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喝水说课
大班说课稿乌鸦喝水15篇

大班说课稿乌鸦喝水15篇大班说课稿乌鸦喝水【篇1】一、设计意图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组间交流、分享智慧。
在幼儿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让每个幼儿都有学习、表达的机会,有利于幼儿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激发,同时这种学习是要与同伴合作、互相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这种学习方法尤为有效。
《乌鸦喝水》故事带带相传、家喻户晓。
大家也都知道其中的道理:在瓶子中加入石子可使水位升高,乌鸦就可以喝到水了。
但很少有人去实验过,如果瓶子里的水量太少了,那么即使加入石子,乌鸦也是喝不到水的,为了让学生们了解这个故事,并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的现象,针对大班幼儿的认知和水平,设计了该科学活动--乌鸦喝水。
希望学生在时间过程中注重小组间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二、教学目标1、知道有水的瓶子中加入石子、沙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探索如何让瓶子里的水位升高。
3、通过积极探索,发现乌鸦能否喝到水与水量的多少的关系。
4、学习小组合作探索,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5、通过观察,能够正确的在瓶子里画小石头,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6、能够画出不同形状的小石头,并探索瓶子里的小石头怎样摆放更好看。
教学准备物质准备:课件《乌鸦喝水》、小石子、沙子、碎布头、海绵、棉花、纸张等各种投放材料、饮料瓶子若干、绘画纸、各种颜色的蜡笔教师材料:演示文稿三、教学重难点1、小组合作探索,怎么样放石子、砂子,才能使乌鸦喝到水。
2、小组合作探索,是不是不管瓶子里有多少水,乌鸦都能喝到水。
3、学习乌鸦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为题的办法。
4、幼儿能够画出不同形状的小石头,并独自探索瓶子里的小石头怎样摆放更好看。
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想象,训练幼儿的发散思维、创造力等等。
四、教学过程活动流程:看课件导入→用石子实验探索→沙子实验探索→比较实验结果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画出不同形状的小石头→实验总结(一)开始部分1、观看课件前半段,熟悉故事内容应用幻灯片演示乌鸦喝水的故事,并配音。
2024年中班科学说课教案及反思《乌鸦喝水》

2024年中班科学说课教案及反思《乌鸦喝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指导纲要》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乌鸦喝水”的故事。
通过故事引出浮力、水位上升等科学概念,帮助学生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及水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乌鸦喝水的故事,理解故事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浮力原理,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水的特性。
教学重点:观察乌鸦喝水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科学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乌鸦喝水的故事图片,实验器材(瓶子、石头、水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科学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乌鸦要把石头放进瓶子里?”2. 讲解:分析故事中的科学道理,介绍浮力、水位上升等概念。
3.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石头放入瓶子后水位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物体浮沉的条件。
4. 举例:讲解生活中与浮力相关的例子,如船只、救生圈等。
5. 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表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并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
六、板书设计1. 乌鸦喝水故事梗概2. 浮力原理3. 物体浮沉条件4. 生活中与浮力相关的例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乌鸦喝水的故事,并解释石头放入瓶子后水位上升的原因。
2. 答案:乌鸦喝水的故事画面,文字解释:“石头放入瓶子后,因为浮力,水位上升,乌鸦就能喝到水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验、练习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掌握浮力原理,但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仍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其他物体浮沉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乌鸦喝水说课稿(精选9篇)

乌鸦喝水说课稿(精选9篇)乌鸦喝水说课稿(精选9篇)乌鸦喝水说课稿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一年级语文下册19课《乌鸦喝水》。
本次说课将包括说教材、说学习目标、说重点难点、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程序六个方面。
首先说对教材的分析。
一、教材分析《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课文,长期以来就是小学低段语文的必选篇目,很适合学生阅读。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只口渴的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发现了一个装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由于瓶口太小,喝不到水。
乌鸦通过动脑筋想办法,把瓶子周围的小石子往瓶里装,水升高了,乌鸦喝到水了。
课文内容短小,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
文中插图形象鲜艳,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
课文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所配图画,色彩鲜明,生动形象1.图画上作者采用写意画法,把难看的乌鸦描绘成头大目明的样子,以突出乌鸦聪明可爱的形象,使学生看到图画就喜欢阅读课文。
也为学生理解课文描写乌鸦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作了形象的揭示。
2.所配彩图把文章的线索勾画得非常清晰。
乌鸦喝不到水(水少瓶口小),乌鸦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往瓶子里放石子喝到了水),水位上升。
乌鸦喝到水了。
两幅图画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
二、故事简单,含义深刻这篇文章是利用一个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道理。
乌鸦喝水时遇到困难,作者赋予它以人的思维:瓶里水少,瓶口又小,这是无法改变的,但水位的高底是可以改变的。
于是乌鸦在瓶中放石子使水位升高。
通过这个故事使读者受到启迪,悟出道理:“只要开初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
”三、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章开始作者用“到处”说明小乌鸦口渴的程度及找水的焦急心情;第二段用“看见”、“可是”说明喝不到水的原因;第三段重复使用“看见”,说明小乌鸦善于观察,交代解决问题的依据;第四段用“放”、“渐渐”印证“办法”可行。
乌鸦喝水说课稿【优秀5篇】

乌鸦喝水说课稿【优秀5篇】乌鸦喝水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
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
本文共三小节,分两课时完成。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和能力: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
会写“可、石、办”三个独体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并背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在别人有困难时要热心帮助,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本课作者赋以乌鸦人的思维的,因此第一自然的教学中抓住“到处”一词理解乌鸦口非常渴,找到水不易,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理解课文也就成为本课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喝”与“渴”字,形近,音似,区分成了本课时一年级学生的难点的。
二、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因为学龄初期儿童活泼的,富于想象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我拟定以下教法:直观教学法。
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体验法。
通过乌鸦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得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的。
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三、说学法学习方法是学习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的。
为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用比较法的、发现法与探究法的学习方式来学习,通过学法指导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观察、思考、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
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
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1、《乌鸦喝水》的第一课时,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身空黑袍子,长个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
最新《乌鸦喝水》说课稿(精选6篇)

《乌鸦喝水》说课稿最新《乌鸦喝水》说课稿(精选6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乌鸦喝水》说课稿(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乌鸦喝水》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来源:《乌鸦喝水》这个题材原本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容,孩子们对这个故事一定会很感兴趣,在活动中,我把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作为课程的切入点,把如何让小乌鸦能最快喝到水作为幼儿探索的关键点。
因为大班孩子探索欲很强,故事又源于幼儿的生活,整个活动又有利于幼儿的操作,同时还可以进行幼儿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这样几方面的结合让我觉得选择本次主题教学活动内容比较有意义。
同时《纲要》中还指出,幼儿园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求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因此我认为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指向性的作用。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活动中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取向。
具体目标体现为:(1)喜欢实践探索活动,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帮助乌鸦想办法,探索如何让瓶子里的水位升高的方法,了解豆子的大小与水位上升快慢之间的关系。
(2)引发扩散性思维,能在同伴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3)萌发乐意帮助别人的情感,并从中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本活动的重难点是:探索如何让水位升高以及让水位快速升高的方法。
在整个活动中我主要是运用猜测、讲述、动手操作、分类、记录等方法,让幼儿在猜一猜、做一做、记一记等自主、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中突破来重难点。
3、活动准备:《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依据《纲要》精神我做了如下三方面的准备。
《乌鸦喝水》说课稿

《乌鸦喝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乌鸦喝水》。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乌鸦喝水》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喝到水的故事。
课文语言简洁,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乌鸦的聪明才智,还能让学生懂得遇到困难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二、说学情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能力,但对于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乌、处”等 11 个生字和反文旁 1 个偏旁,会写“只、石”等 5 个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懂得遇到困难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解决的道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教学难点: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动画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指导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情感,提高朗读能力。
3、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说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乌鸦喝水》说课稿

《乌鸦喝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乌鸦喝水》。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乌鸦喝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经典童话故事,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只聪明的乌鸦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喝到水的过程。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乌鸦的聪明机智,同时也蕴含着遇到困难要善于思考、多动脑筋的道理。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启发作用。
二、说学情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启蒙阶段,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阅读基础,但对于文中一些较难的生字和词语,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学习。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乌、鸦”等 11 个生字,会写“只、石”等 5 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明白遇到困难要善于思考、多动脑筋的道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乌鸦的聪明才智,明白遇到困难要善于思考、多动脑筋的道理。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动画等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乌鸦喝水》说课教案

《乌鸦喝水》经典说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乌鸦喝水》的故事内容,掌握故事中的关键词汇。
(2)学生能够通过故事,了解乌鸦的聪明才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表达对《乌鸦喝水》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能够运用故事中的情节,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1)学生能够培养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尤其是对乌鸦的认识和尊重。
(2)学生能够从故事中感受到乌鸦的聪明和勇敢,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故事背景介绍乌鸦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让学生了解乌鸦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2.2 故事梗概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乌鸦如何通过聪明才智解决问题,最终喝到水的过程。
2.3 故事解析分析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故事背景、故事梗概和故事解析,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
3.2 互动法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3 实践活动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故事续编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乌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乌鸦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4.2 讲述故事教师生动形象地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4.3 解析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4.4 互动环节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表现欲望和团队协作能力。
5.2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对故事的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运用。
5.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进行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
通俗易懂,以“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浅显易懂,生动活泼,贴近儿童生活,学生不难理解。
文中插图形象鲜艳,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
二、说目标
根据《课标》对第一学段阅读的要求,要让孩子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设计了目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自主阅读的愿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
阅读目标要求孩子能读一些童话,感兴趣的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因此我设计了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会想办法,乐于与同学交流。
三、说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的孩子刚进入小学,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我将“识字、写字,朗读理解课文”作为本课
的教学重点;本文赋以乌鸦人的思维,因此在一、二自然段中,抓住“到处”一词来理解乌鸦非常口渴,找到水不容易,却喝不到水的焦急。
三、四自然段抓住乌鸦想办法来解决问题,体会喝到了水的喜悦。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理解课文,明白遇到问题要自己动脑筋办法来解决,也就成为本课
的教学难点。
四、说学生
一年级上期的孩子,识字、朗读能力都较弱,落实识字、写字,才能为阅读打下基础,孩子已初步具备了拼拼音识字的能力,但识字水平不高,因此,老师在引导孩子识记时,要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阅读后孩子对课文已经有自己的一些问题和想法引导他们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来解
决问题,逐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学龄初期,儿童感性认识较强,理性思维较弱,而且活泼,好动,富于想象,喜欢尝试的心理特征,依据教材特点,我拟定以下教学方法,(一)直观教学法: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直观的东西,表情动作来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二)体验法:通过对乌鸦的动作心情的体验,使学生的朗读更有感情 (三)以读代讲法:在课堂中充分体验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以学生的朗读,代替教师的讲解分析,让学生在读中感,在读中悟。
(四) 探究法:
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积极探讨尝试想出另外的解决办法,让学生懂得去观察思考、学习。
六、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
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在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
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
1、出示乌鸦图片。
谈话导入:老师曾经给同学们讲过关于乌鸦的一个故事,你们还记得吗?(小乌鸦爱妈妈,乌鸦反哺的故事)
2、乌鸦不仅是个孝顺的好孩子,还十分聪明可爱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另一个关于乌鸦的故事。
3、出示课题,学习“乌,鸦,喝”三个生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三个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由于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篇幅短小、有趣的课文了,因此学生已有了许多对不认识的字,读不通课文的解决办法,所以在自学要求时,只要教师稍作点拨就可以了,而在识字、认字方面学生也已懂得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等许多方法来解决生字。
首先自学要求:A、借助拼音读通课文B、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记住字形C、寻找答案,深入思考
(三)读文,感悟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新和进取的精神,对课文的质疑可以使学生懂得在思考中学习,在问题中学习。
本文开始我抓住“到处”这一关键词统领本段。
思考:乌鸦是怎么找水喝的?(出示课件:乌鸦找水的动画)先可让学生欣赏,再做做动作,乌鸦飞到哪里?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样东找找,西找找的找水的?再体会心情,刚开始找不到水心情如何?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一瓶水,心情又怎样?集体、个别地读这两个句子体会,特别指导好“到处”一词的朗读。
正当乌鸦高兴的时候,它又碰到了什么困难呢?(接着出示课件:喝不到水)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这个句子划出来,对照文字旁边鲜艳、生动的插图来进行讨论、分析,得出“水不多,口小,嘴大”等原因。
(课件出示:怎么办?) 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做的呢?课件出示,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衔起来,放进瓶子里,水升高了,乌鸦喝到水的动画。
孩子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为乌鸦感到高兴,相机出示字幕,让学生读一读,实验体会石子放进去,水升高的过程,体会乌鸦的聪明,为它高兴。
(四)指导朗读,深化探究。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的朗读更有感情、更自然了,而且还可个别、集体加上动作、表情,等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乌鸦的聪明,善于观察,会想办法,引导孩子也来想想另外的办法,让乌鸦能喝到水,再和同学交流。
七、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更应具有深刻的启发性。
我的板书力求显示这些。
设计时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能突破教学重难点,让孩子感受到遇到问题要善于观察,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
乌鸦喝水
口渴找水想办法放石子
遇到困难不要怕
勤动脑筋想办法
八、说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学生已经掌握了本课所要认识的生字和要写的生字,并能正确,流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看图观察,课件展示,以及自己的探究,表演,交流,感受到了乌鸦的聪明,善于观察和思考,明白了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快乐。
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进而喜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