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中的信息化功能分析
解读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I N F O R M A T I ZA T I O N 解读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的代表。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阶段。
从狭义的角度看,是制造业的信息化,制造业和信息化发展结合起来。
这里面实际上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制造业信息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在很多行业和很多主题的领域。
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正在总结并上升为规律。
中国的制造业要加快信息化的步伐,使之由大要充分认识到制造业信息化的重变强,一定要认真地总结。
要1生。
规律本身既有特定主题的规,如计算制造业信息化是我们国家制造业由大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ER P管理变强的关键.在国民生产中起到关键的作等,也有不同类型行业的规律,例如在制造用。
因为加入忻O以后.中国的制造业发业,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和钢铁行业的信息展很快,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化有着不同的规律,有着不同的特征。
所以直是居高不下。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今我们不要盲目,而是要冷静的去总结,去思天,我们尤其要关注贸易顺差。
而贸易的顺考.去按照规律办事。
差主要来源于制造业产品的出口。
但是,我第二层含义:规律本身是一般性。
但们制造业水平大部分还处于行业的低端.是具体到某一个行业,一个企业。
具体到中即这个行业在国际水平中处于低端,这就国的特殊情况,就凸显出其特殊性。
一般的意味着我们尽管产业很大,但是利润不高.规律是教科书,教科书是有重要意义,但是竞争力不强.所以大而不强是一个突出问教科书用来办事是永远不够的。
所以必须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根据各个行业,各个加快制造行业信息技术的应用。
企业.各个地区本身实际的情况,一步一步无论是看世界.还是看中国.各个制造的按照规律总结出来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路行业.从设计.生产,管理.销售到服务,从径。
再把我们自己的东西加进去,走符合自提高产业结构的高度、提高产业在价值链己特色的发展道路。
中的位置.到开拓市场。
做好售后服务.都第三层含义:要把一般规律和具体情和制造业信息化有关。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机制探讨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机制探讨【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深层次宽领域创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问题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
本文重点分析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机制以及工业化对信息化的促进机制,旨在为促进二者互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工业化带动机制促进机制一、信息化、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就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不断推广应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的智能技术,达到全面提高经济和社会运行效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的过程。
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载体,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
信息化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资源被视为现代社会的第一战略资源和重要的生产要素,为现代社会塑造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工业化是一个将传统农业经济转变成现代工业经济的自然历史过程。
关于工业化的含义,一直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学者见解不一,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库兹涅茨(1955)指出,工业化是资源的转换过程,工业化时期,资源逐步由农业转向工业,更多的资源转向了非农业生产活动。
撒克(1985)指出,工业化是产业结构的转换过程,工业化时期,农业在国民收入的份额下降,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份额上升。
钱纳里(1984)指出,工业化是制造业产值份额的增加过程,工业化水平用制造业占国民收入的份额来衡量。
巴格其(1992)指出,工业化这一过程从国民经济结构角度可以理解为以下三方面:国民收入(或地区收入)中制造业活动或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提高了;制造业或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所占总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增加。
随着以上两种比例的增加,整个人口的人均收入也增加。
张培刚先生从社会生产方式变革角度出发,将工业化定义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本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
工业信息化

工业信息化工业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工业生产流程、设备、人员等进行智能化、自动化控制,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工业化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的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信息化正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一、工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工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计算机应用期。
当时,工业生产中的大量计算工作都需要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如控制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这是工业信息化的起步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逐渐实现了数字化、自动化和网络化,工业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技术和应用。
如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DCS(分散控制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等,这些技术应用使工业生产的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3G/4G网络的广泛应用,工业生产进一步实现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开始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工业信息化逐渐走向应用广泛、模式创新的阶段。
二、工业信息化的重要性1、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工业信息化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通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工业生产可以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生产模式,减少人员操作错误和工作疲劳等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
2、促进产业升级工业信息化是产业升级的必要手段。
通过工业信息化技术,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益化、智能化,培育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工业信息化也能够促进企业的产业升级,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智能化制造业转型,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长远性。
3、提高工作环境和安全性工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工作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测,降低职业安全事故的风险,保障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同时,工业信息化也能够优化工作环境,减少污染和噪声,提高工作的舒适性和生产效率。
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中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信息 化 的前 提 是信 息 产业 的 发 现信息产业 的跨 越式发展 。
二.完善信息化发展外部环境的 培 养和科研基地建设 ,鼓励科技人员 同时也是高风 险的产业 。在 国家财力 政 策措施 创业创新 。充分 发挥市场机制对人力
有限的状 况下 , 应尽快建 立 国家 风险 1 建立 人才激励 机制 , 快人 才 资源配置 的基础性作 用 ,建立和优化 、 加 投资基金 , 以加 大对信 息产业和信 息 的开发和培 养
信 息 化 程 度 包 括技术传 输、 高速宽带接入 网、 电 们 的发 明和创造 。保护他们 的知识产 广
低。因此 , 走新 网、 大规模 集成 电路 、 高性 能计算机 、 权 。同时应通过扩大大学对信息专业 型 工 业 化 之 大型系统软件 、 超高速 网络系统、 数字 的招生人数和 引进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术 和 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技术 信息技术的产业化。尤其要在 以集成 仅需要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集取胜和人
改造 、提 升传 电路和软件技术为重点的核心技术上 才发展的广阔宽松 的创业空间 ,而且 统 产 业 ,是实 取得突破 ,加快发展软件产业和集成 需要一种团队精神 。软件产业是一个 现我 国经 济结 电路产业 , 支持 计算 机与网络 产品、 通 团队的产业 ,从一个艺术品的创造到
构战 略性 调 整 信产品 、数字视听产品和新型元器 件 产品的批量 生产 ,软件产业需要一大
文
\
的 必 由 之 路 。 等产品的发展 ,全面提升整体技术 水 批有技术层 次的人才协同工作。印度 对 此 应做 好 以 平 , 掌握信 息产业 发展 的主动权 。 要采 的成功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下几 个 方面 的 用先进技术实现 网络的平滑过渡和升
工业化建筑信息化智能建造技术分析

工业化建筑信息化智能建造技术分析摘要: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需要在进入到新时期之后,进行全面的行业创新,这样才可以符合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需求。
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阐述了工业建筑信息化智能建造技术及其使用方法,希望能够为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工业化;建筑信息化;智能建造引言:建筑行业的发展,正在向着现代生产方式进行转变,能够改善传统建筑行业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能够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
在智能化技术的使用中,避免受到劳动力方面的限制,同时改善传统的作业环境,进一步提升建筑的性能与使用寿命。
1 绿色低碳建筑设计技术1.1 BIM装配式技术在当前进行BIM技术的使用中,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实现高水平的绿色建筑工程建设,同时结合各个部门进行协调化的建设,并在后续进行图纸的建设中,实现全套的施工建设方式,这样可以良好的解决各种专业碰撞以及深化设计的各种难题。
在未来进行BIM技术的使用当中,可以全面解决全周期施工建设问题,同时伴随着BIM技术的发展,也相应的强化建设协调效果、在使用BIM技术之后,实现预制构件的组合化处理,并在链接节点、预留预埋位置,以及一些集成化的深度优化处理当中,发挥出相应的建设效果。
在各种类型的装配式的构件建设开展中,要明确出具体的知识库,以此提升建设效果。
进行预制构件的组合优化的处理当中,主要是要在满足装配率的前提下,进行针对性的施工建设,并不断的调整构件的范围,以此了解到建筑结构的受力点,并对结构受力情况进行处理。
该技术可以全面的优化钢筋数量以及具体的位置,以此最大化的保障符合梁柱、梁板的质量,不会发生膨胀的问题、。
在后续进行预留预埋位置的优化环节,也可以发挥出该技术的精细化的处理效果,保障工程顺利的开展下去。
在这样的建设开展中,利用一个完善的现场组装的方式,强化对不同类型的系统处理效果[1]。
1.2 CIM技术该技术也相应的基于智能化的设计方式,基于CIM技术,搭建相关的系统平台,以此很好的在进行相关系统的运行中,发挥出平台的计算数据信息的优势,以及保持最大化的实现全过程的分析与处理,同时利用好BIM数据信息,这样就可以提升CIM平台信息化,以及对于各种建设过程中的现场验收评估。
2024年公司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工作总结(二篇)

2024年公司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工作总结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一家现代化企业,我们公司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要求,在公司管理、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两化”融合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现总结如下: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信息化工业化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公司高层领导重视并做出明确的工作指导。
我们成立了信息化工业化融合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并通过定期的工作会议进行监督和督办。
同时,鼓励员工参与工作,形成全员参与的工作氛围。
二、优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离不开高效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支撑,我们加大了对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投入,提升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优化了公司内部网络,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信息传递速度。
此外,还实施了信息安全管理,确保信息资产的安全和保密。
三、推进数据共享与协同办公在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推进了数据共享与协同办公。
通过建立企业级的ERP系统,实现了各部门之间数据的实时共享和协同办公。
这不仅提高了信息的流动效率,也降低了信息传递中的错误率。
通过协同办公平台,还实现了跨部门的协同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推动生产制造数字化转型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核心是推动生产制造数字化转型。
我们引进了自动化生产线,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设备和系统的互联互通。
这样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也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同时,我们也通过数字化制造的方式,实现了产品追溯和质量控制的全过程管理,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口碑。
五、加强信息安全和数据治理随着信息化工业化融合的推进,信息安全和数据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和监控。
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策略、安全培训、风险评估等,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检查,确保信息资产的安全和可靠。
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和趋势分析

两化融合的现状、经验和趋势分析两化的融合就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这两化的融合是走有中国特色工业化的选择,是改变经济构造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选择,是促进工业化转变的举措。
分析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状况,结合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经历,对于两化的融合发展进行盼望,有利于每一个部门都推进两化融合,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一、两化融合的发展现状1.1国外的发展现状从古至今,信息技术在逐步的进步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
很多的国家都已经制定了信息化策划。
例如法国的信息策划、德国的信息策划等。
由于信息化的实施信息技术在各个部门都在广泛的应用,对于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在技术的融合方面,计算机的辅佐技术,计算机的辅佐工程,计算机的辅佐工艺,计算机的集中制造体系,数控技术,现场总结技术,敏捷制造技术等等的技术已经应用的非常的成熟。
并且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让设计和生产过程的自动技术,数字技术,智能化,可视化。
(2)在商品融合的方面,许多的商品里面都有技术的含量。
例如,在航天的飞行器,汽车,船里面都有电子的仪器;在雪柜,洗衣服的机器,电视等家电产品中,很多的都是使用了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从传统的家电到智能家电的转化;普通的机床通过增加数控系统,就成为了数控机床,价值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3)在业务融合的方面,单位里面的规划,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的管理,商业智能,产品数据的管理,财务管理的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等管理软件在工业企业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很大的提高了管理的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4)在产业繁衍的方面,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促进了发达的ICT产业,推动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
1.2国内的现状共产党,国家对于两化的融合都做出了很多的策划,各个级别的工业和信息化主管的部门都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当前已经有了初步的效果。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在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促进工业的转型升级上的作用已经逐渐的展现出来了。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一、引言在当前信息时代,信息化和工业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
信息化以其高效、智能的特点,不断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发展;而工业化则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然而,单一的信息化或工业化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是需要两化融合的管理体系来推动经济、社会、科技的全面发展。
二、两化融合的意义1. 实现资源的共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工业化产业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最大化利用。
2. 推动产业升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推动产业的升级。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带动传统产业的智能化、自动化改造,推动产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3. 提升管理效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提升管理效率。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企业可以实现生产过程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提高生产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满足市场需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进行市场分析与预测,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推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践案例以我国制造2025为例,该战略旨在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方向发展。
在推动我国制造2025战略实践中,各行业各领域积极探索两化融合的管理体系,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四、结语信息化和工业化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它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管理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双赢的有效途径。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建设,不断深化两化融合的实践探索,推动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 2002,16(4)Jo urnal of Sichuan Institute of Animal Hus 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工业化中的信息化功能分析王万江(西南农业大学荣昌校区 重庆荣昌 402460)摘 要 十六大号召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站在全球化战略高度提出的总动员。
本文从工业化的现状、发展趋势出发,着力研究信息化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巨大作用和组织保证。
关键词 信息化 工业生产力 市场竞争力 城市化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33(2002)04-0026-04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这一战略,一方面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另一方面是结合我国所具备的条件。
就世界经济发展而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热浪滚滚,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我们认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只有融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各项高新技术推动而发展起来的新经济浪潮中,才能抓住机遇、直面挑战,立足主动、争取领先,否则就会在经济格局调整中落伍,甚至被淘汰。
1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后发优势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信息产业高速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许多发达国家,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
在我国,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涉及现代化建设方方面面的战略措施,是实现两步战略目标的战略保障。
信息化又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第一是我国正在进行国家工业化。
所谓工业化,既是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的过程,也是推动现代化机器装备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相应地使农业人口占多数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率、使人民生活显著提高的过程。
第二是在当今信息化日益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化不必再走老路,完全有可能在新的起点上,用全新的方式和更短的时间,实现工业化。
这就是由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第三所谓由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就是发挥信息技术渗透和关联带动的作用,以信息化赋予工业化新的内容,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整体竞争力。
第四是已建立起来的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强大工业又为信息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了用武之地。
第五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收稿日期王万江(6—)男,重庆万州人,本科,讲师,主要从事经济哲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002-11-21197:合,发挥后发优势,后来居上,就可以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1]。
当前,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水平大体上处在中期向后期过渡阶段,远远没有完成工业化。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实现工业化是我国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
我国目前在制造业方面有不少领域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产业结构仍然以传统的产业为主,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产品市场的竞争力,保持经济增长长盛不衰,并加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课题。
现在,世界性的信息化进程不但为我们启示了发展的方向,而且提供了难得的机遇,这比亚洲“四小龙”当时搞工业化的条件要好。
信息技术在传统的工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为我们高起点地推动工业化,并越过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某些技术阶段,加快工业化的过程提供了可能;在后发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都是借助科学技术的助推力,实现超常规发展的。
美国赶超英国,靠的是电力、钢铁等重工业,日本和“四小龙”凭借汽车、家电以及电子产品制造业而跃居工业强国之列。
在今天的信息时代,我们应吸收最新的技术革命成果,加强技术创新,积极探索出一条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的发展路子。
2 信息化推动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竞争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W T O),入世后对我们各方面的冲击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就我国轻工业而言,产品已有相当部分出口,入世将更加有利于我们,在农业方面,我们的种养方式和食品消费习惯与西方有较大差别,影响不大。
实际上,外向型经济本来就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而且近年来我国通过外向带动战略,在利用国际资源和国内资源,开拓两市场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也积累了许多经验,这都成为入世后我国发展的有利条件。
但同时应当看到,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的发展,它迅速地改变着传统的经贸交易方式,缩短了供应链,大幅度降低管理成本,并推动企业内部组织的变革。
如果我们不紧跟世界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就难以实现与国际接轨,在进一步扩大开放过程中就会碰到所谓的“数字鸿沟”。
举个例子说,当一个行业的主导企业或大部分企业已经把信息化作为商业运作的基准,那么一个企业与之合作交易,就必须有相应的信息化手段,否则就无法实现快捷高效运作,降低交易成本。
这充分说明,信息化发展将进一步形成新的交易体制和新的交易规则,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快全球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因此,从未来看,加快与国际接轨,信息技术手段是一个基础条件。
3 网络经济加快中国经济全球化步伐网络经济是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国际互联网为载体,以电子商务为主导,以中介服务为保障,实现信息、资金和物资流动,促进整个经济持续增长的全新的经济发展形态。
网络经济是上世纪年代中期以来互联网军转民并商业化之产物,既有相对独立的特定内涵,同时又对传统经济起着日益深刻的积极影响,既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同时又对实现现代化提出了新目标和途径。
它几乎涉及所有的经济领域,并不断催生出一系27第4期 王万江:工业化中的信息化功能分析8028四川畜牧兽医学院学报 第16卷列的新兴产业群。
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强烈,投资自由化、金融自由化、贸易自由化势头非常强劲,其主要推动力量就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
网络经济跨越了空间和时间,可以说是真正的“无国界经济”、“跨国界经济”,网络经济可以使更多的外国企业和消费者进一步了解中国,熟悉中国的业务,购买中国的产品,享受中国更加优质优价的高效服务,并在中国开展投资、贸易和金融活动。
网络可以使公司实现跨地区跨国界的交易,使公司在网上与世界各地的许多公司进行买卖;网络可以使公司发展并维护与国际客户的关系,随时进行多向互动式交流;网络可以使国内企业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塑造中国企业形象和传播中国企业文化,彻底改变许多国家投资者和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误解,更有利于中国企业和产品争创国际品牌[1]。
互联网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和社会活动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信息和知识已成为自然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之外的重要生产要素,信息技术推动网络经济的发展正引起一场世界范围内的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
4 信息化加快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信息化对城市的发展过程同样是显著而重要的。
一方面,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以为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另一方面,信息化能大大提高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水平。
例如,通过开发和应用地理资源信息,建设数码城市,将进一步提高城市的管理效率;要拓宽城区一条马路,如果地理资源信息完备的话,很快就能用计算机作出不同的投资建设方案,大大提高投资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
现有的人口资源信息,包括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管理,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将进一步提高人口管理的有效性。
运用信息化建设智能小区、数字公寓等,既能成为市场的一个新卖点,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城市建设的品位。
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三化”作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个重要内容,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相互贯通,相互促进[2]。
5 各级政府的上网工程与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推动了世界从工业时代向数字化的信息时代迈进,世界经济也将从传统经济向网络驱动的新经济转变,人类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贸易方式都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面对新经济和信息化浪潮的挑战,我国政府也在积极寻找对策,例如推进“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和“家庭上网工程”等,以加快我国社会信息化的步伐。
目前,我国政府上网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政府职能上网,就是将政府本身和政府各部门的职能、职责、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办事程序等在网上公开发布。
二是信息上网,网上公布政府的文件、资料、档案、数据库等。
三是日常活动上网,就是网上公布政府部门的各项活动,把网络作为政务公开的一个渠道,这是加强政府监督的重要方法。
四是网上办公,将各种证明和往来文件电子化,通过网络来处理政务,提高办事效率。
政府上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电子政务或电子政务,从而实现政企分开,完善职能,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相互沟通和联系,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1]。
政府上网成为电子政府,将彻底改变政府的工作方式,对整个国家体系的运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政府上网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各级政府的信息化建设。
目前,我国加快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战略的实施,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使产业素质得以提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将推动我国加快与国际接轨,更积极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加快我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市民素质和社会管理水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全面应用信息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人们的共识和自觉行动,信息化,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加快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战略。
我国人民期待已久的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可望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加快实现。
参考文献[1] 郭萍.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J ].学术交流,2000,12:117—120[2] 傅先兰,刘学敏,史培军.西部大开发与城市化道路[J ].农业经济问题,2002,8:45FU NCTIONS OF INFOR M ATIONTECHNOL OGY IN INDUSTRIALIZATIONWan g Wanjian gA bstract Based o n the f ull understanding of th e glo balization strateg y ,the 16th CPC co ngress calls upon to use info rmatio n tec hnolo g y to pro pel ind ustrializatio n.This article ex plo res ,in lig ht of the current situ-atio n and develo p ment tren d o f in dustriaz atio n ,the tremendo us ride of IT in the pro cess o f ind ustrializa-tion and the o rganizatio n guarantee for I T applicatio n .Key words IT ,Industrilizatio n ,M arket co mpetition ,Urbanizatio n 29第4期 王万江:工业化中的信息化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