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与著作权的区别

合集下载

著作权与版权的区别有哪些

著作权与版权的区别有哪些

著作权与版权的区别有哪些版权与著作权是否意思真的是相同的,也许很多人会存在疑问,特别是接触到著作权比较多的人,那么你知道著作权与版权的区别有哪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我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著作权与版权的区别有哪些基于上文笔者对著作权概念的界定,立足社会实践,笔者认为版权与著作权有五点明显区别:(一)主体不同。

从狭义上看,版权是指出版者权,其主体是出版者。

在中国,出版业被当作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地长期为国家专营,由国有的出版机构(出版社或出版公司)具体运作。

所以,在我国版权的主体只能是国有出版机构,自然人不能成为版权的主体。

而著作权的主体是作品的作者。

客观上,只有自然人是作品的唯一事实作者,自然人以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和民事主体;只能在特定情况下才能被视为“法定作者”。

(二)客体不同。

出版者权的客体为书刊及音像出版物。

而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著作权法保护的只是作品,而非作品的载体,因为作品载体可以有许多种,而作品本身只能是一个。

(三)形成机制不同。

(四)内容不同。

以我国为例,出版者对其出版作品享有的版权,包括专有出版权、版本权、出版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修改权、删除权。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

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及保护作品完整权。

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出版权、发行权、复制权、演绎权、翻译权、演绎权)、传播权(表演权、播放权、展示权、朗诵权)等权利。

(五)期限不同。

在我国,出版者对作者授权出版的作品享有一定时限的专有出版权。

时限长短由出版人与著作权人协商签约产生,并规定合同有效期限不超过10年。

著作人身权的保护一般不受限制,其中某些内容具有一身专属性的权利理应受到永久的保护。

对于著作财产权,各国都规定了一定的时间界限,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去世后50年,截止于作者去世后第50年的12月31日止。

版权和著作权的区别

版权和著作权的区别

版权和著作权的区别版权和著作权是一样的吗?很多忍关于版权登记存在一定的误解,难以辨清版权与著作权的区别。

“著作权”与“版权”这两个术语从词源来看存在很大差别。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版权和著作权的区别。

“版权”这个词语来自英文“Copyright”,版权在我国与著作权的意思是一样的,版权其实就是指著作权人对作者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的权利。

版权一开始侧重于保护的是图书印刷出版者的复制权,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版权也在进步,版权所保护的范围延伸到作者和得到授权或转让的权利人身上,逐渐形成了现有的法律框架。

我国第一部著作权法是《大清著作权律》,而其用词对学界以及之后的版权法律都有深刻的影响。

现如今,版权与著作权的区别在中国仅限于学理概念的讨论,而在实际内涵上是一致的。

“著作权”与“版权”这两个术语从词源来看存在很大差别。

“版权”(copyright)是英美法系的概念。

从其英文原词可以看出,版权的最初意思就是“复制权”,是为了阻止他人未经许可复制作品、损害作者经济利益而由法律创设的权利。

英美法系国家从未将版权看成所谓的“天赋人权”或“自然权利”,而是将它视作鼓励、刺激创作作品的公共政策的产物。

与此相适应,版权的侧重点也在于保护作者的经济权利。

作品长期以来被单纯视为作者财产,而与作者的精神、人格关系不大。

因此,版权可以像其他有形财产那样自由转让。

同时,雇员在受雇期间为了完成雇主交付的任务而创作的作品,也被视为是雇主而非雇员的财产,其版权由雇主享有。

有的英美法系国家甚至规定在这种情况下视雇主为作者。

“著作权法”是大陆法系的概念,其原意为“作者权”(author's right)。

与英美法系的版权法相比,大陆法系的著作权法将作品更多的视为作者人格的延伸和精神的反映,并非普通的财产。

因此大陆法系的著作权法更为注重保护作者的人身权利。

对著作权的转让施加较多限制,对人身权利则一般不允许转让和放弃。

第一章 著作权和著作权法概述

第一章  著作权和著作权法概述

文法学院
主讲 :魏纪林
二、中国著作权制度的历史
1910年,清政府颁布《大清著作权律》 1915年,北洋政府《著作权法》 1928年,国民党政府颁布《著作权法》 1986年4月12日,《民法通则》 1990年9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2001年10月27日 ,修订
文法学院
主讲 :魏纪林
第五节 著作权法概述
文法学院
主讲 :魏纪林
二、著作人身权与著作财产权的关系
(一)著作权一元论 (二)著作权二元论
文法学院
主讲 :魏纪林
第二节 著作人身权利
一、著作人身权利的定义
著作人身权利(rights of the person ),又称精神权利(moral rights), 是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以精神利益为内 容的权利。
主讲 :魏纪林
二、表演者与著作权人的关系
三、表演者权的客体
表演者权客体是表演。表演是演奏 乐曲、上演剧本、朗诵诗词等直接或借 助技术设备以声音、表情、动作公开再 现作品的行为。因此,表演是一种不构 成作品的非物质财产
文法学院
主讲 :魏纪林
四、表演者权的性质
对于表演者权利的法律性质,存在四种 学说。 第一种学说是与著作权相类似的理论。
文法学院
主讲 :魏纪林
二、著作财产权的特征
著作财产权与民法上的普通财产权
不同之处在于: (一)著作财产权的各项权能互不
包容
(二)除法律规定限制情况外,使
用权中的使用形式不受任何限制
文法学院
主讲 :魏纪林
(三)著作权人可分割自己或授权 他人使用其作品的时空范围
(四)著作财产权受期限的限制
(五)著作财产权不随作品载体物 权转移而转移

版权的基本知识与执法实务ppt课件

版权的基本知识与执法实务ppt课件
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 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 • (3)时事新闻; • (4)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将和公式。
最新课件
15
第五节
• 版权执法的概念 • 版权执法的范围
最新课件
16
版权执法的概念:
是指在实现国家著作权公共行政管理职 能的过程中,拥有版权行政执法权的行政 机关或组织,依照法定程序实施著作权行 政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利益,保护权利合 法权益,服务社会的行政行为,通俗的说 就是查处版权违法行为。
最新课件
25
第九节
• 一、版权执法的两法衔接
• 二、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规定
• 三、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 • 1、数额较大 • 2、其他严重情节 • 3、复制发行
最新课件
26
第十节
• 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 规定
• 国家版权局,公安部关于打击侵犯著作权 违法犯罪加强配合衔接的暂行规定
最新课件
著作权的基本知识与执法实务
最新课件
1
第一节
• 一、著作权的概念 • 二、著作权与版权同义? • 三、著作权的历史法源
最新课件
2
著作权的概念:
• 著作权的定义: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依法对他的 作品享有的一系列的专有权。
• 其表现三点特征: • 第一,享有著作权的作者可以决定是否对他的作品进行著作权意范围:
• 一般包括出版行政处罚与行政处罚权相关 的版权强制,与行政处罚相关的版权监督 检查。
• 所谓的行政处罚是指版权部门依照法定权 限和程序对实施版权违法行为的当事人, 给与行政处罚的具体行为。
最新课件
18
第六节
• 版权行政处罚的实体法 • 版权行政处罚的程序法

第二章 著作权法

第二章  著作权法

作品一般应具备的以下条件: 1、作品是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智力创造成果。 2、作品必须可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加以表现。 3、作品必须是作者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作者独立构思、 独立创作完成的。 4、作品应具有可复制性。
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1)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2010修改为法 律 对作品出版、传播的监督管理; (2)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 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 官方正式译文; (3)时事新闻,即指通过报纸、期刊、电台、电 视台等传播媒介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 (4)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


1、自然人作者,包括公民作者和外国人作者。 2、法人或其他组织作者。根据《著作权法》第11条的规定,由法人 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 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总之,如无 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为作者。
著作权法
第一节 著作权的客体与主体
一、著作权、著作权法的概述

1、著作权,亦称版(Copyright), 是指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人对文学、 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各项专有 权利。

2.版权、作者权、著作权 版权——英美法系的称呼,原意是书籍的复制权,来源于 安娜女王法令。 作者权——大陆法系国家的称呼。他们认为,在著作权中 人格权是首要的,财产权次之。 著作权——来源于日本,由日本著名教育家福泽谕吉根据 英文copyright创造的。 著作权一词上世纪初从日本传入我国,1910年大清著作权 律首次采用。 1991年著作权法“本法所称的著作权与版权系同义语”。 2001年著作权法“本法所称的著作权即版权”

什么是著作权-版权和著作权有区别吗?

什么是著作权-版权和著作权有区别吗?

什么是著作权?版权和著作权有区别吗?大多数人都觉得版权和著作权完全是一个意思,那么版权和著作权是人们理解的那样完全一样吗。

只要你好好阅读接下来文章的有关内容,希望你的问题能够迎刃而解。

下面我就什么是著作权?版权和著作权有区别吗?这两个问题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什么是著作权?版权和著作权有区别吗?许多人对此可能不是很了解,下面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著作权概念著作权过去称为版权。

版权最初的涵义是copyright(版和权),也就是复制权。

此乃因过去印刷术的不普及,当时社会认为附随于著作物最重要之权利莫过于将之印刷出版之权,故有此称呼。

不过随着时代演进及科技的进步,著作的种类逐渐增加。

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英国《安娜法令》开始保护作者的权利,而不仅仅是出版者的权利。

1791年,法国颁布了《表演权法》,开始重视保护作者的表演权利。

1793年又颁布了《作者权法》,作者的精神权利得到了进一步的重视。

二版权与著作权的区别版权来自与英美法系国家,是从英文copyright译过来的,从单词上就能看出它的直意是“复制”。

显而易见的,该类国家更重视作者的财产权利(这点还可以从英美法系国家有“法人作品”看出)。

著作权来自大陆法系国家,相反的,大陆发现国家非常重视作者的人身权。

但是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大家都有共同融合的趋势。

在我国,版权就是著作权,没有区别。

版权是指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

版权的取得有两种方式: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

在中国,按照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完成就自动有版权。

所谓完成,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创作的对象已经满足法定的作品构成条件,既可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

在学理上,根据性质不同,版权可以分为著作权及邻接权,简单来说,著作权是针对原创相关精神产品的人而言的,而邻接权的概念,是针对表演或者协助传播作品载体的有关产业的参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广播电视台、出版社等等。

著作权概论

著作权概论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著作权的概念著作权,也称版权,本意是作者的权利。

在国外,除英语、日语等少数语种看不出这项权利的主体外,绝大部分语种,特别是欧洲大陆国家的语种,都将著作权直接称为“作者权”,即作者因创作了文学、艺术作品而享有的权利。

在我国称为“著作权”,与著作权的概念直接自日本引进有关。

“版权”一词也来自日本,后因在日语中已成不再使用的“死词”,在我国民法界也被“著作权”一词代替,但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有两词交替使用的情况(注1),故我国著作权法及其修订本都明文规定:著作权与版权系同义词。

著作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著作权不仅指作者的权利,还包括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后者又称“邻接权”(见第三章第七节);狭义著作权仅指作者的权利。

(注1)刘波林:《关于“版权”和“著作权”两个用语的由来和使用情况》,“版权参考资料”1985年第6期第8-15页,文化部出版局出版小案例:/news/workslaws/20030702155146.html/zz/001.htm第二节著作权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一、著作权与物权从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著作权法看,著作权同民法中的物权有相同之处。

各国都将著作权规定为一种对世的、排他的、独占的权利,因此,著作权,特别是著作财产权,应属于物权的一种。

英国版权法将著作权视为动产,亦说明该权利的性质。

著作权与民法中的物权又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为民法中的物权通常都和权利指向的有形物紧密相关,有形物转移或者消灭,权利也随之转移或者消灭。

而著作权指向的是作者对某种思想的表达,即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而不是记录该作品的物理载体,即使该载体转移或者消灭,权利并不发生转移或者消灭,作品也依然存在。

例如,画家将其创作的美术作品卖给画店,如果没有特别约定,作品的著作权并未随着作品的出售而转移给画店,而是仍属于画家本人;即使该美术作品的原作不存在了,也未改变画家创作过该作品的事实。

也就是说,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可以脱离于记录作品的物质载体存在,是一种抽象的财产。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范围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范围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范围知识产权的概念和范围1. 引言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其创造或发现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法律保护权利。

这些智力劳动成果可以包括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商标、专利、工业设计、商业秘密等。

2. 版权2.1 版权的概念和作用版权是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复制、发行、展示、表演和修改等权利的保护。

它确保了作者和艺术创作人员对他们的作品享有合理的经济和道德权益。

2.2 著作权著作权是版权的一种形式,适用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

它包括原创的小说、诗歌、音乐、绘画、摄影、电影等作品。

著作权保护作品的表达方式,而不保护思想、理论、概念和事实。

3. 商标3.1 商标的定义和功能商标是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识,可以是文字、图形、符号、颜色、声音等。

商标的功能是确保消费者能够区分并识别自己喜欢的品牌,从而帮助企业建立品牌声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3.2 商标的注册和保护商标的注册是指将商标提交给知识产权机构进行注册,以获取商标的独占权。

商标的保护通过注册商标来维持和强化,侵犯商标权则可能导致法律诉讼和损害赔偿。

4. 专利4.1 专利的定义和意义专利是对发明所给予的一种专有权利保护。

它确保发明者在一定期限内对其创造进行独占性的使用和经济权益。

专利的颁发鼓励创新,促进科技进步。

4.2 专利的种类- 实用新型专利:对新的技术或产品的构思和解决方案提供保护。

- 发明专利:对实现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发明提供保护。

- 外观设计专利:对产品外观设计的创新提供保护。

5. 工业设计创造可实现的产品或系统的过程。

工业设计的保护主要通过工业设计专利来实现。

6. 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指由企业持有并保密的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的信息,具有商业价值,并采取了合理措施进行保护。

商业秘密的例子包括业务计划、客户列表、知识产权策略等。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知识产权:由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法律所保护的知识和智力成果的产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版权与著作权的区别
其一:主体不同。

从狭义上看,版权是指出版者权,其主体是出版者。

在中国,出版业被当作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地长
期为国家专营,由国有的出版机构(出版社或出版公司)具体运作。

所以,在我国版权的主体只能是国有出版机构,自然人不能成为版权的主体。

而著作权的主体是作品的作者。

客观上,只有自然人是作品的唯一事实作者,自然人以外的其他社会组织和民事主体;只能在特定情况下才能被视为“法定作者”。

其二,客体不同。

出版者权的客体为书刊及音像出版物。

而著作权的客体是作品,著作权法保护的只是作品,而非作品的载体,因为作品载体可以有许多种,而作品本身只能是一个。

第三,形成机制不同。

版权是一种从属于著作权的派生权利,出版者版权只能由著作权人授予而产生。

而著作权是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产生的权利。

在我国,作品一经创作产生,只要具备了作品的属性,即自动依法产生著作权。

第四,内容不同。

以我国为例,出版者对其出版作品享有的版权,包括专有出版权、版本权、出版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修改权、删除权。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包括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

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及保护作品完整权。

财产权包括复制权(出版权、发行权、复制权、演绎权、翻译权、演绎权)、传播权(表演权、播放权、展示权、朗诵权)等权利。

第五,期限不同。

在我国,出版者对作者授权出版的作品享有一定时限的专有出版权。

时限长短由出版人与著作权人协商签约产生,并规定合同有效期限不超过10年。

著作人身权的保护一般不受限制,其中某些内容具有一身专属性的权利理应受到永久的保护。

对于著作财产权,各国都规定了一定的时间界限,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去世后50年,截止于作者去世后第50年的12月31日止。

二、著作权特殊规定
1、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著作权归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
2、两人共同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归合作创作人共同享有;
3、合作创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单独享有著作权;
4、汇编作品的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
5、电影作品和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人享有;
6、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造的作品中的剧本、音乐等可以单独使用的作
品的作者,可单独行使著作权;
7、职务作品,除应归法人或者其他人享有的除外,其著作权归职务作品的作者享有;
职务作品是指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应归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的著作权是指:"1、主要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2、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的;
8、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委托人和受托人在合同中约定;
9、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转移,其著作权仍归作者享有;
10、著作权属于公民的,公民死亡后,其发表权、使用权、获取报酬权在保护期内依照继承法的规定转移至继承人享有;
11、著作权属于法人和其他组织,法人和其他组织变更、终止,其著作权中的发表权、使用权、获取报酬权在法定的保护期依法转移至承受其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没有其承受权利义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由国家享有。

三、版权的取得有两种方式
自动取得和登记取得。

在中国,按照著作权法规定,作品完成就自动有版权。

所谓完成,是相对而言的,只要创作的对象已经满足法定的作品构成条件,即可作为作品受到著作权法保护。

在学理上,根据性质不同,版权可以分为著作权及邻接权。

简单来说,著作权是针对原创相关精神产品的人而言的,而邻接权的概念,是针对表演或者协助传播作品载体的有关产业的参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录音录像制品制作者、广播电视台、出版社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