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合集下载

轧钢岗位危险源辨识

轧钢岗位危险源辨识
机械伤害
1
1
7
14

在与地面人员以及其他操作台协同作业时未进行必须时联系与确认
作业班组
30.

湿手操作设备或者插拔电源插头
触电
1
2
8
16

禁止湿手操作设备或插拔电源插头
作业班组
31.

休息不足,思想不集中
机械伤害
0.5
2
7
7

由于操作失误可能导致其它意想不到的人身伤害事故
作业班组
32.

操作台上放置水杯
作业班组
24.

生产、换辊或检修过程中,操作人员启动高压除鳞设备、液压润滑设备前未对设备上以及设备周围是否有人工作进行确认
机械伤害
1
1
15
15

生产、换辊或检修过程中,当班操作人员启动高压除鳞设备、液压润滑设备前必须对设备上以及设备周围是否有人工作进行确认
作业班组
25.

生产、换辊或检修过程中,设备各种冷却水、压缩空气启停前后未及时与相关人员确认和沟通联系
2
7
14

增加安全梯,人员两人以上,互相防护
作业班组
12.

处理回炉坯未带防护面罩、手套
灼烫
1
2
7
14

高温防护用品穿戴齐全
作业班组
13.

生产时,通过安全过桥
飞溅、灼烫
1
2
7
14

在生产时严禁通过安全桥
作业班组
14.

跨越辊道
车辆伤害
1
2
7

轧钢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

轧钢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

(一)轧钢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轧钢生产存在钢坯、煤气、氧气、氮气、氢气、压缩空气、丙烷、液压油、润滑油、稀油、酸液、碱液等危险物质。

钢坯属高温物质;煤气属于有毒、易燃易爆气体;液压油、润滑油和稀油属可燃液体;氧气和压缩空气属助燃气体;氮气属不燃气体,有窒息性,酸液、碱液具有腐蚀性。

这些危险物质能造成中毒和窒息、灼烫、火灾、爆炸等事故。

棒线材轧制速度快,易跑钢伤人。

轧钢生产传动、转动设备多,易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轧钢生产存在高温、噪声、粉尘、电离辐射和工业毒物等有害因素。

(二)轧钢生产主要危险设备或场所包括加热炉、退火炉、锌锅、彩涂间、轧机、高速轧制生产线、酸洗及酸再生系统、制氢站、地下油库、地下液压站、电缆隧道等。

(三)轧钢生产主要事故风险及控制措施轧钢生产主要事故风险包括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火灾、爆炸以及烫伤、中毒窒息、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坍塌及噪声伤害等。

1.机械伤害轧钢传动、转动设备多,既有电机、转辊及运动钢材也有轧制、矫直、剪切等机械动作。

操作、检修人员接近机械运动部件时,如无防护装置或防护失效、误操作、违章作业、个体防护不当,任意进入机械运行危险区域、不停机检修或处理故障均可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控制措施包括各种传动、转动部位加装防护栏(罩),辊道设安全过桥,严格跨越辊道和翻越运动中的设备,处理故障或检修设备必须停机,精心操作,遵章作业,规范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2.起重伤害轧钢生产使用电磁吊和桥式起重机等起重设备,若设备有缺陷或违章作业极易造成起重伤害。

原因主要有:设备未按要求进行设计、制造、安装、检验、维保;设备带病运行,电磁吊突然断电,应急电源失效;夹钳不当;起重量超载、钢丝绳断裂、吊钩断裂、制动装置、限位及联锁装置失灵,无缓冲器等;人员违章作业,歪拉斜吊,起吊物下站人,彼此协调不够,均可造成起重伤害。

控制措施包括起重机械及其安全装置应定期检测、检查,电磁吊有断电延时保护装置,安全设施完备有效。

轧钢行业安全防范措施:危险辨识与指导实践

轧钢行业安全防范措施:危险辨识与指导实践

轧钢行业安全防范措施:危险辨识与指导实践轧钢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一、引言轧钢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具有高能效、高精度、高自动化等特点。

然而,随着轧钢生产的复杂化和高参数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也日益增多。

本文将从机械伤害、高温烫伤、电气故障、空气污染、操作不当、设备缺陷、热处理危害、化学品暴露等方面,对轧钢危险因素进行辨识,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指导。

二、危险因素辨识1.机械伤害:轧钢生产过程中,机械设备运行速度较快,操作不当或防护不到位可能导致机械伤害。

2.高温烫伤:轧钢生产线上的高温设备、热轧产品等可能导致人员烫伤。

3.电气故障:电气设备故障或电线破损可能导致触电事故。

4.空气污染: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废气等可能对现场作业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

5.操作不当:员工操作不规范可能导致事故。

6.设备缺陷:设备维护不当或质量缺陷可能导致生产事故。

7.热处理危害:热处理过程中可能产生有害物质,如光气、氨气等。

8.化学品暴露: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化学品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

三、防范指导1.机械伤害: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确保运转正常;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机械操作技能;对机械危险部位进行防护,如加装安全罩、栏杆等。

2.高温烫伤:对高温设备和产品进行标识,并定期进行温度检测;员工应佩戴高温防护用品,如耐高温手套、面罩等。

3.电气故障:定期检查电气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加强对电气设施的维护和保养,防止电线破损;员工操作时应注意避免触电。

4.空气污染:安装烟尘处理设备,减少废气排放;定期检查通风设施,确保良好的工作环境;员工应佩戴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5.操作不当: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制定并执行操作规程,确保员工遵守;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考核,确保其掌握安全知识。

6.设备缺陷: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发现设备缺陷应及时报告并处理;员工应了解设备的基本结构和安全操作方法。

7.热处理危害:加强热处理过程中的通风,减少有害物质产生;对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治理,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员工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服、手套等。

钢铁工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钢铁工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钢铁工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钢铁工业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工业,也是一个高危行业,因为许多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于该行业中。

本文将探讨钢铁工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人健康的影响,并给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一、噪声危害噪声是钢铁工业中最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钢铁生产过程中,高炉、热处理设备、轧钢机、剪切机等设备都会产生高噪声。

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人会产生耳鸣、听力下降、失眠、头痛等症状。

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起心理障碍和高血压等病症。

控制措施:钢铁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声。

例如安装隔音墙、使用消声材料、调整设备运转方式、控制工人的工作时间和频率等。

此外,工人自己应养成正确的工作习惯,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必要时还应该佩戴防噪音耳罩。

二、粉尘危害钢铁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很多化学试剂和粉尘,这些化学物质和粉尘会浮在空气中,被工人呼吸进肺部,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中,工人会患上尘肺、支气管炎、肺纤维化等病症。

控制措施:钢铁企业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粉尘和化学物质的产生和排放。

例如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保持良好的工作场所创造出清洁的工作环境,提供必要的呼吸器和防护设备。

三、高温危害钢铁生产过程中,许多设备会生成大量的高温,如果不注意防护,会给工人带来巨大的伤害。

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会导致中暑、晕厥、脱水、皮肤灼伤等病症。

控制措施:首先,钢铁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安全制度,严格执行作业规程。

同时,为工人提供防护工具和设备,如工作服、隔热手套、防晒用品、防护眼镜等,减少工人的直接接触高温源。

此外,要保证工人的水分摄入和营养补给,必要时应响应急救。

四、电磁辐射危害钢铁生产过程中,电焊、切割等工作对工人产生电磁辐射,如果辐射过程中没有适当的防护,会导致头晕、头痛、迷漆等症状。

控制措施:钢铁企业应优化工艺,减少电焊切割等工作对工人的电磁辐射。

同时,要向工人提供防护设施,如电磁辐射防护服等。

总之,钢铁工业是高危行业之一,其中存在着各种职业病的危害因素。

轧钢厂危险源辨识与预防控制措施

轧钢厂危险源辨识与预防控制措施

更换升降臂突然升降转动
摔伤、损坏设备、挤伤
巡检设备时上下梯子
查看水泵运转情况,轴承温度加油润 滑
巡检加油润滑
摔落煤气中毒 滑倒 滑倒
更换转子轴承时吊装
损坏设备
更换泵壳及转子时
损坏设备
上下楼梯确认不好 液压稀油系统高压油喷出
地面油污
摔伤 人身伤害 滑倒伤人
明火作业
火灾爆炸
劳保用品穿戴不规范
摔伤、物体打击起重伤害
飞钢伤
触摸未冷却红样
烫伤
弯钢窜出
飞钢伤人
跨越辊道
摔伤、 绞伤
检验平台看钢样
烫伤、 摔伤、 绞伤
小冷剪取样
烫伤、 夹伤、 绞伤
湿手操作、 体
操作台放置水杯等液 触电
电气线路杂乱
触电、 火灾
信息不明, 操作失误
机械伤害
堆拉关系调整混乱
飞钢伤人
中、精轧作业 注意力不集中、 误操作
轧件窜出伤人
临时性检修没有挂牌,启动或 关闭设备时没有进行确认
机械伤害
搬运导卫、 扭转辊、 导槽等备件 砸伤
用锤敲击导卫、 扭转辊等备件 铁块飞溅伤人
生产时在轧线周围拆装导卫等备件 飞钢伤人
地面备品备件杂乱、 地面有油脂 绊倒、 滑倒摔伤
使用电气焊、 砂轮机、 角磨机 各种伤害
使用天车、 单人吊
坠物伤人、 绞伤
轧线飞钢 按指定路线通行
撞伤、 烫伤
操作台电器、 开关漏电
随意跨越辊道
碰伤、烫伤
不带手套乱尺打捆
划伤
随意站在平台链条上
摔倒碰伤、烫伤
平台盖板损坏
摔倒碰伤、烫伤
站在收集槽内挑钢
夹伤、烫伤

轧钢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轧钢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轧钢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在轧钢企业中,工人们长时间接触粉尘、高温、噪声等工作条件,极易引发职业病。

为了保证职工的健康和生产的正常进行,轧钢企业需要对职业病的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控制。

1、粉尘在轧钢生产中,机械加工、铲矿、原材料装卸等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

粉尘的主要组成成分是铁锰氧化物、铁凝析核、石墨等,这些物质会给工人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

长期接触粉尘会引起职业性肺病和支气管狭窄等呼吸系统疾病。

2、高温在轧钢过程中,高温气体会在工厂内部流动,可能会导致工人中暑和中毒。

此外,生产线上也会存在较高的温度,使工人在高温的环境下工作。

如果长时间在高温礁场工作,容易出现中暑、热脱水、低血压等症状。

3、噪声轧钢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噪声来自原材料的处理、设备的运转以及机械工作产生的冲击声等,其中机床和切割机的噪声最为严重。

如果通常情况下的办公场所噪声限值为55分贝,轧制车间的噪声限值为85分贝。

这样高强度的噪声将导致工人耳聋、听力损伤等听力系统疾病。

4、其他危害因素除了粉尘、高温、噪声之外,轧钢企业还存在一些其他的危害因素,如:化学毒素、振动等。

这些因素虽然不如粉尘、高温、噪声那样直观,但也是职业病预防的重要环节。

5、防范措施为了防范轧钢企业职业病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控制粉尘。

在轧制车间内设置空气净化器,对产生粉尘的环节加强管理,及时清理垃圾和尘土。

(2)控制温度。

对车间内温度进行调整和控制,加强通风换气,配合工作环境做好休息和补水。

(3)降低噪声。

加装减少噪声的设备,对机器设备做好维护、更换等工作。

(4)监控职业病。

采取职业病监测和体检制度,对发现的职业病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6、结语轧钢企业中存在多种危害因素,工人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病的预防。

全面辨识并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即可使员工健康,企业有效生产。

在预防职业病的过程中,轧钢企业责任重大,需要积极采取满足标准卫生、安全和环境要求的措施,才能保障职工的健康和企业的长久发展。

轧钢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规程

轧钢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规程

轧钢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规程一、前言随着现代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钢铁行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很大的推动。

然而,钢铁生产所带来的职业病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轧钢企业是钢铁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在这个环节中,职业病危害也是存在的。

因此,为了保护轧钢企业从业人员的健康,必须对轧钢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规范化辨识,以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二、轧钢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规程1. 规程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轧钢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工作,保护轧钢企业从业人员的健康。

适用于所有从事轧钢企业工作的人员。

2. 辨识原则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本规程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原则是“从工作场所、工作过程、工作方式、工作时间、工作条件等方面考虑,全面、系统、综合地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

3. 辨识方法(1)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从业人员进行调查,收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信息。

(2)采用现场测量法对工作场所的照度、噪声、温度、湿度等物理因素进行测量和检测,并记录数据。

(3)采用采样检测法对工作场所的空气、粉尘、有害气体等化学因素进行采样检测,并进行分析。

(4)采用人体生理学检测方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4. 辨识内容(1)轧钢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特征。

(2)轧钢企业从业人员可能接触到的有害物质及其危害特征。

(3)轧钢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状况、工作条件及工作强度。

(4)轧钢企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方式、工作时间及工作强度。

(5)轧钢企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和职业病发生情况。

5. 辨识结果和记录(1)根据辨识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健康监测方案。

(2)将辨识结果和防护措施通知从业人员,并建立档案。

(3)定期对辨识结果进行评估,不断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工作。

三、结论通过对轧钢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规范化辨识工作,可以更加全面、系统、综合地认识职业病危害,减少从业人员的健康风险,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轧钢企业常见职业禁忌和职业病

轧钢企业常见职业禁忌和职业病
轧钢企业常见职业禁忌和职业病
序号
职业性有害因素
上岗前职业禁忌
在岗期间职业禁忌
职业病
1
其它粉尘(包括电焊烟尘等)
1.活动性肺结核病;
2.慢性阻塞性肺病;
3.慢性间质性肺病;
4.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
同上岗前
其他尘肺、电焊工尘肺
2
噪声
1.各种原因引起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00Hz、1000Hz和2000Hz中任一频率的纯音气导听阈>25dBHL);
3.脾功能亢进。
--
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职业性苯所致白血病、职业性急性苯中毒、职业性急性甲苯中毒
11
三氯乙烯
1.慢性肝炎;
2.慢性肾炎;
3.过敏性皮肤病;
4.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同上岗前
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
6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1.贫血;
2.卟啉病;
3.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同上岗前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
7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2.各类精神病;
3.严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性疾病。
同上岗前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
8
氧化锌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同上岗前
职业性金属烟热
9
氟化物
1.地方性氟病;
2. 骨关节疾病。
同上岗前
工业性氟病、职业性急性氟化物中毒
10
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
1.血常规有如下异常者:白细胞计数低于4.5×109/L;血小板计数低于8×1010/L;红细胞计数男性低于4×1012/L,女性低于3.5×1012/L或血红蛋白定量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其他有害因素的存在和个体防护情况:假如生产环境中同时存在严冷、振动等不良因素或某些有毒物质,可以加强噪声的不良作用。正确地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带耳机或耳罩等,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以减轻噪声的不良影响。
5振动
在生产过程中,由机械传动、撞击或车辆行驶等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由于传导方式的不同,振动通常又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轧钢企业主要振动设备为破碎机、振动筛、排送机、鼓风机、轧机、剪切机和收集等。
物理因素
?
高温?中暑
煤气发生炉、热风炉操纵、热轧等
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焦油
咒敏性皮炎|黑变病
煤气发生炉、煤气净化、煤焦油处理和储存等。
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噪声
噪声聋
原煤输送、筛分、破碎、煤气加压机、热轧、剪切、收集
?
?
?
?
三?职业危害因素控制
职业病防治措施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分类治理、综合治理。
(3)在煤气发生炉炉面、煤仓顶部、排送机房、加热炉炉底等要害部位安装固定式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器。
(4)在煤气发生炉炉面、煤仓顶部、排送机房加装防爆式轴流风机,加强透风换气,避免跑、冒、滴、漏。
(5)为上煤工配备防尘口罩,为精整工配备耳塞,并监视他们规范使用。
(6)对排送机、空气鼓风机进、出口安装消声器,从根本上消除噪声;对振动设备机体和基础之间加硬橡胶板减震。
②接触时间:接触噪声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大。大量调查表明,无论是听觉系统还是非听觉系统的变化,均与噪声作业的工龄有密切关系。连续接触比中断接触对人体的影响大,间隔一定时间短暂脱离噪声接触有利于听觉疲惫的恢复和减轻危害程度。
③健康状况:机体的健康状况和个体敏感性的差异与噪声是否对人体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程度有关,如患有耳病或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异常者,接触噪声轻易引起损害。少数敏感性强的人噪声危害出现早,进展快,程度严重。
噪声对机体的有害作用的影响因素:
噪声的性质:噪声强度越大对人的危害也越大,出现损伤也越早,如80dB(A)以下的噪声,一般不对听觉系统产生永久性损伤;接触90dB(A)以上的噪声,听力损伤和噪声性耳聋的发生率随声级增加而逐渐升高。假如噪声强度相同,接触以高频为主的噪声往往比低频为主的噪声对听力危害大,窄频带噪声比宽频带噪声危害大,脉冲噪声比持续噪声危害大。
4噪声
轧钢企业产生的噪声包括机械的撞击、摩擦、转动等运动而引起的机械噪声以及由于气体活动起伏运动或气动力引起的空气动力性噪声,主要噪声源有:振动筛、透风机组、鼓风机、轧制、剪切、收集和包装等。
噪声危害: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引起头昏、头晕、头痛、耳叫、留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脑电图异常(慢波增多),心率加快,血压不稳(多数增高),心电图有心率不齐和缺血型改变,同时可见食欲下降,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功能改变、月经不调等。噪声对人体最为明显的影响是损害听觉器官,长时间在90dB(A)以上噪声作用下,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进而听力减弱,严重者发生职业性耳聋。长时期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中作业会对人的听觉系统造成损伤,会引起头晕,恶心、听力衰退及神经衰弱等症状,甚至导致不可逆噪声性耳聋。噪声除了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危害外,甚至会引发各种生产事故。
2生产性毒物
轧钢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毒物主要来自煤气,煤气是以烟煤为原料加工制得的含有可燃组分的气体。煤气组成(体积%)为:氢气l3%~l5%,甲烷1.8%~2.4%l一氧化碳27%~30%;C2以上不饱和烃0.2%~0.4%;二氧化碳4%~6%;氮气47%~51%,氧0.3%~0.8%及少量的硫化氢气体,同时随煤气伴生的煤焦油对人也有一定的危害。大多数煤气中毒发生在煤仓皮带走廊上煤过程中,煤仓检验、发生炉操纵面上、发生炉炉底四周以及进进煤气管网、洗涤塔、电捕焦器等设施内检验作业中;还有一部分在加热炉煤气管网四周工作,在炉体四周及炉底巡查时发生的。作业场所中的煤气主要来自煤仓顶部的煤气泄漏,处理锁气器、空心柱手孔时的煤气泄漏,煤气管道、阀门,水封、排送机等密封不严等的泄漏。
(7)在燃气分厂设立燃气防护站,配备空气救护器材、高压氧舱;组织职工进行空气救护器材正确使用的培训,并定期进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8)在高温季节为职工发放防暑降温物品,提供绿豆汤、淡盐水。
(9)在醒目位置设置职业危害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纵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振动危害:全身振动一般是大振幅、低频率的振动,主要作用于人体平衡的前庭器官,可使内脏位置移动,引起脸色苍白,冲汗、眼球浮动、恶心、呕吐、头痛、头晕和全身衰弱等症状。局部振动对血管紧张度有一定的影响。高频率、小振幅的振动,可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进而发生血管痉挛。低频率、大振幅的振动,可使血管扩张和血压下降。振幅大而又有冲击力的振动,常造成骨铬、关节的改变。长期接触强烈振动,可引起振动病,俗称“汽锤病”。
一氧化碳:由于发生炉煤气中一氧化碳含量很高,煤气中毒主要是一氧化碳的化学窒息性中毒。人体吸进能引起头痛、恶心,过量吸进会使人昏迷甚至死亡。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慢性影响:长期反复吸进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可致神经和心血管系统损害。
煤焦油:多环芳烃和含氮、氧、硫的杂环芳烃混合物,玄色粘稠液体,具有特殊臭味。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赘及癌肿,也可引起鼻中隔损伤。
(1)对司炉工、上煤工、轧钢工、精整工等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职员每隔一至两年进行一次体检,体检结果记进“职工健康监护卡片”,身体健康状况不符合要求者,调离原岗位。
(2)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治理,进步职业病防治水平。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治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职员,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治理制度和操纵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建立、炉加热和轧制过程中,往往需要作业职员在高温环境中进行紧张的高强度劳动,高温季节较轻易发生中暑,大量出汗使盐分排出过多会造成热痉挛。
高温辐射的危害:高温作业职员受环境热负荷的影响,作业能力随温度的上升而明显下降。占有关研究资料显示,环境温度达到28℃时,人的反应速度、运算能力等功能都明显下降;35℃时仅为一般情况下的70%;而极重体力劳动作业能力,在30℃时只有正常情况下的50%~70%。作业职员长期处在高温环境下除了会引起职业中暑外,还将导致人体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泌尿、消化系统等生理功能的改变。其影响主要表现为体温调节功能失调、血压下降、水盐代谢紊乱、心肌损伤、肾脏功能下降。
轧钢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一?轧钢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1生产性粉尘
轧钢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主要为煤粉尘和氧化铁粉尘。煤粉尘主要来源于原煤堆场、原煤破碎、筛分及输运(皮带走廊)和煤仓顶加煤等场所。煤尘(游离si02含量粉尘的危害:假如作业场所中有大量粉尘,在此环境下的工作职员呼吸时会吸进大量粉尘,当达到一定数目时,会引起呼吸道疾病,肺组织发生纤维性病变,发生尘肺。
(10)经常组织职工培训,进步预防职业病的意识。
二?轧钢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对轧钢企业涉及的职业病类型和对应危害因素见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可能发生的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
可能的职业病
职业危害因素在本项目中存在的部位
粉尘类
煤尘(煤矽尘)
煤工尘肺
氧化铁尘
尘肺
热轧
化学物质类
一氧化碳
氧化碳中毒
气发生炉、煤气净化、煤气输送、加热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