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汤治疗颈椎病78例
【石仰山:颈椎病方】

【石仰山:颈椎病方】椎脉回春汤:牛蒡子、僵蚕、葛根、桂枝、天麻、穿山甲、黄芪、半夏、当归、杭白芍、羌活、独活、潼蒺藜、白蒺藜、狗脊、甘草、川芎。
每瓶500毫升。
学习和使用体会功用:益气化痰,活血祛瘀。
主治:椎动脉型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关节间粘连症等。
根据六经理论,太阳膀胱经与少阴肾经互为表里,若少阴精血亏虚,肾气化生之源匮乏,则无力起启督脉气血,以致不能濡润太阳之表,难以推动周身脉气,从而阳气不利,经血不畅,日久气血易凝瘀于脉络之中;同时,少阴肾气乏力,以使太阳膀胱气化不利,气不化津,水精不布,水液不能滋养经脉,而结为痰湿,留滞于太阳气道。
因颈背为诸脉会通之处,加之长期低头伏案闭折气血通路,从而气滞血瘀痰凝于项背,形成今之所谓的颈椎病。
此病症,推其因是肾督阴血亏虚,少阴经气弱滞,究其果为气血痰湿互结于太阳颈项,所以在论治上,一方面要补其肾,助气化,另一方面则要行气道,化瘀滞,通痰结,因果并论,标本兼治,以求获取良好的临床效果。
在这种论治思想基础上,分析历代各家处方经验,结合石氏伤科用药心得,以石氏牛蒡子汤为基础方,结合桂枝加葛根汤等方,化裁成为椎脉回春汤,专治椎动脉型颈椎病,通过临床运用颇有效果。
石氏颈椎病方:牛蒡9克,僵蚕9克,葛根12克,天麻9克,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3克,山甲片9克,当归9克.黄芪12克,南星6克,防风9克,全蝎6克,草乌6克,磁石30克,狗脊30克,羌活9克,独活9克,潼蒺藜9克,白蒺藜9克。
每日一剂,水煎二次,二次分服。
牛蒡子祛痰散结,通舒十二经脉;僵蚕化痰通脉,行气化结;葛根升阳解肌,以解项背强之苦;天麻消风化痰,清利头目;桂、芍调和营卫以通利太阳经脉;且芍药甘酸化阴,养肝血以充肾阴,而缓急止痛;桂枝甘辛化阳;助膀胱气化,行太阳之表,通经脉气血;羌、独活畅通督脉膀胱之经气,半夏化痰燥湿,潼白蒺藜补肝散结;炙山甲片软坚消结;狗脊壮补肾本,填精固髓,以滋肾气之源;肺朝百脉,用黄芪配当归、川芎以助动一身之血,’而又益宗肺之气,以化生肾水,行气活血祛痰。
应用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应用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5-05-04T12:51:14.8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4期供稿作者:孙向前[导读] 对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5]。
孙向前(河南省荥阳市人民医院中医内科 450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并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牛蒡子汤加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表评分、临床疗效以及下腰痛临床症状评分。
结果:在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取得疗效更为显著,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疼痛视觉模拟量表以及下腰痛临床症状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差异有意义。
结论:对于腰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牛蒡子汤加减;针刺;腰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345-02 本文为了研究的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研究的对象,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每组34例患者,并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男患者18例,女患者16例,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1±2.1)岁,病程最长为9年,最短为1个月,平均病程为3.13年;观察组男患者17例,女患者17例,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1至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5±2.0)岁,病程最长为10年,最短为27天,平均病程为3.20年。
石氏经验方牛蒡子汤在伤科的临床应用

病、 膝 关节骨关节病等各种骨伤科 疾患。并在 临床 治疗中取得较好 疗效 。
关键词 : 石氏伤科 中图分类号 : R 2 7 4 牛蒡子汤 骨伤科 临床应用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7 3 7 ( 2 0 1 5 ) O 2 一 O 0 4 4 — 0 3
用逐痰化瘀之法 , 随证施治 , 收效颇佳。 牛蒡 子 汤 就 是 基 于 “ 十 三科 一 理 贯 之 ” 的 理 论 基础 , 并结合 长期 临证 体验 , 发展 而成 的石 氏伤 科 内治的代表方剂 。在治疗中石氏伤科将石氏经验 方牛蒡子汤, 应用于腰痛诸症 、 颈椎病 、 骨关节 病等 伤科临床病症 。导师石印玉教授 也常以牛蒡子汤 为基础 , 处方加减变化 , 治疗骨伤科各种疾病。
S HI ’ S Ni u Ba n g Z i De c o r a t i o n o n c l i ni c a l App l i c a t i o n o f Or t h o pe d i c s a nd Tr a u ma t o l o g y S HI C h e n g , DU An — q i , W U J u n — h a o , S HI Yi n g — y u( Di r e c t o r )
“ 痰” 对 损 伤 性疾 病 的影 响 , 从 而提 出 “ 痰 夹瘀 血 碍 气而病” 是很 多 伤科 疾病 发 生 的一 个 重要 环节 的学 术 观 点 。并 在理 伤诊 疗 中以此 为指 导 思想 , 常常 运
1 . “ 痰” 是致 病 因素 , 与气血 津液 密切 相关
《 丹溪心法》 曾言 : “ 痰 之为物 , 随气升降 , 无处 不到。 ” 清・ 何梦 瑶 《 医 碥》 中也 认 为痰 “ 积 久 聚多 , 随 脾 胃之气 以 四讫 , 则 流 溢 于 胃肠 之外 , 躯壳之中, 经 络为之壅塞 , 皮肉为之麻木 , 甚至结成窠囊 , 牢不可 破, 其 患 固不 一矣 。 ” “ 其 症或 由损伤 而起 , 而 这种 损 伤并不重笃 , 更多见于积劳或过劳所致 。其症表现 多种多样 , 或关节肿胀 , 或筋块 , 或麻痹疼痛 , 或有 身热等等 , 所谓痰生百病也 。 ” 由此 可见 , “ 痰” 可导 致 人身诸 多 种疾病 n 。 人体 内的气血津液 , 皆可化生为痰 。宋 ・ 杨士 瀛《 仁斋直指方》 云: “ 夫痰者津液之异名 , 人之所持 以润 养肤 体 者 也 。气 血 平 和 , 关络条畅 , 则 痰 散 而
牛蒡子汤加减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症 患者 随机 分为综合 组和 中药组 , 每组 3 0例 。综合组 采用牛蒡予汤加减配合针刺 治疗 , 中药组单纯采用牛 蒡子 汤加减 治疗, 共 治
疗 4周 。分 别 于 治 疗 前后 从 活 动 痛 、 静息痛 、 腰 酸 膝 软 及 活动 受 限 4个 方 面 对 患 者 进 行 疗 效评 定 , 同 时 比 较 2组 患 者 治 疗 期 间 并
A B S T R AC T Ob j e c t i v e :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u r a t i v e e f e c t s a n d s a f e t y o f o r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N i u b a n g z i T a n g J i a j i a n ( 牛蒡子汤加减 ,
w e r e r t e a t e d w i t h o r l a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NT J me r e l y f o r 4 c o n s e c u t i v e w e e k s . T h e c u r a t i v e e f e c t s o n a c t i v i t y p a i n, r e s t p a i n, l a s s i t u d e i n l o i n a n d
并发症发 生。结论 : 牛 蒡子 汤加减 配合针刺 治疗, 可明显减轻腰椎 间盘 突出症 患者的临床 症状 , 恢 复患者的腰椎 功能 , 具有较 高的 安全性 , 其疗效优 于单 纯牛 间盘 移位
腰椎
针刺 疗法
牛 蒡子 汤加 减
治疗 , 临床 研 究性
牛蒡子汤治疗颈椎病78例

牛蒡子汤治疗颈椎病78例关键词颈椎病牛蒡子汤牵引近年来,笔者用牛蒡子汤配合牵引后外贴奇正消痛贴治疗78例颈椎病患者,获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78例均系本院门诊病人,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28~72岁,平均36.5岁;病程3月~9年。
按中医辨证痰湿型48例,寒湿型13例,风寒型14例,风热型3例。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并排除颈椎肿瘤、结核及颈肋综合征。
2、治疗方法2.1内治法:基础方:牛蒡子、僵蚕、半夏各10g,白蒺藜、桑枝各15g,独活、秦艽各9g,白芷5g,每日1剂,早晚煎服,15剂为1疗程。
分型辨证加减:①痰湿型:以颈肩部重着,压痛广泛弥漫且浅表,苔腻脉弦为辨证要点。
宜豁痰通络,原方加制南星5g,生薏苡仁30g,泽泻15g,陈皮10g。
②寒湿型:以疼痛固定,颈项部肌肉僵硬板紧拘挛,苔白腻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宜温经通络,原方加桂枝5~8g,仙灵脾12g,络石藤10g。
③风寒型:以疼痛游走不定,遇寒加剧,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宜祛风解表,原方加羌活、荆芥、防风各10g。
④风热型:以痛处有热感或蚁行感,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宜清热解肌,原方加葛根、黄芩、赤芍各10g,甘草6g 。
2.2外治法:枕颌带牵引,牵引后颈椎部外贴奇正消痛贴,隔日更换。
治疗15次为1疗程。
3、治疗结果3.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
治愈:颈部酸痛及上肢麻木、乏力症状消失,臂上神经牵拉试验阴性,X线片颈椎生理弧度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上肢酸胀、麻木缓解,X线片征象改善;无效:症状及X线片无变化。
3.2治疗结果:本组78例,经本法治疗,疗程15~90天,平均疗程27天,痊愈27例,好转51例,无效0例。
4、体会本病因伏案积劳,少事活动,气血阻滞,痰湿内生,又外感风寒,风寒痰湿交凝颈项部脉络,日久成痹而致。
机轴不利,旁落手少阳三焦经,故而上肢乏力、麻木。
李时珍说:“痰涎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
牛蒡子汤加减治疗痰湿型颈椎病60例临床观察

促进纤溶活性 作用[ 。山莨 菪碱 可改善胰 岛素 微循 环 , 4 ] 改善 末梢微循环 , 降低血液黏度 , 加快血 液流速 , 减少 红细胞聚集 , 对抗凝血酶原有促凝作用 , 且可 以冲刷阻 塞微 血管的栓子 , 并 使脉管通畅 , 而达到疏 通血 管及 改善微循环 的 目的。 从 丹参粉针联合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变无 明显 不 良反应 , 具有 显著 的临床 疗效 。两 药均有 有利 于改善和 恢 复周围神经病变 的功能 , 其联合起 到了协 同作用 。
效 。 方 法 : 10例 痰 湿 型 颈 椎 病 患 者 分 为 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将 2
各 6 O例 , 2组均给 予中医理疗 , 在此基础上 治疗组采 用牛蒡子
汤加 减 治 疗 , 照 组 采 用 治 伤 胶 囊 治 疗 , 为 1个 疗 程 , 续 对 2周 连
治疗 3个疗程。比较 2组 患者 治疗前后 的症状改善和功 能评 分。结果: 治疗后 2组间 比较 , 治疗 组患者分值 降低 幅度 大于 对 照组 , 症状改善明显 , 差异有显著性意 义( <0 0 ) P . 5 。结论 :
21 年第 3 卷第 1期 01 2 2
・
云 南 中 医 中 药 杂 志
4 1
中药方剂 ・
牛蒡 子 汤 加 减 治 疗 痰湿 型颈 椎 病 6 0例 临床 观 察
程 慧琴 ,陈远 虹 ,周裕 仓。
(.上 海 市杨浦 区大桥 社 区卫 生服 务 中心 ,上 海 20 9 ;2 海市杨 浦 区 中医医院 ,上海 2 09 ) 1 00 0 .上 000
3 讨 论
[] 2王维治 . 神经病学 [ . M]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0634 20 :9. [] 3沈稚 舟 , 吴松华 , 邵福源 , , 等 糖尿病慢性 并发症[ . M]上海 : 上海 医
治疗颈椎病的中医经方案例

治疗颈椎病的中医经方案例治疗颈椎病的中医经方案例:1. 方案一:桂枝汤方剂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生薏苡仁、杏仁。
方剂作用:桂枝汤具有温通经脉、祛风散寒的作用,可以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感。
方剂用法:将以上药材煎汤,每日饭前温服。
2. 方案二:祛风活血方方剂组成:川芎、红花、当归、白芍、川木香、秦艽、丹参、白马齿。
方剂作用:祛风活血方可促进颈椎周围血液循环,缓解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麻木感。
方剂用法:将以上药材煎汤,每日饭后温服。
3. 方案三:四逆汤方剂组成:附子、干姜、大黄、生姜、炙甘草。
方剂作用:四逆汤有温阳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对于颈椎病引起的寒性疼痛有效。
方剂用法:将以上药材煎汤,每日饭前温服。
4. 方案四:鳖甲胶囊方剂组成:鳖甲、当归、红花、桃仁、甘草。
方剂作用:鳖甲胶囊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感。
方剂用法:每日饭后口服,每次2粒。
5. 方案五:温经通络方方剂组成:川芎、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生薏苡仁、杏仁。
方剂作用:温经通络方可以活血化瘀、温通经脉,改善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僵硬感。
方剂用法:将以上药材煎汤,每日饭前温服。
6. 方案六:活血化瘀方方剂组成:当归、红花、桃仁、川芎、白芍、香附、丹参、三七。
方剂作用:活血化瘀方可以改善颈椎病引起的血液循环不畅问题,缓解疼痛和麻木感。
方剂用法:将以上药材煎汤,每日饭后温服。
7. 方案七:通络止痛方方剂组成:川芎、桃仁、红花、当归、白芍、丹参、甘草、三七。
方剂作用:通络止痛方可舒筋活络、止痛安神,对颈椎病引起的疼痛和紧张感有效。
方剂用法:将以上药材煎汤,每日饭前温服。
8. 方案八:活血化瘀颗粒方剂组成:丹参、红花、川芎、桃仁、白芍、香附、三七。
方剂作用:活血化瘀颗粒可以改善颈椎病引起的血液循环问题,缓解疼痛和麻木感。
方剂用法:每日饭后口服,每次10克。
9. 方案九:驱风活血方方剂组成:川芎、红花、当归、白芍、丹参、甘草、秦艽、白马齿。
国医大师治颈椎病医案

国医大师治颈椎病医案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僵硬、肩背酸痛、头晕、头痛、手麻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影响日常生活。
中医有着丰富的治疗颈椎病的经验,下面我将介绍一位国医大师治疗颈椎病的医案。
患者张某,女性,45岁,因颈椎病症状前来就诊。
患者主要表
现为颈部疼痛、僵硬,肩背酸痛,头晕,头痛,手麻等症状。
经过详细的问诊和检查,国医大师发现患者是因为长期久坐不动,颈椎长期处于过度紧张状态,导致气血不畅,经络阻塞而引起的颈椎病。
国医大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了针对性的中药方剂和针灸方案。
中药方剂主要包括桂枝加芍药汤、当归生姜羊肉汤、通络活血汤等,针灸方案主要是选用天柱、大椎、风池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此外,国医大师还建议患者进行一些适当的锻炼和按摩,促进气血循环,缓解颈椎病症状。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颈部疼痛、僵硬感明显改善,肩背酸痛、头晕、头痛、手麻等症状明显减轻。
国医大师继续对患者进行治疗和监测,直到患者症状完全消失。
通过这个医案,我们可以看出,中医治疗颈椎病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从根本上治疗颈椎病,而不是简单地控制症状。
中医的治疗是综合的,包括中药、针灸、按摩、运动等多种治疗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治疗颈椎病有着独特的优
势,可以从根本上治疗颈椎病,而不是简单地控制症状。
如果您患有颈椎病,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中医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蒡子汤治疗颈椎病78例
关键词颈椎病牛蒡子汤牵引
近年来,笔者用牛蒡子汤配合牵引后外贴奇正消痛贴治疗78例颈椎病患者,获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78例均系本院门诊病人,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28~72岁,平均36.5岁;病程3月~9年。
按中医辨证痰湿型48例,寒湿型13例,风寒型14例,风热型3例。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并排除颈椎肿瘤、结核及颈肋综合征。
2、治疗方法
2.1
内治法:基础方:牛蒡子、僵蚕、半夏各10g,白蒺藜、桑枝各15g,独活、秦艽各9g,白芷5g,每日1剂,早晚煎服,15剂为1疗程。
分型辨证加减:①痰湿型:以颈肩部重着,压痛广泛弥漫且浅表,苔腻脉弦为辨证要点。
宜豁痰通络,原方加制南星5g,生薏苡仁30g,泽泻15g,陈皮10g。
②寒湿型:以疼痛固定,颈项部肌肉僵硬板紧拘挛,苔白腻脉弦紧为辨证要点。
宜温经通络,原方加桂枝5~8g,仙灵脾12g,络石藤10g。
③风寒型:以疼痛游走不定,遇寒加剧,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宜祛风解表,原方加羌活、荆芥、防风各10g。
④风热型:以痛处有热感或蚁行感,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宜清热解肌,原方加葛根、黄芩、赤芍各10g,甘草6g 。
2.2
外治法:枕颌带牵引,牵引后颈椎部外贴奇正消痛贴,隔日更换。
治疗15次为1疗程。
3、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制定。
治愈:颈部酸痛及上肢麻木、乏力症状消失,臂上神经牵拉试验阴性,X线片颈椎生理弧度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减轻,上肢酸胀、麻木缓解,X线片征象改善;无效:症状及X线片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本组78例,经本法治疗,疗程15~90天,平均疗程27天,痊愈27例,好转51例,无效0例。
4、体会
本病因伏案积劳,少事活动,气血阻滞,痰湿内生,又外感风寒,风寒痰湿交凝颈项部脉络,日久成痹而致。
机轴不利,旁落手少阳三焦经,故而上肢乏力、麻木。
李时珍说:“痰涎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
方用牛蒡子汤治疗,豁痰祛风通络。
方中牛蒡子辛寒滑利,豁痰祛风,通十二经;白僵蚕辛平宣化,化痰散结,而和气血,为足厥阴肝经之首;二味合用,宣滞破结,善搜经络顽痰浊邪;白蒺藜辛温,疏肝风,和气血,散瘀结;秦艽辛寒,独活辛温,舒筋和血;白芷芳香通窍,活血破瘀;半夏辛温,燥湿化痰,消痞散肿而和胃;桑枝养筋透络,祛风湿利关节,而尤以上肢为胜。
颈曲的恢复,在一定年龄段与症状恢复有密切关系[2],所以配合颈椎牵
引,局部膏药外贴,起疏经通络、调和气血之功。
二者内外兼治,以增疗效。
总之,风寒痰湿之邪得清,则痹证之源可断,痰祛络通,
经络之血复归畅通,则可起沉疴。
5、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韦贵康,韦坚,周红海,等.颈曲改变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法治疗研究.中医正骨,2003,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