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附答案)

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附答案)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11-1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说明:本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意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和煦.(xù)迁徒即物起兴.(xīng)盛气棱人B. 凛冽.(liè)淫雨囊.萤映雪(náng)随机应变C. 家醅.(pēi)皲裂相形见绌.(cù)油光可签D. 尴尬.(guà)伛偻莫衰.一是(zhōng)孤陋寡闻2. 下列句子没有..的一项是()(2分)..语病A. 同学们要厉行节约,杜绝不浪费水电等不良行为。

B. 膳食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C. 通过中方和各有关方面的通力合作,使我国在苏丹被劫持的29名人员安全获救。

D. 伏尔泰有益于人类的生命在一百年前已经熄灭.但他的作品是不朽的。

3.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

②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的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

③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

④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⑤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

A. ③④①②⑤B. ②③⑤①④C. ⑤①④②③D. ②⑤③①④4. 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2分)A. 原句:庐山的美,在它的自然风光;庐山的美,在它的故事众多。

改句:庐山很美,不仅因为它的自然风光,也因为它的故事众多。

B. 原句:如果我们对身边生灵们的灭绝麻木不仁,灾难降临到人类自己头上的日子还遥远吗?改句:因为灾难降临到人类自己头上的日子不远了,所以我们对身边生灵们的灭绝麻木不仁。

吉安市吉州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吉安市吉州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吉安市吉州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先秦时代,教育内容以“六艺”为主,下列不属于“六艺”的是()A . 射B . 御C . 礼D . 武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0分)2. (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胜:________②前人之述备矣备:________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________④云归而岩穴暝暝: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比较【甲】【乙】两段文字所写景物的不同点,完成下表。

(4)【甲】文和【乙】文都注重对景物的描绘,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回答。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3. (1分)根据拼音写汉字春天到了,(chà)________紫嫣红,杏花刚(zhàn)________开她的笑脸,桃花就悄然露出花蕊,接着,摇(yè)________多姿的槐花飞雪般撒落在每一个角落;青石砌成的休闲走廊,俨然让我们走进了石城雨巷;闲(xiá)________的老人带着孙儿漫步在林荫小道上,享受着天伦之乐。

春天,真得很美好。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4. (5分) (2017七下·新乡期中)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第一部分阅读(90分)一、文言文阅读(42分)(一)默写(18分)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坐我潇湘洞庭。

3.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笑谈渴饮匈奴血。

5.青山绿水,__________________。

6.复投之,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词阅读理解(4分)四块玉·别情关汉卿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7.本曲的曲牌名是_______________。

(2分)8.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2分)A.“杨花雪”指的是如杨花般飞舞的雪。

B.“斜”指的是溪流歪斜着向远处伸展。

C.“凭阑”指的是主人公正在倚栏远眺。

D.本曲写出友人间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黔之驴①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①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9.本文作者是_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写的一篇山水游记,篇名是《_________》。

(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注意加点词的意思。

(3分)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3分)A.本文详略分明,重点刻画的是驴的形象B.本文以描写为主,主要采取了肖像描写。

C.本文讽刺那些外强中干、无才无德的人。

D.“黔驴技穷”、“虎视眈眈”均出自本文。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题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Ⅰ 八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友情提醒: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 一、基本积累与运用(23分) 1.海燕、白杨的英姿,令我们折服;白求恩、梁启超的精神,让我们动容;心胸的宽阔、灵魂的高贵,成了我们的追求。

请尽情展示你的才华,谱写出青春的美丽!本题不需直接作答,由阅卷老师根据全卷书写质量和卷面整洁程度酌情给分。

(3分) 2.阅读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 好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啊!这里有身材秀颀的白杨,伸着绿如f ěi ( )翠的叶子向你致意;有躯干枯瘠的古松,展着如虬龙般的枝丫向你问好;有争 yán ( )斗艳的奇花异草,挥着花骨.( )朵向你欢呼,让人不能不驻足凝望! 3.用课文原句填空。

(6分) ①故园渺何处, 。

(韦应物《闻雁》) ② ?怅望青田云水遥。

(白居易《池鹤》) ③抽刀断水水更流, 。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④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⑤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论语》) ⑥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4.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四字成语。

(2分) (1)秋天来了,它对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不住笑)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

( ) (2)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好了还求更好);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 )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海燕》这篇散文运用象征手法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

B.《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文章颂扬了我们民族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VIP专享]2011—201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VIP专享]2011—201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2011—201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33分)1、阅读下面几行文字,然后做题。

(4分)在山洞中迷路、力jié而死的,往往手拥火把,却倒卧在出口付近。

失却了火把的,在黑暗中摸索行走得十分艰辛,但正因为置身黑暗,所以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洞口透进来的微光,他迎着这缕光摸索爬行,最终逃离了山洞。

世事大多如此,许多身处黑暗的人,磕磕绊绊,但shǐ志不移,最终遨到了成功;而另一些人往往被眼前的光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终生与成功无yuán。

(方冠晴《火把的启示》)(1)、把上面语段中拼音表示的汉字和加点汉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填入下面的方格内。

(2分)注音填字(2)、(2分)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它们应改为:①、;②、2、默写填空(12分)(1)、,不舍昼夜。

(2)、,可以攻玉。

(3)、为山九仞,。

(4)、,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

(5)、千里马常有,。

(6)、抽刀断水水更流,。

(7)、,往来无白丁。

(8)、,怅望青田云水遥。

(9)、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0)、其为人也,,,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1)、《口技》中总写失火的声音之逼真的句子是:,。

(12)《渔家傲》中从虚写的角度,突出战争持久,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的诗句是,。

3、请按要求修改下面一段话(6分)乘车时希望能有个座位,这无可厚非,坐着毕竟比站着要舒服。

但是,也应该看到,那些年纪大的老人,(a)只能站在车厢内随着车辆的颠簸而摇摇晃晃,(b)由于体质弱“竞争”不过年轻人,(c)他们会不会因体力不支而跌倒?车厢内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没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重老人,古人都推崇备至,我们怎能连古人都不如?面对老弱病残,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

①文中有一个句子由于用词不当造成表意重复,应该删去的是:②文中画直线的句子(a)(b)(c)顺序不恰当,应调整为:③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表意有缺陷,应改为:4、名著阅读。

(6分)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3分)本报讯(通讯员金翠莲):昨天上午,鲁智深到县公安局投案自首。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考试含答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考试含答案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学 校班 级学 号姓 名PZ 学校2011~2012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模拟 ( 语 文 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出卷人:王岩 校对人:周良智 一、基础知识(29分) 1.古诗文默写填空。

(15分)(1) ,悠然见南山。

(2) 长风破浪会有时, 。

(3)与君离别意, 。

(4)明月高楼休独倚, , 。

(《苏幕遮•碧云天》)(5)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的心态。

(用《岳阳楼记》的原句回答)(6)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抒写理想,坦露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7)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诗,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 , .(8)默写《己亥杂寺》, 。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j i ā p ēi 呢?(2)罗布泊g ān h é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

(3)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m î zh ōng y í sh ì。

(4)到了需要逢场作戏、b ā mi àn l íng l ïng 看风使舵的时候,就更指着杨八那张好嘴了。

答:(1) (2) (3) (4)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 、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不停。

B 、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

C 、杨七的手艺好,关键靠两手绝活。

D 、水上公园的春天,简直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4.用下列词语组成一段话,要求至少用两个词语并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方法。

(80字之内)(4分) 袖手旁观 恼羞成怒 肃然起敬 宽恕 炽热 尴尬5、下面三个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请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

2012学年二学期教学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

2012学年二学期教学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

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分析报告(初中组)安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二○一三年九月二十五日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学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姚明飞根据学生答题和教师阅卷情况,现将2012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检测情况分析如下:(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得分率: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根据抽样计算的平均分是21.54,得分率是,得分较高。

典型错误分析:1——6题为选择题,6题全对极少,错1、2题较多,也有6题全错学生。

1、第1——3题分别考查字词的音形义,第三题“加点成语的使用”错误率最高。

2、第4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考查点均为常见错误类型,本题正确率也较高。

3、第5题考查语病,也均为典型错误类型,正确率也较高。

4、第6题排序,各句间联系紧密,不易选错。

5、第7题名句默写,背诵较好,但有一句易混淆“自缘身在此山中”写成“只缘身在此山中”较多。

写错别字较多如“蜡炬”写成同偏旁或误写成“蜡烛”较多。

6、第8题“根据语境续写构成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这一要求基本能达到,但“根据语境续写”这一要求达成较差,失分较多。

7、第9题“概括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题目中明确要求“两段文字”,只概括一段的学生较多,部分学生在原文中摘录最后一句。

8、第10题语文实践活动,考查名著阅读与仿写。

对名著内容较熟悉,但仿写要求不能达到的居多。

教学建议:1、重视字词教学,尤其是对词语的理解。

语文基础知识,把文字排在第一位,说明文字是最基本的基础知识,换言之,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阅读和写作又是识字的继续。

因此,有必要打好这个基础。

识字教学中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掌握最佳知识结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诱导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应用时注意新旧知识的综合,并启发学生经常注意领会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如果只在复习时才做这件事,那种符号化的知识结构很难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江西省吉州区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

江西省吉州区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

江西省吉州区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检测语文试卷说明:本卷共四大题,22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不逊.(xùn)管束相形见绌.(chù)盛气凌人B. 凛冽.(liè)家醅广袤无垠.(yíng)一马当先C. 蹲踞.(jū)犀利囊萤映.雪(yìng)胸有成竹D. 缄.默(jiān)挑衅看风使舵.(duò)翻来复去2. 下面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 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B. 在“增强防控意识,预防H7N9禽流感”主题班会上,小李同学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老师和同学听了赞叹不已。

C. 各种食物选择孰优孰劣,莫衷一是....。

D. 吃到这些臭东西,还要替他考证,你也忒爱引经据典....了。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示,用美妙的诗行,弹奏自然的乐音,抒写心中的情志。

B. 在他的耐心帮助下,使我重新树立起了努力学习的信心。

C. 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D.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4.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这样的态度都是不足取的。

②因此,发展的机遇要从解决难题、克服困难中赢得,而抓住机遇也正是解决难题、克服困难的过程,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大脑。

③正像运动员到奥运赛场拼搏,既是机遇,也蕴涵着挑战,既是挑战,又孕育着机遇。

④把两者割裂开来,以为机遇就是天上掉馅饼的时运,消极等待;或以为挑战就是数不胜数的难题,唉声叹气。

⑤机遇与挑战是密不可分的,加快发展离不开机遇,也避免不开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说明:本卷共四大题,24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意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和煦.(xù)迁徒即物起兴.(xīng)盛气棱人B. 凛冽.(liè)淫雨囊.萤映雪(náng)随机应变C. 家醅.(pēi)皲裂相形见绌.(cù)油光可签D. 尴尬.(guà)伛偻莫衰.一是(zhōng)孤陋寡闻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同学们要厉行节约,杜绝不浪费水电等不良行为。

B. 膳食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

C. 通过中方和各有关方面的通力合作,使我国在苏丹被劫持的29名人员安全获救。

D. 伏尔泰有益于人类的生命在一百年前已经熄灭.但他的作品是不朽的。

3.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

②当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的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地把它压紧。

③接下来,这个残暴的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

④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

⑤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

A. ③④①②⑤B. ②③⑤①④C. ⑤①④②③D. ②⑤③①④4. 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2分)A. 原句:庐山的美,在它的自然风光;庐山的美,在它的故事众多。

改句:庐山很美,不仅因为它的自然风光,也因为它的故事众多。

B. 原句:如果我们对身边生灵们的灭绝麻木不仁,灾难降临到人类自己头上的日子还遥远吗?改句:因为灾难降临到人类自己头上的日子不远了,所以我们对身边生灵们的灭绝麻木不仁。

C. 原句:这位特立独行的诗人,在旅馆和路途中度过了自己的大半生。

改句:这位特立独行的诗人的大半生都是在旅馆和路途中度过的。

D. 原句: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以求到的。

改句:新的知识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以求到的,它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

5. 以下新闻标题拟写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本报讯(王庚、记者郭文宇)4月5日,吉水县八都镇长龙村邓玉莲家暖意浓浓、爱心洋溢。

一批来自上海的客人和团市、县委的干部,把凝聚了上海吉安儿女爱心的20800元善款,捐给双亲不幸离世的邓玉莲,鼓励她坚强生活,渡过难关。

2月26日,邓玉莲的父亲因突发性脑血管破裂不幸病逝。

3月26日,饱受乳腺癌折磨的母亲也辞世。

短短一个月.父母双亡。

一边是失去亲人的痛苦,一边是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和未成年的弟弟,加上父母治病留下的巨额债务,沉重的担子,使在上海务工的邓玉莲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得知此事后,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吉安儿女在上海QQ群”的作用,发出该群从去年6月成立以来首个捐款助困倡议,得到在上海的乡友们积极响应。

一时间,爱心涌动,善款汇聚,素不相识的人们你100,他500……,涓涓细流汇成爱河。

从3月底至今,短短几天时间捐款总额20800元。

拿着沉甸甸的捐款,感受着大家的关爱,一股股暖流涌上心头,邓玉莲噙着眼泪说,自己不仅要好好生活。

挑起全家重担,还要力所能及帮助别人,将爱心传递下去。

A. 爱心捐款暖人心B. 邓玉莲的双亲不幸离世C. 发挥“吉安儿女在上海QQ群”作用D. 邓玉莲挑起全家重担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6~7题。

(4分)南征(唐/杜甫)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释】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

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6. 能准确概括本诗感情基调的词语是()(2分)A. 恬静优美B. 沉郁顿挫C. 清新明丽D. 悲凉凄楚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 本诗以明媚的江上春光开头,接着又让“偷生”“适远”的沾襟泪水,把明朗欢快的气息渲染得淋漓尽致。

B. “南征日”、“北望心”六字,通过工对,把诗人的矛盾心情加以鲜明的对照,给人以很深的印象。

C. 尾联说杜甫有绝代才华,然而一生苦吟,又有几人理解?他在诗坛上的光辉成就生前并未得到重视,这怎能不使他发出“未见有知音”的感慨呢?D.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衰病时愁苦悲哀,无以自遣的心境和极度矛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1题。

(8分)刘崧,字子高,泰和人。

旧名楚。

家贫力学,寒无垆火,手皲裂而钞①录不辍。

崧幼博学,天性廉慎。

兄弟三人共居一茆②屋,有田五十亩。

及贵③,无所增益。

十年一布被,鼠伤,始易之,仍葺④以衣其子。

居官未尝以家累⑤自随。

之任北平,携一童往,至则遣还。

晡⑥时吏退,孤灯读书,往往达旦。

善为诗,豫章人宗之为《西江派》云。

(选自《明史·刘崧传》)【注释】①钞:通“抄”。

②茆(máo):通“茅”。

③贵:指地位高,也指做官。

④葺:修。

⑤家累:家属。

⑥晡(bū):申时,即午后三点至五点。

8.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手皲裂而钞录不辍A. 手/皲裂而钞录不辍B. 手皲裂/而钞录不辍C. 手皲裂而/钞录不辍D. 手皲裂而钞录/不辍9.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1)易()(2)旦()10. 本文重点写了刘崧为官后的哪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分)11. 联系全文,归纳刘崧的性格品行。

(2分)(三)古诗文积累。

(8分)12.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①海内存知己,________。

②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③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

④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⑥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为民请命,实践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抱负(请用《岳阳楼记》中的连续两句来概括)。

三、现代文阅读(2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

(13分)窗外的银杏树(丁吉槐)①我站在窗前,朝外凝望着。

②已近中秋时节,窗外院子里的银杏树高大葳蕤。

阳光和煦,微风徐徐。

满树微黄的银杏叶子在杲杲的阳光下跳跃着,摆动着,更加绚丽夺目。

③银杏树的叶子舒爽而别致。

不长不短一根叶柄,连着一个打开着的折扇扇面,微黄“扇面”上的脉络清晰,还染有一些褐色的斑点,那斑点似山似水似人似物,朦朦胧胧,充满诗意。

如握在手里,似乎就是一把浓缩了的江南才子精心画制的山水画折扇。

④银杏树正年轻呢。

树干仅有拳头那么粗细,直直向上伸长,树尖早已经越过西房的屋顶。

侧枝十分茂盛,整个树冠便长成一颗桃子的形状。

这微黄色的“桃子”和它那拳头粗细的树干便装在我打开窗子的窗框里。

⑤我站在窗前凝望着,欣赏着。

⑥朦胧缥缈中,我仿佛看见,一个小男生端坐在乡村学校教室的窗前,他不去看教室里的黑板,却侧头朝窗外凝望。

⑦窗外教室跟前矗立着一棵银杏树,那是一棵谁也说不清楚年龄的古老却生机勃勃的银杏树。

银杏树粗大的树干不知何年何月被斫去一大块,薄薄的层层年轮裸露在外边。

树冠上的主干也被斫去。

只留一个侧枝歪歪地伸向院子里。

整棵树远远看去,活像一只大大的拐杖。

那侧枝也已经长得十分粗大,枝叶繁茂,蓬蓬勃勃,上挂一枚按时敲响的铜钟。

铜钟鸣响时,银杏树的叶子便“沙沙沙”作响,小学生们便“刷刷刷”地跑进教室去上课。

⑧银杏树的叶子不时跌落下来,轻轻地飘落在小男生打开的课本上,他慢慢将课本合上.那叶子,便成了他一枚精美的书签。

⑨有人喊他的名字。

是老师。

老师的提问,他回答不出,却反问老师,秋天还没到,为什么银杏树的叶子会跌落下来?他的问题老师也回答不出。

老师朝黑板上写字,老师的衣袖太短了,露出一截胳膊。

他觉得那截干瘦的胳膊酷似一截银杏树干瘦的枝干。

他生了病,老师到家里看他,他近距离地看到老师的枯瘦的脸,枯瘦的脖子,枯瘦的双手。

他恍惚觉得老师就是那棵古老的银杏树。

⑩其实,老师岁数并不大,正年轻。

她和她丈夫原来都是大都市名牌大学的老师,不知道为什么俩人双双回到这小县城来。

小男生见过她的丈夫.在她家里。

瘦瘦高高的个子,白白的皮肤,年纪轻轻却有点驼背。

他从他那里知道了银杏,知道了银杏树,知道了银杏树的叶子;他从他那里知道了珠穆朗玛峰,知道了吐鲁番盆地;知道了太阳黑子;知道了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他坐着的时候似乎看不出什么特别,他站起来,高高的,驼着背,便觉得他也像学校院子里的那棵银杏树。

小男生有些困惑:怎么老师像那棵银杏树,老师的丈夫也像那棵银杏树呢?然而,这两棵平凡的“银杏树”却深深烙印在他小小的心灵里。

○11我依然站在窗前,凝望着窗外。

○12窗外院子里的银杏树,在阳光里像撒上一层金黄,如披上了一条条金黄的丝带。

我真想,真想回到童年,去做个小男生.搬条板凳坐在那金色的银杏树下,聆听老师和老师的丈夫讲山南海北的故事;我真想回到青年,靠在那树上,去吟诵艾青的诗篇。

然而,我知道,逝去的不可能再来。

然而,我也知道,那夹在小男生课本里的那枚精美的书签,早已把时间留住。

那银杏叶子浓浓的浆汁,肯定早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流失。

但那叶片的脉络,肯定依旧是格外清晰;叶片上那似山水又似人物的褐色画面,肯定依旧是格外栩栩如生;那蕴藏在叶片里的故事,肯定依旧是格外生动感人。

○13银杏树的叶子依然不时跌落下来,一片,一片,一片。

又一片飘落在我的书上,我慢慢地将书打开,轻轻地将叶片放进书里,那叶片便成了我的人生中一枚精美的书签。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8月29日)14. 联系全文,说说“银杏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分)现实中的银杏树:_______________记忆中的银杏树:_______________15. 第⑩段中“小男生有些困惑:怎么老师像那棵银杏树,老师的丈夫也像那棵银杏树呢?”读了文章后,你能替小男孩解开这个困惑吗?谈谈你的理解。

(2分)16. 请从修辞角度,对第○13段中划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3分)17. 作者说:“叶片便成了我的人生中一枚精美的书签。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什么是你人生中的书签呢?请用几句话描绘出来,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50字以内)(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8-22题。

(12分)神奇的“隐身衣”(汪继峰)在各国的神话故事中,都有着许多关于隐身术的描写。

那些神通广大的仙人们凭借着隐身术,来无影去无踪,着实令人羡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