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保和丸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40例总结

合集下载

陈宝贵临证经验:保和丸加减治疗食积名家医案39康复网医源世界

陈宝贵临证经验:保和丸加减治疗食积名家医案39康复网医源世界

陈宝贵临证经验:保和丸加减治疗食积名家医案39康复网医源世界食积,饮食积滞之简称,为九积之一,是指食滞不能消化,日久成积者。

此病多见于小儿、老人及久病脾胃虚弱者,也可见于一些重病的兼证或一些胃肠重病的早期症状中,如肝癌、胃癌等。

一般的饮食积滞,停食一二次即可缓解,长期饮食积滞,需服药治疗方可痊愈。

陈宝贵教授治疗食积常用保和丸加减,疗效很好。

保和丸一方出自《丹溪心法》,药物组成为:山楂六两、神曲二两、半夏三两、茯苓三两、陈皮一两、连翘一两、莱菔子一两。

方中以山楂为君,消食开郁,善消肉食之积;以神曲为臣,消食健脾,善消酒食之积;莱菔子下气消食,善消谷面之积。

三药配伍,可消一切饮食积滞。

食阻气机,胃失和降,故佐入半夏、陈皮行气化滞,降逆和胃;茯苓淡渗利湿以健脾。

食积易于化热,故佐入连翘,清热散结,以治食积所化之热。

诸药相合,共奏消食和胃之功效。

陈宝贵常用保和丸加减方如下:山楂10克,神曲10克,半夏10克,陈皮6克,茯苓10克,莱菔子10克,连翘10克,白术10克,党参10克。

水煎食前服,日1剂,小儿量减半。

加减:伴热象明显者加黄芩10克、黄连6克;伴实证胀满者加厚朴10克、枳实10克、大黄10克;伴气滞者加香附10克、木香10克;伴血瘀明显者加川芎10、延胡索10克;伴阴虚者加玉竹10克、生地10克;伴痰湿明显者加藿香10克、防风10克、佩兰10克等。

现代研究表明保和丸及其组方具有助消化,保肝、利胆,调节胃肠,镇吐,抗溃疡,促进损伤黏膜修复及抑菌抗菌等作用。

毒理试验还表明该方应用于临床相当安全。

西医常见的胃肠疾病如胃食管反流症、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皆可用本方加减治疗。

典型病例案一王某,男,18岁。

2009年8月1日诊。

患者平素纳少,食多则胃胀,自觉食物常停滞不下,常倦怠乏力,大便多溏薄,舌质稍红,苔稍腐腻,脉沉稍滑。

观其形体偏瘦,面色萎黄。

处方:山楂10克,神曲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莱菔子10克,连翘10克,白术10克,党参10克。

小儿厌食症治疗

小儿厌食症治疗
小儿厌食证治疗
中医称厌食为纳呆,主因脾胃功能失调。由于脾胃素虚,或喂养不当、饮食不节、伤及脾胃所致。临床分为虚、实两证:偏实证者治以消导为主;偏虚证者治以调补为主,并结合临床随症加减。 实证 因停食停乳引起脾胃失调,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手足心热,睡眠不安,腹胀或腹泻。舌苔黄白腻,脉滑数。治以消食化滞化,常用保和丸方加减。 处方举例一:藿香9g,胡连3g,陈皮6g,建曲9g,焦山查9g,茯苓9g,鸡内金9g 处方举例二:山药9g,川明参9g,鸡内金9g,苡仁9g,稻芽9g,麦芽9g。 虚证 体质虚弱或久病元气耗伤,致使脾胃消化无力,食欲不振,面黄肌瘦,精神倦怠,乏力,或大便溏稀。唇舌较淡,舌无苔或少苔,脉细弱无力。治以健脾益胃法。常用理中汤加减。 处方举例一:党参9g,白术9g;茯苓9g,草蔻3g,干姜3g,生谷,麦芽各9g。 处方举例二:党参9g,茯苓9g,焦术3g,甘草3g,焦查6g,川朴3g,生麦芽9g。
加味法
以上二证均可随证选加下列药物: ①潮热加骨皮9g,白薇9g; ②腹泻加山药9g,莲肉9g;久泻加赤石脂9g,诃子6g; ③消瘦不思食加启脾丸继服; ④气逆加砂仁3g,千年健9g; ⑤虚甚加黄精9g; ⑥腹胀加莱菔子3g; ⑦厌食顽固者加丁香1.5g; ⑧婴幼儿停食停乳或便秘加一捻金,每次0.3~0.6g,日2~3次。 ⑨出汗多者加生牡蛎15g,浮小麦9g。

保和丸加减在儿科泄泻中的运用

保和丸加减在儿科泄泻中的运用

熟, 水反 为湿 , 反 为 滞 , 浊不 分 , 杂 而 下 , 成 泄 谷 清 混 遂
泻 。故 临床上 d J 伤食泻 又 多 以兼 症 出现 , 就要求 我 ,L 这
们 在诊 断治疗 过程 中注 意把握 病 因病机 , 在此基 础上灵 活运 用保 和丸 加减 , 既可 收到 事半功 倍 的疗 效 。
的治疗 才会取 得较 为满 意 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I] - 徐叔 云. 理 实 验 方 法 学 .第 2版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 1 药 北 人
肤病 是否加 重 , 如果 与上 述 情 况 有关 , 儿 应 改 变 喂养 婴
方法 ; 如母 乳过敏 , 用 牛奶 , 改 牛奶 过 敏 则 改用 母 乳 , 或
在喂奶 期 间母 亲 不 吃鱼 、 、 等食 物 。与 此 同 时要 及 虾 蟹
时治疗 婴儿 的消 化不 良, 便 秘结 和 腹 泻 等 , 大 婴儿 湿 疹
止泻 。 小 结
风 热兼伤 食 泻 此 类患儿 多感 受风热 之邪 侵袭肺 卫 , 又伤及 饮食 以
致无形 之热Βιβλιοθήκη 加 有 形 积 滞 , 导 致 泄 泻 。症 见 : 热 , 而 发 咳 嗽, 流涕 , 口气 秽浊 , 咽部 红肿疼 痛 , 大便色 黄 , 便酸 臭 粪
有泡沫 , 腹痛肠 鸣 , 痛则欲 泻 , 后痛 减 , 门周 围淡 红 , 泻 肛 苔黄腻 , 脉浮数 。治则 : 风散热 , 积化滞 。药用 保 和 疏 消 丸加金银 花 、 梗 、 干 、 蓝根 、 桔 射 板 前胡 、 黄连 。方 中金银 花、 连翘 清热解 毒 , 其气 味芳 香可 以辟秽 ; 胡降气 祛痰 前 止咳; 桔梗 、 射干 、 蓝根 解 毒 利 咽 ; 楂 、 曲 、 菔 子 板 山 神 莱

保和丸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保和丸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保和丸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作者:胡秀峰来源:《今日健康》2015年第05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保和丸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7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8例,给予对照组莫沙必利治疗,给予实验组中药保和丸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9%,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关键词】保和丸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又称之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由于该病病情反复发作,并且病程较长,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影响。

其主要的临床症状为上腹饱胀、早饱、上腹疼痛、烧灼感、恶心、呕吐等。

患者通常表现为营养不良,精神状态较差,通常中老年群体容易引发该病[1]。

通过西药治疗,其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为了有效的提高其治疗效果,需要寻找出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医学研究者逐渐重视中药的治疗,将保和丸加减治疗运用于该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2]。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7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7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8例。

对照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段为17-78岁,平均年龄为(48.3±3.6)岁。

病程0.5-11年,平均病程(6.2±0.4)年。

实验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段为18-77岁,平均年龄为(47.2±4.4)岁。

病程0.4-12年,平均病程(7.3±1.2)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莫沙必利治疗,每天服用3次,每次饭前服用5mg莫沙必利。

针对反酸烧心的患者可以加服40mg奥美拉唑,每天一次。

保和丸化裁治疗小儿病症

保和丸化裁治疗小儿病症

保和丸神曲甘辛性温,消食健胃,长于化酒食陈腐之积;莱菔子辛甘而平,下气消食除胀,长于消谷面之积,消各种食物积滞食积易于阻气、生湿、化热,故以半夏、陈皮辛温,理气化湿,和胃止呕;茯苓甘淡,健脾利湿,和中止泻;连翘味苦微寒,既可散结以助消积,又可清解食积所生之热,若食积较重者,可加枳实、槟榔;苔黄脉数者(有热),可加黄连、黄芩;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兼脾虚者,可加白术。

本方为保和丸合蔡化理先生的开胃消食饮加减,临床用于治疗小儿偏食厌食,食积化火诸变证症,疗效很好焦神曲15克炒莱菔子15克制半夏6克陈皮6克茯苓10克连翘10克焦麦芽15克炒槟榔6克木香6克炙甘草3克五剂,常规水煎服。

加减:1,食积腹泻:加炒车前子15克。

2,食积呕吐:加藿香10-15克。

3,食积咳嗽:加桑叶10克杏仁10克前胡10—15克。

4,食积化火,导致精神神经症状,加白芍10—15克,钩藤10—15克。

5,食积化火,重症,加越鞠丸(川芎、苍术、香附、栀子、神曲)等。

一定要随症加减。

男,四岁,首诊,其奶奶代述:患儿近半年来,每天夜里12点到1点之间都要起来走、蹦、跳,用老百姓的话叫“毛楞”,时间持续半个小时左右,直至最后出一身大汗后,方才躺下睡觉。

第二天早上问起晚上之事,却不曾记得。

详细问诊发现:患儿早起嘴里有味儿,大便干燥,大便味道秽臭,尿黄,手心热,偏食厌食,饭量仅一两左右,脾气大,爱发火。

面黄黑,体瘦弱,舌淡红,苔白略厚,脉弦细。

手和尺肤粗糙。

诊断:梦游症分析:口气大,偏食厌食,便干味大----脾胃不合,食积化火而来脾气大,爱发火,脉弦----肝火旺盛夜间起身玩耍,大汗出而止----心火旺盛,神明被扰,运动四肢,汗出热散综合分析,由于患儿长期脾胃不合,食积化火,气血精微化生不足,体内阴血津液缺乏,心肝火旺,神魂被扰,夜间梦游,肢体扰动,汗出热散而安。

治则:消食化积,调和脾胃,宁心安神处方:焦神曲15克焦麦芽15克制半夏6克陈皮6克茯苓10克连翘10克炒莱菔子15克焦麦芽15克炒槟榔6克木香6克炙甘草3克白芍10克钩藤10克3剂,水煎服,一剂分三服,早晚各一服。

“保和丸”在儿科疾病中运用

“保和丸”在儿科疾病中运用

“保和丸”在儿科疾病中的运用【摘要】目的:讨论“保和丸”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方法:对用“保和丸”治疗多种小儿疾病有效病例的回顾性总结讨论。

结果:由于小发育未全,脾胃虚弱,易于饮食停滞而产生咳嗽、厌食、思睡、夜啼、梦呓、发热等多种病症,保和丸是消食和胃的常用方,临床用之均收疗效。

结论:“异病同治”是中医治病的重要法则,用“保和丸”治疗因食积停滞的多种小儿疾病是这一法则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保和丸;儿科疾病;丹溪心法保和丸出于《丹溪心法》,由山楂、神曲、莱菔子、陈皮、法夏、茯苓、连翘组成。

具有消食和胃、清热利湿之功。

主要用于食积停滞,胸腹痞满,腹胀时痛,嗳气吞酸,胃纳不佳,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而黄,脉滑等证。

临证中根据异病同治,辨证施治的原则,以此方为主加减化裁运用于临床,治疗因食滞而引起的多种儿科疾病均收到较好疗效。

1小儿食积咳嗽晏xx。

女,3岁,2006年3月7日来诊。

患儿咳嗽五十余天,多处医治,但咳嗽依然,来诊。

证见:咳嗽喉中痰鸣,昼轻夜重,尤以五更至黎明呈阵发性加剧,身热不扬,腹胀纳差,食后咳嗽时有呕吐,夜间烦躁,喜伏卧而睡,手心热,大便溏,唇舌红,苔厚腻,指纹沉滞。

证属食滞中焦,胃气犯肺,拟保和丸加味:莱菔子8 g连翘10 g茯苓10 g 法夏8 g陈皮6 g山楂12 g建曲12 g谷芽12 g黄芩8 g瓜娄8 g连服二剂后咳嗽、痰鸣顿减,原方再进二剂。

连服四剂后诸症全失,饮食渐增。

按:咳嗽一证,虽责之于肺,但致病之由多端。

食积致咳往往不被注意而枉效。

此患儿咳嗽日久不愈,审其证乃食积中焦,运化失司,浊痰犯肺,积热上蒸所致。

故用保和丸加清热化痰之黄芩、瓜娄而收效。

2小儿厌食症赵x,男,4岁,2007年9月2日来诊。

患儿两个多月来饮食逐渐减少,嗜食生冷瓜果,糖果香燥之品,近半月来甚至厌食,每日进食少许,喜饮,夜寐不宁,大便干结,叙服中西药数剂,自服乳酶生、食母生、健脾膏等均无效。

来诊时见患儿精神尚好。

三种中药方剂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三种中药方剂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1 资料 与方法
1 . 1 临 床 资 料
1 2 0例 患者 为 2 0 1 0年至 2 0 l 2年 7月在我 科 门诊就 诊 的 符合/ J , J L 厌 食 症 诊断 标 准 的患 者 中 筛选 出来 的 ,符合 中 医 脾 胃不 和 型 的 辨证 诊 断 。其 中男 孩 5 l例 ,女 孩 6 9例 ,年
1 . 4 纳 入 标 准 ①符 合小 儿厌食 症诊 断要点 ,中医辨证符 合脾 胃不 和型 诊 断标 准 ; ②年 龄 在 1 1 4岁 之 间 ; ③ 临床 资料 完 整 ; ④ 患儿 家属知 情 同意治疗 方法 ,患儿 能按照 要求 服药治疗 者 , 1 . 5 排除标准 ①不 符合 纳入标 准者 ; ②患 儿 同时患有 心脑肺 肝 肾及 其 他 严 重疾 病 者 ; ③近 I 周 内使 用 过 消食 导 滞 中药及 其 它 活 菌制 剂 以外 的助 消化药 者 ; ④患J L N . 用了其 它药 物 , 影 响实 验研究 的结 果判断 。
1 . 3 脾 胃不和型厌食症诊 断标 准
患儿长 时 间食 欲不振 ,甚 至厌 恶进食 ,形体 消瘦 ,强迫 进食 感 觉 脘 腹部 饱 胀 不 适 ,面 色不 华 ,精 神 尚可 ,大 便偏 干或燥 结 , 小 便黄 ,舌淡 苔薄 白 ,脉 细弱 。
2 结 果
2 . 1 三组患儿 一般情 况比较 见表 I
疗效果最好。

关键词 :厌食症 ; 脾 胃不和 ; 中药方剂 ;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识码 :B D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1 2 . 1 8 4 不 挑食 和 偏 食 ; 保 证 睡 眠时 间充 足 ;重 视户 外 活 动 ,加 强 引言 厌食 又称 “ 恶食 ” ,是指 较长时 间食 欲不振 ,甚至拒 食 ,

厌食证治_名家心得

厌食证治_名家心得

厌食证治_名家心得江育仁:小儿厌食症,城市儿童多于乡村。

以长期食欲不振,甚则拒食为其主症。

病因虽多,但以家长缺乏育婴保健知识,喂养方法不科学,片面强调给孩子以高营养的滋补食品,超越了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或过于溺爱,养成孩子偏食和喜吃零食的不良习惯,皆可导致脾运失健,胃不思纳。

临床除大便较干结、舌苔较厚外,无其他明显的证候。

治法宜运脾为主。

药选苍术、陈皮、鸡内金等。

所谓运脾,乃健中有消,消不伤正,属和法范畴。

可将上药共磨成细粉,2岁以下,每次1克,3~5岁每次1.5克,日服3次。

服时加用适量蜂蜜调和后开水冲服。

半月为一疗程,一般可服2—4个疗程,过去认为苍术性燥,易伤胃阴,一不敢长期使用。

然临床所见脾运失健的患儿,皆因脾气虚弱,脾阳失于运化,湿困中州,舌苔多见薄腻或厚腻,脾喜燥而恶湿,得阳则运,遇湿则困,故运脾最宜苍术,取其芳香悦脾耳!由于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多面色萎黄,精神萎倦,大便稀溏,舌苔多见薄净或花剥,宜以参苓白术散。

党参,山药益气健脾,白术、茯苓、扁豆渗湿补中。

脾虚厌食的小儿,多伴有贫血,上药中可加入红枣适量,皂矾少许,制成糖浆,便于服用。

对增强食欲,提高血色素有一定的作用。

黎炳南:小儿厌食症,治疗应重在脾胃,以补其气阴为要。

因脾胃虚弱、气阴不足为病之本,若单以消导一运脾、温中或清热等法恐难于根治。

余于临证中多以健脾胃,益气阴为主,佐用消导之品。

‚虚则补之‛,不应恐参、术壅滞而忌用,但当补而不滞。

小儿肝常有余,可出现烦躁不安、夜寐不宁等症,宜加入平肝安神之品。

若见夹寒j夹热、’食滞等,随证加减可也。

临证中余常以自拟基本方加减调治之:人参(暑天用西洋参)4克(另炖,如无人参可倍用党参代之)、麦冬8克、五味子4克、自术4克、白芍8克、龙骨lO克、独脚金6克、鸡内金4克。

方中人参、麦冬、五味子、白术能健脾胃、益气阴;自芍、龙骨平肝安神,肝平则胃气自和;龙骨、五昧子并能止虚汗,汗止而气阴不泄;独脚金清肝热、消食积,鸡内金消积和胃,诸药合奏健脾胃:益气阴、消积滞之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 保和 丸治 疗 脾 胃不 和 型 小 儿厌 食 症 4 O例 总 结
黄燕青 , 刘克丽 ( 1 .湖南 中 医药大 学 , 湖南 长沙 , 4 1 0 2 0 8 ; 长沙 , 4 1 0 0 0 7 ) ( 2 .湖 南 中医药 大学第一 附属 医院 , 湖南
[ 摘要 ] 目的 : 观察加 减保 和丸治疗脾 胃不和 型小儿厌食症 的临床 疗效。方法: 选择 确诊 为脾 胃不和型 小儿厌食症 的患
山楂 1 0 g , 神 曲 5~1 0 g , 茯苓 5~ 6 g , 法 夏 3~ 5 g , 连
翘5~ 6 g , 莱 菔子 5~1 0 g , 陈皮 3~ 5 g , 木 香3~ 5 g , 槟 榔5~l O g , 麦芽 1 0~1 5 g , 稻芽 1 0~1 5 g , 砂f _5 g , 白 豆蔻 5 g , 甘草 3 g 。每天 1剂 , 水 煎 服 。2~6岁 , 每 次7 0 m L; 7~1 2岁 , 每次 1 0 0 mL 。每 天 2次 。 2 . 2 对照 组 采 用 山 白 消食 合 剂治 疗 。山 白消 食 合剂 ( 沈 阳飞龙 药 业 有 限公 司 生 产, 国药 准 字 :
8 0例均 为湖 南 中 医药 大学 第 一 附
2 . I 治疗 组 采 用 加 减 保 和 丸 治 疗 。药 物 组 成 :
属 医院 2 0 1 3年 7月至 2 0 1 4年 7月 门诊 脾 胃不 和 型 厌食 症 患者 , 将 其 随机 分 为 两组 。治 疗组 4 0例 中 , 男2 2例 , 女1 8例 ; 年龄 2~1 2岁 , 平均 7 . 2岁 ; 病 程 2个 月至 2年 ; 对 照组 4 0例 中 , 男1 9例 , 女2 1例 ; 年 龄 2~1 2岁 , 平均 7 . 4岁 ; 病 程2个 月至 2年 。两 组
者8 0例 , 随机 分 为 治 疗组 和 对 照 组 各 4 O例 , 治 疗 组 予加 减 保 和 丸 治 疗 , 对 照 组 予 山 白消 食 合 剂 治 疗 , 观 察 两 组 临 床 疗 效 。 结 果: 总有 效 率 治疗 组 为 9 5 . O %, 对照组为 7 5 . 0 %, 两组 比较 , 差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 P<0 . 0 5 ) 。 两 组 症 状 积 分 治 疗 前 后 组 内比 较 及 治 疗 后 组 间比 较 , 差 异 均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 结论 : 加 减 保 和 丸 治 疗 脾 胃不 和 型 小 儿 厌 食 症 疗 效 显 著 。
2个 月者 ; ( 3 ) 合 并 或 伴 随有 其 他 严 重疾 病 , 如佝 偻
病、 贫血及 心 、 脑、 肝、 肾、 呼吸 系统 疾病 者 ; ( 4 ) 其他 疾病 的厌食 者 ( 如神 经性厌 食 ) 。
2 治疗 方法
显著 , 现报 告如 下 Fra bibliotek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般 资料
[ 关键词 ] 小儿厌食症 ; 脾 胃不和型 ; 中医药疗法 ; 加减保 和丸
[ 中 图分 类号 ] R 2 7 2 . 5 7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7 7 0 5 ( 2 0 1 5 ) 0 2— 0 0 5 6— 0 2
小 儿 厌 食 症 一 直 是 儿 科 门 诊 的常 见 病 、 多 发 病, 自2 0世 纪 8 0年代 以来发 病率逐 渐 升高 , 尤 以城 市儿童为多见, 已有 资料 显 示 , 小 儿 时期 以 喂 养方 式 不 当引 起 的厌 食 为 最 多 ¨ J 。厌 食 日久 会 造 成 患 儿营养 不 良、 微量 元 素缺 乏 、 免 疫力 低 下 等 , 可 导 致
B 2 0 0 2 0 3 6 8 , 规格 : 1 0 0 m L / 瓶 )口 服 , 2~3岁 , 每 次
性别 、 年龄 、 病 程 等一 般 资料 比较 , 差 异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 0 . 0 5 ) , 具有 可 比性 。
1 . 2 诊 断标 准 参 照 《 中药 新药 临 床研 究 指 导 原 则》 中有关 的诊 断标 准拟定 。( 1 ) 疾病 诊 断标 准 : 长期 食 欲 不振 , 见食 不 贪 , 人 量 较 前减 少 1 / 3~1 / 2
1 . 4 排 除标 准 ( 1 ) 对 本 临 床 观察 所 使 用 的药 物 过敏 者 ; ( 2 ) 年 龄 小 于 2岁或 大 于 1 2岁 , 病 程 小 于
丸为吾 师刘 克丽 教授 的经 验方 , 通 过 多年 的临 床 观
察发 现 , 运 用该方 治 疗脾 胃不 和型 d qL 厌 食 症 疗 效
反复 呼吸道感 染 、 佝 偻病 等 疾病 的发 生 。加 减 保 和
于风关 , 脉濡 缓或 滑数 。
1 . 3 纳入标 准 ( 1 ) 符 合 上 述 诊 断标 准 者 ; ( 2 ) 年
龄 在 2~1 2岁之 间 , 病程 在 2个 月 以上 者 ; ( 3 ) 患 儿
家长 或其监 护人 知情 同意者 。
3~ 4 m L ; 3~7岁 , 每次 5 m L ; 7~1 5岁 , 每次 1 0 mL 。
每 天 3次 。
以上 , 发 病 最 短 时 间 为 2个 月 以上 , 排 除 其 他 系 统 疾病 。体 质量增 长停 滞 或 减轻 , 有 不 良饮食 习惯 或
第3 1 卷第 2 期

鞠 南中 运缘 忐
V o 1 . 3 1 N o . 2
5 6・
2 0 1 5年 2月
H U N A N J O U R N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F e b 2 0 1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