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的中医辨证施治

合集下载

甲亢的中医治疗疗法

甲亢的中医治疗疗法

甲亢中医治疗最佳经验方一、甲亢概述中医临床学中无甲亢的病名,根据其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体征,本病与中医学中的“瘿病”很类似。

但中医学瘿病的概念很广,在《吕氏春秋》、《三国志》、《诸病源候论》、《肘后方》、《千金要方》、《三因方》等古代文献中先后沿用了血瘿、气瘿、息肉瘿、石瘿、劳瘿、土瘿、忧瘿、筋瘿等众多名称,这些可以概括现代医学的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炎等多种疾病,但与甲亢比较接近的当属忧瘿与气瘿。

二、甲亢的中医病因病机甲亢以怕热多汗、心悸易怒、多食消瘦、指舌颤抖、甲状腺肿大为中心证候,病位在颈部缨脉(即甲状腺),病变脏器波及肝、肾、心、脾、肺,而以肝肾为主。

病因上既有先天禀赋不足,又有后天调理失度,更有外邪侵袭而发病。

所谓禀赋不足者与现代所称之遗传因素相似。

人之先天禀赋与肾之关系最为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肾阴为人体阴液之本,肾阳为人体阳气之本,先天不足、劳欲伤肾均可导致肾之阴阳不足。

肾阴不足不能上涵肝木,可致肝阳上亢,阳亢化风则见指舌颤抖之症。

肾阳不足,气不化津,为痰为饮,上结颈前缨脉则见颈前肿大。

后天调理失度包括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情志内伤与现代所称之精神因素致病雷同。

有人统计365例甲亢发病因素,发现80%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因素,本病之发病多缘于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不畅。

肝失疏泄一则可致气机郁滞,血行不畅,二则可化火生热伤阴,三则可横逆犯脾致湿生痰,终则痰热瘀互结为患,结于颈前则为颈缨肿大(甲状腺肿大),内扰心神则为心悸易怒、怕热多汗,上犯肝窍则见突眼之征,热扰中焦则消谷善饥、壮火食气,肌肤失养则形体消瘦,火热伤阴、筋脉失养则见指舌颤抖。

饮食不节,多指恣食肥甘,损伤中焦,运化失职,聚湿生痰为患,其证多以身倦乏力、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苔白厚腻为主。

所谓外邪侵袭者与现代所称感染诱发本病相似,六淫邪毒经口鼻或皮毛侵入机体,内伤脏腑,生痰致瘀,上犯缨脉,结聚颈前,则成本病。

中医辨证施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良方

中医辨证施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良方

中医辨证施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良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由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引起的症候群。

其特征为甲状腺肿大,基础代谢增加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失常。

甲亢有多种类型,有甲状腺性甲亢,有垂体性甲亢,有能分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样物质的肿瘤引起的甲亢;还有一些病人仅仅具有高代谢症候群,甲状腺毒症,但甲状腺本身功能其实并不亢进。

即使在甲状腺性甲亢中,也有多种类型,如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自主性高功能甲状腺结节或腺瘤、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碘源性甲亢、甲状腺滤泡性癌肿引起的甲亢等。

通常临床所说的甲亢系指弥漫性甲状腺肿、突眼并伴甲亢,本病女性多于男性,以20~40岁的中青年为多见。

一、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病人多禀赋不足,潜在肝肾阴虚,可能是本病发生的内在或先天因素,而精神因素则是促进发病的诱因。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以阴虚为本,气、火、痰、瘀为标。

初起多以标实为主,表现为气郁、肝火、痰结等标证。

总之,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常常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相互影响的情况。

主要病变脏腑在于肝,同时兼及心、脾、胃、胆、肾等多脏腑。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临床表现(1)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常见的精神症状: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头痛、乏力等,易被误诊为神经衰退或焦虑症,老年患者可表现为抑郁状态或“内分泌精神综合征”,后者常出现情感迟钝、动作缓慢、言语寡少、性欲减退、食欲异常、睡眠障碍、月经不调等。

躁狂状态较多见于青年女性患者。

少数患者呈现类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2)意识障碍:主要见于甲状腺危象时,以谵妄状态较常见,重时可陷入嗜睡或昏迷状态。

(3)神经症状:常见有手指震颤,无力与腱反射亢进,也可合并有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眼肌麻痹、舞蹈样动作、痉挛发作等。

2.诊断(1)在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基础上,发现有性格改变及其他精神障碍时,应考虑为伴发的精神障碍。

(2)促甲状腺激素、血清T3、T4等辅助检查可助诊断。

(3)排除其他器质性精神障碍、情感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及神经症等。

甲亢的中医辨证施治

甲亢的中医辨证施治

①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可选用利血平1~2mg肌注或胍乙啶10~20mg口服。

还可用普萘洛尔5mg 加5%~10%葡萄糖溶液100ml静脉滴注以降低周围组织对肾上腺素的反应。

②碘剂:口服复方碘化钾溶液,首次为3~5ml,或紧急时用10%碘化钠5~10ml加入10%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以降低血液中甲状腺素水平。

③氢化可的松:每日200~400mg,分次静脉滴注,以拮抗过多甲状腺素的反应。

④镇静剂:常用苯巴比妥钠100mg,或冬眠合剂Ⅱ号半量,肌肉注射,6~8小时1次。

⑤降温:用退热剂、冬眠药物和物理降温等综合方法,保持病人体温在37℃左右。

⑥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溶液补充能量,吸氧,以减轻组织的缺氧。

⑦有心力衰竭者,加用洋地黄制剂。

(7)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复发率,过去认为高达20%~30%。

近年来,由于注意了病历的选择,并在腺体切除多少上积累了很多经验,所以术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复发率明显下降,一般在5%以下。

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后复发多在术后1~5年间,且多为年轻病人,而老年人术后复发的机会很少。

这和老年人的细胞活力逐渐衰减有关。

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术后复发,多主张采用非手术治疗。

如症状难以控制,或肿大的甲状腺造成压迫症状也可考虑再次手术。

但手术的风险相对较大,术后并发症也较第一次多,如易造成甲状旁腺或喉返神经损伤,因此手术需十分轻巧细致。

作者单位:130031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普外科甲亢的中医辨证施治杨树先 王延山 甲亢属中医“瘿气”范畴。

其发病与情志内伤及体质禀赋有关。

情志抑郁或忧患暴怒,肝失疏泄条达,肝气内郁,气机郁滞,津凝成痰,痰气交阻于颈,遂成瘿肿,痰乏久郁,凝结于眼部而致目突;忧恚不解,化火冲逆,则是肝火上冲之象,面部炽热,急躁易怒,口苦目赤,睛如怒视;热扰心神,则心悸不寐;火蒸津液,汗多外泄;热灼胃阴,水津内乏,口渴引饮;阴伤胃热,消谷善饥,多食而瘦;肝大既旺,肝阴必伤,久则及肾,而成肝肾阴伤之局。

黄仰模教授中医治疗甲亢的经验

黄仰模教授中医治疗甲亢的经验

1158涩癃闭为特征的以护肾通淋渗湿法,重在恢复肾的主水之职,吴氏对于湿温下焦证根据证情选用宣清导浊汤等方治疗,下焦湿温久痢带瘀血,肛中气坠,断下渗湿汤治之。

总之下焦利湿,临证时应视其病情,分别选用淡渗利湿、清热利湿、利湿退黄、滋阴利湿、温阳扶肾利湿等法。

诸法多用治下焦湿证。

笔者临床运用三焦分治湿邪法辨证施治治疗眩晕(内耳眩晕症)、头痛(鼻窦炎)、心悸(心肌病)、胁痛(乙肝、胆囊炎)、胃脘痛(慢性胃炎)、腹泻(慢性肠炎)、浮肿(慢性肾炎、肾病)等病收效较好。

上述三法,虽各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但应用时,每多互相配合。

因湿邪袭人无处不在,临证处方,不可死板,根据湿邪的性质和湿病的特点,治疗湿病的一般原则应是:“喜灵活,恶呆滞”六字。

参考文献[1]吴瑭.温病条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81[2]卢祥芝,历代名医临证经验精华[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35-37[3][4]邱德文.中医治法十论[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339-358(收稿日期:2008-05-10)黄仰模教授中医治疗甲亢的经验刘丽娟指导:黄仰模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10405)摘要:黄仰模教授认为甲亢早期多以胃热、气滞为主,中期以痰凝血瘀为主,早中期均以标实突出,如胃热、气滞、血瘀、痰浊、痰火等;后期则以本虚为主,如气阴两虚,心气亏虚、心阳不振、心脾两虚、肝血不足等。

治疗甲状腺肿大的基本方为消瘰丸,清胃热可配合白虎加人参汤,疏肝气可配合小柴胡汤,祛瘀血可配合桂枝茯苓丸,化痰浊可配合栝蒌薤白半夏汤。

后期可伴或不伴甲状腺肿大,脏腑辨证多与心、脾、肝相关,气阴两虚可用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心气虚可用安神定志丸,心阳虚可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心脾两虚可用归脾汤,肝血虚可用酸枣仁汤。

关键词:中医药疗法;甲亢;黄仰模@黄仰模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研室主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临床善于运用《金匮要略》理论指导治疗各种内科疑难杂证,辨证灵活,用药精确,疗效显著。

中医辨证施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良方

中医辨证施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良方

中医辨证施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良方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又称为甲亢,是指甲状腺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引起
的一种内分泌疾病。

中医认为甲亢是由于肝火上炎、热毒积聚而导致的。

中医辨证施治甲亢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清热解毒药物治疗:首先要清热解毒,可以使用中药材黄连、黄柏、蒲公英等进行治疗。

黄连、黄柏可以清除体内的肝火,蒲公英具有清热解
毒的作用。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清肝火、降低甲状腺的分泌功能,从而控制甲亢的症状。

2.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甲亢病人常伴有瘀血症状,如心慌、心痛、颈
部静脉怒张等。

可以使用中药材丹参、当归、桃仁等进行治疗,这些药物
可以活血化瘀,改善瘀血症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加快康复。

3.肝肾养护药物治疗:甲亢病人常伴有肝虚肾亏的症状,如头晕、腰
酸等。

可以使用中药材黄精、淮山、山药等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可以养护
肝肾,增强肝肾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轻甲亢的症状。

4.饮食调理:甲亢病人应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生姜、大葱、大蒜等;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此外,病人还
应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海产品、蛋类、牛
奶等,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5.心理调适:甲亢病人常伴有情绪波动、焦虑不安的症状,因此在治
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心理调适。

可以通过听音乐、进行瑜伽、打坐等方法进
行心理调适,改善情绪,缓解焦虑,促进身心健康。

甲亢的草药疗法中草药如何帮助治疗甲亢

甲亢的草药疗法中草药如何帮助治疗甲亢

甲亢的草药疗法中草药如何帮助治疗甲亢甲亢的草药疗法:中草药如何帮助治疗甲亢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也被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患者甲状腺功能亢进,导致甲状腺素分泌过多,引发一系列症状,如心悸、出汗、焦虑等。

虽然西医药物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而中医草药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甲亢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甲亢的草药疗法,探讨中草药如何帮助治疗甲亢。

1. 中草药的治疗原理中医认为,甲亢属于“虚实夹杂”病症,其中的“实”主要表现为肝气郁结,湿热蕴结,痰火内盛等病因;而“虚”则是指肾阴亏损,脾胃虚弱等情况。

中草药治疗甲亢的原理主要包括升阳消温、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气养阴、理气养血等。

中草药能够通过药性对病因病机产生影响,调节体内平衡,达到治疗甲亢的效果。

2. 常用的中草药2.1 黄芪:黄芪为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具有益气养阴、固表抗邪的功效。

在甲亢的治疗中,黄芪可以调节免疫功能,增加机体抵抗力,抑制甲状腺功能的亢进。

2.2 红参:红参也是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具有滋阴补肾、益气生津的作用。

甲亢患者多伴有阴虚火旺的情况,服用红参可以补益阴液,减少火热症状。

2.3 土茯苓:土茯苓有清热利水、除痰安神的功效,对甲亢引起的心悸、失眠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4 紫苏叶:紫苏叶具有散风解表、止咳平喘的作用,可以缓解甲亢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

2.5 地黄:地黄可以滋阴养血,对于甲亢引起的贫血、心悸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 中草药疗法的应用中草药疗法可通过单味草药或复方草药的形式使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师会针对症状选用不同的中草药组合。

在治疗甲亢时,中草药可以与西药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患者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中草药疗法治疗,遵循医嘱,按时服用药物。

4. 注意事项4.1 甲亢患者在使用中草药前应首先就诊于专业的中医师,进行全面的中医辨证施治,确立确诊。

4.2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儿童等特殊人群,使用中草药需谨慎,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131I治疗甲亢早期的中医辨证施治干预

131I治疗甲亢早期的中医辨证施治干预
症状 加重 。本 文对 甲亢 同位素 治 疗 后 患者 在 中 医辨 证 指导下 选 用 中药饮 片颗 粒 治 疗 两 周 , 可 以有 效 减 轻症 状 , 减 少并 发症 的发 生பைடு நூலகம்。
3 . 1
I 治 疗 方 法 患 者 ” l 治 疗 前均 停 用 抗
8 0
1 I 治 疗 甲亢 早 期 的 中 医 辨 证 施 治 干 预
宋春 丽 , 董 玮玮
( 北 京房 山 区 中 医 医 院核 医 学 科 , 北京 1 0 2 4 0 0 )
摘要 : 目的
探讨 I 治疗 甲亢早期的 中医辨证施治十预 , 以期提 高 I 治疗早期 甲亢患者的生活质革。方法 通过采取 中医辨证施治 , 实现治疗方案个体化 , 效果稳定 , 患者主要症状明显改善 .
wi t h Hy p e r t hy r o i di s m Af t e r 。 I Tr e a t me nt
S ONG Ch u n — l i , DONG We i — we i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u c l e a r Me d i c i n e ,F a n g s h a n F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 e d i c i n e H o s p i t a l ,B e i j i n g 1 0 2 4 0 0, ( : l l i n a )
u n d e r t h e g ui da n c e o f TCM . R e s ul t s Th e p a t i e n t s’ s y mp t o ms wi t h Ch i n e s e me di c i n e t r e a t me t i t we r e i mp r o v e d

中医辨证施治甲状腺危象良方

中医辨证施治甲状腺危象良方

中医辨证施治甲状腺危象良方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简称甲亢危象,常因感染、受惊、手术、妊娠、突然停药或延误治疗等因素使甲亢病情加重,释放大量甲状腺激素入血而产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严重表现,可危及生命,发病占甲亢的1%~2%,以成年或老年患者多见,主要表现为烦躁不安、高热、大汗淋漓腹泻呕吐、心动过速、谵妄昏迷,甚至死亡等。

中医学中没有本病病名,可归属中医学的“脱证”、“昏迷”、“热厥”、“寒厥”等证范畴。

一、病因病机本病发病与素体相关,若素体阴虚阳亢,复加猝感外邪或情态猝变,可导致燥火亢盛,耗竭气阴,而见口渴燥热、汗出等症状;内热炽盛,扰乱神明,则见谵妄、昏迷素体脾肾阳虚,一遇邪毒外袭,或情志骤变,可导致心肾阳衰,心神失养,而见神志淡漠、木僵或昏迷等症状,因此强烈的精神刺激,外邪骤袭是诱发加重此疾的关键。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1.临床表现甲亢危象多出现于甲亢手术后,由于术前甲亢没有得到很好地控制而致;或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碘治疗后,妊娠期甲亢未控制好,分娩之时易发;严重应激情况下,如创伤、急性感染、严重药物反应或糖尿病失去控制及心肌梗死等均可诱发甲亢危象。

由于部分发生甲亢危象的患者为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上可分为危象先兆和甲亢危象两个阶段。

危象先兆是指体温不超过39℃,脉速在120~159次/分钟,脉压差增大,同时有心悸烦躁、多汗、纳差、恶心腹泻、呕吐、体重下降、全身疲乏无力等症状,淡漠型患者则无烦躁、畏热多汗等症状,而表现为神志淡漠、嗜睡乏力加重等。

危象先兆进一步加重则进入危象期,体温可达39℃以上,心率在160次/分钟以上,可见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偶有心力衰竭,脉压差显著增高,自主神经系统症状为激动、大汗、烦躁不安、谵妄及昏迷,同时还可见重度腹泻、呕吐及巩膜黄染等胃肠道症状。

死亡原因多为心衰及休克,淡漠型患者则表现为体温低、心率慢、脉压小,以及神态淡漠、嗜睡乏力、陷入意识不清或昏迷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现状
• 甲亢一旦发生,可持续多年,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 学习工作和生活 • 现在医学对该病的治疗方法,有同位素治疗,抗甲状腺药 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治疗现状
• 现代药物疗法,存在着疗程长,复发率高,副作用大等特 点,服药两年,停药后一年约有40-50%的患者复发 • 手术疗法、同位素疗法均有一定禁忌症,且有发生永久性 甲状腺功能减退、加重突眼和出现并发症之虞 • 迄今为止,尚无一种满意的疗法
组方分析
• 土贝母味苦,性平微寒,入心肝两经,散结解毒,治瘰疬 痰核 • 山慈菇甘、微辛、寒,直下力峻,功擅清热解毒,散结化 痰 • 五味子甘酸,入心肾二经,可益心肾之阴,而宁心安神 • 麦冬与五味子合用,酸甘化阴,守阴所以留阳,阳留汗自 止。可治甲亢阴虚汗多、心悸
总结1
上述证型基本囊括了甲亢的病变发展规律 发病之初为肝气郁滞,病性属实 随着病程迁延,病情逐渐由轻而重,由实转虚,由阴虚阳 亢至阴虚风动,再至气阴两虚 同时兼夹痰浊、淤血等,形成虚实夹杂之症
辨证分型3—阴虚风动
• 临床表现:颈部肿大,质柔软或偏硬韧,怕热多汗,眼球 突出,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手指及舌体颤抖,甚至全身 颤抖 • 舌质红,少苔,脉弦细
辨证分型3—阴虚风动
• 治法:滋阴补肾,息风止痉 • 方药:地黄饮子加减 • 常用药:生地,麦冬,五味子,山萸肉,远志,生龙骨, 磁石,夏枯草,连翘等
病因病机
• 气郁日久,肝经郁火留伏体内,再加之情志内伤,则瘿肿 加重 • 本病初起多实,病久则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 • 实为气郁,痰阻,血瘀,郁热 • 虚为肝肾阴虚,心肾阴虚,气阴两虚
辨证分型
• 气滞痰凝 • 阴虚阳亢 • 阴虚风动 • 气阴两虚 以上代表了疾病的不同状态
辨证分型1—气滞痰凝
本病初起,情志抑郁不遂,气机不畅,肝气不舒,疏泄失常, 水湿停聚,气不行血,血运迟缓,进而痰凝血瘀,肝气痰上 逆,聚结于颈,则成瘿肿
组方分析
• 生龙骨味甘补益,微寒清热,甘寒化阴养阴,质重,入心 经,养心安神,用于治疗甲亢所致的心悸失眠,还可以入 肝经,平潜上越之甘阳,故可平肝潜阳,常用于阴虚阳亢 之症 • 磁石咸寒质重,能镇能纳,能上能下,镇浮阳而益肾阴, 镇真精使肾水不移,坠肝火而潜肝阳,镇心血使火不上逆, 常用于阴虚阳亢所致的心悸失眠等。此外还可以重镇安神 • 生龙骨配磁石,滋阴潜阳,重镇安神
组方分析
• 白芍苦能补阴,酸能收敛,又入肝经,故能平抑肝阳,常 用于肝阳上亢之症 • 生地性凉而寒,善于滋阴凉血,养阴生津,生血脉;熟地 补血生津,滋肾养肝 • 二药伍用,相互促进,共奏滋阴补肾、益精填髓之功
组方分析
• 钩藤甘、微寒,入肝经,既能清肝热,又能平肝阳。《药 性赋》曰:钩藤甘寒,专解痉,功在清热,息肝风 • 枸杞子味甘性平,功专滋补,又入肝肾,故凡肝肾阴亏之 候,皆为所宜。《本草经疏》:枸杞子,润而滋补,为肝 肾真阴不足、劳乏内热、补益之要药。同时枸杞子还可以 补血安神
辨证分型4—气阴两虚
• 治法: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 方药:玄参、麦冬、夏枯草、生龙骨、砂仁、土贝母、山 慈菇、五味子
组方分析
• 玄参禀至阴之性,其性寒,其味甘。甘能滋阴,寒能退邪 热,凉润滋肾。可泄痰热、化瘰疬。 • 麦冬味甘性寒,甘寒益阴,功专养肺阴、润肺燥,清热滋 阴 • 夏枯草味苦辛,性寒,辛可调达肝气,肝气调达,肝血得 济,肝阴得养而制肝阳。辛可行气解郁,行血散结,用其 苦化痰理气,祛痰软坚,为治瘿要药
甲亢的中医辨证施治
临安中医院 内分泌科 张灵建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
• 一种常见、多发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 由于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 • 以神经精神兴奋性增高,代谢旺盛为主要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
• 该病发生于任何年纪,多见于30-50岁年纪 •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该病近年来的发病率 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 临床症见:颈前肿大,质柔软或偏硬韧,烦热易汗,心情 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心悸不宁,眠差,纳食 亢进,消瘦,口咽干燥,月经不调 • 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数
辨证分型2—阴虚阳亢
• 以滋阴潜阳、化痰散结为法 • 方药:生龙骨、磁石、白芍、熟地黄、生地黄、钩藤、五 味子、枸杞子、夏枯草、沙参、麦冬
辨证分型1—气滞痰凝
• 针对该症,治以疏肝理气,的药物,以免加重甲亢病 情
辨证分型1—气滞痰凝
• 方药:四逆散加减 • 药物:柴胡、白芍、枳实、夏枯草、山慈菇、土贝母、砂 仁、半夏、郁金等
方解
• 柴胡、枳实、白芍为四逆散为主要组成药物,功能疏肝理 气,调和气血 • 半夏辛苦温,味辛,具走窜之性,有发散、行气、行血作 用,用于气滞、痰凝、血瘀等症,因此可治疗瘿瘤 • 山慈菇甘、微辛、寒,直下力峻,功擅清热解毒、散结化 痰。《本草正义》:能散坚消结,化痰解毒,其力颇峻。
总结2
• 基本病机为阴虚阳亢,更贴近甲亢临床 • 与通常看到的病机有所不同:气阴两虚,阴虚为本,气郁、 痰凝、血瘀为标
总结3
• 临床需灵活应用 • 有可能直接进入阴虚阳亢阶段,而不经历气滞痰凝阶段 • 也有患者病情相对较轻,因而不出现气阴两虚的临床症状
总结4
• 针对阴虚阳亢的基本病机,治疗拟滋阴潜阳、化痰散结为 甲亢的治疗大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转归而灵活变通, 并不拘泥于一方一证。
组方分析
• 生地性凉而寒,善于滋阴凉血,养阴生津,生血脉;熟地 补血生津,滋肾养肝 • 麦冬味甘性寒,甘寒益阴,功专养肺阴,润肺燥,清热滋 阴 • 五味子甘酸,入心肾二经,可益心肾之阴而宁心安神
组方分析
• 山萸肉味酸涩,性微温,收敛固涩,滋补肾阴,温而不燥, 补而不峻,为平补阴阳之要药。 • 生龙骨味甘补益,微寒清热,甘寒化阴养阴,质重祛祛, 入心经,养心安神,用于治疗甲亢所致的心悸失眠,还可 以入肝经,平潜上越之肝阳,故可平肝潜阳,常用于阴虚 阳亢之证 • 夏枯草味辛苦,性寒,辛可调达肝气,肝气调达,肝血得 济,肝阴得养而制肝阳。辛可行气解郁,行血散结,用其 苦化痰理气,祛痰软坚,为治瘿要药
治疗现状
• 祖国医学中没有甲亢的病名,但有类似甲亢的记载 • 古人将甲状腺肿大类疾病称为“瘿”或者“瘿瘤” • 与甲亢有关的甲状腺肿称为“瘿气” • 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甲亢,隶属于“消渴”,“惊悸”, “震颤”范畴
治疗现状
• 中医中药治疗甲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 效 • 相对于西药来说,中药治疗甲亢具有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辨证分型2—阴虚阳亢
• 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以血为本,以气为用 • 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柔顺之性而致气机郁滞 • 肝郁气滞则冲任不调,肝阴不足则血海不能按时充盈
辨证分型2—阴虚阳亢
• 肝郁日久化火,致肝火内盛,火热反灼阴津,水不涵木, 亢阳莫制,故致阴虚阳亢,病变由实转虚
辨证分型2—阴虚阳亢
组方分析
• 五味子甘酸,入心肾两经,可益心肾之阴而宁心安神。 • 夏枯草味苦辛,性寒,辛可调达肝气,肝气调达,肝血得 济,肝阴得养而制肝阳。且辛还可以行气解郁,行血散结, 用其苦以化痰理气,祛痰软坚,为治瘿要药
辨证分型3—阴虚风动
• 甲亢的病变部位在心、肝、脾胃、肾,其中又以肝、心、 肾为主 • 肝阴不足,阴精不能上奉清窍则头眩耳鸣;穷必及肾,乙 癸互致匮乏,木失水涵,则肝风内动。 • 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则心悸,失眠多梦
辨证分型4—气阴两虚
• 甲亢患者因肝气郁滞,日久化火,形成肝火内盛 • 肝旺势、必克土、刑金、扰心、伤肾、耗气伤阴,肝阴亏 虚,筋脉失养 • 火郁伤阴,心阴亏虚,心失所养 • 气阴亏虚,卫表不固,肢体不荣
辨证分型4—气阴两虚
• 临床表现:颈前肿大,质柔软或者偏硬韧,易汗出,倦怠 乏力,心悸,胸闷气短,失眠多梦,手指颤抖,眼干目眩, 大便稀溏 • 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甲状腺--奇恒之腑
• 《素问.五脏别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 满而不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满也”。奇 恒之腑的形态似俯,功能似脏,故称为奇恒之腑。 • 甲状腺的生理功能: 1.助肝疏泄,调畅气机 2.生发阳气和推动阳气运行
病因病机
• 甲亢多由情志内伤所致 • 甲亢的发生,多因患者长期喜怒忧思,久郁不解 • 或者突发精神刺激,情志不遂,肝气郁滞,津凝成痰,痰 气交阻,日久则血循不畅,气、痰、瘀壅结颈前,故渐起 瘿肿
方解
• 郁金辛苦,辛能行气,苦能泄闭,入心肝二经,即入血分, 故能行气解郁,使肝气得舒,气机通畅,则积聚自散。 《本草正义》曰:郁金单用治“结聚气滞” • 砂仁辛散温通,香而能窜,入脾胃经,主散结导滞,行气 下气 • 土贝母味苦,性平微寒,入心肝两经,散结解毒,治瘰疬 痰核
辨证分型2—阴虚阳亢
• 有统计表明,甲亢病人阴虚阳亢证型占82%,为本病的基 本证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