演活动3.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是很荒谬的,因为它违背了( B )1-61 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原理B.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的原理C.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D.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4.“白马非马”这一诡辩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C )1-61/62A.现象和本质的联系B.局部和整体的联系C.个别和一般的联系D.量变和质变的联系5.从小脱离社会、在狼群中生存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B )1-83 A.意识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6.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 D )1-86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7.从本质上看,认识是( B )2-102A.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8.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
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解析

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解析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A.自我批判B。
批判与继承的统一C。
不迷信权威 D.与时俱进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通过本题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强调坚持发展观。
参见教材绪论P19。
.2。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是其()A.核心内容 B.理论基础C.指导原则D。
前提条件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通过本题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原则,政治经济学是理论基础,是通向实际生活的中介,科学社会主义是运用哲学分析经济引出的结论,出于核心地位.强调了三者关系.参见教材绪论P15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
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通过本题要明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要掌握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参见教材第一章P35。
4.从哲学上看。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B。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正确答案:C正确解析:通过本题要把握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相对静止的统一。
形而上学否认运动,把静止绝对化;相对主义诡辩论只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他们的共同错误是把两者割裂开了.参见教材第一章P41.5.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
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正确答案:D正确解析:通过本题要把握马克思主义从主体与客体、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把握实践.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全)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7、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8、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10、“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2、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单项选择题答案】1.C.A3.A4.B5.C6.B7.C8.A9.D10.A11.A12.C13.D14.A15.C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C)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B)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C)的理论A.唯物主义B.二元论C.唯心主义D.怀疑论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全国2012年7月高教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

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1分]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1分]A精读马列原著B熟记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1分]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1分] 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1分]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1分]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辨证的否定的原理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1分]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1分]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D总结经验教训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首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这说明真理都具有()[1分]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全面性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1分]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法律标准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1分]A人和自然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1分]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1分]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4.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1分]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剩余价值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1分] 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1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1分]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粗放型再生产D集约型再生产1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1分] A享乐主义B拜金主义C利己主义D自由、平等与博爱18.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1分]A成正比例关系B成反比例关系C按同比例变化D无直接联系19.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1分]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20.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1分]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21.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通常()[1分]A高于平均利润B等于平均利润C与平均利润无关D相当于平均利润2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1分]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地理位置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D土地私有权和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23.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1分] 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24.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1分]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25.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1分] 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26.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1分]A布尔什维克B中国共产党C共产主义者同盟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27.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1分]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B实行计划经济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D实行产品经济28.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1分]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所有制基础不同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29.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1分] 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平均分配30.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1分]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共产主义C彻底消灭剥削D国家自行消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2分]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32.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2分] A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33.真理具有客观性。
2012年7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2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 C )A.精读马列原著B.熟记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2.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政治经济学是其( B )A.理论基础B.核心内容C.指导原则D.前提条件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4.从哲学上看,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C )A.现象和本质的关系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 C )A.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B.否定之否定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6.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
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D )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联系D.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联系7.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A )A.正确反映客观规律B.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C.彻底克服保守思想D.充分发挥集体智慧8.理性认识的形式是( C )A.感觉、知觉、表象B.感觉、分析、综合C.概念、判断、推理D.识记、联想、判断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的标准的是( D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D.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定是非10.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C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D )A.地理环境的优劣B.人口增长的快慢C.社会风气的好坏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12.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C )A.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B.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D.技术科学、哲学、艺术1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没有差别B.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C.人的思想动机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14.人的本质在于( B )A.人的自然属性B.人的社会属性C.人的思想品德D.人的文化素质15.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是( C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价格16.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 A )A.成正比B.成反比C.不成比例D.反向变化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1.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精读马列著作B把握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2.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形式的是A物质生产活动B出力社会关系活动C科学实验活动D艺术表演活动3.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是很荒谬的,因为它违背了A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原理B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的原理C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D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4.“白马非马”这一诡辩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现象与本质的联系B局部和整体的联系C个别和一般的联系D量变和质变的联系5.从小脱离社会、在狼群中生存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A意识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6.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D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7.从本质上看,认识是A主体主观精神的产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主体对“客观精神”的体验8.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说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
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C经验论的错误D唯理论的错误9.感觉、知觉、表象是A社会心里的三种形式B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1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C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特性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11.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运输工具C通讯工具D包装设备1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说A任何上层建筑都产生于经济基础之后B任何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C上层建筑任何部分的变化都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D上层建筑整体的变化与经济基础的变化同步13.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种观点属于A机械决定论B历史唯心论C历史使命论D历史唯物论14.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本质A是由人的文化素质决定的B是由人的心理素质决定的C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D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的15.商品的二因素指的是A使用价值和剩余价值B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C价值和使用价值D价值和交换价值16.货币的本质是A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B偶尔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C固定充当特殊等价物的商品D偶尔充当特殊等价物的商品1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是A能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B能生产出具有价值的商品C仅能生产出自身价值D能生产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18.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是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通资本19.在购买阶段,产业资本采取的职能形式是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商业资本20.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用途可以划分为A劳动资本和劳动对象B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C劳动工具和消费资料D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1.平均利润的形成主要是A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B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C部门内部垄断的结果D部门之间垄断的结果22.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中A货币资本的职能B生产资本的职能C流通资本的职能D商品资本的职能23.农业资本家在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使劳动生产率提高所能获得的剩余价值属于A级差地租1B级差地租2C绝对地租D垄断利润24.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是A垄断的工业资本家B垄断的银行资本家C垄断的商业资本家D垄断的农业资本家25.垄断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过渡准备的物质基础是A资本主义议会制度B国家管理经济职能C社会化大生产D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26.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不属于这些新变化的是A工人持股现象的产生B资本社会化趋势的发展C工会组织的产生D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27.《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是A马克思、恩格斯B列宁、斯大林C卢森堡、拉法格D毛泽东、朱德28.列宁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重大理论贡献是A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提出了新经济政策C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的理论D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胜利的理论29.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A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B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巩固无产阶级政权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D保护群众合法权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0.当前全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实现博爱平等D实现平均分配二多选31.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的代表人物有A黑格尔和费尔巴哈B斯密和李嘉图C培根和洛克D圣西门和傅立叶32.下列各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的有A机械性B形而上学性C直观性D不彻底性33.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具有A终极性和永恒性B客观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阶级性3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具有非完全同步性B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35.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A是在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下实现的B是在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中实现的C是在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中实现的D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中实现的36.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在经济上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有A大量有人身自由却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的存在B少数人完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货币财富的积累C封建主义政权的瓦解D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37.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A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B生产资本的构成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D剩余价值量的多少38.资本主义农业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包括A级差地租B绝对地租C平均利润D利息39.跨国垄断企业高额利润的主要来源包括A本企业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B本国其他企业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C其他国家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D跨国垄断资本自身所创造的剩余价值40.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们能够自由而全面地发展,是因为他们完全摆脱了A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束缚B旧式分工的束缚C仅是谋生手段的劳动束缚D接受教育和训练的差别和限制三简答41.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
(2)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因此,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42.简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答:(1)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认识发展(2)实践不断为认识提供经验材料和认识工具,使认识不断发展。
(3)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43.简述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的区别答:(1)社会革命是人类社会的根本质变,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社会改革则是同一社会制度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
(2)社会革命是由被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新的革命阶级的国家政权;社会改革则是由统治阶级发动的,目的是维护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3)社会革命往往采取暴力革命的形式;社会改革一般不发生激烈的外部冲突。
44.为什么说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答:(1)劳动过程是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创造出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品的过程,他为一切社会所共有。
由于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的各种生产要素相结合的过程,其劳动成果归资本家所有,劳动过程也就成为价值增殖过程的手段。
(2)资本家一定会使工人的劳动时间超过创造其自身价值所需要的时间,从而为其创造出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因此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45.为什么说共产主义社会要建立在社会生产力高的发展的基础上?答:(1)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社会历史的物质基础。
(2)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它的物质基础应该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3)只有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其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从而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四论述题46.用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意义。
答:(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这一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
(2)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首先必须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3)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4)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
47.试述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答:(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指的是资本家将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投入生产中,生产规模得以扩大的再生产过程。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是:第一部类原有及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以及第一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的总和应等于第二部类原有及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即Ⅰ(v+Δv+m/x)= Ⅱ(c+Δc)。
(3)由这一基本条件引申出两个派生条件:①第一部类所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的价值,应等于两大部类原有及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的总和,即:Ⅰ(c+v+m)= Ⅰ(c+Δc)+ Ⅱ(c+Δc). ②第二部类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的价值,应等于两大部类原有及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以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的总和,即Ⅱ(c+v+m)= Ⅰ(c+Δv+m/x)+ Ⅱ(v+Δv+m/x)。
选择:CABCB DBDCC ABDCC ADBAD BDBCC CADABABD ABCD BC ABCD ABCD ABCD AB ABC ABC ABC A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