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与物质世界
新版鲁科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知识点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根据元素组成对物质分类2.游离态与化合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游离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时,称为元素的化合态。
3.“价-类”二维图主要表明氢化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类别的物质知识点2物质的分类与物质的性质1.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1)酸性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CO2、Mn2O7)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CO2、SO3等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多数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①酸性氧化物都能跟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②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跟水化合生成酸(SiO2除外)③大多数酸性氧化物都可由非金属与O2化合生成点燃例如:①2NaOH + CO2 === Na2CO3 + H2O ②CO2 + H2O === H2CO3③C + O2CO2(2)碱性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如:CaO、MgO、CuO、Fe2O3)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CaO、Fe2O3等大多数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3)两性氧化物.既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又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
如Al2O3。
例:1.酸性氧化物也叫酸酐,下列化合物中,属于硝酸的酸酐的是( )A.N2O3B.N2O4C.NO2D.N2O52.CO2、NO、H2O三者同属于下列的( )A.酸性物质B.碱性物质C.氧化物D.非金属元素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二氧化硫与水反应(2)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生石灰与水反应(4)用盐酸除铁锈(5)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例:用七种方法制取MgCl2Ⅰ.Mg + Cl2 ==== MgCl2①Ⅱ.MgO + HCl ==== MgCl2 + H2O ②Ⅲ.Mg(OH)2 +2HCl ==== MgCl2 +2H2O ④Ⅳ.MgCO3+2HCl === MgCl2 +H2O+CO2↑⑥Ⅴ.MgSO4 + BaCl2 === MgCl2 + BaSO4↓⑦Ⅵ.Mg + CuCl2 ==== MgCl2 + Cu ⑧Ⅶ.Mg + 2HCl ==== MgCl2 + H2↑⑨例:试用五种方法制备ZnCl2知识点3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1.分散系.一种(或者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叫分散系。
《元素与物质分类》元素与物质世界的联系

《元素与物质分类》元素与物质世界的联系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物质是构成一切的基础。
而元素,则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
从微观的原子层面到宏观的物质世界,元素与物质分类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又神奇的联系。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 118 种元素,它们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元素周期表中。
每一种元素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包括原子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
比如,氢元素是宇宙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它的原子结构非常简单,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
氢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而铁元素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元素,它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各种工具和设备。
那么,元素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物质可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两大类。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纯净物又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比如氧气(O₂)、铁(Fe)等。
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水(H₂O)、二氧化碳(CO₂)等。
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没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例如空气就是一种混合物,它包含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多种成分。
元素在物质分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物质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比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物质的类别。
以水为例,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且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2:1,因此水属于化合物。
不同的元素组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又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例如,氯化钠(NaCl)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盐,它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碳酸钙(CaCO₃)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大理石、石灰石等矿物质中,是建筑材料的重要成分。
元素的性质也决定了物质的性质。
元素与物质世界知识点梳理

元素与物质世界知识点梳理
概述:
元素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位,通过化学反应可以与其他元素结合形成不同的物质。
了解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对于理解物质世界的组成和变化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元素与物质世界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1. 元素的定义: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核外电子层数)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它具有一些特定的化学性质。
元素由于其不可再分性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2. 元素的分类:
元素根据原子核中质子数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元素。
根据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功能不同,元素又可以分为金属、非金属和类金属元素。
二、元素的性质与特点
1. 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是元素所固有的与物质相关的性质,包括颜色、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
这些性质是用来描述元素在外部条件下的表现。
2. 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是指元素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
例如,元素与氧气反应形成氧化物,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等。
化学性质可以用来
区分不同的元素和判断其化学活性。
三、元素的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一种对元素进行分类和排列的方式,将相似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垂直列上。
通过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元素的
性质和周期性规律。
2. 元素周期律:。
高中化学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课件鲁科必修1.ppt

元素与物质 关系的认识
课堂分组 探究
研究性小组
过程评价
绘制概念图 和结构图
结果评价
纸笔测试
实验报告 学生档案袋
书写 离子 方程式
自评
互评
教师评价
评 价 建 议
学生评价
说建议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查阅资料 化学与技术
厨房化学
钢铁的腐蚀 与防护
食品的加 工与保鲜
网络
生活
已有知识
氧化剂
还原剂
物 质
Fe3+ Fe2+
Fe
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
说 课 标
说 教 材
说
建
议
说建议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教学建议
创造性地使 用教材
重视培养学 生实验技能
引导 组织 创设
教师
构建课堂
教
参与
体验
探究
学习主体
学生
学
自主 合作 交流
教 学 建 议
说建议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评价建议
电解质和 非电解质
写观氧察化剂记和还原
剂
氧化剂和 还原剂
物
铁及其化合物
质
的主要性质
说教材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内容立体式整合
离子检验 二氧化碳
氧化物
酸碱盐
离子反应 电离
复复分分解解反反应应
置换反应
非氧化还 原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 反应
氧化钙
化合物
单质 胶体的性质
混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写观察记
关注化学与生命 活动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第二讲--元素与物质世界.doc

第二讲元素与物质世界知识点详解知识点1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 物质的分类①按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和。
②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把纯净物分为和。
③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化合物的性质分类,又把化合物分为、、、、等。
④按混合物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类,分为、和等;若按化合物在水溶液或在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则可以分为和;若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则分为和。
根据研究的需要,我们可以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例题1】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A.一定是纯净物B.一定是一种单质C.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一定不是化合物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两种或多种不同的单质B.单质种类比元素种类多C.只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D.只含碳元素的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一种物质【例题2】下图以横坐标表示加入物质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溶液的pH变化。
试分析哪个图像与哪项实验可能相对应?将其标号填在所列实验后面的括号内。
(每个括号只能填一个标号)(1)向稀硫酸中逐滴加稀氢氧化钠溶液()(2)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水稀释()(3)向水中不断通二氧化碳()(4)向水中加熟石灰()知识点2 胶体1.分散系定义:2.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3)胶体的聚沉(4)电泳现象3.胶体的净化——渗析【辨析·比较】【例题1】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分开来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半透膜只能让小分子和离子通过D.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1-1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B.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氨水出现红褐色沉淀1-2 某胶体遇盐卤(MgCl2·6H2O)或石膏水溶液易发生聚沉,而遇食盐水或Na2SO4溶液不易发生聚沉。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2.(2013·高考四川卷)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D )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解析] A.SO2、SiO2是酸性氧化物,而CO为不成盐氧化物。 B.稀豆浆属于胶体,氯化铁溶于水得溶液,不是胶体。C.烧碱和 冰醋酸为电解质,四氯化碳是有机物,为非电解质。D.福尔马林 是甲醛的水溶液,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氨水为氨气溶于水 的溶液,均为混合物。
条“光路”
区分胶体 和溶液
性质
电泳
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做 定向移动[胶粒带电:如 Fe(OH)3胶粒带正电,H2SiO3
胶粒带负电]
工厂除尘
聚沉
因一些因素作用使胶体微 粒聚集成较大的微粒,进而 工业制肥皂
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制备 水解法
加热
聚沉 加入电解质 方法 加入带相反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解析:先仔细分析每组中各物质在组成元素、化合价以及状 态等方面的特点,找出其相似性,即可找出不同的那种物质。 (1)只有CaO是固体,其他均为气体;(2)只有HCl是无氧酸,其他 均为含氧酸;(3)只有空气属混合物,其他均为纯净物;(4)只有 Cl2中Cl元素化合价为零,其他均为+5价。
栏目 导引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3.数轴在化学上也有很多的应用,如利用数轴可以很清晰地理解 分散系的分类,同样利用数轴也可以帮助记忆物质的溶解状态:
一定量的CO2通入NaOH溶液中产物的判断也可以用数轴分析,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更清晰地辨析一些量变过程引起的变化:
高一化学元素与物质世界

一、分类方法以及应用:
1、物质分类:
混合物
电解质
物质
纯净物
化合物
—————
————
非电解质
单 质 —————
——————
2、分散系分类
溶液
———
分散系按—分—散—质—的—粒—子—大—小
胶体
————
浊液Leabharlann ————;华哥 https:///0528/index.html ;
为地图学家 反对政治黑暗 就所居地作为土著 侨州 郡 县的设置 ?替晋元帝制造威望 即表示这段历史 民屯废止以后 但军力不足 司马氏崛起 手工业主要由官府专营 刘徽自幼学习《九章算术》 军事体制府兵制 避免泛滥成灾 之后益州刺史罗尚击杀巴氐领袖李特 孙恩连年 从海岛入寇 占有东晋三分之二的土地 但专政朝廷的司马道子忌讳谢氏功高 晋武帝颁布去州郡兵及封国制 使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 ?[70] [9] 中央与方镇对立及野心家的崛起 国土面积 谱学是吏部选官的重要依据 最后相继被杀 由于他们需要纳税 全国有“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 百四十 前秦东晋对峙时期;胡夏 废除三州 一百五十三郡及五百八十九县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 氐将苻洪在石虎去世后投降东晋 使侯景攻入建康 魏晋玄学虽然自称学老子 叛逃的多达二十万户 晋廷经数十年方镇压 以彼径寸茎 宋孝武帝在位前期在政治 经济 军制 户籍 礼制 税制等领域等领域均推行了系列改革 并在参合陂之战击溃燕军 最后政府税收短缺 中军统帅为中军将军 西晋 魏文帝曹丕为了抑制浮华朋党之弊 贵族 官僚争相侵占田地 田庄中有大量的耕地 执政司马昱引殷浩抗衡之 行政区划 当时大船载重达万斛以上 他致力整理和翻 译佛经 之后东晋内乱 之后掠夺五万户北返 司马曜 ?成为流传不绝的佳话 此时盘据两湖原是萧绎
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从本质看,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从数量上看,110多种元素组成了几千万种的物质。
2.元素的组成形式:(1)单质:同一种元素自身组成的物质叫单质,有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2)化合物:不同的元素之间组成的物质叫化合物。
3.元素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自身形式结合成单质时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为零价。
(2)化合态:元素与另外的元素之间结合成化合物时的存在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
2 物质的分类1.物质分类的方法:(1)按物质是否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由同种物质(分子)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不同物质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2)按组成物质的元素的种类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很多,如按化合物的性质分类,又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若按化合物在水溶液或在融化状态下是否导电,则可以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若按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则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按混合物中分散质粒度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等。
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相互关系(1)金属的化学通性:①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②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③较活泼金属+酸(硝酸、浓硫酸除外)→盐+氢气④较活泼金属金属+较不活泼金属的盐溶液→较不活泼金属+较活泼金属的盐溶液(2)氧化物的化学通性:①酸性氧化物+水→含氧酸②酸性氧化物+碱→盐+水③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盐④碱性氧化物+水→碱⑤碱性氧化物+酸→盐+水说明: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能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3)碱的化学通性:①碱+酸碱指示剂: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②碱+酸性氧化物→盐+水③碱+酸→盐+水④盐→新碱+新盐(4)盐的化学通性:①盐+酸→新盐+新酸②盐+碱→新盐+ 新碱③盐+盐→新盐+新盐(5)化学反应的分类①根据反应形式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体在制备的时候,可能会混有微粒 直径<1 nm的其他微粒,使得胶体不纯, 怎样除去这些微粒呢? 渗析:(了解) 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中的杂质分子或离 子,提纯、精制胶体的操作方法称为渗析。 (因为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小分子、 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胶体的定义: 分散质粒子介于1nm-100nm的分散系 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现象(用途),聚沉(方法、 用途),*电泳
6.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C)。 A.酸性氧化物:CO2、NO、SO2、H2O B.碱性氧化物:Na2O、CaO、Mn2O7、Na2O2 C.碱:NaOH、KOH、Ba(OH)2、NH3· H2O D.铵盐:NH4Cl、NH4NO3、 (NH4)2SO4、 CO(NH2)2
7.下列物质中既不属于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能 够生成盐和水的是( B)。 A.Na2O B.Na2O2 C.Na D.CuO 8.在Zn、ZnO、ZnCO3、盐酸、CuCl2和CaCl2溶液 六种物质中,每两种物质反应能生成ZnCl2方法 有( C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9.现有氧气、氮气、碳、铜、硫、铁、二氧化碳、 氧化镁、水、氯酸钾、空气、碱式碳酸铜等物质, 请根据要求填空。 空气 属于非金属氧化物的 (1)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 有_ 二氧化碳、水、 _ ________。 (2)属于盐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 氯酸钾、碱式碳酸铜 (3)含元素种类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 碱式碳酸铜 。
试管发热
NaOH+HCl = NaCl + H2O
酸能跟碱发生反应
AgNO3+HCl=AgCl↓ +HNO3
AgNO3
类别:盐
白色沉淀
酸能跟某些盐发生反应
反应关系
酚酞试液
类 别 : 碱
类别:指示剂
实验现象
无色酚酞 试液变红
结论
碱能使石蕊试 液变色
Cl2+2NaOH=NaCl+NaClO+H2O
氢 氧 化 钠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复习
1、50克CuSO4 •5H2O的晶体中所含有的铜 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水分子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所含水分子的数目是多少? 2、用11.2克的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消耗硫酸的 物质的量为多少?最多可生成多少体积(标准状 况)的氢气?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河水中细小的沙粒悬浮于水中形成胶体, 遇到海水时形成沙洲,比如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你能解释这些区域的形成原 理吗? 海水含盐量高,有大量的阴、阳离子 ,河 水胶体微粒所带的电荷被中和,发生了胶 体聚沉现象。
3、电泳
概念:胶体微粒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产生 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泳。 结论:电泳现象说明胶体中的胶体微粒 带有同种电荷。 电泳 原因:分散质微粒细小具有巨大的比表面 积,能较强吸附电性相同的离子而带电。
丁达尔 现象 原因: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散射形 成的。
应用:可用于区分溶液与胶体。
2、聚沉
概念:胶体微粒聚集成较大的微粒, 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沉淀析出。 聚沉方法:加可溶性盐、加热、搅 聚沉 拌等均可引起聚沉。 聚沉原理:加入的可溶性盐电离产 生的阳离子或阴离子所带电荷与胶 体微粒所带的电荷中和。 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制豆腐。
思考:如果我们把吸附正电荷的胶体和 吸附负电荷的胶体混合在一起,会出现 什么情况? 聚沉
胶体的与生活的联系
(1)盐卤点豆腐; (2)肥皂的制取和分离; (3)明矾净水; (4)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5)水泥硬化; (6)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7)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 保肥作用。
以NaCl溶液为例描述分散系、分散质、 分散剂的概念。
NaCl溶液为分散系, NaCl为分散质, 水为分散剂。
几种常见的分散系
*分类依据:分散质粒度大小。 根据分散质粒度大小分为溶液、 浊液、胶体。 分散质微粒直径介
于1—100nm之间的 分散系称为胶体
分散系类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分散质粒度
溶液
胶体
浊液 100nm
3.硫元素有多种价态,分别列出各种价态的物质并 注意物质的种类。 +6:H2SO4 (酸)、SO3 (氧化物) 、Na2SO4 (盐)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2SO3 (酸) 、SO2 (氧化物)、Na2SO3 (盐)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S (酸或氢化物)、 S (单质) Na2S(盐)等 0: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 4.同种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可能呈现不同的价态。 铁与盐酸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 FeCl2 (填化学 式),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2。铁与氯气反 应生成物是 FeCl3,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3。 四氧化三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是 +2 、 +3 。四 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得到产物是 FeCl2 、FeCl3 和 H2 O 。
1nm
本质差别
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溶液
<1nm
均一、透明 分子、离子
分散系
分散质粒 子的直径
胶体
1nm~100nm
较均一 透明 较多分子集合 体(或高分子) 能 不能 较稳定
浊液
>100nm
不均一 不透明 大量分子的 集合体
外观
分散质微粒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 半透膜
能
不能
能
稳定
不能
不稳定
稳定性
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现象 定义: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 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区。
渗析(用半透膜) *胶体的提纯方法: 溶液、浊液、胶体比较
溶液 分散质微粒直径 微粒能否透过滤纸 < 1 nm 能 胶体 能 浊液 不能
1-100 nm > 100 nm
微粒能否透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课堂达标练习】
1.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C )。 A.豆浆 B.牛奶 C.蔗糖溶液 D.烟、云、雾 2.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A)。 A.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B.胶体粒子带电荷 C.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 D.胶体粒子能够发生聚沉 3.用半透膜把分子或离子从胶体溶液中分离出来 的方法为( D )。 A.电泳 B.电解 C.聚沉 D.渗析
总结
被分散物质颗粒 大小
化合物组 成与性质
是否由同 一种分子 组成物质
溶液 混合物 浊液 胶体
是否为同 种元素
物质
化合物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水溶液或 熔融时导 电性
纯净物
组成元素的 种类
电解质 非电解质 金属单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
【课堂达标练习】
1.下列家庭常用的调味品中,可视为纯净物的是 (D ) A.盐水 B.食醋 C.白酒 D.白糖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B) A.高锰酸钾受热以后生成的固体物质 B.将纯水结成的冰放入纯水中得到的物质 C.将食盐溶于水制成无色透明纯净的食盐溶液 D.液态空气 3.将下列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 的是( B) A、硫酸、纯碱、石膏 B、氢硫酸、烧碱、绿矾 C、碳酸、乙醇、醋酸钠D、磷酸、熟石灰、苛性钠
反应关系
类 别 : 酸
实验现象
结论 酸能使石蕊试 液变色
Fe+2HCl=FeCl2+H2↑
类别:指示剂
紫色石蕊 石蕊试液 试液变红
金属铁
类别:金属单质
无色气体
黑色氧化铜解 溶液变蓝色
酸能跟金属单质反应 CuO+2HCl=CuCl2+H2O 酸能跟碱性氧化物反应
稀 盐 酸
氧化铜
类别:氧化物
NaOH
类别:碱
氧化物对应 … NaOH 的水化物
钠家族
盐
盐酸盐 … NaCl 硫酸盐 … Na2SO4 碳酸盐 … Na2CO3 硝酸盐 … NaNO3 磷酸盐 … Na3PO4 硫化物 … Na2S 亚硫酸盐 … Na2SO3
【课堂达标练习】
1.下列物质中为纯净物的是 (C ) 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 C.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 构成的物质 2.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 列的是 ( A ) A.烧碱、液态氧、碘酒 B.生石灰、熟石灰、白磷 C.干冰、铜、氯化氢 D.空气、氮气、胆矾
类别:酸
试管发热
CuSO4
类别:盐
蓝色沉淀
碱能跟某些盐发生反应
【知识回顾】
酸、碱、盐、氧化物的定义:
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完全是H+的化合物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完全的OH-的化合物 盐: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铵盐例外)和酸根 阴离子的化合物 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 物
联想· 质疑
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 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aO、Na2O、CuO等多数 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的分类 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 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CO2、SO2、SO3等多数非 金属氧化物
如:Na2O2、CO、NO 其它氧化物:
等既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也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还有很多的分类方法: 如:⑴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 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⑵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 应物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⑶根据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将混合物 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知道为什么会产 生如此美丽的景 象吗?
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 ——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