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4学案全册
化学选修4教案全册42页word

绪言知识与技能:了解本书的基本学习内容——研究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反应速率、方向、限度);初步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基本学习方法:概念模型法过程与方法:自学与讲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的精髓是化学反应规律,了解化学反应规律,可更好的获取物质为人类服务重点:概念模型法的理解难点: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概念模型建立导入:学习化学的目的——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研究问题的核心——本书的作用一、本书研究的内容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反应的速率、方向、限度章节简介二、学习的基本思路与方法从物质相互作用导入概念模型1、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有效碰撞:具有较高能量的分子之间的碰撞2、活化分子与活化能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活化能:活化分子能量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化学反应过程的简化模型:普通分子——活化分子——有效活化能合理取向碰撞——新物质、能量变化3、催化剂在反应中的作用与意义: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加有效碰撞的次数,加快反应的速率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学计划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化学热力学)焓变、反应热1课时;热化学方程式1课时;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1课时;习题2课时燃烧热能源1课时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1课时;反应热的计算1课时;习题2课时章末归纳与整理1课时;章末检测2课时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知识与技能:了解学习本章的主要目的——解决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定量计算过程与方法:讲授、交流讨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对人类的重要性重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与形式;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焓变的概念理解,焓变的正负意义,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第一课时导入:必须2有关化学能与热能知识回忆——定量研究一、焓变反应热焓(H):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焓变(∆H):H生成物- H反应物单位:KJ/mol反应热: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分析:化学能是物质内能的一种,化学能的变化也是物质内能的变化。
物质内能的变化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方式∆U=W+Q 。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全册导学案

高二化学(上学期)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目录绪言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节燃烧热能源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复习和练习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复习和练习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含中和滴定实验报告)第三节盐类的水解(含离子浓度大小比较专题)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复习和练习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第二节化学电源第三节电解池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复习和练习绪言(1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等概念理解活化能与反应速率间关系2、过程与方法:从逐步认识化学开始,逐步构建化学微粒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自我介绍开始,认识化学,热爱化学【知识点】重点:活化分子、活化能等概念难点:活化能与反应速率间关系【知识链接】通过必修1和必修2的学习,对化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过程】一、自我介绍:1.被提问到的同学请展示:姓名性格和爱好2.说说你对化学的认识:(1)化学是研究什么的?研究这些有何用?(2)举例说说必修1和2中哪些章节或哪些知识点你认识最深刻?(最热爱)(3)说说化学中你感觉最难理解的章节或知识点?二、绪言(一)(仔细阅读绪言P1~P4,填写下列空白)(课前完成)1.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前提是反应物分子间发生2.当分子间碰撞能量足够大时,会引起3.活化分子:4.活化能:5.催化剂:(二)阅读下面内容并讨论(堂上完成)1.活化分子间的碰撞都是有效碰撞吗?2.对于反应物为气体的反应体系,增大压强活化分子数会增大吗?活化分子百分数呢?3.升高温度活化分子数会增大吗?活化分子百分数呢?(三)活化能与反应速率间关系1.活化能越低,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百分数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活化能越高,反应体系中活化分子百分数越小,反应速率越小2.活化能越低,反应体系中普通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反应速率受外界条件影响越大活化能越高,反应体系中普通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难,反应速率受外界条件影响越小3.请列举两个活化能接近于0的例子(四)催化剂1.请认真画出绪言中P3的图1(搞清楚横坐标、纵坐标和每个元素的含义)。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教案是针对社会需求、学科特点及教育对象具有明确目的性、适应性、有用性的教学讨论成果的重要形式,教案应是与时俱进的。
《试验化学》是一般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起看看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欢迎查阅!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1一、说教材《试验化学》是一般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程模块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认识试验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把握基本的化学试验方法和技能,培育学生运用试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选自苏教版《试验化学》专题3课题2。
本节课的主题是物质的鉴别,鉴别的对象是跟生产、生活亲密相关的工业盐(亚硝酸钠)和食盐,鉴别方法主要涉及被鉴物质的化学性质,且给学生从物理性质、组成与结构等角度探讨鉴别方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教材要求学生从已有学问出发,依据物质的特性多角度设计物质鉴别的试验方案,并开展试验探究,感悟化学理论学问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化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与归宿,对本课时教学我们设置了如下三维目标。
学问与技能:通过分析NaNO2和NaCl结构、组成与性质的差异,学会物质鉴别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NaNO2和NaCl的鉴别过程,培育学生设计、评价、操作、处理等试验综合能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以生活中如何防止误食亚硝酸钠中毒为载体,建立将化学学问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应用已有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述目标的设置,我们在充分表达性质差异确定鉴别方法差异的同时,很好地留意了预设与生成、主体与主导、独立与合作、收敛与发散、理论与实际等关系的处理。
三、说过程根据情境引课,情理结合,分合相辅,师生互动,学用一致,不断升华的总原则,从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组成与性质、不同组成与性质确定不同鉴别方法、不同鉴别方法呈现不同现象、不同鉴别方法需要作出合理选择为出发点,整节课的教学架构设置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呈现先行,查找启迪”、“激发思维,拓展思路”、“搜寻信息,明晰方向”、“设计方案,试验论证”、“创新优化,不断升华”等六个实施阶段。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学案精编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要点:一、焓变(△H)反应热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差值即焓变(△H)决定。
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放热反应△H 0吸热反应△H 0焓变(△H)单位:KJ/mol二、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时应注意:1.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对于25℃、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
2.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它们在反应时的状态。
3.各物质前的系数指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单位KJ/mol中每摩尔指的是每摩尔反应体系,非每摩尔某物质,其大小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5.对于可逆反应中的△H指的是正向完全进行时的焓变。
三、燃烧热定义: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单位:KJ/mol注意点:1.测定条件:25℃、101KPa,非标况。
2.量:纯物质1mol3.最终生成稳定的化合物。
如C→CO2,H→H2O(l)书写燃烧热化学方程式应以燃烧1mol纯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四、中和热定义:在稀溶液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 OH- (aq) == H2O(l) △H= -57.3KJ/mol实验:中和热的测定见课本第4~5页思考:1.环形玻璃棒的作用2.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五、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假设反应体系的始态为S,终态为L,若S→L,△H﹤0;则L→S,△H﹥0。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极品教案

【最新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极品教案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响与能量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响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响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3.了解反响热和焓变的涵义;4.能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与交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响,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反响热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响热与键能教学难点:反响热与键能教学过程:第一节 化学反响和能量变化一、概念1.化学反响及其能量变化任何一个化学反响中,反响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的。
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放热反响和吸热反响〔1〕放热反响:即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响,其反响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吸热反响:即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响,其反响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响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对于该“示意图〞可理解为以下形式:由能量守恒可得:反响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放热反响)能量反响过程 反响过程能量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吸热反响)4.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有热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响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因为反响热除跟物质的量有关外,还与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只表示各物质对应的物质的量,因此,有时可用分数表示,但要注意反响热也发生相应变化。
5.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明确以下问题:〔1〕反响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有关,需要注明,不注明的指101kPa和25℃时的数据。
〔2〕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响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不同,因此要注明反响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v弱电解质分子电离速率?v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速率
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较
(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
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国有:
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
问题讨论:在NH3
?H2O
①加入HCl:
②加入NaOH:
③加入NH4Cl: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NH3、H2O、NH4、OH溶液pH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
(4)电离平衡常数
(ⅱ)一元弱酸: ??NH?4?OH的平衡体系中:
CH
3COOH
(3)一元弱碱 ?c(CH3COO)?c(H?)CH3COO?H Ka? c(CH)3COOH??
NH3
?H2O?c(NH?
4)?c(OH)NH?OH Kb? c(NH3?H2O)?
4?
第 1 页共 38 页。
【最新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极品教案

【最新更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极品教案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4.能正确认识、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习资料的查找与交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理解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反应热的本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与键能教学难点:反应热与键能教学过程:第一节 化学反应和能量变化一、概念1.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任何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不会相等的。
在新物质产生的同时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放热反应:即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吸热反应:即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对于该“示意图”可理解为能量反应过程 反应过程能量下列形式:由能量守恒可得: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放热反应)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热量(吸热反应)4.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1)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有热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因为反应热除跟物质的量有关外,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只表示各物质对应的物质的量,因此,有时可用分数表示,但要注意反应热也发生相应变化。
5.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明确以下问题:(1)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外界的温度和压强有关,需要注明,不注明的指101kPa和25℃时的数据。
(2)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吸收和放出的热量不同,因此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精品

课题: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授课班级课时 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2、符号:△H3、单位:kJ/mol或kJmol-1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例:H2(g)+I2(g) 2HI(g);△H=-14.9 kJ/mol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绪言学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本教材的内容,即化学反应原理的研究范围;2、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碰撞”概念模型、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并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方法有初步的领会;3、了解催化剂的作用和研究意义。
【重、难点】“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的学习。
一、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1)化学反应与能量:反应热的计算;(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3)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酸、碱、盐的本质;(4)电化学:原电池、电解池二、简化后的有效碰撞模型有效碰撞:能够导致化学键断裂,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即:[思考] 为什么有些碰撞无效,而有些碰撞有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活化分子和活化能1、活化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
[思考]活化分子发生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活化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活化能的大小决定了化学反应的难易,它会影响反应热的大小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化能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供“活化能”的途径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催化剂1、催化剂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催化剂的研究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反思】1、查漏知识点: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学案班次姓名教学目标:1.了解焓变的含义2.理解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与键的断裂与生成的关系教学重点: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教学内容:回顾: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⑴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有__________,在一般化学反应里,常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⑵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___________有关。
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发生化学反应时____________;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在发生化学反应时______________引入: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什么?阅读P2:一、焓变和反应热1.焓和焓变(1)焓:(2)焓变(ΔH):2.反应热⑴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反应热⑵符号:用_________表示⑶单位;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
⑷可直接测量,测量仪器叫量热计⑸反应热产生的原因(微观讨论)P2-3 以H2(g) + Cl2(g) = 2HCl(g)为例:①化学键断裂时需要_________________,②化学键形成时需要_________________。
即为反应热(6)反应热表示方法:反应热是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整个体系的能量(即焓)增加或者减少的量值,ΔH =H 产物—H 反应物思考:焓增加----吸热-----则用“ ”表示;焓减少----放热-----则用“ ”表示。
(填“+”或“—”)练习:1. 1molC 与1molH 2O(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 2(g),需吸收131.5kJ 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
2. 拆开1molH —H 键、1molN —H 键、1molN ≡N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 、391kJ 、946kJ ,则1molN 2生成NH 3的反应热为 ,1mol H 2生成NH 3的反应热为 。
【课后反思】1、查漏知识点:2、主要错题:作业:P6页1、2题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2课时)学案班次 姓名教学目标: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内容:一.热化学方程式:既能表明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又能表明能量变化的方程式。
(1)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①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 不同。
对于25℃、101KPa 时进行的反应可以不注明②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不同物质中贮存的能量不同)如:H 2 (g) + 21O 2 (g) = H 2O(g);△H=-241.8 kJ/mol H 2(g) + 21O 2 (g) = H 2O(l);△H=-285.8 kJ/mol ③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一般不用小数)。
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
(详细阅读P 4资料)如:H 2(g) + Cl 2(g) = 2HCl(g);△H=-184.6 kJ/mol21H 2(g) + 21Cl 2(g) = HCl(g);△H=-92.3 kJ/mol④有机反应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用等号不用箭头,不标条件。
书写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1molN 2(g)与适量O 2(g)反应生成NO (g),需吸收68kJ 的热量;2、2molCu(s)与适量O 2(g)反应生成CuO(s),放出314kJ 热量;随堂训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C 、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 、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2、已知1mol 甲烷燃烧放出890.3KJ 的热量,在标准状况下,1m 3甲烷完全燃烧可放出的热量为 () A 、890.3KJ B 、39745.5KJ C 、1979KJ D 、19855KJ3、1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KJ 热,下列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H 2 (g )+1∕2O 2 (g )=H 2 O (l ) △H=-285.8 KJ ·mol -1B 、2H 2(g )+O 2 (g )=2H 2O(l) △H= -142.9 KJ ·mol -1C 、2H 2 +O 2 =2H 2 O △H= -571.6 KJ ·mol -1D 、2 H 2 (g )+O 2 (g )=2H 2 O (l ) △H=571.6 KJ ·mol -14、 4g CO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 2,放出 9. 6kJ 热量,写出CO 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课后反思】1、查漏知识点:2、主要错题:作业:P6页3、4题第一章第二节燃烧热能源――学案班次姓名教学目标:理解燃烧热的概念,认识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燃烧热的概念。
教学内容:一、燃烧热1、反应热的分类根据反应的情况不同,反应热可分多种,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以跟燃料品质相关的 ___实际应用较广。
2、燃烧热(1)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要点:(中和热:)①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②量:________________。
③对象:______________。
④反应程度:。
⑤产物稳定性:__________(不可再燃且状态稳定)⑥燃烧热是反应热的一种,△H为“____”或△H_______。
3.燃烧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以燃烧1mol可燃烧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4.燃烧反应中热量的计算:关系式:热量=可燃物物质的量ⅹ燃烧热〔练习〕1、写出下列可燃性物质燃烧的稳定产物C:______ H2:______ CH4:_____ 金刚石:_____ 乙醇:______2、依据表1-1,写出下列物质的燃烧热的化学方程式:(1)CO(g)(2)C2H6(g)二、能源1、能源(1)能源就是能提供的,它包括化石燃料、、、、__________、以及柴草等。
(2)能源是和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开发和利用情况,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 ______和水平。
2、我国目前的能源利用状况(1)我国目前使用的重要能源是,它们的蕴藏量,而且不能,最终将会。
(2)基于我国目前的水平和水平,能源从开采、运输、加工到终端的利用效率都,浪费。
据统计,总效率仅为。
3、解决方法(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随堂练习1、下列性质中,能说明乙醇宜作燃料的是()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1.5g火箭燃料二甲基肼(CH3—NH—NH—CH3)完全燃烧,放出50KJ的热量,则二甲基肼的燃烧热为()A、—1000KJ/molB、—1500KJ/molC、—2000KJ/molD、—3000KJ/mol3、甲醇属于可再生能源,可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