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优秀9篇

《威尼斯的小艇》教案优秀9篇《威尼斯的小艇》教案篇一一、背景介绍《威尼斯的小艇》是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二学期第八单元的一篇精彩课文。
文章介绍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小艇。
作者描写了小艇奇特的样子,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的作用,从而说明了小艇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新课程指出:“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看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而课堂教学应是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主战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中,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独立感受文本,体验特色,实践语言的空间。
二、抓住好词好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中我潜心研究教材,选取有典范意义的,表现力强的语段,作为言语的直观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诵读积累、品味欣赏、最后加以运用,将这些语例深深地印在学生脑子里。
在此基础上,要及时引导学生揭示语言现象中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体会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匠心,把写作知识的教学植根于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语文课的教学其目的不在于获得这些语言知识,应当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去感受,作者是如何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准确地运用语言文字的。
要指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一)、欣赏关系,激发兴趣。
威尼斯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闻名于世,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有关资料、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初步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威尼斯的特殊及城市的特点,这时,我播放了威尼斯的风光片,通过看录像,观赏异国风光,拉正了理解的时空。
虽只短短几分钟,却整体了解这“水上城市”的地理风貌,激活学生的情感,为下文的学习,打下了理解的基础。
(二)、理解课文,感受文本。
在理解小艇的样子时我抓住了三个生动的比喻句,启发学生自读自悟,不仅理解比喻的精彩,还认识到作者多种比喻来自于多方面观察,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小艇的模型。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教案及反思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教案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威尼斯独特的交通工具——小艇,展现了威尼斯美丽的风景和浓郁的地域特色。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本文主要采用描述和叙述的手法,通过对小艇的外观、内部结构和乘坐体验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威尼斯的独特魅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描绘景物和人物的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威尼斯的美丽风光,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的独特风光和小艇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威尼斯的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威尼斯的美丽风光,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培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的独特风光和小艇的特点;2.难点:感受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体会威尼斯的美丽风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想象描写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描绘自己心中的威尼斯风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2.提前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威尼斯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小学语文_《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威尼斯的小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6 个生字,正确理解“船艄、雇定、纵横交叉”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6 自然段,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感悟课文内容,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2、通过创设情境、教师引领点拨,领略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领略水域的风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景结合起来描写的。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好,现在老师要考考聪明的你们,看大家能否根据图片才出地名。
(图片展示北京、上海、埃及金字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印度泰姬陵和马尔代夫)世界那末大,我想去看看。
有人说,要末旅行,要末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没法向来旅行没关系,阅读也可以让我们了解世界。
今天就让我们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起走进极富异域风情的威尼斯!(图片展示威尼斯)老师发给大家的预习单上有一项是搜集威尼斯的资料,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生展示分享自己搜集的资料)谢谢大家的分享,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威尼斯的资料。
请看大屏幕。
贡多拉就是威尼斯独具特色的小艇,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6 课《威尼斯的小艇》。
生齐读课题。
教师强调“艇”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
1 、请同学们根据预习单,再次朗读课文,老师一会要检查大家的预习效果。
2 、检查预习单内容。
三、研读赏析。
1 、图片展示小艇的样子。
同学们,根据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艇的样子。
2、画出课文中作者对小艇的描写,并思量:与你们的描述相比,作者的描写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生: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请你说一说,作者的比喻中隐藏了小艇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作者运用了比喻,反复的比喻中隐藏了小艇长、深、窄像个独木舟,以及小艇的形状像新月和小艇行动轻盈灵便像水蛇的特点。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说课稿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威尼斯的独特风光和小艇的便利,展现了作者对威尼斯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旨在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了解威尼斯的风土人情,体会小艇在威尼斯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课文内容能够进行初步的理解和分析。
但部分学生对威尼斯这一异国风光的了解较为有限,可能影响对课文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补充有关威尼斯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体会小艇在威尼斯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主要内容。
2.难点:体会课文语言的美,理解小艇在威尼斯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威尼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威尼斯的独特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知课文内容。
3.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情境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威尼斯的生活,感受小艇的重要性。
《威尼斯的小艇》说课稿(通用11篇)

《威尼斯的小艇》说课稿(通用11篇)《威尼斯的小艇》说课稿(通用1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威尼斯的小艇》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威尼斯的小艇》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威尼斯的小艇》是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从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以及小艇在威尼斯市民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特有的风土人情。
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哗”,理解39个新词;联系上下文说出“操纵自如、沉寂、静寂、笼罩”等词语的意思;结合课文第4题理解疑难句子的意思。
2.技能目标:初步学会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数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由于本课是第七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的首篇课文,要着重训练学生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所以我把“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课文分段”作为教学本课的重点。
《威尼斯的小艇》介绍了威尼斯这个水城独特的交通状况和异国的风土人情,这对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讲是比较陌生的。
而课文最后几句话又描写了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很难理解。
故我把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理解课文最后几句为什么要写威尼斯夜晚的景色,这与小艇的作用有什么关系”。
二、说教法教为学服务,这是当前把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讲读课文,在其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充分发挥教师的潜能。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 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教材分析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课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领略水城的风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难点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此处的“大街”指的是河道,“汽车”指的是小艇。
由此可见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
②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这两句话主要写了小艇的外观特点。
有长度、宽度和形状。
这些描写,可使人想到小艇的这些特点都与威尼斯的河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2)对词语的理解。
操纵自如:课文中指船夫驾驶小船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8《威尼斯的小艇》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18《威尼斯的小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简介《威尼斯的小艇》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语文课文,通过描写意大利威尼斯的水上交通和生活情况,向学生展示了不同的文化风情,帮助学生了解海外风土人情。
2. 教材学习目标•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汇和短语。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威尼斯的水上交通和特色建筑。
•能够体会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短语。
•培养学生对威尼斯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2. 教学难点•对课文地域背景和文化差异的理解及表达。
三、教学过程1. 情感热身(5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对意大利威尼斯文化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威尼斯的水上交通和建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讨论。
2. 导入新课(10分钟)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内容,了解主题和大意,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理解框架。
3. 分析短文(15分钟)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帮助学生掌握重要词汇和短语,理解全文内容。
4. 拓展思维(15分钟)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威尼斯的水上交通对当地人生活的影响,以及威尼斯与自己所在地的文化差异。
5. 活动设计(15分钟)让学生分组或个人展示关于威尼斯的海报或小短片,展示他们对威尼斯文化的理解。
6. 总结反思(5分钟)让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总结威尼斯文化的不同之处,并鼓励学生对多元文化保持开放的心态。
四、板书设计•威尼斯的特色•水上交通•地域文化五、课堂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威尼斯文化的小短文,表达自己对威尼斯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带领学生深入了解威尼斯文化,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五年级语文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教材分析及相关素材

五年级语文下册《威尼斯的小艇》教材分析及相关素材【教材分析】《威尼斯的小艇》是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共有三篇文章:《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和《金字塔》,分别从不同角度引领学生领略异国风情。
这篇课文以小艇为载体,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课文从作者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领略水城的风情,感受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难点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感受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作者介绍】马克·吐温(Mark Twain),美国作家、演说家。
“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测水的深度的术语。
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马克·吐温12岁时,父亲去世,他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
后来他又换了不少职业,曾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工作。
渐渐地着手写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
他于1910年4月21日去世,安葬于纽约州艾玛拉。
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
从内容上说,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这位当过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从风格上说,专家们和一般读者都认为,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
他经历了美国从初期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前期以辛辣的讽刺见长,到了后期语言更为暴露激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尼斯的小艇》教材解读
一、课文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
课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领略水城的风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是使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小艇的特点和它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难点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
二、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此处的“大街”指的是河道,“汽车”指的是小艇。
由此可见小艇在威尼斯的重要作用。
②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这两句话主要写了小艇的外观特点。
有长度、宽度和形状。
这些描写,可使人想到小艇的这些特点都与威尼斯的河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2)对词语的理解。
操纵自如:课文中指船夫驾驶小船熟练灵活,得心应手。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没有条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读写“小艇、船艄、船舱、保姆、祷告、停泊、威尼斯、纵横交叉、操纵自如、手忙脚乱”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
3.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威尼斯独特的风情、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的关系。
4.领会作者抓住特点和把人的活动同事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建议
1.准备威尼斯风光的图片、影碟片或多媒体课件。
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小艇模型;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2.本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物的散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句展示了异国风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
教学时,首先应理解第1自然段中“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这句话的含义,让学生明白此处的“大街”指的是河道,“汽车”指的是小艇,对小艇有一个总体印象。
再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学习有关“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驭技术”,“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句段。
在了解小艇的样子时,应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善于抓住事物特点的写法,可抓住几个关键词和3个比喻句理解。
体会用3个比喻写出了小艇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比作独木舟,写出了小艇长、窄、深的特点;比作新月,写出了小艇两头翘起的特点;比作水蛇,写出小艇轻巧灵活的特点。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描写,发挥想象,画出威尼斯小艇的样子。
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展开想象:假如你坐在小艇上游览威尼斯,会有怎样的感受?从而让学生在想象中体验那“说不完的情趣”。
小艇的样子非常奇特,坐在里面非常舒适,充满情趣,这都离不开船夫的“驾驶技术”。
在了解船夫高超的驾驶技术时,应抓住一个关键词“操纵自如”,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从哪些方面展示了船夫的高超技术?如,(1)小艇速度极快。
(2)在非常狭窄非常拥挤的地方,小艇也能平稳穿过,还能急转弯。
从而让学生明白“操纵自如”在课文中的意思。
在学习有关“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句段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谁乘小艇做什么”默读课文后两个自然段,可设计一个表格:商人做生意(走下)青年妇女坐?(在小艇里)孩子、保姆小去郊游(坐着)老人全家艇上教堂祷告(坐着)看戏的人们回家(雇定)?…………
由此表可见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青年妇女乘小艇干什么课文没说,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去看戏,走亲戚,购物……),还可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人也要用小艇做交通工具去工作、学习?(邮递员、医生、学生、市长……)教师还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白天,当小艇一出动,城市就喧闹和充满生机活力;夜晚,当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沉寂,静寂,入睡了。
这一静一动的描写形成对比,更衬出了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艇停城静,艇动城闹,威尼斯古城的热闹与静寂是与小艇的动与静密切相关的,艇不动了,人们也就停止了活动,所以这一优美的夜景描写也说明小艇是小城重要的交通工具。
最后让学生回顾全文,读一读,想一想,看从中学到了什么表达方法,通过交流初步领悟到:作者紧扣小艇,介绍了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人们的生活都与小艇息息相关。
这样,抓住特点把人们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景、物、人相互联系,使文章充满了生气。
作者之所以能把威尼斯小艇及与小艇有关的事物写得具体生动,是同仔细观察分不开的。
课文融进了作者多次观察的体验和感受,因而能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具体。
要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勤
于观察的习惯。
课后安排的“小练笔”,可以放在课中阅读理解时读写结合练习写作片段,也可放在领悟写作方法时完成。
课文语言优美,琅琅上口,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能够背诵课文4—6自然段,积累优美语言。
课文后“阅读链接”中《威尼斯之夜》一文,从另一个侧面介绍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的独特风光。
语言优美生动,景物描写特点突出。
这篇文章可布置学生自读,增长见识,陶冶审美情趣,也可作为阅读训练的材料,还可与课文对比阅读,领悟写法的不同之处。
总之,拓展阅读应以自读为主,要区别于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教学。
教学本课生字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清声母为平舌音的“舱”与声母为翘舌音“艄”,读准“尼”(ní)和“艇”(tǐng);要注意“祷”的左边不要写成“衤”,可采用教师范写指导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好“艇、翘、雇”等生字的字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