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传奇的十大状元
历史状元名单

历史状元名单一、初唐状元:魏征魏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状元,他生活在唐朝初年,被誉为“初唐状元”。
魏征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文化名流,他对唐朝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才华和智慧使得他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唐朝第一位状元,被皇帝赐予了金榜题名。
二、明代状元:文徵明文徵明是明代杰出的文化人物,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
他在科举考试中多次获得状元的称号,被尊称为“明代状元”。
文徵明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明代文化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清代状元:郎廷槐郎廷槐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在乾隆年间多次获得状元的称号,被誉为“清代状元”。
郎廷槐是一位卓越的才子,他在科举考试中展现出了超群的智慧和才华。
他的诗文作品独具风格,对清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民国状元:陈寅恪陈寅恪是中国现代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在民国时期多次获得状元的称号,被尊称为“民国状元”。
陈寅恪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他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历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国史学界的泰斗。
五、当代状元:李开复李开复是中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和企业家,他在当代多次被誉为“当代状元”。
李开复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留学生之一。
他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曾担任微软和谷歌中国的高级职位。
李开复的成功经历和创业心态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榜样。
六、未来状元:未知未来的状元名单尚未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将会涌现出更多杰出的人才。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知识和能力将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有更多的机会成为状元。
未来的状元可能来自各个领域,如科学、文化、艺术等,他们将以自己的才华和贡献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结:历史状元名单中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成为了状元,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趣谈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十大状元 古代10位状元名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十大状元古代10位状元
名人
导语: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
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
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
这592个状元中,亦各有千秋。
现摘录其中十位,以飨读者。
NO1.中国历史上唯一可考的驸马状元——郑颢
自古以来,民间就经常把驸马与状元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好像中了状元就可以做驸马。
实际上中国历代可考的驸马状元只有郑颢一位。
郑颢是唐会昌三年的状元。
本来他早有婚约在身,中状元后打算迎娶卢家的千金。
可是这位年轻英俊的状元被皇上看中了,非要将自己心爱的女儿万寿公主许配给他,郑颢偏偏不爱公主,非娶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卢家小姐。
唐宣宗便让宰相白敏中说服他,白敏中费尽口舌,又多方威逼利诱,终于迫使他娶了万寿公主,婚后两人生活得并不幸福,后来郑颢多次弹劾白敏中,幸好唐宣宗自知理亏,替白敏中压下了弹劾的奏章。
NO2.脸皮最厚的状元——裴思谦
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掌权,朝臣的生杀予夺,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裴思谦当时只是一个秀才,但他巴结权贵的功夫十分了得,很快便与仇士良打得火热。
这一年,裴思谦心血来潮,想当个进士,便向仇讨
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历代状元一览表

以下是部分中国历代状元:
1.张损之,江苏人,隋大业中进士,官至侍御史诸曹员外郎。
2.孙伏伽,河北故城人,607年赐进士,大业中所置。
622年考中状元,中国
历史上第一位状元。
3.侯君素,名侯白,字君素,隋魏郡(今河南临漳)人,大业间赐进士,大业中
所置。
4.杨纂,陕西华阴人,隋唐大臣。
父文伟,仕隋官至温州刺史。
大业中进士,授
朔方郡司法书佐。
5.房玄龄(579-648),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山东淄博)人,唐初名相。
18岁举进士,授羽骑尉。
入唐后,官至太子太傅,参与玄武门之变,官至门下省事,为相十五年。
6.温彦博(573-635),字大临,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唐初宰相。
出
生书香之家,父温君悠曾任北齐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
开皇末年,通过对策及第,授为文林郎,直内史省。
入唐后,官至尚书右仆射。
7.黄凤麟(555~626),字魁熹号江夏逸叟,湖北江夏(黄冈县黄鹤乡)人。
605
年中状元,历任弘文馆编撰,直学士,比部员外郎,侍御史。
除了以上这些状元外,还有许多历代状元的事迹和故事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探索。
古代状元排名一览表

古代状元排名一览表
古代状元指的是在科举考试中取得最高分数的考生。
由于科举考试历史悠久,古代状元排名一览表可能没有完整记录。
以下是一些古代状元的名单:
1. 张载: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二程之主”。
2. 邵雍:北宋时期的理学家,与张载并称为二程。
3. 陈亮:北宋的文学家、哲学家,与张载、邵雍并称为南北学派的代表。
4. 朱熹:北宋的哲学家、文学家,是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5. 陆游:宋代的文学家、诗人,被赞誉为“文学圣手”。
6. 杨时:元代的诗人、文学家,与陆游并称为“陆杨”。
7. 胡铨:明代的文学家、诗人,他的诗歌被誉为“胡文青”。
8. 纳兰性德:清代的文学家、诗人,与纳兰性穆并称为“纳兰”。
9. 车胤:清代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资治通鉴》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巨著。
10. 王夫之:清代的学者、文学家,他的著作《读通鉴论》对《资治通鉴》进行了详尽的阐释。
这只是一部分古代状元的名单,由于历史原因,还有很多状元的名字可能没有被完整记录下来。
科举制度之历代状元

千年科举一局棋历史上最著名科举人物全接触这是一场游戏,找一颗骰子,跟朋友一起玩一玩,大家轮流转骰子前进。
走到哪一格,请参照该格要求进、退、停,先到终点者为胜利。
走完这盘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科举人物便可一览无遗。
起点:605年,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诞生。
唐朝1.王维:字摩诘,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状元,也是唐朝状元中最有名的一个,9岁就能做诗赋,20岁得到公主赏识中了状元。
安史之乱中被迫做了安禄山的官,后来皇上爱他才华宽恕了他。
从此一心向佛,兼搞文学书画,后人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柳宗元:20岁中进士,属于当时的革新派,后来被贬到永州当司马(科级),呆了十年,熬成了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大文学家。
《捕蛇者说》是他的名篇,说苛政比毒蛇还要厉害。
47岁那年他死在柳州,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孟郊:40多岁中进士,感慨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表现自己考中进士后游街,一天就看遍全城美女的得意心情,这个苦吟派诗人只做过县尉(县公安局局长),“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也是“孟局”的句子。
4.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3岁成了孤儿,哥哥嫂子把他养大。
25岁时中进士,官当到吏部侍郎(人事部副部长),因反对皇帝信佛被贬到潮州做刺史。
据说念了一篇文章吓走了当地的鳄鱼(潮州的鳄鱼居然听懂了韩愈的河南话)。
他的《马说》是名篇,说透了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
5.白居易:年轻时候拿着诗去托大人物推荐,人家说“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可看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又大呼“才子”,就推荐他中了进士。
他每次写完诗都让胡同口的老婆婆先看,看懂才发。
作品集《新乐府》当时就“版权输出”到日本、泰国等国家,红透了半个亚洲。
6.李商隐:开成进士。
擅长写情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共话巴山夜雨时”等名句,至今仍存在于bbs上许多文学青年的签名档中,据说虽然老套,却仍然是对付纯情MM的超级杀手锏。
7.宋之问:上元进士,人称做“当代最有才华的人”,可惜他做主考官爱好钱财,更因为巴结武则天的两位小男宠张易之、张昌宗而被正派知识分子所不齿,后来唐玄宗考察干部,发现他的民愤太大,就勒令他自杀了。
中国历史上的传奇状元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中国历史上的传奇状元整理中国历史上的传奇状元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万众仰慕的状元中,既有饱读诗书之士,也不乏侥幸取胜之徒,可谓种种人物,留下种种轶闻。
一.公主力荐的状元——王维唐代大诗人王维20岁前就遐迩著名,且精通音律,善弹琵琶。
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很器重他。
开元九年(722年),王维想参与科举考试,但听说状元已内定给当时很出名气的张九皋。
岐王替王维出办法,让他选十篇佳作,预备琵琶一曲,五天后带他去见公主。
到了这一天,王维身着锦服,同伶人一起到公主府上。
岐王让王维独奏了一曲,满座动容。
岐王抓紧向公主夸赞他文才更好。
王维将诗卷奉上,公主读后更为惊异,说:“这些都是我平常常诵习的,以为是古人佳作,想不到都是你写的。
”岐王趁机说,若能让他成为今科状元,那真是国家社稷之幸。
只怕他少年气盛,得不到首荐不去应试,而听说公主已推举了张九皋。
公主笑着说,这也是别人托她的。
随后对王维说:“你假如真的去应试,我肯定为你力荐!”正是有了公主的力荐,21岁的王维成了这年的状元。
有人说他的状元是“粉墨登场”得来的,但须知王维这一古代“公关”的后面却蕴含着他的真才实学。
二.最能自封的状元——陆康晚唐时,有位叫陆康的书生进京赶考,不巧赶上当朝皇帝唐僖宗因黄巢起义逃离长安。
为了表现对朝廷的.忠贞,陆?便跟随皇帝御驾逃到了成都。
等到黄巢战败后,他又随朝廷返回长安,然而行至半路,却传来朱温在长安四周发动叛乱的消息。
这下可急坏了陆?,眼看自己靠着保驾的功劳捞个进士头衔的期望落空了。
然而,他转念心生一计。
几天之后,他找到了当时的宰相韦昭度,建议就地进行一次科举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取士,说这样既可以显示朝廷的权威仍在,又可以稳定人心。
韦昭度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乱中开科取士能造成朝廷正常运转的假象,朝廷保住了,自己的乌纱帽也更加牢靠,于是从逃难的队伍和四周各县中拉来一批考生,设个临时考场。
虽然考试进行着,可外面照旧兵荒马乱,并未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中国古代状元之最

中国古代状元之最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
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在这1283年间,可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一说504人),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为777人。
一介书生,考取状元实在不易。
全国无数读书人,经过乡试、省试,最后到殿试夺魁,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宋代大文豪苏洵就曾发过“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的感慨。
特别到了清代,考到白发满头仍然是个“童生” 的不乏其人。
而这777名状元中,不乏能人异士,让后人颇为赞叹!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2.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崇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文天祥。
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3.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 年) 丙辰科状元翁同龢。
他一生两次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
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4.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 癸亥科状元李遵顼。
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于天庆十年(1203 年) 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
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
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6.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状元崔元翰。
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 、进士状头(状元) 、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7.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
历代科举前三甲名单

历代科举前三甲名单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自唐代开始,科举制度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与演变,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其中殿试是最终选拔官员的考试,每次殿试成绩排名前三甲的考生,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他们被誉为科举制度的最高荣誉。
以下是历代科举前三甲名单。
一、唐代(618年-907年)1. 唐玄宗时期,状元:韦皋、杨炎、李泌在唐玄宗时期,科举考试的地位逐渐提高,状元们也开始备受社会关注。
韦皋、杨炎和李泌都是具有卓越才华和学问的人物,他们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一时的风云人物。
2. 唐文宗时期,状元:褚亮、李岘、裴度唐文宗时期,科举考试进一步完善,考题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对考生的要求也更高。
褚亮、李岘和裴度凭借出色的才华和过人的学问,在殿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当年的状元。
3. 唐宪宗时期,状元:杨嗣复、李泌、刘弘唐宪宗时期,科举考试的难度进一步提高,状元们需要有更高的学问和才华。
杨嗣复、李泌和刘弘都是在这个时期的殿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的人物,他们的名字将永远被载入史册。
二、宋代(960年-1279年)1. 宋太宗时期,状元: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宋太宗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改革,考试内容更加注重实用性。
欧阳修、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宋代科举制度的杰出代表,他们在殿试中表现出色,成为了当年的状元。
2. 宋仁宗时期,状元:文彦博、范仲淹、曾巩宋仁宗时期,科举制度更加完善,考试内容更加注重政治和实务能力。
文彦博、范仲淹和曾巩都是在这个时期的殿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的人物,他们的名字将永远被后人所敬仰。
3. 宋理宗时期,状元:吕祖谦、杨万里、陈亮宋理宗时期,科举考试进一步提高,对考生的要求更高。
吕祖谦、杨万里和陈亮都是在这个时期的殿试中脱颖而出的人物,他们的才华和学问使他们成为了当年的状元。
三、明代(1368年-1644年)1. 明太祖时期,状元:杨士奇、石亨、冯保明太祖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考试内容更加注重实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最传奇的十大状元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 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
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 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 592 个状元中,亦各有千秋。
现摘录其中十位,以飨读者。
XX 历史上唯一可考的驸马状元 ——XX
自古以来,民间就经常把驸马与状元这两个词联系起来, 可以做驸马。
实际上中国历代可考的驸马状元只有郑颢一位。
年的状元。
本来他早有婚约在身,中状元后打算迎娶卢家的千金。
可是这位年 轻英俊的状元被皇上看中了,非要将自己心爱的女儿万寿公主许配给他,郑颢 偏偏不爱公主,非娶与自己青梅竹马的卢家小姐。
唐宣宗便让宰相白敏中说服 他,白敏中费尽口舌,又多方威逼利诱,终于迫使他娶了万寿公主,婚后两人 生活得并不幸福,后来郑颢多次弹劾白敏中,幸好唐宣宗自知理亏,替白敏中 压下了弹劾的奏章。
脸皮最厚的状元 ——XX
唐文宗时,宦官仇士良掌权,朝臣的生杀予夺,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裴思 谦当时只是一个秀才,但他巴结权贵的功夫十分了得,很快便与仇士良打得火 热。
这一年,裴思谦心血来潮,想当个进士,便向仇讨了个帖子,去找当年的 主考官高锴。
高锴为官清正,将他轰了出去。
裴思谦气愤之际,声称明年非状 元不要。
第二年,裴思谦又拿着仇士良的帖子来找主考官高锴,对他说:
仇大人有信,荐裴思谦为状元。
”高锴早把裴思谦忘掉了,对他说:
“状元已经有人了,状元以外的可以按仇大人的意思办。
”裴思谦厚着脸皮
说:
裴秀才非状元不放 ! ”高锴知道这次再得罪仇士良不会有好果子吃,就说: 既然如此,我要见XX 秀才。
” x 说
“卑吏便是。
”不得已,只好让他当了状元。
自己去要功名,而且非要个状 元,此君脸皮之厚,状元中无人可比。
共有 592 人。
这
好像中了状元就 郑颢是唐会昌三
相扑扑出的状元——xx 嗣宗
宋太祖赵匡胤坐天下的第十六年,太祖亲临讲武殿举行殿试。
考生王嗣宗、陈识最先完卷,一同上呈,且二人的试卷均为上乘之作。
谁为第一?太祖实在犯难。
最后马上得天下的太祖让二人角力(即相扑),胜者为状元。
王嗣宗便与陈识在大殿上扑斗起来,结果陈识倒地,王嗣宗夺得了当年的状元。
最自信的状元——xx
宋太宗元年,有一书生到山东某县游览。
知县大人得知该书生颇有文采,便设宴款待。
知县的公子很蔑视那书生,问其有何特长,书生说工诗。
公子便让他诵读一首,书生诵了一首,最后一句是:
挑尽寒灯梦不成。
”公子一听,大笑说:
“此乃一瞌睡汉。
”书生十分气愤。
这书生便是吕蒙正,第二年,吕蒙正一举夺魁。
他写信给那公子:
瞌睡汉如今中了状元啦。
”公子看了他的信,冷笑一声:
“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你一筹。
”第二年,新科状元正是这位公子——胡旦。
综观科举史,有如此自信者,胡旦当属
第一。
"
身份最高的状元——xx
宋徽宗的三儿子赵楷,偷偷地参加了重和元年的科举考试,由于他文采的确非凡,竟一路披靡,进入了殿试。
在殿试中发挥更是出色,夺得了头名状元。
发榜后,赵楷将实情告诉了徽宗。
徽宗高兴之余,怕天下士子说闲话,就把当年的第二名(榜眼)王昂提为状元。
据传清朝康熙帝也曾偷偷参加科举,并获得第三名(探花),但毕竟不是状元。
所以赵楷便成了中国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
最悲惨的状元 ——xx
明太祖朱元璋年间,福建闽县人陈安于洪武三十年高中榜首,成为大明第
六个状元。
巧的是,这次中进士的都是南方人。
更巧的是,三位主考官也都是南方人。
榜一公布,北方士子不服。
纷纷上告主考官偏袒同乡,贬斥北方士子。
朱元璋大怒,命张信、陈安等 12人复查。
这时又有人举报张信、陈安有意将北方考生水平不高的试卷交皇上 审阅,这本来莫须有的事,可是朱元璋震怒, 安仅仅做了不足 20 天的状
元,便死于非命,
最受人推崇的状元 ——xx
明孝宗时, 28 岁的康海进京参加会试, 第一名还是被鲁铎夺去了,他仅仅得了第四名,康海不服气,对众人说:
“会试时让了鲁铎,殿试时决不再让他人 ! ”殿试时,康海果然发挥出色, 举夺魁。
其文章令主考官拍案叫绝。
送皇上审阅时,孝宗也赞不绝口,声称:
我大明一百五十年来,无此佳作,此卷变今绝古 ! ”遂朱批康海为状元。
当初会试时康海不服鲁铎的气,这次自然有人不服他的气,第二名孙清便 是一个。
他对众人说自己的文章比康海的强多了。
待到他看到康海及第时的文 章,叹服。
跑到康海家里,对着他拜了半天,称自己甘愿为徒。
皇上、首辅和 同年的赞誉,使康海名扬天下,朝野景慕,争一睹其风采。
能与康海家沾上点 边的,都引以为自豪。
康海的祖父曾在南京做过官,南京人便声称:
“康状元乃南京风水所出。
”康海的文章如此令人推崇, 法看到那篇变今绝古的奇文了。
富有传奇色彩的状元 ——xx 大成
史大成是清朝浙江所出的第一位状元,在他中状元之前, 着一种说法,说浙江的状元在大清朝是 “始于史,终于钟。
被主考官拟为第三,皇上御览时,十分推崇他的书法,说:
将陈安革除功名,车裂而死。
陈 下场极为悲惨。
他发誓要夺得第一名,可惜的是, 可惜的是,我们无
浙江民间便流传
”殿试时,他的试卷
“此人楷书工整,必定是个正人君子”于是钦定他为状元。
巧合的是,浙江所出的最后一个状元叫钟骏声,惊人地验证了“始于史,终于钟”的说法。
能吃的状元——xx
李蟠是康熙年间丁丑科的状元。
他身材高大,特别能吃,加之思路、写字都很慢。
所以在殿试时揣了36 个馒头。
意思是,今天无论如何,赖也要赖在考场里把文章写完,怕到时挨饿,所以要带足干粮。
果然,天黑了,考生们都交了卷,李蟠才刚刚开了个头,监考官过来催他交卷。
他急得满头大汗,声泪俱下地央求主考官;“学生毕生之业,在此一举。
请千万不要催逼,容我慢慢写完。
”监考官见他可怜,就发给他几支蜡烛。
这时他带的36 个馒头早已吃完,又厚着脸皮要了几个馒头,挑灯夜战。
一直写到深夜才交卷。
康熙帝知道这件事后,不但不怪罪他,反而认为这是一位难得的苦学之士,竟破例让他当上了头名状元。
与他同榜的探花做诗一首调戏李蟠:
“望重彭城郡,名高进土科。
仪容好绛勃,刀笔似萧何。
木下还生子,虫边还出番。
一般难学处,三十六饽饽”自此,“饽饽状元”李蟠传遍士林。
最侥幸的状元——xx
毕沅中状元前是军机处的一个小官,在那年的 4 月25 日夜,他与同僚储重光、童凤三人在军机处值班。
此三人都顺利通过了会试,准备参加于4月26日
举行的殿试。
储、童二人想回寓所准备明天的殿试,便对老实的毕沅说:
“我俩书法好,有望夺魁。
你书法不行,就别做非分之想了,替我俩代劳吧。
”清朝殿试的确有偏重书法的现象,而毕沅的书法又的确不行,就答应了。
当夜,陕甘总督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奏折转到军机处,毕沅详加研读。
没想到第二天殿试考时务策,题目正是关于新疆屯田事宜的。
毕沅胸有成竹,挥笔立就。
开榜结果,毕沅高中状元。
储重光中了榜眼,xx 则列二甲
第六。
"当储、童二人得知那晚的事后,无不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