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课件: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城市设计:第一章城市设计概论

城市设计:第一章城市设计概论

适用:为市民而设计,而非特殊阶层。
……具有社会生活意义 安全:防卫空间;人行空间。
……人的基本需求 可达:交通顺畅;方便参与各种活动。
……可接近、可亲近 小巧玲珑


亲切美
符合人的尺度:以人为依据考虑空间尺度、界 面和空间比例将使空间变得亲 切。如高层建筑围合的空间中, 用低层的裙房作为缓冲,可避 免高层建筑的尺度产生对人的 畏迫感。 “人是万物的尺度。”
⑸、70年代纽约市乔纳森·巴奈特发表了《城市设计 概论》,提出了 城市设计是“设计城市而非设计建筑” 的观点。强调城市设计不仅是空间设计,也是塑造城市 的过程。
⑹、80年代以来,美建筑师韦恩·奥图和唐·洛出版 《美国的城市建筑》一书,该书认为一个独立的建筑 物,城市设计项目,一个计划或一项政策,都会带来 相关影响,进而影响城市开发的导向和城市 形成的改
⑸.城市设计不够深度不够,规划师和建筑师对“城市 设计”这一中间环节不够重视。
二、城市设计的含义、目的、对象、内容
1. 城市设计的含义----相关定义
关于城市设计概念的表述多种多样,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 见解。
(1)“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 构思和安排,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 《城市规划基本法》98GB
变。这一理论促使人们把城市设计与城市开发、城市 管理整体联系起来。把开发建设与对城市结构和经济 的影响联系起来。
以上近现代城市设计的产生和发展可以看出,城市 设计的研究 越来越重视综合效益,已经从二维的平面形 式规划发展到由社会规划、经济规划和形体环境规划三 方面内容组成的综合规划,那么对规划师的要求也就越 来越高,要求我们不仅要有规划学科的知识,还要有社 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的知识。

第三章+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第三章+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戈登·卡伦(Gordon Cullen)(1914 - 1994)是英国战后城市设计理论发展的领导者,其工作涉及城市景观理论研究和规划探索。二战后在《建筑评论》任副总编辑,1970年卡伦成为英国皇家建筑学会荣誉会员。
►著作:《城镇景观》(1961),将城市主义的基础建立在体验感受和特定场所的特殊性上。
►埃德蒙· N ·培根生于美国费城,就读于康乃尔大学及匡溪艺术学院,师从伊利尔·沙里宁,曾任美国费城总建筑师和宾州大学建筑系主任。从1949年-1970年退休为止,他一直担任费城规划委员会行政负责人,在其职业生涯中,因对美国城市费城的长期关注而闻名。1971年美国规划师协会授予其杰出服务奖。
►著作:《城市设计》,是当今城市设计的一部有着重要影响的书籍,全面系统地探索了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
3.1空间形式理论—芦原义信
著作:《外部空间设计》(1975)
►1942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195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研究生院。
►著名建筑理论家诺伯格·舒尔茨的同班同学(偏重理论色彩的“建筑意向”(Intention in Architecture)和“建筑现象学”(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研究)。
3.1空间形式理论—戈登·卡伦(Gordon Cullen)
►进入理想之城的三座大门
►运动(motion):视觉连续——序列视景分析(Serial Vision)
•城镇被分为两种不同的元素:眼前的景观(existing view)和不断出现的景观(emerging view)。
►位置(position):场所
章节编号
章节名称
第三章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知识点
本章重点与难点
本章学习目标和指南

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理论课件

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理论课件
论课件
勒柯布西耶把首府的行政中心当作城市的“大
脑”,主要建筑有议会大厦、邦首长官邸、高级 法院等,它们被布置在山麓顶端,可俯视全城。
博物馆、图书馆等作为城市的“神经中枢”位于
大脑附近,全城商业中心设在作为城市主干道的 交叉处,象征城市的“心脏”。
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理论课件
柯布西耶的城市观
当时的欧洲因为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而引
发的严重的城市问题,柯布西耶在针对这 些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城 市思想。
虚拟城市规划方案—— 1922年的“300万人口的当代城市规划” 1925年的巴黎“瓦赞规划” 实际项目——印度昌迪加尔规划。
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理论课件
勒·柯布西耶认为从中古时期发展起来的城市,包 括巴黎在内,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 要,必须进行彻底改造。改造城市的基本原则是: 城市按功能分成工业区、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和 中心商业区等。城市中心地区向高空发展,建造 摩天楼以降低城市的建筑密度。他提出建筑物用 地面积应该只占城市用地的5%,其余95%均为 开阔地,布置公园和运动场,使建筑物处在开阔绿 地的围绕之中。他认为城市道路系统应根据运输 功能和车行速度分类设计,以适应各种交通的需 要。他主张采用规整的棋盘式道路网,采用高架、 地下等多层的交通系统,以获得较高运输效率; 各种工程管线布置在多层道路内部。他强调现代 城市建设要用直线式的几何体形所体现的秩序和 标准来反映工业生产的时代精神。
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理论课件
5.功能分区明确
柯布西耶提倡严格的功能分区方法,将一 个城市分为工作,居住,商业与休闲等等 几个区。区域与区域之间没有或很少有相 互包含。
柯布西耶的现代城市理论课件
勒·柯布西耶的城市规划思想影响深远。例 如,在城市采用立体式的交通体系,在市 区修建高层楼房,扩大城市绿地,创造接近 自然的生活环境等原则,已被许多城市的规 划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实例 有昌迪加尔规划、巴西利亚规划和巴黎德 方斯区规划等。

城市设计基础

城市设计基础

三、城市设计的学科范畴
“概括的说,任何地域规模上的天然地形改变 或土地开发,都应进行城市设计,从一个大洲规 模的水源开发计划、城市发展地带、国家公园概 貌、国家路网、河流流域直到大学布局的规划设 计” E•D • 培根《城市设计》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大体上可将城市设计所涉及的领 域分为以下几类:
英国的 “城市设计小组” 总结的关于“好的城市设计”的主要
概念有:
(1)创造“场所”(place) (2)多样性 (variety)
(3)连贯性 (contextual)
(4) 渐进性(incremental) (5)人的尺度 (human scale)
城市设计图纸成果
中规院-苍南城市设计
绥江城市概念规划 (城市空间景观结构规划)
城市规划 战略性 ( 总体规划、分 区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宏观 二维 社会、经济、环境要素为主
设计性质
指导性 ( 概念图、导则 )
计划性质
法定性 ( 图则、文本 )
(2) 设计的层次不同
城市设计介于规划与修建设计之间, 属于规划设计范畴,比例
尺一般为 1/1000 或 1/2000(最大为 l/500);建筑设计属于 修建设计范畴,其图纸直接指导施工。
城市规划为城市设计提供指导和框架;城市设计为城市规划创造空 间和形象,也可以说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继续和具体化。城市 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共同点是: (1)两者的基本目标和指导思想的一致性;
(2)两者都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3)两者在工作方法上都需要多部门、多专业的协调与 合作。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相异点见下表:
(3) 设计深度不同
城市设计一般作到方案或概念性设计的深度,但应表达出形 体空间的具体形象;建筑设计应作到技术设计和施工图。 城市设计的性质,决定了它还要为除了建筑设计以外的绿化 设计、小品设计、广告、灯光等一切公共空间内的专项设计提

现代城市设计原理PPT课件

现代城市设计原理PPT课件

智能化城市设计的趋势
智能交通系统
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 术,优化城市交通布局,提高交通效 率和安全性,减少拥堵和排放。
智能化设施
利用传感器、网络和远程控制等技术 ,实现城市设施的智能化管理,提高 设施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
城市设计与文化遗产保护
保护历史建筑
城市设计应尊重和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通过合理的改造和利用,使其与现 代城市发展相融合。
智能化设计
利用数字化工具,实现自 动化和智能化的设计流程, 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绿色建筑在城市设计中的实践
节能设计
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 技术,降低建筑能耗,提 高能源利用效率。
生态化设计
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 合,利用自然条件,如采 光、通风等,减少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
可再生能源利用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 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 的依赖,降低碳排放。
THANKS
感谢观看
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人本原则
以人的需求和体验为核 心,创造宜居、便捷、
舒适的城市环境。
生态优先原则
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 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生。
文化传承原则
尊重和保护城市的历史 文化,彰显城市特色和
魅力。
创新发展原则
运用先进理念和技术手 段,推动城市设计的创
新与发展。
城市设计的要素与流程
要素
空间形态、景观形象、建筑风格、交通组织、绿化配置等。
案例三:美国波特兰的城市设计
总结词
创新、个性、包容
详细描述
波特兰是美国最具创新性的城市之一,其城市设计充 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波特兰鼓励市民参与城市规划, 许多创新项目都是由市民发起并实施的。个性是波特 兰的另一个特点,该市拥有众多独特的社区和建筑风 格,展现了城市的多元化。包容性是波特兰城市设计 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该市积极吸引不同背景的人群, 并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各类人群的需求。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

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1.空间形式理论卡米诺·西特他最早提出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有序”理论,这种思想主要反映在《城市建设艺术》这本著作中。

提出了城市空间艺术原则,是基于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中,各实体要素之间功能关联及组合关系而得出的,其艺术原则的核心表现在注重整体性,注重关系,注重关联的内在性。

伊利尔•沙里宁他的“体型环境”设计观的代表作为《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和《形式探索:艺术的基本途径》。

他主张根据城市的功能和多种条件,把城市有机地分解和组合成城市的各个区域,各区由大小不同的建筑群体组成。

城市建设应是动态的,因而城市布局要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有机体的生长。

他进一步认为,城市与自然界的所有生物一样都是有机的集合体。

戈登•卡伦戈登·卡伦被视为是对基于形式主义的、抽象的、松散的理性主义现代城市理论的反对者,他将城市主义的基础建立在体验、感受和特定场所的特殊性上。

代表作为《城镇景观》。

埃德蒙·N·培根他认为美好的城市应是市民共有的城市,城市的形象是经由市民无数的决定所形成,而不是偶然的。

城市设计的目的就是满足市民感官可以感知的“城市体验”。

为此,他强调美学上的观察,特别是建筑物与天空的关系、建筑物与地面的关系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代表作为《城市设计》。

芦原义信他注重空间设计手法,空间要素及其与人的视觉相关性的研究。

提出了外部空间设计的理论方法,从空间的划分、空间的组成要素、空间的布局等方面进行了论述,点出了人与空间的关系,指出外部空间设计就是把“大空间”划分成“小空间”,或是还原,或是使空间更充实更富于人情味的技术。

比尔·希列尔比尔·希列尔1983年提出空间句法理论是建立在图底关系理论、联系理论和社区分析的基础上的城市空间分析方法。

通过对100多个城镇和城市设计方案的分析,希列尔证明,城市空间组织对活动与使用模式的影响主要涉及3个方面,即空间的可理解性,使用的连续性和可预见性。

城市设计-03城市设计基础理论

城市设计-03城市设计基础理论

3.8城市设计的整体理论
•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 1、罗杰· 特兰西克 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的设计研究生院和 瑞典查默斯理工大学主持工作,现任美 国康奈尔大学景观建筑学课程的教授。 代表作 《寻找失落空间》
• 提出了几个理论分析方法 1.图底关系理论分析方法:从理解城市形 态入手,体会城市建筑体块的空间关系 。通过图底关系分析,从二维角度认识 城市模式、空间秩序、空间等级等。 2.联系理论分析方法:通过交通、视觉方 面的联系分析,明确城市空间中主要功 能与景观构成要素之间的交通与视线联 系,从而确定城市的主次交通和视线、 视廊。
3.3田园城市与新城设计理论
• •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1、埃比尼泽-霍华德 20世纪英国著名社会活动家,城市学家, 风景规划与设计师,“花园城市”之 父,英国“田园城市”运动创始人。 开启新城规划的先河。 代表作: 《明日的田园城市》


2、弗雷德里克-吉伯德
英国著名城市设计师,代表作《市镇 设计》。将城市设计提高到艺术水平 上去研究。
代表作
• 《明日的城市》、《阳光城》
300万人口的明日城市,采用现代化的几 何构图形式,矩形和对角线的道路交织 在一起;规划的中心思想是疏散城市中 心、提高密度、改善交通、提供绿地、 阳光和空间;
巴黎城市中心区改建设计 -----伏埃森规划(Voison)
2、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 • •
• •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1、乔奈森-巴奈特 曾任纽约总城市设计师,现任宾州大 学教授。 代表作《城市设计引介》 从城市公共政策和管理的角度探讨城 市设计过程,从土地使用、开放空间、 街道家具、城市交通、立法、公共投 资等方面阐述了与城市设计密切相关 的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及方法。

城市设计的理念、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

城市设计的理念、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
精品课件
4.1.2 城市设计的理念
1 城市设计的理念 ❖ ⑴ 体现城市性质,注重文化传承 ❖ ⑵ 设计尺度应与城市规模相适宜 ❖ ⑶ 突出城市特色,重塑城市形象 ❖ ⑷ 强调以人为本,满足市民社会生活需要 2 城市设计的原则 ⑴ 城市设计的一般原则
张庭伟(2001)提出城市设计的三项原则:①城市设计 的文脉性;②城市设计的社会性与公众性;③城市设计的累 积性。一个城市的规划,对该城市发展的论证,都必须从该 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在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去全面分析。一 个地段的城市设计一定要放在该地段所处周围地段的背景中 去分析、构思,这就是文脉性。
❖ 许溶烈认为,城市设计需要综合处理设计环境的社会、经 济、文化、功能、技术、审美和自然条件等各方面的制约因 素,为人们传造一个舒适、方便、卫生、优美的物质空间环 境和社会环境,以满足在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诸方面的 需要,城市设计也是一种行政管理手段。
❖ 张京祥(1996)认为,城市设计是对城市整体社会文化 氛围设计,偏重于城市形象研究与策划,表现在城市设计思 想中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尊重和把握,表现在城市设计手法 中对原有社会文化要素的有机组合,表现在城市设计操作中 对其形成机制的促成。
第4章 城市设计的理念、基本要素
和基本方法
❖ 4.1 城市设计的理念 ❖ 4.2 城市设计的基本要素 ❖ 4.3 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
精品课件
4.1 城市设计的理念
❖ 4.1.1 城市设计的目标和基本特征 ❖ 4.1.2 城市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 4.1.3 城市设计与城市文化 ❖ 4.1.4 旧城中传统空间的城市设计
❖ ① 重视设计过程的思想;
❖ ② 为了使城市设计成功,它必须服务与社区中的人, 同时这个过程必须包括反馈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形式理论
1.2. 伊利尔·沙里宁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认为大到城市,小到艺术品都是“体形环境”的一部分, 须讲求体形秩序: 1,表现原则,城市设计须反映城市的本质和内涵 2,相互协调原则,城市与自然、城市各部分、建筑群之 间相互协调 3,有机秩序原则,“宇宙机构的真正原则”,是协调指 导一切原则的最基本原则。
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城市设计的基础理论
空间形式理论 现代城市功能理论 新城设计理论 场所文脉理论 人文社会设计理论 自然生态设计理论 设计过程与方法理论 城市设计的整体理论
空间形式理论
1.1. 卡米诺·西特
《城市建设艺术》The Art of Building Cities 最早提出城市空间环境的“视觉有序”理论 现代城市设计学科形成的重要基础之一 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分离 主张城市设计建立在对空间感知的严格分析上。
柯布西耶的城市设计思想的重点是 “秩序”。
他承认和面对大城市的现实,并不反 对大城市和现代化的力量,主张用全 新的规划与建筑形式改造城市,认为大 城市本身具有巨大吸引力和发展潜力, 对大城市矛盾,他提出可以依靠现代 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造城市原有空间。
《明日的城市》中假设了一个300w 人口的城市,中心区40w居民住在24 栋60层高楼中,周围是大片绿地。
柯布西耶与“光明城市”
现代城市功能理论
2.2. 《雅典宪章》 1933年8月,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开会,制定了 《城市规划大纲》,即《雅典宪章》。为现代城市规划奠定了 理论基础。 强调城市功能分区 强调自然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发展形成了气候规划中的区划管理、绿环、邻里单位、人车分 离、高层化、间距等概念的 形成。
稹文彦
现代城市功能理论
1、组合形式:在二维平面上组合个别建筑物;空间的连接是 内敛而非外显的;较重视主体建筑物,忽视开放空间的边缘 围合。
现代城市功能理论
2、超大形式:以层级开放的 模式将个别元素连接成一个 大架构,组成超大结构系统; 连接是构成结构的实质因素; 具有管理和工程上的优点。
现代城市功能理论
空间形式理论
1.5. 芦原义信
《外部空间设计》
总结各家空间分析理论。 提出“空间秩序”、 “逆空间”、 “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 “加法空间和减法空间”等多个重要概念。
逆空间——格式塔心理学
外部空间与建筑内空间互为逆空间
PN空间
京都龙安寺石庭
纪念碑
现代城市功能理论
2.1. 勒·柯布西耶
空间形式理论
1.3. 戈登·卡伦
《城镇景观》
城市主义的基础建立在体验、感受和场所的特殊性上。 城镇景观(空间) 不是一种静态情景而是空间意识到连续系统。 1,视觉连续 2,场所 3,内涵 4,功能性的传统要素
空间形式理论
1.4. 埃德蒙·培根
《城市设计》
总结城市设计发展的轨迹。 提出城市设计三个基本环节——评价、表达、实现。
现代城市功能理论
2.3. 日本“新陈代谢”学派
认为从宇宙到生命,都有新陈代谢的过程,人的任务是促进这 一过程的实现。 《新陈代谢1960宣言》 槇文彦、黑川、丹下等,成员众多 结合21世纪的东京城市规划,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城市设计方案。
现代城市功能理论
稹文彦
构图形态 巨硕形态 群组形态
现代城市功能理论
新城设计理论
3.1. 埃比尼泽.霍华德
1988年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理 论,开启新城规划的先河。 《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 平道路》 《明日的田园城市》 两个版本的书一直沿用至今。
新城设计理论
1988年霍华德提出“田园城 市”理论,开启新城规划的 先河。 《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 革的和平道路》 《明日的田园城市》 两个版本的书一直沿用至今。
空间形式理论
1.1. 卡米诺·西特 批判现代城市广场空间“对称”构图的滥用。 总结提出古代广场空间设计艺术原则: 1,广场与纪念物之间有整体性 2,喷泉退后布置,保持广场开敞性 3,减少开口,保持广场边界的封闭性 4,广场与周边建筑存在和谐比例关系,广场与广场之 前粗在巧妙的组合关系
空间形式理论
1.1. 卡米诺·西特
西特理想中的美丽而有 机城镇具有的基本特征: 城镇建设自由灵活,不 拘程式 城镇应通过建筑物与广 场、环境之间恰当的相 互协调,形成和谐统一 的有机体
空间形式理论
1.2. 伊利尔·沙里宁
受到西特学说核心思想的影响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形式探索:艺术的基本途径》 提出“体形环境”设计观
应对“城市分散”理论,提出“城市 集中主义”,主张利用工业社会的力 量解决问题。 《明日的城市》、《光明城市》 1,通过技术完善集聚功能 2,通过高层建筑提高密度 3,降低中心区密度减弱压力 4,人车分流的高架复合式交通系统
城市设计原则: 1,几何为基础的简洁外形 2,崇尚秩序、功能与朴实 3,效率至上 4,使用现代材料 5,摈弃装饰 6,追求标准化,重复化
布伦特·C.布罗林 建筑要优美地与其文脉结合
安东尼·吉登斯 场所——人的日常接触 “停留点” 场所是城市物质空间形态与城市活动主体的社会活动、人类认知记忆的 不断叠加融合的不可逆的过程
人文社会设计理论
5.1 芝加哥学派
城市生态过程
集中和分散: 聚集和离散: 隔离: 侵入与演替:
霍华德与“田园城市”
场所文脉理论
4.1. 凯文·林奇
认知意象分析
城市场所 —— 城市文脉——
路径;边界 ;区域 ;节点 ;标志物
场所文脉理论
4.2 罗杰·特兰西克 《寻找失落空间—— 城市设计的理论》 图底关系理论 联系理论
场所文脉理论
4.2 罗杰·特兰西克放空间自然积累而成,具有自然和发 展的特性;
其内在的联系及非法自于内也非生成与外,而是形成于有机发 展的集聚过程中。
现代城市功能理论
丹下健三
提出城市轴理论 1,变封闭型单中心城市结构为开放 型多中心城市结构。 2,变向心式同心圆城市发展模式为 环形交通轴城市发展模式 3,城市摆脱旧区向东京湾海上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