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学生学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第三章第三节盐类水解第一课时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括盐类水解和盐类水解的应用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重点内容。
教材在设计上先是通过活动与探究实验让学生感受盐溶液的酸碱性,获取盐溶液有的是呈碱性、有的呈酸性而有的呈中性的感性认知,并通过讨论活动从宏观上认识并概括出盐的组成与其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完成感性认识后,教材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去探究盐溶液呈酸碱性的本质,教材以常见典型的氯化铵、醋酸钠和氯化钠三种盐在水溶液电离出的某些离子能与水电离出的H+或OH-形成弱酸或弱碱的过程,分析了这一过程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从而在更深刻从微观粒子变化的水平揭示了盐溶液酸碱性的本质。
第二部分实际上是讨论平衡移动原理在盐类水解平衡上的应用,及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重要意义,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衡特征及移动原理,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都是平衡原理的具体应用。
学生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实质。
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溶液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这样的安排既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的具体应用和再认识。
同时,盐类水解的知识又与后续沉淀溶解平衡紧密相连的。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化学平衡、弱酸、弱碱平衡、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平衡体系,它们与将要学习的沉淀溶解平衡构成了中学化学的完整的平衡体系,通过学习盐类水解,有利于学生构建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通过探究了解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2)会书写盐类水解的反应方程式。
(3)能举例说明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水解的基本规律。
(2)以电离平衡为基础,认真分析盐类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弱酸或弱碱的趋势,明确不同类型的盐类水解的本质和规律,从微观世界看盐类水解的本质。
盐类的水解-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

盐类的水解-人教版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教案一、教学目的了解盐的性质和水解反应的概念,掌握盐类的水解反应的基本规律,并能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和掌握钠盐、铵盐以及碳酸盐等不同种类的盐发生水解的化学反应原理。
二、教学重点掌握盐的水解反应规律,理解和掌握不同种类的盐发生水解的原理,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掌握化学反应原理。
三、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不同种类的盐发生水解的原理,掌握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1.盐的性质和水解反应概念•盐是从酸和碱反应中生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的一种。
•水解反应是指在水中,离子化合物通过与水分子的反应生成化合物的反应,又称水解过程。
•盐类水解可以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水解。
2.盐的水解反应规律•酸性盐在水中水解会产生酸性溶液。
•碱性盐在水中水解会产生碱性溶液。
•中性盐在水中水解不会改变水的酸碱性质。
3.钠盐的水解反应•钠盐(NaX)溶于水中时,会发生水解反应:NaX + H2O → NaOH + HX•盐酸等酸性溶液中的钠盐(NaX)在水中的水解反应式为:NaX + H2O → HX + NaOH•观察到溶液会呈现碱性,用酚酞或酸碱指示剂进行颜色变化判断。
4.铵盐的水解反应•铵盐(NH4X)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NH4X + H2O → NH4OH + HX•铵盐(NH4X)的水解反应是一种弱碱性反应,溶液呈现微弱的酸性。
5.碳酸盐的水解反应•钙、镁、铝、锰等金属的碳酸盐在水中的水解反应:MC3 + 3H2O → M(OH)3 + 3CO2•碳酸根离子水解产生的氢离子和水分子呈立体构型,呈中性或弱酸性,不影响水的酸碱性质。
五、实验设计1. 实验器材和试剂•试剂:NaCl、NH4Cl、CuSO4、BaCl2、Na2SO4、Na2CO3等•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酸碱指示剂2. 实验步骤1.将不同种类的盐分别加入不同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
2.观察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和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
高中化学_盐类水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三节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人教版)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三单元盐类的水解。
本单元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它们分别是第一部分:盐类的水解规律;第二部分: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第三部分:盐类水解的应用。
本教学设计为第一部分内容。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基础上的综合应用。
盐类的水解实质比较抽象,须要引导学生先由实验来学习,再由实验结果归纳出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最后从理论上探究盐类水解的规律。
这样使学生由感性到理性,形成一种思维的升华。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平衡移动原理、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已具备了学习盐类水解的知识储备,同时高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小组讨论,交流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的能力,而且在心理上都有探索创新的欲望,但这部分内容又比较抽象,完全让学生自主学习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决定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的方法,进行本节的教学工作。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②理解盐类的水解(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水解)的本质和规律;③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以及运用对比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②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形成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使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增强科学探究的意识;②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③对物质的相对性、共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有初步认知。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不同盐溶液酸碱性的规律;②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③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2、难点:①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②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精品讲学案(整理含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讲学案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三节盐类的水解案例探究明矾〔KAl(SO4)2·12H2O〕可以净水,这是生活常识,因为明矾溶于水发生电离;KAl(SO4)2·12H2O====K++Al3++2 24SO+12H2O。
Al3+在水中发生一种反应,Al3++3H2O Al(OH)3(胶体)+3H+,产生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使其凝成沉淀,从而达到净水目的。
含Fe3+的盐也可用于水的净化,净化的原理是一样的,Fe3++3H2O Fe(OH)3(胶体)+3H+。
这类反应都是盐溶于水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结合形成的。
问题与讨论:1.根据上述过程分析,水中加入明矾净水后,上层清液的酸碱性是怎样的?2.试举例说明,哪些物质可以用于水的净化?自学导引一、盐的水解1.答案:2.水解的概念:在溶液里________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________或________结合生成________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盐类的水解反应,可看作是________的逆反应,中和反应为________热反应,水解反应为________热反应。
大多数水解反应相对于对应的中和反应的程度要_______(填大或小)得多。
答案:电解质OH-H+弱电解质(弱酸,弱碱)中和反应放吸小3.盐类水解的实质盐类水解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弱电解质的生成破坏了水的________,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________。
盐类的水解可看作是酸碱中和反应的________。
答案:盐电离出的金属阳离子或酸根阴离子跟水反应生成弱碱或弱酸,使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而建立起新平衡电离平衡酸碱性逆反应4.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盐类是否发生水解以及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要看________________相对强弱。
(1)通常盐类水解程度是很小的,且反应前后均有弱电解质存在,所以是________。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高二化学教案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高二化学教案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一、教材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四,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二、设计思路本节课是要利用电离平衡理论来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同时帮助学生形成水解平衡的概念。
实验较多,规律性强,可以设计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盐类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
运用多组实验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探究中,揭示盐类水解的原理、实质和规律,符合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发展规律。
盐类水解的原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比较广泛,在学生探究出盐类水解的原理、本质和规律的同时,设置多个问题情境,广泛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也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的过程。
整堂课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做到有机的结合。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2)能运用盐类水解规律判断盐溶液酸碱性,会书写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3)了解盐类水解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变传统的由教师单纯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为开放学习环境中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并将获得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先进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故这节课我尽量挖掘新教材与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结合点,课堂中从学生已有经验和社会现实中精选对学生未来发展有较高价值的同时为学生所感兴趣并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内容,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进行教学,通过合作探究、情景设置、分析比较、课堂探索、自主学习等形式让学生形成判断、生成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持续探究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本节是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的一个应用。
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有关盐类水解的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探究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明确一些概念和规律,同时,在学生掌握有关盐类水解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多媒体课件及时进行技能训练。
高中化学_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情分析:知能有积累:高二学生已具备较为成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
通过前一阶段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溶液pH等知识,且具备了分析溶液中粒子微观行为的能力,具备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前提。
因此,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心理有畏惧:由于学生连续学了两章全新的化学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没有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形象,且难度也较大,学生心理上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疲倦感和畏惧感。
综合有难度:盐类水解是前几部分知识的综合利用,在学习上也会增加难度。
因此要让学生完全明确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以及建立盐类的水解平衡,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身心愉悦地去学习。
课堂效果分析:一导入部分-----成功设疑由三种溶液颜色知道盐溶液不一定显中性。
二实验探究-----提高学习兴趣本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教与学并重”理念,在传授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也重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与思维探究,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作进一步学习,降低了他们的学习难度。
准备深入了解了这部分知识来龙去脉,学生在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以及水解常数的理解上均存在问题并在课堂上已经解决。
三--自主解决问题学生经过交流讨论,知道了盐类水解的实质,以及哪些物质能够水解。
四随堂检测-----总结提升最后对盐类水解的概念,实质,计算部分都进行了练习巩固,学生反应迅速,综合能力强。
教材整体分析:本节课位于新课程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的第二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的第二大部分。
从教材编排上看---承前启后承前:在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呈现酸碱性的本质。
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的水解规律,既能促进学生认知层次上的阶梯式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进行具体而明确的应用。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1第三节盐的水解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掌握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规律。
2. 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课堂探究:探究一、常见盐溶液的酸碱性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思考与交流1】分析CH3COON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1、水的电离方程式:2、醋酸钠的电离方程式3、醋酸钠溶液中存在着几种离子?4、溶液中哪些离子可以结合成弱电解质?5、生成弱电解质时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方程式离子方程式2【思考与交流2】分析NH4Cl溶液显酸性的原因H2ONH4Cl====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自主探究】NaCl溶液为什么显中性?盐的水解的概念:在水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________跟水电离出来的_____或_______结合生成__________的反应。
水解的条件:盐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____________离子或____________离子。
常见的弱酸阴离子:CO32-、HCO3-、CH3COO-、S2-、HS-、F-、ClO-等常见的弱碱阳离子:Fe3+、Fe2+、Al3+、Cu2+、NH4+等水解的实质:盐电离出来的弱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促进了水的电离。
水解反应与中和反应的关系: 盐+水酸+碱水解反应的特点:微弱、可逆、吸热探究三、盐类水解的规律无弱不水解,有弱才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学以致用】1.下列盐溶液呈酸性的是( ),呈碱性的是( ) 呈中性的是( )①FeCl3②Na2S ③NaClO ④NH4Cl ⑤Al2(SO4)3⑥K2SO42. 下列有关盐类水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盐类水解过程破坏了纯水的电离平衡B.盐类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C.盐类水解的结果使溶液不一定呈中性D.Na2S溶液中c(Na+)是c(S2-)的2倍中和水解3探究四、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模式:弱酸根离子+水弱酸+OH -或弱碱阳离子+水弱碱+H+要点:(1)盐类水解的程度较小,一般用可逆号“”表示。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教案(新人教选修4)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三节盐类的水解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了解盐类水解的利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比照法和依据客观事实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点。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难点: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及水解反响方程式的书写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为三局部:建立盐类水解的概念;探讨盐类水解的规律;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
其中,盐类水解的概念是根底,旨在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并为研究盐类水解规律提供依据。
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核心,它是盐类水解原理的具体化,并使盐类水解一般概念得以直接应用。
盐类水解的利用,那么是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应用实例,加深对盐类水解及其规律的理解、稳固。
总之,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因此,本节教材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大家知道碳酸钠的俗称吗〔纯碱、苏打〕,它的类别应属于盐类,为什么会称它为“碱〞呢〔水溶液显碱性〕测出以下盐溶液的PH值,并完成下表注:盐的类型按形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来写,如强酸强碱盐、弱酸弱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
1、盐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现酸性,说明盐溶液中c(H)与c(OH)相对大小如何2、根据水的电离平衡,为什么形成盐溶液后,c(H+)与c(OH-)会发生改变呢与组成盐的阴、阳离子有没有关系3、以NaCl、CH3COONa、NH4Cl为例分析这三种盐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粒子。
4、分析三种不同类型盐溶液中的粒子,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一、盐类水解1、本质:在盐溶液中,由于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从而促进水的电离平衡,使溶液显示不同程度的酸性或碱性,这个过程我们成为盐类的水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广州市铁一中学吴磊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2、理解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3、初步掌握盐类水解的方程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难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三、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将以下盐按照分类的思想将它们分类:
NaCl Na
2CO
3
NaHCO
3
NH
4
Cl Na
2
SO
4
CH
3
COONa (NH
4
)
2
SO
4
NaNO
3
Al
2
(SO4)
3
CuSO
4 KNO
3
K
2
SO
4
2、[实验探究]测出以下盐溶液的PH值,并完成下表。
3、盐类型与溶液酸碱性
4、[思考与交流]
盐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现酸性,说明盐溶液中c(H+)与c(OH-)相对大小如何?以CH3COONa溶液为例:
①溶液中存在哪些物质的电离过程?
②电离出的离子会引起哪些离子的“关联”反应?
③c(H+)与c(OH-)会发生改变呢?与组成盐的阴、阳离子有没有关系?
④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解释强碱弱酸盐的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⑤分析三种不同类型盐溶液中的粒子,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写出CH3COONa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5、请同学分析NH4Cl的水解过程:
NH4Cl电离方程式:
水的电离方程式:
写出该过程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6、水解规律:
7、课后习题:
(1)、下列溶液PH小于7的是
A、溴化钾B,硫酸铜C,硫化钠D,硝酸
(2).下列溶液能使酚酞指示剂显红色的是
A、碳酸钾
B、硫酸氢钠
C、碳酸氢钠
D、氯化铁
(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在加热时pH值变小的是
A 氯化铁
B 氯化钠
C 盐酸
D 碳酸钠
(4)、指出下列盐的溶液呈酸性、碱性还是中性?若该盐能水解,写出其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KHCO3、NaNO3、FeCl3
(5)已知三种同浓度的盐:NaA,NaB,NaC的水溶液的PH为:NaA>NaB>NaC,则:
(1)对应三种酸的酸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
(2)同浓度的三种酸的PH大小为_________
(6)、高桥地区的水质有这样一个问题:水烧开后在水壶和热水瓶内会出现大量的水垢。
一位老师在研究减少水垢的实验中发现,在冷水中放入一些明矾,[化学式KAl(SO4)2.12H2O],结果水垢现象明显减少了。
假如你是化学家,请分析其中的道理。
(问题来源于生活,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