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绿色证书教育

合集下载

“绿色证书”教育结硕果——临城县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工作纪实

“绿色证书”教育结硕果——临城县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工作纪实
县 推广石 家栏中学 劳 技 术教育基地 经验 ,
和实验实习基地已发展到一万余亩 经过合
理规划初步形成了‘ 西部山区以林果为主、 兼
搞养殖,中部丘陵以养殖为主、兼造大枣林 , 东部平原以高效农业为主、 搞农技推广’ 的地
域格局。 i 进苹果、 板栗、 桃树、 核桃、 枣树等 优质果树和类3 十, 2 种植 1. 万株. 06 引进七
t i。 ; ^ I j

0 N 基 全 兰 茎 三叁 茎 塑 堂 壁 直笙 垫塑
考核内容。在教学内容上. 各学校 现代技术
应 用为重点, 眼于在业结构调整、 着 在业产业 化 和薪的经 济增长点 ,差当降低 了一些文 化
类、I 1O多个兴趣小组 学生自愿参加, 由专业 课教师指导, 利用劳动课时间, 开展农作物病 虫害防治、 大枣主产、 片麻岩综合开发等科研 活动。几年来, 全县中小学生在林果管理、 家 禽养殖等方面共取得了60项小发明、小创 2 作, 获得荒毫立体开发优化生态经济模式、 枣 药间作丰产技术、亚洲黄羊引种繁育研究等 市县皲 上科研成果2 0 0 多项。 ,
彩山鸡、 珍珠鸡、 亚洲黄羊、 绒山羊、 美国落地 王肉鸽等特种养殖品种 8 十,建设特种养殖
场 5个. 累计存栏达 100多只; 60 引进香蕉西 葫芦、珍珠西红柿等优良种植品种 I 十, 5 种 植面积 1 0亩。 0 0 为使学生掌握先进、科学的农业实用知 识和j术,卣 支 } 城县深化教学改革, 加强劳动技 术教育。各中学在保证开足、 上好文化课的同 时,把每周 2 节劳动课纳^从初一第一学期 到初三第一学期的整体安排中。在三年的初 由 段,学绿色 证书 教育 工作 纪实
0 宋永周
长 以来 由于受传统观念等因素的 影响,农村教育的功能仅限于为高一圾学校 输送A才,农村缺乏实用人才的状况得不到 根本改变。 如何使学生“ 勺 留的住、 匀 进白来、 学自

农村普通初中如何实施绿色证书

农村普通初中如何实施绿色证书

教材开发的基本原则
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如农业高新技术、市场营销、市场信息、农 村家政、农村合作组织、WTO相关知识、设 施农业、计算机在农业上的运用、网络信息、 农用仪器设备、生物技术、节水农业、有机 农业、生态农业等新知识、新技术、新品种、 新成果都要在教学和课本中体现出来。
课程不宜过多地强调学科的பைடு நூலகம்统性、完 整性和理论性
课程特点
综合性 实践性 针对性

作为一门针对性、实践性很强的综合课程, 它可以作为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来开发,也 可以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 的学习领域中去,以避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 担。
辽宁“绿证”教育的指导思想
适应现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市场化经营的需要 农村劳动力转移转岗的需要 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农村普通初中 如何实施“绿色证书”教育?
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 刘天成
前言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农业部颁发了 《关于在农村普通初中试行“绿色证书” 教育的指导意见》(教基[2001]18号) 2005年5月31日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农 村经济委员会联合下放《关于在全省农 村普通初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的通 知》(辽教发[2005]84号)文件
教育重点
突出社会转型期特点 突出本省和农村的特点 突出实践性研究性学习特点
五、应采取哪些措施
1. 2. 3. 4. 5. 6. 7. 8.
课程设置 课时安排 师资队伍如何建设 实习基地如何解决 考核发证 教学要求 教学指导与服务 督导评估工作
(一)课程设置
初中一年级 初中一年级 初中二年级 初中二年级 初中三年级 能》 初中三年级 上册:《特种种植业实用技术》 下册:《农副产品加工》 上册:《特种养殖业实用技术》 下册:《农村家政创业》 上册:《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用技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新课改下“绿色证书”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新课改下“绿色证书”课程的开发、实施与评价

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 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
和农 村产业结 构调整 ,试行 “ 绿色 证书”教育 。因 此 ,农 村初 中应 抓 住这 一机 遇 ,积 极开 发和 实施 “ 绿色 证书”教育 课程 。 1 结合 农村 初 中新课 改 ,开发 “ 色证书”课 程 绿 1 . 1以新课 改精 神为指 导 ,拓展 “ 绿色 证书”课程
是经 当地政府或行 业认可而 颁发 的从业 资格 证书 。 《 基础 教育课 程改 革纲要 ( 行 ) 明确指 出:“ 试 》 农
村 中学课程 要为 当地社会 、经济 发展服务” ,在达
务与社会实践课程等。可 以将这些课程的开设与
“ 绿色证 书”教育 的开发 结合起来 ,根据 “ 绿色证 书”教育 内容 的不 同领域和面 临的具体 问题 ,开展 综合 实践、探究性学 习、服务社会 实践、学 习劳技 等活 动。这样 ,既 贯彻 了新课改精神 ,开齐 了新增 课程 ,又使这些 相关新增课程 的教学 内容 以 “ 绿色 证 书” 教育 的形 式落 到 了实处 。同时 ,也丰 富 了
程, 集中调整改革为农技课, 4课时, 周 使其进入 一年级下期、 二年级全年和三年级上期课表 ( 总计 约 30 0 课时) ,对全体学生施行全员、全程的 “ 绿 色证 书”教 育 口 。与课程相 配套 的实际操作技 能培 训, 则不失农时地贯穿教学过程中,为乡镇发展农
业主 导产业培 养实用 技术人才 。 进行 “ 绿色证 书”教育 课程开 发 ,必须摒 弃那 种将 “ 绿色证 书”教育简 单地归结 为一般 的农业 技
实践表 明: 般 由贯穿全程 的农 业技术教育课程 和 渗 透 于文 化基础 课程 中的农业 生 产生 活常 识课 程 两部分 组成 … 。其 中农业技术 教育 课程包括 四种 : 农业生产 劳动课 、劳动 技术课 、职业技术选修 课和 科技活动课 , 可利用各种活动 课程和劳技课程 进行 系统地校 本课程 开发 。而农 业生产 生活常识 课程 , 如数学课程 中的浓度计算 、土壤 测量;物理 课程 中 的机 电维修 、排水 灌溉 ; 学课程 中的土壤 养分含 化 量分 析和 酸碱度速测 分析等 , 则需要 教师结合学科 教学 和当地 实际 ,进行 学科渗透 性校本课程 开发 , 并编 写 出相应 的活 页辅导教材 。

实施绿色证书教育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实施绿色证书教育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L Z , V C . 4 N G K E / 7

利影响。 为 了解决好这一矛盾 , 凤庆县将绿色证书培 训 与农 村 富余 劳动力 转移培训有 机地结 合起来 , 2 0 1 2 年新转移农村劳动力 3 . 0 5 6 万人 ,召开劳动力 转移专场招聘会 6 场次 。通过培训转移实现了劳务 收人 2 . 8 亿元 ,有效促进 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
田间地 头 , 向村 民讲 解 种植 沟 开挖 、 种植 桑苗 、 培土、 薅锄 、 修剪 等技 术规 范 , 全心 全意 为全 村 3 5 0多户村
费保障 , 制约了绿色证书培训工作发展 。
2 . 3配套政 策 不 完善 。政府 没 有适 时 制定 出 绿 色证 书获得 者 的优 惠政策 ,无 法显 示 出绿 色 证 书在 政 策方 面 的优 越 性 ,削弱 了绿 色证 书持有 者 的积极
2 . 2培 训经 费没 有保 障 。 绿 色证 书培 训工 作无 经
1 . 3 促进 了农 业增效、 农 民增收 , 培养 了一批 养
殖科 技 致 富带 头人 , 涌现 出一批先 进 典型 小湾 镇春 光村 的李 富伟 是 一名 养殖 能手 ,也 是
临沧市第二届 乡土拔尖实用人才的表彰人员之一。 2 0 0 3年至今 , 他不断学习种桑养蚕技术 , 并穿梭在
实 施 绿 色 证 书 教 育 提 高 农 民 综 合 素 质
凤庆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李秋 芬
摘要 : 开展 绿色证 书教 育 , 是 提高农 民素质 的有 效措 施 。 凤 庆县 在绿 色证 书教育 , 提 高农 民综合 素质 方 面做 了积极 的探索 ,为促进 本县农 业产 业结构 的 调整 , 推 动农业 、 农村 经济 的全 面发展 和农 民增 收方 面做 出了积极 的贡献 。 关键 词 : 绿 色证 书 教 育 农 民 素质提 高 农 民是建 设新农 村 的主体 ,没有 农 民科技 文化

农村初中必须实行“绿色证书”教育

农村初中必须实行“绿色证书”教育

农村初中必须实行“绿色证书”教育作者:李晓蓉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年第01期“绿色证书”是农民技术资格证书的习惯说法。

所谓农民技术资格证书,就是农民达到从事某项工作要求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之后,经当地政府认可的从业资格凭证。

在农村普通初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就是对未来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学习和掌握农业知识、技术和致富信息,以适应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增强他们在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参与能力和竞争能力。

在农村普通初中试行绿色证书教育,是农村基础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农村初中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在农村初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客观要求,是培养学习和掌握产业科学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农村后备劳动者,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

农村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使农村劳动力的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结合,农村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这就要求农村初中实行绿色证书教育。

这对于实施科教兴农、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缓解农村青年就业压力、提高农业竞争力、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都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作为农村职业教育主要形式的绿色证书教育与农村初中教育的结合势在必行,这是在农村普通中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农村基础教育,实现“三教统筹”,培养和确保较高素质的农村后备劳动力,确保农村稳定与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通过实行“绿色证书”教育制度,使人们对合格的新型农民有了明确的标准,为把职前教育与在职成人教育结合起来,形成相互衔接的机制提供了条件,对于农村教育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为适应新课程结构的调整,农村初中必须实行“绿色证书”教育。

课程结构的调整,就是重新认识和确立各种课程类型以及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学校课程类型的多样化是全面实现课程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多种课程类型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将为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过分追求学业高分,综合素养低,主动学习能力差的状况提供有利条件。

绿证方案

绿证方案

《绿色证书》教学方案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确保我校地方课程教学工作的质量,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安排,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我们将继续进行《绿色证书》教育。

本学年《绿色证书》教学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遵守相关教学方针、政策,遵循教学规律,符合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坚持理论联系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高绿色证书教育的实用性,增强实效性。

二、教学内容
结合绿证课本,本学年我们将进行以下内容的教学:
七年级——————————劳动安全卫生常识
八年级——————————家政服务技术
九年级——————————农艺基础知识
三、教学形式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尽可能的利用当地现有的资源和条件,进行实地学习和实践,七、八、九年级每周均开设两节绿证课教学,教案书写与授课要求等与其它学科一致。

并要求学生有规范的学习笔记。

四、保障措施
1. 把绿色证书教育列入地方课程教育,安排足量课时,
安排专门领导负责。

2. 学校要经常检查绿证课的开设情况,监督各授课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并完成适量的作业与实践活动。

3. 加强对实践活动的考核和理论考试,并将其结果记录在册,不合格的要安排补考。

4. 坚持义务教育证书和绿色证书的发放相结合,真正达到双证毕业。

5. 逐步规范档案管理,争取绿色证书教育的规范化,系统化。

《绿色证书》教学方案
九台市莽卡满族中心学校
二〇一四年八月。

绿色证书教育意义

绿色证书教育意义

“绿色证书”制度对于农村教育改有什么意义?
“绿色证书”制度既是农村从业制度的改革,又是农村教育改革的一部分。

作为经济与教育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改革措施,对于受升学教育模式影响较深的农村教育改革,必然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实施“绿色证书”制度要以文化教育为基础。

在我国农村尚未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情况下,提出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才能取得“绿色证书”,是对基础教育重要作用的肯定,也是经济部门对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迫切愿望和要求。

二、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制度,制定了岗位规范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使人们对合格的新型农民有了明确的标准,为把职前教育与在职成人教育结合起来,形成相互衔接的机制提供了条件,对于农村教育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实施“绿色证书”制度,不能完全靠职后教育,而应当在农村中学阶段就引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特别是农村职业中学更应把培养合格的新型农民作为办学的目标。

三、实施“绿色证书”制度,使农村青年“榜上无名,脚下有路”,改变了农村教育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为农村青年成才开辟了一条“阳光大道”。

四、实施“绿色证书”制度加强了经济部门与教育部门的联系,使经济部门关心教育,同时又使教育部门了解经济,成为农村经济部门与教育部门的一个结合点。

这种使双方都感到十分必要的结合,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教育改革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推进“绿色证书”教育 加快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推进“绿色证书”教育 加快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维普资讯
阜新职教专栏
职业技术教育 研究・ 0 年第8 26 0 期
推进 . 绿色证 书 ’’ 育 “ ’ 教 加快农村 教育 综合 改革
阜新市教育局
关键 词 :绿 色证 书 农村教育 综合改革 道建立起一 支 “ 专兼 结合 ,以专为 主”的近 4 O人 的相对稳 O 为 了提高我 国广大农 民的科技文 化素质 ,加 快农业科 技 定 的专业课 教师队伍 。 进 步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使我 国农 民职业技术 教育逐 步走 自编 了适 应本地需要 的教材 ( 已经 省教材编 审委员 会审
“ 色证书 ”教 育 ,对 学生进 行一 定 的现代 农业技 术教 育 , 学生不参加 “ 绿 绿色证 书”考试和经过补 考仍 不及格者不允 许 既为学 生升学奠定 了基础 ,又为学生将 来从事农业 生产 、经 参加初 中升高 中 ( 中专 )考试 ,不予发 放毕业证 书。用 “ 双 营创造 了必要的条件 ,使 培养跨世纪新 型农 民的战略任务 重 证 ”制度予 以保证 ,农村 初 中学 生毕业 时 ,同时获教育部 门

我市开展 “ 绿色证书 ”培训 的基本做法
经过 19 、19 9 3 94两年 的试 点工作 ,我市 于 19 9 5年开 始 《 地管 理 办法 》 基 ,制 定 了全市 的发展 规 划 ,巩 固 了基地 建 在全市 范围内开 展 “ 绿色证 书”培训工作 ,根据我市 实际需 设 。 要 ,在保证执行 九年 义务 教育课程 计划的前提 下 ,不延 长课 形成 了较为完善 的管理和考 核 、发 证制度 。市政 府成立 时 ,不 加大授课总量 ,调 整部分教 育内容 ,在农村 初 中引进 了 “ 绿证”培训工作领 导小组。制定 了相 关政策 ,规 定初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员绿色证书培训教育
2010—2011学年度
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校
2011年7月
全员绿色证书培训教育
2010—2011学年度,我校对初中生进行了全员绿色证书培训,根据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县教育局有关文件精神,我校全体学生均参加了绿色证书培训,现将全员绿色证书培训情况统计如下:
年级、人数
教学内容
(上、下学期)
授课节数
节/周
七年级
110人
上学期:特种种植
下学期:农副产品加工
32节/学期
2节/周
八年级
130人
上学期:养殖技术
下学期:农村家政与创业
32节/学期
2节/周
九年级
121人
上学期:劳动力转移
下学期:小企业经营管理常识
32节/学期
2节/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