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选修4学案及例题

高二化学选修4学案及例题
高二化学选修4学案及例题

第二章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一)概念与计算

1. 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2. 公式:v =单位:或

3. 注意事项:

①可以通过直观现象(沉淀出现先后、气泡生成的剧烈程度等)来定性说明反应的快慢;

②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的,不是瞬时速率;

③一定温度下,固体和纯液体物质,单位体积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即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因此它们的化学反应速率也视为常数,此时可用单位时间内物质的量得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

④由于反应过程中,随着反应的进行,物质的浓度不断地发生变化(有时温度等也可能变化),因此在不同时间内的反应速率是不同的。一般不考虑温度对速率影响,速率的不断减小的;

⑤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浓度的变化来表示,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其意义相同。其数值之比等于。

对于反应:m A+n B p C+q D

V A∶V B∶V C∶V D=m∶n∶p∶q

[例1]某温度时,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

间的变化如图所示。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反应开始至

2min ,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例2]在2A + B = 3C + 4D的反应中, 下列表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 = 0.5 mol/(L·s)

B. V(B) = 0.3 mol/(L·s)

C. V(C) = 0.8 mol/(L·s)

D. V(D) = 1 mol/(L·s)

【总结】对于同一反应,比较用不同反应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反应速率大小时,要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才能比较。

[练习1]反应:N2+3H22NH3在不同条件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

①V(NH3)== 0.6mol/(L·min) ②V(N2) == 0.4 mol/(L·min)

③V(H2)== 0.8 mol/(L·min)

这三种情况下,反应速率由快到满的顺序为。

[练习2]在温度不变时,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H22H;△H>0,若反应浓度由0.1mol/L降到0.06mol/L 需要20s,那么由0.06mol/L降到0.036mol/L,所需时间为()

A.10s

B.12s

C.大于12s

D.小于12s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有效碰撞模型

(1)有效碰撞: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碰撞叫做有效碰撞。

(2)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

(3)活化能:活化分子比普通分子高出的能量。

(4)活化分子的碰撞取向与化学反应:具有较高能量的活化分子按照合适的取向所发生的有效碰撞才能发

生化学反应。

2、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决定。

3、外因:

(1)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可以反应速率。

注意:①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浓度视为常数,所以对速率。

(2)温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可反应速率。

注意:①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为原来的2~4倍。

[例3]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放入盛有一定浓度的稀盐酸的试管中,发现

H2的生成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

其中0 ~ t1速率变化的原因是;

t1~t2速率变化的原因是。

(3)压强

对于有参加的反应,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可以

反应速率;减小压强,可以化学反应速率。

(4)催化剂:使用合适催化剂能影响反应速率。

注意:①催化剂增大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是催化剂通过参与化学反应,改变了化学反应途径,从而改变反应的活化能,改变反应速率。

②催化剂本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一般保持不变。

③催化剂是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不会导致化学平衡的移动。

④正催化剂:降低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负催化剂:升高活化能,减小反应速率,

(5)其他:如:颗粒纯度:与稀酸反应,粗锌比纯锌快;以及激光、射线、超声波、紫外线等

(6)惰性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加入惰性气体(或不参加反应的气体),容器P增大,但各物质C不变,v不变

②恒温恒压,加入惰性气体(或不参加反应的气体),容器V增大,各物质C减小,v减小

[例4]设C+CO22CO;△H>0;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H<0,反应速率为V2,当温度升高时,V1和V2的变化情况为()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例5]某化学反应2A B+D在四种不同条件下进行,B、D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A的浓度(mol/L)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根据上述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在实验1,反应在10至20分钟时间内平均速率为mol/(L·min)。

(2)在实验2,A的初始浓度C2=mol/L,反应经20分钟就达到平衡,可推测实验2中还隐含的条件是。

(3)设实验3的反应速率为V3,实验1的反应速率为V1,则V3V1(填>、=、<=,且C3 1.0mol/L(填>、=、<=)

二、化学平衡

1.可逆反应:

(1)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特征: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不能实现完全转化。

2. 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化学平衡状态是指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特征:逆、等、动、定、变

(g)+O2(g) 2SO3(g)加入18O2后,哪些物质中会含有18O?

[讨论] 在可逆反应体系2SO

2.平衡状态的判断

(1)V(正) === V(逆) (对于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

(2)浓度不变:各组分的浓度不变(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分数不变、质量分数不变、气体的体积分数不变)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若总压不随时间变化,则证明达到了化学平衡。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总数不变的可逆反应,若总压不随时间变化,不能证明达到了化学平衡。

例如:对于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测定总压不随时间变化:

若反应为: N2+ 3H22NH3,则证明达到了化学平衡。

若反应为: H2+I2(g) 2HI ,则不能证明达到了化学平衡。

3、判断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方法和依据——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列举反应mA(g)+nB(g)←→pC(g)+qD(g)

混合物体系中度各成分的含量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分数一定平衡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质量分数一定平衡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

④总体积、总压力、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

列举反应mA(g)+nB(g)←→pC(g)+qD(g)

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A同时生成m molA,即V正=V逆平衡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 同时消耗了p molC,则V正=V逆平衡

③V A:V B:V C:V 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不一定平衡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 B,同时消耗了q mol D,因均指V逆不一定平衡

压强

①m+n≠p+q时,总压强一定(其它条件一定)平衡

②若m+n=p+q,总压强一定(其它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

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Mr——)

①Mr——一定时,只有当m+n≠p+q时平衡

②Mr——一定时,但m+n=p+q时不一定平衡

温度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其它不变)平衡

体系的密度(ρ)

密度一定(m+n≠p+q时样例)不一定平衡

其他

如体系颜色不再变化等平衡

(g)+3H2(g) 2NH3(g),下列情况能说明

[例8]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N

反应已达平衡的

A.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生成6molN—H键的同时有3molH —H键生成

E.生成1molN2的同时有3 molH2的生成

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建立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当条件改变时,平衡就有可能发生移动。1.平衡移动方向的确定

(1)条件改变时,若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若v正

若v正=v逆,平衡不移动

(2)勒沙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总是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1)浓度:增大反应物(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或增加生成物)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

注意:①固体量的多少对平衡没有影响

②离子反应只有改变参与反应的离子浓度才会影响平衡

1

1③ 增加一个反应物的浓度能增大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而其本身的转化率则减

小。

图像:

注意:① 压强仅对气体反应的平衡有影响。而且对气体体积相同的反应的平衡无影响。

② 若在平衡体系中充入稀有气体

在等温等容条件下,对平衡无影响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使平衡向气体体积扩大方向移动

(3)温度: 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反应速率都增大),

降低温度,向放热反应方向进行(反应速率都减小);

图像:(同压强)

(4)催化剂: 同等程度改变正逆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

注意:① 催化剂通过参与反应改变化学反应途径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②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t 1

11

③催化剂中毒

3.等效平衡

可逆反应既可从正反应又可从逆反应开始,甚至正逆反应同时开始,其结果最终都是达到平衡。无论以何途径,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对应相同,或转化率相同,则两个平衡是等效的。

(g)+3H2(g) 2NH3(g)

N

初始状态①1mol 3mol 0 平衡1

②0 0 2mol 平衡2

③2mol 6mol 0 平衡3

归纳:

①在等温等容条件下,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

若为气体体积不等的反应,则初始浓度必须相同(或相当,可等效转化)

若为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则只须初始浓度成比例即可。

②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是:不论哪类反应,只须初始浓度成比例即可。[例9]某温度下,在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N2、3mol H2,使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混合气中N2、H2、NH3分别为0.6 mol、1.8 mol、0.8 mol,如果温度不变,只改变初始加入的物质的量而要求达到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仍分别为0.6 mol、1.8mol、0.8 mol,则N2、H2、NH3的加入量用X、Y、Z表示时应满足的条件:

(1)若X=0,Y=0,则Z=______。

(2)若X=0.75,则Y=______,Z=______。

(3)若X=0.45,则Y=______,Z=______。

(4)X、Y、Z应满足的一般条件是(用含X、Y、Z的关系式表示)______。

[例10]在一个盛有催化剂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的温度和压强,进行以下反应:

N2+3H22NH3,已知加入1 mol N2、4 mol H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NH3(见表中已知项),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保持平衡后各组分体积分数不变,对下列编号②~④的状态,填写表中空白。

四、化学平衡计算——“四步法”

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q D(g),假定反应物A、B起始加入量分别为a mol、b mol,

达到平衡时,设A物质转化的物质的量为mx mol。

1、模式:m A(g) +n B(g) p C(g) +q D(g)

起始量: a b 0 0

变化量:mx nx px qx

平衡量:a―mx b―nx px qx

五、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

1、合成氨反应的特点N 2(g)+3H2(g)2NH3(g);△H=-92.4kJ/mol

正反应为气体体积缩小的放热反应。

2、合成氨适宜的条件

温度:500℃左右压强:20MPa~50Mpa 催化剂:铁触媒

【高考热点】

【例1】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g)+nB(g) pC(g),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达到新平衡时,C的浓度为原来的1.9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p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A的转化率降低

D、C的体积分数增

【例2】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

调整,可使平衡左移的是()

A.均减半 B.均加倍 C.均增加1 mol D.均减少1 mol

【例3】某温度下,在一个固定不变的容器中,反应2SO2(g)+O2(g)2SO3(g)达到平衡时,SO2、O2、SO3的物质的量分别是4mol、2mol、4mol。

(1)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再加入1molO2,平衡向移动,SO2的转化率,O2的转化率。

(2)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再加入2molSO2、1molO2,平衡向移动,SO2的转化率。

(3)保持温度不变,向容器中再加入1mol SO3,达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

【例4】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 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A:0.6mol B:0.3mol C:1.4mol充

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X的值可能为()

A、2

B、3

C、4

D、无法确定

【例5】在恒温、恒容下,可逆反应:N2(g)+3H2(g)2NH3(g)达到平衡,向该平衡体系中充入氩气,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v正增大、v逆减小 B.v正、v逆均不变 C.平衡不发生移动 D.平衡向右移动

【例6】在一个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在850℃时,气体混合物达到下式所示平衡:CO2

(g)+H 2(g) CO(g)+H2O(g)。已知达到平衡时生成0.75molCO,那么当H2改为9mol,在上述条件

下平衡时生成CO和水蒸气的物质的量之和可能为()A、1.2mol B、1.5mol C、1.8mol D、

2.5mol

【例7】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积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 2SO

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SO3气体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A.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molSO3(g) B.保持温度和容器压强不变,充入1molSO3(g)

C.保持温度和容器压强不变,充入1molO2 (g) D.保持温度和容器压强不变,充入1molAr (g)

四十四、等效平衡问题及解题思路

1、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

..的同一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均相同

..,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的分类

(1)定温(T)、定容(V)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Ⅰ类:对于一般可逆反应,在定T、V条件下,只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Ⅱ类:在定T、V情况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2)定T、P下的等效平衡(例4:与例3的相似。如将反应换成合成氨反应)Ⅲ类:在T、P相同的条件下,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章末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本题列举的四个选项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解析:选C。C项错,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是化学平衡理论要解决的内容。

2.下列叙述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

B.高压比常压有利于合成SO3的反应

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氨的合成

D.工业制取金属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解析:选C。勒夏特列原理是用来解释化学平衡移动的,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

3.在恒温恒压、不做功时,反应A+B===C+D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一定能自发进行() A.ΔH<0、ΔS<0B.ΔH>0、ΔS<0

C .ΔH <0、ΔS >0

D .ΔH >0、ΔS >0

解析:选C 。当ΔH <0,ΔS >0时,ΔH -T ΔS <0,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4.5.6 g 铁粉投入到盛有100 mL 2 mol/L 稀硫酸的烧杯中,2 min 时铁粉刚好溶解(溶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下列表示这个反应的速率正确的是( )

A .v (Fe)=0.5 mol/(L·min)

B .v (H 2SO 4)=1 mol/(L·min)

C .v (H 2SO 4)=0.5 mol/(L·min)

D .v (FeSO 4)=1 mol/(L·min)

解析:选C 。铁粉为固体,其物质的量浓度可视为常数,不用铁粉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 错误;铁粉是0.1 mol ,参加反应的H 2SO 4为0.1 mol ,所以v (H 2SO 4)=1 mol/L÷2 min =0.5 mol/(L·min),v (FeSO 4)=0.5 mol/(L·min),B 、D 项错。

5.某温度时,N 2+3H 22NH 3的平衡常数K =a ,则此温度下,NH 3

3/2H 2+1/2N 2

的平衡常数为( )

A .a -1/2

B .a 1/2

C.12

a D .a -2 解析:选A 。K =c 2(NH 3)c (N 2)·c 3(H 2)

=a , 而NH 332H 2+12

N 2的平衡常数 K ′=c 12(N 2)·c 32(H 2)c (NH 3)=a -12。

6.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q D(g),当m 、n 、p 、q 为任意正整数时,下列状态: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②生成m mol A 同时消耗q mol D ;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④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⑤反应速率v (A)∶v (B)∶v (C)∶v (D)=m ∶n ∶p ∶q ;⑥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⑦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 ∶n ∶p ∶q 。 其中一定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③④⑦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⑤⑥

D .③⑥

解析:选D 。判断一个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v (正)=v (逆)和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①中不知m +n 和p +q 的大小关系,故压强不能作为达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②生成m mol A 是指逆反应,消耗q mol D 也是指逆反应,故无法判断是否达平衡。③说明

反应达平衡。④ρ=m V

始终不变,故无法判断。⑤反应速率v (A)∶v (B)∶v (C)∶v (D)=m ∶n ∶p ∶q 在任何时刻都成立,故无法判断。⑥说明反应达平衡。⑦物质的量之比并不是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选D 。

7.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 2(g)+3H 2(g) 2NH 3(g) ΔH <0,达到平衡,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加催化剂,v 正、v 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 .加压,v 正、v 逆都增大,且v 正增大倍数大于v 逆增大倍数

C .降温,v 正、v 逆都减小,且v 正减小倍数小于v 逆减小倍数

D .加入氩气,v 正、v 逆都增大,且v 正增大倍数大于v 逆增大倍数

解析:选D 。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使用催化剂只能同等倍数改变v 正、v 逆,平衡不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右移;降温v 正、v 逆均减小,但v 正减小倍数小于v 逆减小倍数,平衡右移;若体积不变,充入氩气,与该反应无关,平衡不移动,若压强不变,充入氩气,v 正、v 逆都减小,则答案为D 。

8.在A +B(s)

C 反应中,若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B 的转化率均增大,则反应体系应是( )

A.A是固体,C是气体,正反应吸热

B.A是气体,C是固体或液体,正反应放热

C.A是气体,C是气体,正反应放热

D.A是气体,C是气体,正反应吸热

解析:选B。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结合B的转化率的变化可知,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由于A与C的计量数相等,A必为气体,C为固体或液体,否则压强变化将对本反应无影响。

9.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

衡:X(g)+3Y(g)2Z(g)ΔH<0。当改变某个条件并维持新条件直至新的平衡时,下

解析:选A。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即逆向移动,X的转化率将变小,A项正确;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即正向移动,X的物质的量减小,但由于体积的减小,实际各组分的浓度均比原平衡大,故B项错误;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能够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而其本身的转化率将降低,故C项错误;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状态,故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不变,D项错误。

10.对于可逆反应2AB3(g)2A(g)+3B2(g)ΔH>0,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解析:选D。升温,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A正确。B项,升温,反应速率增大,达到平衡时间缩短,平衡后AB3%减小,B正确。升温,平衡右移,AB3%减小,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左移,AB3%增大,C正确。升温,平衡正向移动,AB3的转化率将增大,即500 ℃时的转化率大于100 ℃的,则D不正确。

11.在一定温度下,向体积恒定为2 L的密闭容器里充入2 mol M和一定量的N,发生如下

反应:M(g)+N(g)E(g);当反应进行到4 min时达到平衡,测知M的浓度为0.2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 min时,M的转化率为80%

B.4 min时,用M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8 mol·L-1·min-1

C.4 min后,向容器中充入不参与反应的稀有气体,M的物质的量减小

D.2 min时,M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 mol·L-1

解析:选A。

M(g)+N(g)E(g)

起始浓度/mol·L-1 1 0

转化浓度/mol·L-10.8 0.8

平衡浓度/mol·L-10.2 0.8

故4 min 时,M 的转化率为0.8 mol/L 1 mol/L ×100%=80%;用M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0.8 mol·L -

14 min

=0.2 mol·L -1·min -1,若是匀速反应,2 min 时,反应的M 为0.2 mol·L -1·min -1×2 min =0.4 mol·L -1,M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 mol·L -1,但反应速率逐渐减小,2 min 时,M 的物质的

量浓度小于0.6 mol·L -1,恒容条件下,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M 的物质的量不变。

12.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m A(g)+n c C(g)+d D(g),C 物质的质量分数[w (C)]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ΔH <0,m +n

B .ΔH >0,m +n >c +d

C .ΔH >0,m +n

D .ΔH <0,m +n >c +d

解析:选A 。先分析压强不变时,温度对平衡的影响。T 越高,w (C)越小,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吸热方向也就是w (C)减小的方向,即逆向为吸热反应,该反应的ΔH <0。再分析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在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从1.01×105 Pa →1.01×106 Pa),w (C)越小,即逆向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即m +n

13.对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A +B C +D 。若t 0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如图所示(v 代表反应速率,t 代表时间),下列有关A 、B 、C 、D 的状态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 、

B 、

C 是气体,

D 不是气体

B .A 、B 是气体,

C 、

D 有一种是气体

C .C 、

D 是气体,A 、B 有一种是气体

D .C 、D 有一种是气体,A 、B 都不是气体

解析:选C 。t 0时加压,v 正、v 逆均增加,说明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均有气体。v ′逆>v ′正,生成物气体物质的量大于反应物气体物质的量。

14.一定条件下,向一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 2 和1 mol O 2,发生下列反应:2SO 2(g)

+O 2(g) 2SO 3(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述条件,平衡时SO 3气体的质量百分数不.

改变的是( )

A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SO 3(g)

B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ol SO 3(g)

C .保持温度和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1 mol O 2(g)

D .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充入1 mol Ar(g)

解析:选B 。A 项容器体积不变充入SO 3(g),c (SO 3)一定增大。B 项充入1 mol SO 3(g)相当于加入1 mol SO 2和0.5 mol O 2,恒压下为等效平衡,则c (SO 3)不变。C 项,恒压充入O 2,体积增大,c (SO 3)改变。D 项恒容通入Ar ,平衡不移动,SO 3的质量不变,但总气体的质量增大(包含Ar 的质量),SO 3 的质量百分数减小。

15.在某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2A(g)+B(g)C(g)ΔH<0。开始充入2 mol A和2 mol B,并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再充入2 mol A,平衡正移,A的转化率增大

B.如果升高温度,C的体积分数增大

C.如果增大压强,化学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的体积分数减小

D.再充入1 mol C,C的物质的量浓度将增大

解析:选D。A项,充入A,平衡正移,但A的转化率减小,A错;升温,平衡向吸热即逆向移动,C的体积分数减小,B错;题干中要求是在恒温恒容下发生的反应,所以C项的增大压强可能是充入了某种不反应的气体,则此时平衡不移动,所以C不正确。再充入1 mol C,平衡左移,但平衡移动的结果是削弱而不能抵消这种改变,所以C的物质的量浓度将增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6.(8分)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以下反应:2A(g)

+B(g)3C(g)。

已知加入1 mol A和2 mol B且达到平衡后,生成了a mol C。

(1)达到平衡时,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是______(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

(2)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 mol A 和4 mol B,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此时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与原平衡相比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 mol A和5 mol B,若要求平衡后C在反应混合气中的体积分数仍与原平衡相同,则还应加入________ mol C。

解析:(1)根据反应方程式,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仍为3 mol,C的体积分数为a/3。

(2)本题达平衡时与(1)小题达平衡时,互为等效平衡,则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相同,C的物质的量是(1)平衡时的2倍,为2a mol。

(3)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欲达到等效平衡,只需所投入的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即可。设应加入x mol C,将x mol C完全换算成A、B后共有(2+2x/3) mol A,(5+x/3) mol B,由(2+2x/3)∶(5+x/3)=1∶2,解得x=1。

答案:(1)a/3(2)2a不变(3)1

17.(8分)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

根据以上条件,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t1 min后,改变下列某一条件,能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的有________(填字母编号)。A.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

B.保持容器总体积不变,通入少量稀有气体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

解析:(1)由图(Ⅰ)可知,A、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其变化量之比Δc(A)∶Δc(B)∶Δc(C)=0.2∶0.6∶0.4=1∶3∶2,所以反应方程式为A(g)+(g);由图(Ⅱ)可知T1>T2,升温B的体积分数增加,说明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则说明逆向为吸热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

(2)A 项,增压平衡向体积减小即正向移动。B 项,体积不变,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C 项,升温,平衡向吸热即逆向移动。

答案:(1)A(g)+3B(g) 2C(g) 放热 (2)C

18.(12分)在80 ℃时,将0.40 mol 的N 2O 4气体充入2 L 已经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 2O 42,隔一段时间对该容器内的物质进行分析,得到如下数据:

(1)计算2024(2)计算在8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______(请注明单位)。

(3)反应进行至100 s 后将反应混合物的温度降低,混合气体的颜色______(填“变浅”、“变深”或“不变”)。 (4)要增大该反应的K 值,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填序号)。

A .增大N 2O 4起始浓度

B .向混合气体中通入NO 2

C .使用高效催化剂

D .升高温度

(5)如图是80 ℃ 时容器中N 2O 4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请在该图中补画出该反应在60 ℃ 时

N 2O 4物质的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1)20 s 时,n (N 2O 4)=0.40 mol -12

×0.24 mol =0.28 mol 。 v (N 2O 4)=0.28 mol -0.20 mol 2 L ·20 s

=0.0020 mol ·L -1·s -1。

(2)反应进行到80 s 时达到平衡状态,d =0.40 mol -12

×0.60 mol =0.10 mol 。 K =c 2(NO 2)c (N 2O 4)

=????0.60 mol 2 L 20.10 mol 2 L

=1.8 mol·L -1。 (5)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 2O 4的平衡浓度增大,据此即可做出 N 2O 4的变化曲线。

答案:(1)0.0020 (2)1.8 mol·L -1 (3)变浅 (4)D (5)如下图

19.(12分)工业上制备H 2的一种重要方法是:CO(g)+H 22(g)+H 2(g) ΔH =Q

kJ·mol -1。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在一固定的密闭容器中,

850 ℃时发生上述反应,并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mol·L -

1)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时间/min

CO(g) H 2O(g) CO 2(g) H 2(g) 0 0.200 0.300 0 0

2 0.138 0.238 0.062 0.062

3 c 1 c 2 c 3 c 4

4 c 1 c 2 c 3 c 4

已知:850 (1)下列可以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 .单位时间内减少CO(g)的浓度等于生成CO 2(g)的浓度

B .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C .混合气体中H 2(g)的浓度不再发生改变

D .氢气的生成速率等于水的消耗速率

(2)Q ________0(填“>”、“=”或“<”)。

(3)若在850 ℃时向反应容器中充入H 2O(g),K 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工业上在反应容器中通入过量H 2O(g)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表中c 2为________mol·L -1,CO(g)的转化率为________。

解析:(1)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主要从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正逆反应速率相同来分析,正确选项是C 。(2)由图可知,升高温度,K 的值减小,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3)K 的值只与温度有关,与各组分的浓度无关。通入过量H 2O(g)的目的是提高反应物CO 的转化率。(4)三段式计算的应用:

CO(g)+H 2O(g) CO 2(g)+H 2(g)

c 始/(mol·L -1):0.2 0.3 0 0

c 转/(mol·L -1):0.3-c 2 0.3-c 2 0.3-c 2 0.3-c 2

c 平/(mol·L -1):c 2-0.1 c 2 0.3-c 2 0.3-c 2

(0.3-c 2)×(0.3-c 2)(c 2-0.1)×c 2

=K ,c 2=0.18 mol·L -1。CO(g)的转化率为0.3-0.180.2×100%=60%。 答案:(1)C (2)< (3)不变 提高CO 的转化率或利用率 (4)0.18 60%

20.(15分)氨的合成原理为:N 2(g)+3H 23(g) ΔH =-92.4 kJ·

mol -1。在500 ℃、20 MPa 时,将N 2、H 2置于一个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10 min 内以NH 3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2)在10~20 min 内,NH 3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 .加了催化剂

B .缩小容器体积

C .降低温度

D .增加NH 3物质的量

(3)第1次平衡:平衡常数K 1=________(带数据的表达式),第2次平衡时NH 3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4)在反应进行至25 min 时:

①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达第二次平衡时,新平衡的平衡常数K 2________K 1(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根据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 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 2O 3的TiO 2)表面与水发生下列反应:

N 2(g)+3H 2O(l)

2NH 3(g)+32

O 2(g) ΔH =a kJ·mol -1 进一步研究NH 3

①此合成反应的a ②已知:N 2(g)+3H 2(g)===2NH 3(g) ΔH =-92.4 kJ·mol -1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

则常温下氮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气与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v (NH 3)=Δc Δt =Δn V Δt =0.1 mol

2 L 10 min

=0.005 mol·L -1·min -1。 (2)20分钟前反应未达平衡,NH 3的量继续增加,所以NH 3浓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或缩小容器的体积。

(3)K 的表达式=c 2(NH 3)c (N 2)·c 3(H 2)

(20分钟)平衡时各自的浓度分别为c (NH 3)=0.3 mol 2 L = 0.15 mol·L -1,

c (H 2)=0.15 mol 2 L

=0.075 mol·L -1 c (N 2)=0.25 mol 2 L

=0.125 mol·L -1 代入上式即可。

35 min 时再次平衡,NH 3的体积分数

=0.250.25+0.225+0.075

×100%=45.5%。 (4)25 min 时,NH 3的物质的量从0.3 mol 变为0.2 mol ,说明移走了0.1 mol NH 3。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K 1等于K 2。

(5)①温度越高,生成NH 3量越大,说明升温平衡正向移动,即正向为吸热反应,则a >0,观察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熵增反应,即ΔS >0。

②把两个化学方程式分别编为(1)(2),则(1)×2-(2)×3即得2N 2(g)+6H 2O(l)===4NH 3(g)+3O 2(g)

ΔH =-92.4 kJ·mol -1×2-(-571.6 kJ·mol -1×3)

=+1530 kJ·mol -1。

答案:(1)0.005 mol·L -1·min -1

(2)AB

(3)0.152

0.0753·0.125

45.5%或0.455 (4)①移走0.1 mol NH 3 ②等于

(5)①> >

②2N 2(g)+6H 2O(l)===4NH 3(g)+3O 2(g)

ΔH =+1530 kJ·mol -1(或其它合理答案)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第二章测试题及答案解析(B卷)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评卷(B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对于A 2+3B22AB3反应来说,以下反应速率表示反应最快的是() A.v(AB3)=0.5 mol/(L·min) B.v(B2)=0.6 mol/(L·min) C.v(A2)=0.4 mol/(L·min) D.无法判断 解析:A项由v(AB3)=0.5mol/(L·min)可推出v(A2)=0.25 mol/(L·min);B项由v(B2)=0.6mol/(L·min),可得v(A2)=0.2 mol/(L·min),由此可知表示反应最快的是C项。 答案:C 2.(2009·杭州高二检测)在一定温度下的刚性密闭容器中,当下列哪些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下述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各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解析:解题时明确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是变量不再发生变化。特别注意A的状态为固体。由于A为固体,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

相等,在刚性容器中整个反应过程中压强不变,故A 、D 错;由于A 为固体,气体的质量在反应中会发生变化,直到达平衡状态,ρ=m V ,由于V 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平衡前后会发生变化,不变时即达到平衡,B 对;任何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均可表明达到平衡状态,C 对。 答案:BC 3.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D .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研究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化学平衡是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 答案:C 4.常温常压下,注射器甲中装有NO 2气体,注射器乙中装有相同体积的空气,注射器与U 形管连通,如图所示,打开两个止水夹,同时向外拉两注射器的活塞,且拉动的距离相等,将会看到U 形管中液面(不考虑此条件下NO 2与水的反应)( )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四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四总结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 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 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式中 ,如: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 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计算反应焓变ΔH. 对任意反应:aA+bB=cC+dD ΔH=[cΔfHmθ(C)+dΔfHmθ(D)]-[aΔfHmθ(A)+bΔfHmθ(B)]

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1、电解的原理 (1)电解的概念: 在直流电作用下,电解质在两上电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电能转化 为化学能的装置叫做电解池. (2)电极反应:以电解熔融的NaCl为例: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阳极发生氧化反应:2Cl-→Cl2↑+2e-.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Na++e-→Na. 总方程式:2NaCl(熔)2Na+Cl2↑ 2、电解原理的应用 (1)电解食盐水制备烧碱、氯气和氢气. . ,Cu Zn2++2e-;Cu= 若两种金属做电极,活泼金属为负极,不活泼金属为正极;若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做电极,金属 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化学电源 (1)锌锰干电池 负极反应:Zn→Zn2++2e-; 正极反应:2NH4++2e-→2NH3+H2; (2)铅蓄电池 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 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 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氢氧燃料电池

高二化学选修5期末测试题1[1]

高二化学选修5期末测试题1 说明:1.考生务必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卷上; 2.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正确选项) 1.我国已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其中一名航天员身穿国产的舱外航天服首次实现了太空行走。该航天服的面料是由高级混合纤维制造而成的,据此分析,该面料一定不具有的性质是() A.强度高,耐高温 B.防辐射,防紫外线 C.能抗骤冷、骤热 D.有良好的导热性,熔点低 2.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用于奥运“祥云”火炬的丙烷是一种清洁燃料 C.用大米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醇 D.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https://www.360docs.net/doc/236455132.html,l4可由CH4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 B.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D.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4.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 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D. 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5.下列各组物质中,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 A、乙烷和己烷 B、CH3COOH、C3H6O2 OH CH2OH C、和 D、HCHO、CH3COOH 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B.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C.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 D.2-乙基-1,3-丁二烯分子的键线式: 7.下列五组物质,其中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组是 ( ) ○1淀粉和纤维素○2硝基乙烷C2H5NO2和甘氨酸NH2CH2COOH ○3乙酸和乙二酸 ○4二甲苯和苯乙烯○52—戊烯和环戊烷 A.○1○2 B.○2○3○4 C.○1○3○5 D.○2○5 8. 下列系统命名法正确的是() A. 2-甲基-4-乙基戊烷 B. 2,3-二乙基-1-戊烯 C. 2-甲基-3-丁炔 D. 对二甲苯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4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每小题只是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1、在25℃、101 kPa下,1 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l)+O2(g)===CO2(g)+2H2O(l);ΔH=+ kJ/mol (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l)+3O2(g)===2CO2(g)+4H2O(l);ΔH=- kJ/mol (l)+3O2(g)===2CO2(g)+4H2O(l);ΔH=+1452 kJ/mol 2、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ˉ(aq)==H2O(l);ΔH= kJ/mol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 kJ热量 3、将a g块状碳酸钙跟足量盐酸反应,反应物损失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下图的实线所示。在相同的条件下,将b g(a>b)粉末状碳酸钙与同浓度盐酸反应,则相应的曲线(图中虚线所示)正确的是() 4.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1/2N2(g)+CO2(g);ΔH=-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 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 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 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 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5、对可逆反应4NH3(g) + 5O2(g) 4NO(g) + 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 = 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化学选修4期末测试试卷与答案

化学选修4期末测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Cu 64 Ag 108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到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这一现象说明了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反应 D.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 2. 25o C时若体积为Va,pH=a的某一元强酸与体积为Vb, pH=b的某一元强碱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 Va<Vb和a=0.5b,则下列符合a值的是 A.3 B.4 C.5 D.6 3.pH=a某电解质溶液中,插入两支惰性电极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a,则该电解质可能是 A.Ba(OH)2 B.HCl C.Na2SO4 D.AgNO3 4.把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钠、氯化镁、氧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钠、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2︰3 B.3︰2︰1 C.6︰3︰1 D.6︰3︰2 5.0.1mol/L HF溶液的pH=2,则该溶液中有关浓度关系式不正确...的是 A.c(H+)>c(F-) B.c(HF) >c(H+) C.c(OH-)>c(HF) D.c(HF)>c(F-) 6.以铁为电极电解U形管中的氯化钠溶液,液面上覆盖一层苯,电解一段时间后,在阴极周围溶液中加入酚酞,在阳极周围加入KSCN和K3[Fe(CN)6]溶液,则阴、阳极周围溶液颜色变为 A.红色、血红色 B.红色、蓝色 C.无色、红色 D.蓝色、红色 7.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酸HX、HY、HZ的溶液,其pH依次为4、5、6,则KX、KY、KZ的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KX、KZ、KY B.KX、 KY、KZ C.KZ、KY 、KX D.KY、KZ、KX 8.在100mL0.1mol/LCH3COOH溶液中,欲使CH3COOH的电离程度和溶液的pH都增大,可 A.加少量的NaOH(1mol/L)溶液 B.加少量1mol/L盐酸 C.加少量CH3COONa固体 D.微热 9.不考虑水的电离,在H2CO3溶液中,下列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H+)=c(HCO3-)+2c(CO32-) B.c(H+)=c(HCO3-)+c(CO32-) C.2c(CO32-)=c(H+) D.c(CO32-)=c(HCO3-) 10.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得纯净的MnCl2。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推知MnS具有的相关性质是 A.溶解度与CuS、PbS、CdS 等相同 B.溶解度大于CuS、PbS、CdS C.溶解度小于CuS、PbS、CdS D.具有吸附性 11.右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可推断 A.反应物的转化率先降低后增大 B.若A、B是气体,则D是液体或固体 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A、B、C、D均为气体 12.Mg-AgCl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 2AgCl+Mg=Mg2++2Ag+2Cl-。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Mg为电池的正极 B.负极反应为AgCl+e-=Ag+Cl- C.不能被KCl 溶液激活 D.可用于海上应急照明供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高二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开始答卷前,考生务必将0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将试题答案填在相应的答题卡内,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0 16 Mg 24 A1 27 S 32 Cl 35.5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解释,不正确的是 3. 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智能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 碱性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C. 铅蓄电池中,Pb02做负极 D. 铜锌原电池(稀硫酸做电解质)工作时,锌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A.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只能表示物质的量 B. 1 moL H2生成1 mol H20时放出的热量就是氢气的燃烧热的值 C. 用1 mol/L的硫酸和适量的稀的Ba(OH)2溶液反应可以测量中和热的值

D. 条件相同,用16 g固体硫或32 g固体硫分别在02中充分燃烧,测定的硫的燃烧热不同 6. 下列溶液一定显碱性的是 A.含OH-的溶液 B. pH>7的溶液 C. c(OH-)>c(H+)的溶液 D.能与金属A1反应放出H2的溶液 7. 对于反应4C0(g)+2N02(g) N2(g)+4C02(g),以下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中,所表示反应 速率最慢的是 A. v(CO)= 1.6 mol/(L?min) B. v(N02)=0.9 mol/(L?min) C. V(N2)=0.25 mol/(L?min) D. v(CO2>2)=1.2 mol/(L?min) 8. 化学反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以下观点中正确的是 A.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能自发进行 B. 原电池工作时所发生的反应一定有氧化还原反应 C. 加热时,化学反应只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 D. 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无关 9. 下列过程不需要通电就能进行的是①电离②电解③电镀④电化学腐蚀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 2015年2月科学家成功观察到CO与O形成化学键生成C02的全过程(CO和O附着在一种钌催化剂表面,用激光脉冲将其加热到2000 K)。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可以表示为:CO+O催化剂C02 B.该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C.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钌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11. 下列关于Na2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温度下,Na2C0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比纯水的电离程度小 B. 相同温度下,Na2C03溶液中滴加酚酞呈红色,NaHC03溶液中滴加酚酞颜色更深 C. VLamoL/L的Na2C03溶液中,若C032-的数目为NA;则Na+的数目大于2N A D. CaC03在饱和Na2C03溶液中的K SP比在纯水中的K SP小 12已知:①4NH 3(g)+502(g)= 4N0(g)+6H20(g) H=-908 kJ/mol; ②N 2(g)+02(g) = 2NO(g) H= + 180 kJ/mol。 则汽车工作时氨气和NO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A.2NH 3(g)+3NO(g) = 2.5N2(g)+3H20(g) H= —1808 kJ/mol

【最新】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分类总结(1)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 因为任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符号:△H.单位: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 ☆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常温是指25,101.标况是指0,101.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 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即:△H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H 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6.表示意义:物质的量—物质—状态—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燃烧热 1.概念: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二 氧化硫、液态水H2O)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 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2.燃烧热和中和热的表示方法都是有ΔH时才有负号。 3.石墨和金刚石的燃烧热不同。不同的物质燃烧热不同。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测试题(经典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题(A卷) (45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的是() 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2. 未来氢气将作为新能源的优点的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 ③氢气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 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 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 A、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③⑤ 4.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 C.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25℃、101 kPa下,2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H2(g)+O2(g) == 2H2O(1) △H=―285.8kJ/mol B.2H2(g)+ O2(g) == 2H2O(1) △H=+571.6 kJ/mol C.2H2(g)+O2(g) == 2H2O(g) △H=―571.6 kJ/mol D.H2(g)+1/2O2(g) == H2O(1) △H=―285.8kJ/mol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 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 7.已知25℃、101kPa条件下: 4Al (s) + 3O2 (g) == 2Al2O3 (s) △H = -2834.9 kJ·mol-1 4Al (s) +2O3 (g) ==2Al2O3 (s) △H = -3119.91 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完整word版,高二化学选修4期末考试试卷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末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部分原子量:H—1 C—12 O—16 S—32 Na—23 第I卷(共36分)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①天然气②太阳能③风能④石油⑤煤⑥生物质能⑦核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B.②③⑥⑧ C.①②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 2、氨水有下列平衡:NH3·H2O NH4+ + OH–当其它条件不变时,改变下列条件,平衡向左移动,且c(NH4+)增大的是 A.加NaOH B.加盐酸C.加NH4Cl D.加热 3、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为:Cu2++2e–= Cu B.电池反应为:Zn+Cu2+=Zn2+ +Cu 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4、在由水电离产生的c(H+)=1×10–14mol/L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K+、Ba2+、Cl–、NO3–B.Na+、Ca2+、I–、NO3– C.NH4+、Al3+、Br–、SO42–D.K+、Na+、HCO3–、SO42– 5、已知:K sp(AgCl)=1.8×10—10,K sp(AgI)=1.5×10—16 ,K sp(AgBr)=7.7×10—13,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AgCl>AgI> AgBr B.AgCl> AgBr>AgI C.AgBr >AgCl>AgI D.AgBr >AgI>AgCl 6、已知:△G=△H-T△S,△H为焓变,T为热力学温度,△S熵变,当△G<0时反应能自发进行,△G>0时反应不能自发进行,据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熵变大于零的反应肯定能自发进行 B.焓变小于零的反应肯定能自发进行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一)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4(人教版)期末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N:14Si:28 S:32Cl:35.5Na:23Al:27Cu:64Ag:108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1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 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当电源供给0.2mol电子时,停止通电。若 此溶液体积为2L,则所得电解液的pH是() A.1B.8C.13D.14 2.为探索月球上是否有生命痕迹,科学家用氘盐酸(DCl)和重水(D2O)溶 液处理月球上某岩石样品,若电解这种氘盐酸,在阳极上放出 1.12L气体(标 准状况,下同),同时在另一极放出气体的量为() A.560mL B.1120mL C.0.1g D.0.2g 3.将等体积的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钡溶液与0.10mol/L的盐酸混合,所得溶 液的pH为12.0,则氢氧化钡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03mol/L B.0.3mol/L C.0.06mol/L D.0.12mol/L 4.25℃时,下列各溶液中[H+]最小的是() A.C(H+)=1×10-5mol/L B.pH=8的溶液 C.稀释1mL,1mol/L NaOH溶液到1L后所得溶液。 D.0.11mol/LNaOH溶液跟等体积0.05mol/L H2SO4溶液的混合液 5.把80mL氢氧化钠溶液加入到120mL盐酸中,所得溶液的pH为2。如果混 合前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它们的浓度是() A.0.5mol/L B.0.1mol/L C.0.05mol/L D.1mol/L 6.因发生电极反应,直接破坏了该电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电解氯化铜溶液时的阴极 B.铜铁原电池的负极(硫酸溶液为电解质) 1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选修4)期末复习试题:专题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选修4)期末复习试题:专题 19 大题综合训练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原理综合题 -1 溶质CH 3 COONa NaHCO 3 Na 2 CO 3 NaClO NaCN Na 2 SO 4 pH 8.8 9.7 11.6 10.3 11.1 7.0 (1)上述六种溶液中的阴离子,结合H+能力最强的是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上述六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小的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若欲增大氯水中次氯酸的浓度,可向氯水中加入上表中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每空填写一种物质)。 (4)依据复分解反应的规律,判断下列反应不能进行的是________。 A.CH 3COOH+Na 2 CO 3 =NaHCO 3 +CH 3 COONa B.CH 3COOH+NaCN=CH 3 COONa+HCN C.CO 2+H 2 O+2NaCN=Na 2 CO 3 +2HCN (5)将CO 2 气体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原因为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 氨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农业、医药、国防和化工等领域有重要应用。 I.(1)工业上用N 2和H 2 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下列措施能使正反应速率增大, 且使平衡混合物中NH 3 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大的是________。 A.降低反应温度 B.压缩反应混合物 C.充入 N 2 D.液化分离NH 3 (2)常温下向100mL0.2mo/L的氨水中逐滴加入0.2mol/L的盐酸,所得溶液的 pH、溶液中NH 4+和NH 3 ·H 2 O物质的量分数与加入盐酸的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完整word版)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选修四期末测试题 本卷可能所需相对原子质量:N 14 O 16 Fe 56 Ag 108 Ⅰ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已知:H 2(g)+F 2(g)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HF(g) △H =-270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 B .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2mo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mol 的氢气和1mol 的氟气放出270kJ 热量 2.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为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 试纸显示醋酸的pH 为2~3 3.可逆反应2SO 2+O 2 2SO 3,如果SO 2的起始浓度为2mol ·L -1,2min 后SO 2的浓度为 1.8 mol ·L -1,则用O 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A .0.1mol ·L -1·min -1 B .0.9mol ·L -1·min -1 C .0.2 mol ·L -1·min -1 D .0.05mol ·L -1·min -1 4. 下列离子分别加入纯水中,能使水中c(H+)增大的是 ( ) A .ClO -- B .Fe 3+ C .S 2-- D .NO 3-- 5.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 2()2N O g C O +22 ()2()N g C O g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 B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 C .反应达到平衡后,N0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 D .单位时间内消耗CO 和CO 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6.25 ℃,101 k Pa 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H +(aq) +24SO -(aq)+2Ba +(aq)+2OH - (aq)=BaSO 4(s)+2H 2O(1);?H=-57.3 kJ/mol B.KOH(aq)+ 12H 2 SO 4(aq)= 12 K 2SO 4(aq)+H 2O(1); ?H=-57.3kJ/mol C.C 8H 18(1)+ 252 O 2 (g)=8CO 2 (g)+ 9H 2O; ?H=-5518 kJ/mol D.2C 8H 18(g)+25O 2 (g)=16CO 2 (g)+18H 2O(1); ?H=-5518 kJ/mol 8.用pH 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 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 l 和V 2,则V l 和V 2的

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化学选修 4 化学反应与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 .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因为任 何化学反应都会存在热量变化,即要么吸热要么放热。反应热可以分为(燃烧热、中和热、溶解热) 2 .焓变( 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符号:△H.单位: kJ/mol ,即:恒压下:焓变=反应热,都可用ΔH表示,单位都是kJ/mol 。 3. 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 △H 为“- ”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也可以利用计算△H 来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H=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⑤生石灰(氧化钙)和水反应⑥铝热反应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 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条件一般是加 热或高温的反应 ☆区分是现象(物理变化)还是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一般铵盐溶解是吸热现象,别的物质溶于水是放热。 4.能量与键能的关系: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能量和键能成反比。 5.同种物质不同状态时所具有的能量:气态>液态>固态 6. 常温是指25,101. 标况是指0,101.

7. 比较△H时必须连同符号一起比较。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即反应热△H,△H对应的正负号都不能省。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s,l, g 分别表示固态,液态, 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 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不标条件,除非题中特别指出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个数和体积,可以是整数,也可 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即:△H和计量数成比例;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6. 表示意义:物质的量—物质—状态—吸收或放出*热量。 三、燃烧热 1.概念: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二氧化碳、二氧化硫、 液态水H2O)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 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 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教材模块综合测试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实验指定使用的仪器必须预先干燥的是() ①中和热测定中所用的小烧杯②中和滴定中所用的滴定管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的容量瓶④喷泉实验中用于收集氨气的烧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 (g)+B (g) C (g)+D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和B的消耗速率相等 B.v正(A)=2v正(B) C.2v正(A)=v逆(B) D.反应混合物中A、B、C、D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4.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可能为() 所含离子NO3-SO42-H+M 浓度/(mol·L-1) 2 1 2 1 A.Cl-B.Ba2+C.F-D.Mg2+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 l ) ΔH=-57.3 kJ / mol,分别向1 L 0.5 mol / 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磷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2B.ΔH1<ΔH3<ΔH2 C.ΔH1=ΔH2=ΔH2D.ΔH1<ΔH3<ΔH2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提高反应速率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

高二化学选修四期末考试及答案

高二选修四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共2*25=50分) 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根据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不同 2、在一定温度下,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生成nmol的A2同时生成nmol的AB B.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的AB同时生成nmol的B2 D.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的A2同时生成nmol的B2 3、一定条件下,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放出热量为Q kJ(Q>0),经测定完全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需消耗5mol?L-1的KOH溶液100ml,恰好生成正盐,则此条件下反应:的为 A.+8Q kJ B.+16Q kJ C.-8Q kJ D.-16Q kJ 4、已知热化学方程: 为提供分解1molKNO3所需的能量,理论上需完全燃烧碳( ) A.58/94mol B.58/(94×2)mol C.(58×2)/94mol D.(94×2)/58mol 5、一定条件下,向2密闭容器中加入 2和 10, 发生反应 ,2时测得剩余为1,下列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不正确的是 A. B. C. D. 6 、反应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能够引起 反应速率增大的是( ) A.增加的质量 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使体系压强增大 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使容器体积增大 7、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 A.用润湿润的试纸测稀碱溶液的,测定值偏小 B.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C.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D.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低 8、下列有关离子水解的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溶液 : B.溶液 : C.溶液 : D.溶液 :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25℃、101 ,1和 2的燃烧热相等 B.1(浓)与 1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C.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所以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01时 ,1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氢气的燃烧热 10、某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表示 逆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C.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 D.逆反应的活化能大于正反应的活化能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任何放热反应 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 C.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还是吸热 D.吸热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 12、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普遍重视,目前已成功研制多种锂电池。某种锂电池 的总反应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正极, 电极反应为 B.是负极, 电极反应为 C.是负极, 电极反应为 D.是负极, 电极反应为 13、在1 定容的密闭容器中, 可以证明可逆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B. —个断裂的同时,有3个生成 C.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 14、在25℃、101 条件下,、、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 、 285.8

2018高二化学选修四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济源一中2016级周测化学试题(8) 注意:选择题涂在答题卡上,填空题写在答题卷上,最后交答题卡和答题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 下列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 A. 用湿润的pH试纸测稀碱液的pH,测定值偏小 B. 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C. 滴定前滴定管内无气泡,终点读数时有气泡,所测体积偏小 D. 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缓慢倒入酸中,所测温度值偏小 2.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1)CH3COOH(l)+2O2(g) =2CO2(g)+2H2O(l) ΔH1=-870.3 kJ·mol-1 (2)C(s)+ O2(g) =CO2(g) △H2=-393.5 kJ·mol-1 (3)H2 (g) +1/2O2 (g) =H2O(l) △H3=-285.8 kJ·mol-1 则反应2C(s)+2H2 (g) +O2(g) =CH3COOH(l)的△H为() A. -488.3 kJ·mol-1 B. -244.15 kJ·mol-1 C. +488.3 kJ·mol-1 D. +244.15 kJ·mol-1 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烧碱、冰醋酸、石墨均为电解质 B.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不是电解质 C.BaSO4虽然难溶于水,但属于强电解质D.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4.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2NO(g)+2CO(g)N2(g)+2CO2(g),△H=-373.2kJ·mol-1,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FeCl3+3KSCN Fe(SCN)3+3KCl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KSCN固体,溶液颜色加深 B.工业合成氨中,将氨气液化分离 C.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体积5%的H2O2溶液,在B试管中加入2~3滴FeCl3溶液,B中试管中产生气泡快 D.对于反应2NO2(g)N2O4(g) △H<0,升高温度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6.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 mL 20 mol?L﹣1浓硫酸与足量锌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 A B.0.1 mol24Mg18O 晶体中所含中子总数为2.0 N A C.在标准状况下,2.8g N2和2.24L CO 所含电子数均为1.4N A D.1 L 1 mol?L﹣1的NaClO 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