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妊娠母猪饲养管理及保健措施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妊娠母猪是养猪场中重要的生产母猪,饲养管理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母猪的生产能力和繁殖效果。
以下是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技术的几个方面。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能保证母猪在妊娠期间的正常发育和胎宝宝的健康成长。
饲料营养妊娠母猪在妊娠初期对营养的需求较少,但在后期会逐渐增加。
在此期间,需要适当增加饲料量,并控制饲料参数。
饲料中应含有适宜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以保证母猪以及胎宝宝的营养需求。
饲料配制饲料的配合应根据母猪的生长需要和营养特点进行配合。
配料时应适当增加胡萝卜素、维生素E、铜等微量营养物质,提高饲料的营养含量;同时,遵循饲料的科学配制方法。
饲喂量妊娠后期,母猪食欲会减退,饲料量需要适当降低。
饲料量不足会导致母猪的体重下降、胎儿生长受限、产子困难等问题。
因此,应根据母猪的胎次、体重和妊娠阶段,合理控制饲喂量。
精细管理细微的饲养管理可带来更好的繁殖效果和生产能力。
活动妊娠母猪的动态和活动范围应该得到充分的保证,以促进胎儿的发育和免疫力增强。
合理的活动范围和环境,能够增强母猪的长期耐力和健身素质。
疫病防控冬季和春季气温比较低,猪病也随之增加。
特别是妊娠母猪,免疫力相比往常较低,容易受到传染病的影响。
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做好妊娠母猪的疫病防控很重要。
粮食管理饲养管理中,妊娠母猪的饲喂粮食应适合粮食的相关机器提供。
同时,粮食的管理也要合理。
温度管理温度管理是妊娠母猪饲养管理中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母猪受环境影响比较大,特别是在妊娠后期,需要保持温度适宜以保证母猪的正常发育。
妊娠后期要适当降低温度,以防止母猪体温过高影响产仔。
当温度过低时,需要调整氛围,减少出生死亡率和分娩时间。
此外,在分娩前四周,需要将待产母猪分成多组,提供每组一个较小的猪舍,确保环境卫生和温度适宜。
总结针对妊娠母猪饲养管理技术,我们要注意饲料管理、精细管理、温度管理等方面。
科学的饲养管理能够提高妊娠母猪的生产能力和繁殖效果,达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妊娠母猪营养管理制度

妊娠母猪营养管理制度一、妊娠母猪的营养需求1. 能量需求:妊娠母猪在怀孕期间能量消耗增加,特别是在妊娠后期,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胎儿的发育和母猪的生理功能。
因此,妊娠母猪的饲料要具有高能量,以满足其能量需求。
2. 蛋白质需求:妊娠母猪在怀孕期间蛋白质需求量增加,主要用于胎儿的发育和母猪身体组织的生长维护。
因此,妊娠母猪的饲料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满足其蛋白质需求。
3. 矿物质和维生素需求:妊娠母猪在怀孕期间对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求也会增加,特别是对于钙、磷、铁等微量元素的需求更为显著。
因此,妊娠母猪的饲料要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其需求。
4. 饮水需求:妊娠母猪在怀孕期间由于身体功能的增加,对水的需求也会增加。
因此,要保证妊娠母猪充足的饮水量,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妊娠母猪的营养管理制度1. 怀孕前期(1-60天):在这个阶段,母猪主要需要的是保持身体健康和胎儿的发育准备。
饲料可以适量增加,以满足母猪的能量和蛋白质需求。
同时,要注意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保证母猪的全面营养。
2. 妊娠中期(61-90天):在这个阶段,母猪的胎儿开始迅速生长,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蛋白质来支持其发育。
因此,饲料中要增加能量和蛋白质的含量,同时继续增加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添加量。
3. 妊娠后期(91-114天):在这个阶段,母猪的胎儿已经基本发育完毕,但体重依然在增加。
此时,母猪的能量需求急剧增加,因此饲料中要增加高能量的成分,以满足其需求。
同时,还要继续增加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含量,以确保母猪和胎儿的全面发育。
4. 分娩前期:在分娩前几天,母猪的能量消耗会明显增加,需要充足的能量和营养来支持分娩及哺乳后的恢复。
因此,饲料中要增加高能量、高蛋白质的成分,以确保母猪顺利分娩并恢复健康。
5. 分娩后期:在分娩后,母猪进入哺乳期,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蛋白质来支持哺乳和恢复。
饲料中要增加高能量、高蛋白质的含量,同时继续添加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满足母猪和幼猪的全面营养。
怀孕母猪饲养管理方案

怀孕母猪饲养管理方案
母猪产房:产房是怀孕母猪待产和生仔猪的地方,对环境的卫生及消毒情况要求较高。
在前一批怀孕生产的母猪离开后,要彻底清扫卫生,用水枪将地面冲洗干净,使用两种消毒液对产房进行全面的消毒。
母猪饲喂:怀孕母猪一般使用定量杯定时定量进行饲喂,防止母猪过胖压到小猪、小猪过大导致母猪难产等情况的出现。
在产前1个月左右喂母猪营养成分高的饲料,保证母猪营养;母猪生产后,可以喂食一些容易消化的饲料,并逐渐提高饲喂量,在第七天时达到最大量。
母猪保健:怀孕母猪整个孕期的抵抗力都很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充分消毒。
进入产房前及母猪生产前,为母猪进行充分的消毒。
饲养员要做好产房卫生及消毒,多观察怀孕母猪身体情况,做好记录工作,发现母猪有生产迹象时,做好接产准备。
后备母猪:后备母猪的数量主要依照猪场所希望达到的生产性能来决定。
后备母猪的购买和选择在购买后备母猪前,要对种猪场有一定的了解。
最好能够进行实地考察。
发情和配种:配种舍的合理布局发情和配种都是在配种舍里完成的。
由于配种舍饲养着后备母猪、断奶后母猪、公猪等猪场的核心动物群,因此如何合理布置配种舍,完成发情和配种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是猪场经营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后代猪的数量和质量。
因此,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技术可以提高母猪的产仔率、仔猪成活率和生产效益。
下面就对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一、饲养场的环境1. 环境温度猪的体温比人体高,因此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猪的健康造成影响。
在妊娠期内,母猪需要的温度范围应该保持在15-25摄氏度。
如果温度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25摄氏度,都会使母猪感到不适,影响母猪的饮食和健康。
2. 通风条件通风条件对于猪的健康同样非常重要。
要保持饲养环境的通风良好,防止氨气和其他有害气体的积聚影响母猪的健康。
3. 光照条件母猪需要适当的光线照射,以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采食行为。
夜间要保持光线柔和、稳定,以便母猪得到充分的休息。
光照时间应控制在12-16小时之间。
二、合理的饮食1. 饲料的品质母猪在妊娠期内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动物脂肪、维生素等。
饲料的品质决定了母猪获得营养的多少和质量的好坏,因此需要选择高营养、易消化的饲料。
2. 饲喂量母猪在妊娠期内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蛋白质,因此需要将饲喂量增加25%-30%。
同时还需要合理配给矿物质和维生素,以更好地满足母猪的营养需求。
3. 喂食次数母猪在妊娠期内需要进行分次喂食,每日4-5次,以保证食物的充分消化和吸收。
三、精心管理1. 疾病防治母猪在妊娠期内是一个弱势群体,容易感染各种疾病。
因此要加强疾病防治,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和消毒措施。
2. 经常观察母猪在妊娠期内需要进行经常观察,以及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观察周期要长,一般为3-5天观察一次,确保母猪的健康状况和胎儿的生长情况。
3. 运动锻炼母猪在妊娠期内需要适当的运动锻炼,以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心态。
不过要注意,妊娠中后期要减少强度,以保护胎儿的健康。
综上所述,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对于母猪和仔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可以实现提高母猪和仔猪的产仔率、仔猪成活率和生产效益的目的。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霉素100mg/kg,连喂7d。
种猪饲养管理
妊娠母猪饲养管理
工作目标:
➢ 减少胚胎死亡、防止流产、产出体大健壮、数量多的活仔猪; ➢ 产后母猪乳腺发育正常,产奶多; ➢ 尽可能地节省饲料,降低初生仔猪生产成本。
五、妊娠母猪管理
(一)小群或单栏饲养
1.小群饲养:将配种期相近、体重大小和性情相近的3~5头母猪放在一圈饲养,到 妊娠后期每圈饲养2~3头,生产前3d再进入产仔舍。 2.单栏饲养:也称禁闭式饲养。妊娠母猪从空怀阶段开始到妊娠产仔前均饲养在宽 60~70cm、长2.2m的栏中。
妊娠母猪最好单栏饲养,母猪群饲比单饲要增加5%~15% 的饲料。
(二)创造良好环境
➢ 妊娠母猪最适宜的温度为15~21℃,湿度为45%~65%; ➢ 母猪妊娠后,保持环境安静和充分休息,有利于受精卵的着床,减少胚胎死亡
和流产; ➢ 注意保持猪舍及猪体的清洁卫生; ➢ 注意通风换气,保证猪舍空气清新; ➢ 保持冬暖夏凉,夏季温度不能超过32℃,否则易引起胚胎死亡或中暑流产; ➢ 猪圈要平坦,不要过于光滑,要有一定坡度便于冲刷,一般为3%左右坡度。
(三)适当运动
➢ 妊娠母猪适当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有利于母体健康与胎儿发育,避免难产。 ➢ 运动有三种形式:一是设运动通道;二是设计专门舍外运动场;三是赶至圈外运
动。 ➢ 有条件的猪场可以进行放牧运动。 ➢ 产前1周应停止运动。
(四)产前免疫
➢ 妊娠母猪产前免疫的目的在于保证仔猪通过吸食母猪初乳获得母源被动性免疫。 ➢ 对母猪进行预防注射的日期应安排在预产前并隔开较长时间,以便母猪有足够
时间产生和积累抗体。 ➢ 一般认为产前3 周适合其它方面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饲养妊娠母猪的任务:一是保证胎儿在母体内顺利着床得到正常发育,防止流产,提高配种分娩率;二是确保每窝都能生产尽可能多的、健壮的、生活力强的、初生重大的仔猪。
三是保持母猪中上等体况,为哺乳期储备泌乳所需的营养物质。
针对母猪在妊娠不同时期不同的生理特点及对日粮的不同需求,我们通常把母猪分成四个阶段饲养与饲喂。
1.已配待查母猪:指配种1-3周的母猪,此时是受精卵着床期和胚胎器官的形成分化期。
母猪对日粮的营养水平不很高,但对饲粮质量要求很高,母猪要严格控制饲喂量,饲喂不能过多,每天1.8-2.5公斤左右,摄入的能量过高,会增加胚胎的死亡,并且不宜对母猪频繁调圈,影响受精卵着床,也容易产生畸形胎儿。
2.妊娠前期母猪:配种后22天—88天,母猪维持期。
此时母猪饲粮每天2--2.5公斤左右,要求保持中等膘情即可。
3.妊娠后期母猪:配种后89—107天。
此时是胎儿生长发育最快期,母猪饲粮每天应增加至2.5—3公斤,保证出生胎儿体大健康。
4.围产期母猪:配种后108—产仔。
此时应每天递减饲喂量,降低胃肠道对产道的压力保证母猪顺产。
妊娠母猪对日粮的要求。
要求日粮质高均衡的全价饲料,尤其对氨基酸的要,并且配合青绿饲料最好。
注意饲料的发霉变质,发霉饲料原料应废弃。
妊娠母猪对环境的要求及习惯:猪比较喜好干净卫生的环境。
要求饲养人员首先要抓好母猪的定位工作,让它定点排粪尿,日后母猪会养成很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
猪是群居性动物(公猪要单饲),每头猪躺卧占地面积约1.5㎡左右,每个圈舍饲养3—4头,每头猪要有足够的休息空间。
母猪分群饲养时,要大小分开,强弱分开,病残猪只单独饲养,以避免饲喂时争食、打架,相互咬伤等。
猪喜凉怕热,妊娠母猪适宜的温度10—28度。
由于母猪体脂较高,汗腺又不发达,外界温度接近体温时,母猪会忍耐不了,出现腹式呼吸,同时体内胎儿得不到充足的氧,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增加。
定期通风换气,降低舍内氨气、甲烷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尤其是冬季,通风换气与保温相矛盾,往往忽略了通风换气工作。
怀孕母猪保健方案

怀孕母猪保健方案引言:母猪的怀孕期对于猪的繁殖和生产很重要。
为了确保母猪的健康和良好的繁殖性能,养殖户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健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怀孕母猪的保健方案,旨在提高母猪的免疫力、预防疾病和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
一、饲料调配和营养需求: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需要特别关注饲料调配和营养需求的满足。
母猪在怀孕期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蛋白质来支持羊水和胎儿的发育。
饲养户应根据母猪的体重和妊娠阶段调整饲料的配方和投喂量。
确保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并确保水的充足供应。
二、合理的饲养环境:怀孕母猪需要一个合理的饲养环境来保证其健康和舒适。
养殖场应保持干净卫生,优化通风条件,控制气温和湿度。
母猪需要有足够的空间来活动和休息。
同时,合理的划分产房,以便负责监测和照顾母猪及其后备猪仔。
三、定期产前检查:怀孕母猪需要定期的产前检查来确保其健康状况。
通过体温、体重、乳腺和泌尿系统的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潜在的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
产前检查还可用于评估母猪的预产日期和胎儿数量。
四、定期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怀孕母猪保健的重要环节。
通过接种适当的疫苗,可以防止母猪患上重要的猪病,如猪瘟、猪流感和猪肺炎。
养殖户应与兽医合作,确定合适的疫苗接种计划并按时执行。
五、减轻压力和提供适当的运动:怀孕母猪需要避免过度的压力和身体不适,以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
养殖户应设法减轻母猪的压力,如减少外界噪音、人员密度和频繁的干扰。
此外,母猪也需要适当的运动来保持身体健康和强壮。
提供合适的槽位和空间,以确保母猪有足够的自由活动。
六、营养补充和生物添加剂:为了提高怀孕母猪的免疫力和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可以考虑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营养补充剂和生物添加剂。
例如,添加益生菌可以改善母猪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免疫力。
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促进胎儿的骨骼和器官发育。
结论:怀孕母猪的保健方案对于确保繁殖的成功和提高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饲料调配、产前检查、疫苗接种和提供适当的环境和运动,可以保证母猪的健康和胎儿的良好发育。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妊娠母猪是猪养殖业中至关重要的组分,正确的饲养管理对于它们的健康和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饲养时需要进行正确的管理,以确保母猪的健康,产能,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一、母猪的饲料
母猪在妊娠期有着更高的饲料需求,所以在饲料方面要注重正确的配比。
通常的饲料主要是粗饲料和高级饲料,例如混合饲料,粗谷物,维生素等,这些饲料分量要适当,并且要定期检查。
二、母猪的饲养环境
饲养环境对母猪的健康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饲养环境要合理,避免恶劣的天气,温度也要保持在合理范围,通风采光也要保证,并且要注意防蚊虫,以确保母猪的健康。
三、母猪的保健
保健对于母猪的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严格的防疫措施,到定期的检疫,都是必要的。
另外,要给母猪补充合理的营养,比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以提高妊娠期的耐受能力。
四、母猪的遗传
遗传也是饲养妊娠母猪时要考虑的问题,要做到仔猪有良好的遗传优势,就需要先选择优良的母猪进行繁殖,另外,要保证繁育猪的种群遗传多样性,避免出现单一的遗传特征。
总之,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从营养、保健、遗传等方面都要注意,才能保证母猪的健康,产能,安全和可持
续发展。
如果能够科学有效地实施饲养管理,将有助于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