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自我概念(课堂PPT)
合集下载
第2节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PPT课件

2021/2/23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王蓓
12
社会心理学
• 社会角色的分类
– 获得方式:先天因素----先赋角色 个体努力获得------成就角色
– 规范化程度:高,自由度小------规定型角色 低、自由度大------开放型角色
– 功能:追求实际利益------功利型角色 发挥社会公平------表现型角色
– 客我(me)----认识对象、被观察者,包括一个人所 持有的关于他自己的所有的知识和信念,制约主我
• 米德
– 镜我----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 – 自我概念取决于他人(社会群体—镜子)如何“看”自
己(“我”)。
• 罗杰斯
– 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更重要
2021/2/23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王蓓
自己(被个体意识到的) – 4、理想自我---期待自己是怎样的人---与现实自我的
差距促成行动 – 5、反思自我---反馈---评价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看法
2021/2/23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王蓓
19
社会心理学
• 自我概念的功能
– 1、保持内在的一致性:怎样认识自己----引导 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 1、语言社会化
• 开始、前提、条件 • 掌握语言 • 对“语言”的理解 符号
社会心理学
2021/2/23
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 王蓓
8
社会心理学
– 2、性别角色社会化
• 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 行事的过程。
• 男女的差异
– 性(生物学) – 性别(人格特征) – 性别角色(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
• 结果: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的期待 • 方式
社会心理学-第五章--自我意识PPT课件

自我/消极的可能自我
11
✓ 1991年,Marcus和Kitayama(北山)研究 了自我概念中的文化差异,提出了:
独立性自我 (independent self)
互依型自我 (interdependent self)
12
(五)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思路
✓ 2002年,Klein(克莱因)等人,,提出了 统一的自我包括六个不同功能的成分:
自我分为: ✓ 公我意识(public self ) ✓ 私我意识(private self ) ✓ 公我意识高的人和私我意识高的人会产生
不同的行为指向。
10
(四)现在的自我/可能的自我
✓ 认知心理学家马科斯(H. Markus, 1977) 提出了自我图式理论,并随后提出了自我 的分类:
✓ 现在的自我(now self ,或动态的自我) ✓ 可能的自我(possible self ):积极的可能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 自我增强(self-enhancement) 自我表现(self-presentation)
25
一、自我评价
➢ 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 与否定的判断。依赖于:
➢ 社会比较:通过和他人比较来评价自己 ➢ 自我估价:通过完成特定任务来评价自己
尊、内隐自我概念 文化与自我的研究:文化对自我结构的影
响、文化对自我动机的研究 自我的神经机制研究:fMRI、ERP、MEG、
EEG等技术和方法的运用。
45
二、自我研究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 各领域自我研究日益丰富 ➢ 交叉领域的自我研究日益增多 ➢ 自然主义观下的自我研究成为热点 ➢ 自我的有关理论过于薄弱
况的满意水平。它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 消极的,并且具有跨时间和情境的一致性。 ➢ 自尊需要是一种高级需要。 ➢ 自尊是行为的动力,对身心健康具有决定 性作用。
11
✓ 1991年,Marcus和Kitayama(北山)研究 了自我概念中的文化差异,提出了:
独立性自我 (independent self)
互依型自我 (interdependent self)
12
(五)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思路
✓ 2002年,Klein(克莱因)等人,,提出了 统一的自我包括六个不同功能的成分:
自我分为: ✓ 公我意识(public self ) ✓ 私我意识(private self ) ✓ 公我意识高的人和私我意识高的人会产生
不同的行为指向。
10
(四)现在的自我/可能的自我
✓ 认知心理学家马科斯(H. Markus, 1977) 提出了自我图式理论,并随后提出了自我 的分类:
✓ 现在的自我(now self ,或动态的自我) ✓ 可能的自我(possible self ):积极的可能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 自我增强(self-enhancement) 自我表现(self-presentation)
25
一、自我评价
➢ 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身状况所作的肯定 与否定的判断。依赖于:
➢ 社会比较:通过和他人比较来评价自己 ➢ 自我估价:通过完成特定任务来评价自己
尊、内隐自我概念 文化与自我的研究:文化对自我结构的影
响、文化对自我动机的研究 自我的神经机制研究:fMRI、ERP、MEG、
EEG等技术和方法的运用。
45
二、自我研究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 各领域自我研究日益丰富 ➢ 交叉领域的自我研究日益增多 ➢ 自然主义观下的自我研究成为热点 ➢ 自我的有关理论过于薄弱
况的满意水平。它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 消极的,并且具有跨时间和情境的一致性。 ➢ 自尊需要是一种高级需要。 ➢ 自尊是行为的动力,对身心健康具有决定 性作用。
社会心理-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PPT课件

遇见,自己
-第二章 社会中的自我 09高尔夫 曾铖 王诗琪
1
目录
2.1 2. 2 2.3 2.4 2.5 2.6
自我概念:我是谁 知觉到的自我控制 自尊 自我服务偏见 自我展示 个人后记:傲慢的危险与积极思维
2
焦点效应
• 成为spotlight effect一员测试 1你曾因在公共场合把饮料撒了一身而懊恼很
久? 2 你有没有在公共场合摔跤,然后迅速起身
还要装作若无其事? 3 每次出门前要花好长时间在挑选衣服上? 4 和朋友聊天时,会很自然地将话题引到自
己身上? 3
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
• 如果你的回答是“YES”,恭喜你成为spotlight effect一员
• 焦点效应:也叫做社会焦点效应,
15
社会自我的发展
自我概念已经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焦点, 因为它有利于组织我们的思想并指导我们 的社会行为。影响自我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1. 我们扮演的角色(在学校扮学生,在家里 扮儿女) 2. 社会同一性(民族、信仰、性别、学术专 业等),暗含着你不是谁的定义,这个范 畴包括“我们”而排斥“他们”。
6
小测试
• 我是
。
给出五个答案来完成这个填空题。
7
我们世界的中心:我们的自我感觉
• 以上小测试的五个答案合起来就是你对自 己的“自我概念”
• 如果你得到过较多的肯定,你就会有一个 较良好的自我概念
• 如果受到了较多的批评,则更可能有一个 很糟糕的自我概念
8
我们世界的中心:我们的自我感觉
• 自我图式:自我图式是指个体在已往经验 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个 体会在自我图式的基础上加工有关自己的 信息;同时受自我图式的影响,个体记住 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或者是以前知道东西 的延伸。
-第二章 社会中的自我 09高尔夫 曾铖 王诗琪
1
目录
2.1 2. 2 2.3 2.4 2.5 2.6
自我概念:我是谁 知觉到的自我控制 自尊 自我服务偏见 自我展示 个人后记:傲慢的危险与积极思维
2
焦点效应
• 成为spotlight effect一员测试 1你曾因在公共场合把饮料撒了一身而懊恼很
久? 2 你有没有在公共场合摔跤,然后迅速起身
还要装作若无其事? 3 每次出门前要花好长时间在挑选衣服上? 4 和朋友聊天时,会很自然地将话题引到自
己身上? 3
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
• 如果你的回答是“YES”,恭喜你成为spotlight effect一员
• 焦点效应:也叫做社会焦点效应,
15
社会自我的发展
自我概念已经成为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焦点, 因为它有利于组织我们的思想并指导我们 的社会行为。影响自我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1. 我们扮演的角色(在学校扮学生,在家里 扮儿女) 2. 社会同一性(民族、信仰、性别、学术专 业等),暗含着你不是谁的定义,这个范 畴包括“我们”而排斥“他们”。
6
小测试
• 我是
。
给出五个答案来完成这个填空题。
7
我们世界的中心:我们的自我感觉
• 以上小测试的五个答案合起来就是你对自 己的“自我概念”
• 如果你得到过较多的肯定,你就会有一个 较良好的自我概念
• 如果受到了较多的批评,则更可能有一个 很糟糕的自我概念
8
我们世界的中心:我们的自我感觉
• 自我图式:自我图式是指个体在已往经验 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个 体会在自我图式的基础上加工有关自己的 信息;同时受自我图式的影响,个体记住 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或者是以前知道东西 的延伸。
最新社会心理学自我意识精品课件

制定过高的目标让任务根本不可能完成拖延刻意浪费时间努力减退故意不努力饮酒或吸毒降低自己的效率学生渴望成功却又采取了相反的行动这似乎自相矛盾
第五章 自我意识 (zì wǒ yì shí)
第一页,共35页。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一般(yībān)内涵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1.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cúnzài)的觉察,是 个体反映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脑的机能活 动。
第八页,共35页。
1.自我把自身作为(zuòwéi)个体活动的 参照
个体活动的方式、活动的内容都是以自身为参 照的。个体对外部世界(shìjiè)的反映,很多是相对 自身状态而言的。
第九页,共35页。
2.自我是个体活动(huó dòng)的觉察者、 调节者、发动者
觉察者:使个体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干
第三十二页,共35页。
(6)成年(chéngnián)早期
亲密对孤独阶段 这是建立在家庭生活的阶段。在与他人同甘共苦(tóng gān gòng kǔ)、相互关怀中建立亲密感。但若不能与他人 分享快乐、分担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不能 互相关心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景中去。
第三十三页,共35页。
第六页,共35页。
3、公我意识(yìshí)与私我意识(yì shí)
4、现在(xiànzài)的自我与可能的自我
5、实用(shíyòng)自我与原则自我
第七页,共35页。
三、自我意识对个体(gètǐ)活动的意 义
自我意识(zì wǒ yì shí)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旨 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控制自己,以调节自己的行动, 更好地适应环境。
★从受外部条件制约过渡到受内部道德制约 ★从注重行为效果过渡到注重行为动机 ★独立性日渐发展,有了一定的批判性 ★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到有了一定概括程度
第五章 自我意识 (zì wǒ yì shí)
第一页,共35页。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一般(yībān)内涵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 1.自我意识的定义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存在(cúnzài)的觉察,是 个体反映自身及其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脑的机能活 动。
第八页,共35页。
1.自我把自身作为(zuòwéi)个体活动的 参照
个体活动的方式、活动的内容都是以自身为参 照的。个体对外部世界(shìjiè)的反映,很多是相对 自身状态而言的。
第九页,共35页。
2.自我是个体活动(huó dòng)的觉察者、 调节者、发动者
觉察者:使个体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干
第三十二页,共35页。
(6)成年(chéngnián)早期
亲密对孤独阶段 这是建立在家庭生活的阶段。在与他人同甘共苦(tóng gān gòng kǔ)、相互关怀中建立亲密感。但若不能与他人 分享快乐、分担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感情交流、不能 互相关心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景中去。
第三十三页,共35页。
第六页,共35页。
3、公我意识(yìshí)与私我意识(yì shí)
4、现在(xiànzài)的自我与可能的自我
5、实用(shíyòng)自我与原则自我
第七页,共35页。
三、自我意识对个体(gètǐ)活动的意 义
自我意识(zì wǒ yì shí)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旨 在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控制自己,以调节自己的行动, 更好地适应环境。
★从受外部条件制约过渡到受内部道德制约 ★从注重行为效果过渡到注重行为动机 ★独立性日渐发展,有了一定的批判性 ★从对具体行为的评价到有了一定概括程度
大学社会心理学课件第五章自我认识

3、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appraisal theories of emotion)
中心思想:即使没有任何的生理唤起,一个人对事件的解读或诠释 也可能会造成情绪的产生。
其中有两种评价方法尤其重要:(l)你觉得这种事件对你而言是好 是坏?(2)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事件?
三、通过他人认识自己
1、自我知觉理论
自我知觉理论认为,当我们的态度和感受处于不确定或模棱两可的 状态时,我们会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该行为发生时的情境,来推论 自己的态度和感受。
2、情绪的二因素理论(two-factor theory of emotion)
该理论主张,情绪经验是一种两阶段的自我知觉过程的结果:首先, 必须经历或体验生理唤起状态;其次,再为这个激发状态寻找一个适 当的理由,为它贴上标签。
第五章 自我认识
你是谁? 你如何成为自己所称呼的 “我自己”?
我们如何理解自己?
第一节 自我的本质
一、自我的界定
1、自我的定义
威廉•詹姆士,“自我知觉的二元性”(duality) 第一,“已知”的我(known)或“宾我”(me),即 “自我概念”(self-concept) ; 第二,“知悉者”(knower)或“主我”(I),即“自我 觉知”(self-awareness)
第二节 探索自我的方式
我们如何发现自我的本质?
➢ 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 ➢ 通过观察我们的行为来认识自己 ➢ 通过他人认识自己
一、通过内省来认识自己
1、内省(introspection)
往内心深处探索,并检视自己的想法、感受及动机的历程。
2、自我觉知理论
根据自我觉知理论,当集中注意力于自己时,我们会根据内在的 标准与价值观来对自己现更多我们所不知道的
社会心理学社会中的自我课件

社会比较:我们和别人的比较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和别人比较,和 高人比较使我自卑,和俗人比较使我们下流; 和下人比较,使我们骄满。外来的比较是我们 心灵动荡不能自在的来源,也使得大部分的人 都迷失了自我,障蔽了自己心灵原有的氤氲馨 香。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可能的自我
可能的自我(possible selves)——我们可能会 成为什么样子?
我们扮演的角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我们形成的社会同一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社会比较:我们和别人的比较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有三样东西是极端坚硬的,钢 铁、钻石以及认识自己。”
——本杰明·富兰克林
Social Psychology
主要内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自我概念:我是谁 二、知觉到的自我控制 三、自尊 四、自我服务偏见 五、自我展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人生的缺憾,最大的就是和别人比较,和 高人比较使我自卑,和俗人比较使我们下流; 和下人比较,使我们骄满。外来的比较是我们 心灵动荡不能自在的来源,也使得大部分的人 都迷失了自我,障蔽了自己心灵原有的氤氲馨 香。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可能的自我
可能的自我(possible selves)——我们可能会 成为什么样子?
我们扮演的角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我们形成的社会同一性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社会比较:我们和别人的比较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有三样东西是极端坚硬的,钢 铁、钻石以及认识自己。”
——本杰明·富兰克林
Social Psychology
主要内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一、自我概念:我是谁 二、知觉到的自我控制 三、自尊 四、自我服务偏见 五、自我展示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第八章自我概念ppt课件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六)罗杰斯的自我
(“I”)和客体我(“Me”)的概念统整到一起,使自我概念的内涵兼 具对象与作用两个方面。
他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人自身有关的内 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对一个 人的个性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不是真实自我(real self), 而是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控制并综合着对环境知觉的意义, 高度决定着个人对环境的反应。
是指自我概念使人保持内在一致性,个人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 性的方式行动。 (二)经验解释功能
人们的自我概念背景不同,对自己同周围世界的关系也就有了不同的 解释轨迹。
(三)期望定向 自我概念的期望定向功能指人们对情境和自己行为的期望是受自我概
念引导的。
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
一、自我概念的发生机制 二、自我概念的发展
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对自己认识的过程和结果的概括。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二、自我概念的结构
1、认知心理学家马科斯(H. Markus,1977)提出的自我与动态自 我的概念。
2、伯恩斯提出自我概念结构图。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二)自我概念的结构
第一节自我与自我概念溯源
三、自我概念的功能
(一)一致性维持功能
第二节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自我认知
一、自我概念的发生机制
孩子长到大约到6-8月龄时, 开始出现自己身体和自身 连续性的感觉 。儿童自我意识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逐步发展起 来的。
随着儿童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尤其是随着语言的学习 和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开始逐渐学会用符号来指称周围世界 的客体,并最终了解了语词中“我”的内涵,开始用“我” 来代替“宝宝”,此时自我已经明确分化为一个独立的对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26
13
5.影响自尊的环境与经验因素 首先,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重 要因素。 其次,学业成绩的好坏,也就会影响到学生自 尊水平的高低。 第三,个人因素对自尊水平有影响。
2020/4/26
14
6.自我差距与自我提高
1、自我差距 希金斯认为,个体有两种内在的标准——理 想自我与应该自我。
•1.自我图式:
• 图式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 (1) 自我图式我们用来组织和指引与自己有关信息的一套自
我信念。
• ----是指个体在已往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的概括性的认识。 个体会在自我图式的基础上加工有关自己的信息;同时受自我图 式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或者是以前知道东西的 延伸。
的过程中成功或失败的感受。
2020/4/26
10
(2) 自尊的结构 波普认为,自尊由知觉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两个维度 构成。体现在五个方面: ①社会方面的自尊; ②学业自我效能方面的自尊; ③家庭方面的自尊; ④身体意象方面的自尊; ⑤整体自尊。
2020/4/26
11
魏运华(1997) 发现,儿童的自尊结构由外 表、体育运动、能力、成就感、纪律、公 德与助人等六个因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随着信任感的确 立,儿童开始与父母分离,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 如果父母允许幼儿去做他们能力所及的事,鼓励幼 儿的独立探索愿望,幼儿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能 力,养成自动自主的人格;反之,父母过分溺爱和 保护或过分批评指责,就可能使儿童怀疑自己对自
实际自我与理想自我出现差距,会使个体产生抑郁的负性情 绪,实际自我与应该自我出现差距,会使个体产生焦虑的 负性情绪,两种情况都会导致自尊降低。
2、自我提高 个体用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出正面评价的方 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
2020/4/26
15
7.自我效能 1、自我效能 指一个人对自己有能力完成特定 任务的信念。 班杜拉1993年提出,一种积极思维的力量,两 个方面的控制,对自己,对环境。
2020/4/26
7
(2)、个体自我概念的构建:
---从自己的行为推断自己; ---从他人的行为反应推断自己; ---通过社会比较推断自己; ---通过自我意识来推断自己;
2020/4/26
8
2.自我知觉(觉知)
1、自我觉知是指个体把自己当做注意的对象时的心理状态。
2、内在自我觉知与公众自我觉知 内在自我特点:在意自己的内心感受,夸张自己的情感
自我概念
谢雨乐
2
1
自我概念
一、 关于自我研究
二、 与自我有关的概念
禅茶一味 道在其中
三、自我概念的发展
四、自我偏差 五、 自我与文化
2020/4/26
2
自我的实质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 己存在状态的认知。
2020/4/26
3
1、威廉. 詹姆斯:
自我概念研究最早可追溯到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对自我的讨 论。詹姆斯将自我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客体我由 三个要素构成:物质我、社会我和心理我,这三个要素都 包括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以及自我追求等侧面。
物质的自我 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家属、所有物 等的认识
社会的自我 对自己在团体中名望、地位、自己拥有的亲友及 经济条件等的认识。
精神的自我 对自己的智力、性格、气质、兴趣等特点的认识
2020/4/26
4
2、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 自我概念只有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才能 得到发展,把个体、他人和环境整合
17
三、自我概念的发展
埃里克森认为,人一生要经历一系列自我同一 性危机,对于这些危机,人们会采取积极或消 极的方式面对,从而对自我的发展产生重大影 响。 他提出,通过适当的方式度过危机,会 促进自我成熟,建立稳定的自我同一性。
2020/4/26
18
(一)埃里克森人生八个阶段的危机:
1.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婴儿期(0-18个月) 2. 自主对怀疑和羞愧童年期(18个月-4岁)
为一个自我生态系统。 3、弗洛伊德的自我理论 本我、自我、超我理论
2
5
4、罗杰斯的自我概念理论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人现象场中与个
人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人自我知觉的组织 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对一个人的个性与 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不是真实自我, 而 是自我概念。
2020/4/26
6
二 与自我有关的概念
3. 主动感对内疚学前期(4-6岁) 4. 勤奋对自卑学龄期(6-12岁) 5.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青春期(12-18岁) 6. 亲密对孤离成年早期(18-30岁) 7. 产出对停滞中壮年期(30-50岁) 8. 自我完整对绝望老年阶段(50岁以后)
2
19
1.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婴儿期(0-18个月)
体验;坚持自我主张。 公众自我特点:看中别人的评价,在意自己期望与实
际外在评价的差距(自尊感低);注重外在行为。
2020/4/26
9
3.自尊
(1)自尊概念:个体对自己整体状况的满意水平。(自我价值定 向理论)个人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自我评价后获得的自我价值感。
一个人如何肯定与赞扬自己,自我评价的维度(教材) 詹姆斯认为,自尊即个体的成就感,取决于个体在实现其设定目标
发展任务是对周围世界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如果父母给予婴儿适当的、稳定的与不间断的关切、 照顾、哺育与抚摩,婴儿就会对父母产生一种信任 感,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而可信赖的地方。反之, 如果父母照顾不周,环境多变,喂哺习惯失常或对 待婴儿态度恶劣等,儿童就会形成不信任感,导致 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担忧,甚至会变得孤僻和冷漠。
2020/4/26
16
8.自我表演与印象管理
1、自我表演:自我展示,在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时的展 露。 2、印象管理: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 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印象符合自己的期望。 3、印象形成:信息的输入,形成有关别人的印象。 信息的输出,针对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过程发挥影响。
2020/4/26
蔡建红(2001)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自尊结 构的九个因素:自我价值感、社交口才、 学习能力、他人及社会认同、父母关系、 归属群体、人际亲密、演讲、体育运动。
2020/4/26
12
4.自尊建立: 库泊史密斯:个人重要性;能力;个体的 道德性;权力。 多数心理学家:个体有自己控制环境的成 功经验;他人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