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知识点

合集下载

神经内科知识点总结

神经内科知识点总结

神经内科知识点总结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

本文将就神经内科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神经解剖学神经系统可以被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包含大脑、小脑和脊髓,而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以及脊髓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功能。

脑干是连接脑和脊髓的主要桥梁,包括中脑、桥脑和延髓。

同时,脑干还负责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大脑分为大脑皮质和基底节。

大脑皮质是感觉、运动和智力的中心,而基底节则控制运动。

小脑是姿势的中心,也控制平衡和协调。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髓神经。

脑神经控制颅内器官和头部周围肌肉,而脊髓神经则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和皮肤。

二、神经病理学神经病变可以被分为两大类: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脑部和脊髓的病变,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则包括神经以及肌肉的病变。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常见病因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颅脑外伤、炎症性脑病和肿瘤等。

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的常见病因包括神经根炎、周围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疾病和遗传性神经病变等。

神经病理学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

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包括神经系统功能评估和神经系统体征变化等方面。

神经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MRI,其中MRI是诊断神经病变的有力工具。

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1.脑卒中脑卒中是指由血管缺血或出血导致的大脑功能障碍。

患者常表现为肢体麻木、言语障碍、偏瘫等症状。

脑卒中的治疗主要包括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变生活方式和预防复发。

2.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运动障碍。

患者常表现为肢体僵硬、震颤、运动缓慢等症状。

目前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3.癫痫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反复发作的脑部电活动异常所致的短暂意识障碍。

癫痫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癫痫药物治疗、外科手术以及神经刺激治疗。

神经内科疾病知识点

神经内科疾病知识点

神经内科疾病知识点神经内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神经内科疾病类型广泛,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肌肉疾病等。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及其相关知识点。

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脑卒中:脑卒中是指大脑供血突然中断导致的脑部缺血或出血。

常见的症状包括突然的头痛、面瘫、手脚无力等。

常见的脑卒中类型有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2.癫痫: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疾病。

患者可能出现突然的抽搐、意识丧失和多种感觉、认知和行为异常。

癫痫可分为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发作两种类型。

3.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多巴胺神经元损失引起。

患者常出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和平衡障碍等症状。

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1.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患者常出现疲劳、视力障碍、肢体麻木和运动协调障碍等症状。

2.周围神经炎:周围神经炎是指周围神经的炎症性疾病,其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和无力等。

常见的周围神经炎类型包括吉兰-巴雷综合征和卡托-马努综合征。

3.痛风性神经病变:痛风性神经病变是由于嘌呤代谢异常导致尿酸沉积而引起的神经病变。

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疼痛、红肿和周围神经受损等症状。

三、肌肉疾病1.肌无力症:肌无力症是一种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慢性疾病。

患者常出现肌力减退、疲劳和眼睑下垂等症状。

最常见的肌无力症类型为重症肌无力。

2.肌营养不良:肌营养不良是一组遗传性肌肉疾病,表现为进行性的肌无力和肌萎缩。

常见的肌营养不良类型包括杜氏肌营养不良和贝克尔肌营养不良。

3.肌肉炎症性疾病:肌肉炎症性疾病是指肌肉发生炎症性损害的疾病。

患者表现为肌肉疼痛、乏力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结语:神经内科涵盖了大量的疾病类型,本文仅对其中一部分进行了简要介绍。

了解神经内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和分类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如果您遇到相关症状,建议尽快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神经内科知识大全

神经内科知识大全

第一单元神经病学概论第一节运动系统运动系统: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锥体外系统以及小脑系统四个部分组成。

一、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一)解剖生理中央前回——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合称锥体束)——放射冠——分别通过内囊后肢及膝行。

皮质脊髓束——大脑脚底中3/5——脑桥的基底部——延髓的锥体1锥体交叉处——大部分锥体纤维交叉到对侧脊髓侧索——皮质脊髓侧束——终止于脊髓前角。

2小部分纤维在锥体交处不交叉,直接下行,形成皮质脊髓前束,在各个平面上陆续交叉止于对侧前角。

皮质干束在脑干各个脑神经运动核的平面上交叉至对侧,终止于各个脑神经运动核(除了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外,其他脑神经运动核均接受双侧大脑皮层的支配)。

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其发出的神经轴突,(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是指挥系统,下运动神经元是执行系统。

(二)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周围性瘫痪)损伤结构皮质锥体细胞,传导束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瘫痪范围较广,偏瘫,单瘫局限,四肢肌群肌张力高(痉挛瘫)低(弛缓瘫)腱反射亢进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 -肌萎缩-+肌震颤-+肌电图传导速度正常传导速度减慢,失神经电位值得注意的是,在急性严重的病变(如急性脑血管病或急性脊髓炎),脊髓休克期,可以表现为软瘫。

休克过后即逐渐转为硬瘫。

例题1:符合中枢性瘫痪的临床特征是(2000)A.肌群瘫痪为主B.有肌萎缩C.肌张力增高D.腱反射消失E.无病理反射答案:C例题2:周围性瘫痪也称为(2004)【ZL】A.周围神经损害性瘫痪 B.脊髓前角细胞损害性瘫痪 C.皮质运动中枢损害性瘫痪 D.下运动神经元损害性瘫痪 E.脊髓损害性瘫痪答案:D(三)定位诊断1.皮层:损伤——单瘫(对侧对应部位):病变刺激性,对侧相应部位阵发性抽搐(相应部分扩散——杰克逊)2.内囊锥体束——对侧偏瘫,丘脑皮质束,故该处损害——对侧偏身感觉减退,及视放射——对侧同向偏盲,称“三偏”征。

神经内科学知识点

神经内科学知识点

神经内科学知识点神经内科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脑、脊髓、周围神经和神经肌肉接头等方面的疾病。

下面将介绍一些神经内科学的知识点。

一、脑卒中脑卒中是指突发性脑血管意外,造成脑血管的急性缺血或出血性病变。

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性头痛、嘴歪眼斜、肢体无力等。

脑卒中应该尽早就诊,并接受头部CT或MRI检查,确定病变类型,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二、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等为主要症状。

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来缓解症状,有时候还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三、脑膜炎脑膜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脑膜组织引起的疾病。

患者常表现为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治疗上应该及时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进行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癫痫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

治疗上主要通过抗癫痫药物来控制症状,部分患者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切除病变部位。

五、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中枢神经系统。

患者表现为多发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包括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等。

治疗上主要通过激素治疗和免疫调节剂来控制病情。

六、脑肿瘤脑肿瘤是指生长在脑组织中的一类瘤,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临床上常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

治疗上主要通过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来控制病情。

以上就是关于神经内科学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神经内科学是一个广阔而又复杂的领域,需要医务人员不断学习和提升专业技能,为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服务。

祝愿所有患者早日康复!。

神经内科的知识点

神经内科的知识点

1.神经病学:是研究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康复,预防的科学。

2.瘫痪:是指骨骼肌的收缩能力(肌力)的减弱或丧失。

瘫痪是由运动神经元(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

3.脊髓休克:瘫痪肢体肌张力降低,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引不出,尿潴留。

4.腰膨大:腰部下肢神经出入处形成膨大,大小次于颈膨大,相当于L1~S1节段,L4处最宽,发出神经支配上肢.5.马鞍回避:髓内病变,感觉障碍由内向外扩展,骶部保留,直到病变后期,才影响骶部的感觉。

6.霍纳(Horner)综合征:颈8~胸1节段侧角细胞受损,瞳孔缩小(病损同侧),眼球内陷(眼眶肌麻痹),眼裂变小(眼睑肌麻痹),同侧面部出汗减少;7.癫痫:一组由已知或未知病因所引起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且异常放电常具自限性所导致的综合征. 癫痫三要素:脑部持续存在的癫痫反复发作的易感性,至少一次癫痫发作的病史,发作引起的神经生化、认知、心理及社会功能障碍.8.癫痫发作:癫痫发作是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活动所引起,由不同症状和体征组成的短暂性临床现象。

癫痫发作三要素: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的异常活动,特殊的临床现象,发作的短暂性.9.自限性发作:癫痫发作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发作表现.突出特征:病人的发作能在短时间内自行终止,多数病人发作持续时间少于30分钟.10.癫痫持续状态:是癫痫连续发作之间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频繁再发,或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未自行停止。

最常见的原因是不恰当地停用AEDs或因急性脑病、脑卒中、肺炎、外伤、肿瘤和药物中毒等引起。

11.自动症automatism 是在癫痫发作过程中或发作后意识模糊状态下出现的具有一定协调性和适应性的无意识活动,伴遗忘。

12.假性发作pseudoseizures是一种非癫痫性的发作性疾病,是心理因素引起运动、感觉、情感和体验异常,可出现发作性行为异常、四肢抽动,呼之不应等,①假性发作持续的时间较长,常超过半15min ②发做表现多种多样③发作时意识存在,没有真正的意识丧失④发作时脑电图上无痫性放电⑤抗癫痫药治疗无效。

神经内科知识点

神经内科知识点

神经内科知识点神经内科是一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专科学科,涵盖了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神经内科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和认识这一领域。

神经内科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指引起脑血管内循环障碍的各种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

脑梗死是由于血管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脑出血则是由于血管破裂导致脑部出血。

这些疾病常常表现为昏迷、偏瘫、语言障碍等,需要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2.癫痫病: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的不自主运动和意识障碍。

癫痫的发作可以分为部分性发作和全面发作,部分性发作仅累及特定部位的神经元,而全面发作则会累及整个大脑。

治疗癫痫通常采用抗癫痫药物,但对于某些难治性癫痫病例,手术治疗也可能成为一种选择。

3.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进展性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肌肉僵直、运动迟缓以及震颤。

该病一般在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其发展方式通常缓慢而逐渐。

目前,尚无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但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4.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神经病变。

多发性硬化症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因人而异,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疲倦、感觉丧失、协调障碍等症状,而其他人则可能会出现听力问题,视觉障碍等。

5.脑膜炎:脑膜炎是脑脊髓膜的炎症性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细菌性脑膜炎。

该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如脑膜炎球菌、链球菌等。

脑膜炎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颈部僵硬、恶心等,病情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昏迷和死亡。

治疗脑膜炎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及时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除了上述疾病外,神经内科还研究其他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如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疾病等。

这些疾病涉及到神经系统各个组织和神经元的功能异常,需要特殊的诊断和治疗。

神经内科的诊断和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临床神经学家、神经外科医生、康复医师等。

神经内科健康教育内容

神经内科健康教育内容

神经内科健康教育内容
神经科是用于诊治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的科室。

与精神科不同,人们常用“神经病”一词来形容精神病而非神经疾病。

神经科医生通常处理脑血管病、脑炎、脑膜炎、癫痫、痴呆、帕金森病、肌张力障碍、各种周围神经病、脊髓炎、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低钾周瘫等疾病。

脑血管病是指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损伤,是全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每年新发病例约120~150万人,死亡率高达80~100
万人。

脑血管病还会导致生活和劳动能力不同程度的丧失,给患者、家属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不可控制的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等)和可控制的因素(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颈动脉狭窄、肥胖、缺乏体育运动、饮食营养不合理、口服避孕药等)。

积极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是预防脑血管病的最有效手段。

脑中风的危险信号包括短暂的视力障碍、口齿不清、口角流涎、手臂无力、持物落地、走路不稳、剧烈头痛、呕吐、人事不省、反常的困倦、嗜睡、哈欠连绵、一过性肢体麻木、瘫痪、黑朦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之一,应及时就医。

在家中发生中风时,家人应保持冷静并让病人平卧在床上,尽快联系医院。

病人应平托在床上,头部略高,避免震动。

有呕吐的病人应将头部侧放,让呕吐物流出,防止堵塞气管引起窒息。

抽搐者应用筷子或木条裹上纱布垫在上下牙间,防止咬破舌头。

抬病人下楼时,头部朝上脚朝下,减少脑部充血。

护理脑血管病人需要耐心和细心,保持病房安静,减少探视,避免病人情绪激动,了解病人心理活动,鼓励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神经内科副高面试知识点

神经内科副高面试知识点

神经内科副高面试知识点1. 神经系统概述•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外周神经系统(神经纤维和神经节)。

•神经系统的功能是接收、传递和整合信息,并控制身体的各种生理和行为活动。

•神经内科是专门研究神经系统疾病的学科,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2. 神经解剖学•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通过脑干和脊髓与外周神经系统相连。

•大脑的各个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如运动、感觉、语言、记忆等。

•脑脊液是大脑和脊髓周围的液体,起到保护和支持神经组织的作用。

3. 神经系统疾病3.1 中风•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的阻塞或破裂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或中断的疾病。

•中风的常见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面瘫、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中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3.2 癫痫•癫痫是一种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

•癫痫发作可以表现为意识丧失、肢体抽搐、口角歪斜等症状。

•癫痫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管理。

3.3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等症状。

•帕金森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没有根治方法。

•帕金森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物理治疗和手术来缓解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3.4 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多发性硬化症的症状包括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疲劳等。

•多发性硬化症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来缓解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

4. 神经影像学•神经影像学是一种通过医学影像技术来观察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的方法。

•常用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包括脑电图(EEG)、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

•神经影像学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位置、大小和性质,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5. 神经内科治疗原则•神经内科治疗的原则是根据疾病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般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可分为四类:缺损症状、刺激症状、释放症状、休克症状。

2、脑脊液主要由侧脑室脉络丛分泌;正常成人脑脊液总量为130ml:每口生成量400、500ml3、穿刺操作:左侧卧位,屈颈抱膝,尽量使脊柱前屈,有利于拉开椎间隙。

背部与检查床垂直,脊柱与床平行。

4、腰椎穿刺适应症:①需要了解脑脊液压力和成分发生改变的疾病,如脑炎、脑膜炎、其他感染性或炎性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癌病、可以有颅内压异常等的诊断。

②评价脑炎、脑膜炎及其他感染性或炎性疾病治疗的反应。

③鞘内用药或注射造影剂。

④极少数用于降低颅内压。

腰椎穿刺禁忌症:①颅内占位性病变可能使颅内压增高,特别是后颅窝占位病变或出现脑疝迹象者。

②腰穿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或脊柱有感染。

③凝血功能异常。

凝血因子缺乏或血小板减少者。

④高颈段脊髓肿物或脊髓外伤急性期,开放性颅脑损伤等。

⑤病情危重者。

腰穿并发症:①最常见的事腰穿后头痛;②脑疝是最危险的并发症。

5、脑脊液侧卧位的正常压力一般为80"180mmH20,大于200为增高,低于70为降低。

6、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可用三管试验法鉴别出血。

7、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常呈毛玻璃样微混;化脓性脑膜炎常呈明显混浊。

8、正常人腰穿脑脊液蛋白质含量为0. 15、0. 45g/L(15"45mg/dl)。

脑脊液糖含量约为2. 5、4. 4mmol/L(50^75mg/dl),为血糖的50旷70%。

脑脊液氯化物含量为120~130mmol/L(700'750mg/dl);结核性脑膜炎使氯化物降低最明显9、脑电图在临床上最大的应用价值在于帮助癫痫的诊断,但缺乏癫痫样放电不能排除癫痫10、当大脑转移瘤在CT扫描尚未显示时,脑电图可能显示局灶性异常。

11、核磁的优点:①分辨度高,能清晰显示直径为1mm的病灶;②由于对组织含水量敏感,能显示早期缺血和水肿;③无骨组织伪迹,适宜于颅底、后颅凹、椎管和枕骨大孔附近病变的诊断;④弥散加权MRI可在缺血早期发现病变。

12、脑桥病变可造成瞳孔针尖样缩小。

13、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诊断14、小脑病变的症状:共济失调、肌张力减低、眼球震颤、吟诗样语言。

15、小脑中线(蚓部)损害,主要表现为闭目难立征。

16、节段性感觉分布:乳头平面为T4,脐平面为T10,腹股沟平面为T12 及L1,上肢梯侧为C5-C7,前臂及手的尺侧为C8及T1,上臂内侧为T2, 股前为L1-L3,小腿前面为L4-L5,小腿及股后为S1-S2,肛周鞍区为S3-S5。

17、大脑半球病变的定位诊断:额叶:①额叶前部:精神障碍;②中央前回:单瘫;③额中回后部:刺激性(病变对侧凝视)、破坏性(病变侧凝视);④额下回后部:运动性失语⑤额叶后部:对侧上肢强握与摸索反射顶叶:①中央后回:皮层感觉障碍②优势侧顶叶:Gerstmann综合征③非优势侧顶叶:体像障碍④任何一侧的顶叶病变,可出现触觉忽略颛叶:①优势侧颍上回后部:感觉性失语②颛中、下回后部:命名性失语枕叶:视觉障碍,单侧病变产生对侧同向性偏盲18、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和破裂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发病机制。

19、60%的脑出血发生在基底节区壳部的豆纹动脉破裂,常波及内囊。

20脑桥出血可出现交叉瘫,可表现为Foville综合征、Millard-Gubler 综合征和闭锁综合征。

21、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并发症中,脑血管痉挛时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

早期脑血管痉挛出现于出血后,历时数分钟至数小时可缓解;迟发脑血管痉挛发生于出血后4~12天,可用尼莫地平等钙拮抗剂预防。

2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①以脑或(和)脊髓实质受累为主的脑炎、脊髓炎或脑脊髓炎;②以脑或脊髓被膜受累为主的脑膜炎、脊膜炎和脑脊髓膜炎;③脑实质和被膜合并受累的脑膜脑炎。

23、病原体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三条途径:①血行感染;②直接感染;③ 逆行感染。

24、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是病毒性脑炎中最常见的类型。

25、HSV-I型脑炎急性期特征性病理改变时病变部位脑实质出血性坏死、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核内出现包涵体。

26、HSE的起病方式多为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疱疹、头疼、意识障碍,我至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轻中度增加,如有红细胞或CSF变黄,是脑实质出血、坏死的表现(特点),糖和氯化物正常。

27、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体主要为脑膜炎双球菌、肺炎双球菌,多起病急骤,伴头疼、发热、意识障碍和皮肤改变;急性期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多; CSF压力明显增高,蛋白含量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

28、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在症状得到控制后仍继续用药1年到1年半。

29、隐球菌性脑膜炎易发生于鸽子饲养者、慢性消耗性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患者;CSF压力增高,淋巴细胞轻中度增多,糖降低。

30、脑襲虫病根据囊尾醐儿声部位分为:脑实质型、蛛网膜(或脑膜)型、脑室型、混合型。

31、多发性硬化(MS)的四种分型:复发缓解型(最多)、继发进展型、原发进展型、进展复发型。

32、硫“坐瞟吟等免疫抑制剂用于预防MS复发.33、脊髓病变的节段定位:①颈膨大(C5-T2)双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②T4水平是血液供应较差,最易发生病变的部位;③上、中、下腹壁反射的反射中枢分别位于脊髓的T7-8、T9-10、T11-12 节段;④腰膨大(L1-S2)下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

34、急性脊髓炎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脊髓炎、感染后和接种后变态反应性脊髓炎。

35、急性脊髓炎以累及T3~5节段最为常见。

早期运动障碍表现为脊髓休克现象;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由于尿液过度充盈而出现尿失禁,称充盈性尿失禁。

36、急性脊髓炎的并发症是死亡的常见原因,有褥疮、泌尿道感染、坠积性肺炎、败血症。

37、脊髓炎的急性期治疗:三素+脱水(20%甘露醇)+对症(维持呼吸)38、脊髓空洞症的感觉障碍表现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39、诊断脊髓积水空洞症的最佳手段是MRI。

40、锥体外系的功能是协调随意运动、维持肌张力与姿势平衡,与锥体系共同完成正常运动;锥体外系病变时出现两大类症状,即肌张力异常和不自主运动。

通常肌张力增高与运动减少相伴,肌张力减低与运动增多相伴。

41、帕金森病运动四主征: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性平衡障碍;初始症状以静1上性震颤最多见(搓丸样震颤)。

42、帕金森病的肌强直为铅管样和齿轮样,锥体系病变的肌强直为折刀样43、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原则为“细水长流,不求全效”,常用药物:安坦、金刚烷胺、美多巴(左旋多巴)、漠隐亭。

44、肝豆状核变性临床特征为青少年期起病,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损害表现、精神症状、肝硬化以及角膜色素环(K-F环)。

45、阿尔茨海默病是痴呆最常见的原因。

46、阿尔茨海默病的确诊标准时在尸解时见到老年斑和神经元纤维缠结。

47、AD诊断标准:①高龄;②临床症状确认痴呆;③进行性加重的近记忆力及其他智能障碍;④必须有2种或2种以上认知功能障碍;⑤无意识障碍,可伴精神、行为异常;⑥排除可导致进行性记忆和认知功能障碍的脑病。

48、重症肌无力的病理改变特点是突触后膜免疫复合物沉积。

临床特点为晨轻暮重和活动后肌疲劳。

49、80%以上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伴有胸腺异常。

50、治疗MG应用糖皮质激素的适应症为小到中等剂量的胆碱酯酶抑制剂不能获得满意疗效。

目前多使用小剂量递增方法。

51、腿危象处理: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清除口腔内分泌物,静注新斯的明。

52、神经变性疾病共同临床特点:发病隐袭,缓慢进行性发展,病程较长, 病灶呈选择性,症状多样化,实验室检查变化较少,影像学改变可以正常。

53、周围神经的病理改变包括:华勒变性、轴索变性、神经元变性、节段性脱髓鞘。

54、周围神经疾病的临床表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自主神经障碍等。

55、周围神经病强调病因治疗,并辅以B族维生素,如B1和B12等。

56、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急性期治疗原则为:减轻面神经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与防治并发症。

57、多发性神经病的临床表现为: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以远端小肌肉为主的肌力减弱(骨间肌、蚓状肌、大小鱼际肌)。

58、格林-巴利的主要危险是呼吸肌麻痹。

59、格林-巴利诊断主旨:4周内感染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可有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及脑神经损害,CSF蛋-胞分离现象, 神经电生理异常表现。

60、CIDP的治疗主要为皮质激素(甲基泼尼龙冲击治疗)。

61、脑外伤是癫痫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脑血管病是癫痫的常见病因。

62.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分为:强直期、阵挛期、发作后期。

63、典型小失神发作的特征性表现:脑电图3Hz棘慢复合波。

64、癫痫急救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患者自伤,远离硬尖物、危险地理环境。

观察发作时表现,直到抽搐停止。

65、有先兆性偏头痛最常见的先兆类型是视觉症状。

66、无先兆性偏头痛每次持续4~72小时,呈搏动性,位于额颍部,单侧(但在儿童通常为双侧),伴有恶心、呕吐和/或畏光、畏声。

67、偏头痛的诊断: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头痛,具有搏动性,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头痛时日常活动受限。

如有家族史更支持诊断。

68、紧张型头痛典型症状为轻到中度双侧压迫性紧箍样头痛(束带样)。

平均每月发作M15d三个月以上,每年$180d。

慢性紧张型头痛也可以因为止痛药物摄入过量所致。

69、三叉神经痛的多数患者有扳机点,即触发点。

70、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头痛,可伴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

71、低颅压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与体位相关的头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