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加固施工方案

梁、板加固施工方案
梁、板加固施工方案

梁、板加固施工方案

本工程主要采用植筋加固法、粘钢加固法以及增大截面加固法施工。为确保加固过程中的施工作业安全,满足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项目部决定首层加固部分先进行植筋加固施工内容的施工再进行粘钢加固施工,4~11层加固部分先进行植筋与增大截面加固法内容的施工,再进行粘钢法加固的施工作业顺序。

1植筋加固法

1.1施工流程

1.2施工工艺

(1)支架搭设

①搭设支撑架体:根据加固设计图纸要求,对加固区域内的结构板、梁搭设支撑架体:结构梁沿梁底方向每隔600mm设置一根立杆,结构板每隔900mm设置一道立杆,扫地杆离地200mm,步距为1500mm,水平杆与相邻柱抱箍固定。

②搭设操作平台:根据施工需要,搭设满足施工安全及操作方便的操作平台。

(2)放线定位

根据加固设计说明要求,对需要植筋的结构板、梁进行放线,1#塔楼首层为梁两侧200mm宽范围内(详见一号楼1层梁顶及支座局部加固图),4~11层为17/G-H轴及18/G-H轴之间局部梁(详见4~11层加固平面图)。

(3)原结构剔打:

首先采用风镐对放线区域结构板进行粗打,然后换用人工进行细打。精细操作,精心施工。严禁采用锤击等振动大,破坏性强的办法施工。剔打原有结构构件时,不应破坏剔打范围外结构构件的完整性。有松动、开裂的部分应剔掉。剔打出来的梁、板钢筋应保留,且不得随意弯折。

(4)钢筋处理:

结构板剔打完成后用电动钢丝刷或人工钢丝刷,清除板筋表面的锈蚀,用丙酮或酒精清除板筋表面油污及灰尘。

(5)植筋:

①钻孔:

植筋前的钻孔,应使用专门的电钻和钻头,钻孔直径D与植筋直径的匹配,应符合植筋技术要求。植筋时不得伤及原结构主体钢筋。

②清孔除尘:

a清孔方法:一般采用高压气冲洗(用空压机、打气筒等);也可以用高压水冲洗(但是在植筋前,孔内必须达到干燥)。

b孔壁化学处理,用上述方法清除后,在灌胶前,用丙酮或酒精清洗一遍,达到孔壁无灰尘、无油污、无有机杂质。

③灌注结构胶:

植筋用的粘结剂,应使用专门的注射器进行注射,最初射出的少许粘结液不能使用,应予以弃去。正式向孔内注射时,应先从孔穴的底部开始,使注射质量均匀。粘结剂用量以插入钢筋后有少许浆液溢出为宜。

④植入钢筋:

a将处理好的钢筋,植入灌注好结构胶的孔内.自由端按照图纸位置布置在板或梁内。首层加固植筋深度:梁22d;板植筋锚固长度为150mm。植筋间距 5d,植筋边距 2.5d(d为植入钢筋的直径)。4~11层加固植筋深度:梁、筒体植筋30d,植筋间距 6d,植筋边距 3.0d(d 为植入钢筋的直径),梁两侧加固梁箍筋与已浇梁箍筋单面焊接10d.

b养护固化:钢筋植入定位后应加以保护,防止碰撞和移位,保持3天,待结构胶固化原材料后方可受力。

⑤抗拔力学试验与验收

植筋达到一定强度后,请实验室人员对现场所植钢筋做抗拔力学试验,检测结果合格并经监理检查验收同意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6)支模

植筋区域内结构板,采用底部支撑,上部吊打的支模措施。

(7)混凝土浇筑

首层加固植筋加固区域内板洞新增构件均采用C45混凝土。混凝土内掺入ZY微膨胀剂,混凝土限制膨胀率不小于0.025%。

(8)养护及拆模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养护时间尽量延长,至少控制在7天以上,新浇注混凝土达到100%设计强度后方可拆模。

1.3植筋法质量验收标准

(1)孔深、孔径偏差不大于2mm,钢筋间距偏差不大于30mm。

(2)钢筋锚固强度应通过拉拔试验检测,满足设计要求。

2增大截面加固法

2.1施工流程

(1)混凝土表面处理

剔除筒体走道处连梁两侧及底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并对原构件混凝土存在的缺陷清理至密实部位,并将表面凿毛或打成沟槽,沟槽深度不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箍筋间距或200mm。被包的混凝土棱角应打掉,同时应除去浮碴、尘土。

(2)冲洗及缺陷部位处理

原有混凝土表面应冲洗干净,充分润湿后刷纯水泥浆再浇混凝土(筒体走道处连梁除外),并应加强养护。确保新旧混凝土形成整体,共同受力。

(3)增设主筋

筒体走道处连梁底部钢筋植入两端筒体剪力墙30d(具体植筋工艺详见植筋加固法施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