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6:4.1 世界的物质性
4.1【教学设计】 《世界的物质性》 (人教)

《世界的物质性》
蚌埠二中 陈建
“世界的物质性”是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一节的内容,本框题内容从世界的物质性入手,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的物质性三个方面。
因此,本框题在学习物质含义的基础上,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以及人的意识的物质性。
从而得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对物质性。
目的让学生明白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明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对物质性。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识记物质的定义,理解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综合运用探究法、情景分析法、讨论法和讲解法,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教学重点】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教学难点】
理解物质的概念。
1、教师准备
①制作多媒体课件;②积累视频和图片:③设计学案
2、学生准备
①课前预习;②课前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派别的知识。
高中政治 4.1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2021年整理)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政治4.1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政治4.1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政治4.1 世界的物质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的全部内容。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物质定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分析定义的方法:主干+附加成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学习重点:世界物质性的证明、物质概念学习难点: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概念学习过程:【情境1】资料一: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
然而,这个世界还有许多人们肉眼看不到的物质。
过去,人们只知道物质有三态,即气态、液态和固态.20世纪中期,科学家确认物质第四态,即“等离子体态"。
1995年,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首次创造出物质的第五态,即“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
去年,这个联合研究小组又宣布,他们创造出物质的第六种形态,即“费米子凝聚态”。
资料二:动物是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结果.动物产生后,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脊椎到有脊椎,从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动物慢慢地发展到哺乳动物,进而又由类人猿进化到人类,产生了人类社会。
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
高中政治必修四4.1 《世界的物质性》学案

4.1《世界的物质性》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明确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树立科学精神。
二、自主学习(1)物质的概念及其唯一特性区分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区分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2)自然界的物质性(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产生和构成)(4)世界的物质性三、合作探究探究一:什么是物质?(1)你能否说出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吗?(2)你能否说出一些看不见但又真实存在的事物吗?(3)以上这些事物有没有共同点呢?如果有的话,又是什么呢?探究二:自然界的物质性播放视频:《地球的形成》思考:自然界到底是怎么来的,是上帝创造的吗?探究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材料:人类的进化史:古猿→猿人→新人→现代人思考:(1)人类社会是上帝创造的吗?如果不是,它是怎么产生的?(2)从猿到人的演化中是什么起了决定作用?有哪些表现?(2)构成社会物质生活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它们是客观的吗?四、课堂小结自主构建知识框架:五、当堂训练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是( )A、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的共同特性B、整个世界万事万物的总和C、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和概括出来的共同本质D、所有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的物体2.人们能够创造出宇宙本没有的“嫦娥二号”卫星,这表明( )A.人们能够凭想象创造物质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3. 被古人称为“玉轮”“桂宫”的月球,随着航天观测的不断深入,已确认其组成物质和地球基本相同。
这有力地证明了( )A.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B.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C.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D.人类社会的物质性4. 欧洲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可以在太空真空环境中生存的动物——缓步类,也被称作水熊(右图)。
不仅仅是在太空,它们中的一部分还可以同时在真空和太阳辐射条件下生存,这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种可以在双重严酷条件下存活的动物。
《高中政治必修4》4.1世界的物质性

水果:是指多汁且有甜味的植物果实,是对 可以食用的植物果实和种子的统称。(共性)
抽 象 和 为什么只能说西瓜是水果,而不能说水果是西瓜? 概 况 出 水果≠具体的水果形态
西瓜、苹果和葡萄等是水果的具体形态。(个性)
(2)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具体物质形态或原子(2)Βιβλιοθήκη 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基本要素
人口因素 自然地理环境 生产方式
生产力 构成 生产关系
社会的基本规律
是人类生活、 社会生存和发 展的自然基础 对人类社会的 发展起着影响 和制约的作用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决定力量,生 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 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康德和拉普拉斯星云说
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星云说是最 早的科学的天体演化学说。他们认为太阳系内一切天体都 有形成的历史﹐都是由同一个原始星云按照客观规律── 万有引力定律逐步演变而成的。
宇宙大爆炸理论
宇宙是由一个致密致热的奇点膨胀到现在的状态的。 大爆炸理论是宇宙物理学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根据大爆 炸理论,宇宙是在大约140亿年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 极高的状态演变而来的。
“超英赶美”与“跑步进入共产主 义”
“超英赶美”与“跑步进入共产主 义”
“超英赶美”与“跑步进入共产主 义”
“超英赶美”与“跑步进入共产主 义” 超英赶美--大跃进运动
“超英赶美”与“跑步进入共产主 义”
“超英赶美”与“跑步进入共产主 义”
“超英赶美”与“跑步进入共产主 义”
“超英赶美”与“跑步进入共产主 义”
随堂练习
【学案】4.1 世界的物质性

二、学习重难点(1)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三、自我预习(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
)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和,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指。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物质概念概括了,而不是指。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三者都是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⑴自然界是的。
⑵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
⑶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四、误区点拨:1、理解物质概念时应把握的要点:①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只有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同时要把握物质的可知性。
②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③要知道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中讲的物质是指有形的实体,是物质的具体形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囊括了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反映的是自然界和社会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唯一特征。
两者不能等同。
④要划清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对物质含义上的界限。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由实物构成,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则将物质同原子等自然科学物质具体形态等同起来。
五、合作探究对于天地万物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的神创说。
但在历史上,也有许多思想家不断地对神创说进行批驳。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4.1《世界的物质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世界的物质性学案【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物质的含义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 (2)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运用: (1)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从世界物质性出发,结合国家发展、建设中的实例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分析宇宙间一切事物及现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坚定地树立马克思列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鲜明地反对上帝或神灵创世说。
【学习重点、难点】(1)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知识梳理】(一) 知识网络(二)预习导读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 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 和 ,它们都是 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指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物质概念概括了 ,而不是指 。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 。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 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 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 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 、 和 。
这三者都是 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 。
世界的 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具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物质的含义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社会物质生活基本要素的客观性 人的意识也是社会的产物,意识依赖于物质(3)自然界是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一起产生的。
高中政治必修4精品学案1:4.1 世界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性『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识记物质的定义。
2.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重点)二、知识梳理(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客观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的一部分。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并能为人的所反映的。
3.物质的特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提醒:物质的概念对于物质的概念,应抓住三点:一是客观性,即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二是其可知性,即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三是其实质,客观实在性。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1)从人类社会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2)从人类社会构成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人口因素和。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是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提醒:关于世界物质性的表述(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3)世界统一于物质(4)世界是物质的。
『精讲点拨』1.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2.要明确“客观实在”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同时要把握物质的可知性。
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
3.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
两者关系具体表现在:4.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5.从存在、发展和构成要素看,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高中政治必修4优质学案:4.1 世界的物质性

课时1世界的物质性探究一自然界的物质性『基础梳理』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想一想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有什么联系。
提示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3)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判一判物质世界就是物质。
()提示×物质世界是指万事万物(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两者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不能等同。
『探究升华』自然界是物质的科学研究发现,自然界不存在没有物质的空间,即使是真空,也并非空无一物。
真空中,即使没有实物粒子,也存在应力场和充满热辐射。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天文观测发现,在整个宇宙空间(包括真空)里始终存在着3K微波背景辐射。
『问题探究』(1)这段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哲学道理?(2)你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答案(1)材料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自然界本来就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这些事物都是具体的物质形态,无论人们听到听不到、看到看不到,它们的存在都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们共同的本质和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的物质性
『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识记物质的定义;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重点难点:
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的含义;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学法指导:
自主阅读课本,梳理体系,完成预习自测,思考探究问题,做好小组发言准备。
1学时完成。
预习自测:
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____________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它们都是__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
(2)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____________的活动。
2.物质概念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指不____________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____________。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
(3)物质与具体形态的物质: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____________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____________的物质形态。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____________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____________发展而来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______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____________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____________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从其构成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____________,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这三者都是____________的要素。
这些
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____________。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____________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____________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____________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____________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____________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与方法论归纳:
1.〔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互动探究:
有人说:“自然界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社会则是由人构成的,而人是有意识的,所以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尤其是杰出人物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
”请分析这一观点。
课堂检测
1.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
”这种观点()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可见()
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3.“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
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映
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4.对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②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③物质存在于物质具体形态之中,并通过物质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④物质具体形态包含着物质,不包含物质的物质具体形态是不存在的
⑤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表现,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
A.①②⑧④⑤B.①②⑧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5.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
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参考答案★——
互动探究: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自然界是客观的。
②人类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是有意识的,但是不能据此认为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这是因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我们不能否定人的意识的作用,也不能低估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但是人的意识始终是第二位的,只能影响社会生活,不能决定社会生活,不能改变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④总之,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课堂检测:1-5 BBC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