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名小吃——“大救驾”背后的历史故事

合集下载

腾冲美食“大救驾”

腾冲美食“大救驾”

风流一代·青春62云南腾冲市是著名的侨乡、文献之邦和翡翠集散地,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这里有美景——火山群国家公园、叠水河瀑布、北海湿地保护区、国殇墓园、艾思奇故居等,更有美食——土锅子、炒棕苞、棕苞煮江鱼、大薄片、稀豆粉粑粑等,这其中我最喜欢的当属“大救驾”。

来到腾冲,正值中午,我们简单住下后,来到一家“腾冲饵丝”专卖餐厅吃饭。

厅内分两层,楼下是大排档,楼上有雅座,服务员都身着漂亮民族服饰,穿梭于厅堂之间,使得整个餐厅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饵是用米粉制成的饵块,在云南各地是非常普及的大众化食品,但由于腾冲地区生产的饵丝洁白如玉、软糯爽滑、清醇鲜美,所以腾冲饵丝是其他任何地方无法比拟的。

腾冲人用优质的大米洗净浸泡后蒸熟,放在碓中舂细如泥,掏出来抹上一层蜂蜡,再揉成长方形或椭圆形,最后切成丝、片成饵。

饵丝营养丰富,吃法多样,既可煮,也可炒、烤等。

煮吃是将饵块切成细丝,用滚水烫熟,加上鲜肉丝、肉汤或鸡汤,佐以葱花、香菜及少许酸菜即可。

炒吃是将饵块卷切成菱形片,配上鲜猪肉、火腿、冬菇、青菜、番茄、泡辣椒、鸡蛋等爆炒而成,观其色五彩缤纷,尝其味软香爽口。

满满一大盘炒饵丝端上桌来,热腾腾的,香味四溢,引人垂涎。

我早已饥肠辘辘,忍不住举筷大口吃起来,味道果然非同凡响,红、绿、白、黄交相辉映,瞬间就让我的食欲大增。

见我吃得高兴,店老板主动介绍起了这道菜的来历。

原来,“炒饵块”在当地还有个很特别的名字——“大救驾”,它不仅是腾冲当地有名的特色小吃,还位列“云南十八怪”之二。

相传,清朝入关以后,明朝残部李定国和刘文秀等拥立朱由榔为永历帝,并辗转来到云南昆明。

两年后,清军分三路入滇,吴三桂率军逼近昆明,永历帝与李、刘二将只好率军西逃。

一路翻山越岭,至腾冲时,人困马乏,饥饿难耐,几度断炊,官兵性命岌岌可危。

腾冲的老百姓听说这件事后,自发组织起来,家家奉上炒饵块,以解官兵之围。

一盘饵块下肚,永历帝顿觉神清气爽,精神百倍,不禁感叹道 :“真乃大救驾也!”由此,腾冲炒饵块就被叫作了“大救驾”。

介绍一种腾冲美食500字作文

介绍一种腾冲美食500字作文

介绍一种腾冲美食500字作文
嘿,朋友们,说到腾冲你们想到了啥?当然得是那绝美的风景啊,但别忘了,这儿的美食也是一绝!特别是那个“大救驾”,听
名字就挺有意思吧?这可不是什么皇宫里的御膳,而是咱们腾冲老
百姓的宝贝小吃。

说起“大救驾”,你得知道它是用饵块炒的。

这饵块,哎哟,
就是云南那边特有的一种稻米制品,吃起来软糯又有嚼劲,简直了!走在腾冲的街上,经常能看到小贩推着小车,锅里热气腾腾地炒着“大救驾”。

那香味,隔老远都能闻到,让人忍不住想跑过去尝一尝。

吃上一口“大救驾”,真的是香到不行!火腿的咸香、鸡蛋的
嫩滑、葱花的清香,再加上饵块的软糯,口感层次丰富得让人惊叹。

每一口都是味蕾的狂欢,让人吃得停不下来。

对了,你们知道“大救驾”这个名字的由来吗?传说啊,以前
有个将军被敌人围困在山里,饿得不行。

关键时刻,他们发现了当
地百姓做的这种饵块,吃了之后竟然有了力气突围!所以后来人们
就把这种小吃叫做“大救驾”,意思是它能救命啊!哈哈,是不是很有趣?。

大救驾的作文

大救驾的作文

大救驾的作文篇一《大救驾:舌尖上的传奇》大救驾这名字听起来就很霸气,感觉像是什么大侠救命用的绝世武器,实则是一道超美味的传统小吃。

我第一次知道大救驾,是在一次旅行中。

那是个古色古香的小镇,小镇的街道不宽,两边都是些老房子。

我就这么晃悠着,闻着各种美食的香味,肚子里的馋虫都被勾出来了。

然后突然就看到一个小摊前竖着牌子写着“大救驾”。

我凑过去看,淡黄色的烙饼,切成块状摆在盘子里。

那饼看起来外酥里嫩的,饼上还配了些肉丝、木耳丝、葱丝等。

老板特热情,看我那好奇样儿,直接就拿了一块给我尝尝。

我咬了一口,哇,那口感太丰富了。

饼皮酥脆得不像话,一咬就“咔嚓”一声,就像踩在深秋的落叶上。

再咬深点儿,里面的饼瓤又软软和和的,那肉丝香得很,想来是用了特别的佐料腌制过的,咬下去既有肉的嚼劲又有佐料混合的香味。

木耳丝的清脆加上葱丝的些许辛辣,在口中就像一场小小的美食派对。

我当下就决定要来一盘。

坐在小板凳上慢慢品尝,一边吃一边看着小镇来来往往的人,有小孩手里拿着糖人跑着笑着,有老人慢悠悠踱步。

我就在这样轻松的氛围里享受着大救驾,感觉这一时的惬意无比珍贵。

如果说我之前的饥饿感像是大敌当前,那这大救驾可真就是救了我的驾,从饿瘪瘪的状态一下子拉到了满足幸福的状态。

吃完一盘还不够,又打包了一份准备路上吃。

这就是大救驾,外表不怎么起眼,可一入口就像魔法一样征服你的味蕾,让你不住地回味。

篇二《大救驾:记忆中的美味》一提到大救驾,我的思绪就飘回到了很多年前的一个小县城。

那时候我去看望一个远方亲戚。

到的时候正是傍晚,天微微有点暗。

亲戚家所在的县城充满了烟火气息。

街道两旁都是小饭馆之类的。

我们走在街上,一路闲聊着。

突然我闻到了一股奇特的香味,那香味似乎有着无形的吸引力。

亲戚看我东张西望地找香味来源,就笑了说那肯定是大救驾。

我们走进一家不大的小店,店里装饰简单,但是很干净。

老板正在后厨忙碌着。

不久一盘大救驾就端到了我们桌上。

那饼和我之前见过的不太一样,这个饼切得不是很大块,感觉稍微小一点。

有关大救驾的故事

有关大救驾的故事

有关大救驾的故事《有关大救驾的故事》要说这大救驾啊,那可是有一个相当有趣的故事呢。

记得有一次我去安徽寿县游玩,那里就是大救驾的发源地。

当时我在街头闲逛,肚子突然咕噜噜叫了起来,这时候我就瞧见了一家卖大救驾的店。

那店门口的招牌做得可醒目啦,上面画着金黄色的大救驾,看着就特别诱人。

我走进店里,老板特别热情地招呼我。

我点了一份大救驾,然后就满心期待地等着。

不一会儿,一份香喷喷的大救驾就端上来了。

我一看,那一个个大救驾四四方方的,色泽金黄,就像一个个小金块似的。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咬了一口,哇,那酥脆的口感,那香甜的味道,瞬间在嘴里散开。

里面的馅料也特别丰富,有核桃、芝麻、冰糖等等,吃起来香甜可口,一点都不腻。

我一边吃着大救驾,一边听老板给我讲起了大救驾的故事。

据说啊,在五代十国时期,后周大将赵匡胤奉诏攻打寿州,结果久攻不下,还被困在了城里。

城里的百姓就给他做了这种点心,赵匡胤吃了之后非常喜欢,精神大振,最终成功突围。

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还念念不忘这种点心,就把它封为“大救驾”。

我听完这个故事,再看看手里的大救驾,感觉更加有意思了。

我在那店里慢悠悠地吃着大救驾,享受着这份美味带来的满足感。

吃完后,我还带了一些走,想给朋友们也尝尝。

这次的经历让我对大救驾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喜爱,也让我每逢想起那次寿县之行,就会想起那美味无比的大救驾,真的是一次特别棒的体验呢。

到现在,我还时常会怀念那个味道,怀念那个充满故事的地方,大救驾可真是一种神奇而又美味的食物啊!这就是我和大救驾的故事,一个充满香味和趣味的故事。

每次跟别人提起,都会让我开心一笑,仿佛又回到了那次愉快的经历中。

云南保山特产----腾冲饵丝

云南保山特产----腾冲饵丝

云南保山特产----腾冲饵丝
简介
腾冲饵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腾冲饵丝系由洞山乡胡家湾村人发明。

采用当地特产浆米加工制作而成,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为腾冲本地和外来客人所普遍喜爱的种方便小吃。

食用方法:腾冲饵丝、饵快吃法多样,可炒、可烤、可煮:"大救驾"即是先将卷轴饵块薄片切成三角形或棱形小片,配以鲜肉片、火腿片、鸡蛋、香蕈、胡萝卜、西红柿、豌豆尖等辅料及各种香辣作料在辣锅中爆炒而成,其色五彩斑斓,其味满口流香,滑嫩不腻,令人食而不知餍足;将饵块切成饼状在炭火上烤黄,然后拌入加了草果、八角、芝麻油、辣椒油等作料的稀豆粉浆里,叫稀豆粉粑粑;鲜肉、鲜汤、鲜菜、鲜饵丝在小锅上一滚而就,叫小锅饵丝。

历史文化
腾冲人将大米精加工为饵丝、饵块,已至少有三五百年历史。


碑相传,南明天子朱由榔(永历帝)当年败逃西陲,曾在一农家吃下了一大钵炒饵块,饱腹疗饥之余犹觉余味无穷,于是赞叹不已,并不无感慨地将其称为"大救驾"。

从此,"大救驾"便成了腾冲炒饵块的"封号"乃至腾冲饵丝、饵块的代名词。

相传明末清初,南明永历皇帝奔逃至腾。

"大救驾”之名便由此而来。

中国百种名小吃(续)

中国百种名小吃(续)
维普资讯
L 0 囊 C S 0 ON UMP I TON
0回日
7. 1 合肥 : 鸭烧黄豆 咸 合肥也 让粤菜、 菜霸 占了, 湘
还 有蜀 王火 锅 , 了几 家分 店都特 开 别火 , 等座 要 等 一 两 个 小 时 。 肥 合 途径一 品牦 牛 肉的鲜美 。 7 . 冲: 5腾 大救 驾
7. 2 芜湖 : 芥菜 圆子 在 有典故有渊源 的菜 自然热 件 便利 的迷 上 了野 生菌类( 昆明 刀鱼刚 刚可 以吃到 , 芥菜 圆子 的 业的云南 , 但 的快, 而米食配酸汤爽 口、 开胃又益于 四围野生菌类保持 了取之 不尽用之 流 行 也很迅 速 。
7, 3 潮汕 : 卤水鹅掌
鲜 有 “ 血 鸭 ” 一 听 总 牵起 暧 味 “ 得 恨 不 能连 舌 头 吞下 去 ” 人 炒 乍 看 的 , 然 有 时候 感 觉 味道 不错 , 虽 但 不爽 的感 官, 上去 也是紫 红色呈 如 是 形 容 。 7, 9 大理 : 翠梅酸 辣鱼 但 在 大多时候总觉得味道就是差那么一 糊 浆 状 , 是 , 会 吃 鸭 的 人 看
了牦 牛火锅 , 汉族人现在还 没有其它 招待贵宾必有的 生牛 肉酱就是几种 贵 州就取 了嫩嫩 的那 段根 茎来吃 ,

26
农 产品市 场周 刊
维普资讯
惟其爽脆故名“ 折耳根 ”折耳根是属 , 于全体贵州人的标识 , 据说要看一人 是否地道贵州人, 了菜馆二话不说 进 连点两盘折耳根 的就是 了。 在遵 义,
潮 汕 一 家 , 菜 好 味 。 卤水 潮 像
鹅掌这 种大 家最 常见 的 卤味 , 在广 州 或全 国其 它 地 方也 是 都 能吃 到
) 消化 ,大救驾 ” “ 于是坐定了热 fJ菜 不竭 的势 头 。 一 道 鸡 杂炒 干 巴菌 GL 看 上去也许有点儿其貌不扬但那种 的位 置 。 7, 6 永州 : 血鸭 炒 美 味异 香让吃 过 的人都终 生难忘 ,

腾冲炒耳块的味道作文600字

腾冲炒耳块的味道作文600字

腾冲炒耳块的味道作文600字云南是一块神奇的土地,风景优美,山山有特色,水水带漪丽,历史和传承,土产和风物,怪中有奇,奇中有风情,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云南十八怪特色小吃之一的——腾冲大救驾。

“大救驾”是云南省的名特小食。

选用优质大米做成饵块,切成片,再配上鲜肉、火腿、鸡蛋、冬菇、糟辣椒等烹炒,味道软糯、香甜、咸辣醇正爽口。

“饵块”是云南独有,云南十八怪中也有提到粑粑、饼子叫饵块这一说法,但这一说法不准确,毕竟饵块与粑粑、饼子的原料、制作方法、食用范围天差地别。

饵块系用优质大米加工制成,其制作过程是将大米淘洗、浸泡、蒸熟、冲捣、揉制成各种形状。

一般分为块、丝、片三种。

制作方法烧、煮、炒、卤、蒸、炸均可,风味各异,久食不厌。

制作饵块的原料就是大米,只是需选取品质好、有香味、有黏性的大米。

在旧时,舂饵块可是一景,春节前,先将泡过的米放到木甑里蒸,蒸到六七成熟时取出,就可以放进碓窝里舂了。

待熟米舂打成面状后,就可以取出放到案板上搓揉,然后做成砖状,这就是饵块了。

不过就其品质及知名度而言,腾冲饵丝、饵块却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尤其是饵块做主料且久负盛名的皇封名吃“大救驾”——腾冲炒饵块。

寻根溯源,腾冲人将大米精加工为饵丝、饵块,已至少有三五百年历史。

腾冲地区生产的饵块细糯、色白、有筋,择料极严,工艺亦十分考究,其突出特点是柔软而有“筋骨”,久煮不糊,稍烫可食,口感细糯。

“大救驾”即是先将卷轴饵块薄片切成菱形小片,配以鲜肉片、火腿片、鸡蛋、胡萝卜、西红柿、豌豆尖等辅料及各种香辣作料在辣锅中爆炒而成。

久负盛名的皇封名吃“大救驾”——腾冲炒饵块,是以其色、香、味、形四美并具的独有品质倾倒了天下吃客,其色彩色斑澜,其香香甜浓厚、浸润满口,其味咸辣醇正、滑嫩不腻,其形切工诱人,令人禁不住大展口腹之欲。

赵匡胤与“大救驾”美食

赵匡胤与“大救驾”美食

J D M Y典名肴经才子更是对豆腐偏爱有加,“煮豆为乳脂为酥”,“旋压犁祁软胜酥”,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录最多的便是豆腐肴。

当年沈从文、徐志摩两位大才子,在招待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时,就做了一道锅塌豆腐,让泰戈尔吃得非常满意。

豆腐与锅相遇,演绎出的锅塌豆腐更是营养丰富: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鸡蛋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具有安神养心、补血润燥的功效。

蘑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有延缓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癌的作用。

一盘锅塌豆腐,不仅吃出了齐鲁之风,也吃出了健康,称它为“美食”,的确是当之无愧。

一盘锅塌豆腐,如微缩的假山,金灿灿、香喷喷,洋溢着齐鲁大地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让人百吃不厌,一见倾心!“大救驾”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美味糕点,驰名淮河南北。

寿县城里的人家在婚宴结束时,东家往往会为客人奉上一份“大救驾”,当作馈赠礼品带走。

寿县导游在向外地游客介绍寿县特色传统小吃时,也喜欢说“来到八公山下,不可不吃‘大救驾’”这样一句口头禅。

意思是说,“大救驾”味道很美,不品尝会有遗珠之憾。

“大救驾”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寿县一带是南北分界线,古时候经常打仗。

公元956年,后周世宗柴荣征伐南唐,命大将赵匡胤率兵攻打南唐重镇寿春(即今寿县)。

寿春守将刘仁赡坚守城池,赵匡胤攻了九个多月无法破城,急火攻心,病了,茶饭不进。

有个巧手妇人用白面、白糖、香油等精心制作了一种点心,香味扑鼻,外形诱人。

赵匡胤一见,食欲大增,连吃几顿,病体大愈。

病好后,赵匡胤十分高兴,得知妇人是南唐城里人,便说:“这几天城门将破,你在家门上挂艾为记,我不杀你。

”随后,赵匡胤亲冒矢石,奋勇攻城,终于攻破城池,取得成功。

这就是历时三年之久的寿春之战。

制饼妇人得到赵匡胤的信息回城后,妇人为了城里百姓都能安全,便把每家大门都插了艾草。

待周兵攻进城来,果然秋毫无犯。

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宋朝的开国皇帝,与大臣们谈及寿春之战时,感叹说:“亏了寿春好饼!真是救了朕的驾也!”当即安排将这种糕点颁为贡品,赐名“大救驾”,着地方上贡献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腾冲名小吃——“大救驾”背后的历史故事
“大救驾”是云南腾冲最出名的小吃之一,是炒饵块的一种,由当地特有的浆米加工制作而成,腾冲地区生产的饵块细糯、色白、有韧性,制作的方法是将饵丝卷切成三角形,再加上火腿、鸡蛋、猪肉、番茄、菠菜(或白菜)、糟辣子、腌菜、葱段等,一起放在锅中爆炒而成。

“大救驾”与昆明炒饵块不同的是,佐料以鸡蛋、糟辣子,番茄、白菜心、葱为主,决不放酱油,只用盐调制咸味。

因此,其色彩如水粉画,清新明快,红、黄、白、绿,甚是清秀雅洁。

食之,味道也较清爽,香辣适度,别具一格。

在吃大救驾的时候必须得有一碗“青龙过江”酸汤,是用腾冲当地特有的大叶子青菜经过多次煮、晒、发酵、晾干等多种工序加工而成干腌菜,食用时将干腌菜配以葱、姜、蒜、小米辣,用烧开的涨水泡之,使之酸味慢慢渗出,味道清香爽口,伴以“大救驾”一起食用,食欲大增,胃口顿开。

酸汤内的有机酸和酶类有帮助消化吸收的作用,因此对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吃了“大救驾”同样倍感可口,并无不适之感。

腾冲饵块的吃法很多,可炒、可煮、可蒸、可咸、可甜、腾冲“大救驾”饵块的制作,除去炒的、还可将饵块切成丝状形同面条,用来汆、煮,用猪、牛肉加工成各种臊子,如耙(pa)肉、焖肉、脆哨、白肉以及各种新鲜蔬菜与之共同氽、煮,配以猪筒子骨熬制成的汤,即带汤饵丝,汤味鲜甜纯正,叶碧肉鲜,倍觉清新适口,适合老人和消化功能较差的人食用。

腾冲“大救驾”,是有来历的,关于“大救驾”的来历还有这样一段故事,据说明朝灭亡后,李定,刘文秀等大西军于1656年拥永历帝朱由榔辗转来到昆明。

两年后,清军三路入滇,吴三桂率军逼近昆明,永历帝与李、刘二将率军西走。

逃到腾冲这一带时,已经饥饿交加,当地一家好心的农户,为他炒了一大盘饵块,此时,永历帝才觉得世界上竟有如此美味的食物,回味之余,感慨:“救了朕的驾”。

于是,大救驾便成了腾冲饵丝饵块的代名词,名声不径而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