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反应热的计算》word学案一-化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3课时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盖斯定律,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掌握有关反应热计算的方法技巧,进一步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一盖斯定律1.在化学科学研究中,常常需要通过实验测定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但是某些反应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地获得。
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这就是盖斯定律。
2.从能量守恒定律理解盖斯定律从S→L,ΔH1<0,体系放出热量;从L→S,ΔH2>0,体系吸收热量。
根据能量守恒,ΔH1+ΔH2=0。
3.根据以下两个反应:C(s)+O2(g)===CO2(g)ΔH1=-393.5 kJ·m ol-1CO(g)+12O2(g)===CO2(g)ΔH2=-283.0 kJ·m ol-1根据盖斯定律,设计合理的途径,计算出C(s)+12O2(g)===CO(g)的反应热ΔH。
答案根据所给的两个方程式,反应C(s)+O2(g)===CO2(g)可设计为如下途径:ΔH1=ΔH+ΔH2ΔH=ΔH1-ΔH2=-393.5 kJ·m ol-1-(-283.0 kJ·m ol-1)=-110.5 kJ·mol-1。
4.盖斯定律的应用除了“虚拟路径”法外,还有热化学方程式“加合”法,该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掌握。
试根据上题中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利用“加合”法求C(s)+12O2(g)===CO(g)的ΔH。
答案C(s)+O2(g)===CO2(g)ΔH1=-393.5 kJ·mol-1CO2(g)===CO(g)+12O2(g)ΔH2=283.0 kJ·mol-1上述两式相加得C(s)+12O2(g)===CO(g)ΔH=-110.5 kJ·mol-1。
1.3.2《反应热的计算》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与能量》教学设计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共二课时:反应热的计算)将上述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减①-②,C 2H 4(g)—C 2H 5OH(l)===-H 2O(l) ΔH =-1 411.0 kJ ·mol -1+1 366.8 kJ ·mol -1=-44.2 kJ ·mol -1,整理得:C 2H 4(g)+H 2O(l)===C 2H 5OH(l) ΔH =-44.2 kJ ·mol -1,答案为A 。
【小结】1.运用盖斯定律解答问题通常有两种方法:(1)虚拟路径法:如C(s)+O 2(g)===CO 2(g),可设置如图:ΔH 1=ΔH 2+ΔH 3 (2)加合(或叠加)法:即运用所给方程式就可通过加减的方法得到新化学方程式。
2.根据盖斯定律进行计算的步骤若一个化学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或相减得到,则该化学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由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ΔH (含“+”“-”)相加或相减而得到。
其一般步骤是: ①确定待求的反应方程式;②找出待求方程式中各物质出现在已知方程式的什么位置;③根据未知方程式中各物质计量数和位置的需要对已知方程式进行处理,或调整计量数,或调整反应方向;④实施叠加并检验上述分析的正确与否。
【变式3】用H 2O 2和H 2SO 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板上的铜。
已知:Cu(s)+2H +(aq)===Cu 2+(aq)+H 2(g) ΔH =+64.39 kJ·mol -12H 2O 2(l)===2H 2O(l)+O 2(g) ΔH =-196.46 kJ·mol -1H 2(g)+12O 2(g)===H 2O(l) ΔH =-285.84 kJ·mol -1在H 2SO 4溶液中,1 mol Cu 与1 mol H 2O 2完全反应生成Cu 2+(aq)和H 2O(l)的反应热ΔH 等于( ) A.-417.91 kJ·mol -1 B.-319.68 kJ·mol -1 B.+546.69 kJ·mol -1D.-448.46 kJ·mol -1A.A →F ,ΔH =-ΔH 6B.ΔH 1+ΔH 2+ΔH 3+ΔH 4+ΔH 5+ΔH 6=1C.C →F ,|ΔH |=|ΔH 1+ΔH 2+ΔH 6|D.ΔH 1+ΔH 2+ΔH 3=-ΔH 4-ΔH 5-ΔH 6 【答案】 B【解析】 A 项,F →A ,ΔH =ΔH 6,则A →F ,ΔH =-ΔH 6,A 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练习: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在298 K 时下述反应的有关数据:C(s)+12O 2(g)===CO(g) ΔH 1=-110.5 kJ·mol -1 C(s)+O 2(g)===CO 2(g) ΔH 2=-393.5 kJ·mol -1则C(s)+CO 2(g)===2CO(g)的ΔH 为( )A .+283.5 kJ·mol -1B .+172.5 kJ·mol -1C .-172.5 kJ·mol -1D .-504 kJ·mol -1解析: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可得:2C(s)+O 2(g)===2CO(g)ΔH =2ΔH 1=-221 kJ·mol -1①CO 2(g)===C(s)+O 2(g) ΔH -ΔH 2=+393.5 kJ·mol -1②依据盖斯定律,反应①+②可得:C(s)+CO 2(g)===2CO(g)ΔH =-221 kJ·mol -1+393.5 kJ·mol -1=+172.5 kJ·mol -1。
答案:B2.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如下图所示的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等式是( )A .ΔH 1=ΔH 2=ΔH 3=ΔH 4B .ΔH 1+ΔH 2=ΔH 3+ΔH 4C .ΔH 1+ΔH 2+ΔH 3=ΔH 4D .ΔH 1=ΔH 2+ΔH 3+ΔH 4解析:由盖斯定律知:ΔH 1=ΔH 2+ΔH 3+ΔH 4,D 项正确。
答案:D3.已知丙烷的燃烧热ΔH =-2 215 kJ·mol -1,若一定量的丙烷完全燃烧后生成1.8 g 水,则放出的热量约为( )A .55 kJB .220 kJC .550 kJD .1 108 kJ解析:丙烷分子式是C 3H 8,1 mol 丙烷完全燃烧会产生4 mol水,则丙烷完全燃烧产生1.8 g 水,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1.818×4×2 215 kJ =55.375 kJ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构建盖斯定律模型,理解盖斯定律的本质,形成运用盖斯定律进行相关判断或计算的思维模型。
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了解盖斯定律对反应热测定的重要意义,增强为人类科学发展而努力的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一、盖斯定律1.盖斯定律的理解(1)大量实验证明,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3)始态和终态相同反应的途径有如下三种:ΔH =ΔH 1+ΔH 2=ΔH 3+ΔH 4+ΔH 5 2.盖斯定律的应用 根据如下两个反应Ⅰ.C(s)+O 2(g)===CO 2(g) ΔH 1=-393.5 kJ·mol -1 Ⅱ.CO(g)+12O 2(g)===CO 2(g) ΔH 2=-283.0 kJ·mol -1选用两种方法,计算出C(s)+12O 2(g)===CO(g)的反应热ΔH 。
(1)虚拟路径法反应C(s)+O 2(g)===CO 2(g)的途径可设计如下:则ΔH =-110.5 kJ·mol -1。
(2)加合法①写出目标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确定各物质在各反应中的位置, C(s)+12O 2(g)===CO(g)。
②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Ⅱ变形,得反应Ⅲ: CO 2(g)===CO(g)+12O 2(g) ΔH 3=+283.0 kJ·mol -1;③将热化学方程式相加,ΔH 也相加:Ⅰ+Ⅲ得, C(s)+12O 2(g)===CO(g) ΔH =ΔH 1+ΔH 3,则ΔH =-110.5 kJ·mol -1。
(1)热化学方程式同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数值也必须乘上该数;(2)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同种物质之间可相加减,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带符号);(3)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ΔH的“+”“-”号必须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
人教版高中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1—4章知识点总结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1—4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
2、符号:△H3、单位:kJ·mol-14、规定:吸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放热反应:△H < 0 或者值为“-”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燃料的燃烧C+CO2, H2+CuO酸碱中和反应C+H2O金属与酸Ba(OH)2.8H2O+NH4Cl大多数化合反应CaCO3高温分解大多数分解反应小结:1、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2、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放热反应,体系能量降低,△H为“-”或小于0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吸热反应,体系能量升高,△H为“+”或大于03、反应热数值上等于生成物分子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之差二、热化学方程式1.概念:表示化学反应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2.意义:既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又能表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总结]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注意事项:(1)反应物和生成物要标明其聚集状态,用g、l、s分别代表气态、液态、固态。
(2)方程式右端用△H 标明恒压条件下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放热为负,吸热为正。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4)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 也不同,即△H 的值与计量数成正比,当化学反应逆向进行时,数值不变,符号相反。
三、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焓变(ΔH)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总结规律:若多步化学反应相加可得到新的化学反应,则新反应的反应热即为上述多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一课时学案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1课时盖斯定律【学习目标】1.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
2.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学习难点】掌握有关盖斯定律的应用自主学习一、盖斯定律1.含义:(1)不管化学反应是完成或完成,其反应热是的。
(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和有关,而与反应的无关。
2.意义:利用盖斯定律,可以计算一些难以测定的。
合作探究1、盖斯定律思考: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归纳总结:反应物A变为生成物D,可以有两个途径:①由A直接变成D,反应热为△H;②由A经过B变成C,再由C变成D,每步的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如下图所示:则有△H=2、应用:通过盖斯定律可以计算出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反应的反应热。
例:已知:①C(s)+O2(g)= CO2(g) △H1=-393.5kJ/mol②CO(g)+1/2O2(g)= CO2(g) △H2=-283.0kJ/mol求:C(s)+1/2O2(g)= CO (g) 的反应热△H3【小结】盖斯定律1.含义(1)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例如,ΔH1、ΔH2、ΔH3之间有如下的关系:ΔH1=ΔH2+ΔH3。
2.意义利用盖斯定律,可以间接地计算一些难以测定的反应热。
例如:C(s)+12O2(g)===CO(g)上述反应在O2供应充分时,可燃烧生成CO2;O2供应不充分时,虽可生成CO,但同时还部分生成CO2。
因此该反应的ΔH不易测定,但是下述两个反应的ΔH 却可以直接测得:(1)C(s)+O2(g)===CO2(g) ΔH1=-393.5 kJ·mol-1(2)CO(g)+12O2(g)===CO2(g) ΔH2=-283.0 kJ·mol-1根据盖斯定律,就可以计算出欲求反应的ΔH。
经典之作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 反应热的计算第一课时练习题:〖课前练习1〗298K ,101KPa 时,将1 g 钠与足量的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 18 KJ 的热量,求生成1mol 氯化钠的反应热?〖课前练习2〗乙醇的燃烧热是△H=-1367KJ/mol ,在此温度下,46Kg 乙醇充分燃烧后放出多少热量?思考题: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C(s)+1/2O 2(g)==CO(g)①C(s)+1/2O 2(g)==CO(g) ΔH 1=?②CO(g)+1/2O 2(g)== CO 2(g) ΔH 2=-283.0kJ/mol ③C(s)+O 2(g)==CO 2(g) ΔH 3=-393.5kJ/mol1、盖斯定律:内容:1840年,瑞典化学家盖斯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不管化学反应是_______完成或 __________完成,其反应热是_______的。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 _____和______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对盖斯定律的理解: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________为基础的,二者密不可分,但以___为主。
3、计算的步骤:找出能量守恒的等量的关系△H 1、△H 2、△H 3 三种之间的关系如何?计算的步骤?1、【例1】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C(s)+1/2O 2(g)==CO(g)①C(s)+1/2O 2(g)==CO(g) ΔH 1=?②CO(g)+1/2O 2(g)== CO 2(g) ΔH 2=-283.0kJ/mol ③C(s)+O 2(g)==CO 2(g) ΔH 3=-393.5kJ/mol方法1:以盖斯定律原理求解, 以要求的反应为基准(1) 找起点C(s), (2) 终点是CO(g),(3) 总共经历了两个反应C →CO ; C →CO 2→CO(4) 也就说C →CO 的焓变为C →CO 2;CO 2→CO 之和。
经典之作学案(新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学案

1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学案)【重、难点】: 盖斯定律的应用 一、盖斯定律1、概念: 。
或者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 有关,而与 无关,这就是盖斯定律。
2、对盖斯定律的图示理解如由A 到B 可以设计如下两个途径:,途径一:A-→B(△H) 途径二:A--→C—→B(△H l +△H 2)则焓变△H 、△H 1 、△H 2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即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H 也可同时相加减。
3、盖斯定律是哪些自然规律的必然结果?是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共同体现,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步完成,最初的反应物和最终的生成物都是一样的,只要物质没有区别,能量也不会有区别。
4、盖斯定律的应用如:图1和图2中,△H 1、△H 1、△H 3三者之间的关系分别如何?找出能量守恒的等量的关系(填写表中空白)5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
例题1、试利用298K 时下列反应焓变的实验数据,C(s)+ O 2 (g)=CO 2(g) △H 1= -393.5 KJ·mol-1 反应1 CO(g)+ 1/2O 2 (g)=CO 2(g) △H 2= -283.0 KJ·mol -1反应2计算在此温度下C(s)+1/2 O 2 (g)=CO(g)的反应焓变△H 3. 反应3方法1:以盖斯定律原理求解, 以要求的反应为基准 (1)找起点C(s), (2)终点是CO 2(g),(3)总共经历了两个反应 C→CO 2;C→CO→CO 2。
(4)也就说C→CO 2的焓变为C→CO;CO→CO 2之和。
则△H 1=△H 3+△H 2(5)求解:C→CO △H 3=△H 1— △H 2= -110.5 KJ·mol -1方法2:利用方程组求解, 即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H 可同时相加减。
(1) 找出头、尾 ,同上。
(2) 找出中间产物 CO 2 ,(3) 利用方程组消去中间产物, 反应1-反应2=反应3 (4) 列式: △H 1—△H 2=△H 3 (5) 求解可得△H 3=△H 1— △H 2= - 110.5 KJ·mol -1 利用方程组求解 , 是常用的解题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重点、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和反应热的计算
【学习过程】:
【温习旧知】
问题1、什么叫反应热?
问题2、为什么化学反应会伴随能量变化?
问题3、什么叫热化学方程式?
问题4、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问题5、热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学习新知】
一、盖斯定律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盖斯定律?
问题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吗?与什么有关?
【练习】
已知:H2(g)=2H (g) ; △H1= +431.8kJ/mol
1/2 O2(g)=O (g) ; △H2= +244.3kJ/mol
2H (g) + O (g)= H2O (g); △H3= -917.9 kJ/mol
H2O (g)= H2O (l); △H4= -44.0 kJ/mol
写出1molH2 (g) 与适量O2(g)反应生成H2O (l)的热化学方程式。
二、反应热的计算
例1、25℃、101Kpa,将1.0g钠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8.87kJ热量,求生成1moL 氯化钠的反应热?
例2、乙醇的燃烧热: △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例3、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CO2(g);ΔH2=-393.5 kJ/mol
(3)H2(g)+O2(g)=H2O(l);△H3=-285.8kJ/mol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2C(s)+2H2(g)+O2(g)= CH3COOH(l);ΔH=?
【思考与交流】通过上面的例题,你认为反应热的计算应注意哪些问题?
【课堂练习】
1、在101 kPa时,1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890 kJ的
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000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2、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6H12O6(s)+6O2(g)=6CO2(g)+6H2O(l);ΔH=-2 800 kJ/mol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
计算100 g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本节小结】:
【作业】
1.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 水蒸气放热241.8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若1 g 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热2.444 kJ,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________kJ ·mol -1。
2、已知
2H 2(g )+O 2(g)===2H 2O(l);ΔH=-571.6 kJ ·mol -1 CO(g)+2
1O 2(g)===CO 2(g) ;ΔH=-282.9 kJ ·mol -1 某H 2和CO 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4 kJ 的热量,同时生成3.6 g 液态水,则原混
合气体中H 2和CO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2∶1
B .1∶2
C .1∶1
D .2∶
3
3、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燃烧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依次为
CH 4+2O 2CO 2+2H 2O,C 3H 8+5O 23CO 2+4H 2O
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今改为烧液化石油气,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减少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量
B .增大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气量
C .减少空气进入量,减少石油气进气量
D .增大空气进入量,增大石油气进气量
4、已知CH 4(g)+2O 2(g) CO 2(g)+2H 2O (l );ΔH =-Q 1 kJ ·mol -1
H 2(g)+
21O 2(g)===H 2O(g);ΔH =-2
1Q 2 kJ ·mol -1 H 2(g)+21O 2(g)===H 2O(l);ΔH =-21Q 3 kJ ·mol -1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
室温,则放出的热量(单位:kJ )为
A .0.4Q 1+0.05Q 3
B .0.4Q 1+0.05Q 2
C .0.4Q 1+0.1Q 3
D .0.4Q 1+0.2Q 2
5、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H 2(g)+ 2
1O 2(g)===H 2O(g);ΔH =-241.8 kJ ·mol -1 ②2H 2(g)+O 2(g)===2H 2O(g) ;ΔH =-483.6 kJ ·mol -1
③H 2(g)+2
1O 2(g)===H 2O(l); ΔH =-285.8 kJ ·mol -1 ④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 ·mol -1
则氢气的燃烧热为
A .241.8 kJ ·mol -1
B .483.6 kJ ·mol -
1 C .285.8 kJ ·mol -1
D .571.6 kJ ·mol -1 6、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H 2(g)+ 2
1 O 2(g)=H 2O(1); △H= -285.8 kJ·mol -1 C 3H 8(g)+5O 2(g)=3CO 2(g)+4H 2O(1);△H= -2220 kJ·mol -1
实验测得H 2和C 3H 8的混合气体共5 mol ,完全燃烧时放热3847 kJ ,则混合气体中H 2与
C 3H 8的体积比是( )。
A .1∶1
B .1∶3
C .3∶1
D .1∶4
7、在101kPa 时,H2在1.00molO2中完全燃烧生成2.00mol 液态H 2O 。
(1)放出571.6kJ 的热量,H2的燃烧热为________,表示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2)1.00L 1.00mol/L H2SO4溶液与2.00L 1.00mol/L NaOH 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 的
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为___________,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C (s,金刚石)= C (s,石墨) △H =-1.9 kJ/mol
C (s,金刚石)+ O2(g) = CO2(g) △H1
C (s,石墨)+ O2(g) = CO2(g) △H2
根据已述反应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H1=△H2
B 、△H1<△H2
C 、△H1>△H2
D 、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9、已知:(1)Zn (s )+O2(g )=ZnO (s ) △H =-348.3kJ ·mol -1 2Ag (s )+O2(g )
=Ag2O(s)△H =-31.0kJ ·mol -1则Zn (s )+Ag2O (s )=ZnO (s )+2Ag (s )的△H 等于 ( )
A .-317.3kJ ·mol -1
B .-379.3kJ ·mol -1
C .-332.8kJ ·mol -1
D .+317.3kJ ·mol -1
10(09四川卷9)25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aq) +24SO -(aq)+2Ba
+(aq)+2OH -(aq)=BaSO4(s)+2H 2O(1);∆H=-57.3 kJ/mol B.KOH(aq)+12H 2 SO4(aq)= 12
K 2SO4(aq)+H 2O(I); ∆H=-57.3kJ/mol C.C8H18(I)+ 252
O 2 (g)=8CO 2 (g)+ 9H 2O; ∆H=-5518 kJ/mol D.2C8H18(g)+25O 2 (g)=16CO 2 (g)+18H 2O(1); ∆H=-5518 kJ/mol
11、(09重庆卷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表示正确的是(H ∆的绝对值均正数)
A .C2H5OH (l )+3O2(g )==2CO2(g )+3H2O (g );△H=—1367.0 kJ/mol (燃烧热)
B . NaOH (aq )+HCl (aq )==NaCl (aq )+H2O (l );△H=+57.3kJ/mol (中和热)
C .S (s )+O2(g )===SO2(g );△H=—269.8kJ/mol (反应热)
D . 2NO2==O2+2NO ;△H=+116.2kJ/mol (反应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