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讲课提纲

合集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培训资料

突发公共卫生培训资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资料(一)主讲人:崔琳一、概念及特征(一)概念。

公共卫生:指与社会公众健康利益直接相关或有着密切联系的一切卫生问题,它涉及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学习及休闲娱乐等有关环境的质量及疾病的预防。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特征。

1.突发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突如其来的,一般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是不易预测的,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转归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2.公共属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危急的对象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所有事件发生时,在事件影响范围内的人都有可能受到伤害。

3.危害的严重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危害既可以是对社会造成的即时性严重危害,也可以是从发展趋势看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

4.处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许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的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甚至全社会都要动员起来参与这项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涉及多系统、多部门、政策性很强,因此,必须在政府的领导下,才能最终恰当应对,将其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类,直接危害,一般为事件直接导致的即时性危害,间接危害,一般为事件的继发性损害或危害,例如:事件引发公众恐惧、焦虑情绪等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的影响。

二、出台背景大家知道,03年的非典疫情,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从03年的非典防治工作暴露出来的问题看,我国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不够健全,在应急处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信息不准、反应不快、应急准备不足等问题,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国务院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其它相关法律的规定,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一方面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把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的一些制度具体化,增强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根据行政应急的特点,设定了一些新的制度和措施,既为解决防治非典工作中的实践问题提供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依据,而且为今后各级政府及时有效地处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起“信息畅通、反应快捷、指挥有力、责任明确”的行政应急法律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培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培训

卫生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培训一、报告内容(一)报告内容培训1、初次报告。

第一、必须报告信息: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发生时间、波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报告联系单位人员及通讯方式。

第二、尽可能报告的信息:事件的性质、范围、严重程度、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病例发生和死亡的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

2、阶段报告。

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可能因素;在阶段报告中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同时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

3、总结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二)报告原则初次报告要快,阶段报告要新、准,总结报告要全。

(三)报告时限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各卫生所、个体诊所和有关单位应当在2小时内向卫生院、县卫生局报告;1、发生或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2、发生或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四)报告方式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卫生监督人员、个体开业医生和基层监测点的报告人均为责任报告人,除按常规疫情报告、疾病监测及其它常规监测系统规定要求进行报告外,对发现的各种公共卫生异常现象要以最快方式向县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二、应急处理方案(一)、应急处理要求由镇政府突发事件指挥部指挥协调全镇各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并报告上级人民政府。

由区卫生局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组建红色应急机动队,人员由流行病学、临床救护、急诊医学、卫生监督、实验室检测、消杀灭菌、后勤保障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分为疾病控制应急分队、医疗救护分队、检验检测分队、后勤保障分队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动队应在临时现场指挥部领导下承担现场处理工作任务。

包括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污染物处理、标本采集、环境消毒、消杀灭菌、预防性服药、预防接种、医疗救治等。

(二)、控制措施一般性控制措施1.现场处置工作程序(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快速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原因,对可能的生物、毒素因子进行分类,确定疫区和目标人群;(2)根据自然环境因素确定可能的污染范围,对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潜在危害进行判定;开展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群防群治尽可能减少危害;(3)对救护人员、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和物资的需求做出评估和调用;(4)经过事件紧急处理,疫情消除后,进行后续监测,直至消除危害;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情况核实;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原因,实验室检验;提出采取控制措施的建议,包括疫区封锁、人员疏散、消杀灭菌、隔离观察、预防服药、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和干预等;处理结果的总结、评估与上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培训资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培训资料

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培训形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结合案例分
析、角色扮演等形式,使培训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参训人员的参与度
和学习效果。
未来挑战与展望
应对新型传染病
提升应急医疗救援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完善信息共享与沟通机制
随着全球化和环境变化,新型 传染病不断出现,需要不断更 新和完善应对策略和技术手段 。
01
某地爆发传染病疫情,短时间内大量人员感染,引起社会恐慌。
应对措施
02
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包括隔离感染者、追踪接触者、加强疫情
监测和防控、开展宣传教育等。
经验教训
03
需要建立健全的传染病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公众的预防意识
和自我保护能力。
案例二:某地食品安全事故
1 2 3
事件概述
某地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涉及食品中毒和死亡事 件。
07
总结与展望
培训总结
01
培训目标达成
本次培训旨在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
操作,参训人员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达到了预期目标。
02
培训内容回顾
培训内容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识别与报告、应急响应流程、医疗救
援与治疗、信息管理与舆情应对等,涵盖了事件应对的全过程。
03
培训形式评价
咨询机构
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协助领导机构做出科学决策,通常由专家组成。
应对流程与机制
01
02
03
监测与预警
建立监测系统,及时发现 和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发布预警信息。
应急响应
根据事件的性质和严重程 度,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 程序,包括现场处置、医 疗救治、社会动员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讲座提纲(修改)(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讲座提纲(修改)(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习材料大家好,今天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内容与大家一起共同学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颁布实施是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纳入了法制轨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着重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存在的信息渠道不畅、信息统计不准、应急反应不快、应急准备不足等问题,旨在建立统一、高效、有权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下面从六个方面与大家进行工作交流和学习探讨: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立法背景2003年发生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促使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迅速出台,2003年4月2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抓紧建立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

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并原则同意卫生部关于建设完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问题的汇报。

5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草案)》。

2003年5月9日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共六章五十四条。

二、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目的意义条例的施行为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提供了重要法律保障,对有效应对当前或今后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都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四、确立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原则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五、明确政府、部门、单位个人职能职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法定了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职责,主要表现在:突发事件,统一领导指挥为强化处理突发事件的指挥系统,明确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职责。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资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资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资料1. 引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传染病或其他突发性卫生事件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并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紧急情况。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有效的应对与处理至关重要。

本培训资料将为您介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知识、应急响应措施以及预防控制方法。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由于某种原因导致传染病或其他突发性卫生事件在人群中迅速传播,并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紧急情况。

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流感爆发、食品中毒、自然灾害等。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根据具体情况和影响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分为以下几类:3.1 传染病爆发由于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在人群中迅速传播而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流感、麻疹等。

3.2 食品安全事件由于食品中毒或其他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有毒食品、过期食品等。

3.3 自然灾害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地震、洪水、台风等。

3.4 恐怖袭击和事故由恐怖袭击或事故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化学泄露、核事故等。

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措施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响应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常见的应急响应措施:4.1 快速反应与通报当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需要立即启动紧急反应机制,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通报情况,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4.2 制定紧急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制定相应的紧急预案,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应对措施。

4.3 加强疫情监测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疫情的监测,及时掌握疫情传播动态,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4 落实隔离与防护对于传染性疾病爆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及时落实隔离与防护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4.5 紧急救治与救援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伤亡和灾害,要做好紧急救治与救援工作,保障受伤人员的生命安全。

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方法除了应急响应措施外,预防控制是遏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蔓延的关键。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资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资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资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资料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速,全球范围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件对人们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国政府和组织都在积极开展相关的培训活动,提高公众和医务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

以下是一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资料,供大家参考:一、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突然发生、影响范围广泛、传播速度快、危害性较大的突发性疾病或其他公共卫生事件。

例如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新冠肺炎等,这些事件可能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二、如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 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勤洗手、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2. 加强卫生防疫措施:提高公共场所和医疗机构的清洁消毒水平,加强对食品、水源等的监测和管控。

3. 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及时采购必要的应急物资,例如口罩、消毒液、测温仪等,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做出响应。

4. 强化宣传教育:加强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使公众和医务人员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诊治和管理知识。

三、如何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1. 快速反应:一旦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处置。

2. 统一领导:由政府部门或专业机构负责指挥和协调整个事件的处置工作。

3. 确定疫情流行特点:通过科学分析和研判疫情流行特点,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4. 采取措施:根据疫情流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疫情监测、患者隔离、病原体消杀等。

5.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对公众和医务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和能力。

以上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知识和应对措施,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确保公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2突发公卫事件应急处置讲义

2突发公卫事件应急处置讲义

1932
1952 1953 1956 1968
中国霍乱大流行
伦敦烟雾事件 日本水俣病事件
23个省,病人多达10万
先后死亡1万人 大量病人中枢神经中毒, 60多人死亡
霍乱弧菌
烟尘和SO2 汞污染 食用含多 氯联苯的 WHCDC 米糠油
日本米糠油事件
中毒患者超过1万人, 死亡16人
年份
1976 1977

WHCDC
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
Areas Cumulative number of cases Total Number of deathsa
2019.11.1-2019.7.31(WHO)
Case fatality ratio (%)
WHCDC
2、不可预知性

3、多发性

4、多样性

微生物源
– 细菌、病毒等8大类 – 个体差异

理化源 – 现在全球已登记的化学物种类超4,000万种, 对其毒性认识较深刻的仅数千种 – 同样的毒物不同接触途径、剂量和个体差异, 都会带来表现形式的差异; 很难预测其蔓延范围、发展速度、趋势和结局 同类事件的表现形式千差万别,处理也难用同样 的模式来框定; WHCDC
新出现10种、重新出现7种传染病

克雅氏病、爱拨拉、AIDS、丙肝、禽流感、Sin nombre病毒、G-需 氧杆菌 O157:H7
O139霍乱、包柔螺旋体


霍乱、登革、白喉、流脑、裂谷热、黄热病、结核病
2019年,香港特区发生了禽流感 2019年,苏皖交界地区发生为O157:H7大肠杆菌的暴发流行,估计 发病人数超过2万人 自1980年到1992年,由于艾滋病和老龄化对病原体抵抗力的下降, 美国死于传染病的人数增加了58%。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报培训课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上报培训课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精诚 仁爱 和谐 求实 创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三章 报告与信息发布 第十九条 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第二十条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 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 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 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精诚 仁爱 和谐 求实 创新
医院感染暴发及上报处置流程
1.暴发概念
医院感染暴发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的现 象;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共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聚集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增多,并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讲课提纲
突发公共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
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按性质,分为:
(1)自然灾害:水旱,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生物和森林火灾等。

(2)事故灾难:安全生产,交通,危险化学品,公共设施和设备,核与辐射,环境
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3)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物和职业中毒,动物疫
情,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民族宗教,经济安全,涉外和群体性事件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
A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
所有可能严重危害公众生命、健康的重大社会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1)重大的传染病疫情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3)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
(4)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可能会因认识水平、时间和重视等因素,而未能将其
列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B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成因和分类
1、重大传染病疫情指传染病在短期内发生,波及范围广泛,发现大量病人和死亡病例,
如1988年上海甲肝暴发,2004年青海鼠疫疫情。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者相继发现具
有共同临床表现病人,且病例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又暂时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
如2003年SARS早期。

3、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如2002年9月14日,南京汤山镇投毒案,造成395人
因毒鼠强中毒,死亡42人,2002年保定市百沟镇苯中毒事件,6名工人死亡。

4、预防接种反应和群体药物反应。

5、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是指在化学品的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处置过程中池漏造成
空气、水源和土壤污染,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事件,如2004年重庆江北氯气罐泄漏事件,
造成7人死亡,15万人疏散。

6、核事故和放射事故 1992年山西忻州钴-60放射源丢失,造成3人死亡,百余人过量辐
射。

7、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事件。

8、自然灾害主要水灾、旱灾、地震、火灾等,如1970年唐山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

9、新发现传染性疾病狭义是指全球首次发现的传染病,广义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新发
生、新变异或新传入的传染病,世界上新发现的32种新传染病中有半数在我国出现。

C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
1、突如其来,不易预测;
2、在公共卫生领域发生,具有公共卫生属性;
3、对公众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

D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原则和分级
1、危害第一原则主要是以对人民的生命健康、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和大小或强弱为主要
依据,为最重要标准
2、区域第二原则
3、行政区划第三原则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严
重(I级)、严重(?级)、较重(?级)和一般(?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进行预警。

E医疗机构应急反应措施
1、病人诊治和转运
2、协助标本采集、流调
3、做好医院内感染控制
4、报告传染病和中毒病人
5、分析、总结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诊治经验
6、开展相关科研与国际交流
7、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处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