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温泉县小温泉东铜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合集下载

新疆温泉县哈尔达坂铅锌矿床成矿浅析

新疆温泉县哈尔达坂铅锌矿床成矿浅析

新疆温泉县哈尔达坂铅锌矿床成矿浅析张学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00)摘要哈尔达坂铅锌矿区位于新疆西天山赛里木湖西缘别珍套山一带,是以铅、锌、银、镉综合异常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目前发现主要以铅锌矿为主。

矿区主要地层为中元古界长城系哈尔达坂群,赋铅锌矿岩石为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主要矿体呈似层状、透镜体状顺层产出。

根据铅锌矿体地质特征、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等研究发现:铅锌矿体受层位和岩相控制,赋矿岩石以沉积特征为主,成矿来源主要来自于浅海水中的硫元素或海相硫酸盐中的硫化物,碳氧同位素反映成矿流体来自地层中。

经综合分析,笔者认为该铅锌矿成因类型为沉积-改造型。

关键词别珍套山哈尔达坂群似层状地质特征稳定同位素赋矿岩石成矿流体哈尔达坂铅锌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天山别珍套山一带、温泉县城南西约50km处,行政区划隶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管辖,铅锌矿区中心点坐标为:东经80°32′30″,北纬44°48′00″。

该铅锌矿区在区域地理位置为: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伊犁地块和赛里木中间地块之内,北缘以博尔塔拉河断裂为界与阿拉套古生代活动陆缘相连、南缘以博罗科努断裂为界与博罗霍洛早古生代被动陆缘相邻(图1),该铅锌矿在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与哈萨克斯坦的捷克利特大型层控型铅锌矿成矿地质条件相当,笔者认为在该区寻找层控型铅锌矿床有很大的找矿前景。

图1西天山赛里木地区地质图1.第四系冰碛、冲洪积层;2.二叠系火山岩;3.石炭系沉积岩、火山岩;4.泥盆系沉积岩;5.青白口系变质岩;6.蓟县系变质岩;7.长城系变质岩;8.下元古界变质岩;9.古生界侵入岩;10.元古界侵入岩;11.地质界线;12.断层;13.区域性深大断裂;14.铅锌矿床、矿(化)点.1成矿区域地质背景区域上出露地层有下元古界温泉群、中元古界长城系哈尔达坂群、中元古界蓟县系库松木切克群、泥盆系中统汗吉尕组、泥盆系上统托斯库尔它乌组、石炭系下统大哈拉军山组、石炭系下统章古苏组、石炭系下统阿恰勒河组、二叠系下统乌朗组和新生界,2015年新疆有色金属DOI:10.16206/ki.65-1136/tg.2015.S2.00513增刊2其中下元古界温泉群上亚群、中元古界长城系哈尔达坂群为该区铅锌金属的主要含矿层位。

新疆温泉县托克赛铅锌矿床矿石特征及成因初探

新疆温泉县托克赛铅锌矿床矿石特征及成因初探

增刊2新疆温泉县托克赛铅锌矿床矿石特征及成因初探俞彦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00)摘要新疆温泉县托克赛铅锌矿床处于捷克利-赛里木铜、铅锌成矿带上,北邻阿拉套晚古生代陆缘盆地。

矿体分布受岩性控制,赋矿围岩为大理岩,矿体主要由纹层状、细脉侵染状矿石组成,矿化类型以纹层状、层状矿化为主,为同沉积矿化。

初步研究表明,该铅锌矿床是沉积变质型铅锌矿床,后期热液叠加改造微弱。

关键词矿石特征铅锌矿托克赛新疆1地质背景托克赛铅锌矿床处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伊犁-伊塞克湖微板块塞里木湖地块,北邻阿拉套晚古生代陆源盆地,南邻博罗科洛古生代复合岛弧。

区内褶皱、断裂构造发育。

出露地层主要有元古界温泉群、哈尔达坂群、石炭系阿恰勒河组及第四系。

区域岩浆活动主要以元古宙和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岩为主。

该区火山作用主要集中于早元古代晚期和华力西中晚期,多呈东西向或近东西向展布。

托克赛铅锌矿区位于牙马特背斜南翼,地层呈单斜状产出,总体走向北西,倾向南西,区内发育北西、北东向断裂,区内仅见小规模侵入岩脉,主要为细粒花岗岩、花岗闪长岩。

出露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温泉群上亚群一套浅变质的浅海陆棚相-深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建造和中远古界哈尔达坂群一套浅海陆棚-台地相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主要岩性为灰白色透闪石石英岩、二云母石英片岩、大理岩、片岩等。

铅锌矿(化)体主要赋存于矿区中部温泉群上亚群薄层状大理岩中(图1)。

图1托克赛铅锌矿区地质简图2矿床地质特征目前在托克赛铅锌矿区共发现两个含矿层,Ⅰ号含矿层出露长度大于3400m,宽20~40m,最宽处可达140m;Ⅱ号含矿层,宽20~50m,断续出露长约1400m。

含矿层主要岩性为薄层状大理岩或大理岩化灰岩,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60°~70°。

在上述二个含矿层中已圈出铅锌矿体14条,以Ⅰ-6号锌矿体规模较大,矿体长1680m,平均厚度10.80m,已控制延深460m,铅平均品位0.24%,锌1.04%,12-28线一带(约400m)工程中见工业矿体,铅+锌含量可达3%~5%,厚度5~6m。

新疆吐鲁番小热泉子铜矿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探讨

新疆吐鲁番小热泉子铜矿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探讨
2 地球 物理 、 地 球化 学特 征
金、 锌( 钨、 钼、 稀有金属 、 宝石 ) 成矿带阿其克布拉克一 大南湖铜 、 金成矿带西段 , 地层分区属南准噶尔分 区之 大南 湖 小 区。
1 地 质特 征
区域 重 力 场 重力 异 常 图上 表 现 形 式 为 : 重 力场 中
由( -1 3 0 、 -1 3 2 、 -1 3 4 、 -1 3 6 ) x l O / s 等 值 线构 成 的重 力 梯 度 带 南西 向东 穿 过 矿 区 并 在 矿 区 向北 转 弯 处 变
3 矿 床特 征
区域 内断 裂 构 造 十 分 发 育 , 按 其 活 动 时 间 从 早 到
晚分为 3 组, 即近 组 。其 中 小热 泉 子 断 裂为 区域 上 延 伸 规模 较 大 的 断裂 , 呈 近东 两 向延伸 , 长度大于 2 0 k m, 为 高 角 度
里克一大南湖晚古生代岛弧带南侧 。下石炭统 小热泉子组为本 区主要含矿地层, 赋矿岩石为凝灰岩
和 凝灰 质砂 岩 。主矿 体 北西 向呈鞍 状矿 脉 、 囊状 、 钩状、 不规 则状 沿 北西 向褶 皱构造 核部 虚 脱部 位 产 出, 形 态极 为复 杂 。该 矿床 为 火 山喷 流 沉积~ 热 液富 集叠加一 改造 型矿床 关键 词 : 铜矿 ; 成 矿规 律 ; 成 矿模 式
上, 片理 化 发 育 , 主要 蚀 变 为 褐 铁 矿 化 , 局 部 可 见 铜 矿 化 。断 裂 带 内 出现 多 组 压 扭 性 、 张扭 性 次 级 断 裂 。该 断 裂具 有 长期 活动 特 点 , 对 区域 内沉 积 建造 、 岩浆 活 动 及 成 矿 具 有 明显 控 制 作 用 , 小热 泉 子 铜 矿 的形 成 与 该 断 裂活 动关 系密 切 。

新疆温泉奥尔塔克赛尔河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新疆温泉奥尔塔克赛尔河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选择锚杆根数 、 深度 、 喷层 厚 度 、 间 距 以 及 金 属 网结 构等 参 数 。并 且 可 以采 用边 挖 边 喷 的方 式灵 活 采用
图 1锚 喷 支 护 简化 模 型 图
支护形 式 。
4锚 喷支护在金属矿 山 中的应用形式
对 于锚 喷 支 护 在 金属 矿 山 中的应 用 形 式 要 根据
5结 语
综 上所述 , 锚 喷支 护技 术 在 金 属 矿 山 的应 用 当
矿 山巷 道 的施 工 阶段 以及 所 处 地 质条 件 的具 体情 况 中在不 同的施工 阶段呈现不 同的特点和功能需要 。 科 学 采 用 。一 般 对 于 金 属矿 山锚 喷 支护 的应 用形 式 并且采用何种应用形式也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

呈 团块 状 、 浸 染状 、 细 脉状 。
3 . பைடு நூலகம் 矿 石特 征
内间接找 矿标 志之 一 。
收稿 : 2 0 1 5 - 0 1 - 3 0
矿石 矿 物 主 要 为黄 铜 矿 、 蓝铜矿 、 斑铜矿 、 蓝铜 ;
岩石为 碎裂次 生石英 岩 、 石英 脉 , 矿 体 呈 透 镜 状 顺 赋矿 岩石 , 矿 化大 多集 中分 布其 中 。 层、 穿层产出。矿体长4 0 ~ 3 0 0 m, 宽0 . 5 ~ 2 m, C u 品位 ( 3 ) 具有铜矿化的碎裂次生石英岩 、 石英脉体多 般在 0 . 2 % ~0 . 8 %。矿 石 中 以黄铜 矿 、 孔雀 石 为 主 , 分布于构造发育处附近 , 构 造 密 集 分 布 处 也 是 矿 区
缔 \ 蠕 ; \ ;\ ! 、 s f
( 3 ) 结合 式 即采 用 锚杆 和 喷 射混 凝 土相 结 合 , 其 按 照设计 要求 灵 活选择 。

新疆乌恰县喀尔勇库勒一带铜、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新疆乌恰县喀尔勇库勒一带铜、铅、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铅 矿石 均为氧 化矿 , 可能存 在有 铅矾 、 白铅矿 、 菱锌 矿 等锌 、 铅 氧化矿 物或 次生
氧化 矿尔勇库勒铜铅锌矿区含矿岩石为中泥盆统托格买提组一套浅海相碳酸
盐岩 , 岩 层沉 积 厚度 巨大 , 空 间上 延 伸较 为稳 定 , 具 明显 的层控 型特 征 。 在矿化 带及 铅锌矿 体 中及其 旁侧 断裂构 造较 发育 , 往往 形成 破碎 蚀变 带 ,
阔克塔勒 晚古生 代 陆缘盆地 内 , 属 天 山山脉之 西南段 , 南临 塔里木 盆地 , 北接
托 云盆地 , 天 山山脉构成 了普 查区 的主体 。 区域上 以古 生代地层 较为 发育 , 沉积 盆地 内地 层 以稳 定一 次稳 定型 碎屑岩 一 碳酸 盐岩 为主 , 广 泛发 育于普 查 区 的大 部分 地 区 , 中新生 代地层 少 量发育 于北 部及 南部 山前及 东 部戈壁 丘 陵区 , 主要 出露 泥盆 系 、 志 留系及 白垩 系地层 , 地 层层 序较 为齐 全 , 受构造 活动 影 响 , 相 互 叠置 关系 表现 复杂 , 构 造活 动强 烈 , 普 查 区位于 塔里 木北 部成 矿区 、 南天 山金 、
特 征。 此外 , 矿区 内发育 的次级 断裂对于 矿体 的赋存具 有较 好的导 矿构造 , 在 一 定 程度上 对 矿体 的形 成具 有 较好 的改造 加 富作 用 。
矿 区断 裂、 褶皱较 为 发育 , 在矿 区南部 中泥 盆统 托格买 提组 ( D 2 t g ) 地 层 以 低角度 逆冲推 覆于 下二叠统 卡伦 达尔组之 上 , 而在普查 区北 部则 以低 角度 逆冲

( 新 疆地 矿 局第 二 区调大 队 8 3 1 1 0 0 ) 文 章编号 : 1 0 0 9 —9 1 4 X( 2 0 1 4 ) 3 1 — 0 3 9 9 一 O 1

新疆金属矿产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研究

新疆金属矿产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研究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 12月下216新疆金属矿产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研究邱毅成1,张 金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十一地质大队,新疆 昌吉 8311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区域地质调查大队,新疆 昌吉 831100)摘 要:笔者以新疆的某个地区为例子,深入分析在新疆地区金属矿产所特有的地质特征以及成矿的条件,然后根据实际的状况总结出找矿的标志,希望可以有助于我们国家矿业工作人员的工作。

本文将新疆昆仑山成矿带为例,研究分析其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条件。

为了我国找矿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归纳出找矿标志。

关键词:新疆;地质;成矿条件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24-0216-2Study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of metallic minerals in XinjiangQIU Yi-cheng, ZHANG Jin(1.The 11th Geological Brigade of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Changji 831100,China;2.The second regional geological survey team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Changji 831100,ChinaAbstract: Taking a certain area of Xinjiang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deeply analyzes the uniqu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of metal minerals in Xinjiang,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prospecting indicator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hop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work of our national mining staff. Taking the Kunlun Mountain metallogenic belt in Xinjia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In order to carry out the prospecting work smoothly in our country, and to sum up the prospecting indicators.Keywords: Xinjiang; geology; metallogenic conditions 收稿日期:2019-12作者简介:邱毅成,男,生于1992年8月,汉族,山东诸城人,本科,地质矿产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矿产。

新疆温泉县喀孜别克-带铜、钨多金属矿产特征

新疆温泉县喀孜别克-带铜、钨多金属矿产特征

化, 为该 区成矿 提供 了有 利条 件 。
褶 皱构 造 为海 西 期褶 皱 系 , 向为 南 北 向 , 全 轴 从 区展布看 , 中部 地 区 为 向斜 , 西 两 端 为 背斜 构 造 。 东
岩、 山岩非 常发育 , 火 断裂构 造及 变质作 用强 烈 , 有 具 铜、 钨多金属矿 床 良好的成 矿地质 条件 。
矿 区 出 露 的 地 层 主 要 有 下 石 炭 统 章 古 苏 组
后 期 的多次构造 运 动使 海 西 期 形 成 的 褶 皱 及 断裂 受 ( ) 主要分布在 阿拉套 山南 部 , 续分 布于 喀孜 别 到 了影 响与改 造 , Cz, 断 出现 了横 跨 褶 皱 与 断裂 复活 , 并形
地 壳平 均丰度 , 尤其 在碎 屑岩 和火 山岩 大大 高于地 壳 区域岩浆活动强 烈 , 侵入 岩约 占基 岩面积 的 3 9 , 平 均 丰度 , 量 元 素 s O, 6 微 b在 碎 屑岩 中 富 集 , 平 均 含 其 而花岗岩又 占侵入岩分布面积的 9 , 8 区域上花 岗岩类 量 高于 地壳平 均 丰 度 , , b, W P Ag在 碎 屑岩 和 中酸 性 岩石大致呈东西 向展 布 , 岩体形态 多为规 则 的等轴状 , 火 山岩 中富集 , Mo只在二 叠 纪 中酸性 火 山岩 中平 均 且呈单个孤立 岩基 、 株 产 出。岩 基 轴 向多 呈 近南 北 含 量高于 地壳平 均 丰度 。 岩
克 、 尔其克 之间 , 米 岩性 复 杂 , 序 清 晰 , 映 了一个 层 反
由海 相到陆 相的动 荡沉积环 境 , 为本 区出露 的主要 地
成 了今 日阿拉套 山的地貌 景观 。
与 区 内有关 的构 造是 海 西 期 形 成 的褶 皱 及相 配 层, 上部为 泥质粉砂 岩 、 屑砂 岩夹 凝 灰质 粉 砂 岩 及 套 的断裂 系统 。 岩 生 物碎屑灰 岩 , 部 为变 质 粉砂 岩 、 屑 砂 岩 。下 二 下 岩 叠统 乌 朗群 ( ) 层 , P w1地 主要 分 布在 哈拉 吐鲁 克 一 2

新疆锌多金属矿简介

新疆锌多金属矿简介

新疆锌多金属矿简介经矿区地质工作表明:一、该矿区具有矿体数量多、成矿元素种类丰富、矿化类型多样的特点,矿区已矽卡岩型矿床为主,兼有热液型钼矿、白钨矿,构造破碎带型金矿化类型。

地表揭露和深部钻探工程控制、圈定了5个锌多金属矿体、4个铜矿体、3个钼矿体、1个钨矿体、1个银矿体和1个钨矿点、1个含金蚀变破碎带。

其中Zn-①号多金属矿体规模最大,为目前矿区圈定控制的主要矿体。

Zn-①号锌多金属矿体位于矿区西部,其资源量几乎占据了矿区的总资源量。

该矿体可分为北、中、南3个矿段,平面形状呈北西窄中部厚大南东窄的不规则囊状体。

矿体总长1.3千米,厚1-12.16米。

矿体产于花岗岩的外接触带,受控于矽卡岩+大理岩带,赋矿岩石为矽卡岩和大理岩,平面上与矽卡岩+大理石岩带相应呈近南北向“S”型分布。

矿体主成矿元素以Zn为主,Zn平均品位2.55×10-2, Zn最高品位35.44×10-2;Cu平均品位0.16×10-2,Cu最高品位1.31×10-2;Pb平均品位0.63×10-2,Pb最高品位9.12×10-2;Ag平均品位25.63×10-6,Ag最高品位233.42×10-6。

沿走向及倾向品位、厚度、矿石类型变化较大,总体上矿体品位变化与厚度变化呈正相关,在深部岩体凸出部位常形成富矿体。

其他Cu、Mo、Ag矿体空间上多与Zn-①号锌多金属矿体平行相伴产出,产于岩体的内接触带中。

二、钨矿(化)点位于Zn-①号锌多金属矿体东部2.5千米处,该区目前圈出Ⅰ、Ⅱ号两个钨矿(化)带。

其中Ⅱ号矿带总长680米,其中W-①号矿体长360米,宽2.4-6.0米不等,矿体形态主要呈透镜状、脉状,倾向南,倾角300-500。

矿体平均品位0.50×10-2,最高可达5.06×10-2。

矿体主要产于花岗岩的内接触带,赋矿岩石WO3为黑云母花岗岩,具有典型的热液成因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期新疆温泉县小温泉东铜锌多金属矿地质特征
及找矿标志
林亚强1杨成梅2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乌鲁木齐8300002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乌鲁木齐830000)摘要小温泉东铜锌多金属矿区出露地层以中元古界长城系哈尔达坂群为主,其中,锌矿体主要赋存大理岩岩性段,含矿岩性为大理岩、大理岩化灰岩,主要矿体呈似层状、细脉状产出,严格受岩性控制,矿石具蜂窝状、星点状、条带状、团块状构造。

通过近几年来的地质勘查及综合分析,初步认为该区矿体成因属于层控型矿床。

关键词小温泉哈尔达坂群大理岩
1区域地质背景
工作区大地构造位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伊犁-伊塞克湖微板块塞里木湖地块,北邻阿拉套晚古生代陆源盆地,南邻博罗科洛古生代复合岛弧,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岩石地层》划分,本区地层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中天山-马鬃山地层分区之温泉地层小区。

区域上出露地层有下元古界温泉群、中元古界长城系哈尔达坂群、中元古界蓟县系库松木切克群、中泥盆统汗吉尕组、上泥盆统托斯库尔它乌组、中石炭统东图津河组、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下二叠统乌朗群和新生界。

其中,下元古界温泉群及中元古界长城系哈尔达坂群为该区铜锌矿的主要含矿层位;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为该区铜金矿体的主要含矿层位。

区域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形成以近东西向或北西西-南东东向区域性大断裂为主、次级北西西向断裂和晚期北东-南西向断裂为辅的多序次断裂,主要断裂:博尔塔拉河断裂、牙马特断裂、沃托格塞尔河谷断裂、塞里木湖断裂和查干郭勒断层等。

区域岩浆侵入活动强烈,早元古代晚期、华力西中-晚期均有发育。

2矿区地质特征
2.1矿区地质特征
小温泉东铜多金属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长城系哈尔达坂群片岩段、大理岩段;中泥盆统汗吉尕组;上泥盆统托斯库尔他乌组上亚组;下石炭统阿恰勒河组上亚组;下二叠统乌郎群。

哈尔达坂群将该套地层划分为两个岩性段:哈尔达坂群片岩段,出露岩性主要有:石英片岩、黑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炭质板岩夹大理岩化灰岩、大理岩薄层;哈尔达坂群大理岩段,出露岩性主要有:大理岩、白云质灰岩、炭质灰岩、硅质大理岩、钙质板岩夹黑云母片岩、石英片岩、炭质板岩等,为该区的主要成矿岩性段。

调查区内仅见一个岩体出露,孤立分布在塔勒德一带。

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侵入地层为中元古界长城系哈尔达坂群,为华力西中期侵入岩,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呈近北西向展布。

调查区内主要的背斜分布在北部,单斜构造分布在东北部,背斜构造分布在东南部,所有的褶皱轴线均为北东向,构造线长3-15千米,宽1.2-2.5千米,区内主要褶皱构造自北向南为哈尔达坂背斜,调查区断裂构造主要显示为北西、北东向两组,前者一般受基底断裂控制,后者多与地块块体边界有关。

主要断裂构造自北向南为牙马特断裂、塞里木湖断裂。

2.2矿体地质特征
区域内通过化探异常查证发现两条锌矿(化)体Zn Ⅲ-1、ZnⅢ-2,通过1:2000草测工作发现两条锌矿体ZnⅢ-3、ZnⅢ-4及一条矿化带。

矿体长10-94米,宽0.3-2.97米,地表单样品锌平均品位最高可达2.51%。

ZnⅢ-1号锌矿化体:矿化体长141米,宽4.82米,Zn平均品位0.29%。

矿化较均匀分布、连续。

闪锌矿呈棕褐色、橘红色,多呈细脉状、条纹(带)状、星点状,偶见团块状,闪锌矿脉多沿岩石层理面分布,沉积特征明显。

矿化体向西尖灭,向东被第四系覆盖。

ZnⅢ-2号锌矿体:位于ZnⅢ-1号矿化体南部约80米处,矿体长94米,宽2.97米,Zn平均品位2.51%。

闪锌矿呈橘红色,细脉状、星点状,局部矿化集中,矿化相对较连续。

矿体呈扁豆状透镜体,向东被第四系覆盖。

矿石中以闪锌矿为主,闪锌矿主要呈细脉状、条纹(带)
DOI:10.16206/ki.65-1136/tg.2017.04.002新疆有色金属
4
状、星点状,半自形-它形粒状结构,少量自形粒状结构。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有闪锌矿,少量黄铁矿、方铅矿,脉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少量石英。

ZnⅢ-3号锌矿体:位于草测区西北部,长15米,宽0.3-0.5米,两端尖灭,呈扁豆状透镜体,闪锌矿呈橘红色,蜂窝状、细脉状,局部矿化集中,多沿岩石裂隙处分布,Zn品位0.5%左右。

ZnⅢ-4号锌矿体:位于草测区西南部,长70米,宽0.5-1米,两端尖灭,呈扁豆状透镜体,闪锌矿呈橘红色,蜂窝状、细脉状,局部矿化集中,多沿岩石裂隙处分布,Zn品位0.5-1%之间。

ZnⅢ-5矿化带:位于ZnⅢ-2号锌矿体西部延伸约170米处,赋矿岩性为大理岩,矿化带呈扁豆状,宽约20米,长约50米,Zn品位0.23-0.97%之间。

闪锌矿呈橘红色,星点状、细脉状,局部矿化集中,矿化不均匀、不连续。

矿床产于中元古界长城系稳定的一套碳酸岩夹碎屑岩建造中,受层位控制明显。

该套地层中锌成矿元素较丰富,是区域上重要的铅锌矿源层。

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顺地层产出,无明显的穿层现象。

矿石主要呈条纹、条带状构造,沉积特征明显。

部分具脉状、星点、团块状构造,兼有后期改造的特点。

地表圈定出3条铜矿体,矿体不连续出露380米,单条矿体长23-105米,宽1-3米,矿体呈脉状,矿化集中分布于花岗岩与黑云母片岩接触带附近的石英脉、黑云母片岩中。

Ⅰ-1号矿体:位于矿点最西端,矿体长23米,宽3米,产状315°∠63°,捡块样品显示铜品位0.27-0.48%,局部有弱闪锌矿化,锌品位0.14%。

赋矿岩石为石英脉、黑云母片岩,孔雀石呈薄膜状、斑状分布于岩石裂隙面、新鲜面,矿化较均匀、连续。

矿体上盘为石英脉,下盘为黑云母片岩,产状及形态稳定,在其走向上被第四系覆盖。

Ⅰ-2号矿体:距Ⅰ-1号矿体105米,在其东部延伸方向上,矿体长58米,宽1米,产状335°∠59°,铜品位0.23-0.29%。

赋矿岩石为石英脉,孔雀石呈薄膜状、斑状分布于岩石表面,矿化较均匀,但矿化较弱且不连续。

矿体下盘的黑云母片岩未发现矿化,矿体两端被第四系覆盖。

Ⅰ-3号矿体:距Ⅰ-1号矿体105米,矿体长102米,宽2米,产状340°∠53°,铜品位0.25-0.87%。

赋矿岩石为石英脉、黑云母片岩,矿化较均匀、连续。

孔雀石呈薄膜状、斑状分布于岩石裂隙面、新鲜面,在石英脉中可见星点状、团块状黄铜矿,晶形较好。

矿体上盘为石英脉,下盘为黑云母片岩,产状及形态稳定,矿体向东尖灭,向西被第四系覆盖。

矿体的产出形态较为稳定,受岩体影响较大,与地层接触界线清晰,岩浆热液中的中低温成矿热液在上升过程中对地层中的铜元素有迁移、富集现象,上升至地表后形成矿体,初步认为该点属于岩浆热液型。

3找矿标志
3.1锌矿体找矿标志
①矿区内已发现的锌矿层均赋存于中元古界长城系哈尔达坂群大理岩、大理岩化灰岩中,矿体受层位控制明显,地表出露浅褐黄色、红褐色褐铁矿化带。

该套地层是本区寻找锌矿最直接标志。

②物、化探往往可以指示锌(化)体的存在,能有效地缩小找矿靶区,对找矿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矿区内锌矿(化)体就是在对1∶10000地化剖面成果圈出的以锌为主综合异常查证过程中发现的,化探异常可以作为间接的找矿标志;另外激电中梯测量圈出的高极化、低阻异常对找矿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③含矿层中地表可见闪锌矿矿(化)体露头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另外在含矿层中分布的锌矿石转石,也是良好的找矿标志,此外,沟谷中零星的铜锌矿石转石往往指示两侧山坡上矿体的存在,通过后期针对矿点进行1:2000地质填图发现,锌矿石转石一般距离矿体的位移并不大。

3.2铜矿体找矿标志
①矿部位应在花岗岩与黑云母片岩接触带附近;
②找矿岩性主要针对石英脉;
③找矿类型应为岩浆热液型。

4找矿前景分析
该矿床类型在工作区范围内尚属首次发现,在该矿点周边有望寻找相同类型的矿床;岩体与地层接触带附近石英脉极为发育,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矿体规模较大,品位稳定。

综合分析认为该矿点有进一步工作价值。

参考文献
[1]蔡土赐,孙巧缡,缪长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岩石地层[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07.
[2]成勇,朱生善,曹新南.新疆温泉县小温泉东铜多金属调查评价报告,2015,12.
收稿:2017-04-07
2017年新疆有色金属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