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道德与法治教案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方水土一方生活》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方水土一方生活》教学设计
1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人们用充满智慧的双手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文化。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方水土,一方生活。(板书课题)
二.新授课
(一)不同的生产方式
1.正因为我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才各具特色。
2.在《中国地形图》,找一找我国的平原.高原.丘陵和平地。再了解一下我们所在地区的地形以及其气候特点。
3.组内交流,我们的生产受到哪些自然环境的影响?(汇报)
(二)不同的居住环境
1.呈现各地的居住环境图片。东北雪乡。闽江水上人家、陕北窑洞、云南竹楼等。
2.为什么不同地区人民的居住环境不一样?
3.小结:不同的自然环境、气候、物产、地理条件等决定不同的居住环境
三.课堂总结
1.生谈收获。
2.师总结:祖国的国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复杂。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人们不同的生产和方生活方式,增加了解,尊重差异。
板书设计:一方水土一方生活
不同地方不同居住环境
不同地方不同衣、食、住、行
(三)不同的衣食住行。
1.根据课前的资料收集,请大家说一说家乡的衣食住行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选择一种方式展示家乡的生活特色。
2.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介绍。
3.小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差异。
4..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在交往之中需要注意什么?
5.小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往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需要人们不断增加了解,相互尊重彼此的生活习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学校品德与社会(四下)学科电子教案
先锋学校品德与社会(四下)学科电子教案
先锋学校品德与社会(四下)学科电子教案
先锋学校品德与社会(四下)学科电子教案
先锋学校品德与社会(四下)学科电子教案
先锋学校品德与社会(四下)学科电子教案
先锋学校品德与社会(四下)学科电子教案
先锋学校品德与社会(四下)学科电子教案
先锋学校品德与社会(四下)学科电子教案
先锋学校品德与社会(四下)学科电子教案
先锋学校品德与社会(四下)学科电子教案
先锋学校品德与社会(四下)学科电子教案
先锋学校品德与社会(四下)学科电子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课件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课件设计

牦牛肉
手抓羊肉
糌粑
青稞酒
藏袍
藏袍:
藏袍袖子长过手一大截,下摆长过脚 面,没有钮扣,穿的时候左右两襟一裹, 提起下摆,让下摆提到膝盖,然后用一条 彩色的腰带在腰间紧紧的一束,腰带以上 就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兜,藏民们出门都不 带背包,喝茶用的碗、糌粑袋、酥油盒等 日常的用品都可以放在里面,小孩子也睡 在里面。
哈达 布达拉宫
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
陕北
走进高原: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
世界最大的黄土高 原。在我国中部偏北, 跨山西、陕西、甘肃、 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 区,面积约40万平方公 里。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冬春季寒冷干燥多风 沙;夏秋季炎热多暴雨。多年平 均降雨量为466mm,总的趋势是 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西北部为干 旱区,中部为半干旱区,东南部 为半湿润区。
青藏高原
由于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气 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 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形的复杂和 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 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 原上降雨比较少。
青稞
藏族同胞的主要交通工具 体形高大,
皮毛厚实, 性情温顺, 耐高原严寒,
能驮着很重的东西爬山。
牦 牛(交通工具)
小麦
窑洞
冬暖夏凉
探究问题: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 流失的原因,怎样还它 一个碧水蓝天?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植树种草 退耕还林 退牧还草 兴修水库 打坝淤地 修建梯田 沟垄种植 轮作间作 地膜覆盖
黄土高原上的梯田
打坝淤地
当堂达标:
一、我会填:
1、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米,是世界上最高的
品德与社会第九册
13、一方水土 养一方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及各地的风土人情;(2)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2)利用互联网、图书等资源,搜集相关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感情;(2)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及各地的风土人情;2. 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图书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环境及各地的风土人情,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课堂讲解教师简要讲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包括山川、河流、气候等,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如方言、饮食习惯、传统节日、民俗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方进行深入了解,探讨该地方的风土人情,如方言、饮食习惯、传统节日、民俗等。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成果。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典型的地域文化案例,如四川的麻辣烫、东北的二人转等,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探讨地域文化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培养学生尊重、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态度。

6.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列举出中国的地理环境特点及各地的风土人情;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深入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表现出对家乡的热爱,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设计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设计
探究问题:
在你的家乡,有什么专门的物产?有什么专门的产业?
总结:我们能够通过问家长,上网查询,市场考察等方式了解家乡的物产及产业,了解我们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家乡
汇报自己家乡的物产。
我通过()方式了解到我家乡()的()产品有()能够用于()。
板书设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调查方式:问家长上网查询
市场考察
教学反思
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产生了对家乡物产进行探究的爱好,明确了探究物产的途径和方法有专门多种,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辽海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案设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教学目标
1、产生对家乡物产进行探究的爱好
2、明确探究物产的途径和方法
3、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激发爱好
教学预备
调查家乡物产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时刻
学生活动
时刻
师:不同的地势不同的气候形成不同的风光,从而形成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确实是人们都费城热爱自己的家乡。家乡的山水因人而增色,家乡的土地因人而生辉。在家乡的土地上,人们依照家乡特有的地势气候特点,辛勤开垦、耕耘,开发家乡的专门物产,进展家乡专门的产业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的家乡在哪里》优质课教学设计_4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的家乡在哪里》优质课教学设计_4

看地图找家乡教学目标1.会看中国地图,理解方向、图例、比例尺。

2.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省、市、县)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教学重点能在地图上查找到本地(省、市、县)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能准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比例尺、方位。

教师准备:中国地图、湖南省地图。

学生准备:课前通过上网、查资料等不同的途径了解自己的家乡。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后引家乡1.谈话:同学们爱听歌曲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听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请大家认真地听一听,仔细的想一想:歌中所唱的是什么地方?2.听歌曲,交流感受。

3.教师小结:是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家乡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图乐园,到那儿去找找“我的家乡在哪里”。

(板书课题)二、地图上找家乡1.指名问:你的家乡在哪里?学生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说话。

2.出示中国政区图,小组合作找家乡。

(1)找一找:政区图上我们的家乡湖南省在哪?家乡的省会又在那呢?(2)画一画:参照政区图画一画自己家乡的轮廓,并涂上颜色,你觉得湖南省的版图像什么呢?(3)考一考:小组成员相互提问了解如下问题家乡的面积有();家乡的人口有();家乡的省级行政中心是();家乡的简称或别称是();家乡周边相邻的省(市)有()。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的腹地中心。

三、地图上认邻居1. 理解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比例尺、方位。

师介绍《小资料》,学生自主谈一谈,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2.展开活动:谁是我们的邻居。

(1)以小组为单位,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家乡湖南与哪些省份相邻?它们在家乡的哪个方位?(2)贴图比赛。

各小组派代表完成“谁是我的邻居”拼图比赛,将贵州、江西、广东、广西等省份贴在湖南周边相对应的位置,并简单介绍。

3.了解各行政区简称。

(1)师生交流: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能够看到这些邻居的简称?(2)齐诵《34行政区简称顺口溜》两湖两广两河山;( 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五江(疆)云贵福吉安;(江苏江西浙江新疆黑龙江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安徽)四西二宁青陕甘;(四川西藏宁夏辽宁青海陕西甘肃)渝琼内台北上天;(重庆海南内蒙台湾北京上海天津)港澳回归不能删(香港澳门)四、课堂总结湘潭市是湖南省的一部分,湖南省又是祖国的一部分,湖南省湘潭市仅仅祖国版图上一小块地方,这就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1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1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的主题。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对人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了解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于自己所在地区的人文、地理有所了解。

但对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认识有限,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地的特色文化,认识不同地域的人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祖国文化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了解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地特色文化的认识,不同地域人特点的理解。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祖国文化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问答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资源。

2.教学卡片:用于学生操练和巩固知识点。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地的特色文化,如四川的辣、东北的豪爽等,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地的风土人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地域的人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方,总结该地的风土人情,并展示给其他组。

三下道德与法治教案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三下道德与法治教案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小组讨论: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变化?
5、可爱的家乡人
1.师提问:谁在建设我们的家乡呢?生读课本89.90页并思考后回答。
2.师小结: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许许多多家乡人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着美好的未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学好本领,用掌握的知识来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
四:小主人在行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个性化设计
2,谈话导入
1.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可爱的家乡,了解精美的民间工艺,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参与多彩的文化活动,体会家乡别样的风情。
2.师PPT出示精美的民间工艺图片,让生欣赏。
3.讲述一下民间艺人故事,明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4.师小结:匠心独运的民间工艺,是智慧的结晶、文化的传承,也是艺术的发展。他不仅使家乡文明遐迩,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民俗大观园
1.师导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2.生学习81页和82页,了解我国不同的风俗习惯,明白不同的风俗习惯影响和改变着人民的生活。
3.师小结: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习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向上的传统习俗,为家乡的文明注入了新的内涵。传统习俗随着时代变迁和环境变化,也加入了时尚元素,更加与时俱进。
第四单元 教材页码79到85总课时
课题:2.别样的风情
第 1 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教学目标
3.学会欣赏民间工艺。
4.能够理解民俗民风。
3.能够树立树新风、不迷信的观念。
教学重点
难 点
重点:1.学会欣赏民间工艺。
2.能够理解民俗民风。
难点:能够树立树新风、不迷信的观念。
教师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教材页码70到78总课时
课题:1.欢迎到我家乡来
第1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学会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
2.能够向别人介绍自己美丽的家园和名优特产。
3.能够表达对自己家乡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1.学会在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
2.能够向别人介绍自己美丽的家园和名优特产。
难点:能够表达对自己家乡的喜爱之情。
3.知道自己作为小主人应该做哪些事情来建设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1.能够明白家乡的变化有多大。
2.知道是可爱的家乡人建设了美丽的家乡。
难点:知道自己作为小主人应该做哪些事情来建设自己的家乡。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纸、各色彩笔或荧光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3,谈话导入
师: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家乡人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
难点
重点:1.学会欣赏民间工艺。
2.能够理解民俗民风。
难点:能够树立树新风、不迷信的观念。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纸、各色彩笔或荧光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2,谈话导入
1.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可爱的家乡,了解精美的民间工艺,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参与多彩的文化活动,体会家乡别样的风情。
2.师PPT出示精美的民间工艺图片,让生欣赏。
3.学习课本72页,生能够根据旅游景区导游图和本地交通地图来设计一条旅游路线。
3、美丽的家园
1.学习73、74页,师指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
2.小组活动:我是家乡小导游。
四:家乡名优特产多
1.学习课本上的名优特产。
2.我是小小广告设计师:让生介绍自己的家乡并能设计广告词。
3.“烟台苹果莱阳梨,潍县出了萝卜皮”“槟榔敬君表如意,蜜柑祝君大吉熙”。这些关于地方特产的顺口溜,道出了各地人们的骄傲。越来越多的名优特产,成为各地别具一格的新名片。
四:小主人在行动
1.小组大讨论:作为家乡的小主人,能为家乡做些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象:家乡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学生自由展开想象后描述。
3.师小结:作为家乡的小主人,我们为美丽的家乡骄傲和自傲,将来要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我是家乡的小主人
家乡变化大
可爱的家乡人
小主人在行动




1.欢迎到我家乡来
看地图找家乡
美丽的家园
名优特产多
教学反思(可针对教学实际,对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某个问题、教案的使用等方面写出自己的真切感悟)
第四单元教材页码79到85总课时
课题:2.别样的风情
第1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教学目标
3.学会欣赏民间工艺。
4.能够理解民俗民风。
3.能够树立树新风、不迷信的观念。
3.师小结: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习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积极向上的传统习俗,为家乡的文明注入了新的内涵。传统习俗随着时代变迁和环境变化,也加入了时尚师出示ppt图片,让生感受人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2.生自读小故事:餐桌上的新风尚,不宜动土。理解我们要提倡社会新风尚,抵制社会不良风气。
3.讲述一下民间艺人故事,明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4.师小结:匠心独运的民间工艺,是智慧的结晶、文化的传承,也是艺术的发展。他不仅使家乡文明遐迩,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民俗大观园
1.师导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2.生学习81页和82页,了解我国不同的风俗习惯,明白不同的风俗习惯影响和改变着人民的生活。
教学反思(可针对教学实际,对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某个问题、教案的使用等方面写出自己的真切感悟)




2.别样的风情
精美的民间工艺
民俗大观园
树新风不迷信
教学反思(可针对教学实际,对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某个问题、教案的使用等方面写出自己的真切感悟)
第四单元教材页码86到95总课时
课题:3.我是家乡小主人
第1课时
主备人:
使用人:
教学目标
5.能够明白家乡的变化有多大。
6.知道是可爱的家乡人建设了美丽的家乡。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纸、各色彩笔或荧光笔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1,谈话导入
师: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乡。家乡自然风貌独特优美,名优特产繁多,我爱我的家乡。
2、看地图找家乡
1.师讲解什么是图例、比例尺以及看地图的方法。
2.生看课本上地图,通过地图找到自己的家乡位置。
师讲解什么是图例、比例尺以及看地图的方法。
4、家乡变化大
1.师多媒体出示与课本相关的家乡变化大的图片信息。
2.小组讨论:自己的家乡有哪些变化?
5、可爱的家乡人
1.师提问:谁在建设我们的家乡呢?生读课本89.90页并思考后回答。
2.师小结: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许许多多家乡人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着美好的未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学好本领,用掌握的知识来建设自己美丽的家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