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交通运输线的意义

合集下载

3.4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4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7.河网密度较大的平原地区,村落的平面形态多是 D A.不规则的多边形 B.圆形 C.方形 D.带状
C 8.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的原因是 A.资金投入减少 B.城市污染严重 C.大运河的运输优势被取代 D.人口大量迁移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自主学习
1.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2.在古代,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交通运输方式和聚 落分布有何不同? 3.现代,铁路和公路的发展对城市的分布有何影 响? 4.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聚落形态有何不同? 5.河流与城镇分布有何关系?铁路运输与城镇分 布有何关系? 6.交通变化对城镇布局有何影响? 7.交通运输对商业布局的影响通过什么来体现? 8.商业中心与交通运输又怎样的关系? 9.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的区别? 交通运输的发展对商业布局产生了哪些影响?
聚落的形成与交通运输的关系: 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 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进而发展成为城市。
第77页“思考活动”
1、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 对交通网络的形成和发展有哪些影响? 答:交通网络的形成,除受自然因素影响外,人 口、城市、经济等因素的影响非常重要。我国东部 地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城市与周围 地区其他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物质交换等联系非 常频繁。对交通站点的密度、交通线路的长度、交 通运输的方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促进了交通网 络的形成和发展。 2、目前,我国正在修筑青藏铁路。在青藏高原上 修建铁路,需要克服哪些不利的自然条件? 答: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等。
⑵当今世界城市分布与河流
多分布在世界大河两岸的冲积平原上。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尼罗河谷地
印度河谷地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形象建设规范(二)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形象建设规范(二)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形象建设规范二服饰、面料规范服饰规范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规范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件和执法标志标识,加强执法风纪建设和执法队伍管理,树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的良好形象,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公司负责起草设计。

目录男春秋服、冬常服 (1)女春秋服、冬常服 (22)男夏西裤 (38)女夏西裤 (49)女夏西裙 (59)男长袖夹克 (67)女长袖夹克 (77)男内穿长袖衬衫 (87)女内穿长袖衬衫 (96)男短袖衬衫 (105)女短袖衬衫 (114)男短袖夹克衬衣 (122)女短袖夹克衬衣 (132)防寒服装 (142)女卷檐帽 (159)男(夏季)大檐帽 (171)附录 A (178)男春秋服、冬常服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行政执法人员制服男春秋装、冬常服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行政执法人员制服男春秋装、冬常服的生产及检验和包装。

2引用标准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5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T 1335.1 服装号型男子GB/T 2664 男西服、大衣GB/T 2666 西裤GB/T 2910(所有部分)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GB/T 2912.1 纺织品甲醛的测定第1部分:游离和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GB/T 3917.2 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第2部分:裤形试样(单缝)撕破强力的测定GB/T 3920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GB/T 392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皂洗色牢度GB/T 3922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试验方法GB/T 3923.1 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份: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GB/T 4668 机织物密度的测定GB/T 4669 纺织品机织物单位长度质量和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GB/T 4802.1 纺织品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定第1部分:圆轨迹法GB 5296.4 消费品使用说明纺织品和服装使用说明GB/T 5711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干洗色牢度GB/T 5713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水色牢度GB/T 7573 纺织品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GB/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842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GB/T 8630 纺织品洗涤和干燥后尺寸变化的测定GB/T 17592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GB 18401 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FZ/T 01053 纺织品纤维含量的标识FZ/T 01057(所有部分)纺织纤维鉴别试验方法FZ/T 01093 机织物结构分析方法织物中拆下纱线线密度的测定FZ/T 80002 服装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FZ/T 80007.1 使用粘合衬服装剥离强力试验方法FZ/T 80007.3 使用粘合衬服装耐干洗测试方法3要求3.1外观样式见图示1。

高中地理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4.

高中地理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4.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受地质规律的影响,资源供给在全球的分配是极不平衡的。

这就产生了生产区与消费区的空间分离,这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交通运输就是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的线路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

它是边疆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共有五种: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

方便快捷、经济安全,形成了高速化、网络化、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

交通运输网络一旦形成,其对聚落、城镇分布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就是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

2. 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3.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教学难点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交通运输是进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条件。

2. 掌握交通运输与聚落、城镇、商业网点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1. 案例分析,结合所在家乡的具体个案,明确交通运输对聚落、城镇的形成和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2. 读图分析,理解我国北方城镇与南方城镇在选址时考虑的区位因素不同。

3. 自主探究,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树立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又反过来指导感性认识的辩证的观点。

2. 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通过第三节的学习,我们知道运输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

运输既然能影响到工业的发展,那么一个地方的交通运输布局势必对该区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板书:一、交通运输与聚落(一)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推进新课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 76~P 77页,并分析“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分布”图。

课件展示: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分布思考: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与主要交通线路分布有什么关系?生(思考后回答)几乎所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都与主要交通干线相连。

3.42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3.42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
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
温故知新:3分钟
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方式 公路
项目
运速 较快
铁路 较快
航空 最快
运量 较小 较大 最小
运价 较低 较低 最高
灵活性 最好 居中 好
连续性 居中 好

水运 最慢
大 最低
差 最差
管道 --
大 -- 最差 最好
温故知新:3分钟
本节课学习目标:
(4)由此可见,商业中心形成 的条件是交_通__位__置___。
比较项目 按运量 按运费 按速度
按灵活性
பைடு நூலகம்按连续性
排列顺序
由大到小为 海运、铁路、河运、公路、航空 由高到低为 航空、公路、铁路、河运、海运 由快到慢为 航空、铁路、公路、海运、河运 由大到小为 公路、航空、铁路、河运、海运 由好到坏为 铁路、公路、航空、海运、河运
补充、质疑时不可重复前面同学的发言内容。在某同 学展示过程中其他同学认真听,作好记录,为补充发言 做准备。
回答问题不限层次
讨论1:课本81页活动中的两个问题。
山区商业网点多沿河流分布,商业网点密度较小。 地平要地布原集区山平局河商中,区 原,谷业分 所的 地线地网 布 以交 区路带点 在 商通 地较是的 业城线 形弯山网密 市路平曲区点度及受坦。交多大其地开通沿周,形阔相河边呈的,对流多主限道便分级要制路利布规交,布、模。通多局人由线的平沿口于附商坦河相近山业宽谷对区中。直和集人心山 。中口,间的稀主谷 12其少立密商..山山度成,和品区区较因交发流和和小? 通 展 通平 平。闭 , 便原 原平塞 商 捷地 商原, 业 。区 业地商 网的网区品点交点地流难通的形通以线空平尤伸路间坦其展布分,是到局布人那区有有口里际什何稠,商么差密所品不 异,以流同 ?交商通? 试通业很分便网难析利点建,

交通运输概论全集 PPT

交通运输概论全集 PPT
英国在利物浦建成世界上第一个驼峰调车场 • 1876年 德国在斯毕道夫铁路编组站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简易驼峰
中国出现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 • 1878年 法国研制成功第一套列车自动停车装置
3、公路运输
汽油发动机使用于道路车 辆首先由德国人戴姆勒于 1887年尝试成功,大约8年 之后,美国开始发展汽车。
4、航空运输
硬件要素
1.6 世界交通运输发展史
自有人类以来,即有运输。 在进入文明时代以前,早期 的人类是以自身作为运输工具, 其后通过驯养动物驮运或拉重物 以减轻人类本身的负担。 轮轴的发明,车辆的出现则 揭开了现代陆路发展的序幕。
• 古代运输业
– 交通是随着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 古代,人们为了生存取水,尽量沿河生活,水上交通就成为最早产
–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汽车、飞机相继问世。1885年德国人本茨制成 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制成第一架内燃机推 动的双翼飞机。
– 管道运输在20世纪50年代后,伴随石油和煤炭的大量输送而发展起 来。
• 古代邮电业
– 古代的信息传送主要靠人力进行,用以传达军、政命令,设有邮驿。 – 1840年英国人希尔提出发行邮票,采用均一邮资制——近代邮政开端。 – 中国于1896年建立了近代邮政。
– 公元前 480 年中国开凿了古老的运河邗沟,至秦朝又为粮运连通了 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成为水路自身联运的创举。
• 近代运输业
– 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产业革命,促进了机动船和机车 的出现 ,从此开始了近代运输业。
–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首次将蒸汽机用于克莱蒙脱号明轮上。
– 1825年英国发明家斯蒂芬森制造的蒸汽机车在英国斯托克顿达灵顿 铁路上运行成功。

交通运输线的意义

交通运输线的意义

交通运输线的意义交通运输线是指用于运输人和物的具体路径和方式,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

其意义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来分析。

政治意义交通运输线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其建设和发展是所有政治领导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线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其在国内和国际上的政治地位。

良好的交通运输线能够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增强国家的整体实力。

同时,交通运输线的建设也是政治家实现地方平衡发展的一种手段。

在下放和划拨资源的过程中,建设交通运输线可以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均衡发展。

经济意义交通运输线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方面,交通运输线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对于促进人口流动和货物流通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扩张具有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良好的交通运输线也能够提升国家的竞争力,以及促进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现代交通运输线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商机和产业。

例如,物流、运输、出租车等领域的发展和创新,也为创业者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契机。

社会意义交通运输线的发展也与社会福利、民生等紧密相关。

良好的交通运输线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缩短旅行时间,降低出行成本。

这对于民生的改善以及市民的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直接的作用。

同时,安全、便捷、舒适、环保的交通运输线也是一个现代城市的标志。

交通运输线的标准化、智能化、高效化建设对于推进城市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线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十分重要。

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角度,良好的交通运输线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需要牢牢把握其重要性,不断促进其发展。

物流运力整合策划方案整合运输资源和运力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和利用率

物流运力整合策划方案整合运输资源和运力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和利用率

物流运力整合策划方案整合运输资源和运力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和利用率物流运力整合策划方案摘要:本文旨在提出一项物流运力整合策划方案,以整合运输资源和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和利用率。

通过整合运力、优化调度和提高配送效率,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输效果,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1. 引言物流运力整合是指在现有运输资源基础上,通过优化调度和资源整合,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和利用率的行为。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物流运力整合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物流运力整合策划方案的重要性和实施步骤。

2. 整合运输资源物流运力整合的第一步是整合运输资源。

企业应该充分了解自身的运输需求,评估现有的运输资源,包括车辆、船舶、飞机等。

根据需求和资源评估,选择合适的运输资源,并进行合理规划和利用。

同时,可以与其他企业或物流服务提供商签订合作协议,共享运输资源,降低运输成本。

3. 优化调度优化调度是物流运力整合的核心环节。

通过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和提高运输效率,可以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和提高运力利用率。

在进行优化调度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3.1 运输路线规划:根据货物的特点和运输距离,选择最短、最经济的运输路线。

可以借助物流信息系统来实时监控运输路线和交通状况,及时调整计划。

3.2 运输方式选择:根据货物性质和紧急程度,选择最合适的运输方式,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

3.3 运输批次和频次规划:合理安排货物的运输批次和频次,减少空载率和半载率,提高运力利用率。

3.4 车辆调度和配载优化:通过合理安排运输车辆的出车时间、任务和装载,提高车辆的利用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4. 提高配送效率在物流运力整合中,提高配送效率是关键一环。

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的配送模式,可以提高配送效率。

以下是几种提高配送效率的方法:4.1 物流信息系统:可以通过物流信息系统实现运力的在线管理和监控,及时了解配送进度和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和处理。

3.4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4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位类型 河运起点 或终点
区位优势 货物的转运、 货物的转运、集散地
城市 江西赣州 宜宾、重庆、 宜宾、重庆、武 汉 上海、广州、 上海、广州、天 津 武汉、 武汉、南京
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 河流汇合处 人流、 势,人流、物流在此 中转、 中转、集聚 河口处 过河点 内河航运与海洋运输 的转运处 人流、物流集聚水、 人流、物流集聚水、 陆转运处
3.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处,其形成的主要区位条 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处, 重庆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处 件是( 件是( C ) A.地形平坦 地形平坦 C.水运发达 水运发达 B.气候温和 气候温和 D.安全防卫好 安全防卫好
4.A、B两聚落分别位于我国的第二、三大平原上。判 、 两聚落分别位于我国的第二、三大平原上。 两聚落分别位于我国的第二 的聚落形态, 断A、B的聚落形态,并分析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回答有 、 的聚落形态 并分析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关问题。 关问题。
南方 沿河道、铁路、公路分布, 河网密度较大, 河网密度较大,水运交通 沿河道、铁路、公路分布, 方便。铁路、 方便。铁路、公路的兴建 多呈带状布局。 带状布局 多呈带状布局。 使聚落多沿铁路线和公路 线发展。 线发展。
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
读教材78页相关内容及图 读教材 页相关内容及图3—33,找出河流与城市的关系? 页相关内容及图 ,找出河流与城市的关系?
临河国泰时尚广场
随着城市交通的改善,一些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应运而生。 随着城市交通的改善,一些多功能的大型购物休闲中心应运而生。
商业新的组织形式----网上购物、 商业新的组织形式 网上购物、无人自动售货机 网上购物
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电子商务、 电子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电子商务、 无人自动售货机等正在推广。 无人自动售货机等正在推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万铁路地处云贵高原区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区的接合部,绝大部 分地域是喀斯特地貌山区,遍布岩溶、暗河等不良地质.全线桥梁、 隧道的总长度约278公里,占线路总长的74%,被业界称为桥隧博物 馆。有34座高风险的岩溶隧道,全球铁路独一无二,是我国铁路史 上修建难度最大、公里造价最高、历时最长的山区铁路。
【自主学习】
D(著 名 旅 游 地 )

G湖

E 铁 路 Cc J
H


I(矿 产 地 )

Bb
Aa

F(土 特 产 基 地 )
K 海洋
①可将I地矿产运至D城发展大型冶 金工业。 ②铁路a运量不变,铁路b运量增加。 ③J城和E城成为新的铁路枢纽。 ④K城经济腹地扩大,窗口作用加 强。 ⑤可调节G湖入湖径流量。 ⑥可扩大F地土特产和I地矿产的外 运量。 ⑦H城的经济区位明显改善,成为 新的铁路枢纽。 ⑧有利于G湖区的抗洪救灾和农业 发展。
【案例剖析】
例一:请阐述京九铁路建 设的地理意义?(区位因素)
从交通线布局来说: 缓解南北运输紧张状况,活
跃整个路网。
从经济角度来说: 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从政治角度来说: 维护港澳地区稳定和繁荣。
先进的科技是保障。
例二:分析南昆铁路的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因素: 地势高低起伏大,喀斯特地形,易 塌陷,地质条件复杂。
京广线 京九线 京沪线
郑州பைடு நூலகம்武汉
商丘 九江
徐州
南京、 上海
当堂演 练
不同层次的交通网
洲际交通网
地中海、苏伊 士运河航线
亚欧大陆桥
北大西洋航线
北太平洋航线 巴拿马航线
好望角航线
【当堂演练】
1、下图为a城到d城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示 意图。规划设计走向有甲、乙两个方案,经过比 较分析,最终选择按乙方案建设,线路总长58.5 千米,建设费 用31亿元,比 甲方案的概算 费用多5亿元, 长度多7千米。 根据右图及相 关信息,回答: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自主学习】
宜万铁路东起湖北省宜昌市,西至重庆市万州区, 途经湖北宜昌、 恩施州和重庆市万州区所辖的十个县市(区),贯穿武陵山区腹地, 全长377公里,总投资225.7亿元,平均每公里耗资约6000万元(青 藏铁路平均每公里也只花了2900万元) 。前身是川汉铁路,1909 年由詹天佑主持开建,从宜昌往秭归修了20多公里就被迫停工。新 中国成立后,经过反复勘测研究,2003年重新修建, 2010年12月22 日10时,宜万铁路在恩施举行首发仪式,正式通车。
经济发展最快?为什么? D
郑州: 位于京
广、陇海干线 交汇处,是中国 第二大客运站
宝鸡:
位于陇海、
宝成、宝中三大 铁路干线交汇处, 是中国铁路的主 要货物编组站之 一。
蚌埠:
位于京沪铁路
与千里淮河的交汇 处,是淮河上最大的 港口。
• 沪汉蓉(上海-武汉-成都<成都别称“蓉城”>) 高速铁路,亦称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是中国一条 兴建中的高速铁路,全长2078公里,由上海出发, 途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等城市,到达成都。 设计速度为每小时200公里,全线行车时间约10 小时,比现时由上海至成都的快车节省二十多小 时。该线是中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中的最长 的“一横”,将会服务中国华东沿海地区、华中 地区和西南地区,预计2012年底至2013年初全部 建成启用。
宜万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铁路网主骨架之一,是沪、汉、 蓉快速通道(上海-武汉-成都<成都别称“蓉城”>高速铁路)重要 组成部分,也是贯通中国东、中、西部的重要交通纽带。宜万铁 路通车后武汉到重庆的列车仅需运行8个小时左右,比现在少花10 个小时。
建设宜万铁路,对于长江流域国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实 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步伐,增进民族团结, 完善和优化铁路路网结构等,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铁道部第 四勘测设计院67岁的铁路设计专家陈世彬说,一般而言,设计铁 路都是“线路选线”,在方案比选时应该综合考虑经济、国防、 环保、效益等因素,唯有宜万铁路是“地质选线”,比选线路方 案时对地质因素考虑得最多。
【知识扩展】
上海
南北铁路干线——“五纵” 东西铁路干线——“三横”
北京
京包线
线


哈尔滨
乌鲁木齐 吐鲁番
库尔勒 喀什
格尔木
包头
北京
京包线
兰州 宝鸡 陇
焦作 海
大连
线
连云港
拉萨
成都 昆明
贵阳 柳州
株洲
杭州
广州 九龙
上海
南北干线
与陇海线 交会城市 与长江线 交会城市
宝成— 成昆线
宝鸡
攀枝花
焦柳线 洛阳 枝城
3、读某地区城镇示意图。已知A、B、C是该 地区同等级别的3个城市,D、E、F是比A、B、 C级别低的同等级乡镇。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该地区 修建铁路,从经济 效益考虑,最先连
接哪两个城市? C
A. A – B B. B – C C. A – C D. 都一样
(2)当上述铁路修通后,D、E、F 3个乡镇哪个
• 经济社会因素: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 经济发展【决定因素】
• 政治因素:维持青藏地区的稳定,增强民族交流 和团结,确保国家统一。
• 科技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态脆弱和冻土等 问题得以解决 【保证因素】
【小结】
交通线路建设的意义
1、交通运输本身意义:激活(完善)铁路网,缓解交通 运输紧张状况。 2、经济意义: a.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b.促进商业繁荣和对外开放。 c.有利于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相互交流,缩小地区经 济差异。 d.促进科技创新和进步。 3、政治社会意义: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 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图中高速公路建设选择乙方案,其原因可能是 D
①单位距离建设成本低 ②沿河谷走向自然障碍小
③促进沿线地 区城镇发展 ④保护重点风 景名胜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如下图所示,铁路a沿线经济发达,铁路b沿线经济欠 发达,G湖农业发达,水灾频繁。新建铁路c(E-H-J), 全长300千米。铁路c的社会经济影响有( ③)④ ⑥ ⑧
社会经济因素: 促进资源开发,把资源与区位优势 结合。
政治因素: 有利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脱贫致 富,巩固国防。
科技条件: 先进技术是保证。
南昆铁路图
【 合 作 探 究 】
①高原多年冻土层;②高寒缺氧;③生态环境脆弱。
青藏铁路布局的影响因素:
• 自然因素: 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生态环境脆 弱【有一定制约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