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胃癌NBI放大内镜诊断应用
早期胃癌NBI放大内镜诊断应用讲解学习

MV:上皮下毛细血管网、集合小静脉和病理微血 管
MS:腺管边缘上皮、腺管开口、中间部分,亮蓝嵴 和白色不透光物质等病理表现。
正常粘膜 胃体
胃窦
胃体型黏膜 主要分布在胃体和胃底,其MV结构典型表现为蜂窝状的上皮下毛细血管网(深褐
色封闭的多角形线样)和清楚的集合小静脉(暗绿色树枝样血管),中央是卵圆形的 深色的腺管开口,腺管开口边缘是浅色的腺管边缘上皮,两个腺管开口之间为中间部 分。正常胃体和胃底黏膜MV和MS形态规则,分布规律。 胃窦型黏膜
M-NBI 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band imaging,
EC early cancer, LGA low-grade adenoma
浅表凹陷性(IIc)病灶的诊断思路
病变范围
white-light endoscopy (WLE)
黏膜上皮内一种白色的不透光物质,细胞吸收脂肪 小滴
可鉴别腺瘤和高级别瘤变/EGC,敏感性和特异性 分别为94%和96%
WOS可影响对MV观察,这对病变性质的鉴别也有 重要意义
white globe appearance (WGA)
鉴别癌和低级别瘤变 敏感性、特异性 21.5%, 100% 为腺体内坏死物(intraglandular necrotic debris)
染色
ME-NBI
浸润深度
EGC的浸润深度预测:WLE(隆起
型)
大小
颜色
形状
隆起表面
0-I
M癌 2 cm以下
有茎
SM 3 cm以上 癌
0IIa
M癌 2 cm以下
明显发红
无茎,黏膜下 肿瘤样基底
NBI联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NBI联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 : 研究窄带成像(NBI)与放大内镜相联合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选取在我院 2019 年 1月至 2019年 5月间行胃镜检查疑似早期胃癌的38 例患者,先采用普通白光胃镜(White-lightendoscopy,WLE)模式进行观察及镜下诊断,然后切换 ME-NBI 模式对可疑病变进行精查,并在病变区域靶向活检。
将两种观察模式下对早期胃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进行比较。
结果:ME-NBI 模式诊断的敏感度为(87.87% ) 、特异( 60.00% ) 和准确度(78.94% )与 WLE 模式的敏感度(69.69% ) 、特(40.00% ) 和准确度(63.15% )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结论: 窄带成像(NBI)联合放大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优势,能够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关键词】放大胃镜;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 早期胃癌; 诊断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及致死率一直位居世界前列。
早期发现和诊断胃癌对降低其病死率的作用毋庸置疑。
早期胃癌的定义是指癌细胞局限于粘膜层或粘膜下层,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进展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30%左右,远低于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90%。
通过统计我国胃癌的资料显示,其发病率与日本和韩国相近,但是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仅为10%左右,与日本(约70%)和韩国(约50%)相比,有非常大的差距。
故而应提高胃癌诊断技术,目前临床诊断胃黏膜病变的金标准是内镜下活检,但由于内镜检查医师对早期胃癌能力不同、内镜下活检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低[1] 。
窄带成像(NBI)观察技术是由日本奥林巴斯公司所开发的一项内镜新技术。
通过放大内镜与窄带成像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变处的微小血管结构以及粘膜表面微结构。
从而医师可以在内镜直视下实施靶向活检,其诊断准确率较高[2]。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窄带成像(NBI)与放大内镜相联合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现报道如下。
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技术发现早期胃癌

放大内镜和窄带成像技术发现早期胃癌(组织分型及浸润深度)济南军区总医院消化科吴文明刘晓峰孙自勤VS 经典分型在区分癌与非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期学者又进一步对MV/MS 分型细化,以期预测组织学分型和早癌浸润深度,从而为后期内镜或外科治疗提供决策。
在预测组织学分型上,2010 年Akira 推出基于MV 的胃早癌ME+NBI 分型,即FNP (精细网格,fine network pattern),CSP(螺旋型,corkscrew pattern)(图1),此前一直被定义为「未分类型」的表型被进一步细化为IIL-1(小叶内环型-1,intra-lobular loop pattern-1),ILL-2(小叶内环型-2,intra-lobular loop pattern-2)(图2)。
根据研究结果,FNP 与ILL-1 大部分为分化型腺癌,而CSP 多为未分化型腺癌。
ILL-2 主要分布于分化型腺癌,但也可在未分化腺癌中存在。
此外,64% 未分化ILL-2 腺癌中可见CS(螺旋状)微血管(图3),但在分化腺癌中未见此现象发生。
图1 FNP 与CSP 分型。
A FNP 为MV 的精细网络状结构;B CSP 为MV 的螺旋型结构图2 ILL-1 与ILL-2 分型。
A ILL-1 为包含环形MV 的绒毛状腺体结构;B ILL-2 为上述基础上出现腺体断裂图3 IIL-2 型胃癌中出现CS 型MV。
A 胃体中部后壁一0-IIc 型早癌;B NBI 可见不规则茶色区域;C ME+NBI:断裂绒毛状腺体上可见CS 型MV;D 病理示黏膜固有层未分化腺癌相反,Masashi 等另辟蹊径,从癌灶周围非癌黏膜表型推测癌灶组织学类型,将癌灶周围非癌黏膜的ME+NBI 表现分为以下四型:A 点状型(圆形或针眼点状);B 短线状(扩张、垂直长凹痕结构);C 条纹型(管样,小梁嵴样结构);D 颗粒型(绒毛、乳头状结构)(图4)。
NBI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应用

NBI内镜无需使用色素染色,避免了色素过敏等潜在风险,且操作 更为简便。
与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比较
NBI内镜在分辨率和图像质量上略逊于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但后 者操作复杂且成本较高。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NBI内镜在消化道早癌 诊断中应用价值
设备准备
确保NBI内镜设备完好,光源、图 像处理器等部件工作正常。准备 好必要的附件,如活检钳、注射 针等。
检查室准备
保持检查室清洁、安静,调节适 宜的温度和湿度。确保电源插座 正常工作,以防设备故障。
操作过程规范
插入内镜
经口或经肛插入内镜,根据患者情况和 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方向。
活检与标记
提高早癌检出率
增强黏膜表面微血管和黏膜结构的可视化
01
NBI内镜通过窄带光照射,能够更清晰地显示消化道黏膜表面的
微血管和黏膜结构,从而提高早癌的检出率。
突出病变区域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度
02
NBI内镜能够增强病变区域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的对比度,使得
病变区域更加突出,易于观察和识别。
适用于不同部位和类型的早癌
ANALYSIS
SUMMAR Y
05
临床实践案例分享与讨 论
案例一:食管早癌诊断与治疗
患者情况
一名50岁男性,因进食哽噎感就诊,内镜检查发现食管黏膜局部充 血、糜烂。
NBI内镜表现
在NBI模式下,病变处呈现茶褐色改变,血管纹理模糊不清,考虑 食管早癌可能。
诊断与治疗
结合病理活检结果,确诊为食管早癌。患者接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治疗,术后恢复良好。
NBI窄带成像内镜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窄带成像内镜又称为内镜窄带成像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是一种新兴的内镜技术,它是利用滤光器过滤掉内镜光源所发出的红蓝绿光波中的宽带光谱,仅留下窄带光谱用于诊断消化道各种疾病。
NBI内镜技术主要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精确观察消化道黏膜上皮形态,如上皮腺凹结构,还可以观察上皮血管网的形态。
这种新技术能够更好地帮助内镜医生区分胃肠道上皮,如Barrett食管中的肠化生上皮,胃肠道炎症中血管形态的改变,以及胃肠道早期肿瘤腺凹不规则改变,从而提高内镜诊断的准确率。
1简介编辑内镜窄带成像术(NBI)作为一种新兴的内镜技术,已初步显示出它在消化道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NBI的窄带光谱有利于增强消化道黏膜血管的图像,在一些伴有微血管改变的病变,NBI系统较普通内镜有着明显的优势。
目前,NBI已在多领域广泛开展,应用范围除消化道外,还包括耳鼻咽喉、呼吸道、妇科内镜与腹腔镜外科等。
2用途编辑具NBI功能的内镜其外形和常规操作与普通内镜基本一致,在操作中可随时切换至NBI模式观察病灶。
对于附带NBI功能的变焦放大内镜而言,在对病灶近距离放大观察后再开启NBI 模式,能更清晰地了解病灶表面的黏膜凹窝形态及血管等,方便对病灶进行定性与靶向活检。
目前,NBI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包括: ①微小病灶的早期发现与诊断;②联合放大内镜观察其细微结构,进一步评价其特性并预测组织病理学结果;③作为病灶靶向活检及内镜下治疗的定位手段。
NBI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中下咽部早期癌、食管上皮内癌、Barrett食管、早期胃癌、结肠早期癌的诊断及检出率。
NBI图像中血管和粘膜的颜色对比率明显更大,易于对食管上皮微血管(IPCL)的形态观察和评价,尤其是对无经验的内镜医师更易于发现病变。
与组织学金标准相比,使用NBI内镜对IPCL的评价预测肿瘤浸润深度的精确性可达85%,因此,日本内镜学会建议在食管鳞癌的筛检中应常规使用HR-NBI。
放大染色内镜论文放大染色内镜胃黏膜小凹形态微血管形态早解读

放大染色内镜论文:放大色素内镜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价值的研究【中文摘要】:放大染色内镜(Magnification Chromoendoscopy,MCE)结合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NBI)在癌前病变及胃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的初步探索。
方法:应用放大染色内镜及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共110例病人137个胃黏膜病灶进行细微结构形态学观察,将胃黏膜小凹形态分为:A型(圆点状)、B型(管状)、C型(绒毛状)及D型(不规则型),微血管形态分为:Ⅰ型(规则)、Ⅱ型(不规则型细网状)和Ⅲ型(不规则扭曲螺旋状),在观察及记录区内取材送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轻度隆起、糜烂及粘膜色泽异常,MCE下大多表现出胃小凹排列紊乱,结构异常,小凹类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
结论:MCE能准确识别胃黏膜小凹形态及微血管形态改变,对可疑病变活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提高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 EGC)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率。
【英文摘要】AIM:To make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valu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to the Magnificationamplification(MCE)combined with Narrow Band Imaging(NBI)about the precancerous lesion and the Early Gastric Cancer diagnostic.METHODS:From February,2010 to February,2011,110 patients with 137 gastric mucosas were enrolled to Observe thefinestructure morphology.The morphology of gastric pits was classified as follows:A type(round spot),B type(tubular),C type(villous),D type(irregular),The morphology of collecting venu...【关键词】放大染色内镜胃黏膜小凹形态微血管形态早期胃癌癌前病变【英文关键词】Magnification Chromoendoscopy gastric pits morphology of collecting venules early gastric cancer precancerous【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目录】放大色素内镜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价值的研究缩略词4-5中文摘要5-6Abstract6序言7-9资料与方法9-12结果12-22讨论22-26结论26-27参考文献27-29致谢29-30综述30-41参考文献39-41。
NBI及放大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普通内镜发现在胃角小弯侧发红凹陷性病变,怀疑 为Ⅱc型早癌。局部用NBI放大观察后,见到螺旋形 的异常毛细血管。
有关染色+放大后腺管开口形态的分型系统有 不少,工藤先生创立的pit pattern最为经典, 与病理符合率极高,且对内镜下治疗的指导 性极强,尤其是在EMR、ESD备受追捧的今天。 近来,工藤先生正致力于研究pit pattern 对早癌浸润深度的判断。
食管胃黏膜异位症:好发于食管入口处,容 易漏诊,NBI下可以显示黏膜呈清晰的褐色, 部分患者可能有症状与之相关
RE:NBI可以提高RE诊断的敏感性,特别是发 现一些RE特殊形态具有白光无法比拟的优势: 微小血管数量增多、管径变粗及走形扭曲;微 小的糜烂灶;鳞-柱上皮交界处小凹形态卵圆 形、直线形或管状形;食管下端的岛状柱状上 皮。
井上晴洋教授创立了NBI下的表面毛细血管环 (intrapapillarycapillary loops, IPCL) 分型(发明了EMRC技术,之后又相继发明或 改进了放大内镜,发明了TT knife,以及备 受瞩目的显微内镜)
与病理学检查对照发现:1型为组织学正常,2 型为常见炎症性改变,3型中m1和m2型黏膜癌 检出率较高,4型中m3型-sm黏膜下癌检出率 较高。
早期食管癌的浸润深度与表面毛细血管环 (intrapapillarycapillary loops, IPCL) 结构改变相关。 m1型为IPCL口径扩大,m2型为IPCL口径扩大 及血管延长,m3型为混合有IPCL和肿瘤血管, sm型为完全性肿瘤血管;组织学浸润深度与 放大电子内镜观察的一致性为83.3%。
NBI及放大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 用
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 NBI)是 利用易被血红蛋白吸收的、光谱范围经过窄 带化的两种波长的光来照射并进行观察,使 粘膜表层的毛细血管和粘膜的细微结构得以 强调表示。
NBI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应用

技术发展迅速
随着NBI内镜技术的 不断发展和完善,其 在消化道早癌诊断中 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临床需求大
消化道早癌的发病率 逐年上升,NBI内镜 作为一种有效的诊断 方法,具有广阔的市 场前景。
政策支持
政府对消化道早癌的 防治工作越来越重视, 未来可能会出台相关 政策支持NBI内镜技 术的推广和应用。
NBI内镜通过高分辨率的电子摄像系统将图像传输到显示屏上,以便医生 进行观察和分析。
NBI内镜的特点
高对比度
NBI内镜能够提供高对比度的图像, 突出显示黏膜表面的血管和微细结构,
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识别病变。
操作简便
NBI内镜的操作相对简单,医生经过 培训后可以快速掌握使用技巧。
快速诊断
由于NBI内镜能够突出显示黏膜表面 的血管和微细结构,医生可以快速准 确地诊断消化道早癌和其他病变。
适用范围广
NBI内镜可用于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早 癌筛查,如食管、胃、结直肠等,具
有较广的应用范围。
操作简便
NBI内镜技术操作相对简便,不需要 特殊设备,医生经过培训后即可熟练 掌握。
安全性好
NBI内镜是一种无创、无痛、无辐射 的检查方法,对患者的身体无害,安 全性较高。
NBI内镜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普及程度低
适用范围广
NBI内镜适用于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检 查,如食管、胃、结直肠等。
NBI内镜在消化道早癌诊断
02
中的应用
食管癌的诊断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NBI内镜在食管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和特异性,能够发现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癌和低级别瘤变 敏感性、特异性 21.5%, 100% 为腺体内坏死物(intraglandular necrotic debris)
NBI内镜下观察:粘膜上皮表面出现浅蓝色棘状 结构。肠化生上皮刷状缘反光所导致。
识别肠上皮化生的敏感性为89%,特异性为93% 。
临沂市人民医院 彭利军 2015-09
1.诊断存在与否 2.性质诊断:癌或非癌鉴别,组织型诊断 3.病变范围诊断 4.浸润深度诊断
MV(microvascular pattern): 即MV(微血管)表型,包括规则MV表型,不规则
MV表型,和MV表型缺失三种。 MS(microsurfare pattern): 即MS(微结构)表型,包括规则MS表型,不规则
MS表型,和MS表型缺失三种。 DL(Demarcation line):
即分界线,癌变组织由于结构改变而与邻近组织之间 形成的边界线。
在进行ME-NBI时,若发现不规则的MV或者MS伴有 DL时,可以诊断为早期胃癌(EGC)。
MV:上皮下毛细血管网、集合小静脉和病理微血 管
MS:腺管边缘上皮、腺管开口、中间部分,亮蓝嵴 和白色不透光物质等病理表现。
MV:sparse, isolated, heterogeneous microvessels; and avascular areas
> sm1癌
颜色 凹陷面性状
凹陷深度 边缘性状 背景黏膜 皱襞先端所见
分化型
未分化型
发红
褐色
平滑-凹凸不平、不 规则胃小区形状
浅
无结构-凹凸不平、 岛状黏膜残存
存在于胃窦,为中央螺旋形深褐色的上皮下毛细血管网,外围为线样或网格样浅
色的腺管边缘上皮,腺管边缘上皮之间看不到明确的深色的腺管开口结构,也见不到 明显的集合小静脉,腺管边缘上皮之间为中间部分。同样,正常胃窦黏膜的MV和MS 形态规则,分布规律。
黏膜上皮内一种白色的不透光物质,细胞吸收脂肪 小滴
可鉴别腺瘤和高级别瘤变/EGC,敏感性和特异性 分别为94%和96%
深
较为平坦
界限明显,呈断崖状
萎缩、肠化
非萎缩
逐渐变细或增粗
突然变细、消失
MV的结构表现分为三大类
A型,精细网络,fine network;--分化型 B型,螺旋型,corkscrew; ---未分化型 C型,未定型,unclassified)
表面微结构缺失表型(Absent microsurface pattern,AMSP)是未分化腺癌的一个指征
染色
ME-NBI
大小
颜色
形状
隆起表面
0-I
M癌 2 cm以下
有茎
SM 3 cm以上 癌
0IIa
M癌 2 cm以下
明显发红
无茎,黏膜下 肿瘤样基底
凹陷、凹凸不 平,溃疡
SM 4 cm 以上 明显发红 高隆起、黏膜 大小不同结节、
癌
下肿瘤样基底 中心凹陷、糜
烂、发红
大小
颜色
形状
凹陷面
0-IIc,UL(-)
胃体型黏膜 主要分布在胃体和胃底,其MV结构典型表现为蜂窝状的上皮下毛细血管网(深褐
色封闭的多角形线样)和清楚的集合小静脉(暗绿色树枝样血管),中央是卵圆形的 深色的腺管开口,腺管开口边缘是浅色的腺管边缘上皮,两个腺管开口之间为中间部 分。正常胃体和胃底黏膜MV和MS形态规则,分布规律。 胃窦型黏膜
M癌
2cm以下
浅度凹陷
轻度凹陷
SM癌
2cm以上 明显发红 深度凹陷,台状 无结构化, 隆起,黏膜下肿 粗大结节 瘤样隆起
大小
颜色
形状
皱襞
0-IIc,UL(+) M癌
先端变细、 蚕食、中断
SM癌
明显发红 台状隆起
变粗融合
气体量 胃底胃体上部 判断过浅 胃窦 判断过深
ME-NBI在判断胃癌浸润深度方面存在争议,胃癌 的组织多样性和炎症背景为主要原因
பைடு நூலகம்MS结构、散在分布的血管、微血管扭曲或扩张对 于病灶浸润深度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MS:destroyed, obscure, irregular
MV:thickened, irregular shape, asymmetrically distributed.
M癌
MS:absent surface pattern
C-WLI :conventional endoscopy with white light imaging,
M-NBI magnifying endoscopy with narrowband imaging,
EC early cancer,
LGA low-grade adenoma
white-light endoscopy (W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