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9课《春酒》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19课春酒

乡邻——品出“乡情”
3.凡是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要起个会……正月里,会首 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答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 厅。
4.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 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
两句都表现了乡亲们的热情好客,和睦融洽的 邻里关系。
作用:突出乡亲们的热情大方
问题·探究
(4)“我” a.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
总是一马当先,不请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 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b.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于指头伸在杯子里 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作用:表现了我充满了童真童趣
2.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故乡的过年的生活细 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的那么细致呢?
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向往,也表达了游子殷殷 思乡之情。
问题·探究 3.说说作者笔下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妇女?
琦君笔下的母亲是一位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 “母心、佛心”,这位母亲,没有文化、俭朴勤劳、灵性 很强, 善良大度、充满美德、慈爱温顺、性情坚强。
母亲的一言一行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
拓展·延伸
字·词·音
1.注音。 枸杞(gŏu qĭ ) 凑( còu )齐 家醅( pēi)
门槛( kǎn ) 酬( chóu )谢 煨炖( wēi dùn )
过瘾( yĭn ) 两颊( jiá ) 挑剔(tī )
字·词·音
2.理解词义。 • 家醅:自家酿的酒。醅,这里泛指酒。 • 挑剔: 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 兴高采烈:兴趣高,情绪热烈。
人教版初二语文下册《春酒》

4.了解作者故乡江浙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声传情,领会文章的情致,感受作品的意蕴。
2.精读课文,品味精彩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谈自己小时候在家乡过年的故事;让学生谈自己过年的故事、感受,或说一说当地有哪些民风民俗……喜欢过年,还因为亲人团聚。(让学生说说过年共聚一堂的感受。)那么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年的,请听琦君的介绍———《春酒》。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6)别致:
(7)如法炮制:
(8)挑剔:
答案:(1)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2)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3)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4)兴致高,精神饱满。(5)帮助增加兴致。(6)新奇,跟寻常不同。(7)本指依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8)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摘。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这一点和西方的圣诞节很相似。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团年”。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
正月初一前要祭灶、祭祖、扫除污秽。三十要贴门神、对联、挂旗、吃饺子、放鞭炮,除夕有“守岁”等仪式;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恭贺新春”“恭喜发财”“恭喜”“过年好”等话,互相祝贺。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课 《春酒》课件

读一读
思考:文章围绕春酒主要记叙了作者儿时的哪几件
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课文内容概括: 《春酒》一文主要记叙了作者 琦君 儿时在故 乡 过新年、 喝春酒 、 喝会酒 等几件事,表达 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 了 之情。
品一品(品味语言)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然后小组交流,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
【
拓展延伸:
把酒话往事,乡情溢满纸。
乡 愁
余 光 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思考、合作探究:
余光中的《乡愁》和琦君的《春酒》在 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提 示: 语言品析的角度:可从词语入手,可从修辞手法入手,可从 描写方法入手,可从细节描写等多方面入手。
语言品析小诀窍:
修辞效果要记牢;
精彩词语有妙用;
描写作用不可抛 ; 别小瞧!
温馨提示
你可以这样说:
【
示例1】我觉得_____词用得好,好在 示例2】我喜欢_____句,因为……
比一比,谁的表现更精彩!
家乡春节的风俗习惯
春 酒
琦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执 教:金沙第三中学 张 英 2017年 6 月 14 日
作家、作品5字记忆法:
名
时
地
评
作
关于春酒
正月所酿的酒;
春酒
春节时走家串户用来待客的酒; 八宝酒是其中的一种。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春酒》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课堂练习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元xiāo( )节②lì( )枝 ③枸qǐ( )④门kǎn( ) ⑤脸jiá( )⑥páo( )制 ⑦挑tì( )⑧家pēi( ) 2、解释下列词语。 ①一马当先:____________ ②顾名思义:____________ ③家醅:____________ ④酬谢:____________
品读课文,揣摩语言。
4,“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 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 宝酒了。” 5“母亲给我小杯底里只倒了一点点,我端着、闻 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 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抱 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原 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拓展训练
1.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 2.课外选读有关游子思乡的文学作品, 并把它推荐给班里的同学。 琦君<故乡的桂花雨) 琼瑶<剪不断的乡愁> 萧乾<枣核>
课堂练习
1、①宵②荔③杞④槛⑤颊 ⑥炮⑦剔⑧醅 2、①形容领先。②看到名 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③自家酿的酒。④用 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
品读课文,揣摩语言。
小结: 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而要做到 这一点,必须做到:平易、净化、蕴藉、真挚。我们在 《春酒》一文中可以看到这些特征。琦君善于使用叙事抒 情并行的方式;善于设喻,平易又蕴藉;善于刻画鲜明生 动的人物形象,细腻又传神;善于运用细节,随意点染, 意境浑然天成。善良大度、慈爱温柔、勤俭朴实的母亲, 活泼灵动、天真可爱的“我”,热情助人的阿标叔栩栩如 生,形神毕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细 节描写,抒发了她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情思。 阅读文学作品,只有细细品味文中的细节,才能充分体味 文中的感情,理解文章的意旨。
19.春酒((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4.整体感悟。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写自己对故 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 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2)作者笔下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笔下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 这位母亲,俭朴勤劳,灵性很强,她善良大度、充满美德、性格坚强。
语文课件
⑥“开动!”爸爸一下指令,我们就大吃起来,咔咔嚓嚓,整只整只 地吃进肚子里,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吃螃蟹和吃鱼虾一样,都是不吐骨 头的,不!是不吐壳的。
⑦那是令人吮指回味的终极美味,我离开山林之后,就没有再吃过了。 就好像爸爸亲手采的草耳(雷公菜)、鸡肉丝菇,还有他亲手用西瓜做的 凉菜,都再也吃不到了。
③我的童年时代,爸爸在六龟新威租了一块林地,搭了一间砖房,在 森林里开山。我们常陪爸爸到山上住,有时住上整个夏天。山上食物欠 缺,为了补充营养,我们什么都吃:天上飞的鸟雀、蝗虫、蚂蚱;地上
语文课件
能跑的竹鸡、锦蛇、兔子;河里游的小虾、小鱼、毛蟹、河蚌…… ④天空和陆地上的不容易捕捉,河溪里的容易捉到,我们做一些简单 的陷阱,竹子上绑着小虫,插在田边、河边,第二天就可以搂。捉毛蟹 则是最有趣的,从下游往上游溯溪,沿路扳开石头,缝隙里就躲着毛蟹, 运气好的时候,扳开一块石头,就能捉到五六只。毛蟹盛产之时,个头 肥大,我们七八个兄弟忙一个下午,就可以捉到整桶的毛蟹,隔两天再 去,又是一桶,几乎捕之不绝。 ⑤晚上,爸爸把我们捕来的毛蟹、小鱼、小虾清洗过后,烧一鼎猪油, 全都丢下去油炸,炸到酥脆,蘸一点胡椒和盐,一道大菜就这样完成了。 当时山上还没有电灯,就着昏黄跳动的油灯,那一大碗的河鲜跳动着颜 色的美,金黄的小鱼、淡红的小虾、深红的毛蟹,挑逗着我们的味蕾。
人教版2021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春酒》课件.ppt

人教版2021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九课《春酒》课件.ppt1、《春酒》琦君1、疏通课文,了解文章记叙的内容。
2、观赏、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详情描写,领会文章真挚、传神的语言美。
3、感受“春酒”蕴含的情感,理解文章表现的“思乡”这一主旨。
春酒预习检测,读准字音枸杞薏仁斟酒衣襟答谢两颊挑剔家醅煨炖gŏuqĭyìzhēnjīnchóujiátīpēiwēidùn春酒预习检测,理解词义一马领先如法炮制顾名思义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
本指根据肯定的方法制作中药。
现比方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春酒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读出“酒”中意】文章围绕春酒写了哪些人?哪些事?哪些物?自主学习——春酒这些人与事,蕴含了什么样的感情?合作探究——【读出“酒”中情】春酒朗读、分析关键词语和句子,观赏极富情趣的详情描写,领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品味“酒”中言】春酒2、合作探究——详情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学问补充——详情描写【品出“酒”中美】人说“琦君的文章是美的”《春酒》的美,你发觉了吗?畅所欲言——春酒【抒写心中情】春酒有一种家乡的味道。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拓展与练习——仿写句子1、朗读课文,进一步品味文中的详情描写,写一个过某个节日时让你怀念的场景,突出详情。
2、练习册课外阅读部分。
作业——春酒感谢大家授课教师:高检英授课时间:6、7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春酒》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春酒》教案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
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
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作者简介:琦君。
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
原名潘希真。
浙江永嘉人。
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
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
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
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子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学习课文学生自主阅读体会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t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课文中有许多细节写得很有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浓浓的感情。
例如:①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
②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③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④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
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⑤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⑥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五、拓展训练(一)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
历经坎坷的诗人,忧国忧民的诗人,多愁善感的诗人,将他们漂泊异地的惆怅和思念家乡、亲人的愁苦寄寓于月。
于是,他们的诗篇和月光一起光耀千古,拨动着后人的心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酒》教学设计宜丰中学李昌明一教学目标:1、深入解读文章内容,把握“春酒”中所蕴含的作者对童年、母亲、家乡的浓浓感情;2、揣摩文章“儿童的口吻”的表达特色,并品味其表达效果。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深入解读文章内容,把握“春酒”中所蕴含的作者对童年、母亲、家乡的浓浓感情;2.教学难点:揣摩文章“儿童的口吻”的表达特色,并品味其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酒在中国有6000多年的历史,为世界最早。
《诗经》中就有记载:十月获稻,为此春酒。
曹操也曾将亳州产的“九坛春酒”进贡给汉献帝。
而中国的许多文人墨客也喜欢寄情于酒。
有愁苦的酒,如:范仲淹《苏慕遮》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有悠闲的酒:如: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有凄凉的酒,如:李清照《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还有一种酒,就是琦君的文章中所写到的“春酒”,接下来让我们品一杯春酒,看看作者要表达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二、“品”酒味1、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老师先来检验一下,看大家是否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字音薏仁米yì枸杞gǒu qǐ衣襟jīn 两颊jiá家醅pēi 橄榄gǎn lǎn煨炖wēi dùn 挑剔tiāo tī气氛fēn 如法炮制páo(如法炮制:炮制,用烘、炒等中药材制成中药。
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
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2)(课件: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请四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1、2-4段、5-7段、8-9段,最后全班齐读第10段。
(配乐)前面四位同学朗读的时候,其他同学一边欣赏,一边思考下面的问题:本文围绕“春酒”写了哪几件事?(课件:本文围绕“春酒”写了哪几件事?)学生朗读课文。
(7分钟)学生回答,明确:本文围绕“春酒”,主要写了以下的几件事: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酿春酒2、师:要想真正品出春酒的滋味,我们就必须用心的去尝一尝。
请同学们结合你的预习情况,带着大屏幕上的问题,快速的浏览全篇。
(限时3分钟)(课件)“春酒”是在,用(谁?)(什么时候?)(哪几样东西?)泡的酒。
要泡……(多久?)放了这么多好吃的,又泡了整整一个月,一定香极了。
其实文中有一个现成的词说出这酒的味道,找一找:“甜美”。
(板书:甜美)3、除了甜美的酒味,这酒里还有其他的“味”吗?(课件)(学生应该很容易就能答出“家乡味”!)(板书:家乡味)这个“家乡味”在文中非常重要,它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4、自读,研讨:作者笔下的“家乡味”蕴含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和情感?(课件)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师生交流。
明确:(板书:故乡风物;母亲;童年)《春酒》一文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童年最纯真的快乐,那是留在作者心中最美好的怀念。
而在琦君的记忆里最值得怀念的是她的母亲。
请大家以“这是一个————的母亲,你看————”的句式,说一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同桌交流。
(提示:人物的特写镜头往往要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可以抓住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
)例:这是一位淳朴、善良、好客的母亲,你看她自己请邻居吃春酒,一定给他们每人斟一杯八宝酒。
但她自己却是滴酒不沾唇,当有人问母亲用什么宝贝酿成的春酒时,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
这样,热情好客、朴实大方的母亲从字里行间就浮现出来了。
小结:细节是文章鲜活的花朵,琦君正是通过这些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抒写着她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情思。
课件:作者琦君1918年出生于浙江温州,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
由于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到台湾的大陆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
一直到2006年去世,整整57年,她都再也没能回到故乡的土地。
可以说,乡愁,就是琦君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再读课件)课件:“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琦君《<烟愁>后记》)一句反问“然而,这怎么可能呢?”,道出了作者的多少怀念,多少怅惘。
(板书:怀念怅惘)3、再一次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愁绪。
三、“酿”美酒师:其实这哪里是一杯简单的春酒啊,是节日的珍品,是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忆。
不知道大家在“品酒味”的同时,是否感觉到,琦君的文字,也如美酒一般甘甜醇厚呢?下面,让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品味语言,看看琦君是如何酿造这一杯文字美酒的。
1、请同学们快速地跳读课文,从文中挑出一句你认为最有趣味的语句来,大声朗读,品味。
(课件)(学生跳读。
师生交流。
)老师也找了几句,如果老师找的恰巧跟你一样,你就跟着我一起来读。
(教师范读,语气稍夸张)课件:(1)“其实我没等她说完,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切忌:六句读完以后再作分析)(这里的“偷偷”写出了我孩子般的胆怯与好奇;一个“舔”字活画出一个嘴馋可爱的小女孩的样子,充满童趣。
这里的“偷偷”,偷出了一份浓浓的母女情,也偷出了孩子一份可爱的童趣。
)(2)“母亲给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点点,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
抱着小花猫时,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觉。
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只、一点点”说明“我”对母亲的小气感到不满足,充满孩子气的天真与可爱;“端、闻、走来走去”说明对酒的珍惜。
说小花猫是酒仙,以“我”当时孩子气的心理去揣摩小花猫。
)(3)“我总是说:‘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
’……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
”(4)“……‘十二碟’,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
……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5)“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
”(6)“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
”2、为什么我们所最喜欢的语句如此一致?这些语句当中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秘密,使得它们这样有滋有味,富有情趣。
(到这里可以分析上面的六句话了,前两句详细分析,后面一语带过,最后总结出作者用了“儿童的口吻)明确:“儿童的口吻”(板书:儿童的口吻)(课件)“我写作时,就回到儿时的心情,实实在在地写出当时的情景,因此现在的孩子们与老人们(当时的孩子)都喜欢看。
我在写的时候,自己当年那个傻傻的样子就在眼前,所以并不觉得是在写回忆,只觉得自己又变成孩子了。
”——琦君《四十年来的写作》3、这种“儿童口吻”的表达,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真童趣,增强文字的感染力。
既然有这么好的表达效果,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看看这些语句在用词用语上有哪些特点?明确:叠词的运用,如“偷偷”、“一点点“、“呼呼”、“眼巴巴”、“亮晶晶”、“呼呼呼”;语气词的运用,如“原来我的小花猫也是个酒仙呢!”“ 只喝一杯,因为里面没有八宝,不甜呀。
”口语的运用,如“得吃得喝”、“开心得要命”。
通过品味,我们就知道了琦君是如何年酿造这杯文字美酒的了。
四、醉春酒,寻其根从古到今,因为漂泊,因为远游,因为战争,因为心中的理想而远离故土的人,都会有深厚的故乡情结。
这种深厚的情感在许多我们熟知的文学作品中缓缓流出。
鲁迅对社戏里吃过的罗汉豆念念不忘;汪曾祺对故乡端午节的鸭蛋念念不忘;而琦君魂牵梦萦的是母亲所酿造的八宝酒。
下面请大家欣赏:(播放余光中的《乡愁》)不同的具体的事物赋予了思乡之情更丰富更深沉的内涵。
故乡情结已经沉淀为五千年文化最深厚的情感基础,那是穿越千年的永远不老的民族之根。
就像泰戈尔所说:“故乡是异乡漂泊的最后一站。
”就像琦君一样,即使漂泊,故乡依然在心里。
同学们,行走四方追逐梦想,不论走得多远、无论身在何处,请记住回家的路。
2、小结到这儿,对《春酒》这篇散文的品味也要告一段落了。
最后,让我们用《春酒》这一首小诗来结束今天的课吧。
(课件)春酒小时候,过年是一杯香甜的春酒,酒中浸润着我的幸福与娇羞。
长大后,回忆是一杯苦涩的春酒,酒中盛满了我的乡情与愁绪。
而如今,到哪里去寻找我的春酒呢?清清的,甜甜的,哪怕只是一指甲缝的春酒,那是童年的欢乐,是母亲的味道……五、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琦君的《母亲的金手表》、《水是故乡甜》;2、以“儿童的口吻”,写一段你的童年故事,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春酒琦君酒香加药香甜美家乡味怀念怅惘(故乡风物母亲童年)儿童的口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