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氮标曲

合集下载

氨氮标准曲线

氨氮标准曲线

二、仪器
1.可见分光光度计。 2.500-1000mL全玻璃磨口蒸馏装置。 3.pH计。 4.恒温水浴槽。 5.电炉:220V/1kW。 6.比色管:50mL。 7.陶瓷蒸发皿:100mL或200mL。 8.移液管:1mL、2mL、5mL。 9.容量瓶:250mL。
三、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氨氮的测定 纳氏试剂比色法 1、原理 氨氮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黄棕色的络合物,其 色度与氨氮的含量成正比,可在420nm波长下 使用光程长为10mm的比色皿比色测定,最低检 出浓度为0.05mg/L。 2K2[HgI4]+3KOH+NH3 =[Hg2O·NH2]I+2H2O+7KI
亚硝酸盐氮标准曲线示意图
自制亚硝酸盐2010-5-1标准曲线
0.100 1.250, 0.090 y = 0.07043 x + 0.00191 R 2 = 0.99990
1.000, 0.072 0.750, 0.055 0.050 0.500, 0.037 0.250, 0.020 0.100, 0.009 0.050, 0.005 0.000 1.50 1.45 1.40 1.35 1.30 1.25 1.20 1.15 1.10 1.05 1.00 0.95 0.90 0.85 0.80 0.75 0.70 0.65 0.60 0.55 0.50 0.45 0.40 0.35 0.30 0.25 0.20 0.15 0.10 0.05 0.00
吸收液:2%硼酸或0.01mol/L硫酸。 纳氏试剂:碘化汞-碘化钾-氢氧化钠。称取16g氢 氧化钠溶于50mL水中,冷却至室温。称取7g碘化钾 和10g碘化汞,溶于水中,然后将此溶液在搅拌下, 缓慢加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并稀释至100mL。贮存 于棕色瓶内,用橡皮塞塞紧,于冷暗处存放,有效 期可达一年。 50%酒石酸钾钠溶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溶于100mL 水中,加热煮沸,以驱除氨,充分冷却后稀释至 100mL。

氨氮的标准曲线绘制详细步骤

氨氮的标准曲线绘制详细步骤

氨氮的标准曲线绘制详细步骤如下:
1. 准备标准样品:选择两个或更多氨氮浓度已知的标准溶液,记为
A、B、C等,浓度要尽可能覆盖你想要测量的水样中氨氮的范围。

2. 稀释标准溶液:根据需要,将标准溶液用纯水或其他适当的溶液按照适当的比例稀释,以获得更多的浓度水平。

3. 准备反应试剂:根据所选的测定方法,准备合适的反应试剂。

4. 绘制标准曲线:根据稀释后的标准溶液浓度和对应的吸光度或响应值,绘制标准曲线。

5. 测定未知水样:根据所选的测定方法,将未知水样进行前处理,然后按照与标准曲线相同的条件进行测定,得到吸光度或响应值。

6.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氨氮浓度:将测得的吸光度或响应值与标准曲线对比,找到对应的氨氮浓度,即为未知水样中氨氮的浓度。

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可能因所使用的仪器和试剂不同而有所差异。

氨氮 纳氏试剂标准曲线

氨氮 纳氏试剂标准曲线

氨氮纳氏试剂标准曲线氨氮是水体中常见的一种污染物,其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水体的水质。

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水体中的氨氮浓度对于环境监测和水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纳氏试剂法是一种常用的氨氮浓度检测方法,通过构建标准曲线,可以准确地测定水样中的氨氮浓度。

本文将介绍氨氮纳氏试剂标准曲线的构建方法及实验步骤。

1. 实验原理。

纳氏试剂法是一种常用的氨氮浓度检测方法。

其原理是在碱性条件下,氨氮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通过比色法测定其吸光度,从而确定水样中的氨氮浓度。

在构建标准曲线时,需要先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氨氮标准溶液,然后测定它们的吸光度,绘制标准曲线,最后通过待测水样的吸光度值,可以根据标准曲线确定其氨氮浓度。

2. 实验步骤。

(1)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氨氮标准溶液,使用纳氏试剂进行反应,测定它们的吸光度值。

(2)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氨氮纳氏试剂标准曲线,通常为吸光度与氨氮浓度的关系曲线。

(3)取待测水样,使用相同的方法测定其吸光度值。

(4)根据标准曲线,确定待测水样中的氨氮浓度。

3.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需严格控制各种试剂的用量,避免误差的产生。

(2)在测定吸光度时,应选择合适的光波长,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标准曲线的绘制应该覆盖待测水样的预期浓度范围,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4)实验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避免试剂的接触和吸入,避免发生意外。

4. 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构建氨氮纳氏试剂标准曲线,可以准确地测定水样中的氨氮浓度。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标准曲线的构建和实验操作的精准度。

因此,在进行氨氮浓度检测时,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 结语。

氨氮纳氏试剂标准曲线的构建是水质监测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水体中的氨氮浓度。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于氨氮纳氏试剂标准曲线的构建有所帮助,谢谢阅读!以上就是关于氨氮纳氏试剂标准曲线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标氨氮标准曲线斜率

国标氨氮标准曲线斜率

国标氨氮标准曲线斜率国标氨氮标准曲线斜率是指在国家标准规定的条件下,氨氮浓度与检测数值之间的线性关系斜率。

氨氮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其浓度的快速准确检测对于水质监测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国标氨氮标准曲线斜率的确定对于水质检测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国标氨氮标准曲线斜率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准备标准溶液。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氨氮标准溶液浓度,配制好氨氮的标准溶液。

在配制标准溶液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标准溶液的浓度准确无误。

其次,进行仪器的校准。

在进行标准曲线斜率的测定之前,需要对检测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校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标准溶液进行多次测试,得到仪器的响应数值,并与标准溶液的浓度进行对比,从而确定仪器的准确性。

接着,进行标准曲线的绘制。

在校准完成后,需要使用标准溶液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得到一系列的氨氮浓度与检测数值的对应关系。

然后,利用这些数据绘制标准曲线,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标准曲线的斜率。

最后,确定标准曲线斜率。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的标准曲线斜率即为国标氨氮标准曲线斜率。

国家标准对于标准曲线斜率的要求是严格的,仪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标准曲线斜率进行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国标氨氮标准曲线斜率的准确测定对于水质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准确的标准曲线斜率才能保证仪器对氨氮浓度的准确检测,从而为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因此,在进行标准曲线斜率测定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国标氨氮标准曲线斜率是水质监测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参数,其准确测定对于保障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标准曲线斜率,为水质监测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氨氮地下水纳氏试剂标准曲线

氨氮地下水纳氏试剂标准曲线

氨氮地下水纳氏试剂标准曲线
氨氮是地下水中重要的水质指标之一,通常用于评估地下水污染程度。

纳氏试剂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用于测定地下水中的氨氮含量。

建立氨氮地下水纳氏试剂标准曲线的步骤如下:
1. 准备标准样品: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氨氮标准溶液,通常选取浓度范围从0 mg/L到高浓度,如10 mg/L或20 mg/L。

可以通过稀释已知浓度的氨氮标准溶液来得到不同浓度的标准样品。

2. 添加纳氏试剂:将不同浓度的氨氮标准样品分别放入不同的试管中,然后向每个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纳氏试剂。

纳氏试剂能与氨氮形成复合物,并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3. 反应和测量:将试管中的溶液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使用比色计或光度计测量反应溶液的吸光度或透过率。

吸光度或透过率与氨氮的浓度呈线性关系。

4. 绘制标准曲线:将吸光度或透过率与氨氮浓度的对应数值绘制成散点图,并进行曲线拟合。

拟合的曲线就是氨氮地下水纳氏试剂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可以用于后续的地下水样品检测。

测量未知样品时,将其反应溶液的吸光度或透过率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未知样品中氨氮的浓度。

氨氮的标准曲线

氨氮的标准曲线

氨氮的标准曲线氨氮是水体中的一种重要污染物,其浓度的快速准确检测对于环境保护和水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而氨氮的标准曲线则是进行氨氮浓度测定的重要工具之一。

下面将介绍氨氮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氨氮的标准曲线。

氨氮的标准曲线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一系列标准溶液的浓度和对应的检测数值所绘制出的曲线。

通过该曲线,我们可以准确地推断出待测水样中氨氮的浓度。

因此,标准曲线的制备是进行氨氮浓度测定的关键步骤之一。

其次,制备氨氮的标准曲线需要一系列的操作和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氨氮标准溶液,然后使用特定的氨氮检测方法对这些标准溶液进行检测,得到一系列的检测数值。

接着,我们将这些检测数值与对应的标准溶液浓度进行配对,绘制出氨氮的标准曲线。

在绘制曲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实验条件的一致性,确保获得准确可靠的标准曲线。

除了制备标准曲线的方法,我们还需要了解如何使用氨氮的标准曲线进行浓度测定。

一旦我们获得了标准曲线,我们就可以使用待测水样的检测数值与标准曲线进行比对,从而推断出水样中氨氮的浓度。

这种方法简便、快速,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和环境保护领域。

在进行氨氮浓度测定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标准曲线的制备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在使用标准曲线进行浓度测定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定期检查和更新标准曲线也是保证测定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总之,氨氮的标准曲线是进行氨氮浓度测定的重要工具,其制备和使用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并定期检查和更新曲线,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大家对氨氮标准曲线有所帮助。

氨氮标准曲线法计算

氨氮标准曲线法计算
(以氨氮为例) xi ∙yi 标准曲线法数据记录及计算表格 (以氨氮为例) r
标准曲线法数据记录及计算表格 (以氨氮为例) a
标准曲线法数据记录及计算表格 (以氨氮为例) b
1000050000000000000023456700050010030050070100800142026504120535072600000250000100009000250004900100064000201600702301697402862305270800004000142000795002060037450072610030050070010000265216000184251080014042标准曲标法据标标及标算表格数以标例氨氮标定次数所取标液ml标体含量氨氮ximg吸光度yixi2yi2xi?yi标明1上述表格中的要根据标指标标准系列的标定次据是以水标中六价标标定标例标数rab的公式作适标算的如果是其来标整当07指标需它数2公式标整方法光标点中r的标算标果09999表格最上方式把公式中的标定次数9改标相标指标的标定次标示标算公即可
标准曲线法数据记录及计算表格(以氨氮为例)
测定 次数
1
2 3 4 5 6 7
所取标液 体积ml
0.00 0.50
1.00 3.00 5.00 7.00 10.00
氨氮含量 吸光度
xi(mg) yi
0
0.000
0.005 0.01 0.03 0.05 0.07 0.1
0.080 0.142 0.265 0.412 0.535 0.726
改同r。
5
4
3
2
1
0
0
2
4
6
r

a
b
0.9958 0.0440 6.9879

氨氮标准曲线法计算

氨氮标准曲线法计算

算公式(,2)把公公式式调中整的方测法定:次光数标9改点为中相r的应计指算标结的果测(定0.次699数99即)可,。表a格、最b计上算方公即式显的示修计
改同r。
5
4
3
2
1
0
0
2
4
6
r
a
b
0.9958 0.0440 6.9879
6
8

10
12
标准曲线法数据记录及计算表格 (以氨氮为例) 氨氮含量xi(mg)
0
0.000
0.005 0.01 0.03 0.05 0.07 0.1
0.080 0.142 0.265 0.412 0.535 0.726
(xi)2 0
0.000025 0.0001 0.0009 0.0025 0.0049 0.01
(yi)2 0.00000
0.00640 0.02016 0.07023 0.16974 0.28623 0.52708
标准曲线法数据记录及计算表格 (以氨氮为例) b
xi ∙yi 0
0.0004 0.00142 0.00795 0.0206 0.03745 0.0726
0.265 2.160 0.018425
1.080
0.14042
说明:(1)上述表格中的数据是以水样中六价铬测定8 为例来计算的,如果是其它
指标,需要根据该指标标准系列的测定次数对r、a、7b的公式作适当调整;
1上述表格中的数据是以水样中六价铬测定为例来计算的如果是其它指标需要根据该指标标准系列的测定次数对rab的公式作适当调整
标准曲线法数据记录及计算表格(以氨氮为例)
测定 次数
1
2 3 4 5 6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ml01357
含量/ug010305070
0.0140.0840.2430.3620.512
0.0130.0870.2470.3660.513
0.0130.0860.2470.3710.516
0.0130.0860.2460.3660.514
A-A000.0730.2330.3530.501

A

y = 0.007x + 0.004
R² = 0.999

0.00
0.20
0.40

0.60

0.80

050100150
A

含量/μg
10
100
0.728
0.731
0.735
0.731
0.7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