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学基础第六版绪论共37页

合集下载

地质大水文地质学基础讲义00绪言

地质大水文地质学基础讲义00绪言

目录绪言 (1)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 (6)1 .1 地球上的水 (6)1 .2 自然界的水循环 (7)1 .2 .1 水文循环 (7)1 .2 .2 地质循环 (9)1 .3 与水文循环有关的气象、水文因素 (9)1 .3 .1 气象因素 (9)1 .3 .2 径流 (12)1 .4 我国水文循环概况 (13)第二章岩石中的孔隙与水分 (15)2 .1 岩石中的空隙 (15)2 .1 .1 孔隙 (15)2 .2 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 (19)2.2.1结合水 (19)2 .2 .2 重力水 (20)2 .2 .3 毛细水 (21)2 .2 .4 气态水、固态水及矿物中的水 (21)2 .3 与水的储容及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22)2 .3 .1 容水度 (22)2 .3 .2 含水量 (22)2 .3 .3 给水度 (22)2 .3 .4 持水度 (23)2 .3 .5 透水性 (24)2 .4 有效应力原理与松散岩土压密 (25)2 .4 .1 有效应力原理 (25)2 .4 .2 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 (26)第三章地下水的赋存 (27)3 .l 包气带与饱水带 (27)3 .2 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 (28)3 .3 地下水分类 (29)3 .4 潜水 (30)3 .5 承压水 (32)3 .6 潜水与承压水的相互转化 (35)3 .7 上层滞水 (36)第四章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37)4 .1 重力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37)4 .1 .1 达西定律 (37)4 .1 .2 渗透流速(V ) (38)4 .1 .3 水力梯度(I ) (39)4 .1 .4 渗透系数(K ) (39)4 .2 流网 (40)4 .2 .1 均质各向同性介质中的流网 (40)4 .2 .2 层状非均质介质中的流网 (42)4 .3 饱水粘性土中水的运动规律 (44)第五章毛细现象与包气带水的运动 (46)5 .1 毛细现象的实质 (46)5 .2 毛细负压 (48)5 .3 毛细上升高度与悬挂毛细水 (49)5 .4 包气带水水分分布及运动 (50)第六章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其形成作用 (53)6 .1 概述 (53)6 .2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53)6 .2 .1 地下水中主要气体成分 (53)6 .2 .2 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成分 (54)6 .2 .3 地下水中的其它成分 (57)6 .2 .4 地下水的总矿化度及化学成分表示式 (57)6 .3 地下水的温度 (57)6 .4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 (58)6 .4 .1 溶滤作用 (59)6 .4 .2 浓缩作用 (60)6 .4 .3 脱碳酸作用 (60)6 .4 .4 脱硫酸作用 (61)6 .4 .5 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 (61)6 .4 .6 混合作用 (61)6 .4 .7 人类活动在地下水化学成分形成中的作用 (62)6 .5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基本成因类型 (62)6 .5 .1 溶滤水 (62)6 .5 .2 沉积水 (63)6 .5 .3 内生水 (64)6 .6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分析内容与分类图示 (64)6 .6 .1 地下水化学分析内容 (64)6 .6 .2 地下水化学分类与图示方法 (65)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67)7 .1 地下水的补给 (67)7 .1 .1 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67)7 .1 .2 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 (71)7 .1 .3 大气降水及河水补给地下水水量的确定 (73)7 .1 .4 凝结水的补给 (75)7 .1 .5 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75)7 .1 .6 地下水的其它补给来源 (78)7 .2 地下水的排泄 (79)7 .2 .1 泉 (79)7 .2 .2 泄流 (82)7 .2 .3 蒸发 (83)7 .2 .4 蒸腾 (84)7 .3 地下水补给与排泄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85)第八章地下水系统 (86)8 .1 系统概念 (86)8 .2 地下水系统的概念 (87)8 .2 .1 地下水系统概念的产生 (87)8 .2 .2 地下水系统的概念 (87)8 .2 .3 地下水含水系统与地下水流动系统的比较 (88)8 .3 地下水含水系统 (89)8 .4 地下水流动系统 (90)8 .4 .1 地下水流动系统概念的由来 (90)8 .4 .2 地下水流动系统 (91)第九章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 (100)9.1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100)9.1 地下水动态与均衡的概念 (100)9 .2 .1 地下水动态的形成机制 (100)9 .2 .2 影响地下水动态的因素 (101)9 .2 .3 地下水天然动态类型 (105)9 .2 .4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动态 (105)9 .3 地下水均衡 (107)9 .3 .1 均衡区与均衡期 (107)9 .3 .2 水均衡方程式 (107)9 .3 .3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均衡 (109)9 .3 .4 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均衡 (110)9 .3 .5 大区域地下水均衡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110)第十章孔隙水 (113)10 .1 洪积扇中的地下水 (113)10 .2 冲积平原中的地下水 (115)10 .3 湖积物中的地下水 (116)10 .4 黄土高原的地下水 (117)10 .5 孔隙含水系统实例分析 (119)第十一章裂隙水 (121)11 .1 概述 (121)11 .2 裂隙水的类型 (122)11 .2 .1 成岩裂隙水 (122)11 .2 .2 风化裂隙水 (122)11 .2 .3 构造裂隙水 (123)11 .3 裂隙介质及其渗流 (125)11 .3 .1 裂隙及裂隙网络 (125)11 .3 .2 裂隙水流的基本特征 (126)11 .4 裂隙介质的研究方法 (127)11 .4 .1 等效多孔介质方法 (127)11 .4 .2 双重介质方法 (128)11 .4 .3 非连续介质方法 (128)11 .5 断裂带的水文地质意义 (129)第十二章岩溶水 (131)12 .1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与影响因素 (131)12 .1 .1 碳酸盐岩的成分与结构 (131)12 .1 .2 碳酸盐岩、水、二氧化碳体系 (132)12 .2 岩溶水系统的演变 (134)12 .2 .1 地下水流对介质的改造 (134)12 .2 .2 地下水流动系统与岩溶发育的空间特征 (135)12.3 岩溶水的特征 (140)12.3.1 岩溶含水介质的特征 (140)12 .3 .2 岩溶水的运动特征 (140)12 .3 .3 岩溶水的补给、排泄与动态 (141)12 .4 我国南北方岩溶及岩溶水的差异 (142)第十三章地下水资源 (145)13 .1 作为资源的地下水 (145)13 .1 .1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比较 (145)13 .1 .2 地下水资源概念的演变 (145)13 .2 地下水资源的特征 (146)13 .2 .1 地下水资源的系统性 (146)13 .3 地下水资源分类及其供水意义 (147)13 .3 .1 地下水资源分类 (147)13 .3 .2 地下水储存资源及其供水意义 (147)13 .3 .3 地下水补给资源及其供水意义 (148)第十四章地下水与环境 (149)14 .1 生态环境系统的特性 (149)14 .2 作为环境敏感因子的地下水 (150)14 .3 过量开发与排除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退化 (150)14 .4 过量补充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退化 (152)14 .5 过度开发水资源引起环境退化的实例 (152)14 .6 地下水污染 (153)第十五章水文地质学研究方法 (155)15 .1 作为自然历史与人为作用产物的地下水 (155)15 .2 水文地质学研究的若干方法问题 (157)15 .3 水文地质学的发展趋向 (159)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

《水文地质学基础》完整版第一章地球上得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就是研究地下水得科学。

它研究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业下地下水水量与水质得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2。

地下水:地下水就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得水。

3、矿水:含有某些特殊组分,具有某些特殊性质,因而具有一定医疗与保健作用得地下水。

4。

自然界得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得地球各个层圈中得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得过程、5。

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与地壳岩石空隙中得地下水之间得水循环。

6、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与深层圈之间水得相互转化过程。

7. 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得水分交换、8. 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得水分交换。

9. 绝对湿度:某一地区某一时刻空气中水汽得含量。

10. 相对湿度:绝对湿度与饱与水汽含量之比。

11。

饱与差:某一温度下,饱与水汽含量与绝对湿度之差。

12、露点:空气中水汽达到饱与时得气温。

13 .蒸发:在常温下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得过程。

14。

降水: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饱与状态时,超过饱与限度得水汽便凝结,以液态或固态形式降落到地面、14。

径流:降落到地表得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得水流。

1 5 .水系:汇注于某一干流得全部河流得总体构成得一个地表径流系统。

16。

水系得流域:一个水系得全部集水区域、17。

分水岭: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高点得连线。

18 .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得水量。

19。

径流总量:某一时间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得水量。

20。

径流模数:单位流域面积上平均产生得流量。

2 1.径流深度:计算时段内得总径流量均匀分布于测站以上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到得平均水层厚度、22 .径流系数:同一时段内流域面积上得径流深度与降水量得比值。

二、填空1.水文地质学就是研究地下水得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与水质得时空变化规律。

水文地质学基础-PPT精品文档

水文地质学基础-PPT精品文档
0 0.2417 0.1083 0.000165 0.000129
%
0 69.0 30.92 0.05 0.04
生物水
总储量
2019/2/15 themegallery
0.000011
0.00001
0.000011
0.003
13.8598
100
0.3503
100
Company Logo
地球上的水与水资源:淡水
2019/2/15
第一章绪论
水体种类
海洋水 地表水 地下水 土壤水 大气水
1.1 地球上的水与水资源:
淡水占全球水量的2.528%
%
96.54 1.75 1.71 0.001 0.0009
地球上的水及所占比例
亿 km3
13.38 0.2425 0.2370 0.00016 0.000129
淡水亿 km3
2019/2/15
2019/2/15
裂隙: 坚硬岩石中的空隙,岩石中的空隙主要 由各种成因的裂隙——成岩裂隙、构造裂隙和风化 裂隙所构成。 ⑴ 体积裂隙率(Kr) 裂隙体积(Vn)与包括裂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 的比值 ⑵ 面积裂隙率(Ka) 单位面积岩石上裂隙面积的大小 ⑶ 线裂隙率(Kl) 垂直裂隙走向方向上单位长度上裂隙的条数
自然界的水循环

2019/2/15
自然界的水循环

2019/2/15
第二章 岩土中的空隙和水 2.1 岩土中的空隙
(a)分选好的高孔隙度沉积 (b)分选差的低孔隙度沉积 (c)分选好的高孔隙度卵石沉积 (d)分选好的矿物充填沉积 (e)岩体溶解空隙 (f)岩体裂隙
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水工环地质编录37页PPT

水工环地质编录37页PPT

谢谢!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水工环地பைடு நூலகம்编录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地质学基础-绪论PPT课件

地质学基础-绪论PPT课件

各个部分的物质能量转化到地球与外部空间的物质能量转化
等等,充满着各种矛盾和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举例 第三,地质学是来源于实践而又服务于实践的科学。
但地质学必须首先是以地球为大课堂,以大自然为实 验室,进行野外调查研究,大量掌握实际资料,进行分 析对比归纳,得出初步结论,然后再用以指导生产实践, 并不断修正补充和丰富已有的结论。
地质学各分支学科的发展 大陆漂移说 地质学的新阶段及板块构造学说
-
20
(六)现代地质学发展趋势
P10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方面,人类社会对各类自然资源的需求日益
增加,全球变化及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均对地质学的研究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大量资料的积累,学科的交叉、渗透,尤其是航空、
航天、计算机、深部钻探等高科技手段技术的应用,使得地质学获得
-
10
P4
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室内实验也是进行 调查研究的重要手段。在野外采集的各种样品, 都要带回室内进行实验、分析和鉴定,例如岩矿 鉴定、岩石定量分析、化石鉴定、同位素年龄测 定等。为了生产的实际需要和探讨某些地质现象 的成因和发展规律,有时需要利用已知岩矿的各 种参数及物理、化学过程,进行模拟实验。
-
14
P7--12
五、地质学的发展简史
地质学发展史是人类在生产和探索地球奥秘的过 程中,逐步认识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地球及其生物 界演变的规律,特别是地壳和岩石圈运动规律,并 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环境服 务的历史。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源远流长。在曲折的历史发展 过程中,原始朴素的地质知识逐渐形成了地质科学 的知识体系。根据地质知识发展的程度,并参照其 社会文化背景,可将地质学发展史划分为6个时期 :

水工环地质编录共37页PPT文档共39页

水工环地质编录共37页PPT文档共39页
水工环地质编录共37页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பைடு நூலகம்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水文地质学基础

水文地质学基础

附件2
2012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申报书
(本科)
推荐单位长安大学
课程学校长安大学
课程名称水文地质学基础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水利工程
所属二级学科名称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课程负责人马致远
填报日期2012.11.05
陕西省教育厅制二○一二年九月
填写要求
一、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二、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
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三、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围公开的内容不可作为申
报内容填写。

四、课程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须在“2.课程团队”表格中
签字。

五、“8.承诺与责任”需要课程负责人本人签字,课程
建设学校盖章。

1.课程负责人情况
2.课程团队
3.课程建设
4.课程内容
8.承诺与责任
9.学校推荐意见
—21 —。

《水文地质学》ppt课件(2024)

《水文地质学》ppt课件(2024)

01
02
03
04
水均衡法
通过计算区域水均衡要素,评 估地下水资源量。
解析法
利用数学物理方程描述地下水 运动,通过解析解计算资源量

数值法
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模拟地 下水运动过程,评估资源量。
综合法
结合多种方法,综合考虑地质 、水文、气象等因素,进行综
合评价。
2024/1/29
16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
定义
研究地下水的分布、形成、运动 、化学和物理性质及其与周围环 境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特点
综合性、区域性、实践性、预测 性。
4
水文地质学研究意义
水资源评价与合理开发
为水资源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指导水资源的合 理开发和利用。
工程地质问题
研究地下水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预测和防治 工程地质问题。
环境地质问题
物探
2024/1/29
应用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如电法、磁 法、重力法等,间接推断地下水的分
布和埋藏条件。
钻探
利用钻探设备向地下钻进,获取岩芯 、水样等资料,揭示地下水的赋存状 态。
化探
通过采集和分析地下水、地表水、土 壤和岩石等样品中的化学元素和化合 物,了解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21
水文地质图编制和成果表达
2024/1/29
8
地下水循环过程
01
02
03
地下水的补给
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 水等通过包气带下渗,成 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2024/1/29
地下水的径流
在重力作用下,地下水由 高处向低处流动,形成地 下径流。
地下水的排泄
通过泉、人工开采、蒸发 等方式排泄到地表或大气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