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病的皮肤表现
女性肝不好的症状

女性肝不好的症状1、面色晦暗:与太阳晒黑的皮肤不同,该情况面部暗淡而无光泽度。
另外严重的黑眼圈都是慢性肝脏疾病的早期症状,其中大多数为慢性肝病。
2、皮肤发黄:从未患过肝炎的人,在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肝痛、极度乏力后,忽然出现眼睛和皮肤发黄,则表明患了急性黄疸型肝。
慢性肝炎患者若出现黄疸,表明病情加重。
3、蜘蛛痔:中间有一红点,周围有血丝状,类似于蚊虫叮咬后的症状,当用细棒一端压迫痣中心时、全痣消失,放开后又会出现,这一点可与其他血管痣相鉴别。
据介绍,男性体表有蜘蛛痣者,85%的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肝脏组织病变,其中约30%为肝硬化。
4、肝掌:与常人的手掌颜色大不相同,普通人的手掌颜色红润,而患有肝病的病人手掌心泛白无血色。
1、多喝柠檬水女性朋友们平时可以多喝水,尤其是肝脏不好的女性朋友们,多喝水可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的速度,令体内的杂质和毒素顺利排出,减轻肝脏的负担,每天早上起床后可以先喝一杯温热的白开水,根据自己的喜好,尝试着向水中加入柠檬片,柠檬的酸性可以促进肝脏生成胆汁,有利于身体的排毒,每天多喝一些柠檬水,有效养肝护肝。
2、经常按摩身体的肝脏部位当你的身体处于平躺的姿势的时候,你可以尝试着轻柔地按摩肝脏部位或者是胆囊的部位,多加按摩能够有助于促进肝脏的排毒,促进肝脏部位的血液循环,进而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
经常按摩可以很好的养肝护肝,尤其是肝脏功能本身就不好的女性朋友们可以尝试着多做按摩。
3、远离烟酒女性朋友们进食烟酒对肝脏功能非常不利,抽烟和喝酒会使身体肝脏的排毒功能更加减弱,非常不利于肝脏排毒和对于肝脏的保护,有肝损的女性一定要戒烟戒酒。
4、多摄入蛋白质修复肝脏如果你的肝脏受损,那么,你需要多摄入蛋白质营养元素。
像鸡蛋、豆腐、牛奶、鱼类、芝麻、鸡肉,这些都是高蛋白的食物,它们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够帮助深入修复肝脏细胞,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因此,女性朋友们如果肝脏不好,可以多吃高蛋白食物。
5、补充维生素E护肝维生素E对于预防肝组织的老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女性朋友们要想保护好肝脏,就要多补充维生素E,每天都摄入一些维生素E对肝脏是非常大的保护。
什么是肝掌和常见位置以及治疗方法

什么是肝掌和常见位置以及治疗方法肝掌是慢性肝病患者的常见体征之一,但在中医辨证中既往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什么是肝掌,欢迎阅读。
什么是肝掌当患了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变后,在大拇指和小指的根部的大小鱼际处皮肤出现了片状充血,或是红色斑点、斑块,加压后变成苍白色。
这种与正常人不同的手掌称为肝掌。
肝硬变病人中,大部分易合并肝掌。
肝掌的主要外观表现为:双手手掌两侧的大、小鱼际和指尖掌面呈粉红色斑点和斑块,色如朱砂,加压后即变成苍白色,解除压迫后又呈红色,掌心颜色正常,如果留意观察的话,可看见大量扩展连片的点片状小动脉,有的情况下不仅手掌有,脚底也有。
肝掌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常男性女性的肾脏上方各有1个略呈三角形的分泌人体激素的腺体,称为肾上腺。
这个腺体不断地产生雌性激素,与机体产生的雄性激素保持相对平衡的正常水平,从而保证机体在这方面的正常生理生化代谢功能。
另外,女性卵巢也产生此种激素。
由人体性器官分泌的雌激素,必须经过肝脏后才能使功能减弱或使活性消失。
但当肝脏出现急慢性炎症或其它疾病时,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明显下降,结果造成雌激素在体内大量堆积,以致引起体内小动脉扩张。
蜘蛛痣就是皮肤粘膜上的小动脉扩张的结果。
由于小动脉扩张后酷似蜘蛛网,用铅笔尖压住“蜘蛛体”,网状形态立即消失。
此痣小如小米粒,大的有2~3厘米,数量少的1~2个,多则数百个;多见于胸部以上,面颈及上肢手背等部位。
急性肝炎患者蜘蛛痣的发生率约1%左右,而慢性肝炎可达54%左右。
蜘蛛痣的出现常和肝功能状态相平行。
当肝功恶化时,蜘蛛痣可急剧增多。
肝功好转后,此痣可由原来鲜红色变棕黑色,继而消失。
雌激素的灭活失衡还可使肝炎患者出现毛细血管扩张、月经失调、睾丸萎缩或男性乳房发育。
长此以往还可造成皮肤细胞内黑色素的增加引起肝性黝黑面容。
出现肝掌不一定都有肝病。
临床上往往见到不少健康人也有肝掌,但经过多年后的观察,肝脏功能一直正常,从未出现过肝脏病变。
中医世家李亚磊:肝病患者出现肝掌代表什么?

中医世家李亚磊:肝病患者出现肝掌代表什么?有些疾病可以通过身体某些部位不同寻常的变化,做到初步判断。
而“肝掌”作为一种肝脏功能有异常的表现,大家都不陌生。
但某些人在没有很了解的情况下,有些草木皆兵了,发现自己手掌的大小鱼际发红便害怕是“肝掌”。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肝掌”究竟是怎么回事......肝病患者通常会发现,自己的手在大拇指至小拇指的根部之间的大小鱼际处的皮肤出现了片状充血,或红色斑点、斑块,手指按压后变成苍白色抬手后立即恢复,这就是“肝掌”。
如果肝病患者出现肝掌,证明肝脏的代谢功能出现了问题。
大家都知道,无论男性或者女性体内都有雄性、雌性两种激素共同存在。
而这两种激素发挥完生理作用后,不能总在体内呆着,是需要被灭活活性的,而这个过程是肝脏来完成的。
如果肝细胞受到损伤,无法及时灭活体内的雌激素导致体内雌激素蓄积,就会导致体内的小动脉扩张,表现在手掌上就是肝掌。
由此解释,肝硬化和慢性肝病患者当肝细胞受损而导致肝功能异常时,出现肝掌多是肝功能下降的表现,也是为您亮出的一张黄牌——提醒您及时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了。
但请大家注意:出现肝掌的不一定都有肝病。
临床上往往见到不少健康人发现手掌心发红就慌里慌张地以为自己得了肝病,但各项检查显示无肝病,且肝功能也正常。
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比如体内雌激素分泌过多,已经超过了肝脏的灭活能力而导致的肝掌。
因此对于出现肝掌者,应结合病史、体格检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丙肝、肝胆胰脾彩超等多项检查后并经过综合分析判断,然后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以上解释,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肝掌是怎么回事,原来男女的体内如果雌激素蓄积的话,就会表现在手掌上出现肝掌现象。
并且,肝硬化,慢性肝病患者也有可能出现肝掌,所以人们担心手掌这里红是肝不好的征兆是有一定道理的。
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委员,中医世家李亚磊独创的“龟源治肝七法”通过患者的不同症状,不同病因,进行辨证施治,加减化裁,辨证论治,注重症候表象,以象推理,肝病患者遵医嘱扶正固本。
肝病的症状表现

肝病大三阳面容伴有蜘蛛痣
肝病的症状表现
肝病的常见症状表现一般来说,肝病患者往往会出现下列症状。
1.头部症状。
肝病患者的眼部巩膜(即眼白)通常会变黄,舌头的颜色会发红且暗淡无光,舌头表面较为光滑,且没有舌苔。
儿童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症状。
慢性肝病患者则可能出现头晕症状。
2,腹部症状。
肝区通常会出现胀痛、刺痛、钝痛;疼痛一般可持续一段时间,有的患者则会出现时痛时止的症状;大部分肝病患者会出现上腹发胀的症状;少数患者的整个腹部都会。
3.皮肤症状。
一般来说,肝病患者的皮肤会发黄。
肝硬化患者和慢性病毒性肝病患者的皮肤上还会出现一种红色、点状的蜘蛛痣,这种痣的中间一般会突出皮肤表面,四周呈放射状,其数量可为数个至数十个,直径通常为2毫米到2厘米不等。
这种蜘蛛痣在轻轻按压后,颜色会变白或消失不见。
此外,患者的手掌皮肤上还会出现一些红色的斑点或斑块。
这些斑点和斑块往往成片出现在患者手掌面以及手掌的大、小鱼际部位,按压后颜色往往会消退。
在临床上,常常把这一症状称为“肝掌”。
慢性乙肝患者则可能会出现过敏性紫瘫、结节性红斑等皮肤病变。
4大小便症状。
肝病患者的大小便都会发生异常。
小便的颜色一般变深,从淡黄色变成深黄色,有时甚至会发红;大便则往往呈灰白色。
此外,有些肝硬化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柏油状大便。
5.发热恶寒。
多数急性病毒性肝病患者在初期还可能会出现发热恶寒的症状,一般持续1---3天后体温恢复正常;尤其是儿童患者,通常会出现明显的发热、头痛、腹痛症状。
南京乙肝大三阳医院阳。
皮肤出现这些症状竟是肝病的症状

皮肤出现这些症状竟是肝病的症状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十分复杂,如果内部器官患有疾病,在人体表面的皮肤上也会表现出来,而身体患有肝病会容易导致皮肤出现暗黄,皮肤变的发黑,发黄,脸部皮肤没有弹性,皮肤出现铜色的症状,由于肝脏出现疾病就会容易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容易影响身体色素代谢,容易导致皮肤出现异常。
肝病皮肤症状,指由于肝脏疾病,最常见的是肝硬化,导致患者面部皮肤色泽逐渐变暗,脸色发黑、没有光泽弹性差,皮肤干燥、粗糙,甚至出现“古铜色”面容;有的患者眼圈周围灰暗尤其明显,有点像“熊猫眼”;有的患者颜面部或鼻尖部出现细小的毛细血管扩张,好像纤细的网络。
原因是患者肝脏损伤,内分泌功能紊乱,影响色素代谢,导致色素在皮肤沉积。
改善肝病面容的根本是减少肝损伤。
★病因及常见疾病出现肝病面容的主要原因是长期饮酒、肝炎等慢性肝病造成肝脏的损伤,患者内分泌功能紊乱,影响色素代谢,导致色素在皮肤沉积。
★1、雌激素因肝功能损害不能在肝脏代谢灭活,血中雌激素增多,从而引起黑色素的沉着;★2、皮肤内酪氨酸酶含量增加使酪氨酸变成黑色素的量升高;★3、促黑色素细胞增加部分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使垂体中间部分泌促黑色素细胞增加,此时伴有唇、口腔黏膜等处均有色素沉着。
常见于肝硬化、老年人肝硬化、慢性肝炎、肝病、肝炎双重感染、急性肝病等疾病。
★鉴别诊断其他生活因素也可能导致面色发暗,如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等。
或者其他疾病导致血氧含量降低造成,如肺炎,心力衰竭,气喘,肺心病,便秘,肾病,腹痛腹泻,过度疲倦都可以引起面色发黑,需注意鉴别。
★检查进行α胰蛋酶抑制物、乙肝五项等肝脏疾病相关的检测、尿睾酮、棘形红细胞、甲种胎儿球蛋白等检查。
★治疗原则改善肝病面容的根本是从根源上减少肝损伤,治疗原发疾病。
肝不好的人,面部会出现3种“颜色”,养肝,谨记:多做3事

肝不好的人,面部会出现3种“颜色”,养肝,谨记:多做3事“肝脏对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被称为“将军之官”,承担着解毒、排毒等多项工作。
但是肝脏也并非无坚不摧,很多生活的习惯都会成为伤害它的“利器”。
而且肝脏本身没有痛感神经,不能及时喊疼,这也导致肝病一经爆发大多已是中晚期。
肝不好的人,面部会出现3种“颜色”,占一个也得及时就医第1种:面色变黑全身80%以上的毒素需要经由肝脏分解代谢才能排出体外。
当肝脏受损后,毒素堆积早体内,表现在面部会出现面色晦暗无光泽、面部黝黑,甚至粉刺丛生、痤疮不断。
第2种:巩膜变黄肝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就是黄疸,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过高引起。
胆红素是一种神经性毒素,也需要肝脏分解后才能随着胆汁排出。
一旦肝功能下降,胆红素不能及时被分解,流向血液,会引发黄疸。
具体表现为面色发黄、巩膜发黄、尿液发黄等,一定要警惕。
第3种:出现蜘蛛痣肝脏受损后,还会引发一种放射状的斑点,因形似蜘蛛得名蜘蛛痣。
主要是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雌激素大量堆积,引起皮肤黏膜小动脉扩张,形成蜘蛛痣。
蜘蛛痣大小不一,大者直径可达1.5厘米,由一支中央小动脉和许多向外辐射分布的毛细血管组成。
多发于躯干以上部位,尤以面、颈和手部多见,可发生于外伤部位。
3大病毒是诱发肝脏病变的主因,希望你一一远离病毒1:黄曲霉素黄曲霉素多存在于存储不当的食物、腐烂水果、发苦坚果、过期酸奶等食物中。
很多人觉得食物腐烂了削一削就可以了,殊不知,病毒一旦产生,会迅速蔓延。
就算把变质部分切除掉也不能彻底根除。
黄曲霉素一旦进入体内,会导致肝细胞变质、变性,引发肝脏纤维化。
最短24周即可诱发肝癌,一次性摄入20ug即可致人死亡。
病毒2:乙肝病毒乙肝病毒有很强的传染、复制性,很多人觉得身体不痛不痒就不用积极治疗,这也导致了病毒迅速蔓延。
而肝脏免疫细胞在和乙肝病毒的不断对抗中,肝脏需要不断的自我修复,结果肝脏硬化严重,细胞发生突变的几率增大,诱发肝癌上身。
乙肝病变有关的皮肤症状有哪些?

乙肝病变有关的皮肤症状有哪些?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炎疾病。
除了肝脏受损外,乙肝还可能导致全身的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其中包括一些与皮肤有关的表现。
本文将详细介绍乙肝病变所引起的皮肤症状,并提供相应的解读。
1. 乙肝病毒性皮炎乙肝病毒性皮炎是乙肝病毒感染后可能出现的一种皮肤病变。
它的特点是患者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多形性红斑、丘疹、水疱、溃疡等症状。
这些病变可能存在于全身或局部皮肤。
其发生机制可能与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2. 乙肝病毒性荨麻疹乙肝病毒性荨麻疹是一种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的过敏性皮肤病。
它的主要症状是身体出现荨麻疹(蕁麻疹),其特点为皮肤上出现红肿、搔痒、呈斑块状的疹子。
乙肝病毒性荨麻疹的发生机制与机体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有关。
3. 乙肝肾病综合征乙肝病毒感染亦可引起乙肝肾病综合征,它是一种肝肾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以及高血压等症状。
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可能出现皮肤黄色瘤,这是由于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黄色瘤。
4. 乙肝病毒性皮肤黄疸乙肝病毒感染也可能导致皮肤出现黄疸。
黄疸是由于肝功能异常导致胆红素在体内沉积,结果导致皮肤和黏膜变黄。
乙肝病毒性黄疸一般是乙肝病毒感染后1个月左右出现,表现为眼结膜黄染、皮肤黄染等症状。
5. 乙肝病毒相关性多型性结节性红斑乙肝病毒相关性多型性结节性红斑(MPHCV)是一种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的皮肤疾病。
它的主要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结节状(疙瘩状)、表面凹凸不平的红色、褐色或紫色疹子。
它可能是由乙肝病毒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
6. 其他皮肤症状除了上述具体的皮肤症状外,乙肝病变还可能引起其他非特异性的皮肤表现,例如:瘙痒、荨麻疹样痒疹、色素沉着、指甲异常等。
需要指出的是,乙肝病变引起的皮肤症状在不同患者中可能存在差异,也可能不同时间点出现。
此外,乙肝病变所引起的皮肤症状通常是多样化的,并且并非所有乙肝感染者都会出现皮肤症状。
测试一下你有没有肝病

测试一下你有没有肝病
1、手掌表面,尤其是指端表面及大小鱼际部分的皮肤充血性发红。
2、手掌整个掌面有暗红色或紫色斑点,或呈金黄色。
3、无名指的第二指关节面有比较明显的压痛感。
4、面色暗黑,没有光泽。
5、全身皮肤的表面有红色小点,周围有红丝,用力按压红点中心时,四周的红丝消失,停
止按压后红丝又复现。
6、突然出现神疲力乏、精神倦怠、两膝酸软等症状,但又没有很明显的诱因。
7、突然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胀、呕吐、厌油、食欲不振、恶心、泄泻或便秘等。
8、身体的右肋部位有时会有胀痛,隐隐作痛、刺痛或灼热感。
9、皮肤、巩膜、小便呈浓茶色或黄色。
10、眼睛的巩膜上有明显的斑点。
11、用火柴棒轻压耳廓相应的肝反射区,疼痛较其他部位要明显。
12、腹壁上青筋暴露明显,腹部明显有些膨隆。
13、小便短少,下肢水肿或者全身浮肿。
14、口中常有一种类似烂苹果的气味(一般多见酮症酸中毒,肝病中若出现多为晚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肝病的皮肤表现
肝病患者的皮肤表现多样,清楚认识到肝病的各种皮肤表现不仅可以对诊断有指导作用,还有助于潜在肝病的管理。
在肝病中,皮肤表现可分为一般表现和特异性表现,特定慢性肝病的具体皮肤表现也有所不同。
肝病的一般皮肤表现
1. 瘙痒
总体而言,瘙痒是最常见的肝病皮肤表现。
在患有肝病的患者中,在原发性胆源性胆管炎,瘙痒通常与胆汁淤积相关,如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阻塞性胆总管结石症,胆管癌和慢性病毒性肝炎等情况下。
2. 蜘蛛痣
在10%~15%的健康人中可观察到蜘蛛痣,而多发性蜘蛛痣是肝脏疾病的表现,尤其是酒精性肝硬化和肝肺综合征。
非典型病变与肝脏疾病有关,包括较大的蜘蛛痣、乳突状蜘蛛痣和皮肤及黏膜局部蜘蛛痣。
蜘蛛状血管瘤是皮肤中原有小动脉的扩张,被认为是由多种因素介导的,包括雌激素水平的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甚至P物质增加。
蜘蛛痣往往会随着肝病治而消失。
3. 掌红斑
虽然掌红斑在许多临床状态下都能看到,但切记不要将肝病的掌红斑与手掌的生理性红斑混淆,生理性红斑通常由于位置、温度或压力而出现在整个手掌上,肝病中出现的掌红斑被观察到是由于游离雌激素水平升高而导致手部表面毛细血管扩张。
4. 黄色瘤
在肝病中,黄色瘤最常见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
PBC 患者的总胆固醇常常升高,肝病中胆固醇代谢异常有助于黄色瘤形成。
据报道,约15%~50%的PBC患者存在黄色瘤。
黄色瘤往往会随着潜在的高脂血症的治疗而消退。
5. 黄疸
黄疸是指皮肤和/或黏膜因高胆红素血症而出现的黄色至棕色变色,通常超过2.5~3.0mg/dL。
颜色变化通常与胆红素水平相对应,轻度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轻度黄色,变为褐色表明更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
当出现黄疸时,确定黄疸的原因很重要,包括结合或未结合、肝前、肝内或肝后。
特定肝病的皮肤表现
1.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PBC是一种导致肝脏小胆管进行性破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半数患者以瘙痒为主要症状。
瘙痒伴黄疸、色素沉着和黄瘤是PBC
特有表现,但是PBC也可出现其他多种皮肤表现。
在一项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中,对49例PBC患者的皮肤病表现进行了观察,共发现330种不同的皮肤病理表现,超过1/3的PBC患者初始表现在皮肤。
在这一队列中,69.3%的患者的皮肤表现为真菌感染。
由于PB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可以与其他影响皮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硬斑病)合并出现。
2. 乙肝(HBV)
乙肝通常分为黄疸前期(前驱期)和黄疸期。
荨麻疹在前驱期很常见,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特征是出现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
*注:风团是真皮浅部发痒的水肿丘疹或斑块,通常在24小时内严重发展;血管性水肿是在真皮和皮下/黏膜下组织中发生的更严重的肿胀持续超过24小时。
乙肝感染还可伴有各种类型的血管炎,包括小血管血管炎、荨麻疹性血管炎和结节性多动脉炎。
皮肤出现明显紫癜、红斑丘疹,荨麻疹性血管炎是小血管血管炎的一种变异,表现为荨麻疹性病变,而不是红斑或紫癜性病变。
结节性多动脉炎(PAN)是一种中型血管炎,最常与乙肝相关。
除了血管炎,代谢性疾病如迟发性皮肤卟啉(PCT)也可见于乙肝,皮肤上表现为水泡、糜烂、粟粒状,或阳光照射容易受伤,典型位置的是双手背侧。
在各种类型的卟啉症中,PCT最常
见于肝炎感染。
值得一提的是,患者PCT和慢性活动性肝炎增加了发展为肝细胞癌的风险。
最后,已知乙肝感染也会引起称为Gianotti Crosti综合征的皮炎,病灶对称分布在脸,四肢和臀部,最常见于病毒感染。
这一综合征虽然更长见于儿童,但是已经多次在成人合并乙肝感染的病例中被报道。
3. 丙肝(HCV)
尽管丙肝治疗通常能治愈感染患者,但未接受治疗或治疗失败可能会进展为慢性感染,引起多种皮肤改变。
一些与慢性丙肝感染相关的皮肤表现也见于乙肝感染患者,如小血管血管炎、荨麻疹性血管炎和PCT。
其他皮肤表现,如冷球蛋白血症、坏死松解性肢端红斑、结节病和扁平苔藓,对丙肝感染更具特异性。
血液中存在冷球蛋白, 或在温度低于37℃时免疫球蛋白沉积,会导致具有皮肤表现的冷球蛋白血管炎。
大约80%的混合型冷球蛋白血症继发于丙肝病毒感染的,这种类型血管炎的皮肤表现包括紫癜、四肢远端溃疡、网状青斑和荨麻疹性皮损。
丙肝患者的另一种常见皮肤表现是坏死松解性肢端红斑(NAE)。
NAE甚至被认为是丙肝感染的皮肤标志物。
临床上,NAE 表现为疼痛和/或瘙痒,界限清楚,深紫色到黑色斑块,大部分是肢端皮肤角化过度。
虽然临床上可出现类似坏死性松解性游走性红斑,但丙肝病毒血清学阳性、胰高血糖素水平正常有助于诊断。
扁平苔藓(LP)是一种累及皮肤和黏膜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
其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感染性诱因(如丙肝)已知与LP有关。
临床表现为有光泽、平顶、紫罗兰色、多边形丘疹,大小可达1cm。
最常见的口腔表现是口腔黏膜出现网状白斑、白色丘疹或萎缩性糜烂。
4. 血色素沉着症
尽管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最常见于女性,但是男性患者占血色素沉着症的90%。
遗传性血色素沉着症是白人患者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临床上常表现为与炎症性肝病(如肝脂肪变性、酒精性肝病和肝炎)合并的患者。
除了与合并症肝病相关的非特异性皮肤特征外,最常见的皮肤表现之一是色素沉着。
5. 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导致肝硬化的最常见的四种肝病有酒精性肝病,慢性病毒性肝炎,血色素沉着,和非酒精性肝病。
近半数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可观察到肝病的皮肤表现,近3/4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蜘蛛痣、掌红斑和掌腱膜挛缩。
肝硬化会影响皮肤,指甲和头发的表现。
具体见以下:
血管生理学的改变导致患者出现掌红斑、蜘蛛痣和纸币样皮肤。
纸币样皮肤是蛛网膜瘤的一种罕见变异,通常在躯干上表现为浅表毛细血管的弥漫性薄斑块,玻片压迫皮肤检查时,病变会变白,细细的血管就像在钞票上看到的丝线一样。
由于门脉高压可导致患者出现水母头,即腹部静脉发生扩张曲折。
指甲变化包括指甲床缺陷,如马尔克线和特里指甲。
马尔克线的特点是双横线,当施加压力时会消失。
这对线是由于血清白蛋白降低和甲床血管系统异常造成的。
特里指甲是指甲近端
2/3呈白色,而远端指甲则呈颜色正常。
虽然特里指甲通常与肝硬化有关,但在肝硬化患者中,这一表现是非特异性的,可以在其他各种全身疾病中观察到。
在雌激素过多时,常见阴毛和腋毛的弥漫性稀疏或消失或女性阴毛范围扩大。
皮肤表现可能是肝病标志物,甚至可能与肝病的潜在严重程度有关。
皮肤表现对肝病识别和治疗都很重要。
认识这些皮肤表现可能有助于慢性肝病的早期诊疗,对皮肤症状的治疗也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完整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